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黄进;张华峰;吴蕾;刘阳阳;叶阳敏

    目的 探讨应用利奈唑胺患者的肾功能对该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利奈唑胺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因革兰阳性菌致肺部感染在空军总医院住院、单独或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为排除联合用药的影响,按照年龄、住院时间匹配原则,选择同期因感染住院且肾功能正常、未使用利奈唑胺但使用利奈唑胺联合疗法中的另外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单独应用该种抗菌药物的对照.结果 应用利奈唑胺患者共43例,其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8~93(74.8±14.2)岁,16例联用利奈唑胺和其他抗菌药物,包括替考拉宁(1例)、美罗培南(4例)、万古霉素(1例)、甲硝唑(1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例)和头孢哌酮舒巴坦(3例);肾功能正常患者(肾功能正常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8~90(73.8±13.7)岁.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各22例.应用利奈唑胺的时间:肾功能不全组为1~13(5.4±3.6)d,肾功能正常组为2~13(5.9±3.0)d.肾功能不全组应用利奈唑胺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7±94)×109/L和(131±9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前后小板计数分别为(208±89)×109/L和(181±9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9.1%(13/22)与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均无出血症状,停药3~10(5.7±3.3)d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肾功能不全组中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者各1例,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美罗培南者4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者3例,2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者6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而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联用利奈唑胺和上述6种抗菌药物之一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单独使用其中1种抗菌药物的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患者肾功能对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有一定影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

  • 妊娠早期核苷(酸)类药物暴露后妊娠失败的观察

    作者:方芳;刘敏;蔡晧东;曹彦君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服用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或替诺福韦(TDF)的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正在服用LAM、LdT或TDF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妊娠患者,分别为LAM组、LdT组和TDF组.监测3组患者的胎停育、自然流产或异位妊娠情况,计算各组的妊娠失败率,对妊娠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以往文献报道的非HBV感染母亲与HBV感染母亲妊娠早期的妊娠失败率比较.结果 LAM组92例95孕次,妊娠失败11孕次(11.6%);LdT组59例62孕次,妊娠失败6孕次(9.7%);TDF组11例12孕次,妊娠失败1孕次(8.3%).3组妊娠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23),并且没有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非HBV感染母亲与HBV感染母亲的早期妊娠失败率(11%~16%和16.7%~21.9%).所有妊娠失败患者均同时患有其他与慢性乙型肝炎无关的疾病.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早期应用LAM、LdT和TDF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增加妊娠失败率.

  • 百草枯致兔眼损伤的病理观察

    作者:郭翔;张宏顺;龙鑫;孙承业

    目的 探讨百草枯致眼损伤的病理演变,为构建相应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将20只普通级健康成年白色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只.每只家兔左眼结膜囊内滴入百草枯原液100 μl后立即将其眼睑轻轻闭合,使药液分别保留30 s(30 s组)、1 h(1 h组)、4 h(4 h组)、8 h(8 h组)和24 h(24 h组);右眼结膜囊内滴入生理盐水100 μl作为对照.接触百草枯原液达规定时间后,以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双眼5 min.应用裂隙灯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技术观察眼结膜、虹膜和角膜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评分,记录眼损伤累加高积分和损伤完全恢复时间.实验第21天处死动物,取角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30 s组家兔出现轻至中度结膜刺激症状,未见角膜、虹膜损伤,实验第2天眼损伤累加高积分达峰,为(14.0±2.3)分,眼损伤完全恢复时间为(9.5±0.6)d,角膜组织切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 h组家兔出现中至重度结膜刺激症状,虹膜无损伤,角膜有局灶性损伤,染毒后(5.5±1.9)d眼损伤累加高积分达峰,为(47.5±8.5)分,高于30 s组(P<0 05),眼损伤完全恢复时间为(13.5±2.4)d,组织切片见角膜受损部位上皮扁平细胞层缺失.4 h组、8 h组和24 h组家兔除了出现重度结膜刺激症状外,均出现角膜和虹膜损伤,损伤程度随着接触百草枯原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眼损伤累加高积分分别在染毒后(6.2±1.0)、(7.7±1.0)和(7.2±2.1)d达峰,分别为(67.5±10.5)、(79.5±9.7)和(80.0±9.5)分,均高于30 s组和1 h组(均P<0.05),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组中有2只家兔分别在实验第12、19天眼损伤完全恢复,另2只和8 h组、24 h组的全部家兔至实验第21天眼损伤未完全恢复.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4 h组家兔角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呈虫蚀样改变;8 h组角膜上皮扁平细胞和棘状细胞脱落,仅存柱状基底细胞,部分深达角膜基质层,角膜基质纤维板层结构紊乱,可见肉芽组织和角膜新生血管;24 h组角膜上皮完全剥脱,仅存基质层、内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结论 眼接触百草枯原液30 s即可导致结膜损伤,接触1 h可致角膜损伤,接触时间≥4 h可造成角膜混浊、角膜损伤瘢痕愈合等难以恢复的眼损伤.家兔眼接触百草枯原液≥4 h出现的眼损伤可作为百草枯致眼损伤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百草枯 眼损伤 角膜
  • 高龄患者应用异帕米星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海燕;陈艳梅;王虎军

    目的 评价异帕米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高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并因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应用异帕米星治疗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药方法:异帕米星200~400 mg,1次/d,缓慢静脉滴注给药,疗程一般为3~7 d.主要分析指标为临床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肾功能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收集到33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2例,年龄80~100岁,平均(93±4)岁.肺部感染31例,泌尿系感染2例.患者以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均因临床效果不佳、细菌培养检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而改为应用或联合应用异帕米星.经3~10 d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7.0%(32/33),细菌清除率为90.9%(30/3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前分别为(14.0±4.2)×109/L和0.81±0.06,治疗后分别为(11.0±3.3)×109/L和0.74±0.08;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期间有19例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停药后2~3 d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异帕米星联合其他抗菌药治疗80岁以上的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患者疗效肯定;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用法、疗程和定期监测下,一般比较安全.

  • 左乙拉西坦相关血小板减少

    作者:赵丽平;任华丽;周颖;崔一民

    左乙拉西坦(LEV)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1%~ 0.13%.LEV相关血小板减少出现或加重的时间短为用药后3 d,长则可达到用药后60 d,同时还可伴有血红蛋白减少,或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1×109/L以下.除实验室检查发现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外,临床还可出现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症状.LEV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清楚,骨髓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非免疫性直接破坏都有可能是LEV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临床应用LEV后应密切观察相关症状和体征,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应及时停药,症状较轻者停药1周后可自行恢复,较重者可输注血小板,有严重出血症状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作者:邓华;雷招宝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SILI)无特殊临床特征,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害类似.SILI以肝细胞型多见,胆汁淤积型不常见,混合型少见.SILI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本身的毒性、继发性效应及免疫机制等有关.高剂量、联合用药、肝病史等是SILI的危险因素.应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发生轻度肝损害者可减小药物剂量继续使用;发生中度肝损害者应在减量的同时使用保肝药物;发生严重肝损害者则需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临床医师处方他汀类药物要注意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加强用药期间的实验室监测,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并应嘱咐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肝病患者慎用他汀类药物.大部分患者的SILI是可逆的.

  •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严旭琳;欧阳颖

    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一类新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分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和双氯芬酸等)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伐地考昔、依托考昔等),前者对COX-2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COX-1的抑制作用,但在抑制COX-2的同时也会部分抑制COX-1,后者仅对COX-2有强烈抑制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溃疡、穿孔或出血,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栓形成等.其机制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同时抑制COX-1和COX-2,减弱其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加重钠钾潴留、抑制细胞色素P4502C9酶活性而降低华法林代谢率以及影响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I2的平衡等有关.同时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血压病患者或有水钠潴留倾向者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时,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调整降压药剂量,避免多种NSAIDs同时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防治心血管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托伐普坦可导致血钠水平快速升高和严重神经症状

    作者:刘琛

    2012年4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发出警告:托伐普坦可导致血钠快速升高和引发严重神经症状[1]. 托伐普坦是一种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适用于超容性和等容性低钠血症伴心力衰竭、肝硬化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治疗.2009年在美国和英国上市;2011年9月在我国上市.

  • 氟喹诺酮类药物或可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作者:刘琛

    JAMA杂志于2012年4月4日发表的一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或可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1].该研究共纳入英国哥伦比亚地区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眼科门诊患者989 591例.从中选取视网膜脱落后14 d内行视网膜修复手术的患者为试验组,共4384例,其中未使用氟喹诺酮组3939例(89.8%),使用氟喹诺酮组445例(10.2%).对试验组每例患者,选取10例年龄匹配而未发生视网膜脱落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共43 840例.使用氟喹诺酮组又分为3个亚组:就诊时正在用药组(145例),近期用药组(就诊前1~7 d用药,12例),既往用药组(就诊前8~365 d用药,288例).

  • 静脉滴注大剂量甲氨蝶呤致亚急性神经中毒

    作者:王思平

    1例20岁男性患者因骨肉瘤给予2个周期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8 g/m2).第2次化疗后第7天,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畅、左手麻木、恶心、乏力,后逐渐进展为失语、双上肢强直、双下肢麻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5×109/L,红细胞计数3.6×1012/L,血红蛋白111 g/L,血小板计数101×109/L.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给予吸氧.约3 h后症状好转.第2天下午患者在无诱因情况下又出现相似症状.颅脑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脑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均正常.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和胞磷胆碱,2 d后症状消失.

  • 唑来膦酸致全身皮疹

    作者:刘剑锋;冯巧飞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重度骨质疏松症给予碳酸钙和骨化三醇口服,1周后,给予唑来膦酸5 mg溶于0 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全身皮疹,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氯雷他定.第7天,患者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等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第10天皮疹完全消退.

    关键词: 药疹 唑来膦酸
  • 口服五氟利多致锥体外系反应误诊为破伤风

    作者:梁永涛;鲁鑫婷

    1例22岁男性患者在外伤后1周出现阵发性痉挛性斜颈,1 h内发作3次,每次发作持续15~20 s后自行缓解,疑为"破伤风"而收入院.给予对症治疗,然而阵发性痉挛性斜颈仍反复发作.追问病史,因家属怀疑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在入院当天自行给予其一次性口服五氟利多40 mg.服药后约7 h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随后在15~20 s内消失.根据病史,考虑为五氟利多致锥体外系反应可能性大,遂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肌阵挛发作频率降低.之后,给予苯海索 2 mg、3次/d 口服.1 d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周,症状未再发作.

  • 米氮平致乳溢

    作者:孙振晓;孙波;于相芬

    1例34岁女性患者因抑郁症口服米氮平15 mg,1次/d,4 d后剂量增至30 mg,1次/d.服药第14 天出现乳溢.停用米氮平,改为口服西酞普兰.6 d后乳溢现象消失.10 d后患者因失眠自行服用米氮平15 mg,1次/d.用药第8天再次出现乳溢,停药6 d后乳溢现象消失.

    关键词: 乳溢 米氮平
  • 头孢美唑致迟发性严重静脉炎

    作者:高凤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美唑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后症状缓解停药.15 d后,患者左前臂出现肿胀疼痛,穿刺部位至肘关节处静脉血管明显凸出皮肤并呈条索状,硬度增加,压痛,沿着血管走向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诊断为迟发性静脉炎.给予外敷硫酸镁溶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及草木犀流浸液片.4周后症状逐渐好转,血管颜色由红色变为棕褐色.12周后血管颜色恢复至正常,血管硬度略有下降但弹性仍较差.

    关键词: 头孢美唑 静脉炎
  • 多次利培酮治疗致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作者:丁跃庆;李华;谢振强;张伟娟;代俊;孔君;吴洪军

    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1 mg,2次/d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2 mg,2次/d.此前患者曾3次间断应用利培酮治疗.本次治疗规律服药49 d,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第50~52天未遵医嘱规律服药.第54天患者出现大汗淋漓,体温达38.5 ℃.第55天出现意识障碍、心动过速、双上肢肌强直、肌张力增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3×109/L,胆碱酯酶 13 268 U /L,肌酸激酶 1447 U/L,利培酮血液浓度70.5 μg/L.诊断为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立即停用利培酮,进行物理降温、补液、抗心律失常、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护肝等治疗.6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NMS症状消失.换用奥氮平治疗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 口服小檗碱致房室传导阻滞加重

    作者:乔正贵

    1例75岁女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口服小檗碱0.3 g、3次/d辅助控制血糖.用药第3天出现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吸氧,30 min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停用小檗碱.1周后患者再次自行服用小檗碱,出现同样症状,停药1 d后症状消失.

  • 甲磺酸罗哌卡因致荨麻疹

    作者:闫诺;杨程;高艺凡

    1例42岁女性患者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心率80次/min,血压13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采用利罗合剂(2%利多卡因10 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麻醉.10 min后患者胸部出现荨麻疹,心率110次/min,血压155/110 mm Hg,随后腹部与下肢均出现荨麻疹,心率125次/min,血压160/100 mm Hg.即刻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5 min后荨麻疹有所减退.又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 mg,5 min后心率95次/min,血压140/90 mm Hg,荨麻疹完全消失.

  • 静脉推注胺碘酮诱发严重支气管痉挛致哮喘发作

    作者:文力;于浥淳;周浩;温伟;张新超

    1例88岁男性患者因心房颤动急性加重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但来诊时无哮喘发作表现.给予患者胺碘酮15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推注(1 ml/min),用药约6 min(胺碘酮剂量约90 mg)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骤停伴全身发绀、意识丧失、双肺无呼吸音.立即停用胺碘酮,予辅助呼吸和氧疗.呼吸停止2 min后患者意识及呼吸逐渐恢复,但出现明显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加用甲泼尼龙和多索茶碱.8 min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肺部哮鸣音消失,心室率稳定于70~80次/min.25 min后患者憋喘、心悸症状消失.

  • 头孢曲松钠致急性溶血性贫血伴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黄玉玲;杨辉;许沧海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甲沟炎给予头孢曲松钠4 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用药期间出现腰痛,第3天因发生一过性晕厥、血尿而入院.入院时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39.4×109/L,中性粒细胞0.97,红细胞计数1.9×1012/L,血红蛋白42 g/L,网织红细胞0.03,尿素氮15.0 mmol/l,肌酐336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 38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0 U/L,γ-L-谷氨酰转移酶60 U/L,总胆红素(TBil) 235.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30.6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04.5 μmol/L,乳酸脱氢酶2198 U/L,肌酸激酶211 U/L,α-羟丁酸脱氢酶153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2 U/L,凝血酶原时间2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5 s,凝血酶时间29.6 s,纤维蛋白原含量 1.03 g/L,D-二聚体10.4 mg/L;抗人球蛋白试验C3(+).尿液检查:胆红素(++),潜血(+++),尿蛋白(++),红细胞3个/HP.考虑为头孢曲松钠引起的急性药物性溶血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反复输注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同时接受碱化尿液、保护肝脏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第57天复查,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红蛋白112 g/L,肌酐110 μmol/L,ALT 13 U/L,AST 20 U/L,TBil 11.7 μmol/L,DBil 4.5 μmol/L,IBil 7.2 μmol/L,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相关尿潴留

    作者:杨德勇;李鹏飞;郑学毅

    1例72岁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0.1 g、2次/d,1 d后出现尿潴留,停药并予导尿术治疗后恢复正常.停用卡马西平后4 d,患者服用奥卡西平0.3 g、2次/d,次日再次出现尿潴留、排尿困难,停用奥卡西平,留置导尿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7 d后排尿恢复正常.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作者:李钰;陈愉;刘宏博;冯学威;赵立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重症肺炎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3次/d及左氧氟沙星0.5 g、1次/d 静脉滴注.由于效果不佳,加用利奈唑胺0.6 g,2次/d静脉滴注,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入院时患者红细胞计数4.4×1012/L,血红蛋白141 g/L,血小板计数251×109/L.利奈唑胺治疗第1天红细胞3.7×1012/L,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计数88×109/L;第5天血小板计数降至34×109/L.立即停用利奈唑胺,改为替考拉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左氧氟沙星继续应用,并输注新鲜血浆200 ml.停用利奈唑胺第6天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92×109/L),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停药第8天降至低,分别为2.2×1012/L、69 g/L.之后逐渐上升,于停药第27天接近正常水平.

  • 吉非替尼相关间质性肺炎致死亡

    作者:杨晓辉;彭焱

    1例82岁男性患者行肺部肿瘤放射治疗(疗程44 d),同时口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第19天出现皮疹;第38天出现发热;第47天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给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第70天出现呼吸困难,呼吸32次/min,伴有咳嗽.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7×109/L.血气分析示pH 7 06,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 mm Hg(1 mm Hg=0.133 kPa),氧分压(PaO2)45 mm Hg,氧饱和度0.55.结合X线胸片与临床表现考虑为吉非替尼相关间质性肺炎.立即停药,行气管插管并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和甲泼尼龙,1周后患者症状改善.间隔1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示pH 7.43,PaCO2 34 mm Hg,PaO2 40 mm Hg,在短期内相继出现左侧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Ⅱ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虽经保肝、利尿等治疗,患者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氢化可的松治疗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诱发精神障碍3例

    作者:梁愿;杨娜;王先令;窦京涛;杜锦;吕朝晖;母义明

    3例老年女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年龄分别为65、61、51岁)接受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1次/d,用药后24~72 h出现兴奋、妄想、幻觉等精神障碍症状.药物给予减量至停用,精神障碍症状于停药后4~5 d消失.

  • 第13例突发性全血细胞减少

    作者:张维;陈文明;田丁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因"发现皮肤出血点4 d、加重2 d"于2011年2月3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年1月10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服用酚麻美敏片(泰诺)(2次共3片)、甲硝唑(2次4片)及牛黄类中药(2次3丸)等,此后五六天出现厌食、乏力等症状,未予重视.1月30日患者无诱因右上臂及小腿出现多发大小不等出血点,因抓挠扩大为瘀斑,同时出现右侧颊黏膜皮下血肿,遂到某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17×109/L,予中药(具体不详)后自行回家.2011年2月3日再次到该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4×109/L,丙氨酸转氨酶(ALT)1800 U/L.

  • 多巴丝肼过量致左侧肢体不随意运动

    作者:张作文;撒俊鹏;车福友;胡代英

    1例46岁男性患者因帕金森病服用多巴丝肼治疗,初剂量为125 mg、3次/d,服用1年.因症状进行性加重,自行服用250 mg、4次/d,服用1.5年.之后,患者欲完全控制症状,再次自行将多巴丝肼剂量调整至125 mg/1.5 h(每日剂量达1375 mg).约3个月后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不随意运动,停用多巴丝肼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停药第4天起再次给予患者多巴丝肼250 mg、4次/d口服,左侧肢体不自主抽动逐渐减少,1周后肢体抽动症状未发作.随访3个月未发作肢体不随意运动.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