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氟尿嘧啶致结肠炎及手足综合征

    作者:徐莉;张玉洁;冯娟;董涛;王飙落;梁洁;吴开春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腹痛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胰腺炎”给予5-氟尿嘧啶(1.0 g)、泮托拉唑(120 mg)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250 ml)静脉滴注,均1次/d。治疗第11天出现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发热伴脱发及手足皮肤剥脱样改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停用上述3种药物给予激素治疗。治疗近3个月,血便减少但腹痛加重,脱发及手足皮肤损害无改善,遂转入西京医院。结肠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隐窝结构改变,结合患者病史及毛发、手足皮肤改变,考虑为药物诱导性结肠炎及手足综合征。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给予丙胺酰谷氨酰胺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甲硝唑抗感染,并给予肠道营养支持治疗,5d后患者腹痛、黏液血便停止,毛发脱失改善,手足皮肤损害逐渐恢复。随访4个月,未再出现腹痛、血便,毛发及手足皮肤恢复正常。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致肾小球肾炎

    作者:纪宗斐;姜林娣

    1例23岁女性患者因Graves病服用丙硫氧嘧啶( PTU)(早50 mg、晚25 mg与早50 mg交替)与左甲状腺素钠(12.5 mg,1次/d)。3年后,患者出现尿潜血,未予重视。5个月后,出现酱油色尿、左下腹隐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胞质型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蛋白酶3(PR3)27.9 RU/ml,髓过氧化物酶(MPO)>200 RU/ml。考虑为PTU诱发ANCA相关性血管炎( AAV)所致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因肺部CT示肺部少许炎症、肾穿刺活检进一步支持血管炎诊断,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7个月后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核周型ANCA(+),胞质型ANCA(-),MPO>200 RU/ml,PR32.0 RU/ml。23个月后复查,核周型ANCA(+),MPO 143 RU/ml。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致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

    作者:林辉煌;曾奕明;陈晓阳;林玲

    1例22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用丙硫氧嘧啶(50 mg,2次/d),6个月后出现咳嗽、咯血。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病变。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显示灌洗液呈血性,诊断为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入院第9天,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呈阳性。考虑为丙硫氧嘧啶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以甲巯咪唑取代丙硫氧嘧啶,并应用甲泼尼龙。5d后,患者咯血停止;8d后,肺部病变明显改善。随访1年,患者未再出现咯血。

  • 盐酸丙帕他莫致急性肝损伤

    作者:杨思芸;潘昭平;胡玉兰;柳华;王龙飞;胡晓燕

    1例45岁男性患者行左侧颌面部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前丙氨酸转氨酶( ALT)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2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46 U/L。术后给予盐酸丙帕他莫2.0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12 h。术后第8天复查肝功能示ALT 642 U/L,AST 692 U/L, GGT 368 U/L。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不适症状,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区无压痛。考虑为盐酸丙帕他莫所致急性肝损伤。当日停用盐酸丙帕他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等保肝治疗。停用盐酸丙帕他莫第8天,ALT 87 U/L,AST 341 U/L,GGT 354 U/L;第18天,ALT 84 U/L,AST 36 U/L,GGT 276 U/L;第32天,ALT 24 U/L,AST 17 U/L,GGT 36 U/L。

  • 羟基脲致痛性难愈性溃疡2例

    作者:罗蔓;杨艳

    例1男性,69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服用羟基脲1.0 g/d,1年后左足外踝部出现溃疡且迁延不愈达5年。检查见溃疡大小约8 cm ×6 cm,其上附着黄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水肿并出现红斑,触痛明显。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3.0 g静脉滴注,1次/12 h,共10 d。第10、35天分别行清创+创面负压封闭+自体皮移植术,但第1次术后14 d和第2次术后10 d均出现皮片坏死,患者放弃治疗。例2男性,80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服用羟基脲1.0 g/d,1年后右足跟及左足外踝出现多处溃疡且迁延不愈达1年。检查见溃疡大者约6 cm ×4 cm,其上附着黄白色坏死组织,无新鲜肉芽,周围皮肤水肿并出现红斑,触痛明显。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3.0 g静脉滴注,1次/12 h,并给予银离子联合交互式敷料外敷,1次/d。24 h后患者创面疼痛减轻;5 d后创面出现新鲜肉芽,坏死组织脱落;15 d 创面出现上皮化;40 d创面基本愈合。2例患者治疗溃疡过程中均按原剂量服用羟基脲。

    关键词: 羟基脲 溃疡
  •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致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减少

    作者:杨丽;任昊

    1例61岁女性尿毒症患者使用肝素(28 mg/次)抗凝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透析6次后发现刷牙时牙龈出血,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22×109/L,D-二聚体1023μg/L。改行无肝素血液透析,透析2次后复查,血小板计数升至88×109/L,D-二聚体574μg/L。尝试使用小剂量肝素(14 mg/次)透析3次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降至50×109/L,D-二聚体1012μg/L。再次转换为无肝素血液透析,透析3次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95×109/L,D-二聚体585μg/L。此后改用低分子肝素,透析3次后血小板计数又降至65×109/L,同时D-二聚体升高至1386μg/L。停止血液透析、改行腹膜透析后多次复查,血小板计数为(126~208)×109/L,D-二聚体浓度为287~293μg/L。

  • 卡培他滨致排尿困难

    作者:吴东媛;刘铎;刘爽;董梅

    1例71岁男性患者胃癌术后行XELOX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第2~15天卡培他滨1500 mg、2次/d口服)辅助化疗。口服卡培他滨首日当晚患者出现排尿起始延缓、尿线变细、射程缩短、尿后滴沥,并持续加重。查体见下腹隆起,叩诊浊音,急行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 mg口服,用药后约2 h患者排尿困难缓解,至次日晨6时累计排尿约600 ml。第2天起停用卡培他滨。出于自身病情考虑,患者于第4天上午再次自行口服卡培他滨1500 mg,约5 h后排尿困难症状复现。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 mg后约2 h排尿困难缓解。停用卡培他滨,连续口服盐酸坦索罗辛12 d,患者未再出现排尿困难。

    关键词: 卡培他滨 排尿困难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

    作者:黄莹;王春梅;李建新;隗立兵;宁雅婵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左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左股浅动脉再通术”,给予术中普通肝素4000 U静脉推注。术后当天患者因左肾周血肿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计数( PLT)113×109/L,血肌酐247μmol/L,尿素氮10.6 mmol/L。术后第2天停止静脉泵入肝素,给予无肝素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滤过前用肝素盐水预冲管道,血液滤过间期用肝素封深静脉导管)。术后第3天患者PLT降至73×109/L;第5天左下肢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给予肝素500~625 U/h持续静脉泵入;第7天PLT骤降至16×109/L,左下肢皮肤发绀,足底颜色青紫,床边血管超声检查示左股静脉、右颈内静脉置管处血栓形成,左股浅动脉闭塞。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立即停用肝素,改为阿加曲班静脉泵入,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改为盐水冲洗、封管。术后第12天患者虽然PLT升至121×109/L,但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 氟烷与氯化琥珀胆碱联用致恶性高热死亡

    作者:王太亮;秦志一

    1例36岁男性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肝血管瘤局部剜除术。术前体温36.0℃,心率71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行1.5%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之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艾司洛尔、丙泊酚、瑞芬太尼、氯化琥珀胆碱和维库溴铵。血管瘤顺利切除。手术进行至90 min时,患者突发高热,体温40.0℃,心率140次/min,血压96/52 mmHg。麻醉师考虑为氟烷联用氯化琥珀胆碱所致的恶性高热。立即停用氟烷,给予物理降温,纠正酸中毒、高血钾、心律失常,升压,利尿,保护肾功能,以及同步直流电复律等对症救治。抢救过程中患者先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跳停止、体温高于42.0℃等临床表现。出现恶性高热后约3 h,患者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 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对丙戊酸血药浓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唐莲;庄智伟;赵富丽;杨辰;尚尔宁

    目的比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对丙戊酸( 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期间因症状性癫痫并发感染联用VPA和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纳入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联用抗菌药前后的VPA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等。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6例曾间隔至少1个月先后使用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因此其应用不同药物期间的各项临床数据分别纳入2组进行分析。比阿培南组37例,美罗培南组48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患者联用抗菌药后VPA血药浓度均显著降低,但比阿培南组 VPA 血药浓度高于美罗培南组[(13.3±6.2)mg/L 比(10.7±7.0)mg/L,P=0.046],比阿培南组VPA血药浓度平均下降程度低于美罗培南组[(70.6±9.6%)比(78.8±8.8%),P=0.010]。6例先后联用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的患者,联用2种药物后VPA血药浓度均显著下降,但联用比阿培南期间VPA血药浓度高于联用美罗培南期间。联合用药后比阿培南组癫痫发作率与美罗培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比35.4%,P=0.749)。结论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与VPA联用均可导致VPA血药浓度明显降低。比阿培南对VPA血药浓度的降低程度低于美罗培南,但同样增加癫痫发作风险。

  • 抗抑郁药诱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健;鲍枫;潘伟刚;罗雪

    目的分析抗抑郁药诱发低钠血症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抗抑郁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低钠血症诊断标准为血清钠浓度<135 mmol/L(轻、中、重度分别为131~<135、120~130、<120 mmol/L)。将住院期间至少1次检测显示血清钠浓度<135 mmol/L的患者纳入低钠血症组,将第一次出现血钠浓度降低的检测日期定义为标定日期;血清钠浓度在135~144 mmol/L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从低钠血症组患者标定日期±5 d范围内随机选取2或3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所患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标定日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所用抗抑郁药种类及合并用药情况,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出现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以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表示。结果共214例患者纳入研究,低钠血症组58例,对照组156例。低钠血症组58例患者中出现轻、中和重度低钠血症者分别为38例(65.5%)、8例(13.8%)和12例(20.7%)。低钠血症组患者中年龄≥65岁、酒药依赖、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5%(38/58)比37.8%(59/156),24.1%(14/58)比3.6%(6/156),69.0%(40/58)比38.5%(60/156),均P<0.001];合并肺部疾病以及联用抗癫痫药、利尿药或β受体阻滞剂者占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SSRI、年龄≥65岁、酒药依赖、联用抗癫痫药、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是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用SSRI:χ2=8.336,OR=3.023,95%CI为1.02~9.67,P=0.001;年龄≥65岁:χ2=6.482,OR =2.911,95%CI 为1.36~9.06,P=0.032;酒药依赖:χ2=5.632,OR=2.428,95%CI为1.20~4.94,P=0.021;联用抗癫痫药:χ2=6.717,OR=2.217,95%CI为1.21~4.03,P=0.010;联用利尿药:χ2=5.893,OR=1.920,95%CI为1.07~3.44,P=0.028;联用β受体阻滞剂:χ2=3.853,OR=1.643,95%CI 为1.00~2.69,P=0.049]。结论抗抑郁药特别是SSRI存在诱发低钠血症的较高风险,年龄≥65岁、酒药依赖以及联用抗癫痫药、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是应用抗抑郁药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抗抑郁药 低钠血症
  • 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师干预前后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调查

    作者:李星炜;沈芊;李晓玲;刘琛;王雅葳;王育琴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地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根据Beers标准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由研究者对基层药师进行其中15种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品种用药风险的培训。由这些药师在2014年2月10至20日,分别对所在机构的医生进行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的宣传,并发放相关资料。干预前(2013年6月3至7日)和干预后(2014年3月12至16日)分别抽取24家医疗机构所有门诊老年患者处方,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15种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品种的处方数占含有相应疾病诊断处方的百分比。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收集到的老年患者处方数分别为12243和11571张。干预前有10种药物(艾司唑仑、地西泮、布洛芬、双氯芬酸、颠茄、茶碱、氨茶碱、氯苯那敏、地高辛、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和格列苯脲)存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干预后,有5种药物处方比例明显下降[布洛芬(5.92%比27.43%),双氯芬酸(5.92%比13.17%),氯苯那敏(1.08%比4.86%),地高辛(2.40%比7.56%),格列苯脲(1.61%比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见(均P<0.001)。结论药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

  •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作者:刘晓琦;杨敏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疾病( IL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间质性肺疾病”“个案报道”以及相应的英文词汇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收集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ILD的个案报道,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诊断与分期、既往病史、既往治疗史、、ILD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文献40篇,计60例患者。其中59例为非小细胞肺癌,1例为胰腺体尾部癌。使用吉非替尼者35例(58.3%),剂量为250 mg/d 者34例、500 mg/d者1例;使用厄洛替尼者25例(41.7%),剂量均为150 mg/d。ILD的发生时间短为用药后1 d,长为用药后210 d,33例(55.0%)发生在用药后7~28 d。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所致IL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同时出现皮疹者10例(16.7%),出现腹泻和肝损伤者各2例(各3.3%)。确诊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所致ILD后均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和激素疗法,30例治疗3~90 d(中位数10 d)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好转,30例治疗1~80 d(中位数6 d)后死亡。用药后出现ILD时间<7 d、既往有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病史以及同时出现肝损伤者(分别为4、2、2例)均死亡。结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ILD的中位时间为24 d(1~210 d),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用药7 d内出现ILD、有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病既往史者、同时出现肝损伤者预后不佳。本结论源于个案报道,有一定局限性。

  •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苏娜;魏春燕;徐珽

    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的安全性。方法以“liraglutide”“overweight”“obesity”“weight loss”“glucagon-like peptide-1”和“利拉鲁肽”“超重”“肥胖”“减重”“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利拉鲁肽与安慰剂或胰岛素或艾塞那肽或格列美脲对照治疗超重和肥胖(伴或不伴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采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指标为一般不良反应(轻微低血糖、恶心、腹泻、头痛、鼻咽炎)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共12个RCT纳入Meta分析,超重和肥胖患者共3260例(伴和不伴2型糖尿病者各2596、664例)。药物治疗疗程为8~56周。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利拉鲁肽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75.6%(436/577)和68.5%(316/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 RR)=1.37,95%置信区间(CI)为1.02~1.86,P=0.04];利拉鲁肽组与艾塞那肽组分别为74.9%(176/235)和78.8%(183/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为0.86~1.05,P=0.31);利拉鲁肽组与胰岛素组分别为57.1%(24/42)和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71,95%CI为1.04~2.83,P=0.04);利拉鲁肽组与格列美脲组分别为92.7%(228/246)和78.2%(19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8,95%CI为1.10~1.28,P<0.01)。一般不良反应中,利拉鲁肽组轻微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17.7%(82/464)和9.6%(22/228)]、低于胰岛素组[7.5%(7/94)比21.2%(21/99)]和格列美脲组[8.1%(20/246)比24.2%(60/248)],恶心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25.6%(202/790)比9.6%(54/563)],腹泻发生率高于格列美脲组[18.7%(46/246)和8.9%(22/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利拉鲁肽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4.3%(13/302)和1.9%(6/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2.19,95%CI为0.85~5.68,P=0.11);利拉鲁肽组与艾塞那肽组分别为5.1%(12/235)和2.6%(6/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利拉鲁肽组1例患者因胰腺炎死亡,9例患者因严重胃肠道反应退出治疗。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稍逊于胰岛素和格列美脲,但患者耐受性良好。

  • 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苗笛;廖利民

    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 )是一组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琥珀酸索利那新为新一代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拮抗剂,对于膀胱逼尿肌具有高选择性,可明显缓解OAB患者尿急、尿失禁症状,增加其每次排尿量、减少其排尿次数;可改善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M受体拮抗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认知功能损害和尿潴留。与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M受体拮抗剂比较,琥珀酸索利那新的口干和尿潴留发生率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但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如联用其他抗胆碱药、基础疾病造成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等)或既往有不同程度认知损害的老年患者则存在诱发或加重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的第1个月应密切关注患者残余尿量的变化,以降低急性尿潴留的风险。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微;冯琳琳;平昭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SONFH)是指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而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SONFH的发生与血液凝溶系统组分、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脂类代谢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有关。开展SONFH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为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早期预防及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但限于民族、地域、检测方法等存在差异,且SONFH病例及其对照者(服用激素未发生骨坏死)收集困难,有些结论还不尽一致,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标准化的研究加以检验确证。

  •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心血管安全性

    作者:卢宇;马德琳;余学锋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同属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罗格列酮因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于2010年被限用(美国)或禁用(欧洲),2013年又因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证据不足被解禁。吡格列酮上市后的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药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中风/死亡的风险降低,从而被认为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心血管风险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影响的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其基因调控的不同有关。

  • 伐尼克兰可致癫痫或其他精神症状

    作者:吴小艳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于2015年3月9日发布药物安全公告,指出用于成人戒烟的处方药伐尼克兰可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此外,该药还可导致癫痫发作和其他精神症状[1]。FDA已批准就上述风险修订药品说明书。

  • 本刊关于论文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四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ADR系列问答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问答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关于法定计量单位书写的要求

    作者: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 本刊关于论文一稿两投和二次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一稿两投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实验动物
  • 本刊关于论文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 重视丙硫氧嘧啶严重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

    作者:林玲;邹和建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是一种硫代酰胺类抗甲状腺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阻断甲状腺激素生成,是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主要药物之一,尤其可应用于妊娠期甲亢和甲亢危象的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然而自上市以来,关于该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就不断见诸报道,其中不乏肝胆系统损害、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异常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1-4]。2014年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63期《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5],披露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PTU不良反应报告432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99例,因此特以专刊形式通报PTU,发出警惕该药严重不良反应的警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为更好地指导PTU的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论文,并以重点号形式刊出,实属及时又必要,意义重大。

  • 丙硫氧嘧啶的药学特性及安全问题

    作者:王大猷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为硫脲类化合物,1947年被批准上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经过上市后68年来的临床实践,对该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问题的认识不断地在深化。

  • 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作者:张镭;谭玲;陆进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在美国,有21%已批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在成人用药中占7.5%~40%,在儿科用药中占50%~90%[1]。一项针对欧洲5国儿科病房用药的调查发现,46%的处方中存在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的情况[2]。另一项针对英国利物浦妇女医院17695份用药医嘱的研究显示,该院孕妇用药中有84%的药品品种和75%的用药医嘱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58%的药品品种和55%的医嘱用药属于孕妇慎用或禁用,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分别有16%的药品品种和10%的医嘱用药属于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高危药品目录中药品[3]。超说明书用药在各个治疗领域广泛存在,由此引发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医疗责任和伦理学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 聚焦丙硫氧嘧啶安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作者:陈小青;林玲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于1947年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是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常用药物,但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警惕丙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通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即为被通报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 聚焦丙硫氧嘧啶安全性--内分泌视角

    作者:林夏鸿;陈晓毓;吴晓鸿;黄银琼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是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硫脲类药物。PTU自上市以来,其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PTU所致药物性肝病可发展为急性肝衰竭,进展快、大部分需要肝移植、预后差、病死率高,近年备受关注。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于2009年对PTU进行使用限制。美国甲状腺协会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TA-AACE )指南推荐,PTU仅适用于妊娠早期、甲亢危象以及对甲巯咪唑不敏感但又拒绝131 I或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1]。由于缺乏大型临床对照研究,妊娠合并甲亢的药物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目前,我国指南尚未对PTU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制,但临床实践中多数内分泌科医师按ATA-AACE指南的推荐进行处方。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机制

    作者:李欣;陈楠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主要累及小血管壁、以血管壁纤维素坏死样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特征、血清ANCA检测呈阳性的免疫异常疾病。AAV 主要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肾脏局限性血管炎[1]。AAV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体液及固有免疫中异常抗体的产生、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激活、补体活化、细胞免疫中T、B淋巴细胞功能调节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和器官炎性损伤等一系列过程[2],ANCA在致病过程中十分重要。体内外实验均已证实,ANCA可以导致半激活状态的中性粒细胞产生脱颗粒反应,释放大量具有致病活性的氧自由基和中性粒细胞颗粒中的各种蛋白酶,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3]。另外,多种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硅接触及某些药物)也被认为与ANCA产生和血管炎发病有关,已报道可诱发AAV的药物包括肼苯哒嗪、D-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和某些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和甲巯咪唑[4],其中以 PTU 研究较多。AAV是PTU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治疗策略

    作者:纪宗斐;姜林娣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累及小至中等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的系统性血管炎,常伴有ANCA阳性;另外,虽然有部分患者 ANCA 阴性,但根据其多系统受累表现及特征性病理特点仍可诊断为AAV。

  • 聚焦丙硫氧嘧啶安全性--弥漫性肺泡出血

    作者:林玲;陈小青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 )自上市以来,被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肝衰竭、粒细胞缺乏症、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及其诱发的弥漫性肺泡出血(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等。其中,DAH由于其临床表现(如咯血、呼吸困难等)无特异性,甚至缺乏前驱症状,且在诊断标准方面缺乏共识[1],因此常被临床忽视。然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结果提示,DAH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Graves病治疗策略

    作者:赵天仪;李益明

    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为遗传易感人群免疫调节缺陷导致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产生所致。Graves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有效控制症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目前,针对Graves病治疗主要包括3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外科手术。国内首选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主要有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和甲巯咪唑。PTU除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外,还能抑制外周甲状腺素( T4)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故成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一线用药。1992年,Stankus和Johnson[1]首先报道了PTU诱发的表现为呼吸衰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的血管炎,但当时的诊断是PTU所致过敏性血管炎,ANCA与血管炎的相关性仍处于研究阶段。1993年,Dolman 等[2]首次从应用PTU治疗甲亢后发生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ANCA。自此,国内外不断有PTU诱发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报道,引起密切关注。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特点

    作者:陈永熙;陈楠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作为抗甲状腺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达半个多世纪,广泛用于治疗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及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疾病。PTU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可诱发一些不良反应,除可致红斑和荨麻疹等皮肤反应、关节疼痛和消化道不适等轻度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粒细胞缺乏、肝损害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而危及生命[1]。自1993年Dolman 等[2]首先报道 PTU 相关性血管炎以来,国内外陆续开始报道类似病例。目前研究显示,PTU所致血管炎在该药所引起的重症系统性损伤中占第3位[1]。由于这些患者临床ANCA检测阳性,因此也称为 PTU 诱发 AAV( PTU-AAV)。本文重点就PTU-AAV特点进行讨论,以增加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并改善预后。

  • 误服超量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死亡

    作者:刘海燕;李婷婷;杨亚彬

    1例1岁男性患儿玩耍时自行将其母亲放置茶几的氯霉素片2片(共0.5 g)吞入口中,约4.5 h后出现烦躁哭闹、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轻微青紫、呼吸困难、心率快。实验室检查示二氧化碳结合力14.0 mmol/L,肌酸激酶137 U /L,肌酸激酶同工酶45.0 U/L,乳酸脱氢酶635 U/L,肌红蛋白弱阳性。心电图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诊断(:1)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2)心肌损伤;(3)代谢性酸中毒可能。立即给予吸氧、纠正酸中毒、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但患儿很快出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心力衰竭、肺水肿、意识丧失。服药后约10 h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词: 氯霉素 灰婴综合征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