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致舌尖麻木

    作者:毛素芳

    1例34岁女性患者,因支气管炎给予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200 ml (0.4 g)静脉滴注.输入约80 ml时患者出现舌尖麻木.查体未见舌体异常.输注完毕后2 h,舌尖麻木消失.次日,第2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再次出现舌尖麻木.第3天以头孢曲松替代阿奇霉素,未再见该症状.

  • 阿德福韦停用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张斌;董培玲;丁惠国

    1例35岁男性,因慢性乙型肝炎口服阿德福韦10 mg/d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5个月后HBV DNA<1×103 拷贝/ml,但HBeAg仍呈阳性.治疗2年,患者自行停药.停药40 d后,出现乏力和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1 884.9 U/L,AST 1 135.4 U/L,TBil 42.8 μmol/L,DBil 16.8 μmol/L,HBV DNA 1.27×107 拷贝/ml.考虑为阿德福韦停药所致的病毒学反弹.入院后给予恩替卡韦1 mg/d及保肝对症治疗.但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黄疸加深.实验室检查显示TBil 428 μmol/L,PTA 13.8%,INR 5.8.诊断为肝衰竭.尽管给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及血浆置换,但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肝性脑病,终因肝衰竭死亡.

  • 特比萘芬引起肝损害

    作者:景宝洁;杨亚君

    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治疗甲癣服用特比萘芬0.25 g,1次/d,3周后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 102.7 U/L,AST 24.6 U/L,TBil 156.5 μmol/L,DBil 73.1 μmol/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均阴性.肝活组织检查提示:药物性肝损害,胆汁淤积型.停药,给予保肝治疗近2个月.肝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51.6 U/L,AST 36.9 U/L,TBil 42.8 μmol/L,DBil 19.8 μmol/L.患者住院58 d后出院.

  • 厄洛替尼致严重甲沟炎

    作者:邓笑伟;徐铭宝;陕海丽;王妮娜;杨彦文

    1例55岁女性肺腺癌患者在停用紫杉醇、卡铂及吉非替尼后开始服用厄洛替尼150 mg,1次/d.2周后,患者前额和后背出现皮疹,双手、双足出现甲沟炎,双足[XCMU.TIF;%85%85]趾出现甲下脓肿.行甲根部分切除,厄洛替尼剂量减为120 mg,1次/d,并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约3周后,甲沟炎治愈,但其前额和躯干部皮疹仍存在.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致低钾血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范春蕾;张鑫;丁惠国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80 μ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期间出现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遂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剂量减为50 μg皮下注射,1次/周.干扰素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好转.治疗3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低钾血症,检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检测甲状腺功能,T3 0.53 ng/ml, T4 3.35 μg/dl,FT3 0.55 pg/ml,FT4 0.00 ng/dl,TSH >100.0 μU/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给予甲状腺素及氯化钾治疗,甲状腺功能及血钾均恢复正常.

  • 氟罗沙星静脉滴注过程中患者突然死亡

    作者:江亮;钟强;卢潇潇

    1例40岁女性患者,因患急性肾盂肾炎,先给予头孢噻肟钠2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未见不良反应.其后给予氟罗沙星0.4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在输入氟罗沙星注射液约250 ml时,出现寒战,查BP 100/70 mmHg,HR 84次/min.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推注.约17 min后患者突然四肢抽搐,血压未测及,心脏停搏,随后呼吸停止.经持续抢救无效死亡.

  • 石杉碱甲致儿童孤独症患儿癫痫样发作

    作者:周丹

    1例7岁男童,因患儿童孤独症而给予石杉碱甲50 μg,2次/d口服治疗.首次用药约30 min后,患儿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眼上翻,持续约1 min,之后昏睡.诊为癫痫样发作.给予补液及阿托品、呋塞米治疗,患儿迅速清醒,未再发生抽搐.以后患儿未再用该药治疗,随访10个月,无抽搐发作.

  •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发生脑病

    作者:皮鹰;章念伟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患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并发左踝浅表脓肿入院.入院后为治疗感染,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12 h 1次静脉滴注.治疗3 d后患者出现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病的症状.经CT检查及血生化分析,排除水、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脑病,脑血管意外,病毒性脑炎等其他脑病.停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其他药物使用未改变,患者脑病症状逐渐缓解.

  • 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

    作者:陈桂梅

    1例1.5岁男孩首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0 g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寒战、发热,而后转入我院.入院时精神萎靡、面色苍黄.血常规示:Hb 92 g/L,RBC 4.2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68.4 fl,红细胞压积(PCV)0.288,网织红细胞(Ret)0.01.入院第2天再次给予头孢曲松钠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5 h后,患儿全身皮肤黄染,又2 h后出现酱油色尿,T 39 ℃.实验室检测:Hb 45 g/L,RBC 1.83×1012/L, PCV 0.12,Ret 0.03,直接Coombs试验(+).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立即停药.患者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输注红细胞后,上述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测示:RBC 3.60×1012/L,Hb 91 g/L,PCV 0.289,Ret 0.036.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浓度阿魏酸钠静脉滴注发生持续心绞痛

    作者:潘洪

    1例64岁男性因患冠心病伴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治疗.住院第3天,给予阿魏酸钠0.6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速3 ml/min.滴注约30 ml后患者发生持续心绞痛,面色苍白,乏力,BP 80/50 mmHg,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患者在停药,吸氧,平卧休息后好转,心肌酶谱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考虑为阿魏酸钠诱发心绞痛.

  • 长春瑞滨化疗致麻痹性肠梗阻及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作者:郝建华;耿艳芳

    1例50岁妇女行右肺上叶黏液腺癌切除术后接受化疗,第1、8天长春瑞滨40 mg/d,第2~4天顺铂40 mg/d.在接受长春瑞滨治疗后第2天(开始使用顺铂前),患者出现便秘,对症治疗后好转,但在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第7天,症状加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X 线检查示肠梗阻,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至0×109/L.在停用长春瑞滨,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患者未再出现便秘,中性粒细胞上升至16.48×109/L.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及心跳呼吸骤停

    作者:刘建红;张玉锦;荀一飞;丁文;袁玉琴;洪小茜;郭丽霞;丁海燕

    1例48岁女性,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治疗.首次滴注2 min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症状,继之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地塞米松10 mg静注,30 s后患者呼吸、心跳恢复;30 min后,呼吸、心率及血压恢复正常.以后改用阿奇霉素治疗,未再发生类似反应.

  • 氯化钾静脉滴注致婴儿过敏反应

    作者:涂建军;彭茂兰

    1例5月龄女婴,因感染性腹泻伴轻度脱水,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0%氯化钠注射液8 ml+10%氯化钾注射液3 ml.静脉滴注5 min后,患儿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第2天又输入同样液体,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第3天停用氯化钾,其他药物不变,继续补液,未出现过敏反应.

  • 头孢吡肟致精神障碍

    作者:缪洁萍

    1例69岁女性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吡肟1.0 g,2次/d静脉滴注.治疗3 d后出现失语,神志淡漠,失眠,行为失常,脑电图检查示:轻至中度异常,未见尖、棘波.排除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疑为头孢吡肟所致精神障碍.第5天停用头孢吡肟,2 d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 别嘌醇致严重肝损害

    作者:崔会娣;于桂兰;主理群

    1例83岁女性,因发现血尿酸升高服用别嘌醇100 mg/d治疗.2周后出现恶心,乏力,黄疸.实验室检查示:ALT 945 U/L,AST 1 521 U/L,TBil 259.3 μmol/L,DBil 137.8 μmol/L.甲、乙、丙、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为阴性,考虑肝损害与别嘌醇有关.停用别嘌醇,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逐渐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

  • 加替沙星对住院患者血糖影响的随访研究

    作者:周冰;张俊;裴振峨;林鑫;詹思延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对住院患者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接受加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75例来自13所医院的住院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其中加替沙星组230例,左氧氟沙星组245例.患者的给药剂量均为400 mg/d,静脉滴注,用药时间为7 d.给药前、给药后第4天及停药后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停药后高血糖和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加替沙星组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13.91%对6.53%和18.70%对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血糖降低的发生率,左氧氟沙星组高于加替沙星组(36.73%对2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替沙星组停药后高血糖、血糖升高及降低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2.90%、17.74%及22.58%,非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4.29%、19.05%和2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替沙星可致血糖升高或降低,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予以注意,并应作血糖水平测定.

  • 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

    作者:鲁梅花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 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 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 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 卡维地洛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骆雷鸣;毛丽;朱启伟;顾洁;李妍涵;张灵;曾强;薛浩;朱兵;杨雪;吴红梅;叶平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促进其安全合理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入选PAF患者53例,分为2组:卡维地洛(CAV)组27例和美托洛尔(MET)组26例,分别给予CAV 25 mg/d和MET 50 mg/d,疗程1年.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MP2、MMP9表达、静息心率(SHR)、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治疗1年内心房颤动(AF)复发情况,包括复发率、发作频率(OF)、发作持续时间(OST)、发作时心室率(OVR).结果:⑴与治疗前比较,CAV、MET 2组LVEDd、LVEF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2组SHR治疗前后分别为(68±12)次/min,(61±9)次/min和(69±11)次/min,(61±11)次/min,显著减慢(均P<0.05);CAV组LAD变化不显著(P>0.05),但MET组LAD显著升高(P<0.01);CAV组治疗前后MMP2、MMP9表达分别为(138.5±56.4)ng/dl与(103.7±49.5)ng/dl和(19.6±11.1)ng/dl与(11.3±9.4)ng/dl,显著降低(P<0.05, P<0.01),MET组MMP2、MMP9表达下降无显著性(P>0.05);CAV组OF明显下降(P<0.01),MET组OF无显著变化(P>0.05).⑵治疗后2组比较,CAV组除LAD显著低于MET组外(P<0.01),其余心脏形态功能指标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 P>0.05);CAV组MMP2、MMP9表达及AF OF、OST也显著低于MET组(均P<0.05),2组AF复发率、OVR均无明显差别(均P>0.05).⑶CAV及MET组,OF与LAD均呈正相关(r=0.826,P<0.01),与MMP2、MMP9表达也呈正相关(r=0.773,r=0.819,均P<0.01).⑷CAV和MET 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2种药物对血糖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CAV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AF复发.

  • 等渗与低渗造影剂对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毒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严红;张黔桓;靳立军;张斌;董太明;乌汉东

    目的:对比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使用等渗造影剂与低渗造影剂所致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2003年3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收治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461例,患者分为2组:等渗造影剂组(131例)与低渗造影剂组(330例).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前1 d、术后第1、3、7天检测2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第1、3、7天,等渗造影剂组所致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为6.9%、19.1%与19.8%;低渗造影剂组分别为23.9%、36.4%与39.4%,等渗造影剂组肾病发生率均低于低渗造影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及第3天,等渗造影剂组SCr浓度升高分别为(-15.8±55.5)μmol/L及(12.3±58.0)μmol/L,而低渗造影剂组分别为(20.1±53.7)μmol/L及(38.3±62.4)μmol/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等渗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毒性较低渗造影剂轻,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时选用等渗造影剂更安全.

  • 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148例文献回顾性分析

    作者:马建丽;任红业;梁树立

    目的:分析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1997年至2007年CNKI和CMB收载的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患者148例的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诱发癫痫药物、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癫痫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男82例,女66例,平均年龄(40.16±24.08)岁,有癫痫病史15例.诱发癫痫样发作居前三位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82例(其中喹诺酮类39例),占55.4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4例(其中抗精神病药物20例),占22.97%,麻醉药8例(其中氯胺酮6例),占5.41%;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共120例(81.08%),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10.14%);患者年龄<19岁32例(21.6%),年龄≥60岁52例(35.14%);超剂量用药21例(14.19%);45例联合用药患者中有10例出现癫痫样发作.癫痫发作时间为首次用药后3 min至6个月,持续时间为4 s至20 min.147例癫痫样发作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症状均好转或痊愈,1例因肺部感染,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患者的年龄(老年或未成年)、癫痫病史、原患疾病、药物剂量过大以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

  • 阿莫西林致肾损害的医学文献回顾

    作者:毛璐;李静;甄健存

    目的:调查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年至2007年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患者为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95±23.53)岁.阿莫西林单用16例,与其他药物联用9例,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例;静脉给药21例,口服给药9例(另2例给药途径不详).32例(1例剂量不详)中有20例超过规定用量.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主要为急性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以及血尿.肾损害发生时间,在正常剂量时为(8.57±3.10)d,超量时为(1.05±1.57)d.结论:阿莫西林可引致严重肾损害,尤以超剂量时为多见.

  •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15例妊娠妇女母婴HBV传播及婴儿发育的回顾性调查

    作者:刘敏;王玲;李萍;蔡晧东

    目的:调查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母婴HBV传播及婴儿发育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15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的资料.调查分析母婴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妊娠并发症以及婴儿发育状况.结果:15例HBV感染妇女年龄为27~32岁(中位数29岁),其ALT和HBV DNA分别为86~405 U/L和6.03×105~2.67×107 拷贝/ml.患者接受拉米夫定100 mg,1次/d,用药时间为4~13个月,患者在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1×105 拷贝/ml后开始妊娠,拉米夫定治疗继续至分娩.15例患者的ALT水平在妊娠前和妊娠期均保持正常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在妊娠前下降至<1×105 拷贝/ml(其中80%患者<500拷贝/ml).在妊娠期间14例未测及HBV DNA;1例的HBV DNA降至2.45×103 拷贝/ml,患者ALT水平均降至11~41 U/L(中位数23 U/L).未见妊娠并发症.6个月婴儿的ALT为8~33 U/L(中位数20 U/L),HBV DNA、HBsAg、HBeAg均为阴性,未见发育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拉米夫定似能有效阻断母婴HBV传播,未见婴儿发育异常.

  • FDA强化氟喹诺酮类药物增加腱炎和肌腱断裂风险的警告

    作者:沈江华

    为进一步评估氟喹诺酮类药物增加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美国FDA近对有关医学文献和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腱炎及肌腱断裂有关,而且,尽管之前发表过类似警告,但仍然不时收到这类报告,并有所增加.

  • 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相关

    作者:沈江华;唐静

    据报道,全球有17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或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相关.PM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亚急性脱髓鞘病,常发生于因疾病或药物引起免疫系统抑制的患者,由JC病毒活化引起.

  •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作者:吴国豪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用于烧伤、急性严重的白蛋白丢失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但近年来临床普遍存在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如:用于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作为扩容剂用于常规补液治疗等.实际上,输注白蛋白虽然可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有研究报道,使用白蛋白治疗危重患者每100例会增加6例死亡,提示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另有研究显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降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公认的白蛋白输注指征为:大面积烧伤24 h后、急性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伴腹水、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 粘菌素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然;王睿

    粘菌素为多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但在20世纪80年代,粘菌素因其毒性反应以及一些新抗菌药的出现而几近弃用.然而,近年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增多促使粘菌素再次用于临床.研究表明,粘菌素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如肺炎、菌血症、假体关节感染、尿路感染等)有良好疗效,临床有效率为66.7%~87%.粘菌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粘菌素肾毒性的发生率早年报道为26.1%,近年研究显示为14%;其神经肌肉阻滞反应近15年未见报道.目前,粘菌素的广泛使用已导致革兰阴性菌中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粘菌素使用时应注意用量用法、疗程、与其他肾毒性药物的联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合理使用.

  • 特比萘芬引致的肝损害及防治

    作者:刘龙;景宝洁;吴璐

    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口服用于治疗指甲、皮肤真菌感染.特比萘芬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近年时有肝损害报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特比萘芬的肝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色素P450 2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本文通过检索PubMed、Reactions及CNKI数据库收集到40例特比萘芬所致肝损害病例.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75岁,特比萘芬剂量为250 mg/d.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 d至18周.主要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40例中有3例为肝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肝损害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临床应用特比萘芬前应明确适应证,并评价肝脏功能,应用期间应加强临床观察,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

  • 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

    作者:武力勇;贾建平

    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以行走或其他异常行为或活动为特征的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慢波期.由药物引起的睡行症称之为药源性睡行症.引起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抑郁症药等.据称,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由多因素所致,包括既往睡行症发作史,应用增加慢波睡眠的药物以及体内外刺激.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增加慢波睡眠所致.药源性睡行症防治原则包括:减少致病药物的剂量或停药,排除危险因素,加强环境安全及给予苯二氮(苫)类药物.

  • 内科常用药物相关的急性肾衰竭

    作者:刘园梅;李晓玫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DARF)是指药物引起的以急性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ARF是一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约占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19%~40%.其临床特点是在用药数日或数周内出现少尿或非少尿型ARF,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药疹、药物热、贫血、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DARF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DARF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药物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灌注量减少、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免疫反应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结晶沉积导致管腔阻塞或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等.DARF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机体状态如:高龄、血容量不足、糖尿病、既往肾损害或肾功能不全等.DARF的常见致病药物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及某些中药等.本文重点介绍内科常用的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及抗病毒药导致DARF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