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服用安乃近片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作者:张惠芳

    1例38岁男性患者因感冒自服安乃近3片(0.5 g/片).约30 min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乏力,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瘀点和瘀斑.3 h后因病情加重入院.查体:T 37.2℃,HR 118次/min,R 32次/min,BP 30/0 mm Hg,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全身湿冷,尿失禁,双侧瞳孔散大.血常规:WBC 12.6×109/L,N 0.80,PLT 136×109/L.心电图示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碳酸氢钠治疗,但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 甲巯咪唑致肝损害及粒细胞减少

    作者:金振波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10 mg,3次/d,普萘洛尔10 mg,3次/d治疗.服药23 d后,患者出现皮疹、食欲下降和恶心.实验室检查示:WBC 1.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0×109/L;ALT 125.0 U/L,AST 62.0 U/L.停用甲巯咪唑,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氯雷他定及非格司亭治疗后好转.患者WBC为4.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3.1×109/L,ALT和AST分别为27.0 U/L和17.0 U/L.

  • 肠溶阿司匹林和肝素联合抗凝治疗中出现腹膜后血肿

    作者:王艳辉

    1例69岁冠心病、高血压女性患者服用卡托普利、阿替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及硝苯地平治疗2年余.入院后,患者因不稳定心绞痛加用肠溶阿司匹林0.1 g,1次/d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 皮下注射.第2天,肠溶阿司匹林增加至0.3 g,1次/d;低分子肝素钙改为肝素钠800~1 500 U/h,静脉泵入.48 h后再次改为低分子肝素钙6 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第5天,患者出现腹膜后血肿,出血量约1 000~1 200 ml.停用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给予悬浮红细胞、巴曲酶及扩容治疗.入院第28天,CT检查示患者血肿有所吸收,2 d后出院.出院2个月CT复查示出血肿大部分吸收.

  • 瑞格列奈致肝损害3例

    作者:李学庆;索丽霞;邵亚军;尹金花

    3例糖尿病患者(男1例,女2例,年龄42~65岁)使用瑞格列奈0.5~2 mg,3次/d.服药前查肝功能正常,服用瑞格列奈1~2个月后,3例均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检测肝功能:ALT 205~1 350 U/L,AST 183~835 U/L,γ-GT 155~585 U/L,TBil 52.8~158.8 μmol/L.经停药和保肝治疗后好转.

  •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相关的血压升高

    作者:吴秀平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患心绞痛入院.入院时BP为 130/80 mm Hg.入院后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和通心络等药物治疗,并给予硝酸甘油10 mg溶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在第1次滴注开始后半小时患者出现血压升高(150/90 mm Hg)、头痛和胸闷.次日,第2次滴注开始后5 min患者再次出现头痛、胸闷及血压升高(170/100 mm Hg).之后,停用硝酸甘油,其余药物继续使用,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 硫普罗宁致脂肪肝患者肝酶水平升高

    作者:潘玉艳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脂肪肝伴肝酶水平轻度升高(ALT 54.2 U/L)口服硫普罗宁0.2 g,3次/d.服该药8 d后出现乏力、纳差,尿略发黄等症状.实验室检查:ALT 562.1 U/L,AST 253.9 U/L,DBil 26.2 μmol/L,TBil 38.3 μmol/L.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阴性.立即停用硫普罗宁,给予异甘草酸镁和脱氧核苷酸钠静脉滴注等.之后,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出院18 d后患者ALT为27.1 U/L,AST为19.1 U/L.

  • 阿司匹林泡腾片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吴爱慧;周荣斌;韩聚强;张源波;何洋;陈冬梅

    1例23岁男性,因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口服退热治疗.服药后约30 min,患者出现面部肿胀、全身皮肤微红、瘙痒、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紫绀.入院检查:BP 70/40 mm Hg,HR 125次/min,R 36 次/min,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红色丘疹,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异丙嗪、扩容等治疗,半小时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

  • 别嘌醇抗痛风疗法加用塞来昔布致患者尿蛋白阳性

    作者:张芳;陈安进

    1例54岁男性肾移植术后患者,因痛风3年来一直应用别嘌醇、泼尼松和碳酸氢钠治疗.近1个月来,因痛风症状加重住院治疗,并加用塞来昔布0.2 g,2次/d.治疗前检查肾功能正常,尿蛋白阴性.治疗3 d后,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及尿中泡沫增多.停用塞来昔布,3 d后尿中泡沫减少,尿蛋白转阴性.

  • 昂丹司琼和高乌甲素联用致唾液腺肿大2例

    作者:张岩;姚荧

    2例患者在手术后使用昂丹司琼和高乌甲素静脉镇痛泵治疗时出现双侧下颌下腺、腮腺肿大.例1为30岁女性卵巢肿瘤、宫颈炎患者,接受卵巢肿瘤剥除术后分别给予头孢地嗪、奥硝唑静脉滴注,并给予昂丹司琼16 mg+高乌甲素6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80 ml经静脉镇痛泵镇痛、止吐.9 h后出现双侧下颌下腺、腮腺肿大,立即关闭镇痛泵,给予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注射,5 d后唾液腺肿大消失.例2为42岁女性子宫肌瘤、早孕患者,接受次全子宫切除术后,给予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分别静脉滴注,并使用昂丹司琼8 mg+高乌甲素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95 ml静脉泵入用于镇痛、止吐.8 h后出现双侧下颌下腺、腮腺肿大并伴有心悸、胸闷和呼吸困难,立即关闭镇痛泵,给予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注射,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次日唾液腺肿大明显缩小,呼吸困难缓解,7 d出院.

  • 卡托普利致胆红素升高

    作者:单文卫

    1例40岁男性患者,因患高血压服用卡托普利片6.25 mg,3次/d;1周后剂量增至12.5 mg,3次/d.1个月后患者TBil由13.6 μmol/L升至37.3 μmol/L.停用卡托普利1周后复查,TBil 28.7 μmol/L,1个月后TBil为15.6 μmol/L.经检测血、尿常规正常,肝炎病毒学标志物阴性,考虑胆红素升高和卡托普利有关.之后,卡托普利改为硝苯地平缓释片,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制霉菌素口腔黏膜给药致手足口病婴儿过敏性休克

    作者:王凌航

    1例7个月男婴因手足口病入院.住院后因并发霉菌性口炎,给予制霉菌素10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涂于口腔黏膜局部,并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之后,婴儿出现哭闹、四肢抽动,皮肤发绀及高热,BP 80/55 mm Hg,HR 160次/min.经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2 d后停用痰热清注射液,再次使用制霉菌素治疗,患儿再次出现紫绀、四肢厥冷,BP 70/50 mm Hg.停用制霉菌素,改为氟康唑治疗,上述症状未再发生.

  • 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引起头痛、肌痛和关节痛

    作者:吴靖林;孙延兵

    1例46岁尿毒症合并贫血的女性患者,每次血液透析时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 mg,2次/周.每次用药后30 min出现头痛,第7次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全身肌痛和关节痛.停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改用口服铁剂.1周后症状缓解.

  • 尼美舒利致肝损害合并腹水

    作者:程晟

    1例55岁女性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口服尼美舒利0.1 g,2次/d治疗.患者既往无肝病史.连续服药20 d后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纳差.肝功能检测:ALT 377 U/L,AST 105 U/L,TBil 13.72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甲肝抗体、丙肝抗体和戊肝抗体检测均为阴性.B超发现腹水,行腹腔穿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180 ml,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数1 720×106/L,李凡他试验(+).停用尼美舒利,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葡醛内酯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腹水消失,之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出院;出院2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致肝损害

    作者:周新;刘瑞凝;李宏杰

    1例84岁女性患者因明显消瘦、食欲不振住院治疗.入院时肝功能检查示:ALT 10.0 U/L,AST 20.2 U/L,γ-GT16.3 U/L.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加复方氨基酸(18AA-Ⅱ)500 ml静脉滴注.3 d后患者ALT为98.7 U/L,AST为172.3 U/L,γ-GT为16.0 U/L.入院第5天停药,第16天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再次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用药4 d后,其ALT升至149.8 U/L,AST升至129.5 U/L.再次停药,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 替比夫定少见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作者:刘春玉;谢志毅;秦龙

    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肌痛、胸闷和心悸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尿少,呈酱油色,BP 80/50 mm Hg,HR 120次/min.实验室检查:CK 906 U/L,CK-MB 100 U/L,ALT 310 U/L,AST 369 U/L;尿常规:WBC 1 493.2/μl,RBC 193.1/μl,管型65/μl,病理性管型(+),胆红素(++),潜血(++),蛋白(++),比重1.030;血气分析:pH 值6.9,PO2 64 mm Hg.考虑为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追问病史,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史,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共11个月余.查血肌红蛋白>500 ng/ml,诊断为替比夫定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给予血液滤过,甲泼尼龙及其他对症治疗,并停用替比夫定,改为恩替卡韦.住院第2天,患者CK峰值为1300 U/L,CK-MB 61 U/L,ALT 512 U/L,AST 579 U/L.4 d后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住院第12天,患者双下肢肌痛明显好转,四肢肌力达Ⅳ级,CK 144 U/L,CK-MB 15.1 U/L,ALT 57 U/L,AST 34 U/L,电解质正常.

  • 丙戊酸钠相关高血氨脑病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刘宇;张媛媛;吴亦美;赵秀丽;张小澍

    患者男,18岁,因患癫痫用卡马西平治疗3个月疗效欠佳,改用丙戊酸钠0.2 g/d治疗40余天.之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收入院.经抢救意识恢复,患者述眩晕、复视、恶心、呕吐、耳鸣.检查: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入院第4天,患者血氨为117.6 μ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丙戊酸钠后症状好转,再次服用该药,再次出现头晕.立即停用丙戊酸钠,改用氯硝西泮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氨降至66 μmol/L.

  • 帕珠沙星相关的白细胞减少

    作者:陈忠明

    1例41岁男性患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入院后给予患者泮托拉唑40 mg,2次/d静脉滴注,帕珠沙星0.3 g,1次/d静脉滴注,并给予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及羟乙基淀粉治疗.治疗第3天患者WBC由11.8×109/L降至1.7×109/L.考虑白细胞减少可能和帕珠沙星有关,停用帕珠沙星,改为头孢替唑,并继续使用泮托拉唑.2 d后WBC为2.7×109/L,1周后WBC为4.1×109/L.

  • 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出现水肿的初步调查研究

    作者:张人玲;齐颖;王育琴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所致水肿的临床特点及肝肾功能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8例服用降糖药加吡格列酮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回顾性调查研究.8例患者中男2例,女6例,年龄52~68岁,平均(58.62±5.65)岁.所有患者均服用2种以上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喹酮、那格列奈、胰岛素、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并加用吡格列酮15~30 mg/d.调查患者加用吡格列酮后水肿出现和消退时间及其临床特点.于吡格列酮服用前、服用期间及水肿消退后2周进行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并于水肿发生时和水肿消退后2周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在服用吡格列酮5~10 d发生水肿,其临床特点为双足和双侧小腿呈指压凹陷性水肿,停药2~7 d水肿消退.吡格列酮服用前,服用期间及水肿消退后2周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均为阴性;血清尿素中位数分别为6.20 mmol/L、6.36 mmol/L和5.90 mmol/L;SCr中位数分别为83.5μmol/L、87.0μmol/L和78.0μmol/L;ALT中位数分别为31.5 U /L、32.0 U /L和33.0 U /L;在水肿发生时与水肿消退后2周,TSH中位数分别为7.1 mU/L和6.9 mU/L.结论:服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可出现双足和双侧小腿指压凹陷性水肿,但对肝、肾功能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水肿在停药后迅速消退.

  • 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引起的手足皮肤反应

    作者:温英起

    索拉菲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及其他实体肿瘤.索拉菲尼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为手足皮肤反应(HFSR),发生率为33.8%,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感、麻刺感、红斑、皮肤发疱、发干、皲裂、脱屑.索拉菲尼致HFSR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抑制VEGF、PDGF、c-kit、RET及FLT3有关.HFSR的防治包括根据手足皮肤反应程度调整剂量及对症治疗.

  • 干扰素致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南飞;党海红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治疗丙型肝炎感染主要应用干扰素或干扰素加利巴韦林.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可引起抑郁症,通常发生在干扰素治疗开始后1~8周,其发生率为17%~82%.引起抑郁症的因素涉及患者的遗传、治疗前的神经精神状态、丙型肝炎本身和干扰素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及制剂品种.干扰素诱发抑郁症的机制现认为:5-HT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轴激活、炎性细胞因子活化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增多、氧化亚氮水平升高、二肽基肽酶水平降低.抑郁症的防治包括治疗前对患者状态的评估,以及出现抑郁症后对抗抑郁药的正确选用.

  • FDA警告丙硫氧嘧啶导致严重肝损害

    作者:吴小艳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6月3日对医务人员发出警告:成人或儿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 PTU)可能增加严重肝损害风险,包括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

  • MHRA警告阿利克仑的不良反应

    作者:

    阿利克仑(aliskiren)是诺华公司开发的具有新型药理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为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第二代肾素抑制剂[1].2007年分别在美国和欧盟批准上市.2008年1月,由阿利克仑与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制剂也获得了FDA的上市许可.目前SFDA已批准阿利克仑进入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与依诺沙星联用患者出现茶碱轻度中毒

    作者:杜贯涛;陈桂林

    1例67岁男性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粒含氨茶碱25 mg)2粒,3次/d;依诺沙星0.2 g,1次/d静脉滴注.5 d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气急、呕吐数次等症状.停用依诺沙星,3 d后茶碱血浓度为19.06 μg/ml.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继续使用,上述症状缓解.

  • 长期服用碳酸锂致慢性锂中毒

    作者:凌艺兰

    1名39岁女性躁狂症患者服用碳酸锂治疗,中午0.5 g和晚0.75 g及氯氮平中午12.5 mg和晚62.5 mg,持续10年余.约1年前,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双腿发抖、双手震颤.经检查怀疑为锂中毒.检测示其血清锂浓度为2.4 mmol/L.停用碳酸锂,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1次/d,氯氮平继续服用.7 d后患者血清锂浓度降至0.33 mmol/L,其症状逐渐好转.

    关键词: 碳酸锂 慢性锂中毒
  • 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2种方案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作者:蒋蓓琦;李正东;庄志刚

    目的:观察T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A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与多西他赛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估2种方案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2个组:TAC治疗方案组和AC-T治疗方案组.TAC治疗方案组72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45±7.2)岁;AC-T治疗方案组38例,年龄范围35~66岁,平均(48±6.4)岁.TAC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及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均第1 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AC-T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均第1 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之后,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第1 天给药,21 d 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观察2种方案治疗过程中多西他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AC与AC-T治疗方案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72例(100%)[其中64例(88.9%)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2例(84.2%)[其中16例(42.1%)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分别为62例(86.1%)和6例(15.8%);2种治疗方案比较,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过敏反应分别为10例(13.9%)和5例(13.2%);水钠潴留分别为3例(4.17%)和1例(2.63%);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33例(45.8%)和12例(31.6%);皮肤指甲改变分别为28例(38.9%)和13例(34.2%);2组比较,过敏反应、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及皮肤指甲改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T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化疗方案.

  •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张建新;尚兰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住院患者9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33.85±10.80)岁,年龄< 40岁者72例,40~70岁者23例;病程≥5年者32例(33.68%),病程<5年者63例(66.32%).利培酮起始剂量为1 mg,1次/d口服,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2~6 mg,1次/d,连续服药3个月.服用利培酮低剂量(<4 mg/d)者32例,高剂量(≥4 mg/d)者63例.于服药前、服药后1、2、3个月测定患者心电图变化,观察性别、年龄、病程、给药剂量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结果:利培酮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其次为ST-T改变.服药后1、2、3个月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例(38.95%)、28例(29.47%)和31例(32.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47.5%)、14例(35.0%)、12例(30.0%)与18例(32.7%)、14例(25.5%)、19例(34.5%);年龄40~70岁与<40岁患者分别为5例(21.7%)、5例(21.7%)、6例(26.1%)与32例(44.4%)、23例(31.9%)、25例(34.7%);病程≥5年与<5年患者分别为12例(37.5%)、9例(28.1%)、6例(18.8%)与25例(39.7%)、19例(30.2%)、25例(39.7%),低剂量和高剂量患者分别为8例(25.0%)、7例(21.9%)、8例(25.0%)与29例(46.0%)、21例(33.3%)、23例(36.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给药剂量的患者在不同给药时间点的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较轻,是一种心脏毒性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

  • 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孙立东;张玫;汤欣

    目的:评估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期间胃酸相关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30例).复方法莫替丁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50±10.09)岁;法莫替丁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72±9.54)岁.复方法莫替丁组第1天出现胃酸相关症状时给予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1片(每片含法莫替丁10 mg、碳酸钙800 mg、氢氧化镁165 mg),1次/d,第2 天有症状时,继续给予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1片,1~2次/d,如无症状,于睡前服1片,每天多服2片;法莫替丁组第1天出现胃酸相关症状时给予法莫替丁胶囊(20 mg)1粒,第2天用法同复方法莫替丁组,每天不超过2粒,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首次服药后10、30、60、120 min时症状即刻缓解率和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症状评分情况和治疗结束后症状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血常规、血钙、肝肾功能、心电图变化.结果: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首次服药后,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64.31±39.64)min与(72.75±51.4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首次服药后10、30 min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53.57%和82.14%与22.22%和5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120 min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89.29%和92.86%与81.48%和92.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结束后2组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92.86%和9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分别为(3.70±1.18)分与(4.39±1.27)分,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93±1.12)分与(2.72±1.2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方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例出现口干),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头晕、恶心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钙均无异常改变(均P>0.05).结论: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可快速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是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异氟烷全麻围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与锌水平的变化

    作者:范隆;薛纪秀;王天龙

    目的:观察异氟烷全麻围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Aβ(1-40)]和锌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拟开腹手术患者40例纳入研究.依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老年组(20例)与非老年组(20例).老年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2.39±4.11)岁;非老年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8.15±5.62)岁.患者入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并吸入异氟烷1~1.5低肺泡浓度(MAC)维持麻醉.麻醉前及麻醉后2、4、24 h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生化法分别测定血清Aβ(1-40)和锌水平.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前血清Aβ(1-40)水平分别为(5.03±1.96)μg/ml和(3.92±0.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后2、4、24 h Aβ(1-40)水平均增高,分别为(7.95±1.66)μg/ml、(7.63±1.51)μg/ml、(6.94±1.43)μg/ml与(5.15±0.72)μg/ml、(6.34±0.99)μg/ml、(4.81±0.81)μg/ml;2组麻醉前后以及麻醉后2组间各时间点血清Aβ(1-4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前血清锌水平分别为(14.36±1.38)μg/ml和(14.64±1.75)μg/ml.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后2、4、24 h血清锌水平分别为(12.71±1.36)μg/ml、(10.64±1.83)μg/ml、(8.07±1.61)μg/ml和(13.10±1.68)μg/ml、(11.16±1.74)μg/ml、(9.40±1.99)μg/ml;2组麻醉前后及麻醉后24 h 2组间血清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氟烷全麻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水平明显升高,血清锌降低.

  • 阿托品对丙泊酚在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王志英;梁碧云;付茁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丙泊酚在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至7月拟行肠镜检查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19)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22)岁,试验组患者给予0.1 mg/ml阿托品0.25~0.5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ml,缓慢静脉推注,再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 mg/kg(推注时间>30 s).对照组患者单用丙泊酚,用法用量同试验组.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5、10 min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肢体活动度、清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给药前与给药后5 min比较,心率均有降低,试验组分别为(77.2±8.9)次/min与(73.5±9.1)次/min;对照组分别为(79.7±7.2)次/min与(68.4±12.3)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给药前与给药后5 min比较均降低,试验组分别为(136±12.5) mm Hg和(123.2±14.3)mm Hg,(97.5±0.8)%和(95.2±0.7)%;对照组分别为(138±14.6)mm Hg和(108±12.2)mm Hg,(97.8±0.7)%和(90.3±0.8)%,组间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肢体活动度总分分别为22分与46分、清醒时间分别为(2.8±1.3) min与(4.8±2.1) min,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24±16) mg与(138±20) m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与87.5%,其中血氧饱和度<80%者分别为2.5%与10%,心动过缓为0%与12.5%,过敏性红斑为7.5%与12.5%.结论:丙泊酚与阿托品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方法.

  • 药源性味觉障碍

    作者:雷招宝

    药源性味觉障碍是指药物所致味觉丧失、味觉异常和味觉减退.目前有上百种药物可引起味觉障碍.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精神疾病用药、抗肿瘤药物是常见的致味觉障碍药物.体内锌离子浓度降低可能是药源性味觉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药源性味觉障碍能影响患者的食欲、营养摄入、生活质量与情绪状况,尤其是用药依从性.因此,医师应关注临床发生的药源性味觉障碍.

  • 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对兔正常唇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尉力;王绪凯;刘冬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对兔正常唇组织的影响.方法:31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8 mg/5 ml 剂量组(15只家兔)、8 mg/3 ml 剂量组(15只家兔)和对照组(1只家兔).2剂量组家兔再分别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3只家兔),各亚组家兔右侧上唇分别注射8 mg/5 ml和 8 mg/3 ml 平阳霉素各0.5 ml,对照组家兔右侧上唇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兔唇部改变.第1次注射后第2周重复注射1次.2个剂量组于第1次注射后第21,28,35,60,90天分别处死各亚组3只家兔,空白组家兔于注射后第90天处死.观察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测量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唇部的厚度.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唇部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8 mg/5 ml剂量组在第1次注射后第21,28,35,60及90天未见兔双侧上唇不对称性改变,兔唇注射处厚度分别为(4.18±0.04)mm、(4.16±0.06)mm、(4.16±0.03)mm、(4.14±0.05)mm和(4.12±0.02)mm.8 mg/3 ml剂量组在第1次注射后的各时间点,兔上唇注射部位肿胀,上唇略有萎缩及局部黏膜硬化,兔唇注射处厚度分别为(3.48±0.01)mm、(3.36±0.02)mm、(2.64±0.11)mm、(1.56±0.14)mm和(1.38±0.18)mm.2组比较不同时间点兔唇注射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注射后第28天,光镜检查8 mg/3 ml剂量组兔唇注射部位组织示: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胶原纤维增生变性,部分肌纤维被胶原纤维取代.注射后第90天,电镜观察示:8 mg/5 ml 剂量组兔线粒体正常,嵴清晰,肌纤维排列整齐,与空白对照组相似;8 mg/3 ml 剂量组兔部分肌纤维溶解、肌丝肿胀、线粒体外膜破裂,嵴溶解,一些线粒体空泡样变性.结论:兔唇正常组织局部注射8 mg/5 ml平阳霉素比8 mg/3 ml平阳霉素安全.

  • 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广泛重要药物之一,但其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引起的危害受到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 第一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武力勇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误用以及问题药品引起的危害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使广大医药工作者重视安全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物性损害的发生,"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于2009年5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神经精神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防治".

  • 慢性非癌症疼痛患者发生阿片处方药滥用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开镐

    慢性非癌症疼痛系指由多种疾病引致与癌症无关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近年,慢性非癌症疼痛患者应用阿片处方药日益增多.阿片处方药滥用现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应用阿片处方药滥用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非阿片类物质的滥用及精神疾病.慢性非癌症疼痛具有非阿片类物质滥用行为或患有精神疾病者易发生阿片处方药滥用.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