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左乙拉西坦致皮疹2例

    作者:张夏婷;刘刚;孙伟

    2例女性癫痫患者(例1 15岁,例2 54岁),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0.25 g,2次/d,分别在治疗第7、5天,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伴瘙痒.考虑皮疹与左乙拉西坦有关.例1停用左乙拉西坦后3d皮疹消褪.例2停用左乙拉西坦并接受氯雷他定10 mg、1次/d治疗,1周后皮疹消褪.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皮疹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

    作者:朱爱华;时晶;倪敬年;许亚梅

    1例88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9,2次/d.1周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2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41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7%,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3.97,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19.凝血功能异常考虑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关,遂停药.停药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实验室检查示PT55 s,PTR 5.28,INR 4.05.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肌内注射维生素K1.治疗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PT12s,PTA 113%,PTR 1.07,INR 1.06.治疗第9天患者血小板计数197×109/L.

  • 利奈唑胺致全血细胞减少

    作者:谢诚;高杰;赵玉琴;缪丽燕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房宣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单独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1次/12 h静脉滴注4d,然后改为万古霉素1.0g、1次/12h静脉滴注3d,后单独应用利奈唑胺600mg,1次/12 h静脉滴注44d.应用利奈唑胺前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2.00×109/L,红细胞3.92×1012/L,血小板158×109/L,血红蛋白115 g/L.用药第1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红细胞3.3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02 g/L.其后血常规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低值如下: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69g/L.由于病情需要未停用利奈唑胺,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琥珀酸亚铁及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共44d.停药后18 d血常规恢复正常:白细胞5.07×109/L,红细胞3.02×1012/L,血小板156×109/L,血红蛋白102 g/L.

  • 双氯芬酸钠栓致过敏反应

    作者:陈霞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肾绞痛使用双氯芬酸钠栓(50 mg),10 min后出现颜面及全身皮肤发红、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立即给予吸氧(3 L/min),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 ml,地塞米松10 mg入莫菲滴管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0 mg,症状好转.70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再次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20 min后患者逐渐安静,呼吸平稳,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0 h后颜面与皮肤潮红消失.

  • 莫西沙星致高龄患者精神异常

    作者:谭喜莹

    1例87岁女性患者,因胸闷、心慌加重伴喘息、咯痰给予莫西沙星0.4g、1次/d口服,1d后改为莫西沙星0.4 g、1次/d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出现烦躁、谵语、神志模糊,应答不切题,夜间症状加重.停用莫西沙星,并给予地西泮肌内注射,2d后上述症状消失.

    关键词: 莫西沙星 精神异常
  • 氯雷他定致肝损害2例

    作者:王瑞;唐艳萍;弓艳霞;贾剑南

    2例女性患者(例1为67岁,例2为34岁)因皮疹分别服用氯雷他定10 mg,1次/d.于服药第6、7天分别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伴有尿色加深、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例1总胆红素( TBil)204.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08.24 μmol/L,间接胆红素( IBil)96.06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91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04 U/L;例2 TBil 85.3μ mol/L,DBil 44.80mol/L,IBil 40.50μmol/L,ALT 1565 U/L.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分别于治疗后40和14 d恢复正常.

    关键词: 氯雷他定 肝损害
  • 钆贝葡胺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刘丽芳;魏璇

    1例59岁女性患者因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贝葡胺15 ml.10 s后,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左臂针刺样疼痛、面部肿胀感.10 min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心悸、胸闷等症状并持续加重,血压降至70/40 mm Hg(1 mm Hg=0.133kPa).考虑为钆贝葡胺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并快速补液.1h后上述症状缓解.24h后患者血压120/60 mmHg、心率92次/min.

  • 左氧氟沙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

    作者:张巍巍;许琳;耿长新;王青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d静脉滴注.第3天输注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患者突然诉恶心、胸闷、憋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随后,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头痛、哭泣、痛苦呻吟,并诉双上肢麻木肢冷,继而双上肢突然竖起及十指屈曲.给予吸氧、心理疏导、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in后患者情绪稳定,呼吸均匀,无胸闷憋气.患者双手接受按摩治疗.10 h后患者逐渐恢复正常.

  • 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可能的不良相互作用致肌病及肝功能恶化

    作者:曲彩红;黎小妍

    1例35岁男性患者,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自发性腹膜炎入院,给予保肝、退黄、利尿、抑酸(奥美拉唑)和抗病毒(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其间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给予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10 d,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好转.后因经济原因改为口服伏立康唑(首剂量0.4g,之后0.2g,2次/d),治疗第3天患者开始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第10天改为伏立康唑0.2 g、2次/d静脉滴注,仍频繁呕吐;治疗第14天出现四肢肌肉酸痛症状,实验室检查示:AST880 U/L,ALT 166 U/L,CK 22 855 U/L and CK-MB 442 U/L.停用伏立康唑,4d后患者CK和CK-MB水平分别降至5625 U/L和73 U/L,但AST和ALT水平分别升至1226 U/L和396 U/L.该肌病和肝功能恶化考虑可能与伏立康唑和奥美拉唑不良相互作用有关.患者终肝衰竭,家属主动要求出院.

  • 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致婴儿血糖升高3例

    作者:李雪芹;黎颖然

    3例婴儿(例1男,2日龄;例2女,41日龄;例3男,1日龄)为增强免疫功能分别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2.5、2.5及1.25g.用药后2h血糖分别升至11.0、9.6、8.0mmol/L.随后3例患儿血糖均于24h内恢复正常.例1再次接受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2.5g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达10.1 mmol/L,未予处理,10 h后血糖降至5.0 mmol/L.

  • 静脉给予前列地尔致静脉炎:246份报告分析

    作者:高琲;刘芳;张俊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检索北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2003至2010年收到的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报告,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静脉炎家族史和既往史、原患疾病、前列地尔剂型、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至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临床表现、静脉炎程度、处置方法和预后.结果:共收集到前列地尔致静脉炎报告246份.246例患者中男性167例,平均年龄(66.7±16.1)岁,女性79例,平均年龄(68.1±12.3)岁.23例有静脉炎既往史,5例有静脉炎家族史.原患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92例,37.4%)、外科疾病(26例,10.6%)和循环系统疾病(25例,10.2%).244例(99.2%)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2例(0.8%)使用前列地尔粉针.前列地尔注射液用药剂量分别为10μg/d(213例,87.3%)和20 μg/d(21例,8.6%).前列地尔粉针用药剂量为10 μg/d.前列地尔的给药方式:97.2%(239例)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2.8%(7例)采用静脉注射.用药时间中位数为2 d(3.5±3.1)d.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为给药后20 min.按照美国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制定的标准评判静脉炎严重程度,145例患者(66.5%)为1级静脉炎,57例(26.1%)为2级,15例(6.9%)为3级.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出现红斑、疼痛、形成静脉条纹和索状物.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在1、2级与3级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方法包括停药、外敷、减慢静脉滴注速度、更换穿刺部位和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前列地尔注射剂等.203份报告有静脉炎预后结果,其中124例治愈,79例好转.结论:静脉给予前列地尔可引起静脉炎,其程度较轻,停药或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关键词: 前列地尔 静脉炎
  • 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8年随访研究

    作者:田敬华;徐飞;刘亚楠;宋淑静;华文浩;马秀云;蔡晧东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耐药发生情况并探讨耐药原因.方法:对2003-2007年3月参加ETV剂量和疗效的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验、ETV与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ETV治疗LAM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试验及其后续ETV开放治疗临床试验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给予治疗和随访,计算截至2011年3月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对临床耐药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突变检测,并分析耐药原因.结果:63例患者中3例治疗2年后失访;1例治疗2.5年时转其他中心治疗;其他59例中16例用药4~6年,43例用药7~8年,随访4~8年,中位随访时间7年.13例患者发生临床耐药,累积耐药发生率为20.5%.9例耐药患者进行了HBV RT序列突变检测,其中5例检测出LAM耐药位点L180M和M204V突变和1~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符合ETV耐药特点;3例仅检出LAM耐药位点突变;1例检出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和ADF耐药位点A181T突变.LAM经治、治疗前高病毒载量、治疗6个月病毒学应答不佳、治疗依从性差可能与耐药的发生有关.结论: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率较低.对治疗初期应答不佳患者,加强监测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 住院患者华法林应用合理性调查

    作者:白玉国;魏国义;赵强

    目的:了解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其用药合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至5月期间住院时间超过7d、应用华法林并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华法林用药剂量及时间、INR监测次数及达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接原发疾病将患者分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组(AMH组)、心房颤动组(AF组)和其他疾病组(OD组)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住院患者339例,AMH组252例(男性142例,女性110例,年龄11 ~78岁),AF组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0~84岁),OD组54例(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12~77岁).AMH组、AF组、OD组用药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0(1.5,6.0)、3.0(1.5,3.0)、3.0(1.5,6.0)mg,用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2,61)、5(2,15)和10(2,42)d,AMH组用药剂量高于AF组(P<0.01),AMH组和OD组用药时间长于AF组(P<0.01);INR监测次数中位数分别为5(2,21)、1(1,2)和6(1,20)次;华法林终INR达标率分别为40.9%( 103/252)、12.1% (4/33)和46.3% (25/54),未达标率分别为10.7% (27/252),84.8% (28/33),和38.9% (21/54),超范围率分别为48.4%(122/252)、3.1%( 1/33)和14.8%(85/54),AMH组与AF组患者之间,AF组与OD组患者之间,华法林INR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未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MH组与AF组患者之间,AMH组与OD组患者之间超范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期间出现转氨酶可逆性升高者71例(20.9%),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8例(2.4%),腹泻5例(1.5%),鼻出血2例(0.6%),凝血时间延长1例(0.3%).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华法林INR总体达标率不高,尤其是AF组患者;而AMH组患者华法林INR超范围率较高.提示应用华法林时要注意监测INR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应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和出凝血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华法林 合理用药
  • 麻黄碱对全身麻醉患者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影响

    作者:李冰;薛纪秀;徐国勋;刘清海;王天龙

    目的:探讨麻黄碱对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影响,为麻醉过程中合理应用麻黄碱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拟行非神经外科手术、需要丙泊酚行全麻的患者纳入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待血压下降、警觉/镇静评分(OAA/S)=2、脑电双频指数(BIS)稳定持续5min后,在20~30 s内静脉滴注麻黄碱0.15 mg/kg.记录静脉滴注麻黄碱前、后不同时段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右侧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BIS和OAA/S.结果:共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2)岁,平均体重指数(25.1±3.7)kg/m2.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者5例,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者3例.靶控输注丙泊酚前2 min,患者心率和MAP分别为(81.1±3.0)次/min和(93.3±6.4)mm Hg(1 mmHg =0.133 kPa),给予丙泊酚(13.7±2.3)min后分别下降为(60.2±0.9)次/min和(72.3±5.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给予丙泊酚前、后SpO2分别为(98.1±1.5)%和(97.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麻黄碱前2 min MAP为(81.2±6.01)mm Hg,静脉滴注麻黄碱后1~2和3~4 min时段MAP分别升高为(87.0±6.5)和(92.6±7.4)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滴注麻黄碱前2 min BIS为68.9±2.1,静脉滴注麻黄碱后5~6、7~8和9~10 min时段BIS分别升高为73.6±2.9、77.7±3.1和79.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静脉滴注麻黄碱前2 min OAA/S为2.0±0.0,静脉滴注麻黄碱后10 min OAA/S评分升高至3.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峰值较MAP峰值滞后2~4 min出现.结论:丙泊酚全麻过程中静脉滴注麻黄碱可减浅镇静深度,建议根据手术种类和患者情况在静脉滴注麻黄碱后2 ~4 min内采用有效措施维持麻醉镇静深度.

  • 替加环素相关急性胰腺炎

    作者:赵程程;闫素英

    替加环素(tigecycline)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为甘氨酰环素类(glycyclines)抗生素的首个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四环素相似.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用于治疗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腹腔内感染.通常,替加环素偶致急性胰腺炎,但近年资料表明,替加环素致急性胰腺炎有所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升高.替加环素致胰腺炎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由于替加环素的结构与四环素结构相似,推测替加环素是通过四环素致胰腺炎的同样机制引起急性胰腺炎.替加环素若引起胰腺炎,应立即停药,保持患者禁食状态,静脉给予足量液体,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替加环素使用期间,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监测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

  • 辛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时的限制剂量放宽

    作者:刘琛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11年12月15日发布公告,放宽降脂药辛伐他汀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用时的限制剂量,从10 mg/d增至20 mg/d,同时对辛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相应内容做出更新[1-2].辛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曾于2002年进行更新,警告与胺碘酮合用时辛伐他汀剂量> 20 mg/d将增加导致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但此后FDA仍持续收到此类报告.Ricaurte等[3]报道1例72岁男性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术后给予胺碘酮200 mg/d和辛伐他汀80 mg/d,39 d后因大腿乏力、疼痛和血尿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氮质血症和肝损害.停用辛伐他汀和胺碘酮并给予碱性利尿药水化治疗,13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 贝伐珠单抗的转移性乳腺癌适应证被撤销

    作者:吴小艳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1年11月18日宣布,撤销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适应证[1].FDA的Hamburg指出,之所以撤销该适应证,是由于现有研究的回顾分析表明,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贝伐珠单抗在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或在减缓疾病恶化方面的收益无法抵消其不良反应风险,即药物并未显示出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贝伐珠单抗已被批准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因此该药在美国不会撤市.

  • 参附注射液诱发R-R间期延长

    作者:苏志坚;王芸素;舒文琳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给予参麦注射液.症状改善后换用参附注射液60ml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第2天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出汗、夜不能寐.心电遥测监护示长R-R间期达8.0s,考虑与参附注射液有关.停用参附注射液,改回参麦注射液.2d后,患者R-R间期降至1.2s.

  • 清开灵注射液致儿童过敏性休克

    作者:肖灵辉;骆俊

    1例4岁女童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能量合剂治疗.清开灵注射液8ml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滴注开始后约10 min,患儿手掌及颈部出现皮肤瘙痒及风团,且迅速遍及全身,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60/30 mm Hg(1 mm Hg=0.133 kPa).立即停止输液,持续给氧,给予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患儿病情逐渐好转,1h后生命体征稳定.

  • 关于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作者: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的,以提高监测评价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二)基本原则:按照地方政府对药品安全监管负总责的要求,在遵循国家确定的编制、人员、经费等基本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用药情况,坚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分级管理、加强指导、高效运转的原则,强化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职能和工作任务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程序、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各级监测机构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适用、监测应急到位,并接受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形成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的良好局面.

  • 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致病药物及防治

    作者:刘琛;王育琴

    骨质疏松是骨强度受到损害而致骨折风险增加的骨骼疾病,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导致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常见药物包括口服抗凝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强效利尿药、质子泵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芳香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癫痫药等.致病机制为药物通过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抑制骨矿化影响正常骨代谢.骨密度测定可用于诊断药源性骨质疏松.防治药源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包括合理用药,定期监测骨密度,缩短用药疗程,给予患者钙剂、维生素D制剂、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