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丘脑恶性胶质瘤立体定向125Ⅰ籽粒内放疗的疗效观察(附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亚楠;张剑宁;陈涛;孙君昭;王亚明;于新;田增民

    目的 探讨125Ⅰ籽粒立体定向内放疗治疗丘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WHOⅢ~Ⅳ级丘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按照立体定向治疗规划软件,植入125Ⅰ籽粒进行内放射治疗.结果 治疗后近期效果满意,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本组病例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5%、45%;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45%、30%.结论 125Ⅰ籽粒立体定向内放疗治疗丘脑恶性胶质瘤既可以减少对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损害,又可以达到放射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控制丘脑恶性胶质瘤生长的一种治疗手段.

  •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联合血肿腔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波;褚光;任伟

    目的 探讨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联合血肿腔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术毕血肿残腔内置入硅胶管持续外引流.结果 32例患者中,血肿清除均达到90%以上,死亡3例(9.4%).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0例(0%)、Ⅱ级8例(25%)、Ⅲ级11例(34.4%)、Ⅳ级8例(25%)、Ⅴ级2例(6.25%).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联合血肿腔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HCH临床疗效良好,良好的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后颅凹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昂斯;万经海;左赋兴;李学记;钱海鹏;孟肖利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后颅凹肿瘤手术中监测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等技术,在40例后颅凹肿瘤手术中进行IONM,记录技术参数和监测结果,进行术后早期随访.结果 13例行脑干功能监测,波形均未见明显变化;36例行面神经监测,解剖保留34例(其中9例同时行脑干和面神经监测);27例行后组颅神经监测,26例解剖保留.术后影像学提示37例(92.50%)全切或根治性切除,3例(7.50%)大部切除.出院时,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70分以上39例,占95.00%.结论 在后颅凹肿瘤手术中应用IONM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导致的神经损伤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单侧纹状体多靶点注射6-OHDA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梅加明;牛朝诗;韩暄;张俊

    目的 探讨单侧纹状体内多靶点注射6-OHDA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向纹状体内多靶点(双靶点、三靶点及四靶点)微量注射等量6-OHDA,于注射后2、3、4和6周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偏侧旋转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纹状体TH表达.大鼠经阿朴吗啡诱导偏侧旋转圈数>7r/min(>210r/min),为合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结果 双靶点诱导组,大鼠成模型率为43.3%(13/30);三靶点诱导组,成模型率为70%(21/30);四靶点诱导组大鼠成模型率为66.7%(20/30).双靶点和三靶点诱导成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三靶点和四靶点诱导成模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8).四靶点组有3只大鼠死亡,其他两组尚未见死亡.6周后黑质纹状体TH凋亡检测二靶点与三靶点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三靶点与四靶点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体内三靶点注射不仅能成功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而且能提高动物成模率.

  • 经病理证实颅内肿瘤样脱髓鞘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余锋;刘晓敏;胡向阳;张安莉;陈银河;荣玉婷;吴燕

    目的 总结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的磁共振(MRI)表现,进一步探讨MRI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样脱髓鞘患者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肢体无力发病4例,失语发病3例,头疼发病2例,头晕发病2例,认知功能障碍发病1例,视野缺损发病1例.所有患者常规MRI示病灶为直径大于20 mm,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及水肿,增强均见明显强化.增强MRI显示7例病变呈开环状强化,4例呈闭环状强化,2例病灶呈结节或斑片样强化.结论 全面了解并掌握脱髓鞘假瘤(TDLs)及同心圆硬化(BCS)的MRI表现及发病特点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作者:钱若兵;吴旻;魏祥品;傅先明;凌士营;计颖;牛朝诗

    目的 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术前综合评估方法及手术策略.方法 35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进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确定致痫区的起源和范围;如定位困难,则行立体定向下深部电极植入以明确癫痫波的起源.采用个体化的微创手术方法,额颞开颅暴露皮质后行皮质电极和海马深部电极描记,再次了解癫痫波的起源和范围,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将病灶和致痫区切除;其中22例行前颞叶十海马切除,7例行海马切除,6例行前颞叶切除,切除后再次行皮质电极描记,尽可能将有癫痫波发放的皮质切除;对于重要功能区致痫皮质,必要时辅助以皮质热灼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Engel分级,Ⅰ级31例、Ⅱ级3例,Ⅲ级1例;1例有短暂性言语不流畅,1例术后脑血管痉挛出现偏瘫,经积极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术后病理:海马硬化15例、皮质发育不良8例、蛛网膜囊肿4例、肿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软化灶1例.结论 神经影像学融合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可以对难治性颞叶癫痫致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基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尽可能将癫痫灶切除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创伤的关键.

  • 颅脑损伤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与性激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陈成

    目的 探索颅脑损伤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与性激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轻、中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各30例,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T细胞(NKT)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同时检测其性激素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轻、中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NKT及IFN-γ均明显降低,且与损伤程度相关,呈现轻>中>重关系(P<0.05).在患者就诊即刻、伤后24h及72h的三个时间点内,三组患者的NKT及IFN-γ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轻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IL-4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进展IL-4含量进行性升高(P<0.05).雌二醇、孕酮及睾酮三者的变化趋势均与NKT及IFN-γ相反,其含量表现为轻<中<重,其随着时间的推演其含量进行性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KT与IFN-γ呈正比,而与IL-4呈反比;NKT及IFN-γ与性激素三项均呈反比,IL-4与性激素三项呈正比,以上任意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T及IFN-γ是脑损伤的一个保护性因素,且与性激素含量呈负相关性;而IL-4是颅脑损伤后的不利因素,后者可介导脑损伤后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加重病情.

  • 液压打击诱导外伤后癫痫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的初步探索

    作者:孙振兴;张凯;张超;胡文瀚;张颖;张建国

    目的 通过外侧液压打击损伤诱导大鼠外伤后癫痫,初步比较外伤后癫痫大鼠的海马与人类外伤后癫痫的海马之间的病理改变.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A、B两组,A组为开颅十打击十安电极组(16只)、B组为对照开颅十安电极组(16只).对A组大鼠行重度外侧液压打击,所有存活大鼠通过视频脑电分别记录早期发作和晚期发作的表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于第6个月,从A、B组大鼠中随机取4只,处死行硫素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的改变;于第11个月,对A、B组剩余大鼠处死行硫素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的改变.结果 A组共存活的9只大鼠,第6个月时癫痫发作共5只(55.56%),随机处死的4只大鼠均出现海马形态改变,视频脑电监测结果显示有2只癫痫发作大鼠并出现海马神经细胞缺失;第11个月时,A组剩下的5只大鼠视频脑电监测结果显示均有癫痫发作,病理表现海马形态改变、海马神经细胞缺失;而B组所有大鼠均存活,第6个月及第1 1个月时相应地均未见海马病理改变.结论 外伤后癫痫大鼠出现损伤同侧海马神经细胞缺失,类似于人类外伤后癫痫的海马病理改变之一,为探究人类外伤后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 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

    作者:孙洪飞;常静静;谭永利;孙效刚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和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91例海绵窦脑膜瘤患者的治疗情况.41例肿瘤大直径小于2~3 cm,体积较小,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及颅内压增高表现,选择行伽玛刀治疗.50例肿瘤大直径大于3 cm,压迫、粘连视神经、视交叉,或脑干受压,伴有显著神经系统症状或颅内高压症状,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残余患者补充伽玛刀治疗.治疗实施前后均进行眼肌功能评估.结果 随访36~96个月.41例患者直接行伽玛刀治疗,有3例伽玛刀治疗后分别于第9、14、18个月出现水肿反应;有2例患者于治疗后第5年及第6年复发;伽玛刀治疗前及随访期间Biglan眼肌功能分级中优秀十良好的比率分别为63.4%、75.6%.50例手术患者,4例全切患者无一例复发;46例术后肿瘤残余补充伽玛刀治疗患者,3例分别于第4年、第5.5年及第7年复发;术前、术后短期及随访期间Biglan眼肌功能分级中,优秀十良好的比率分别为38%、44%和52%.结论 海绵窦区脑膜瘤全切困难,对于体积较小的海绵窦区脑膜瘤,单纯伽玛刀治疗效果好,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体积较大的海绵窦区脑膜瘤,采取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可有效降低海绵窦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率,提高、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

  •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12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吴盛荣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γ-刀)针对颅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应用头部伽玛刀定向毁损丘脑Vim核治疗帕金森病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双侧伽玛刀治疗,9例行单侧伽玛刀治疗,分析随访0.5、1、3年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无一例出血、肢瘫和其他并发症.结果 核团毁损术后0.5、1、3年,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前减少.结论 伽玛刀照射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护理

    作者:李光群;孙克桂

    目的 总结三叉神经痛手术前和术中的如何配合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时间内,对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如何做到术前护理工作,术中手术配合,器械准备.结果 168例顺利完成MVD手术,158例找到责任血管,使用Teflon棉隔离,10例未发现责任血管,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疼痛消失率达98.8%.先后4例复发,1例感染,无死亡.结论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对显微手术器械熟习和术中密切配合是MVD手术成功保障.

  • 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敏;张国荣;何占彪;王宏伟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治疗,年龄65~88岁,平均71.6岁.使用美国GE 3.0T MRI定位,国产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75 Gy,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 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治愈78例,疗效显著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治愈十显著)94%,无近期急性并发症,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附4例报告)

    作者:何蓓;张新定;韩彦明;王小强;贺振华;兰正波;李志磊;孟永鹏

    目的 三叉神经痛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少见,本文报告4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随访结果,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 94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4例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特征为停药前服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均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替代治疗后好转,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未见复发.结论 三叉神经痛术后是否出现卡马西平药物戒断综合征有不同观点.我们观察到的主要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替代治疗并逐渐减药可获良效.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的体会

    作者:汪美平;梁威;高进喜;郑兆聪

    目的 探讨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佳时机和方法,总结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出血量在30~4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8~72小时,利用立体定向排空术及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诊6个月,按ADL分级法:Ⅰ级10人,Ⅱ级19人,Ⅲ级5人,级3人,无死亡病例.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加尿激酶溶凝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在短期内明显提高疗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即出血量在30~40m1之间)和手术时机,在发病48~72小时后手术,可以降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同时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生命质量.

  • 微电极阵列对癫痫灶定位的作用

    作者:周盾

    微电极阵列是在标准电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电生理技术,其电极直径及相互间距均在一毫米以下,能在更小脑组织空间内探测到标准电极无法探测的异常放电.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微电极阵列植入,探测到一些新的癫痫放电模式.对癫痫患者植入,探测到的微型脑电图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不同于传统的颅内脑电图.这些新的电生理现象能在更加细小的空间内对癫痫灶进行定位,提高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 嗅觉通路与大脑关联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杭天依;李光武;徐金勇

    在感觉系统中,嗅觉与大脑联系为直接和紧密.嗅觉信息除了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嗅觉之外,还可传导到邻近脑区,参与学习记忆,情绪变化等活动.本文就人类嗅觉通路与大脑的关联性及活化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嗅觉通路 脑功能
  • 伴钙化与囊变的脑白质病研究进展

    作者:程岗;张剑宁

    伴钙化与囊变的脑白质病(LCC)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于1996年由Labrune等人首次报道.确诊LCC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多数学者认为微血管病变是LCC的原发性病理改变,但也有人认为LCC可能是几种不同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大脑深部核团和白质的钙化、广泛的脑白质变性和多发脑内囊肿.但是相对于影像学的广泛病变而言,LCC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表现多样,主要与病变血管和囊肿累及的部位有关,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分流等方法解除颅内囊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由于LC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Coats plus综合征相似,因此Linnankivi等认为两者属于同一种疾病,将之命名为伴钙化和囊变的脑视网膜微血管病(CRMCC),但是,由于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在诊断及分型上仍存在争议.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