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分析及预防(附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天宇;徐武;王晶;陈维涛;倪红斌;梁维邦

    目的 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颅神经疾病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病特点,根据临床病例分析原因并以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01月到2016年01月收治的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面肌痉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等)2870例患者相关资料,应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常规修补颅骨,术后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应用二次修补、腰大池引流等处理.结果 随访时间0.5~10.5年,平均4.6年,共发生脑脊液漏36例(1.25%),其中切口局部脑脊液漏30例(1.04%),脑脊液耳漏4例(0.14%),脑脊液鼻漏2例(0.07%).局部予加压包扎换药后19例(52.78%)患者痊愈,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后11例(30.56%),上述方法处理后仍有症状者6例(16.6%)终采用二次手术修补.本组患者终均痊愈,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脊液漏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并发症之一,合理的硬脑膜切开方式、硬脑膜修补方法及术后切口加压包扎可避免此类并发症发生,腰大池引流及二次修补手术对其处理有一定意义.

  • 术后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研究

    作者:刘秋华;范学政;梁平;卢幻真;程涛;唐阳

    目的 分析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普通直线加速器同步放射治疗加化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分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射波刀)组16例、普通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同步加化学治疗(普放)组15例.射波刀组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放疗剂量11.3 Gy/天,连续3天,总剂量33.9 Gy;普放组用调强放疗技术,2 Gy/天·次,30次,总剂量60 Gy,周一~周五治疗,期间连用替莫唑胺42天.两组均在放疗后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6个疗程.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36~47(中位41)个月,射波刀组和普放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5.55、14.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43.8%、37.5%及53.4%、40.2%、40.2%.两组对比,生存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 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采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者普通直线加速器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后续联合辅助化疗,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 个体化理念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凌士营;蒋辰;牛朝诗

    目的 评价在脑积水患者中采用个性化的枕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技术操作,对于提高分流管放置的准确性,降低分流管阻塞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对19例脑积水患者采用个体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选择右枕部枕外隆凸上6 cm、中线旁开3 cm处为颅骨钻孔点.切开头皮确认钻孔点位于同侧人字缝外侧缘,防止头皮滑动造成偏差.脑室穿刺方向为眉间上方1.5~2.0厘米正中矢状线上.脑室段置管长度以CT中自穿刺点皮层至同侧Monro孔前方,距脑室壁5毫米处的距离.采用腹腔穿刺针或者分层切开腹壁方法放置腹腔段分流管.测量初始颅内压,合理设定分流泵初始压力.在术后头颅CT三维重建影像上测量分析人字缝和钻孔点的空间关系、分流管脑室端的长度、脑室颅径比的改善等数据,验证个性化手术操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结果 本组19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包括脑室段、腹腔段).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立即减轻或者消失,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术后颅脑CT显示脑室段分流管位置理想,颅骨钻孔点距中线平均2.9 cm,至枕外隆凸平面平均5.93 cm.分流管脑室段的长度平均9.78 cm.术前脑室颅径比为平均0.30,术后平均0.25.术后l~15个月随访,无分流管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穿刺道出血,无死亡.结论 个性化分流技术是指准确确定枕部穿刺点、穿刺方向、脑室段长度和腹腔段长度等.该操作规范,手术时间短,分流管放置位置准确,减少脑组织穿刺损伤、腹腔内脏损伤等优点,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减少了术后分流管阻塞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价值.

  •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深誉;严峻;黄蕃俊;陈前;吴修富;韦开亮;阳永东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反复腰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 临床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脑积水、继发癫痫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GOS评分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大大避免了反复腰穿的繁琐,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快速清除血性脑脊液、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且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卫正洪;岳林;万晓强;郑念东;王山;张道宝

    目的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7例STBI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其中术后并发脑积水者60例,其余267例未并发脑积水,分析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超过50岁、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未行腰椎穿刺、血肿位置在硬膜下和脑内、行去骨瓣减压、开颅但未行硬膜缝合、SAH为弥漫性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高于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入院时GCS评分为6~8分、行腰椎穿刺、血肿位置在硬膜外、未行去骨瓣减压、开颅并行硬膜缝合、SAH为局限性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TBI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保护因素包括行腰椎穿刺和开颅者行硬膜缝合,危险因素包括SAH呈弥散性、行去骨瓣减压与年龄超过50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 S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几率较高,且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临床上应尤其注意高危患者,可采取腰椎穿刺、硬膜缝合措施预防脑积水.

  •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癫痫的研究

    作者:柏建军;林久銮;王海祥;张冰清;宋宪成;李佳;阮静;胡京霞;周文静

    目的 探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致痫灶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8例需行SEEG电极植入术行致痫灶切除术前评估的患者,根据颅内脑电监测结果,对可疑致痫灶进行热凝,热凝后继续监测脑电变化,必要时可多次热凝.拔出电极后复查头部MRI,观察热凝后影像改变.结果 18例患者毁损靶点4~16个,靶点分布于1~6根电极,热凝次数1~3次.随访期1~4个月,热凝后Engel Ⅰ级患者占44.4%(8/18),Engel Ⅲ级患者占5.6%(1/18),Engel Ⅳ级50%(9/18),总体有效率(发作减少≥75%)50%(9/18).热凝后无颅内出血、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癫痫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癫痫 SEEG 射频热凝
  •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桥脑裂下支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

    作者:常书锋;杨波;郑鲁;付战胜;杨万敬;黄晓峰;王俊善;刘昌

    目的 评估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桥脑裂下支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改良后的手术切口、骨瓣设计、打开桥脑裂下支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从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17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14例完全减压,3例未完全减压.术后14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吞咽困难.结论 该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对显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全程有帮助,特别是靠近脑干处的责任血管,便于探查、减压,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良的手术切口、骨瓣符合手术要求,可减少并发症.

  • 立体定向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作者:全中平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治疗在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中的应用方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患者67例,通过立体定向进行功能区皮层下靶向微创手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开颅手术进行肿瘤切除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2~36个月,观察组患者立体定向术后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0% (P<0.05);立体定向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病灶全切的满意率为94.2%高于次全切、部分切除的满意率68.6% (P<0.05).结论 原发性脑肿瘤是引发癫痫的常见因素,采用立体定向对脑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及其至痫灶进行切除,不仅可以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脑功能区的损伤,均有精确、微创的优势.

  • 实时术中超声在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金林;郝璞珩;闫志丰;王元刚;张冬子;陈斌;赵宇杰;赵琳;何爱萍

    目的 术中实时超声技术应用于颅内小病灶,探讨超声在显微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中,在切硬膜、脑表面及手术后三次实时使用超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病灶切除率及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病灶61例,术中超声定位清楚,病灶切除完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对切除颅内小病灶定位精确,规范使用超声能够减少创伤、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改善预后.

  • 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良春;吉健勇;樊才瑞

    目的 对比研究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神经内科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及预后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结论 相比于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近远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DBS术后颅内双侧电极周围水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继平;张宇清;张晓华;王云鹏

    目的 观察DBS术后颅内电极周围水肿这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1例行双侧STN-DBS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双侧电极周围水肿,通过回顾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DBS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精神状态差,CT示左额围绕电极的低密度影,加重至第8天出现右侧偏瘫及双侧CT低密度影,给予脱水、激素及康复训练,3周后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DBS术后颅内电极周围水肿是一项少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但预后良好.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

    作者:顾大群;张扬;晁迎九;傅先明;陈昱;高歌;余舰;牛朝诗

    目的 动脉瘤术中破裂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3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方法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总结动脉瘤术中破裂的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病人532例伴532枚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0例(3.8%).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P=0.010)、动脉瘤大小(2=16.464,P=0.000)、血管痉挛(P=0.004)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小动脉瘤(OR,10.416;95%CI,1.797~32.212;P=0.013)、血管痉挛(OR,4.842;95%CI,1.633~14.354;P=0.004)、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3.652;95%CI,1.352~10.166;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脑血管痉挛是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动脉瘤术中破裂后应立即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

  • 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

    作者:于磊;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徐纪文

    目的 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远端闭塞模型,观察实验大鼠相关行为学变化,TTC染色证实梗死范围.方法 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术前3天开始行为学测试.实验组暴露左侧MCA,将其在大脑下静脉及嗅束之间电凝闭塞;对照组只暴露不电凝.术后24h记录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评分,断头取脑进行TTC染色.结果 实验组12只大鼠有11只造模成功,Longa评分2分9只,3分2只,未出现进食困难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对照组12只大鼠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行为学异常.术后24h行为学测试:转棒试验,实验组大鼠滚轴上平均停留时间(32.64s±4.30s)短于对照组(160.92s±5.76s);平衡木试验,实验组平均得分(2.82±0.60)低于对照组(6.00士0.00);悬空旋转试验,实验组大鼠向右侧摇摆所占比例(92.73%±5.79%)高于对照组(50.83%±3.2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提示造模梗死部位累及运动皮层在内的大脑皮层背外侧部.结论 电凝闭塞MCA远端制作局灶脑缺血模型,获得梗死面积一致,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死亡率低,模型稳定可靠.

  • 荧光裸小鼠源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龙建武;张弋;刁艺;郭之通

    目的 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裸小鼠脑内建立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表达GFP的C57/B6鼠与Balb/c nu/nu系裸小鼠杂交筛选出表达GFP的裸小鼠.把人脑GBM组织原位移植于GFP裸小鼠脑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性、血管生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结果 成功培育出表达GFP的荧光裸小鼠;移植瘤中EGFR阳性表达率(78.6±5.2)%,肿瘤侵袭性生长并血管丰富.结论 人脑GBM荧光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能模拟人脑原发恶性胶质瘤高侵袭及EGFR高表达的生物学特性.

  • 曲别针与CT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王宝侠;王增怀;高凤岩;许一萍

    目的 探讨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用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用于37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穿刺成功率100%.微创手术72h后颅内血肿清除率为(75.1±13.2)%.结论 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应用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具有定位精确,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雷;胡文

    三叉神经痛也被称为“脸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病之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类型.病人主观上有诸如刀割、针刺等一系列疼痛难忍的症状,是痛苦的疾病之一[1].目前,关于PTN的发病机制不外乎血管压迫学说、脱髓鞘学说、中枢学说、免疫生化学说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TN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例如骨质疏松学说、生物共振学说以及炎症学说等.因此,积极对国内外关于PTN的机制进行总结综述很有必要.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