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治疗10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艳;杨见明

    目的 探讨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术前患者H-B分级Ⅴ级6例,Ⅵ级4例,10例患者均为听神经瘤术后面瘫,其中9例均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3月内行神经吻合治疗,1例术后半年行神经吻合治疗(随访1月后失访),术后评估H-B分级Ⅳ级4例,Ⅲ级4例,Ⅱ级1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3月仍有舌体麻木不适感,其余舌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有效方式.

  • 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胜武;赵春生;洪讯宁;曹纹平

    目的 探讨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头颅CT和3.0T核磁共振融合图像计算丘脑底核靶点坐标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帕金森病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病例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融合组,每组各10例20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以1.5TMRI图像计算的靶点坐标,融合组采用头部薄层CT和3.0T MRI融合图像计算靶点坐标,分别比较两组术后靶点偏差、术中微电极记录丘脑底核长度、开机后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与以及影像检查耗费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术后复查电极植入偏差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偏差1.3mm,融合组平均偏差1.6mm,两组无显著差异.②术中微电极记录到典型STN信号长度比较:对照组平均长度4.8mm,融合组平均长度5.0mm,两组无显著差异.③术后三个月药物关期开机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比较:对照组平均改善率53.5%,融合组平均改善率51.3%,两组无显著差异.④术前影像检查耗费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耗时27.5分钟,融合组平均耗时8.6分钟,融合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头部薄层CT和3.0T MRI融合图像计算丘脑底核靶点坐标对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准确性和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并可缩短术前定位时间,加快手术进程.

  • 四脑室室管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鲍得俊;牛朝诗;丁宛海;凌士营;计颖

    目的 总结四脑室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78.9%),次全切除4例(21.1%).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眼球活动受限2例,小脑缄默症1例,颅内感染1例,呼吸困难1例.随访1~38个月,术前症状均改善,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大限度切除肿瘤、大程度保留脑干功能以及解除脑脊液梗阻,可获得良好预后.

  • 胶质瘤开颅术患者麻醉期间GDT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文军

    目的 探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神经外科病人的液体管理理论参考.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胶质瘤开颅术治疗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C组)两组,每组22例.比较两者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渗透压、液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氧供应相关指标以及不同时刻血S100-β与血乳酸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ASA分级、BMI、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组患者手术期间的液体总量、胶体用量(130/0.4 6%的羟乙基淀粉)以及尿输出量高于C组(P<0.05).血渗透压、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晶体用量(复方NaCl注射液用量)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无脑水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G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手术完成时(T3)的氧供指数(DO2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平均血压(MBP)值均高于C组(P<0.05);G组患者T4血S100-β以及T3、T4血乳酸的浓度均低于C组患者(P<0.05);G组患者T3、T4时刻的血乳酸与S100-β浓度均比T1时刻低(P<0.05).结论 胶质瘤开颅术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接受GD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的情况.

  •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百胜;杜海峰;姜辉;纪丙军;何伟华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4例颅内占位病变在核磁共振(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以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64例病人均取得病理诊断,活检成功率100%.其中星形细胞瘤24例(37.5%),脑转移瘤17例(26.6%),脑非化脓性感染12例(18.8%),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4.7%),胶质细胞增生4例(6.2%),脑真菌病1例(1.5%),脑囊尾蚴病1例(1.5%),脑结核性病变2例(3.1%).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颅内疑难病变,核磁共振(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因其定位准确,误差小,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增强磁共振引导下脑脓肿的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

    作者:夏成雨;何金超;姜晓峰;凌士营;牛朝诗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增强磁共振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的脑脓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脓肿数量及部位、感染诱因及预后.结果 18例脑脓肿均穿刺成功,其中单发15例,多发3例.血源性4例,医源性5例,隐源性7例,耳源性及鼻源性各1例.治愈16例,死亡2例.结论 在现代神经影像学的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脑脓肿是一种安全、微创、可靠的治疗方法.

  • 基于导航的立体定向脑电图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昌泉;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

    目的 通过综合应用神经导航结合脑立体定向技术获取患者三维立体脑电图以精确定位颅内致痫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我科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脑三维磁共振及头颅静脉成像,利用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影像数据,建立立体大脑及皮层静脉模型,设计路径避开皮层血管,导航生成靶点坐标,然后在Leksell立体定向下植入立体定向电极,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4例患者共植入94枚电极,所有电极均成功植入,主要并发症是一例电极植入位置偏移及该电极导致的颅内少量出血及一例间接颅内感染,术后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确定颅内致痫灶并进行手术(一例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建立立体大脑及皮层静脉模型有效避免电极植入出血;立体定向电极植入作为侵袭性评估致痫灶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并在行硬膜下皮层电极植入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中体现优越性.

  • 颅内电极植入术在癫痫外科的运用21例分析

    作者:鄢克坤;吴科;张明;魏剑波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植入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电极植入、开颅皮层电极监测下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诊等验证电极植入定位痫灶的准确性.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术10例,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术+额叶切除术3例,单侧额叶切除术6例(3例+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双侧额叶部分切除术1例,左额颞顶病灶切除术1例.术后随诊1~7年.结果 21例患者开颅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提示癫痫灶与开颅术前颅内电极植入后监测所提示的痫灶位置相同.治愈率达71%,总有效率达85.8%,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术前颅内电极植入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 基于ReHo方法的脑震荡综合征患者静息态fMRI研究

    作者:李顺利;钱若兵;傅先明;张栋;彭楠;夏春生;林彬;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脑震荡综合征患者(PCS)局部一致性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PCS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组成及受教育年限均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学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进行分析,与正常对照组做统计分析,得出PCS患者的异常脑区.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PCS组ReHo减低的脑区有:双侧丘脑、双侧脑岛及双侧舌叶;ReHo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后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楔前叶及右侧缘上回.结论 PCS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局部一致性的异常,ReHo分析法有助于探索PCS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机制.

  •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胜

    目的 探讨了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d内行鞍区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为标准诊断,观察并比较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垂体微腺瘤56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前叶49例,左侧27例,右侧29例.长径2~10 mm,平均5.3±2.2mm.MR平扫显示垂体内异常信号28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5例,延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32例.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显示率显著高于平扫及延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6%、93.7%、96.4%、90.9%.结论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不同药物在脑外科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作者:冯兴龙;伍志超;冯麟;黄艳

    目的 探析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舒芬太尼)和对照组(芬太尼)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HR、DBP及SBP在T2、T3、T4时刻呈显著上升趋势,与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T2和T4时刻的血浆E、NE水平比对照组患者在相应时刻的水平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脑外科麻醉诱导时应用舒芬太尼可以使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维持较为平稳的状态.

  • 小鼠GCPⅡ基因剔除对脑外伤后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郭杨;钟春龙;包金岗;曹阳;高阳;徐巳奕;郑彦;罗其中;江基尧

    目的 研究谷氨酸羧肽酶Ⅱ(GCPⅡ)基因剔除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脑外伤后损伤周围区神经元的凋亡以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20只,雄性GCPⅡ基因剔除小鼠随机20只,随机分为4组(C57BL/6J小鼠假手术组10只,GCPⅡ基因剔除小鼠假手术组10只,C57BL/6J小鼠颅脑损伤组10只,GCPⅡ基因剔除小鼠颅脑损伤组10只),应用PinPointlTM 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设定参数(打击深度为1.5mm,打击时间为80 ms,打击的速度为1.5m/s),精确撞击小鼠脑皮质.伤后24h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损伤周围区凋亡神经元计数.结果 GCPⅡ基因剔除小鼠较C57BL/6J小鼠外伤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损伤周围区神经元凋亡数值较C57BL/6J小鼠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鼠GCPⅡ基因剔除后,脑外伤后损伤周围区神经元凋亡数较C57BL/6J小鼠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进一步证明小鼠GCPⅡ基因敲除后对脑外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附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曾波;黄万龙;钟富军;邓峰华;黄涛;熊叶

    目的 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颅内压监测的时间为5~8d,平均(6.7±1.4)d,未发生颅内感染以及监测导管放置导致的大出血.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4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指导药物治疗,减少术后并发征,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 去骨瓣减压术对恶性颅内高压者影响的量化分析

    作者:黄欢;茅帅东;李火平;尹建章

    目的 对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恶性颅内高压者ICP影响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诊的30例恶性颅内压升高患者进行脱水药物治疗及行DC,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GCS(glasgow coma scales)评分及术前、去骨瓣后、剪开硬脑膜后、术后24 h及术后每个小时的颅内压,并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GOSE评分.结果 患者的术后6个月存活率为80%,恢复良好率为53.3%;术前、去骨瓣时、剪开硬脑膜后、术后24 h的ICP分别为39.5±5.3 mmHg、24.9±2.8 mmHg、7.2±1.3 mmHg和13.1±1.5 mmHg;去骨瓣时和剪开硬脑膜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4 h患者ICP均恢复至正常值.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降低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ICP,且剪开硬脑膜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 显微手术治疗极重型脑干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陈邱明;袁邦清;吴贤群;林立;杨光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极重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5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极重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估,手术治疗组15例中,预后较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保守治疗组30例中,仅植物生存1例,其余均死亡.结论 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可明显改善极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

  • 万古霉素致迟发性红人综合征2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陈鹏;牛朝诗

    目的 报道万古霉素致迟发性红人综合征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观察该2例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情发展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均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控制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的规律性高热、面颈部潮红样反应、全身斑丘疹及颈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缓解及消失.结论 了解迟发性红人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特点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减少其发生率.

  • 神经导航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飞

    神经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就神经导航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雅迪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现已成为临床追踪颅内白质纤维束走形常用的工具之一.DTI技术在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与疗效评价以及纤维束损伤程度的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与其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