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小鼠脑皮质撞击模型的构建和评估

    作者:张明坤;钟春龙;崔振文;吴增宝;徐巳奕;郑彦;王勇;江基尧;罗其中

    目的 探索建立小鼠脑皮质撞击模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小鼠颅脑创伤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实验组5组和对照组1组),应用NYU Impactor Ⅰ型脑皮质撞击仪,金属杆(重10g)从不同高度落下垂直打击小鼠脑皮质造成损伤,建立小鼠脑皮质撞击模型.致伤后观察小鼠神经反射及意识恢复时间.伤后24 h处死小鼠,取海马CA2/3区脑组织行退变神经元Fluoro-Jade B组织荧光染色,通过立体细胞计数观察退变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 打击高度为10~40mm时,损伤侧脑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逐级加重,与损伤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打击高度为10 mm时可近似模拟轻型颅脑损伤;打击高度为20~30 mm时近似模拟中型颅脑损伤;打击高度为40 mm时近似模拟重型颅脑损伤.结论 应用NYU Impactor Ⅰ型脑皮质撞击仪可以成功地制作出所需的小鼠脑皮质撞击模型,具有重复性好、简便易用的特点,是较理想的小鼠致伤模型.

  •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照射剂量研究

    作者:王宏伟;窦长武;张国荣;何占彪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佳照射剂量.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0~85Gy)和低剂量组(70~75 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总计65例患者,随访60例,失访5例,随访率92.3%,随访期12~78个月,平均随访期36个月.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高剂量组25例,低剂量组35例.高剂量组1例无效,有效率96%,低剂量组2例无效,有效率94.3%,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17例,并发症发生率68%,低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7例,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51个月,低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67个月,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70~75 Gy应作为佳照射剂量.

  • 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显微手术治疗(附1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彬;高志波;梁卫东;高心保

    目的 观察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对19例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根据不同情况,予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脊髓空洞切开分流术等手术,以解除枕骨大孔区畸形,缓解对后组颅神经压迫,并恢复椎管内脑脊液正常循环状态.结果 1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复查MRI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疝回纳,脊髓空洞缩小.结论 对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根据其MRI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要点分析(附1537例临床报道)

    作者:吕学明;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孙希炎;卢培刚;陈援朝;吕福林;郑鲁;谭林琼;高进喜

    目的 探讨作者所在单位自1982年2月~2004年2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要点分析.方法 通过介绍22年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537例.作乳突后颅骨小切口,探查桥脑旁区,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分开后用隔膜隔开减压.结果 术后止痛者1496例(97.33%),死亡3例(0.19%),疼痛复发14例(0.91%).并发症发生率约5.34%,发生小脑损害8例(0.52%),听神经损伤17例(1.1%),面神经损伤15例(0.98%),脊液漏15例(0.98%).通过技术要点分析,近几年不断改进手术步骤中的技巧,扩大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显微手术技术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作者:刘晓;许玉伟

    目的 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血肿量、血肿部位、发病时间、发病年龄、GCS评分等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10.71%.按照ADL标准评价预后,存活的75例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随访中,Ⅰ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22例,Ⅳ级18例,V级5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神经外科治疗

    作者:苗素华;王世杰;陈业涛;王东;王云朋;王凯;左焕琮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对17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施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其中单纯周围神经缩窄术12例,周围神经缩窄+矫形术5例.采用改良Asworth分级评定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 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近期痉挛缓解率为98.5%,随访期间为92.7%.术后近期下肢运动改善率为86.5%,随访期间为90.8%.2例(11.8%)患者下肢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随访期间均消失.1例(5.9%)严重痉挛患者术后伴有肌力减低.2例(11.8%)患者随访期间痉挛复发.结论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适时适当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痉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延缓病程进展.

  • 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中的意义

    作者:梁晋川;周晓平;姜秀峰;戴冬伟;金爱国;刘建民;胡小吾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术中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提高定位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2003年~2009年共有124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手术,共191侧,其中男性64例,女性60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8.7岁.术中未用微电极记录技术,但均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电极触点目标位和实际位有明显误差的病人术中进行必要的调整.结果 治疗效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类似,但无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中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既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又可以避免应用微电极记录可能导致的脑出血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 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陶传元;庄进学;陈登奎;程宏炜;宋朝理;李海龙;薛峰;张炜;郑小强;魏攀

    目的 评估桥小脑角区(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6年期间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72例,其中CPA区小型病变(大直径<3cm)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约占6.2%;病种包括胆脂瘤12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所有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3例另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20例,面部麻木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短暂耳鸣及面瘫,均恢复,无死亡.随访1~5年,无疼痛复发.结论 CPA区小型占位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由于病变小、易于全切,加之镜下暴露充分,手术疗效满意;术中若发现病变与三叉神经无确切关系,则需行微血管减压或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

  • 三种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作者:朱侗明;何升学;胡新华;章文斌

    目的 建立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C6胶质瘤细胞SD大鼠及BALB/c小鼠皮下动物模型,比较其肿瘤生长特点.方法 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小鼠GL261、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及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左前肢皮下.接种后观察不同种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颅内模型于接种后7d、14d、21d、28d进行MRI检查,皮下模型测量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GL26l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较之后两种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 GL26l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 大脑中央区脑囊虫病灶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作者:夏成雨;牛朝诗;凌士营

    目的 探讨CT或MRI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切除中央区脑囊虫病灶的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采用Lesell-G型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导向下对25例中央区脑囊虫病灶,通过环钻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摘除病灶.结果 25例脑囊虫病灶均能精确定位后完全切除,全组无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出现.结论 CT或MRI导向下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央区脑囊虫病灶安全有效.

  • 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附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桂良;陈加涛;周茂金;袁同方

    目的 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方法 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穿刺、囊性内放疗.结果 32例术后6~38个月随访,CT或MRI瘤腔消失率69%,显著缩小31%;30例视力、视野障碍改善.结论 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为脑深部肿瘤的内放疗和化疗提供精确定位和简便安全给药有效途径,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全身影响极为轻微.

  • 正常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模式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作者:王元;闫志强;薛伟宁;朱俊玲;贺世明;高国栋

    目的 验证正常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模式中存在随机共振现象.方法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大鼠脑片丘脑底核神经元进行阈下正弦电流刺激,通过叠加不同输入频率正弦电流和不同强度噪声,分析峰峰间期(ISIH)和信噪比(SNRISIH),观察神经元放电特点.结果 在单细胞水平证明了在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中存在随机共振现象.在中等噪声强度时(约在20~25 pA处),丘脑底核神经元对叠加噪声的阈下周期性刺激存在佳响应,其信噪比达到峰值;在一定频率范围(约为5~10 Hz),噪声和神经元输出反应之间存在适匹配,神经元对阈下弱信号的检测提取能力佳.结论 正常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模式中存在随机共振现象.

  • 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分析

    作者:顾冲;陈国志;谷凌云;阮秋;刘坤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的方法 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应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3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螺旋CT薄层扫描解剖定位,对37例PD患者进行苍白球和(或)丘脑多靶点毁损手术,分析术后患者的靶点影像学改变和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3~5年,按PD联合评分标准(UPDRS)进行评分,显效24例(64.86%),改善9例(24.32%),无效4例(10.81%).3年后复发再手术3例(8.1%),3例双侧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发症:术后3天内对侧肢体先肌痉挛后轻度偏瘫者4例(11.0%),远期出现肢体麻木、语音低、智能减退者4例(10.81%).CT/MRI复查靶点毁损灶消失3例(8.10%),靶点毁损灶稳定34例(91.89%),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单靶点毁损且毁损灶小复发率高,多靶点毁损远期并发症高,靶点毁损术治疗PD近期疗效好,远期差.

  • 立体定向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

    作者:于新;张剑宁;孙君昭;亓树彬;王亚明;刘锐;杜亚楠;王洪伟;田增民;刘宗惠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1996年11月至2011年1月,立体定向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患者399例.其中男237例,女162例;年龄3~75岁,平均38.3岁.结果 立体定向活检联合伽玛刀治疗140例,113例获明确的病理结果 (95%).立体定向囊腔抽吸间质内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160例,67例随访60~144个月(平均114个月),肿瘤总体控制率为89.6%.平均生存时间为110士9个月,5、10年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8.1%和67.2%.立体定向囊液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78例,囊液抽吸后体积缩小率为15%~68%(平均52%),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1%,总生存期为16个月,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2.1%.立体定向引导微电极植入联合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21例.6~36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结果 显示癫痫的有效控制率为71.4%.共发生与联合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9例(4.8%).结论 联合治疗有效可行,可互补两种治疗的优缺点,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坚;蒋健;梁维邦;傅震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一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共60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9例,活检2例;术中脑脊液漏9例,予修补;海绵窦出血3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漏2例,脑膜炎1例,均治愈.术后病理示:非功能性腺瘤26例,生长激素腺瘤16例,泌乳素腺1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6例.随访1个月~3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复发8例,予放射治疗5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为经鼻一蝶手术提供了独特的解剖细节,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术者对内镜下解剖的熟悉,手术器械的熟练使用及操作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 立体定向单靶点多孔软通道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作者:石瑞成;张春阳;韩建国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中等量及小量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病程缩短.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和小量脑出血,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方法 简便、手术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缩短疾病疗程等优点.

  • 侧脑室前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39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海洋;金澎;赵希芹;刘杰;齐兆鹏

    目的 探讨侧脑室前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侧脑室前角单侧或双侧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39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ADL分级).结果 39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死亡8例,占20.51%,存活者31例,占79.49%.对存活者随访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ADL1~3级23例,占74.19%,ADLA级7例,占22.58%,ADL5级1例,占3.23%.结论 侧脑室前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桂彪

    脑室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式较多,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治疗脑室出血的关键;本文从病因、病理生理、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