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改良眶颧-海绵窦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基栋;李小勇;王岩;王林;王晓松;金永建;陈国强

    目的 探讨改良眶颧-海绵窦入路增加基底动脉上段显露的方法.方法 在10例标本上模拟了经眶颧-海绵窦入路,同时增加磨除前后床突,观察对基底动脉卜段显露的改善情况.结果 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间隙为床突间隙,存在于颈内动脉与动眼神经间的膜为颈内动脉动眼神经膜.(沿此膜即可进入海绵窦,磨除后床突后,暴露鞍背、上斜坡,即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单纯眶颧入路显露基底动脉的长度(5.66±1.07mm),视角(前后方向48.6±5.1°上下方向51.9±5.5°);附加磨除前后床突后显露基底动脉的长度(7.68±1.12 mm),视角(前后方向56.5±5.7°,上下方向61.9±6.0°).结论 经眶颧-海绵窦入路中磨除前床突和后床突,可显著增加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

  • 应用"四点一线手算法"立体定向活检诊断颅内复杂占位病变

    作者:田宇;杨华;刘德华;胡国章;王连友;李朝晖;崔勇;生辉;赵兴利

    目的 观察"四点一线手算法"在市体定向活检诊断颅内复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取得三维坐标系统中病灶图像,与MRI图像融合.应用"立体定向四点一线手算法",取得一次贯穿入颅点、病灶2侧周边端点和病灶中心(或实体部分),共4个点的三维长轴,确定立体定向手术穿刺路径.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大脑胶质瘤病4例,脑结核瘤1例,多发胶质瘤1例,多发恶性肿瘤1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幕上转移1例,内囊星形细胞瘤1例,丘脑星形细胞瘤1例,脑梗塞1例,转移性腺癌1例.术后未出现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四点一线手算法"足安全、町靠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立体定向活检诊断的检出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

    作者:杨朋范;魏梁锋;赵琳;梅珍;林巧;黄茂;王如密

    目的 探讨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药物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30例患者.经颞下切开梭状回,进入侧脑室颢角,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等内侧颞叶结构.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年时间(36~61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Engel癫痫疗效分级:Ⅰ级22例(73.3%),Ⅱ级6例(20%),Ⅲ级1例(3.3%),Ⅳ级1例(3.3%).结论 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脑组织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 结节性硬化病人功能区致痫皮质结节的手术处理(附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仕勇;安宁;杨辉;杨梅华;候智;魏宇佳;张伟;张琴;蔡方成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病人功能区致痫皮质结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 同顾性分析了我院手术治疗9例功能区致痫皮质结节的经验.4例术前已出现功能障碍的功能区皮质结节,术中予以直接切除结节.其余5例病人在唤醒麻醉状态下电刺激病人语言区、运动区和感觉区,其中4例病人显示皮质结节已无功能,予以切除结节;1例病人其结节部分区域存在反应,切除无功能区域后在残余皮质结节边缘行孤立手术.结果 本组随访1~5年,平均3年.9例病人中有6例获得Ⅰ级(Engel分级),2例获得Ⅱ级,1例为Ⅲ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67.4分提高到75.1分.本组3例病人出现暂时性的并发症,未出现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TS功能区致痫皮质结节可以采取切除性手术为主的处理策略.

  • 不同频率电刺激丘脑底核对海人酸癫痫大鼠的影响

    作者:张颖;张斌;初君盛;张建国

    目的 评价不同频率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电刺激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抗癫痫效果.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四组,记录电极置于双侧额叶及海马.在三组电刺激组中,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频率,分别为30、130和260Hz.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置入至双侧丘脑底核.在对照组中,同样方法置入刺激电极,但不进行电刺激.电刺激30分钟后,腹腔注射海人酸诱导急性边缘叶发作,对脑电和发作强度进行评价.结果 130和260Hz高频电刺激明显减少了脑电大发作的时间,其中以130Hz为著,但发作的总时间没有改变.130和260Hz高频电刺激延长了局部放电的时间,这可能是因为电刺激抑制了继发的大发作的结果.此外,这两种频率的刺激降低了发作的程度,延长了第一次发作的潜伏期,但是,30Hz频率的刺激无上述效果.结论 基底节系统参与大发作的控制,表明高频电刺激可被用于某些发作形式的控制.

  • 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丘脑腹中间核的核磁共振成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熊玉波;张捷;黄雄;田志雄;吴光耀;盛阳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丘脑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探讨采用丘脑长度比例法测量、计算丘脑腹中间核(Vim)坐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1.5T高清晰核磁共振成像仪(MRI)仪测量了82例正常成人大脑前后联合间径(AC-PC)、大脑长度与宽度、丘脑长度与宽度、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分析AC-PC与大脑长度、大脑宽度、丘脑长度、丘脑宽度及两侧丘脑间夹角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通过丘脑长度比例法和原点法(根据AC-PC中点)测算Vim核的坐标,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 AC-PC 22.5±1.1 mm,丘脑长33.1±1.4 mm,丘脑宽17.5±1.2mm,两侧丘脑间的夹角51.0±6.0°;左右丘脑长、宽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明显:不同个体丘脑长度的大差为7.4 mm,丘脑宽度的大差为5.9 mm;AC-PC与脑长、丘脑长呈正相关;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同脑形、脑宽呈正相关性;原点法测得的Vim核位置偏后,而丘脑长度比例法确定的Vim核的Y值变异较大.结论 可根据丘脑长度来测算Vim核坐标,丘脑长度比例法较原点法确定的Vim坐标更加个性化.

  • 神经内窥镜及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附2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之通;龙建武;张弋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和导航技术结合应用于垂体腺瘤显微切除的效果.方法 在神经内窥镜和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27例垂体腺瘤,其中垂体微腺瘤2例,小腺瘤3例,大腺瘤18例和巨大腺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的1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 神经内窥镜和导航技术结合应用于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损伤小,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是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段.

  • 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附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涛;刘爱军;梁树立

    目的 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精神障碍伴发癫痫,是否能在控制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抑制癫痫发作.方法 对2008年6月至11月期间共11例精神障碍伴发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中均在对双侧扣带回+胼胝体射频毁损的同时,根据术前脑电图表现针对患侧杏仁核、海马进行射频毁损,术后均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结果 本组11例,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10个月,结果满意者6例(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未再次癫痫发作),显著改善者3例(精神症状明显缓解,偶尔有癫痫发作),效果不理想者2例(精神症状有所缓解,但癫痫发作同术前).结论 通过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过程中,发现其在缓解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又能抑制癫痫发作,并且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手术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 成人颞叶癫痫发作间期CT灌注成像的变化

    作者:陈淦;张明;黄小宁;李晓;吴德华;蔡炳忠;张胜睿;赵晶

    目的 探讨成人颞叶癫痫发作间期单侧和双侧痫性放电CT灌注成像的变化.方法 将21例颞叶癫痫患者根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分为单侧痫性放电组11例、双侧痫性放电组10例,两组患者均在发作间期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每例患者双侧颞叶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灌注参数,并比较每组患者颞叶CBF、CBV、MTT以及两组的CBF、CBV、MTT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结果 2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无异常,每组患者发作间期双侧颞叶CBF、CBV、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BF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35),CBV和MTT不对称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侧痫性放电组中,痫性放电侧颞叶脑血流量较对侧有所减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3,P=0.063).结论 颢叶癫痫CT灌注成像显示颞叶区发作间期单侧痫性放电较双侧痫性放电脑血流量不对称.

  • 11C-METPET/CT判断脑胶质瘤复发的价值研究

    作者:叶春林;潘绵顺;李勇;李毅红

    目的 评价11C-METPET/CT脑显像对判断脑胶质瘤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患者,临床怀疑复发行11C-METPET/CT显像,其中24例同期行FDG PET/CT检查,19例行头颅增强MRI检查,后诊断根据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确定.结果 28例患者中11 C-METPET/CT显像阳性20例,其中1例假阳性;阴性8例,其中假阴性1例,11 C-MET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5%、87.5%、92.9%,FDG PET/CT分别为88.9%、50%、79.2%,增强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0%、42.9%、54.9%.结论 评价脑胶质瘤复发,11 C-METPET/CT较FDGPET/CT和增强MRI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中枢神经痛

    作者:王林;陈国强;田宏;王岩;冯增伟;韩红彦;王晓松

    目的 研究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中枢神经痛(central pain,CP)的临床应用.方法 CP患者6例,包括丘脑及脑桥梗塞4例,丘脑出血1例,丘脑梗塞合并颈髓损伤1例.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行双侧扣带回及双侧伏核(nucleus accumbens,NAc)毁损.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镇痛剂的种类和大剂量.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评分和术前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6例患者从1周到6个月止痛效果较好,长1例随访18个月,止痛效果稳定,除1例丘脑出血后疼痛患者目前偶尔口腹止痛片外,其余患者到目前为止未用任何麻醉镇痛剂治疗.VAS,MPQ,PPI,VRS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 脑立体定向双侧伏核+双侧扣带回损毁手术治疗CP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超过1年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风江;钟春龙;郑彦;郭建毅;范东东;王勇;江基尧;罗其中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同时术中实时行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观察MD-OC反应.结果 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且均为动脉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31例(54.4%),小脑后下动脉(PICA)14例(24.6%),椎动脉(VA)3例(5.3%),复合型压迫9例(15.8%).至手术结束时有49例MD-OC反应消失,经随访42例临床痊愈,6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另有8例手术结束时MD-OC反应仍未消失,经随访3例临床痊愈,5例无效或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完善的术前评估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并显著提高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并32P内放疗治疗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附13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涛;林瑞生;李榕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3例复发囊性颅咽管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穿刺、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治疗.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在手术抽出囊液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囊腔消失、肿瘤无复发8例;肿瘤明显缩小、囊腔不足5 ml者4例;1例多囊性肿瘤控制不理想,囊腔反复增大.多次门诊穿刺抽液,仅能控制症状.肿瘤总的有效控制率为92.3%.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囊性颅咽管瘤.

  • 13例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救治分析

    作者:叶明;高觉民;谭启富;樊炼;汤忠华;傅传经;胡静;李建;李铭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的病因、临床救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13例癫痫持续状态发病的原因,采用静脉注射,肌注加口服或鼻饲抗癫痫药物,尽快控制癫痫发作的疗法.结果 5例于发作1小时内控制,5例于1~2小时控制,3例于6~24小时控制.均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钠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用药;丙戊酸钠对需观察意识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疗效肯定;对常规治疗无效者,咪达唑仑及异丙酚均可以有效控制发作.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癫痫患者语言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爱红;李勇杰

    对癫痫患者术前评价是fMRI临床应用广泛的领域之一.它包括判断记忆功能的侧化、语言网络的定位;甚至也用来致痫灶定侧,评估颞叶切除后的语言记忆功能损伤风险等.本综述将从几方面,对癫痫患者语言功能评估的fMRI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 磁共振 癫痫 语言
  • 难治性癫痫状态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遥;窦万臣

    难治性癫痫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是一种埘足够疗程足够大剂量抑制性治疗(highdose Suppressive therapy,HDST)治疗效果不佳的癫痫状态.目前大多数情况下药物难治性癫痫状态的治疗,主要凭借医生个人经验,HDST、是RSE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病灶亦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外科治疗RSE相关文献仅限于病例报告及小样本分析.本文就目前外科治疗RSE的现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和预后进行综述.

  • 脑缺血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调节机制

    作者:杨东波;蒋传路;李永利

    脑缺血性卒中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难点,随着神经干细胞研究的逐渐深入,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移植外源性干细胞已经在试验卒中动物上取得一定成功治疗,特别是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与脑损伤的程度,功能锻炼和不断变换的丰富多彩的环境,生长因子,神经炎性反应等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

  •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志坚;傅震

    神经内镜技术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内镜神经外科、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简介了神经内镜的手术分类、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阐述了光学系统研究、动态脑脊液电影技术及虚拟现实、图像融合及智能机器人技术在神经内镜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手术 进展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