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神经导航在脑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 (附25例报道)

    作者:廖兴胜;肖绍文;张超元;罗昱;周全;余良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5例脑内小病灶.术前将头颅CT或MRI连续薄层扫描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注册,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2±0.73mm,术中准确定位病灶.病灶全切23例,次全切2例.术后22例病人症状改善或无变化,3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神经导航能准确引导切除脑内小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自噬在ALA-P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肖虹;冯华;程茗;李梅;杜鹏;程迎新

    目的 探讨自噬在光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aminola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C6胶质瘤细胞死亡中作用机制.方法 ALA-PDT处理后不同时间,用自噬特异染料MDC和免疫荧光法观察自噬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B的表达水平.结果 MDC染色和免疫荧光观察可见ALA-PDT后C6胶质瘤细胞内有大量含点状荧光颗粒的自噬泡和自噬体标志物LC3绿色荧光蛋白,Western-blot示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白噬水平随AIA-PDT后时间而逐渐增强.结论 ALA-PDT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溶酶体酶cathepsin B大量释放有关.

  • 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郭建毅;钟春龙;张风江;范东;江基尧;罗其中

    目的 建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方法 提取出生时间24h到48h的SD大鼠海马组织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采用CIC Ⅱ型细胞损伤装置、根据Ellis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海马胶质细胞体外牵张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级.对照组不予损伤.分别在2h和24h检测细胞乳酸脱氧酶释放量,并通过碘化丙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氧酶释放量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rI红染细胞数随着牵张损伤的程度增高而增加.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牵张损伤模型使用方便,可重复性好,适于进行神经细胞机械件体外损伤的研究.

  •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式硬膜外血肿(附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钱令涛;郭景鹏;王虎山;陈彬;高心保;梁卫东;谢兰军

    目的 探讨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31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头颅CT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骨瓣复位,窦旁(周)硬脑膜悬吊.结果 31例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清除良好,骨瓣无移位.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死亡1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26例.结论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方法可靠,优点明显,临床效果好.

  • 选择性丘脑毁损术治疗运动失调症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晓东;高永中;李维平;大江千广;柴崎撤;闫大卫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毁损术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仔细分析36例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的病人(帕金森病23例、书写痉挛症10例、痉挛性斜颈2例、全身扭转性痉挛症2例)等运动失调的临床特征,选择正确的丘脑靶核团,运用脑深部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准确定位靶核团,并对其进行微小体积的射频毁损,有效控制了运动失调.结果 全部病人的症状术后立即得到改善,随访2~16个月,1例帕金森病人震颤复发,同一病人出现较长时间的术后感觉异常并发症.无偏瘫和永久的构音障碍.结论 选择性丘脑毁损术对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是十分有效的.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陶翔玉;刘鹏鹏

    目的 评价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辅以血压控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必要时早期气管切开.结果 术后24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以上者11例,血肿清除50%~90%者21例,血肿清除30%~50%者8例,血肿清除总体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半年,死亡6例,余34例按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操作相对简单、进颅快、定位准确、脑损伤小,是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神经减压术式分析

    作者:谭林琼;伍益;陈元朝;吕福林

    目的 探索提高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150例,其中采取垫隔式MVD258例,围套式MVD共892例.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并发症、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比较两种MVD方法,发现三叉神经痛治愈率、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类型没有差异,围套式MVD术后口唇疱疹、三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垫隔式;垫隔式MVD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围套式,而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围套式减压方法.结论 围套式MVD强调把整个"敏感区"包绕并对减压材料进行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显微操作精细、技术熟练是MVD术中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唤醒麻醉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附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冬冬;李祥奎;何永生;胥勋成;程宗燕;张冠妮;黄光富

    目的 研究唤醒麻醉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科近2年行唤醒麻醉开颅的24例患者,病变均位于功能区或紧邻功能区,回顾性总结唤醒麻醉开颅的手术技术及麻醉方法、术中皮质电刺激的结果、及术后结果.结果 整个唤醒麻醉过程均顺利,皮质电刺激在18例成功识别功能皮质(即阳性皮质图),有6例未识别出功能皮质(即阴性皮质图).有3例在术中引起局限性运动发作.在以癫痫起病的3例皮质发育不良、4例脑穿通畸形病人中,有5例术后3个月发作彻底消失,另2例术后仍有发作,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脑囊虫彻底切除.在15例肿瘤中,有1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切除90%以上,另2例部分切除.有2例发生术后颅内血肿,均经降颅内压等处理好转.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在阳性皮质图中有5例,均为暂时性;在阴性皮质图中有3例,其中2例为暂时性,1例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 唤醒麻醉开颅是安全、可行的,在术中结合皮质电刺激能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 SOD、MDA在猫运动区癫痫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陈晓刚;李文玲;赵文清;董长征

    目的 探讨氢氧化铝致猫运动区癫痫模型的制作方法及SOD、MDA在猫运动区癫痫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在猫的左侧大脑乙状前回注入氢氧化铝乳剂或生理盐水50μl.术后观察猫的行为学变化,皮层脑电图变化,20周后取材检测致痫区脑组织SOD、MDA的含量.结果 氢氧化铝组于术后11~14周时发现临床癫痫发作;氧氧化铝组于8周时检测到皮层棘波放电,12周时放电次数明显,持续到20周仍有棘波放电,且趋于稳定;氢氧化铝组致痫区脑组织SOD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MDA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成功制成氢氧化铝癫痫模型,其发病机制与SOD含量减少及MDA含量增多有关.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听神经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光贵;牛朝诗;丁宛海;韩卉

    目的 通过研究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桥小脑角区的结构,为临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桥小脑区的三个解剖间隙的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变异和走行,并测量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进入脑干处的距离.结果 桥脑小脑角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之间关系存在一定变异,观察了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岩上静脉、面听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变异等情况,但这些结构在桥小脑区的三个解剖间隙内层次分明,分布较恒定.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进入脑干处的距离为(2.3±1.1)mm.结论 通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来解剖桥小脑角区的神经血管,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了各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关系,对临床手术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 颅内错构瘤导致癫痫的外科治疗并文献复习 (附6例报道)

    作者:刘长青;栾国明

    目的 探讨颅内错构瘤与癫痫的关系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或伽玛刀治疗6例颅内错构瘤伴有癫痫的病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32岁.初发病年龄自出生后1个月~7岁.首发症状均为癫痫,其中3例为痴笑性发作伴其他症状,2例为全身性发作,1例为"点头样"发作.其中1例全身性发作的女性患者伴有性早熟.1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外科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4例行外科手术:翼点人路2例、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1例、导航下经颞枕开颅1例.术中均进行脑皮质和错构瘤部位的脑电图监测.结果 颞叶内侧错构瘤全切1例,下丘脑错构瘤大部切除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4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少(Engel-lla级),2例癫痫发作程度减轻(Engel-Ⅲ级).结论 儿童颅内错构瘤所致的癫痫是一种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或伽玛刀可减轻、甚至能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病灶综合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丹;徐纪文;马军峰;张丽;王桂松;周洪语;田鑫;徐虎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难治性颞叶癫痫病灶定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PHLIPHS 3.0 T磁共振设备,PRESS CSI序列,对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与之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分别取双侧海马40 mm×20 mm×10 mm大小区域进行多体素MRS分析,获得NAA、Cho、Cr的峰下面积,以颅内电极和术后病理为标准,探讨MRS在难治性癫痫患者病灶定位中的意义.结果 15例谱线基线稳定,信噪比较好;13例癫痫患者1 HMR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测值平均值比较发现异常,定位信息与颅内电极和病理符合.结论 多体素短回波1HMRS(PRESS序列)可以发现常规MRI阴性的TLE患者海马区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对颞叶癫痫术前的病灶定位有较大意义.

  • 伏隔核壳部毁损术的手术技巧和电生理研究

    作者: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徐波涛

    目的 详细描述伏隔核壳部内下份切开手术过程,探讨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治疗68名患者,包括药物成瘾者65例、精神运动性癫痫2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发育迟滞1例.毁损靶点为伏隔核壳部的内后下份,在MRI片上该部位并没有孤立致密的灰质核团影,选AC-PC平面的轴位片,坐标为AC前5.5 mm,中线旁开5 mm,AC下6~8 mm.Z轴坐标的调整依据距侧脑室下壁的深度、电生理监测指标,调整幅度较大.需要指出,伏隔核内侧壳部毁损术的穿刺针道无法避开侧脑室,否则难以制作与壳部、斜角带三维形状相符的毁损灶.毁损温度,时间70秒,毁损2个层面.结果 并发症包括心率减慢、心情烦躁、易激惹、疼痛、食欲亢进等,均程度轻微并恢复.2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1例发作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1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攻击行为消失.药物成瘾者术后对药物心理渴求完全消除者52人,占80.0%;7人虽有精神渴求,但程度轻微可以自控,未复吸,占10.8%;另外6人仍有精神依赖,均在术后2周~6个月复吸,占9.2%.术后记忆力无明显改变,病人焦虑、抑郁以及强迫性的的人格障碍有明显改善.结论 伏隔核是外科治疗药物成瘾等强迫性精神障碍的理想靶点,但必须强调毁损部位是伏隔核的壳部内后下部.

  •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附2例报道)

    作者:周元明;刘秋华;叶日乔;练组平;崖崭崭;黄宇;卢幻真

    目的 观察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例Rosemblum分型Ⅱ型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用射波刀进行治疗,放射总剂量25 Gy,每次5 Gy,1次/日,连续5日(25Gy/5f);对1例Ⅲ型者,采用21Gy/2f.治疗前1例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例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治疗前、后定期行脊髓MRI检查,以评估治疗的影像学效果.使用阿米诺夫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变.使用脊髓急性放射毒性分级表评估脊髓放射毒性.结果 治疗后行10个月、6个月随访,MRI复查脊髓内脊髓动静脉畸形异常信号消失,阿米诺夫量表总分由7分、8分,降至1、0分,均临床显效;而脊髓急性毒性在随访期内均为0级.结论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Ⅱ型和Ⅲ型脊髓动静脉畸形有效,但长期疗效及脊髓毒性反应尚待观察.

  • 增强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胡海鹰;陈家焱;刘保东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脑转移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结果 典型脑转移瘤21例,平扫即基本明确诊断.平扫表现不典型者39例:其中平扫为单发,强化表现为多发者15例;平扫及强化均表现为单发者4例;平扫仅表现为轻度水肿,强化后显示瘤体者12例;平扫无明显异常,强化后发现瘤体者8例.结论 增强CT扫描在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应引起重视.

  • 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伟;朱军;常鹏飞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运动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治疗非常困难.因此,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必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多种肌张力障碍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并得到研究应用,本文就这些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和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迷走神经刺激与癫痫的治疗

    作者:孟凡刚;张建国

    本文概述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历史、现状、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定.迷走神经刺激术无需对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顽固性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000例病人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但在我国仅有零星开展.国外大宗病例统计表明VNS术后24个月5%~9%的病人发作完全停止,癫痫发作次数平均减少50%左右,但也有10%的病人无效.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癫痫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