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神经调控治疗双侧颞叶癫痫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孙海;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徐纪文

    目的 双侧颞叶癫痫(bi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BTLE)足癫痫治疗的难点问题,当不适合单侧颞叶切除手术时,探讨应用神经调控治疗BTLE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BTLE患者,经过术前评估和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明确诊断,且无法明确主要责任侧,施行神经调控治疗.其中4例接受迷建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1例接受双侧海马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疗效评估采用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和McHugh疗效分级评价标准,随访术后效果.结果 5例BTLE患者,经过4~72个月(平均23.60±25.18个月)随访,采用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评价:1例患者发作频率改善100%,3例发作改善60%~75%,1例发作改善<50%;采用Mchurgh分级评价:1例患者为Mchurgh Ⅰ级,3例为Mchurgh Ⅱ级,1例MchurghⅢ级.其中1例行双侧海马DBS治疗患者发作频率较术前改善约60%o.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神经调控方法微创,治疗BTLE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不适合单侧颞叶切除的BTLE患者,VNS和DBS可以作为一种外科选择.

  • 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舒伟;王海澎;陶蔚;胡永生;李建宇;朱宏伟;李勇杰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经周围神经电刺激手术治疗的慢性头痛患者.本研究根据患者头痛分类和性质选择神经刺激靶点.手术分两期进行,若Ⅰ期手术测试有效,Ⅱ期手术植入脉冲发生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疗效,平均随访时间为24.2±21.5个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名经周围神经电刺激Ⅰ期手术测试的患者,其中5名患者植入脉冲发生器.这5名VAS平均评分由术前的9.5±0.4下降至3.4±1.3,疗效优良率为80%.术后1名患者出现电极移位和排异反应,未出现长期并发症.结论 周围神经电刺激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慢性头痛.

  • 连续射频毁损联合阿霉素对顽固性神经痛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张振武;王哲银;凌地洋;韩健;吴呈祥;朱春辉;黎嘉雅;曾荣

    目的 探讨连续射频毁损联合阿霉素对顽固性神经痛的干预作用.方法 根据前瞻性研究和自身对照研究原则,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诊治的顽固性神经痛患者85例,患者均首先接受2个疗程的连续射频毁损治疗,评估疗效,随后联合阿霉素继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T0)、治疗后第一疗程(T1)、第二疗程(T2)、第三疗程(T3)和第四疗程(T4)结束时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采用统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疼痛恢复情况,并采用病人总体改变印象量表(PGIC)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2个疗程的连续射频毁损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配对t检验值6.221,P=0.001),而T4时VAS为(4.25±1.56),较T2时(6.66±1.25)明显下降,下降更为明显,下降幅度高达36.19%,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9.21,P=0.001).患者平均睡眠分数在T4时改善为明显,为(2.66±0.51)分,与T2(5.01±1.05)分,减轻幅度为46.91%%,经配对t检验,T=8.124,P=0.001.PGIC评估显示,T4时患者好转率达78.82%,明显高于T2时(x2值=4.154,P=0.021).共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嗜睡3例,恶心3例,多汗2例,眩晕1例,总发生率10.59%.结论 在连续射频毁损的基础上加用阿霉素治疗顽固性神经痛可获得更加可靠的疗效,改善睡眠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华

    目的 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血管夹闭术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及对照组(开颅血管夹闭术).共纳入观察组患者176例,对照组患者1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累积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h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IL-10.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10.80%,19/176 vs 21.67%,26/120;Log-rankx2=6.723,P<0.01).术后,两组患者CRP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观察组患者获得轻度(x2=4.984,P=0.026)及中度(x2=7.878,P=0.005)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x2 =9.451,P=0.002).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近、远期疗效可靠.

  • 立体定向活检在颅内无强化效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卢瑞庭;韦祖斌;梁意能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活检在颅内无强化效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5年3月~2018年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3例,均为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析,采用MRI检查方法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MRI、立体定向活检,确定病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其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20例,分别为胶质瘤10例、胶质细胞增生2例、脱髓鞘改变3例、炎性改变4例、脑梗塞1例.对照组诊断准确率11例(47.83%),观察组诊断准确率19例(82.6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256,P<0.05.23例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全部进行常规CT检查,2例小血肿,经止血等对症处理后出血吸收,无严重颅内感染及死亡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低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对颅内无强化效应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将立体活检技术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推广应用.

  • BIS联合NSE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神经重症患者预后的初步研究

    作者:费明明;李平;张霖;陈剑;陶晓根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对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收入重症医学科的脑血管病神经重症患者27例,包括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及脑梗塞患者,根据致病因素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8例)和脑梗塞组(9例);按BIS平均值分为<60组(21例)和≥60组(6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1例)和死亡组(6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14例),女性(13例).入科后予以监测0,24,48小时间期中每小时的BIS数值及患者入院后血清NSE水平,结合患者GCS评分;经积极治疗后,随访患者的转归:死亡/出院后的GOS评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在ICU居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GCS、BISmean均低于脑梗塞组(P<0.05);两组血清NS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BIS>60组BISmean、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IS<60组(P<0.01);患者预后评价(GOS评分)两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病死率及患者预后评价(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IS<60时,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病死率及患者预后评价(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BIS)可评估神经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有一定意义,特别是BIS<60患者预后较差;脑出血患者的平均BIS监测值低于脑梗塞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无确切价值.

  • 中央沟神经电生理定位在中央沟附近胶质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晶晶;杜鹏;逯霞;栾新平;木依提·阿不里米提

    目的 评估中央沟附近胶质瘤切除术中中央沟定位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62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接受中央沟附近胶质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依据神经电生理定位技术差异分为:对照组,25例,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o-SEP)行术中中央沟定位;研究组,37例,应用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行术中中央沟定位.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全麻术中唤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的差异.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率及次全切除率均较高(均P<0.05),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率更优(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唤醒程度无差异(P>0.05).随访2年,研究组的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癫痫、脑膨出、寒战及疼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 应用中央沟附近胶质瘤切除术中通过Co-SEP和Co-ST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进行中央沟定位,对术后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

  • 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梅加明;牛朝诗;丁宛海;凌士营;计颖

    目的 探讨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我科收治行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并有阳性病例结果的99例病例.患者年龄11~81岁,平均50.16岁;其中男54例,女45例;病灶位于额叶10例,颞叶3例,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及丘脑51例,鞍区3例,三角部8例,松果体区2例,多发性病灶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eksell-G型定向仪经3.0T磁共振扫描,所有靶点活检均采用单针道Sedan侧方开口活检针,所有入选病例经病理证实阳性结果.根据术后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出血和非症状性出血,根据出血发生时间分为急性出血(小于24 h)和迟发性出血(大于24 h).结果 活检部位发生出血率为13.13%(13例),其中无症状性出血10.10%(10例),症状性出血3.03%(3例);恶性胶质瘤占69.23%(9例),淋巴瘤23.08%o(3例),其他7.69%(1例);基底节及丘脑占61.54%(8例),其他38.46%(例);急性出血占92.31%(12例),迟发性出血占7.69%(1例).结论 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部位出血具有一定发病率,其中大多为无症状性的急性发病,而基底节区及丘脑部位的恶性胶质瘤、淋巴瘤成为活检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伍葵;徐善水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对手术远期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7例进行“颅骨单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血肿腔将上述患者分为BHD组与BHDI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情况、手术前血肿量、术后残余血量及术后颅内积气等,比较了两组上述资料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凝药物治疗等资料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HD组患者术后血肿量残余要明显高于BHDI组(P<0.05),BHDI组患者术后存在明显颅内积气情况;两组患者术后MRS评分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47);BHDI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要略高于BHD组(P=0.03).结论 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未进行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且能减少术后颅内积气及复发率.因此,临床手术过程中可考虑术中不进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血肿腔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亦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介入性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SAH者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陈琳;贺崇欣;汪亮

    目的 对比分析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性栓塞术对颅内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37例颅内动脉瘤致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栓塞术,105例)和对照组(夹闭术,3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脑m管痉挛相关因素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性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瘤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血管痉挛程度、动脉瘤部位也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6.3%)(x2=1.634,P=0.20).结论 介入性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可大大减少此类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事件的风险,值得推广.

  • 经蝶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梅金玉;杨见明;邱录斌;余俊伟

    目的 分析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行经蝶鼻内镜手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 31例垂体瘤患者中,29例(93.5%)患者肿瘤被完全切除.术前视力障碍15例患者,6例(40%)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改善率.术前垂体功能减退12例患者,6例(50%)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改善.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症1例、颅内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本组无死亡及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蝶鼻内镜下垂体瘤全切除术的一种好术式,并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程传东;牛朝诗

    目的 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全切15例(占60%),次全切除7例(28%),大部分切除3例(12%).术后肢体轻瘫痪2例,1个月后恢复.语言障碍1例,2周后恢复.1例因恶性脑肿胀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级15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IDH1突变18例.随访1~48个月,21例生存良好,癫痫控制良好,影像学无明显复发迹象,3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 多种技术联合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控制癫痫改善预后的安全有效方法.

  • 神经导航下SEEG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朱凤军;孙洋;陈彦;黄铁栓;操德智;李聪;向葵;陈乾;廖健湘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下颅内深部电极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1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年龄3岁至16岁.在美敦力S7影像处理系统上进行患者脑部影像及脑表面血管的三维重建,根据术前计划,设计合适的电极靶点、入点,利用美敦力S7神经导航系统置入立体定向电极.结果 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应用上述系统及方法完成21例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手术,共置入电极139根,平均6.6根.小年龄3岁,低体重13.3KG,置入区域覆盖全脑叶,颅内电极长保留时间21天,平均单根电极置入操作时间10分钟.2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行二次手术补置电极1根,亦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癫痫Engle评分为Ⅰ级20例,Ⅱ级1例.结论 应用美敦力S7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开展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其方法安全可靠.

  • 去骨瓣减压并发脑积水的同期同侧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宏兵;苏宝艳;王晓峰;刘帅;白金让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并发脑积水的治疗体会.方法 通过对1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评估筛选,采取同期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 10例患者中,在术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病情持续好转;3个月后7例患者可搀扶行走,生活部分自理,其余3例生活需依靠轮椅;无1例感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评估,选择适应证,采取同期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能持续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管封堵器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柯燕燕;瞿建美;刘妮;马丽萍;侯智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运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佳卧床时间.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4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116例.观察1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 h;观察2组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卧床8 h;对照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12 h.比较3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1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观察2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h是安全的,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 婴儿痉挛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龙;沈德新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又名Wes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与年龄相关的隐源性或症状性、全身性癫痫综合征.以典型的痉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以及病后智力发育倒退或停滞为特点.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上临床上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外科治疗以及生酮饮食疗法为该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根据脑电图的情况可判断预后.现就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疾病预后进行综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