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不同时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江;陈辉;袁菲菲;陆维;徐建华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微创定向穿刺破吸技术治疗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比较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判定疗效,分析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晚期治疗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肿部位、手术时机、出血量等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 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仅取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基础疾病对改善脑出血预后有重要作用.

  • 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晶;陆天宇;戴宇翔;徐武;倪红斌;梁维邦

    目的 探讨术中异常肌反应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及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4月收治的41例患者进行术中异常肌电反应监测(AMR),根据术中AMR波有无消失对术中减压效果进行评判,并随访1个月,将术中AMR波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 41例患者中手术结束时AMR波未消失11例,术后1个月随访,5例停止抽搐,6例面部仍间断抽搐,其中2例未见明显减轻,治愈率为45.5%;AMR波消失30例,术后1个月随访,26例停止抽搐,4例仍间断抽搐,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治愈率为86.7%.AMR波消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未消失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行异常肌反应监测能够评估患者预后,提高近期治愈率,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

  • 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郭连勋;张广健;刘文阁;张晓光;赵文礼;牟晓东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颅脑外科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0),而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和死亡例数两组相近(P>0.05);两组手术前、手术15d后和手术30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38±2.56)分、(15.26±2.14)分和(10.30±1.58)分,对照组为(27.24±2.37)分、(21.27±2.28)分和(15.08±1.87)分,手术前两组评分相近(P>0.05),且手术后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脑积液及血肿发生率(20.00%,3.33%)和对照组(56.25%,31.25%)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0.011).结论 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对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迅速.

  • 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IL-10及TNF-α的影响

    作者:王晓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IL-10、TNF-α的影响.方法 112例重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利尿、脱水、止血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及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因受损后升高的IL-10与TNF-α水平,安全高效.

  •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认知功能受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健;郑利敏

    目的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4年6月我院51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2例术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儿纳为观察组,将未出现认知障碍的患儿归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常识(t=7.134,P<0.001)、算术(t=4.859,P<0.001)、词汇(t=9.176,P<0.001)、领悟(t=3.269,P=0.002)、数字广度(t=4.941,P<0.001)、言语智商(t=7.917,P<0.001)、总智商评分(t=5.895,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x2 =4.961,P=0.026)、肿瘤大小(x2=4.796,P=0.029)、切除程度(x2=4.638,P=0.031)、术后是否放疗水平(x2=2.774,P=0.006)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是否存在囊性、钙化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相关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其中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以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囊性、是否钙化、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因素为自变量,发现年龄、肿瘤大小、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是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可导致颅咽管瘤患儿出现语言及记忆功能的缺失,其中年龄、肿瘤大小、切除程度、术后否放疗是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颅咽管瘤儿童,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内质网应激分子IRE1α、JNK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龚德山;郭辉;王开颜;尚丽;张翠荣

    目的 观察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内质网应激相关分IRE1α、JNK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难治性颞叶癫痫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 lot方法检测25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颞叶皮层脑组织IRE1α、JNK的表达,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E1α、JNK在癫痫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分子IRE1α、JNK可能参与了癫痫后脑损伤,从而为癫痫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春来;马传青;尚景瑞;王洪亮;王卫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和经典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开颅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大小、病人意识状态等选择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38例患者12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26例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1例,存活的37例按照日常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巨大(60ml以上)或者脑疝的病人,建议行大骨瓣手术清除血肿,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血肿量在30~60ml,尚未出现脑疝的患者,适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预后.

  • 神经性厌食症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电活动及峰峰间期序列的分析

    作者:王景;王学廉;葛顺楠;汪鑫;张晟豪;李洋;高国栋

    目的 观察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伏隔核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分析其峰峰间期.方法 通过微阵列电极记录大鼠在神经性厌食症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伏隔核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结果 电生理记录显示模型组大鼠NAc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6.89±2.67Hz,对照组大鼠NAc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3.22±1.23Hz.(P=0.001).模型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放电的峰峰间期散点图在200 ms以下有密集分布.模型组伏隔核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直方图呈逐渐衰减的正偏态分布,对照组伏隔核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直方图呈对称分布.结论 神经性厌食症模型大鼠伏隔核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峰峰间期序列发生明显变化.

  • 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诊断不明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占彪;王宏伟;赵向东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诊断不明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科2009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因颅内病变经影像学诊断不明的患者资料,均行立体定向活检术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实性病变34例,囊性病变18例.实性病变中33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胶质母细胞瘤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转移瘤12例,淋巴瘤4例,恶性脑膜瘤1例,脱髓鞘病变2例,炎性病变1例,1例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7.1%;囊性病变中14例获得病理诊断,其中转移瘤7例,结核1例,黑色素瘤1例,脑脓肿5例,4例仍未获得明确明确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77.8%.总活检阳性率90.4%.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术后癫痫发作1例,术后术区出血2例,颅内积气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病理诊断阳性率高的诊疗手段,尤其对实性病变病理阳性诊断率更高.对颅内不明原因病变进行立体定向活检定位精确、创伤小,在定性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

  • 经皮迷走神经耳支刺激与迷走神经刺激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杨佃旭;王桂松;王丽丽;徐志明;杨建;葛建伟

    目的 探讨经皮(耳甲腔)迷走神经耳支电刺激(ta-VNS)与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RE)大鼠癫痫发作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颞叶癫痫大鼠,苯巴比妥钠(PB)诱导筛选RE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建模时用生理盐水代替匹鲁卡品)、RE组(不做刺激处理)、RE+ ta-VNS组(经皮迷走神经耳支刺激)、RE+假ta-VNS组(耳甲腔处安置电极片但不通电)、RE+ VNS组(迷走神经刺激)和RE+假VNS组(植入迷走神经刺激电极但不通电).4周刺激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发作频率,断头取脑制作海马切片行Nissl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损伤凋亡情况.结果 ①RE+ ta-VNS组和RE+ VNS组癫痫平均发作频率分别减少72.0%和80.7%,均与R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E+ ta-VNS组和RE+ VN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RE+假ta VNS组、RE+假VNS组和RE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Nissl和TUNEL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组、RE+假ta-VNS组和RE+假VNS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RE+ ta-VNS组和RE+ VNS组损伤较轻,RE+ ta-VNS组和RE+ VN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VNS和VNS均可显著低RE大鼠的癫痫发作次数、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两者的效果接近,但是ta-VNS具有无创性、副作用少等优点.

  • 影像学测量和重建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浩;邹元杰;刘宏毅;杨坤;耿良元;刘翔;肖勇

    目的 探讨术前影像学测量和重建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2例拟行经鼻蝶手术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术前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对MRI影像进行测量(鼻小柱至蝶窦前壁突出处的距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和CT蝶鞍区骨质三维重建(蝶窦形态、分隔分布的可视化),指导定位蝶窦、鞍底和肿瘤切除.结果 22例患者,鼻小柱至蝶窦前壁突出处的距离66.62±0.61 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20.67±0.54 mm,均顺利定位蝶窦前壁;窦内分隔及鞍底形态与重建影像吻合,鞍底打开充分、肿瘤切除满意,无重要血管损伤病例.结论 术前应用CT鞍区三维重建及MRI相关数据测量,指导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有助于蝶窦前壁和鞍底定位,有助于充分切除肿瘤和保护颈内动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作者:董艳芳;梅小龙;赵志军;孙建营;张春阳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 对68例面肌痉挛实施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发现压迫的血管有33例小脑前下动脉,18例小脑后下动脉为单根血管压迫;17例椎动脉分别和小脑前下或后下动脉构成双重压迫.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漏液处皮肤切口加缝后消失.暂时性面瘫2例,分别于术后4天和14天出现,治疗后恢复;耳鸣2例,分别于术后1天和4天出现,经治疗1例恢复1例好转.术后3~4天发热,体温持续超38.5℃7~10天2例,有脑膜刺激征且血象高,抗菌素静滴治疗痊愈.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49例,术后两周内消失18例,半年消失1例,1年内轻度复发1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细致、术后严密观察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 立体定位与脑血管成像在微创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军;刘海洋;席光明;李娟;冀玉婷;雷宝丹;武岳

    目的 探讨立体定位与脑血管成像在微创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至10月符合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手术指征的16例患者,这些患者佩戴头颅定位仪同时行脑血管CTA检查,通过显示脑组织、血肿、脑血管立体结构,调整穿刺部位、角度,观察再出血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16例患者6小时内行微创手术,未观察到有再出血现象,随着血肿量的减少,病人意识状态明显好转.结论 在头颅三维立体定位+脑血管成像术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定位精确,规避风险,安全性高,效果满意.

  • 软通道微创穿刺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旗林;徐巳弈;钟春龙

    目的 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治疗、颅内压监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软通道微创穿刺常温治疗组23例(A组),软通道微创穿刺联合亚低温治疗组25例(B组).术后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2、3天B组颅内压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再出血:B组少于A组(P<0.05);术后6个月GOS评分:A组恢复良好1例(4%),中残3例(13%),重残6例(26%),植物生存6例(26%),死亡7例(31%);B组恢复良好4例(16%),中残9例(36%),重残8例(32%),植物生存2例(8%),死亡2例(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微创穿刺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5例诊疗分析

    作者:张宏兵;苏宝艳;李加龙;张坤虎;刘帅;乔育

    目的 探讨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临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5例INPH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及后期动态处理随访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提出正压脑积水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及不同处理.结论 对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进行科学的个体评估,在INPH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高原地区3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魏林节;胥全宏;文朝远;叶东平;范应磊;贾锋涛;王飞;张俊峰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经冠状切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前GCS与术后1、3、7、15 dGCS评分相比较,随访6月采用ADL分级法评分,了解其功能恢复情况,统计6月期间死亡病例.结果 术前GCS与术后1、3、7、15 dGCS评分相比较,术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术前GCS评分(P<0.05或P<0.01);4例(12.5%)死亡,20例(62.5%)功能良好恢复,8例(25%)功能恢复差.结论 高原地区双额叶脑挫裂伤经冠状切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能达到一定临床疗效.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兵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症状不典型,常合并脊髓空洞症,对病患生活质量影响大.长期以来对本病的手术方式多样,疗效各异,各家说法不一.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目前争论主要集中在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各术式远期预后的随访.本文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VNS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李彦腾;程岗;张剑宁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主要用于临床顽固性癫痫和药物抵抗性抑郁症的治疗.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VNS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和促进脑外伤后实验动物或病人的功能恢复,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它可能是通过减少创伤性癫痫发作、上调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兴奋性谷氨酸的释放等发挥作用.VNS作为治疗颅脑损伤的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 脑深部电刺激并肉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1例

    作者:王颜梅;王晶

    1例47岁女性患者头向左侧阵发性旋转,颈部向右侧倾斜后仰,颈部酸痛8个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失去工作.查体:颈后肌群阵发性抽搐,右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明显增粗隆起,伴有压痛,BFM运动计分8分.先行左侧GPi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后1个月头向右侧倾斜消失,转而向左侧倾斜稍后仰.再行右侧GPi-DBS植入术.术后9个月随访,头左后仰好转,仍有左侧旋转,可见右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增粗隆起.即用A型肉毒素50u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受累部分多点注射.1周后胸锁乳突肌明显变细,肌张力下降.随访3年患者头颈姿势近于正常位,BFM计分1分,能完成家务工作,可参加社会活动,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