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립체정향화공능성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2425
  • 国内刊号: 34-11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4
  • 曾用名: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汪业汉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国荣;王宏伟;祁艺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11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耐受情况,小病灶(直径<3.0 cm)直接选择伽玛刀一次性治疗,周边剂量12~18 Gy,45%~7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对于较大肿瘤病灶(直径≥3 cm但≤4cm)选择伽玛刀二次剂量分割治疗,两次治疗间隔6~8小时,周边剂量7~9 Gy,40%~5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结果 随访116例患者,随访期6~45个月,肿瘤控制率95%,中位生存期14.8个月,1年生存率63%,2年生存率25%.KPS评分在1个月内达到90分以上者占92%.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位置、治疗剂量及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 18F- FDG PET/CT在颞叶内侧癫痫外科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蒋伟;马杰;陈旭;吴俊;舒凯;雷霆;李龄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术前评估和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实施手术治疗的8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三大检查(症状学、MRI、V-EEG)和18F- FDG PET/CT检查证实致痫灶存在且位于颞叶内侧.经上述方法精准定位后,采用扩大额颞手术切口,皮层脑电描记引导下施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部分加做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或(和)皮层热灼术,对术前评估方法,18F- FDG PET/CT检查的意义和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Engel效果分级:69例(81.2%)Ⅰ级,9例(10.6%)Ⅱ级,7例(8.2%)Ⅲ级或Ⅳ级.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5例出现短期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较术前减少或停药.结论 18F-FDGPET/CT检查是目前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精确、直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结合常规三大术前检查,是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8F- FDG PET/CT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二次伽玛刀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孙君昭;张剑宁;田增民;亓树彬;杜亚楠;倪伟刚;胡勇;于新;周东学

    目的 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 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 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原发性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骅;罗良生;张健;林忠;王东;廖萍;吴有志;吴鸣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Moyamoya病及其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10年来确诊的原发性脑室出血Moyamoya病患者的CT、DSA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中DSA证实21例为Moyamoya病.3例合并基底动脉动脉瘤.所有患者出血侧均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扭曲及异常分支.该组患者首次治疗均获得良好结果.结论 Moyamoya病是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对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应常规行DSA明确是否存在Moyamoya病.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脉络膜前动脉的扩张扭曲或异常分支密切相关,并且后者可作为前者的预测指标.

  • 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 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初探

    作者:高进喜;郑兆聪;陈乃洁;陈渊;王守森

    目的 探讨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痉挛性斜颈病人,全部采用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 Dandy手术,手术方法为枕后正中入路硬膜下双侧副神经根、C1脊神经根切断、C2-4脊神经前、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立即感到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5.7% (6/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5.7%,术后6例发生不同程度转颈无力、耸肩无力,随访期间均有所好转,无吞咽困难和头颈部支撑困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斜颈复发,使用盐酸度洛西汀十苯海索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安全的基础;选择合适的病例、合理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个体化制定神经根选择性切断的程度是手术疗效的保证.本研究只是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初步探索,该术式大宗病例和长期随访资料尚需进一步积累完备.

  • 深部电刺激伏隔核对吗啡成瘾大鼠复吸后伏隔核内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金义超;王宝峰;王桂松;董辉;涂志才

    目的 研究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双侧伏隔核对吗啡成瘾大鼠复吸后伏隔核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 手术前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筛选无自然偏爱大鼠,随机分组后DBS组行电极植入术,术后10天采用固定剂量吗啡皮下注射(10mg· Kg-1)建立吗啡成瘾大鼠模型(使用CPP证实).通过改进的DBS电路进行电刺激(频率130Hz,电流300uA,电压1V,1h·d-1),在不同的时间点使用CPP证实DBS组大鼠戒断成功后再皮下给予小剂量吗啡(3mg·Kg-1),24h后使用CPP验证吗啡成瘾大鼠复吸模型建立成功.CPP试验结束后于冰台上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取伏隔核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GABA含量.结果 ①皮下注射固定剂量吗啡能够使大鼠成瘾,DBS能够有效抑制吗啡复吸行为;②morphine+ DBS组大鼠伏隔核内GABA含量与吗啡组,morphine+sham组差异明显.结论 DBS双侧伏隔核使吗啡成瘾大鼠复吸后伏隔核内GABA含量增加.

  • 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分化

    作者:陈建民;牛朝诗;倪永丰;董永飞;高歌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级别的人脑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分化的情况.方法 通过对不同病理级别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新鲜标本在体外无血清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和体外增殖分化进行观察研究和分组比较它们的增殖能力.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Ⅰ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不能形成克隆球;Ⅱ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可形成中等克隆球;只有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才能形成大型克隆球.在血清培养基中,Ⅰ级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缓慢、分化较晚;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增殖迅速、快速进入分化期;Ⅱ级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增殖分化介于两者之间.分组比较,发现在不同培养基中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干细胞各组之间在增殖和分化能力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在生物特性上存在多样性.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增殖分化能力较强;Ⅰ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增殖分化缓慢,有助于动态观察脑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的过程,是一个较好的观察研究对象.

  • 大脑半球切开术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窦万臣;郭毅;郭金竹;苏长保;卢强;周祥琴;吴立文;王任直

    目的 通过我们的1例患者探讨大脑半球切开术的操作技术并附有简单的文献复习.方法 1例12岁女孩,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临床表现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频繁.影像学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软化灶.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导航系统引导下行改良的经岛周大脑半球切开术,手术过程顺利.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下降,言语功能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有癫痫发作.结论 结合文献复习,大脑半球切开术是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彻底改良,手术操作可行,具有和大脑半球切除术相同的疗效,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

  • 无血管压迫类型三叉神经痛的处理、电镜检查及机制探讨

    作者:姜晓峰;牛朝诗;傅先明;计颖;丁宛海;凌士营;胡闻;汪业汉

    目的 对无血管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同时切除部分患支进行电镜检查,了解其病理改变,探讨非血管压迫类型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15例无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行感觉根部分切断的同时,在患侧神经根出脑干区3mm范围内切取一小块,2%戊二醛固定,1%锇酸后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 15例患支均有以下病理改变:有髓神经纤维部分髓鞘松解及变性,局部变性坏死,少数空泡变性.结论 神经脱髓鞘改变是导致无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发病的病理学基础,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黄从刚;陈阵;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王龙;张申起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近十年(2001-2011)来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万方数据库中纳入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6个RCTs共610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使用左乙拉西坦)3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7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每周癫痫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继发嗜睡、头痛等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方面,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不良反应种类少,对各种发作类型的小儿癫痫均有良好疗效,且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可作为小儿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 腰穿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徐巳奕;郑彦;钟春龙;张风江;郭建毅;崔振文;江基尧;罗其中

    目的 评价腰穿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入选的60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病人先行腰穿放液试验,5天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腰穿放液前、放液后24h及分流术后1周分别对病人“三联征”进行定量评估,并通过筛检试验统计方法分析腰穿放液试验预测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有效性.结果 腰穿放液试验阳性36例,行分流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35例,1例未改善;腰穿放液试验阴性24例,分流术后改善8例,16例未改善.提示分流手术总有效率71.7%;腰穿放液试验对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的灵敏度为81.4%,特异度94.1%,阳性预测率97.2%,阴性预测率66.7%.结论 正常压力脑积水术前腰穿放液试验阳性者分流手术可望获得良好疗效.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例临床体会

    作者:李红旗;赵宇;臧永强;郭荣增;王影飞;王胜利

    目的 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例,经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时经绒球小结叶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找寻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在血管和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 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26例(74.3%),小脑后下动脉7例(20.0%),椎动脉2例(5.7%),总有效100%,本组无死亡.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术中不遗漏责任血管,使责任血管远离面神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体会(附23例临床报道)

    作者: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技巧.方法 23例共21例经MRTA检查确认面神经REZ存在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对比观察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情况,并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21例经MRTA检查术中20例在面神经REZ发现了责任血管并进行了充分减压,术后21例病人抽搐症状完全消失,2例术后症状减轻,1月后症状消失;术后出现1例患者在术后5d出现迟发性面瘫,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处理,1月后治愈;无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血管源性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MRTA评估、术中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与伽玛刀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段红艳;陈咏华;贾戈

    目的 探讨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和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了4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和60例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介绍术前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治愈33例(78.6%),显效4例(9.5%),有效3例(7.14%),无效2例(4.8%);伽玛刀组术后治愈31例(51.7%),显效9例(15.0%),有效12例(20.0%),无效8例(13.3%).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和伽玛刀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得当可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 小儿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桂学宝;傅先明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胚胎残余性良性肿瘤,出现临床症状年龄段大多在5~10岁儿童,理论上可以全部切除,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很难达到,即使全部切除仍有部分复发,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就小儿颅咽管瘤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新型神经营养因子CDNF/MANF家族与帕金森病

    作者:韩暄;牛朝诗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治疗方法一直处在探索阶段,而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其症状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行和发展.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营养因子,在其近年新发现的新型神经营养因子-CDNF/MANF家族因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作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CDNF/MANF家族与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作一篇综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