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在ACS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白艳艳;史骏;刘成;刘新兵;许其倓;冯六六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2月~2016年2月于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因ACS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小于30%确定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8.03±4.93)岁,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次,2/d,一组为对照组,即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西洛他唑50 mg/次,2/d,两组患者各60例。治疗一周后复查血栓弹力图,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小板ADP抑制率。随访两组患者平均6.7个月,观察有无出血、呼吸困难、胃部不适等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心脏不良事件。结果入院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8.02±4.92)岁,观察组男性32例,平均年龄(68.22±5.2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平均年龄(67.83±4.6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合并用药及ADP抑制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一周后复查血栓弹力图提示ADP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ADP抑制率(56.78±8.42)%高于对照组(43.28±6.24)%,(P<0.05)。平均随访6.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及严重大出血事件(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有两例皮肤黏膜出血而药物减量,对照组有一例因胃部溃疡停用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结论 ACS患者在PCI治疗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用两种治疗方案均安全有效,替格瑞洛治疗组效果更好。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相关研究

    作者:刘丽霞;薛剑;张孝忠;陈建魁;张军军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58例,男性66例,女性92例。入院后测定CYP2C19基因型,依据结果分组,快代谢组77例,中间代谢组61例,慢代谢组20例。采用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依据结果分为低危组(0~108分,n=89)、中危组(109~140分,n=40)、高危组(>140分,n=29)。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ACS高危的关系。结果高危组的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慢代谢型比例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RACE评分快代谢组为(104±32)分,中间代谢组(112±31)分,慢代谢组(138±56)分。慢代谢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中间代谢组和快代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型改变(OR=13.336,95%CI:3.195~55.661,P<0.001)是ACS患者高危的危险因素,同时脑钠肽升高(OR=2.147,95%CI:1.457~5.539,P=0.026)也是ACS患者高危的危险因素。结论 CYP2C19慢代谢型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高危的危险因素,明确基因型对于评估患者风险有重要意义。

  • 药物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合并抑郁大鼠血清、血小板及脑组织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梅颜;张丽军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心梗)、抑郁、心梗+抑郁大鼠血清、血小板、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以研究药物预处理对心梗和抑郁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只,分别予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的中成药(主要成分三七、人参等)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再随机各分为4个亚组,每各亚组各10只,分别建立假手术、抑郁、心梗、心梗+抑郁四种动物模型,终每组中建模成功的大鼠数量如下,对照组:假手术组亚组8只(80%),抑郁亚组9只(90%),心梗亚组8只(80%),心梗+抑郁亚组8只(80%);治疗组:假手术亚组9只(90%),抑郁亚组10只(100%),心梗亚组9只(90%),心梗+抑郁亚组8只(80%)。造模成功3 d后处死,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血小板及脑组织中5-HT水平。结果对照组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5-HT水平、血小板5-HT水平均较假手术亚组下降(P<0.05);对照组的心梗亚组较假手术亚组脑组织5-HT水平下降,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5-HT水平,均较假手术亚组上升(P均>0.05)。治疗组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脑组织5-HT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均<0.05);治疗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小板5-HT水平,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均<0.05)。治疗组的假手术、心梗、抑郁及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5-HT及血小板5-HT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的相应的4个亚组高(P均<0.05)。治疗组的假手术、心梗、抑郁及心梗+抑郁亚组的脑组织5-HT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的相应的4个亚组低,但除抑郁亚组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的药物预处理能改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等应激造成的血清、血小板5-HT水平下降的情况,但对脑组织5-HT水平无显著影响。

  • 空军某训练基地新入伍战士不同训练强度运动性心脏损伤临床观察

    作者:张招;吴学宁;李俊峡;唐发宽;崔英凯;曹雪滨

    目的:观察空军某训练基地新入伍战士不同训练强度、不同训练阶段运动性心脏损伤的发生状况。方法随机抽取空军某训练基地2014年度新入伍战士40名,首先进行为期1月的日常低强度军事训练,而后根据训练强度不同随机分为一般强度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一般强度训练组包括日常军事训练及每天1次的5公里越野训练,强化训练组包括日常军事训练以及每天2次的5公里越野训练。分别于不同训练阶段(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4周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的水平,对不同训练强度的新入伍战士在不同训练阶段cTnI、CK-MB/CK水平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受试战士均为男性,平均年龄、运动前两组受试战士cTnI、CK-MB/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训练阶段(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4周后)cTnI、CK-MB/CK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周后强化训练组cTnI、CK-MB/CK水平高于一般强度训练组(P<0.05),而训练4周后两组cTnI、CK-MB/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训练基地不同训练强度下新入伍战士在不同训练阶段未出现运动性心脏损伤情况。

  •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龙;刘志平;王坚;郭俊晓;任杰;李育敏

    目的:探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3±18.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病情,术中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部位,并将移植物经股动脉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8例表现为多裂口;第一裂口在左锁骨下动脉水平的有51例,在胸主动脉水平的有9例。60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胸主动脉平均直径为(28.9±4.6)mm,第一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平均距离为(23.1±8.2)mm。患者中7例出现内漏,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3例出现术区感染,15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出现截瘫。术后1个月内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96.7%,术后1年生存率为93.3%,术后2年生存率为88.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近、中期生存率理想。

  • 术前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登攀;周鹏;王秋林;蔡国才;李璐;蒋利成;李文章;杨震;蒲静

    目的:探讨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15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T1组≤0.95 mg/L,共362例;T2组0.95~1.08 mg/L,共363例;T3组≥1.08 mg/L,共427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T1组共362例,平均年龄(61.9±7.2)岁,男性137例(37.8%);T2组共363例,平均年龄(62.3±7.3)岁,男性152例(41.9%);T3组共427例,平均年龄(63.1±7.2)岁,男性190例(44.5%)。纳入研究人群中发生CI-AKI的患者共73例(6.3%),CI-AKI患者的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24±0.29)mg/L,显著高于非CI-AKI患者的(1.06±0.37)mg/L (P<0.001)。T3组共48例(11.2%)发生CI-AKI,显著高于T1组7例(1.9%)、T2组8例(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肌酐、尿酸、对比剂用量等因素后,与T1组相比,T2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未见明显升高(P=0.178),T3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增加2.89倍(P=0.017)。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较高的基础血清胱抑素 C水平可增加CI-AKI的风险。

  • 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李丽丽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于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由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为OSAHS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1.91±9.78)岁。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及高血压发生情况。结果104例OSAHS患者,其中轻度OSAHS患者5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21±9.28)岁;中度OSAHS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73±11.63)岁;重度OSAHS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2.09±10.43)岁;不同程度OSAHS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OSAHS组(P<0.05);中度OSAHS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轻度OSAHS组(P<0.05);重度OSAHS组中单纯伴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6.88%和46.88%,明显高于轻度OSAHS患者(P<0.05);重度OSAHS组中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8.13%,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重度OSAHS组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窦性停搏(S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和二度Ⅱ型AVB发生比例分别为15.63%、12.50%、25.00%和14.29%;中度OSAHS组SVT、SA、二度Ⅰ型AVB和二度Ⅱ型AVB发生比例分别为14.29%、9.52%、9.52%和14.29%;轻度OSAHS组仅有3.29%的患者发生二度Ⅰ型AVB。结论不同程度OSAHS患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的发生比例有所不同,其中重度SAHS患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的发生比例较高,应给予高度重视。

  • 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纤溶活性、心功能影响及效果分析

    作者:吕绍昆;丁绍平;何明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纤溶活性、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有PCI治疗禁忌症的50例为对照组,有PCI治疗指征的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PCI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凝血酶原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PAI-1)活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的变化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心功能分级(NYHA)等因素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I-1活性在治疗后2 h有一过性下降,对照组及观察组PAI-1活性在治疗后24 h测定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tPA活性均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升高,LVDd及LVDs均较前缩小。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低于对照组,LVDd及LVDs均比对照组大,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 min内行走的远距离均比治疗前远(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实验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左心室射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SD胚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作者:沈俊;袁平;唐俊明;杨建业;李兴元;张蕾;赵继先;张焕鑫;薛仕珍;冯怡;王家宁

    目的:建立适用于胚胎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从SD孕19 d大鼠子宫中分离出胚胎鼠,再从胎鼠中分离出心脏,将心脏剪成肉糜状,用胰蛋白酶加上Ⅱ型、Ⅳ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心脏成纤维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法分别收集、培养胚胎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形态特征的变化,用第2代心脏成纤维细胞用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差速贴壁法分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20 min已经完全贴壁,培养第3~5代细胞生长良好,24 h心脏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纯度高达97%,培养2~3 d时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强。结论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免疫荧光鉴定可分离胚胎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此种方法可得到产量大,纯度高,活力好的心脏成纤维细胞,适用于细胞水平上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陆云海;黄成兰;张卫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分别在治疗6周、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血压变异性、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6周、12周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12周后,试验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T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9%vs.80.00%,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效果相近,但是能够更好的减低血压变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玉龙;郭俊晓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外科修补术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治疗中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ASD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1~25岁。接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接受外科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入院时、随访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的心脏彩超结果,观察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E/A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A组及B组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E峰、E/A、LVEDD呈升高趋势,A峰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及B组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E峰、E/A、LVEDD均降低,A峰升高;与A组比较,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E峰、E/A、LVEDD均降低,A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外科修补术相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更有效地改善房间隔缺损患者短期及中期左室舒张功能。

  • 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及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尧;高辉;姚金亚;何娣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血管造影的患者1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后分为5组:冠脉正常组(n=38)、A组(n=31,Gensini评分1~40分)、B组(n=33,Gensini评分41~80分)、C组(n=32,Gensini评分41~80分)及D组(n=30,Gensini评分121~160分)。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病史采集,收集生化检查结果,检测CAVI、ABI、IMT数值。结果 CAVI、ABI、IMT在正常组、A组、B组、C组、D组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AVI、IMT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ABI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减趋势(P<0.05)。CAVI、ABI、IMT 均与Gensini 评分相关(r分别为0.764、-0.695、0.702, 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作对比,CAVI的灵敏度为92.06%,阳性预测值为95.87%,阴性预测值为76.7%,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 CAVI、ABI、IMT都能及早的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CAVI的预测诊断价值更高。

  • 呼和浩特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研究

    作者:朱润秀;袁军;常虹;李自如;肖梅;包萨茹拉;高瑞江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脑卒中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呼和浩特市2个社区,对该区域≥40岁常住居民6018例进行筛查,其中男性2901例,女性3117例,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筛选高危人群进一步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本次筛查6018例中,高危人群12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脑卒中危险因素≥3个1263例),检出率21.14%,其中男性515例,女性757例。按年龄分组,高危人群分布40~49岁组178例(10.61%)、50~59岁组387例(23.66%)、60~69岁组460例(31.10%)、70~79岁组217例(24.80%)、≥80组30例(8.57%)。以60~69岁组脑卒中高危人群比例高。127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各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至低分别为超重或肥胖59.04%、缺乏锻炼57.47%、高血压50.39%、吸烟46.38%、血脂异常20.20%、脑卒中家族史7.55%、糖尿病5.42%和房颤0.47%。脑卒中高危人群(1272例)再次依据年龄不同分组,其中60~69岁高危组危险因素暴露率高。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51例(43.32%),有斑块者483例(37.97%),动脉狭窄者33例,分别为轻度狭窄31例(2.44%),重度狭窄和闭塞2例(0.16%),无狭窄205例(16.11%)。筛查出的1272例,高Hcy比例达到54.17%,其中70~79岁高危组高Hcy比例达71.89%。结论呼和浩特市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有效控制体重、血压和吸烟。

  • 比伐卢定与肝素在老年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王雪琴;杨朝荣;盛名;李志昭;郭爽;王蕾

    目的:比较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肝素与比伐卢定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昌平区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296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16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肝素组(169例)和比伐卢定组(127例)。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4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记录术后24 h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记录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以及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素组术后出血21例(12.43%),轻度出血19例,其中13例为咯血,6例为皮肤黏膜出血;重度出血2例,1例为消化道出血,另1例为脑出血。比伐卢定组术后出血6例(4.72%),轻度出血5例,均为咯血,重度出血1例,为消化道出血。比伐卢定组轻度出血及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3.94%vs.11.24%,4.72%vs.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0 d,比伐卢定组较肝素组MACE发生率降低(2.36%vs.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总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3.15%vs.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比伐卢定较应用肝素术后出血和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 心脏后负荷增加大鼠不同阶段心脏全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作者:田国祥;李彦川;张薇;王晓兵;马晓慧;魏万林

    目的:探讨后负荷增加型大鼠不同时间点心脏全基因谱差异表达情况。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70只,术前随机取10只进行处理,相关参数作为基线数据;其余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周亚组、8周亚组、18周亚组)和假手术组(2周亚组、8周亚组、18周亚组),每组30只(每亚组1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心脏后负荷增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腹主动脉只穿线不进行缩窄。各组大鼠分组后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8周、18周采用小动物超声实时影像系统及颈动脉插管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完成上述步骤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进行大鼠心脏RNA建库,使用Illumina HiSeqTM2500/MiseqTM对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在术后第2周、第8周、第18周,模型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压较基线显著升高(P均<0.05),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与基线比较则无显著变化(P均>0.05);大鼠后负荷增加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在第2周、第8周相较基线时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有升高趋势,至第18周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有所回落。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在同时间段差异表达的基因明显增加。在第2周、第8周、第18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脏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分别为119、43和49个基因,差异基因的个数随时间有显著下降。不同时间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脏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富集(GO)及通路富集(KEGG)有很大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后负荷增加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早期差异基因明显增加,术后中晚期差异基因数量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差异基因功能及相关通路有很大差异。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高磊;何国平;钱亿超;戚传平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基因A2210G(N700S)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05年6月~2010年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412例ACS患者及同期337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TSP-1 A2210G多态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TSP-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ACS的相关性。结果 TSP-1基因A2210G多态性AG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1.5%vs.0.6%,P=0.43),未检测到GG纯合子。G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0.3%(P=0.4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1基因AG基因型与ACS无显著相关性(OR=2.36;95%CI:0.46~12.48;P=0.46)。结论 TSP-1基因700N→S变异在中国人群中发生频率低,且与ACS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FFR联合CAG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评估

    作者:杨琳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接受PCI患者127例,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MACE组和非MACE组,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并发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出院用药情况、CAG评价的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参数(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和FFR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冠心病并接受PCI术的患者127例,男性80例(63.0%),女性47例(37.0%);年龄为64.8±9.5岁;体质指数23.0±2.4 km/m2;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111例(87.4%),Ⅳ16例(12.6%);合并糖尿病史65例(51.2%)、高血压史71例(55.9%)和高血脂史89例(70.1%);有吸烟者74例(58.3%);CAG评价的血管狭窄度为(96.1±4.0)%;FFR为0.97±0.06。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与非MACE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NYHA心功能分级、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吸烟史和出院用药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有FFR、高血脂史和糖尿病史(P<0.05)。结论影响PCI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因素有低水平的FFR、高血脂史和糖尿病史,单纯通过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不能预测MACE发生,可增加FFR检测。

  • 不同射频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刘英;白晟遥;李红;刘惠亮

    目的:分析不同射频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武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环肺静脉前庭消融(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的对照组、接受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LAD)值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不仅手术过程更为合理,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

  • 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辛伟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83例CHD-PAH与I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HD-PAH组患者48例,IPAH组患者35例,均给予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包积液情况、6 min步行距离(6MW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指标、右心导管检查指标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改善情况。结果经波生坦治疗16周后,除主动脉根部内径(AO)与社会功能评分外,两组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心包积液、6MW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肺动脉主干收缩压(S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房压(RAP)、肺循环阻力(PVR)、心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以及除社会功能外的其他7项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两组治疗后的6MWD、LAD、SPAP、mPAP、RAP、PVR、CI指标、除社会功能外的其他7项SF-36量表评分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LAD、LVEDD、LVES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波动,每组各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情况,经保肝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波生坦治疗CHD-PAH与IPAH患者均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相对安全。

  • TNF-α抑制剂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治疗创伤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卫芳;柳潇;计晓玲;杨波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通过跨膜蛋白受体Notch1信号通路对小鼠创伤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系清洁级雄性小鼠36只(10~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依那西普组(建立创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依那西普8 mg/kg)各12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再灌注30 min后的血浆TNF-α、3 h后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测定各组再灌注24 h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TTC双染色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值,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6 h后心肌跨膜蛋白受体Notch1胞内活性片段(Notch1-ICD)、细胞凋亡相关蛋白3(caspase-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依那西普组大鼠的血浆TNF-α、血清cTnI水平、心肌Notch1-IC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面积比值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依那西普组血浆TNF-α、血清cTnI水平、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tch1-ICD蛋白表达水平、LVEF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抑制剂对创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以调节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匹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胡广卉;武云涛;赵保钢;姚璐;陈艳梅;刘立新;夏常泉;张薇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住院,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其中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达标(LDL-C≥1.8 mmol/L)患者(观察组)每晚睡前口服匹伐他汀钙2 mg+依折麦布10 mg,55例LDL-C达标(LDL-C<1.8 mmol/L)患者(对照组),继续每晚口服匹伐他汀钙片2 mg,观察疗程共6月,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8周、6月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变化,以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6月TC、LDL-C、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6月TC、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两组HDL-C治疗后4、8周、6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及CPK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龄男性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匹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 QRS间期延长预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李达波

    目的:研究QRS间期延长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的144例HFpEF患者按照QRS间期时限分成QRS正常组和QRS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随访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及终点全因死亡率。结果 QRS延长组的LVEF明显的低于正常组,LVEDD和NT-proBNP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QRS延长组中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明显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QRS延长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再次入院比例均明显的高于QRS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QRS延长组的死亡率明显的高于QRS正常组,两组的生存曲线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QRS间期延长增加了HFpEF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对HFpEF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宋伟;黄国勇;方勇;陈开红;李卫国;廖颖

    目的: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CHF患者80例,依据入院当天测定NT-proBNP情况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26),中水平组(n=24),高水平组(n=30)。三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三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期间,三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再住院率、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现显著正相关(r=0.71,P<0.001)。随访期间,低、中、高水平组再住院率分别为7.69%、25.00%、36.67%,死亡率为3.85%、20.83%、40.00%,三组再住院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再住院率(r=0.54,P<0.001)、死亡率(r=0.47,P<0.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再住院率、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不但能够掌握患者CHF的严重程度,还可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 Meta分析中缺失标准差换算与标准化均数差估计方法简介

    作者:许杨鹏;喻亚宇;付文杰;陶圆;吴君怡;何倩;张超

    系统评价/Meta分析通过合并多个相似研究来扩大样本量及提高统计学精度,从而给出更为可靠的结果与结论,然而往往由于原始研究文献结果报告之间差异性与不规范性,致使相关的原始数据存在不同类型的缺失,其中以连续性资料数据中标准差缺失较为常见。标准差对连续性资料中标准化均数差合并是不可或缺的,当前,方法学家就标准差缺失给出了相应估算方法,如P值、四分位数及样本量转换因子等方法均较为常见。本文就连续性资料标准差与标准化均数差估计方法作简要汇总。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

    作者:王学军;田国祥;詹中群;胡元会;曾宪涛;翁鸿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1期)、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6个RCT,共212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绞痛临床疗效方面,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RR=1.24,95%CI:1.17~1.32;显效率:RR=1.29,95%CI:1.11~1.51),血府逐瘀胶囊联合硝酸酯类优于单用硝酸酯类(总有效率:RR=1.26,95%CI:1.15~1.38;显效率:RR=1.43,95%CI:1.07~1.91),单用血府逐瘀胶囊优于单用硝酸酯类(总有效率:RR=1.11,95%CI:1.02~1.20;显效率:RR=1.28,95%CI:1.06~1.55)和单用复方丹参片(总有效率:RR=1.30,95%CI:1.18~1.44;显效率:RR=1.66,95%CI:1.20~2.30);在心电图疗效方面,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RR=1.29,95%CI:1.17~1.42;显效率:RR=1.53,95%CI:1.23~1.91),血府逐瘀胶囊联合硝酸酯类优于单用硝酸酯类(总有效率:RR=1.42,95%CI:1.19~1.70;显效率:RR=1.57,95%CI:1.07~2.31),单用血府逐瘀胶囊优于单用复方丹参片(总有效率:RR=1.59,95%CI:1.34~1.88;显效率:RR=1.56,95%CI:1.11~2.18),单用血府逐瘀胶囊与单用硝酸酯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RR=1.05,95%CI:0.88~1.24;显效率:RR=1.60,95%CI:0.89~2.87)。试验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单用或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样本量的限制,该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加以验证。

  • 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对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梦思;贺磊;李垚瑶;赵天涯;高苹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Google学术、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发表的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s),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选择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修订版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检索到1493篇文献,终纳入12篇RCT,共计1194例患者。与单纯常规西药组(对照组)相比,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组(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OR=4.16,95%CI:2.97~5.84,I2=0%,P<0.001),明显改善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OR=2.60,95%CI:1.87~3.61,I2=0%,P=0.004)。仅有两篇文献报道出不良反应,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表现。由于所纳样本量少、质量偏低,仍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 Meta分析中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简介

    作者:喻亚宇;许杨鹏;何倩;吴君怡;付文杰;陶圆;张超

    临床试验设计之初,乃至中后期对数据追踪与随访,都可能无法避免部分数据丢失。然而当缺失数据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联系时,可能会导致随机对照试验(RCT)偏倚,并且偏倚风险也将被引入到Meta分析结果中。由于缺失数据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缺失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本文就随机缺失、完全随机缺失、非随机缺失的数据缺失机制及其常见的处理方法给出相关简介。

  • 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的多重检验校正方法

    作者:翁鸿;张永刚;牛玉明;曾宪涛

    制作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时,我们常常计算其五个基因模型的结果,而这一做法使得检验次数增多,增大了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此外,也有研究在同一研究中对多个位点、多种表型进行分析,这也会增加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因此,在制作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时,除了计算出每个基因模型的结果外,还应给出每个基因模型检验结果的校正值,判断结果是否为假阳性结果。本文主要介绍多重检验校正的方法。

  • 白细胞介素6基因-643C/G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婷;胡毅;许芮嘉;付阿丹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643C/G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VIP、Wanfang Data和CNKI,搜集关于IL-6基因-643C/G多态性与中国人群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5月。由两名作者同时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包括800例CHD患者,764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643C/G多态性与中国人群CHD之间的相关性在等位基因模型(Gvs. C:OR=1.38,95%CI:1.08~1.77)、纯合子模型(GGvs. CC:OR=3.11,95%CI:1.25~7.70)、显性基因模型(GG+CGvs. CC:OR=1.26,95%CI:1.02~1.55)和隐性基因模型(GGvs. CC+CG:OR=3.08,95%CI:1.79~5.32)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IL-6基因-643C/G多态性可能会增加中国人群CHD的发病风险。

  •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张维;武利军

    1病例
      患者,男性,62岁,主因“胸痛2 d”入院。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剑突下疼痛,无胸闷心悸,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未行处理,当晚自觉症状加重,伴双肩背部撕裂样疼痛及大汗,持续0.5 h可缓解,就诊于我院。门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 ST段抬高0.2~0.3 mV病理性Q波形成。心脏彩超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减低。门诊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我科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控制尚可;腔隙性脑梗塞病史6年。查体:血压97/55 mmHg(1mmHg=0.133 kPa),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70次/min,心音低,心界无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入科急查心肌酶:磷酸肌酸酶88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0 U/L。脑钠肽7157 pg/ml;肝肾功能:尿素氮8.75 mmol/L,谷草转氨酶100 U/L。血常规大致正常。入院诊断: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Ⅱ级;②高血压3级;③腔隙性脑梗塞。考虑患者发生胸痛至入院已超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窗口期,行择期PCI。常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肠100 mg 1/d、氯吡格雷75 mg 1/d,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1/24 h。入院第4 d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术,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各300 mg。造影示:前降支(LAD)近中段以远完全闭塞,TIMI 0级。回旋支(LCX)TIMI 3级,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局限性病变,85%狭窄,TIMI 3级。在LAD闭塞病变处2.5×20 mm TREK球囊预扩张,压力10~12 ATM,依次植入2.5×36 mm、2.75×36 mm NANO支架,释放压力16 ATM,并送3.0×12 mm NC TREK球囊以14~20 ATM支架内局部后扩张,支架膨胀、贴壁满意,TIMI 3级。术中予以肝素7000 U鞘管内推注。术后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1/24 h抗凝治疗。术后第1 d复查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3 d患者进食时突发呛咳、抽搐,颜面青紫,心电监测为室颤,血压无法测出,血氧饱和度70%。立即给予电除颤、吸痰、吸氧、升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复查心电图呈动态变化:V2~V5 ST段抬高0.2~0.3 mV。考虑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急行急诊CAG示:LAD支架内血栓病变,完全闭塞。给予反复抽吸血栓、送入3.0×15 mm NC TREK球囊在支架内以16~24 ATM高压扩张。造影示支架贴壁满意、血流通畅、未见夹层,TIMI 3级。术中经鞘管内推注肝素7000 U,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5 ml。术后急查血常规示血小板急剧减少。遂停一切肝素类药物、替罗非班,停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给予黄达肝葵钠抗凝治疗,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激治疗,住院期间患者未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穿刺部位出血,血小板呈动态变化至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变化见表1。随访9月余,术后6个月,患者自行改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监测血小板计数无特殊变化。

    关键词:
  • 左冠状动脉主干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作者:何疆春;陈宇;曹毅;李田昌

    1病例
      患者女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月,加重10 d”于2016-5-12入院。入院时胸痛症状已缓解,心肌酶恢复正常水平,查体:血压131/6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2次/min,律齐,心脏听诊无杂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1~3 mV。既往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于5-16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LM)远段40%~50%狭窄,前降支(LAD)近段完全闭塞,回旋支(LCX)近段60%~7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中段50%狭窄(图1)。分别于LAD中段植入乐普2.5×36 mm支架1枚,以TAP术式于前三叉植入乐普3.0×18 mm(LM-LCX)及火鸟2.75×33 mm(LAD)2枚支架,结果满意。术后继续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加替罗非班联用肝素500 u/h微量泵入,持续36 h,ACT维持在200~300 s。患者无不适主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60 h时患者突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心率37次/min,血压低54/27 mmHg,伴全身大汗,诉胸闷、后背疼痛不适,心电图示“Ⅰ、aVL、V2~V4导联ST段抬高、异常Q波”,(图2)考虑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治疗,期间室颤1次,给予非同步电除颤200J除颤后复律。急诊床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植入后示左主干完全闭塞(图3),行ANGIOJET血栓抽吸,术后复查造影见LM-LCX前向血流TIMI 3级,LAD前向血流TIMI 0级;应用2.75×15 mm、3.0×15 mm高压球囊反复后扩张LAD支架,并与LCX对吻扩张,应用4.0×10 mm高压球囊后扩张LM支架,见左主干及回旋支前向血流TIMI 3级,LAD前向血流TIMI 0+级。考虑血栓负荷重,冠脉内给与替罗非斑10 ml,结束手术,继续替罗非班联合肝素微量泵入36 h,将氯吡格雷调整为替格瑞洛90 mg 2/d,其余药物不变。继续IABP辅助治疗,于5-2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植入原支架通畅,LAD前向血流TIMI 3级。术后撤除IABP,继续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病情平稳,未再发胸闷、胸痛等不适。

    关键词: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张春柳;徐福山;许俊林;郝波;李艳玲

    1病例
      患者男性,62岁,主因“间断咳嗽2 d、憋气1 d”就诊。2 d前出现咳嗽,夜间平卧时加重,无咽痛、流涕、咳痰、胸痛及发热,就诊前1 d夜间平卧时气短,无活动后气短。追问病史,6 d前曾出现一过性右肩背疼痛,3 d前伴左肩背疼痛至心前区,大汗,持续1 h后可缓解。既往糖尿病史12年,应用胰岛素降糖,血糖控制不佳;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5/65 mmHg(1 mmHg=0.133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率84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V7~V9病理性Q波,ST段弓背抬高0.05 mV。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56%,E/A:0.70, E’/A’:0.72,E/E’:20,左室后壁运动幅度低,运动不协调,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9 ng/ml,肌红蛋白108 ng/ml,肌酸激酶同功酶2.1 ng/ml,血糖15.6 mmol/L。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绝对卧床、吸氧、心电监护、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患者精神紧张,心率上升、憋闷加重,口唇发绀、双中下肺湿罗音明显,给予安定注射并急转送解放军总医院。胸片双肺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经镇静、镇痛、利尿、扩冠、抗凝等对症处理,患者病情稳定,肺水肿吸收,胸腔积液消失。11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供血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近段90%狭窄,中段100%闭塞,前降支提供侧支,植入支架2枚,临床治愈出院。

    关键词:
  • Wellens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水肿1例

    作者:邱景伟;浦奎;郭峰;程艳慧

    1病例
      患者女性,73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加重1 d”于2015-10-20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反复出现活动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无肩背放射痛,休息可缓解,每次持续10 min,于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口服“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效果不佳,入院前1 d静息时出现胸痛伴大汗,来我院就诊时胸痛症状已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高180/9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氨氯地平”2.5 mg,1/d,血压维持在130/70 mmHg;否认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39/68 mmHg,心率81次/min,心界无扩大、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胸前导联V1~V5 T波双支对称深倒置、无明显QRS波及ST段改变;肌钙蛋白I (cTNI)94.62 ng/L(参考区间0~34 ng/L,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值:>120 ng/L);心脏彩超未探及心脏结构及血流明显异常,左室顺应性降低,射血分数(EF)60.8%;胸部立位平片提示双肺硬结钙化灶,心影外形、大小正常。入院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氢氯吡格雷75 mg,1/d;美托洛尔27.5 mg,1/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晚;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20 mg,2/d”;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4250 U,皮下注射,1/12 h;左卡尼汀注射液2 g,静滴1/d”,治疗后未再发作心绞痛,因患者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10-30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治疗。

    关键词:
  • 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增加50%以上

    作者: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数据,美国约2910万糖尿病,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数的5%。已知糖尿病患者存在很多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脏病。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Chris Gale博士及同事开展一项研究,研究了糖尿病患者中死于心肌梗死的长期风险,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关键词: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年第8卷作者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血透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新武器:植入性心电监测器

    作者:

    众所周知,透析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据2011年统计显示,每年在1000名美国透析患者中约有198名死亡,其中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高达40%。而美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库研究表明,约2/3心血管事件为心律失常,占整体透析患者死亡率的26%。同样的,在血液透析研究和德国糖尿病透析患者死亡原因随访研究中显示,在整体死亡中猝死所占比例分别为22%和26%。

    关键词:
  • AHA 2016】心血管人群研究热点话题(二)

    作者:

    三、治疗与预后
      PRECISION:研究由具有极高国际声望的克利夫兰医院Steven Nissen教授主导,入组24081例确定患有CVD或CVD风险因素评分较高的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观察塞来昔布的心血管作用,并与萘普生和布洛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塞来昔布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其心血管安全性不劣于萘普生及布洛芬。

    关键词: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年第8卷关键词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腹部脂肪是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

    JACC 9月26日刊中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腹部脂肪增加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新发现及恶化具有相关性。
      研究者Jane J Lee及其同事对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的1106例受试者进行了分析。随访6.1年间,其体重、BMI及腰围分别增加2.4 kg、1.1 kg/m2和3.7 cm。基线时,受试者的平均皮下脂肪组织(SAT)及内脏脂肪组织(VAT)容量分别为602 cm3和703 cm3;随访期间平均SAT衰减减少5.5 HU,平均VAT衰减增加0.07 HU。进一步分析发现,脂肪容量的增加及脂肪衰减的减少与CVD危险因素谱的不良变化具有相关性;腹部脂肪容量及衰减的变化与CVD危险因素的变化呈弱~中等程度相关性。SAT及VAT容量每增加500 cm3,可增加CVD危险因素发生风险。SAT及VAT衰减每减少5 HU,除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外其他CVD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亦可显著增加(P<0.05)。此外,腹部脂肪容量及衰减的变化与危险因素增加具有相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上述不良变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是非常明显的且在校正BMI及腰围的变化后仍存在。

    关键词:
  • 心脏X综合症1例

    作者:韩秀平;李启芦;陈欢欢

    1病例
      患者,男性,65岁,主因“间断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3 d”于2015-3-10入我院。患者1月前劳累后出现间断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每次持续10~30 min,反复发作,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症状不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大汗,无后背及肩胛区放射痛,于次日1:00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间断发作。3 d前因情绪激动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查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V1~V4呈QS型, V1~V5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5 mV,I、aVL、V2~V6 ST波倒置(图1)。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见异常,心界无扩大,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高限值,左室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室间隔稍增厚。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心电图缺血明显,ST段明显抬高,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多次复查心电图均较图1无明显变化,动态监测心肌酶、心梗三项均属正常范围。于2015-3-14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左主干无狭窄,血流可,中间支、回旋支、前降支均无狭窄血流好。右冠状动脉无狭窄,血流正常。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停用抗凝药物,加用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
  • DES未能降低冠状动脉钙化对女性的不良影响

    作者:

    近期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中度或重度的冠状动脉钙化(CAC)可显著增加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女性的不良事件风险,即使采用了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也不能幸免。
      ORBIT-II试验显示,采用DES的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对严重钙化患者有益,但仍需进行随机试验以探讨常规脱钙是否可改善PCI结局。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Gennaro Giustino博士及其团队从女性创新与药物洗脱支架(WIN-DES)合作研究中纳入26项随机DES试验中的11557例女性受试者的数据。试验中的DES分为初代和新一代,获取的6371例女性CAC数据显示,25.5%的受试者伴有中度至重度CAC。在3年的随访中,有中度或重度CAC病变的女性较未患或轻度CAC病变女性的校正风险更高,包括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HR=1.56,95%CI:1.33~1.84,P<0.0001)的复合终点,以及死亡、心肌梗死或支架血栓形成(HR=1.48,95%CI:1.21~1.80, P=0.0001)。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Roxana Merhan博士指出,在所有治疗组,包括摒除了很多治疗缺陷的新一代DES治疗组,不良反应均一致。

    关键词: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关键词:
  • AHA 2016】心血管人群研究热点话题(一)

    作者:

    一、流行病学与大数据
      GLAGOV:GLAGOV研究是首个评估PCSK9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197个中心的968例症状性CAD患者,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随机接受Evolocumab或安慰剂治疗。结果发现,Evolocumab可明显降低LDL-C水平(降至36.6 mg/dl),同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基线LDL-C<70 mg/dl亚组的分析表明,Evolocumab组LDL-C水平可降至24.0 mg/dl。

    关键词:
  • TAVR时代的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作者: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引入使人们对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BAV)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产生了新的兴趣。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促进TAVR发展的技术进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是否能够改善BAV结局。
      该系统回顾性研究检索相关文献对1986年~2013年6月所有已发表的报告了BVA结局、BAV例数超过50例共计27项研究中的4123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了BVA适应证、结局及并发症方面的演变情况。结果发现,在2005年后, ;23.4%的患者中BVA被用作桥接治疗。2005年前后两段时期BVA后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梯度、主动脉瓣面积、心排血量均有显著且相似的改善。但是,在2005年后,BAV的手术死亡、院内死亡率及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5%vs.2.9%,P<0.01;4.6%vs.8.5%,P<0.001和4.0%vs.10.2%,P<0.001)。综上可见,在当今TAVR时代, BAV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TAVR的桥接治疗来显著改善重度AS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且其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改善。

    关键词:
  •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作者: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公众卫生问题之一,约有8%~16%的成人受其影响。降低血压的管理是延缓CKD进展的基础,也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之一。各大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都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作为高血压合并CKD患者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
  • 采用早期设备及新一代设备行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

    作者:

    二叶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注册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4月~2015年5月行TAVR治疗的30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对采用早期设备及新一代设备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全因死亡率的潜在预测因素。

    关键词:
  • 交感神经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晖;吴永全;沈潞华

    长期以来人们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不仅集中在电生理学方面,也更多的开始关注自主神经作用。随着临床数据和基础实验结果的累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主神经异常是一个诱发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并使其维持的因素[1],其中交感神经分布及其功能异常与心室肌细胞密切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触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基质[2]。

    关键词:
  • 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的桥接抗凝

    作者:林爱庆;杨华;张灵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下居民中房颤患病率约1%,75~84岁为12%,而≥85岁则高达33.3%,预计到2050年,全球房颤患者总数将增加2.5倍[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房颤导致心房扩大、房内血流缓滞,左心耳排空速度减慢并引起局部血液高凝状态,形成附壁血栓;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非房颤人群5倍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房颤相关脑卒中明显多于于非房颤者。因此,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诱因,抗凝药物在防止血栓时间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获益与糖尿病风险

    作者:刘劲松;曾小莉;李娟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硬化学会(EAS)联合发布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新指南强调了在人群和高风险个体中降低血脂水平的重要性并建议所有高风险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此相应的是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病例在临床实践中也日益增多,如何在工作中平衡他汀类药物心血管治疗获益和糖尿病风险,本文试图做一初步探讨,为国内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