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疗效

    作者:黄玉;杨健;白海鹏;富大鹏;钱昱含

    目的:观察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康复运动对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心功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确诊冠心病经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运动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运动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活动平板试验指导下规律康复运动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对照组和运动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较入院时心率、收缩压均下降,LVEF和6MWT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运动治疗组心率、收缩压均下降,LVEF和6MWT距离增加,[(77.1±10.9)次/minvs.(72.4±8.1)次/min],[(133.0±11.2)mmHgvs.(122.4±14.1)mmHg],[(48.0±2.9)%vs.(56.1±3.3)%],[(204.8±86.4)mvs.(324.5±70.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6周后较入院时TC和NT-proBNP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运动治疗组HDL-C升高,NT-proBNP、BMI降低,[(0.98±0.29)mmol/Lvs.(1.14±0.33)mmol/L]、[(467.8±109.4)pg/mlvs.(423.2±113.5)pg/ml]、[(23.87±1.88)kg/m2vs.(22.83±1.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联合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运动康复治疗较单纯常规治疗有效改善再血管化患者心功能和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调查

    作者:张勋;齐大屯;程倩;高传玉;刘伟利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但未行血运重建的住院患者981例进行电话随访,统计记录此类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时间。结果92.35%的患者完成随访,建议阿司匹林终生服药同时氯吡格雷至少服药1年仅占15.56%,建议双联抗抗血小板治疗仅占42.7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中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仅占10.26%,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仅占28.14%。结论临床实践中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医师针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患者依从性也不足。

  • 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侃;陈鹏飞;王丹宁;黄颖;王磊;廖德宁

    目的:研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5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6个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因冠心病收治入长征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的患者1228例,其中男性936例,女性292例,年龄30~92岁(60±10岁)。按年龄分为≥75岁组(n=261)和<75岁组(n=96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相关治疗数据及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慢性肾衰竭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既往卒中比例、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比例、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pro-BNP升高,RCA和LAD病变比例、三支及以上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比例、钙化病变比例、长病变比例增加,桡动脉入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院内死亡、出血相关并发症、造影剂肾病、PCI术中心肌梗死、PCI相关心力衰竭比例增加,术后6个月全因死亡比例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3.677,95%CI:1.561~8.622)、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OR=4.086,95%CI:1.733~9.636)、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OR=9.286,95%CI:3.864~22.316)、既往卒中史(OR=3.517,95%CI:1.524~8.116)与高脂血症(OR=4.996,95%CI:1.278~19.530)是PCI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PCI术后并发症更多。吸烟、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患者PCI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更高。

  • 家庭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世东;张艳春

    目的:评价家庭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随访组各51例。随访组通过随访接受指导的康复训练运动,服药以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常规组仅接受出院指导。出院时、出院1年后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出院1年后的吸烟、饮酒、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的比例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出院1年后,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组TC、血压下降,HDL-C升高,[(5.26±1.12)mmol/Lvs.(4.30±0.94) mmol/L]、[(137.6±11.6)mmHgvs.(129.8±10.3)mmHg]、[(84.2±9.3)mmHgvs.(75.9±10.0) mmHg]、[(1.20±0.19)mmol/Lvs.(1.37±0.1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1年后,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组的吸烟比例(23.53%vs.3.92%)、饮酒比例(31.37%vs.7.84%)均降低,低脂饮食比例(92.16%vs.74.51%)、低盐饮食比例(94.12%vs.70.59%)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组患者出院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9.80%vs.2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生活习惯、血脂、血压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并且降低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比索洛尔治疗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甄宇治;段立楠;刘超;刘刚;刘坤申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每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4 d,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FS、CO、左室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素B2、肿瘤坏死因子-α、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内径缩短分数和心输出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比索洛尔组较对照组显效更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

    作者:杨克;张云山;贺声;刘秋颖

    目的:总结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7月自海军总医院超声医学科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NVM患者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20~78岁,平均年龄(39.56±10.15)岁。15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为有症状组,10例平时无症状为无症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NVM患者25例,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 NVM患者心脏构型特点均为心室腔内可见大量突起的肌小梁及深陷的小梁隐窝,病变以心尖部为显著。有症状组的患者舒张期心肌非致密层与致密层比值(N/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无症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之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收缩期N/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可靠的检查方法。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俊娟;卢彩平;姚伟莉;许香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CCU病房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6例,年龄49~84(63.6±3.4)岁。将患者分为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cy>10.8μmol/L,H组,n=49);对照组(Hcy<10.8μmol/L,C组,n=51)。检测患者入院时Hcy、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T)峰值等。记录入院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 H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17.4±1.4)μmol/Lvs.(8.2±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进行比较,H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组(43.7%vs.12.5%,P<0.001)。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为KillipⅠ级(没有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的患者81例,H1组38例,C1组43例。结果显示,H1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1组[(17.4±1.6)μmol/Lvs.(8.2±0.3)μmol/L],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显著高于C1组(28.9%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于10.8μmol/L的血清HCY(HR=7.175,95%CI:1.152~44.707)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丽芳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显效29例,总显效率为38.67%,总有效率为64.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疗效对比

    作者:王蕊;张文勇;王伟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老年病科和普外科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50例。华法林组患者术后2.5 mg/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术后利伐沙班10 mg/日进行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治疗后INR高于华法林组[(2.6±0.4)vs.(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有4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82.0%,华法林组有25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50.0%,利伐沙班组达标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发生外周血栓栓塞1例(2.0%),轻微出血1例(2.0%)。华法林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2例(4.0%),分别为外周血栓和脑血栓,轻微出血5例,少量出血4例,严重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较华法林可显著提高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抗凝效果,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 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左心功能差异研究

    作者:熊青;聂荣杰;陈绵雄;符兰芳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差异。方法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组)、4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检查,并进行Tei指数计算,对各组对象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性心肌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Ea/Aa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室间隔Sa、下壁Sa均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对照组(P<0.05),室间隔ET、下壁ET均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对照组(P<0.05),糖尿病性心肌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均存在左心功能减退,糖尿病性心肌病减退更加显著。

  • RBP4基因rs17484721和rs36035572位点多态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静媛;邢磊;梁芳倩;于晓龙;孙尧;杨雨旸

    目的:探讨老年人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4)rs17484721和rs360355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技术筛查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7例健康人RBP4基因rs17484721和rs36035572位点多态性;测定及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rs17484721和rs36035572两位点的突变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在健康组中TT-II基因型的WHR值显著高于(TC-ID)+(CC-DD)基因型(P<0.05)。老年人2型糖尿病组单体型TT-II的频率为87.2%,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健康人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老年人糖尿病相关。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赵秀欣;穆利春;马丽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于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溶栓药物为rt-PA,剂量为0.9 mg/kg(大剂量90 mg)。分析患者危险因素、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及14 d时的NIHSS评分及脑出血等溶栓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吸烟史71.0%,大量饮酒史51.6%,高血压病49.6%,糖尿病32.25%,心房颤动9.6%,既往脑梗死病史9.6%。发病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0.91±50.29)min。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14 d 时NIHSS评分分别为(8.32±2.77)、(5.48±1.07)、(5.41±1.26),溶栓后24 h及溶栓14 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进相关性分析显示,静脉溶栓时间窗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34,P=0.490)。溶栓过程中1例(3.2%)出现皮下出血,2例(6.4%)出现牙龈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而且安全;rt-PA静脉溶栓后主要在24 h内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晴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3日~4月24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270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性175例,女性95例,年龄为37~78岁,平均年龄(51.1±7.1)岁。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干预组中按时服药的患者占91.1%,显著优于对照组(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分别为(24.1±3.1)kg/m2和(0.77±0.09),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5.6±3.6)kg/m2和(0.82±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干预组的TG、TC和LDL-C值分别为(1.58±0.33)mmol/L、(5.13±1.08)mmol/L和(3.22±1.1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0.38)mmol/L、(5.41±1.13)mmol/L和(3.53±1.2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DL-C值为(1.19±0.3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8±0.3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不稳定心绞痛罪犯斑块冠状动脉CT造影与光学相干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博;盖鲁粤;孙志军;王志国;刘长福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CA)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CA、OCT检查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规获取病史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CTCA显示罪犯病变小CT值、CT重构指数和OCT显示罪犯斑块薄纤维帽厚度、内膜撕裂和血栓的关系。依据薄纤维帽厚度分将患者为≤65μm和>65μm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小CT值、CT重构指数、内膜撕裂及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薄纤维帽厚度与对应截面小CT值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7,P<0.001;而CT重构指数与薄纤维帽厚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P=0.006。薄纤维帽厚度≤65μm和>65μm两组患者CTCA显示的小CT值(50.7±25.5vs.78.7±29.8,P=0.006)、CT重构指数(1.34±0.22vs.1.12±0.15,P=0.0013)、内膜撕裂(78.6%vs.19%,P=0.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栓发生率有差别(50.0%vs.14.3%, P=0.053),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内膜薄厚度与CTCA及临床指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膜厚度与斑块小CT值、CTRI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28。结论结合CTCA小CT值、CTRI对预测内膜撕裂的有帮助。

  • 直径分型法及其指导下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王冠男;张健;石宇杰;李俊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主支与分支血管的直径关系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直径分型法,进而采用直径分型法指导术式选择并观察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5年4月中国部分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军区总医院在内的5个心脏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中观察的361例1080处冠状动脉分叉及分叉病变,于术中测量冠状动脉主支近段血管直径(Dp)、主支远段血管直径(Dd)及分支血管直径(Ds),记录所有直径≥2.5 mm的主支及边支血管情况,观察三者的直径关系及其出现的频次,分为4型,直径分型法1型(ZJ1型):Dp=Dd>Ds;直径分型法2型(ZJ2型):Dp=Dd=Ds;直径分型法3型(ZJ3型):Dp=Dd+Ds 且Dd=Ds;直径分型法4型(ZJ4型):不符合上述分型条件者。其中189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直径分型法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均采用了双支架策略。直径分型法1型采用DK mini-Crush支架术,直径分型法2型采用DK mini-Culotte支架术,直径分型法3型采用SKS/V支架术,观察3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361例患者1080处冠脉分叉及分叉病变按照直径分型法分型:ZJ1型病变469处(43.4%);ZJ2型病变305处(28.2%); ZJ3型病变248处(23%);ZJ4型病变58处(5.4%)。其中189例分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ZJ1型、ZJ2型、ZJ3型病变患者术后1个月三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6%、5.4%、12.7%,其中病死率分别为2.3%、0%、2.1%;心肌梗死复发率分别为4.6%、3.6%、6.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4%、0%、2.1%;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3%、1.8%、2.1%;术后1年三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28.7%、23.6%、23.4%,其中死亡率分别为8.0%、9.1%、6.4%;心肌梗死复发率分别为10.3%、7.3%、8.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6%、3.6%、4.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3.6%、4.3%。结论直径分型法简便、直观、操作性强,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术式选择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对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鹏会;赵金梅;汪文月

    目的:探索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老年性慢性心衰患者156例,采用随访以及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所有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家庭管控内容(包括服药、饮食、运动、宣教、摄水量等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宣教、坚持服药和运动是反复心衰发作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13、0.102和0.452;而高吸烟指数、高盐高脂饮食、摄水量和多并发症是心衰发作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53、10.453、12.034和9.892, P均<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说明家庭宣教、坚持服药是保护因素,OR分别为0.101和0.280,高盐高脂饮食、多并发症、摄水量以及高吸烟指数为危险因素,OR分别为9.093、8.192、10.498和15.022,P均<0.05。结论老年性慢性心衰的预防工作应该重视家庭管控内容(服药、饮食、运动、宣教以及摄水量等),从而减少慢性心衰反复发作次数。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雯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研究DS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参数合理的选择体位、仔细计算角度、高压注射参数以及图像后处理,可准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的差别、周围相邻血管进行成像。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选择正确、合理的DSA成像参数,可对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准确成像,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增加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 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尧;郑明明;程燕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龄高血压患者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80~96岁。将血压水平维持在150/90 mmHg(1 mmHg=0.133kPa)以下分为达标组(60例),血压水平超过150/90 mmHg分为未达标组(51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程度、规律用药等),血脂和空腹血糖、血尿酸数据。测定微型营养评分(MNA-SF)、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HAMA焦虑评分)。结果与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年龄、尿酸水平、PSQI评分增加,男性比、规律用药比例、体育锻炼积极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854,95%CI:1.324~17.875)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规律用药(OR=0.044,95%CI:0.012~0.166)、低血尿酸水平(OR=0.983,95%CI:0.971~0.994)及睡眠质量好(OR=0.745,95%CI:0.599~0.926)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规律用药、低血尿酸水平及睡眠质量好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高,女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率高。

    关键词: 高龄 高血压 达标率
  •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作者:李颖;逄力男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4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干预,对照组单纯采用二甲双胍干预,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并能显著增高胰岛素分泌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预防和降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汪晓芬;王晓明;张源波;石红玲;和渝斌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82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组)54例。观察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变化,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动前血压、脉压及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等因素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亚极量运动收缩压较高[(190±13.2)mmHgvs.(136.7±15.3)mmHg,(1mmHg=0.133kPa)P<0.05],上升幅度较高[(39.0±12.1)mmHgvs.(21.7±10.4)mmHg,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收缩压、baPWV及脉压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线性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升压反应高于正常人,其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运动前收缩压、baPWV及脉压紧密相关。

  • 低温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猪血小板ADP抑制率的影响

    作者:贺元辰;厉志;韩劲松;王辉山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猪模型中低温对血小板ADP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巴马香猪10只,建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休克前(T0)、休克后1h(T1)、低温34℃(T2)、低温30℃(T3)时留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ADP抑制率以及计算休克指数。结果休克后ADP受体抑制率明显高于休克前[(91.83±5.63)%vs.(83.69±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休克指数与ADP受体抑制率呈正相关(r=0.8343,P<0.001)。当温度降到34℃时,ADP受体抑制率较降温前显著的下降[(84.64±4.14)%vs.(91.83±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继续下降到30℃,ADP受体抑制率仍然继续下降[(84.64±4.14)%vs.(77.6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猪模型中,休克时ADP抑制率明显升高,增加出血风险,但低温使ADP受体抑制率明显下降。

  • 上海市杨浦区2007~2014年急性心肌梗死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

    作者:刘杰;陈挺;余云华;韩雪;郑兴

    目的:探索上海市杨浦2007~2014年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死亡人群空间分布的特征,寻找“热点区域”。方法建立2007~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基于街区的急性心肌梗死空间数据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I)与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I,LISA)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探索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空间分布模式和规律。结果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45.81/万)、死亡率(13.86/万)在各街区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I发病=0.1012,P=0.0291;I死亡=0.1428,P=0.028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的高发热点地区为杨浦区长白新村街区和延吉新村街区。结论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呈显著的地区分布规律,可根据这一特征进一步寻找地区差异性的原因,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调整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董丽君;洪子惠

    目的:观察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解放军201医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2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术后第1 d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第2 d起降低剂量为40 mg/d,1月后改为20 mg/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记录出院后1年内两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DL-C、TG、TC、NT-proBNP下降,HDL-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DL-C、TG、TC、NT-proBNP下降, HDL-C和LVEF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IL-18、IL-6、hs-CRP及ET-1下降,NO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18、IL-6、hs-CRP及ET-1下降,NO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75%vs.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较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变化

    作者:李丹;刘梅;牛海燕;段雅琦;黄晓玲;王建华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整体应变。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疑似为冠心病患者共计63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三支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10例(冠脉无明确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9例、中度狭窄组(50%<至少一支冠脉狭窄率≤75%)10例、重度狭窄组(至少一支冠脉狭窄率>75%)34例。应用3D-STI获得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以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心肌整体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重度狭窄组各应变参数较其他各组明显减低,中度狭窄组GLS、GRS、GA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中度狭窄组GAS较轻度狭窄组明显减低,轻度狭窄组GA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技术可作为早期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有效检测手段,其中GAS是敏感性及可重复性高的参数。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心肌各应变参数受损加重,其中GAS受损显著。

  • 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前后Tp-e、Tp-e/QTc比值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明亮;沈玉华;王环宇;殷实;李大鹏;王立恒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口服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治疗对T波峰末间期(Tp-e)、Tp-e/校正QT间期(QTc)比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8例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4),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Tp-e、Tp-e/QTc比值变化。结果68例患者中,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Tp-e、Tp-e/QTc比值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PCI术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5),替格瑞洛组PCI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Tp-e、Tp-e/QTc比值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Tp-e、Tp-e/QTc比值下降更明显;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Tp-e、Tp-e/QTc比值延长有相关性。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

    作者:何星球;潘妙君;谢志玲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翟晓斌;葛朝明;范祯祯;蔡宏斌;刘志艳;王浩玥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4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IS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Ox-LDL水平,并在入院第1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第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I)。比较AIS组与对照组Ox-LDL水平结果,并分析AIS组患者Ox-LDL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及6个月后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Ox-LDL水平与第1天NIHS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056,P<0.05),与第6个月B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临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但与缺血性卒中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海梅;刘亮;杨志栋;高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其中女性58例,男性152例。在患者行PCI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在职、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合并症种类,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进行问卷调查,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将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积分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应答率93.8%。与支架置入术前相比,SAQ除治疗满意程度这一维度外,其他四个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的术后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调查表SF-36显示,术后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比术前高,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前与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合并症的数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合并症数量与SF-36及SAQ总评分均有关,是SF-36及SAQ总评分的影响因素,而是否方便就医如交通便利是影响SAQ总评分的影响因素,方便就医是SAQ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可减少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年龄、文化程度和合并症的数量是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心房纤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薛利;蔡衡;聂晶;李洪仕;万征;程烨;张亮;朱可佳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与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5例。根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n=24)、无复发组(n=81),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比较,性别、年龄、房颤病史、体质指数(BMI)、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类型、左房前后径(LA)、术中电复律、术后早期复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早期复发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36,95%CI:1.747~15.690,P<0.01)。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多出现在术后1月内,且1月后仍有发作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空白期内)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且消融后1月后仍有发作的患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质量的优化研究

    作者:韩威;胡刚;路军良;郭宁;陈华;刘更槐;周燕;冯萌;王莉;李红敏;吴新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对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5月期间85例未服用控制心率药物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影像学资料,应用SSF技术前后CT图像质量差异情况比较。患者按心率是否大于65次/min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心率≤65次/min; B组59例,心率>65次/min。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处理,测量应用SSF技术前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血管轴截面、运动伪影及邻近脂肪的SD值,计算运动伪影指数(MAI)数值;并采用盲法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五分制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及量化分析。结果 A组患者平均心率(58.5±5.69)次/min;MAI:使用SSF技术为(12.65±5.96),低于未使用SSF技术(None-SSF)(24.1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图像评分:使用SSF技术为SSF(4.15±0.45),高于None-SSF(3.0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心率(77.73±9.67)次/min;MAI:使用SSF技术为(18.09±9.00),低于None-SSF(66.99±17.4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图像评分使用SSF技术为(3.82±0.78),高于None-SSF(1.96±0.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应用SSF处理后MAI平均下降48%,B组患者应用SSF处理后MAI平均下降73%,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可以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作用在患者心率超过65次/min时更为明显。

  •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文杰;姚建民

    目的:探讨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入组2000年7月~2015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无昏迷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6例,且1个月内因恶性心律失常、药物不可纠正的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复栓塞等早期手术指征接受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室壁瘤切除术或黏液瘤切除术等,记录原发性心脏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共入组26例受试者,其中男性19例(73.1%),年龄32~67(48.6±11.3)岁,风湿性心脏病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壁瘤3例、左房粘液瘤2例。二尖瓣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左室室壁瘤切除术3例,左房粘液瘤切除术2例。手术治愈26例,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延迟苏醒3例,延迟拔管4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3~60(28.0±5.6)月,1例术后2个月因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死于脑出血,无再次发生脑卒中病例。结论对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药物不可纠正的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复栓塞的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安全的。

  • 尼可地尔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传威;孙志军;杨波;陈思;张健;赵华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各80例;应用PICCO监测患者心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6MW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年时主要心血管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7 d,两组患者CI、LV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左室射血分数[(38.2±5.1)% vs.(44.1±5.6)%,P<0.05]、6分钟步行实验[(223±30)mvs.(324±33)m,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0%vs.86.3%,P<0.05)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两代冷冻球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赖正刚;何泉;彭新;邱月;李毅

    目的:探讨第一代冷冻球囊与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两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疗效及安全对比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对两代球囊关于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等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209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代冷冻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9~1.00,P=0.03),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优于第一代冷冻球囊,而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却高于第一代球囊(RR=0.57,95%CI:0.41~0.80,P<0.05)。结论第二代球囊能带来更好的手术疗效,而膈神经麻痹却高于第一代球囊。

  • 应用R软件metamisc程序包及CopulaREMADA程序包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王权;杨廉洁;何倩;喻亚宇;许杨鹏;张超

    诊断性准确性试验(diagnostic test accuracy,DTA)Meta分析是一种全面评价诊断试验证据准确性的研究方法,R软件metamisc程序包与CopulaREMADA程序包是基于经典频率学方法用于DTA Meta分析制作及图形绘制的程序包,与传统的双变量模型相比,其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减少了组间差异,简化了其繁琐的迭代运算过程,使诊断试验评价指标更加准确与高效。

  • 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四:预后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作者:孟详喻;方程;李妙竹;田国祥;曾宪涛

    预后指标在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预后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预后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评价、汇总以形成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高质量证据。为了探索预后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当前在全球范围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检索Scopus数据库获得2006~2015年间发表的预后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利用R软件、tm程序包、ggplot2程序包以及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简单的文本挖掘及相关可视化展示。

  • 哮喘与冠心病风险相关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徐成伟;蒋学俊;李东锋;陈俊;杨汉东

    目的:系统评价哮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哮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采用NOS量表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利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HR值及95%CI值,并根据入选文献的研究性别、地域、人群来源差别,以及入选文献质量评分的高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终纳入文献共6篇,随访队列总人数为510822例,累计冠心病患者181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患哮喘者相比,哮喘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HR=1.41,95%CI:1.36~1.45,P<0.001);亚组分析显示,哮喘人群中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高于男性,按地域、研究人群、质量评分不同进行的亚组分析均提示哮喘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ACC 2016:冠心病患者应对性别进行特异性评估

    作者:

    在ACC 2016的会议上,kshipra Hemal教授介绍了PROMISE研究,研究中纳入了10,003名男性和女性,其中包括低中危、稳定冠心病患者,结果发现女性患者虽然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但多为低危因素。除此之外,在女性患者中,抑郁、久坐生活方式以及早发心血管疾病家属史等危险因素较为多见。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患者中常见症状多为胸痛和呼吸困难。

  • 心房颤动与心外膜脂肪研究进展10点小结

    作者:

    近期,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Wong博士等在EH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心外膜脂肪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综述,本文为该综述的十点小结。

  • ACC 2016:STEMI 早期静脉输注美托洛尔无益于减少梗死面积

    作者:

    在第65届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年会(ACC 2016)上, Vincent Roolvink博士及其同事发布了STEMI - EARLY-BAMI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其研究对象为计划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目的是评估对该人群早期静脉输注(IV)美托洛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糖原合酶激酶-3β与心肌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波;周立君

    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代谢、转录、翻译、细胞生长和凋亡[1],GSK-3β在心肌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调控心肌细胞肥大[2,3]、心力衰竭(HF)[4,5]、缺血再灌注损伤(I/R)[6-8]、心肌纤维化[9,10],本文就其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总结。

  • 替格瑞洛引起血尿酸升高机制及治疗策略

    作者:张士庆;朱永宏

    由于替格瑞洛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抗血小板作用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得到国内外指南一致认可并广泛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如出血、呼吸困难、血尿酸升高、血肌酐升高等机制的深入研究,也为临床应用替格瑞洛起到指导性作用。PLATO研究[1]证明在替格瑞洛治疗期间尿酸水平较基线增加高于氯吡格雷,临床诊疗中发现在接受替格瑞洛的部分患者尿酸水平较服药前有相应升高甚至诱发痛风的事件,本文就替格瑞洛引起血尿酸升高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及术式选择--对直径分型法指导PCI实践的评价

    作者:霍勇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种复杂病变类型,约占所有介入治疗患者的15%~20%,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其病变复杂且往往需要比普通病变更为复杂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仍是国内外介入医生研究的重点,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PCI术者而言,分叉病变的分型及术式选择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型方法有Lefevre分型、Safian分型、Duke分型、Medina分型及陈氏分型,虽然分型方法众多,但国内外多篇文献研究报道,以上这些分型方法在介入治疗中存在一些不足,它们对于病变的分布特征、斑块的负荷特征、斑块与各分支的相互关系等只给予初步评价,而对于分支血管参考直径等重要特征评价不够,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有所欠缺,即使现在PCI医生都热衷的Medina分型,虽然它方便易记,但也并未给出分型方法对应的术式选择策略,在分型与术式选择之间缺乏一座桥梁,对于介入治疗缺乏指导。

  • 刊登更正

    作者:

    关键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