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慧婷;李秀琪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侧枝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82例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中至少一支直径狭窄≥9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AFLD的诊断参照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并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 0~Ⅰ级,n=85)和良好组(RentropⅡ~Ⅲ级,n=97).结果 CCC形成不良组的NAFLD患病比例为47.1%,高于CCC形成良好组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Rentrop分级的增加,NAFLD患病比例逐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AFLD(OR=2.13,95%CI:1.20~3.77;P=0.01)、hs-CRP(OR=1.61,95%CI:1.02~2.54;P=0.04)、Gensini评分(OR=0.83,95%CI:0.72~0.95;P=0.01)和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OR=0.70,95%CI:0.50~0.98;P=0.04)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中,NAFLD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辽西地区不同医疗保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和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永;栾波;段娜;于国宁;李佳进;何信用;李睿;尹兰英;高雨竹;李昂;侯爱洁

    目的 分析辽西地区不同医疗保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辽西地区(阜新市中心医院、北票市中心医院)的STEMI患者635例,剔除不符合要求患者64例,共纳入571例.将设计好的病例报告表发放至当地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填表,本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医保情况分为农村医疗合作组(121例)、城镇居民医保组(198例)、城镇职工医保组(138例)和自费组(114例).详细记录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院1个月内MACE发生率和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71例辽西地区STEMI患者,总体静脉溶栓比例为1.3%(7/571),PCI的比例为14.4%(82/571),患者平均住院费用(13313.3±4274.5)元,住院期间MACE为12.6%(72/571),出院后1个月内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为53.6%(306/571),出院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11.0% (63/571).农村医疗合作、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以及自费的患者出院1个月内规律用药的比例分别为43.8%、54.0%、67.4%、46.5%,接受PCI的比例分别为10.7%、19.7%、15.2%以及7.9%;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2908.3±3859.3)元、(13328.7±4392.4)元、(16987.3±4972.6)元、(10028.7± 3873.8)元,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辽西地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出院后1个月内规范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较低,特别是农村医疗合作和自费患者.应积极建设完善合理的医疗保险体系.

  • 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混合液缓解桡动脉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青榜;冯文华;张钊;张健;李俊峡

    目的 分析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皮下注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桡动脉穿刺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及陆军总医院于2005年7月~2015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穿刺时出现桡动脉痉挛的冠心病患者147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试验1组626例,予以硝酸甘油2.5 mg+利多卡因混合液1ml皮下注射;试验2组367例,予以硝酸甘油5 mg+利多卡因混合液1 ml皮下注射;试验3组483例,仅予以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皮下注射.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桡动脉搏动恢复、穿刺成功的几率以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1组桡动脉穿刺成功558例,穿刺成功率92.3%;试验2组桡动脉穿刺成功332例,穿刺成功率90.5%;试验3组桡动脉穿刺成功157例,穿刺成功率32.5%;术中试验1组低血压24例,发生率3.8%,试验2组低血压46例,发生率12.5%,试验3组低血压3例,发生率0.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穿刺时一旦出现痉挛,给予硝酸甘油2.5 mg及利多卡因混合液皮下注射,可以大大缓解桡动脉痉挛,增加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安全性高.

  • ALDH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丽;张俊峰;杨文龙;张田田

    目的 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凋亡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激动剂(乙醇)+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各10只.术前注射乙醇,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前降支.每组随机抽取5只用于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另外5只提取左心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测定ALDH2、JNK、p-JNK、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比例较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大,(52.51±7.12)% vs. (24.10±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激动剂+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形态完整,结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水肿,组织间隙明显增宽,心肌细胞多处肿胀、溶解断裂,细胞核肿胀,甚至消失;而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损伤较轻.缺血/再灌注组ALDH2、Bcl-2表达低于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25.28±3.92) vs. (37.42±7.27),(22.24 ±3.20) vs. (32.04±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较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升高[(131.88±16.88)vs. (114.50±5.15)],而Bcl-2/Bax比值较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降低[(0.17±0.04) vs. (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JNK、p-JNK蛋白表达高于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193.03±3.98) vs. (154.17±9.82,(229.16±11.17) vs. (165.57 ±9.30)],p-JNK/JNK比值也高于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再灌注组和激动剂+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假手术组和激动剂+假手术组,[(38.36±9.08)%、(16.33±2.29)% vs.(4.76±1.41)%、(5.19±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四组心肌ALDH2表达量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799,P<0.01),与p-JNK/JNK呈负相关(r=-0.752,P<0.01).结论 ALDH2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应用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辉锋;董平栓;王可;闫鹏;赵希坤;赵劲东

    目的 对比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男性81例,女性72例,年龄65~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通肝素组(76例)和比伐卢定组(77例).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普通肝素组术前注射肝素.用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用药后1 h、4 h、24 h复测.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比伐卢定组用药后1 h的ACT值为(151.3±32.9)s,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280.7±35.9)s;用药后4 h,比伐卢定组的ACT值仍低于普通肝素组[(143.5±28.9)s vs. (214.9± 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共有10例(13.0%)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普通肝素组有13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比伐卢定组无显著意义出血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伐卢定组总出血率为10.4%,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应用普通肝素相比,使用比伐卢定可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且出血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在改善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作者:尚亮;马庆;卫娜;刘延梅;张静;时晔;苗青

    目的 研究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关系.方法 入选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10 mg/d,32例)及阿司匹林治疗组(75 mg/d, 2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分别评估基线、随访6个月及1年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的状态.结果 随访1年后利伐沙班组2例患者发生出血,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阿司匹林组1例患者发生出血,2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两组出血(P=0.851)及血栓事件(P=0.068)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及阿司匹林组患者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1年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不但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发生,还可以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再通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室心肌重塑的影响

    作者:杨波;邓云超;谭利国;张蕾;唐俊明;王家宁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再通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室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5年9月~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同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通成功的患者62例,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集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再通前后的心脏彩超及血清学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后1年患者体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295.25±468.90)pg/ml vs. (492.90±840.25)pg/ml,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1.94±0.65) mmol/L vs. (2.41±0.93)mmol/L,P<0.001]、三酰甘油(TG)[(1.33±1.02)mmol/L vs. (1.52±1.02) mmol/L,P=0.018]、总胆固醇(TC)[(3.25±0.79)mmol/L vs. (4.15±1.12)mmol/L,P<0.00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其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1年后单支血管病变亚组NT-proBNP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病变亚组[(254.9±381.6)pg/ml vs. (515.2±600.5)pg/ml,P=0.027 ]、无侧枝循环亚组NT-proBNP值明显低于有侧枝循环亚组[(210.65±279.05)pg/ml vs. (457.65±559.48)pg/ml, P=0.040].结论 PCI再通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CTO患者左室心肌重塑,提高患者心功能;单支血管病变、无侧枝循环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更能从CTO-PCI中获益.

  • 血浆miR-30a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张驰;韩梅;夏鹏飞;王子明

    目的 研究血浆中miR-30a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湖北武汉市第八医院和湖北武汉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6例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两组研究人群血浆miR-30a的相对表达量,ROC曲线法分析miR-30a诊断老年AMI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老年人相比,老年AMI患者血清miR-30a明显升高[(0.08±0.04) vs. (0.16±0.06)],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miR-30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r=0.721,P<0.05)和cTnI(r=0.698,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miR-30a诊断老年AMI的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69.6%.结论 miR-30a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线粒体自噬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邱志凌;胡元会;褚瑜光;石晶晶;薄荣强

    目的 分析国内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文献的计量学特征,探讨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方法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目前国内有关线粒体自噬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可视化信息.结果 检索2004-01-01至2017-09-01发表的文献,共获文献383篇.年度发文量2013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研究涉及学科以医学学科为主,多集中在神经病学、肿瘤学、内分泌学及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学科."Pink1-Parkin"、"帕金森病"、"氧化应激"、"凋亡"等关键词共现频次较高.结论 近几年国内对线粒体自噬的研究发展迅速,线粒体自噬与氧化应激及相关反应的关系、Pink1-Parkin途径、线粒体自噬与凋亡的诱发和交互作用可能成为线粒体自噬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 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及晨峰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亚梅;徐江;李晓芸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及晨峰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于秦皇岛市骨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依据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3)和缺乏组(n=64).采用动态血压仪监测24 h血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判断患者有无血压晨峰(MBPS);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25(OH)D3.结果 缺乏组患者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夜间血压下降率小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呈负相关(P均<0.05),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25(OH)D3缺乏与血压升高、晨峰血压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25(OH)D3参与了血压昼夜节律调节,同时为晨峰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PLR、NLR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MACCE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红星;张杰;马龙飞;郭赫立;韩欣宇;张莹;鲁召辉;何冉;袁义强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接PCI术的AMI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依据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PLR的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无复流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MACCE发生率.结果 对入选的121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PLR间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168.83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67%和85.54%.根据PLR截断值分为高危组32例(PLR≥68.83)和低危组89例(PLR<168.83),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LVEF)明显低于低危组,而肌酸激酶(CK-MB)峰值明显高于低危组,住院期间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术后随访8个月~6年,高危组的MAC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危组的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和无MACCE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高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临床指标.

  • 乳酸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关系研究

    作者:陈宇;黎荣山;王勇;卓柳安;银剑斌;陈慧生;李其华;韦淑婧;杨进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与局部微循环障碍及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6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CCU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共91例,根据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TIMI血流进行分组,TIMI 3级为对照组(71例),TIMI 0-2级为微循环障碍组(20例),比较术前、PCI术后6 h、24 h、7 d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病程中记录以下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研究显示,微循环障碍组术后6 h及7 d的动脉血乳酸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及术后24 h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循环障碍组cTnI峰值较高(P<0.05),且微循环障碍组术后第7天CKMB值高于对照组(P<0.05).微循环障碍组超敏C反应蛋白、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总心血管事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循环障碍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乳酸值与cTnI峰值、第7 d CKMB、NT-proBNP、LVEF、心源性死亡显著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的乳酸监测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种有效的预警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伴碎裂宽QRS波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作者:柴巧英;张海军;李鑫平;冯海斌;李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伴碎裂宽QRS波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12导联心电图中是否出现碎裂宽QRS波,分为碎裂QRS波(fQRS)组、无fQRS组,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的心电特征指标、心功能指标.再根据fQRS波群宽窄情况,将fQRS组分为窄fQRS组与宽fQRS组,比较窄fQRS组与宽fQRS组的心功能指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心电特征指标方面,fQRS组患者的QRS时限、QTc间期均长于无fQRS组(P<0.05).f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无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无fQRS组(P<0.05).宽fQRS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窄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窄fQRS组(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窄fQRS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预后呈负相关,其与急性心梗患者的NT-proBNP水平、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呈正相关.结论 心电图中出现碎裂QRS波会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碎裂宽QRS波,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可将碎裂宽QRS波作为急性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警指标.

  • 芍药苷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建发;赵国安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5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10 mg/kg缬沙坦)、芍药苷高(100 mg/kg)、中(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作为假手术组,不结扎,其余操作同造模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酶学变化、心肌组织病理情况、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心肌组织中cAMP、PKA及pPKA的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组心电图中导联S-T段明显抬高,提示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可供后续实验;给药4周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芍药苷高剂量组血清激酶指标接近假手术组;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心肌细胞核固缩、碎裂、坏死等;各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AMP、pPKA、pCRE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且治疗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可为临床芍药苷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参考.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人群中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韩斐;赵明娟;翁鸿;曾宪涛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人群中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从BPSC研究中初筛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35例.纳入报告有血压、体重、身高、前列腺体积、空腹血糖和生物学特征等指标的受试者.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采用SPSS 19.0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 终共纳入327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08例,非高血压患者219例.结果表明,在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糖尿病可使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增加1.24倍(OR=1.24,95%CI:0.58~2.65),经校正后提高到1.85倍(95%CI:0.51~6.74).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中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P均>0.05).结论 研究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间很可能存在正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观察

    作者:彭颜晖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心房纤颤(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房颤所致的脑栓塞7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10~30 mg/d),依达拉奉(30 mg,2/d),静滴甘露醇(125 ml,1/6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 ml,1/d).14 d为一疗程.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以NIHSS为主要参考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平均年龄(67.36±8.64)岁,男性20例,病程(3.91±2.0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6.83±8.82)岁,男性17例,病程(4.13±2.3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46%,高于对照组的64.88%(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房颤所致脑栓塞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 左心房内径、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作者:叶钜亨;高虹;李军;童玲;陈瑞绵

    目的 探讨左心房内径(LAD)、尿酸(UA)水平与心房纤颤(房颤,AF)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F患者23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且无AF史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收缩末期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TC、TG、LEV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UA、LA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AD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阵发性AF患者和持续性AF患者UA水平和LA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性AF患者UA水平和LAD高于阵发性AF患者(P<0.05).结论 LAD与血清UA水平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可能与房颤的进展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常国栋;陈英伟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所有患者均氯吡格雷抵抗.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于PCI术前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术后给予常规剂量维持,治疗7 d.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肌酐以及谷草转氨酶,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术后2 h、1 d以及7 d,实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实验组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实验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5.0%(2/4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实验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反应时间较短,可耐受,中断治疗可终止.结论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

    作者:韩延辉;王燕;贾静静;王红雷;朱继红;来利红;李影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梗死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心肌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于造模后12、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QP1、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AQP1、HIF-1α mRNA表达,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 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 mRNA以及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AQP1、HIF-1α mRNA以及蛋白水平在术后72 h内呈时间梯度升高,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12、24、48、72 h心肌组织含水量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 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507,P=0.010;r=0.585,P=0.008),HIF-1α 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408,P=0.025;r=0.486,P=0.017).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呈高表达,且与心肌水肿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 BuMA支架在急诊PCI治疗老年和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雪蛟;罗军;张刚;张杨;蔡立英;田攀;张龙飞;杨梅;曹雪滨

    目的 观察国产BuMA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252医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后支架血栓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老年组女性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非老年组(25.5% vs. 5.3%,P=0.01).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率分别为13.0%、8.6%,全因死亡率为10.9%、8.6%,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和非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20%、14.3%,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BuMA支架在急诊PCI治疗老年和非老年AMI患者应用中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SO-to-FMC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徐桂安;陈文山

    目的 探讨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郑州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47例,收集病历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患者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2B)和门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随访患者出院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依据SO-to-FMC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90 min,83例)和B组(>90 min,64例),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FMC2B时间、D2B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和死亡合计率分别为1.20%和2.41%,均低于B组(7.81%和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O-to-FMC、FMC2B、D2B和年龄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O-to-FMC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SO-to-FMC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替格瑞洛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红丹;国强华;毕希乐;宋婷婷;王庆胜;丛洪良;刘丽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系统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是心肌组织细胞发生营养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功能的正常是心脏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保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异常,导致不能以心外膜冠脉病变解释的心肌灌注受损和/或心肌缺血.约10%的男性患者和25%的女性患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入院,而"冠脉造影正常"[1],这颠覆了既往认为未发现心外膜冠脉狭窄就等同于不存在缺血的观点,考虑CMD可能是导致这部分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CMD的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MD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何种治疗能够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率尚未明确.文献报道,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基础药物防治CMD[2],而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国内外已有较多临床研究提示该药物可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本文着重从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如微血管栓塞、内皮细胞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微血管收缩、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包括炎症因子、炎性细胞激活等方面对其在冠脉微循环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进展

    作者:张文;杨巍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罪犯血管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降低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但在1年内仍有7%的死亡率和22%的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当高风险的STEMI发生心源性休克时,1年内的死亡率会更高,可达12%[1,2].虽然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此过程的早期阶段又造成了心肌的额外损伤,比如扰乱离子稳态、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激活炎症反应、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和钙超载等,从而降低了心肌再灌注的获益,这一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3-6].大多数学者认为即使单纯的PCI恢复心肌灌注后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但再灌注损伤仍可占总梗死面积的50%[5].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新型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改善再灌注血流,但对于PCI术后的患者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作用.对于患者,其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左室重塑、心衰及PCI术后的预后紧密联系.Larose 等表示当心肌梗死面积≥左室面积的23%时,易发生心衰等恶性心血管事件[7].如何降低心肌I/R损伤并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发现了许多具有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措施,如抗氧化剂、镁剂、钙通道抑制剂、抗炎药物、阿托伐他汀、极化液、腺苷等,但这些方法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

    关键词:
  • 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谦;尧逢友;戴宏勋

    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3亿人次,年增新发病例数超过1000万.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还是慢性肾脏疾病等其他脏器疾病的发生率,都显著增加[1].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超过1000万高血压患者因并发冠心病、脑卒中及器官损害而死亡,稳定血压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2].血压变异性是血压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程度,是血压稳定性客观展示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患者心脏、肾脏以及血管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测定BPV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3-5].因此,密切关注BPV不仅有助于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稳定性,并帮助防治靶器官损害.

    关键词:
  •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媛琪;李为民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催化线粒体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是葡萄糖氧化的关键调节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磷酸化PDC抑制其活性.目前在人和啮齿动物中已经鉴别出了4种PDK同工酶:PDK1,PDK2,PDK3和PDK4,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的表达在饥饿或由葡萄糖变为脂肪酸作为能量源的条件下增加.PDK4是调节PDC活性的关键酶,是丙酮酸氧化和葡萄糖维持体内平衡的关键调节因子[1,2].PDK4在心脏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如骨骼肌、乳腺腺体、脂肪组织、肾脏,禁食后的肝脏均发现PDK4的表达上调[1-3].该蛋白位于线粒体基质中,通过磷酸化其亚基来抑制PDC活性,从而调节由葡萄糖和氨基酸氧化产生的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使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TCA)保持动态平衡,有助于调节葡萄糖代谢及ATP的生成[4-6].

    关键词:
  • 完全性内脏转位右位心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李赐恩;王玺;高远;刘亚兵;宋卫锋;邱春光

    1 病例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作性心悸2月,突发心悸伴胸闷半月"于2017-9-7入院.患者2月前活动后出现心悸,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无其他不适,至当地医院诊治,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3 次/min,窦性停搏,Ⅰ、aVL 导联及V3~V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径 (LVEDD)44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64%,Holter示: 窦性心律,平均心率64次/min,偶发房早(336 次/24 h), 间歇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Ⅱ度窦房阻滞,间歇性Brugada 现象,持续下壁、前壁、侧壁ST-T改变,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875 pg/ml,肌钙蛋白Ⅰ0.03 ug/L,给予对症处理并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要求药物治疗后出院.

    关键词:
  • 双硫仑样反应诱发Wellens综合征发作1例

    作者:邱景伟;卢彪;张绍刚

    1 病例患者男性,85岁,主因"突发寒战,发热2 h"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1℃,血压141/78 mmHg(1 mmHg=0.133kPa),呼吸20 次/min,脉搏109 次/min,神清,右上颌第5齿残根,松动Ⅱ°,局部破溃,可见脓性分泌物,右侧面部弥漫性肿胀,鼻唇沟、鼻面沟变浅,肤色红,皮温高于对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9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史10余年, 201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前降支近段狭窄40%,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正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病史.吸烟50余年,约20 支/d,少量饮酒,无药物及酒精过敏病史.入院检查:白细胞13.3×109/L,中性粒细胞91%,降钙素原(PCT)2.86 ng/ml,C反应蛋白(CRP)40.82 mg/L.入院诊断:①牙根尖周炎伴间隙感染;②冠心病.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2/d,奥硝唑500 mg,2/d,连续静滴7 d后,颌面部肿胀完全缓解,牙齿残根局部红肿消退,未见脓性分泌物,复查血常规及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患者不同意拔除牙齿残根,给予出院.患者出院当晚饮啤酒约50 ml,10 min后出现颜面、躯干部皮肤泛红、胸闷,胸痛、乏力、心悸、肢体无力、无法直立、伴大汗、头晕、视物模糊;测量血压60/40 mmHg,发病过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意识丧失等症状.急诊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V2~V4导联T波直立(图1),查体:呼吸25 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95/58 mmHg,神志清楚,颜面、躯干部皮肤潮红,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2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肌酶:肌酸激酶(CK)240 U/L(正常值38~17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 U/L(正常值0~20 U/L),肌钙蛋白I(cTnl)146 ng/L(正常值0~34 ng/L),D-二聚体正常,超声心动图各瓣膜未见明显反流信号,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关键词:
  • 太极拳对冠心病患者血压的影响: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作者:杨莹骊;王亚红;王硕仁;石濮菘;王璨

    目的 系统评价太极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CBM,纳入采用太极拳作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措施,且疗程超过1个月的临床研究,对检索到已发表的太极拳干预冠心病的系统综述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手工检索.文献筛选、评价,数据提取过程均由两位研究成员独立进行.采用RevMan5.3软件使用完整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GRADEpro在线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价.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4个随机对照试验,2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280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报道.太极拳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运动后即刻血压,但与有氧运动相比,其降压作用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优势[收缩压(SBP):MD=-1,95%CI:-3.89~1.89,P=0.50;舒张压(DBP):MD=1,95%CI:-0.62~2.62,P=0.23)].与对照组相比,经太极拳锻炼后,冠心病患者的静息SBP血压似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MD=-3.59,95%CI:-8.70~1.52,P=0.17);与不运动相比,太极拳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静息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50, 95%CI:-10.57~-0.43,P=0.03).太极拳锻炼后冠心病患者的峰值血压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MD=0.68,95%CI:-11.10~12.45,P=0.91;DBP:MD=3,95%CI:-3.28~9.28,P=0.35).GRADEprp证据评级显示证据等级为低与极低.结论 太极拳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相对安全,可能降低患者血压,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REDCap实现多中心研究数据管理的方法

    作者:高凡;田国祥;贺海蓉;郑婕;耿辉;曾宪涛;吕军

    根据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好的临床研究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支持,而单中心研究往往难以满足此要求,因此,多中心设计已成为当代临床研究的趋势.多中心研究中各中心在试验时产生大量数据,好的数据管理是多中心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为多中心研究数据管理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介绍REDCap实现多中心研究数据管理的方法.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朱玉菡;沈晓旭;韩晴晴;赵静

    目的 比较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VIP、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8月.检索采用MeSH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5个RCT,共1823例患者,其中参附注射液治疗组931例,对照组8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相比,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29~1.47,P<0.0001);院内死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0,95%CI:0.47~0.78,P<0.0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6.91,95%CI:4.89~8.94,P<0.0001);心输出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4,95%CI:0.57~1.11,P<0.0001);血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44.20,95%CI:-435.93~-252.47,P<0.0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血脑钠肽(BNP)水平,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因此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指南制定参与人员及组成分配

    作者:靳英辉;张林;黄笛;田国祥;王强;王行环

    多学科合作构建指南已经成为共识,应由多学科代表组成指南制定小组,包括临床专业人员、相关专业人员、患者群体、方法学专家、经济学专家等.指南制定前进行利益相关方分析有助于确定需要纳入的人员.循证制定指南需要文献检索、评价、整合、再评价等方法人员,也需要专门的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患者在指南制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患者参与指南制定是保证患者需求、价值观或偏好融入指南制定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指南实施的有力举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