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黛力新联合多虑平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研究

    作者:张二箭;田福利;张宾

    目的:应用黛力新和多虑平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研究其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251医院心内科2013年1~3月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黛力新和多虑平,对照组单纯使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多虑平或/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疗程均为6周,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于治疗前、治疗第6周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效率降低(25.0%vs.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本控制20.0%,显效27.5%,有效27.5%,治疗组分别为38.0%,25%,2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后睡眠障碍、迟滞、绝望感三种因子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睡眠障碍、迟滞、绝望感三种因子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周后出现口干3例,乏力3例,食欲减退3例,腹胀便秘2例,头昏2例,困倦2例。结论黛力新联合多虑平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欠佳。

  • 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洁;马宾;王明霞;陈天平;邱国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3月~2013年9月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64±11)岁。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50例),剩余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51例)、双支组(49例)和多支组(48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20组(55例),20~40组(58例),>40组(35例)。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结果四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大型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呈增高趋势,血小板平均体积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20组、20~40组和>40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1、0.22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平均体积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9、0.219,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媛;杨波;余敏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及临终关怀病房住院诊治的362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男性168例,女性194例,年龄61~103岁,平均年龄(73.91±9.742)岁。根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2组,对照组(256例)和心律失常组(106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发生心律失常前)、体力状况评分(ECOG)、吸烟指数(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较大,住院天数增加,ECOG升高,合并冠心病、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酸中毒、肺部感染比例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和EF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OR=15.858,95%CI:2.294~109.624)、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OR=10.768,95%CI:1.949~59.687)、冠心病(OR=10.306,95%CI:1.796~59.159)、酸中毒(OR=7.618,95%CI:1.431~40.550)、体力状况评分(OR=3.342,95%CI:1.810~6.174)、住院天数(OR=1.201,95%CI:1.114~1.295)、年龄(OR=1.108,95%CI:1.021~1.202)、血红蛋白(贫血)(OR=0.929,95%CI:0.889~0.970)、LVEF下降(OR=0.873,95%CI:0.817~0.933),是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冠心病、酸中毒,年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以及EF下降,易并发心律失常。

  • 重组人脑钠肽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鑫涛;庞学民;李之恒;白保强;李小红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的AAMI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脑钠肽组(20例)和硝酸甘油组(22例)。脑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rhBNP;硝酸甘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均连续治疗72 h。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心功能分级,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72 h尿量等,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E峰与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峰的比值(E/A),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脑钠肽组总有效率高于硝酸甘油组(95.0%vs.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组治疗开始后各时间点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肺动脉压(PAP)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72 h后,与硝酸甘油组比较,脑钠肽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减少,血氧饱和度、72 h尿量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收缩压和呋塞米用量降低(P均<0.05)。治疗72 h后,与硝酸甘油组比较,脑钠肽组患者的LVEF[(33.52±10.47)%vs.(46.86±11.32)%]、FS[(18.86±6.39)%vs.(22.40±6.55)%]、CI[(2.24±0.48)L/(min?m2)vs.(2.87±0.33)L/(min?m2)]、CO[(4.87±0.37)L/min vs.(5.16±0.42)L/min]、E/A[(0.85±0.17)vs.(0.93±0.19)]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钠肽组发生症状性低血压1例,硝酸甘油组发生头部胀痛7例,低血压1例。随访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脑钠肽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5%vs.45.5%,P<0.05)。结论rhBNP能够降低PCWP、PAP,排钠利尿,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与安全性优于硝酸甘油。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CI与CABG术后5年随访

    作者:武云涛;田国祥;张薇;夏常泉;王晓兵;姚璐;李响;张晓冬;孙艳明;高迎春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 CABG组。

  •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胡广卉;武云涛;陈艳梅;赵保钢;高迎春;朱润秀

    目的:观察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55例,年龄≥80岁(INR在1.6~2.5之间);老年组45例,年龄65~79岁(INR在l.6~2.5之间);中年组37例,年龄<65岁(INR在2.0~3.0)。入选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INR测定值及其变化趋势来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达标,比较3组患者口服华法林5年时的不良反应及华法林的安全用药范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5年随访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三组患者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第5年时,高龄老年组华法林组剂量(2.89±0.52)mg,INR(2.15±0.31),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9±0.41)mg,INR (2.21±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华法林剂量(3.39±0.61)mg,INR(2.55±0.60),华法林剂量及INR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监测INR下,对于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控制在1.5~2.5安全有效。

  • 高血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立坤;王朝霞;王玉霞;张宝忠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同时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否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按入选标准入选40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降压治疗同时予以瑞舒伐他汀钙10 mg/d,对照组予以单纯降压治疗。研究周期为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IL-6(白介素-6)、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脂系列基线检测、6个月、12个月、18个月数值及臂踝脉搏波传递速度(baPWV)的基线检查和18个月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观察项目不同随访时间点与基线数值变化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他汀组与基线比较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MMP-9降低, HDL-C与基线值比较升高,左侧baPWV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项指标与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12、18个月时TG、TC、LDL-C、 IL-6、MMP-9他汀组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联用他汀类药物显示出良好的调脂,降低MMP-9、IL-6和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肖志斌;张永;李大连;姚建民;郭建中;程志广;崔永超;李莹莹

    目的:观察80岁以上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手术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82.65±2.27)岁。急诊手术5例。体外循环下搭桥(on-pump)6例,非体外循环下搭桥(off-pump)54例。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数量,围手术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平均搭桥(3.13±0.24)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11±4.37)h,平均住院时间(11.36±4.51)d。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胸腔积液(48.3%)、低氧及高碳酸血症(30.0%)、心房颤动(26.7%)、肾功能不全(23.3%)、低心排综合征(5.0%)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CABG手术依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BNP、TnT水平对急性肺栓塞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晓峰;刘庆鱼;陈鸿丽;刘丹;王杰;赵琳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TnT)对急性肺栓塞(APE)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急诊科APE患者74例,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55.1±16.6)岁。根据BNP和TnT水平分为3组,BNP+TnT均阴性为A组40例,单纯BNP阳性为B组24例,BNP+TnT均阳性为C组10例。测定所有患者BNP、TnT水平;记录患者入院后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发生晕厥的比例升高(2.5%vs.16.7%),与B组比较,C组发生晕厥的比例升高(16.7%vs.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T与住院总时间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 BNP、TNT均是APE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两者均升高的APE患者应积极处理。

  • 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徐荣;郭金成;马长生;王国忠;高国旺;张正海;王宇平;朱芙丽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急诊室-CCU-导管室途径连续收治的STEMI患者7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1±12.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和MAC组(36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MAC3.5指引导管介入治疗,MAC组直接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记录导管室门-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门-囊(door to balloon,D2B)时间、造影剂用量、总的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放射剂量面积乘积和穿刺部位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药物使用、介入操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AC组C2B时间[(22.58±9.94)minvs.(18.38±5.43)min],总的操作时间[(37.65±12.51)minvs.(29.64±11.26)min],透视时间[(10.68±4.42)minvs.(7.80±4.24)min]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组较对照组放射剂量面积乘积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部位局部血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vs.2.78%,P>0.05)。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3.5指引导管同时行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能够缩短C2B时间、透视时间,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不同给药途径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

    作者:李泽民;吴龙飞;刘芙蓉;邓亨平;李林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 羟基红花黄色素A改善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许爱斌;刘建国;张健;李俊峡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prague Dawley(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R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灌注即刻给药。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组)、HSYA治疗组(MI/R+HSYA组,5 mg/kg),每组10只动物。观察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小、HE染色变化、心电图监测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清中IL-1、IL-6和 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MI/R+HSYA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 MI/R组(P<0.05)。HE染色显示MI/R+HSYA组心肌细胞形态更接近于假手术组。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监测显示MI/R+HSYA组心肌舒缩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下降大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较 MI/R组均升高(P<0.05)。MI/R+HSYA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较 MI/R组有所降低(P<0.05);IL-1、IL-6及TNF-α水平也较 MI/R 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HSYA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 脉压增大的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踝臂指数的检测现状

    作者:隋辉;马丽媛;刘明波;王文

    目的:了解脉压增大(脉压≥50 mmHg,1mmHg=0.133kPa)的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测现状。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选取中国北部、南部和西部的96个大、中、小城市的709家医院进行的大型横断面调查。入选脉压增大(脉压≥50 mmHg)的高血压患者36259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量、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患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根据脉压分为50~60 mmHg,60~70 mmHg和≥70 mmHg三层。询问病史(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糖尿病史)、吸烟史;记录PWV、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查情况。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结果患者IMT、PWV和踝臂指数的检查率分别为20.7%、8.8%和7.8%,即未做IMT、PWV和踝臂指数检查的患者分别为79.3%、91.2%和92.2%。进一步分析,在检查的患者中, IMT(≥0.9 mm和粥样斑块)、PWV(>12 ms)和踝臂指数(≤0.9)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65.7%、40.9%和47.4%。IMT、PWV和踝臂指数异常的检出率在高危患者中分别为86.8%、68.5%和22.9%,在很高危患者中分别为66.1%、40.2%和48.2%。脉压50~60 mmHg,60~70 mmHg和≥70 mmHg组的IM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39.3%,66.6%和80.7%;PWV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24.6%,43.0%和59.0%。结论我国城市中,脉压增大(≥5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相关项目的检测率低。

  •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加强随访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荆丽敏;娄书艳;任素梅;徐海霞;张聪;李红

    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裘毅钢;李田昌;陈宇;李贤峰;曹毅;田海涛;王兆君;王志国;李东韬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辅助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年龄大于65岁的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按照心源性休克发生至IABP置入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n=53)为心源性休克至IABP置入时间小于等于3 h,B组(n=63)为大于3 h;观察血运重建、多巴胺使用情况,并记录总IABP辅助时间,30 d内全因死亡、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出血事件等临床事件。结果多巴胺使用无统计学差异。平均IABP辅助时间A组低于B组(71.0 hvs.128.5 h,P<0.01);A组与B组相比,全因死亡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1%vs.31.7%,P<0.05);心源性死亡(13.2%vs.25.4%,P=0.10)、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6.4%vs.34.9%,P=0.32)、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1.3%vs.20.6%,P=0.18)、主要出血事件(5.7%vs.11.1%,P=0.29)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30 d内生存率以及减少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联

    作者:艾俊全;王欢;马月琴;王立军;石巧娟;吴忠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吴忠市新区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40~75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9例(STEMI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的正常体检者共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TX-3、hs-CRP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PTX-3、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7例ACS患者随访1年MACE的发生情况,33例发生MACE。通过ROC曲线计算血浆PTX-3、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佳界值(cut off value)分别为PTX-3=6.05μg/L,hs-CRP=8.21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58。结论 PTX-3水平能够预测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

  • 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俊蒙;王云龙;韩智红;汪烨;陈方;任学军

    目的:通过研究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消融室性期前收缩(PVC),全面评价两种方法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患者371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222例。按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传统组)94例,Carto系统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Carto组)277例。比较两组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等;分析不同年度两组手术患者的例数、比例及总成功率。结果消融功率、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在传统组与Carto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组消融温度较Carto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传统组比较,Carto组手术成功率增加(85.11%vs.93.14%),住院费用也增加[(24044.37±6059.74)元vs.(41324.02±25773.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11年相比,2012年和2013年应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84.47%vs.45.90%和88.89%vs.45.90%,P均<0.01),同时2013年总手术成功率较2011年显著增加(94.04%vs.80.33%,P<0.01)。结论 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较传统电生理方法可显著增加手术成功率,是当前PVC消融的主要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体外超声聚焦刀去肾交感神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金灿;张孝忠

    目的:研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体外超声聚焦刀在去肾交感神经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个月大健康雄性广西巴马小香猪18只,随机分为三组,消融组1、消融组2及对照组,每组6只。消融组1行超声聚焦刀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每一点单次消融强度为280 W×2 s;消融组2每点消融强度为320 W×2 s;对照组于麻醉后仅以CDFI行肾动脉超声检查。所有动物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和28 d测血压、采集血样,并评估血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功能等),术后28 d处死并观察组织形态与病理变化。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消融组2手术后第7 d收缩压下降[(132.67±6.86)mmHg vs.(122.33±6.1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 d收缩压下降[(132.67±6.86) mmHgvs.(117.83±6.49)mmHg],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消融组2在术后第7、28 d收缩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前比较,消融组1、消融组2术后7 d、术后28 d测得血浆NE浓度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和消融组1比较,消融组2术后7 d与术后28 dNE浓度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术前与术后、三组之间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肾动脉血管壁的内膜、中膜与外膜结构组织完整,未见血管壁损伤、变性或坏死。消融组可见伴行于血管外膜的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并有轻度脱髓鞘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定位体外超声聚焦刀去肾交感神经术具有可操作性,可在无创条件下去肾交感神经、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降低血压。

  • 颈动脉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结果分析

    作者:高宇;张敏郁;荣辉;黄晓玲;武文;楚娜

    目的:分析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1月~5月用群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东城区东四社区及怀柔区杨宋镇13个乡村年龄大于45岁的居民,在居住地连续居住满20年的人群进行超声筛查,共纳入1227例,男性588例,女性639例。根据所居住的区域,分为城区和乡村。纳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城区比较,乡村居民高血压(57.4%vs.40.1%)、糖尿病(31.7%vs.20.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4.9%vs.15.4%)、高脂血症(34.5%vs.19.6%)比例降低,吸烟比例升高(16.1%vs.31.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单纯IMT增厚检出率分别为0.10%、0.17%、0.34%、0.35%;多发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0.28%、0.33%、0.42%、0.64%;狭窄及/或闭塞检出率分别为0.01%、0.07%、0.08%、0.37%。城区居民IMT增厚(61.0%vs.49.5%)和单发、多发斑块形成(52.0%vs.32.8%)比例高于乡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区居民狭窄及闭塞比例高于乡村。结论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率高,且方便快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率城区高于乡村。

  • 心电图对曲妥珠单抗介导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薛剑;金欣;于农;张孝忠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对曲妥珠单抗介导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199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47±10.20)岁。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变,符合心脏毒性定义则归入心脏毒性组,余为无心脏毒性组。分析其心电图异常与心脏毒性发生的相关性,评估心电图在曲妥珠单抗介导心脏毒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42例(21.11%)患者相继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心脏毒性事件。与无心脏毒性组比较,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比例增加(59.24%vs.73.8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曲妥珠单抗第2周期开始,心脏毒性组较无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一次心电图异常者的心脏毒性风险可能性增加1.7倍(HR=1.762,95%CI:0.914~3.793)。2次心电图异常的患者风险增加2.8倍(HR=2.881,96%CI:1.461~5.679)。心电图异常次数越多,其后出现心脏毒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出现1次心电图异常预测其后心脏毒性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41%。出现2次心电图异常时,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9%,58%。在出现5次以上(包括5次)的心电图异常患者中,其预测心脏毒性的特异性高达83%。结论心电图对于发现亚临床心脏毒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可能是监测肿瘤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的理想手段之一。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无复流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飞;曹雪滨;贾新未;解俊敏;任越;赵文萍;李雪蛟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出现无复流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并发生无复流的老年STEAM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 1/日,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连续治疗10 d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WF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DL-C[(3.41±0.43)mmol/Lvs.(2.14±0.38)mmol/L]、MMP-9[(150.31±12.18)ng/mLvs.(115.41±13.62)ng/mL]、vWF [(76.9±7.03)%vs.(48.31±6.9)%]水平下降(P均<0.05),PⅢNP[(114.71±13.23)ng/mLvs.(64.26±11.43)ng/mL]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治疗后心肌酶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对照组没有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结论急诊PCI治疗出现无复流老年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PⅢNP、MMP-9、vWF的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并抑制炎症反应。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高文峰;傅晓敏;谢纳新;谢文钦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糖尿病患者801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组内讨论确定血糖控制率低主要原因并制定对策,设定预期目标值,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比较QCC前后糖尿病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 QCC活动实施前,患者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DM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7.8%(623/801),70.2%(562/801),60.3%(483/801),64.4%(516/801),而纳入QCC活动后分别为93.9%%(752/801),94.9%%(760/801),85.0%(681/801),86.3%(691/801),各项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应用于糖尿病院外健康管理工作中,对血糖控制率的整体提高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检测存活心肌的比较

    作者:郝骥;樊宽鲁;祁春梅;冯建启;蔡文标;彭城;甘军民;武维恒

    目的:评价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与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DE-MRI)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5岁。所有患者行RT-MCE、DE-MRI、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的RT-MCE图像分析采用目测半定量法,判定存活心肌;对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情况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对心肌存活情况进行判定。术后1、3、6月时复查心脏超声,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 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是70.9%、85.7%、76.3%;DE-MRI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是72.7%、76.2%、74.0%,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较DE-MRI法具有较高的特异度(76.2%vs.85.7%, 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良好。结论 RT-MCE目测半定量法与DE-MRI法检测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T-MCE目测半定量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和耐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梁富翔;宋兵;祁泉;李元敏;刘瑞生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安贝生坦、波生坦、西他生坦和马西替坦四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1月31日,纳入比较四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疗效和耐受性,次要结局指标为病死率和临床恶化率。研究筛选、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均由两人独立完成。分别使用 RevMan 5.2和GEMTC软件进行直接比较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包含13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2191例患者。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4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疗效均优于安慰剂,在耐受性方面,只有安贝生坦的效果优于安慰剂,其余药物与安慰剂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安贝生坦和波生坦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西他生坦及马西替坦与安慰剂比较以及各种药物的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级概率图显示:安贝生坦效果佳,其次为波生坦、西他生坦,马西替坦疗效差。在耐受性方面,安贝生坦与西他生坦优于安慰剂,其余药物与安慰剂的比较以及各类药物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级概率图显示:耐受性好的药物为安贝生坦,其余依次为西他生坦、马西替坦,差为波生坦。结论在治疗肺动脉高压的4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安贝生坦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均优于其他3种药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更多关注安贝生坦及其他药物在病死率和临床恶化率方面的效果,此外,应注重探讨不同药物剂量、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具体疗效。

  • 基于CONSORT的心血管疾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作者:张晔;黄亚明;赵玉虹

    目的:评价我国心血管疾病随机对照试验(RCT)报告质量。方法对照1996、2001、2010年三版CONSORT声明清单列表,依清单条目在各版次被纳入情况赋予各评价条目权重。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医学网和PubMed数据库,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997年以来国内的有关心血管疾病的RCT。分析和评价RCT报告质量。结果共纳入368篇报告,质量平均分41.02,随机方法部分各条目平均分1.07(10分制),且存在报告条目信息位置或内容不规范问题。在“是否被中华医学会期刊刊载”分层子集中RCT报告质量的平均加权分具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我国心血管疾病RCT报告质量处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

    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维普数据库(1999~2014.4)、万方数据库(1990~2014.4)、PubMed(1990~2014.4)、Cochrane Library(2014第4期)。纳入伊布利特(实验组)与胺碘酮(对照组)比较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5.1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估法进行纳入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89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终纳入25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①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总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3.26,95%CI:2.60~4.08,P<0.00001);②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2.71,95%CI:2.04~3.58,P<0.00001);③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7.05,95%CI:4.13~12.04,P<0.00001);④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WMD=-67.16 min,95%CI:-87.27~-47.04,P<0.00001);⑤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OR=1.02,95%CI:0.72~1.43,P=0.93)。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的有效性高于胺碘酮,且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吴平勇;曾宪涛;王学军;张超;肖敏;陈立东;张绪国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维普数据库和谷歌学术搜索,收集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防治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3个RCT共1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01倍(OR=3.01,95%CI:2.35~3.86)。有5个RCT报道了川芎嗪组发生了不良事件,主要是腹胀、恶心、凝血时间延长等,12个RCT明确提及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6个RCT未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结论基于当前证据,川芎嗪具有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且严重不良反应少。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结果尚待更多和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分析1例

    作者:朱其鲁;韩艳丽;陈守强;鲁雯雯;张洪魁

    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指支架置入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支架置入处形成血栓,导致冠脉管腔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与未形成患者相比,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器官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增高[1]。能否及时的发现与恰当的诊治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与生命。。ACUITY Trial[1]研究发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4%,晚期血栓发生率为0.8%。在圈层裸支架时代,ST的发生率为1.2%[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3]。尽管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4]。

  •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致PCI术后反复支架内血栓1例

    作者:田攀;曹雪滨;张杨;张刚

    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发作性胸闷伴胸骨后烧灼感1月余”就诊于解放军第252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外院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过性下壁、侧壁急性缺血性ST-T改变。入科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既往体健,吸烟20余年,每日约20支。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术示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95%,前向血流TIMI2级,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于前降支病变处置入一枚药物涂层支架。术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无特殊不适。患者PCI术后38 d突然出现胸痛症状,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144U/L(正常值0~25 U/L)、肌钙蛋白定量16 ng/ml(正常值0.001~0.15 ng/ml)、肌红蛋白测定39.22 ng/ml(正常值0~100 ng/ml)。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KillipⅠ级。行急诊PCI术,造影示前降支血流自近端100%闭塞,血流TIMI0级,给予PTCA术后前降支血流恢复,TIMI3级。患者及家属拒绝行血栓弹力图检查,继续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病情平稳后出院。术后15 d患者再次出现胸痛症状,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1~V3呈 QS型,急查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73 U/L。因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上次术后38 d出现支架内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本次再次出现心肌梗死考虑仍由支架内血栓引起,故完善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ADP抑制率39.7%、AA抑制率11%,考虑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硫酸氢氯吡格雷已起效但抑制力度欠佳,给予阿司匹林0.3 g 1/日、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2/日、西洛他唑50 mg 2/日口服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心肌酶恢复正常后行冠脉造影术,证实前降支自近端再次出现100%闭塞,TIMI0级,扩张闭塞段后见原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处约80%,并于狭窄处再次置入一枚药物涂层支架。术后继续给予阿司匹林0.3g 1/日、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2/日、西洛他唑50 mg 2/日口服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57.1%、AA抑制率78.2%,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抗栓效果基本达标,患者无不适症状,出院。患者出院4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64.9%、AA抑制率100%,抗血小板、抗栓效果良好,无不适症状。

  • 前降支与右冠同时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作者:李贤峰;何疆春;徐争鸣

    患者男性,56岁,因胸痛3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1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9/75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电图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3~4 mm。入院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口服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阿托伐他汀钙80 mg后,给予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见左前降支中段血栓影,远端血流中断,右冠弥漫性狭窄。即给予前降支预扩张后置入2.5×36 mm支架,18atm释放并以2.5×15 mm高压球囊18atm后扩张,造影见支架膨胀良好,无夹层,远端血流3级(见图1)。术后患者胸痛消失,ST段回落至基线。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及肝素静脉微量泵入持续48 h,阿托伐他汀40 mg 1/晚,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福辛普利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5 d后处理右冠病变,先复查左冠造影,见前降支支架通畅,血流良好。右冠病变经预扩张后分别置入2枚3.0×33 mm支架,16atm释放,并以高压球囊18atm后扩张。造影见支架膨胀良好,无夹层,远端血流3级(见图2)。术后再次给以静脉替罗非班及肝素持续24 h,其他口服药物同前。术后39 h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血压下降,立即心电图检查见V1~V4导联ST段再次弓背向上抬高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立即送入导管室,测血压70/50 mmHg,桡动脉搏动触不到,给与紧急置入IABP,经股动脉途径造影见前降支血流自支架近端完全中断,右冠血流也自支架近端完全中断(见图3)。决定先处理右冠支架内血栓,导引导丝通过后右冠远端即显影,并可见近中段明显血栓影,以2.0×20 mm球囊由远至近20atm预扩张,继以3.0×15 mm高压球囊20atm高压扩张,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复查造影见血栓影完全消失,血流3级,未置入支架。接着处理前降支血栓,导丝通过后球囊扩张血流没有恢复,给予置入2枚2.5×24 mm支架,16atm释放。复查造影见血栓消失,远端血流3级(见图3)。术后胸痛缓解,ST段回落。给予替罗非班+肝素持续48 h,改氯吡格雷为替格瑞洛90 mg bid,其他药物同前。三次使用替罗非班和肝素期间均定时复查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12 d后再次复查造影见前降支和右冠血流通畅,无支架血栓,出院。随访1年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良好。

  • 射频导管消融心耳房速引起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例

    作者:齐书英;王冬梅;李洁;张莉;李斌;席爱雪;王晓晔

    2例持续性心耳房速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显示房速起源于右心耳根部及左心耳尖部,以冷盐水灌注大头导管低功率射频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心功能恢复正常,未再出现房速。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年第6卷关键词索引

    作者:

  • 《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软件一本通》简介

    作者:

    内容简介:循证诊断是未来循证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诊断准确性试验及其Meta分析的相关指标、报告规范、注册平台、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介绍了使用R、Stata、SAS、WinBUGS、SPSS、RevMan 5、Meta-Analyst、Meta-Disc、Meta-Test、EmpowerStats软件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Excel和SigmaPlot软件绘制方法学质量评估图;还介绍了专用软件Meta-Disc的拓展功能。

  • ITALIC 研究:6个月双抗治疗不劣于24个月

    作者:

    指南推荐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接受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以降低迟发性支架血栓(尤其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风险。不过,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对于阿司匹林敏感的患者,置入DES后DAPT治疗6个月的疗效不劣于24个月,提示临床实践中也许可以缩短DAPT治疗时间。

  • 评DAPT研究:心脏支架术后治疗,取得突破性结果!

    作者:

    放支架了,也就是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每年全世界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接受这样的治疗。关于术后,尤其是一年以后该如何治疗,近些年一直是学术界及心内科医生争论的众矢之的。新英格兰杂志11月16日新鲜出炉了权威的研究!

  • 临床上影响靶血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素

    作者:

    近期 Sorin J. Brener博士等在Am Heart J杂志上发表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HORIZONS-AMI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急性STEMI支架置入术后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

  • 慢性饮酒致酒精性心脏病的机制

    作者:丁妮娜;钱金桥

    长期慢性饮酒则会导致酒精性心脏病,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心肌变性、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表现为心脏肥大、心室扩张,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功能不全,终发展为心脏衰竭。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很多机制都与酒精性心脏病有关。虽然深层机制尚未清楚,但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引起酒精性心脏病的机制做一总结。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存;季祥武

    1人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介绍
      1.1 MIF基因及蛋白结构人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小于1kb,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长度为66、107、172个碱基,内含子为94个和188个碱基。D-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的基因(DDT)是唯一与MIF具有同源性的基因,与MIF共同定位于22号染色体[1]。提示,MIF与DDT基因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原始基因,在不断进化中变成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2个基因,哺乳动物MIFs与DDT高达90%的同源性。

  • 膜微粒与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磊磊;郑海滨;曹钰琨;张红超

    20世纪40年代“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被称为人类血浆和血清中促进纤维蛋白合成的亚细胞因子,直到1967年,Wolf P等[1]使用电子显微技术首次描述为血小板尘埃,并认为这些微粒的促凝活性类似完好的血小板。后来的研究发现,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活化及凋亡都释放MPs[2]。M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在高血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血管疾病,外周循环中都能检测到大量MPs,以血小板来源为主。血浆MPs水平升高与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MPs可作为血管疾病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在正常人外周循环血中也能检测到MPs[3],但水平极低[4]。MPs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可能发挥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的发生及血栓形成的作用[5]。早期临床报道,MPs与肿瘤转移相关。随着MPs与血管疾病的增多,本文进行综述。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作者:杨佳;刘增长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使梗阻相关动脉(IRA)得以及时再灌注,从而使冠心病患者长期临床预后大为改善。但对于行PCI患者,无复流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或静脉溶栓时,在IRA没有机械性阻塞情况下,冠脉前向血流≤心肌梗塞溶栓(TIMI)2级。IRA血流的快速恢复与STEMI患者的死亡率相关,无复流会抵消IRA再通带来的益处。本文对近年来PCI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朱润秀;袁军;郭小亮

    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成为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心脏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拟就PFO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 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长伟;王卫民;杨庭树;魏万林

    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显著调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1],但是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种对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耐受性及副作用有较大差别。本研究小样本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报告如下。

  • 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刘磊;姚建民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手术常用的手术入路,因为暴露充分,容易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出现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治疗非常困难,虽然发生率不高,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给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根据大量的文献报道,心脏外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0.4%~5.0%,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引起胸骨哆开,体温升高,败血症,大出血等,死亡率可以达到19%~29%[1]。因此对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可能引起胸骨切口感染的原因,临床诊断及目前的治疗方法予以阐述。

  •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在家庭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樊建芳;武建英;陆建国;姜涛;傅晓敏;杨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进程加快,人类的疾病、死因构成正在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卒中等问题日益严峻,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0.0%,经济损失占全球疾病负担的一半[2]。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慢性病主要由高危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如吸烟、过度饮酒、超重等。目前,慢性病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自我管理模式[3,4]、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家庭病房干预模式等。北京军区总医院建立家庭病房11年来,共收住老干部857人次,年龄82~99岁。本文结合家庭病房管理经验,简要阐述了常用的慢性病干预模式及作用,为我国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抑郁效果观察

    作者:张艳萍;田海燕;杨春霞;明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冠心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2~3倍[1]。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心理干预及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术后焦虑抑郁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