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左惠娟;王成桓;颜东;付典海;张娟;林运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既往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抗栓治疗情况,以及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等指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结果326例患者中男性199例(61.0%),女性127例(39.0%)。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分别为79.8%、20.6%、17.8%。吸烟率、饮酒率、总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0.2%、22.4%和21.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15.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40.2%,阿司匹林服用率为74.2%。再发脑卒中,再发率为15.6%。在调整性别、年龄、超重肥胖、吸烟、抗栓治疗等因素后,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OR=3.867,95%CI:1.288~11.60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OR=3.288,95%CI:1.458~7.415)、总胆固醇异常者(OR=2.659,95%CI:1.341~5.273)及心房颤动患者(OR=2.181,95%CI:1.063~4.477)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较低,吸烟、饮酒和总胆固醇异常发生率较高,血压、血糖控制不达标以及总胆固醇异常和房颤病史与再发脑卒中显著相关。

  • 24h动态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璐璐;马兰

    目的:探讨24h动态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拟诊冠心病患者23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冠脉Gensini评分。比较冠状动脉正常者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病变患者24hPP水平差异;比较24hPP<50 mmHg组和≥50 mmHg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24hPP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组24hPP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24hPP≥50 mmHg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24hPP<50 mmH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hPP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7~1.53)。结论24hP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臂踝指数的影响

    作者:杨蓓;和玉菊;谢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TC)≥5.7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 mmol/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8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n=39),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n=39)。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方法,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两组患者baPWV和ABI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均下降,处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aPWV和ABI较治疗前无变化[baPWV:(1539±171.9)m/s vs.(1527±232.2)m/s;ABI:(1.2±0.2)vs.(1.2±0.3)],治疗组baPWV较治疗前下降[(1442±102.1) m/s vs.(1580±20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较治疗前升高[(1.3±0.3) 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aPWV、ABI值,对外周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 不同措施干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

    作者:甘立军;廖玉华;李传方;程云涛;曹勇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 芪参益气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傅广;马丽霞;石顺华;汤华;何仲春;黄树斌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稳定型心绞痛行择期PCI治疗患者101例,入院后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芪参组,n=51)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芪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每日3次,入院后即开始服用。3~7(5.5±1.5)天后行PCI治疗。入院后次日晨及PCI术后次日晨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观察PCI前后血浆TnI和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PCI术前芪参组和对照组TnI和CK-MB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TnI和CK-MB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芪参组TnI和CK-MB浓度虽有升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芪参组术后TnI和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减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 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

    作者:王利;徐敏;罗细珍;胡小云;张威;全章维;黄东红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44)和非H型高血压组(n=36),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5.83±4.02)mmHg vs.(13.25±3.89)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6.82±4.98)mmHg vs.(12.75±3.86)mmHg]、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10.29±2.23)mmHg vs.(8.62±1.82)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2.88±4.54)mmHg vs.(10.12±3.36)mmH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著。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韶南;罗义;李广镰;潘宜智;曾冲;刘震;雷晓明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 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 含酮替芬的罂粟碱保存液对静脉“桥”血管保护机制的研究

    作者:余义文;王亮;马方明;王晓明

    目的:研究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保存液对冠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且大隐静脉(GSV)无病变患者术后剩余GSV20个标本。分别保存在常规罂粟碱液及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中各1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GSV中ICAM-1、ET-1表达情况。结果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组ICAM-1[(32.20±7.70)ng/ml vs.(36.69±5.75)ng/ml]、ET-1[(21.10±7.30)ng/ml vs.(21.69±7.71)ng/ml]表达均低于常规罂粟碱保存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保存液可以抑制静脉桥ICAM-1、ET-1的表达,有保护静脉桥血管的作用。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玲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增加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下降,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峰;孟庆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 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邵江;牟华明;李俊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128-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128-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0例,在128-SCT检查后的4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比分析各节段128-SCT及CAG检查结果,评估128-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同时计算128-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指数、诊断符合率及Kappa值等统计学指标。结果共评估60例患者的715个冠状动脉节段,对比CAG的结果,128-SCT有664个节段检查结果与CAG相符合,符合率达92.87%。128-S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9.05%,特异度为98.52%,阳性预测值为90.22%,阴性预测值为96.47%,诊断符合率为95.66%,Kappa值为0.818。结论128-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心病准确性较好,可作为诊断与排除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胼胝体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鲁光辉;吴健;王志海;石强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预后。方法纳入胼胝体梗死患者1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头颅CT、MRI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中,梗死范围局限于胼胝体的局限病灶患者占27.3%,合并胼胝体外梗死的弥散性病灶患者占72.7%。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失语、肌力减退、智能障碍、小便失禁、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情感障碍等症状,病变除累及胼胝体外还多合并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梗死。随访1年,患者痊愈或症状改善为10例(90.9%),恶化1例(9.1%)。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陆蕙;胡东南;彭良珍;王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CH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12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年龄≥60岁的CHD患者168例作为CHD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208例作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基因型,比较两组间MMP-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1562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8%vs.13.0%,P=0.004),携带T等位基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3.97倍(OR=3.97)。不同临床类型的CHD患者在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老年CHD的发生有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Tei指数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右室功能的诊断价值评估

    作者:吕运梅;安燕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右室功能,并观察肺动脉高压(PH)对右室Tei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0年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SS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W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右室Tei指数测定,即测量三尖瓣口血流频谱A波终末至下一个三尖瓣口血流频谱E波起始的时间(a)和肺动脉血流频谱的起止时间(b),Tei指数=(a-b)/b;应用三尖瓣返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右室Tei指数和PASP的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右室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3) vs.(0.23±0.08),P<0.05];②右室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702,P<0.001)。结论SSc患者右室Tei指数显著升高,可作为提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血药浓度与个体反应性差异的关系

    作者:周超飞;任艺虹;宋玉乔;张燕;钱赓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体内代谢产物血药浓度与个体反应性差异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将二磷酸腺苷(ADP)途径抑制率>80%为氯吡格雷反应优良组(n=105例),<80%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n=9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HTLC-MS/MS)测定患者氯吡格雷、2-氧-氯吡格雷及羧酸代谢物的浓度。随访患者PCI术后1年时的心脏事件。结果低反应组氯吡格雷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反应优良组,羧酸代谢物相对浓度方面略高于反应优良组(P均<0.05);两组在2-氧-氯吡格雷血药相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再发心绞痛及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反应优良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代谢物血药浓度水平影响个体氯吡格雷反应性,氯吡格雷反应不良的发生增加了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王玉兰;冬兰;吴海燕;侯莉;吴婧;王莉;张芳;宋志澄;荆秀丽;赵倩

    目的:探讨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1年10月体检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1月~2012年4月体检时发现的6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电话进行为期1年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改变患者生活习惯、鼓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限酒,适当增加运动等,并分别于第2年体检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正常高值血压治疗性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生活方式改变等情况。同时收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检报告,内容包括: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测量当日身高、体重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1年系统的认知行为干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正常高值血压治疗性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90% vs.73.3%,P<0.05),同时高盐饮食(23.3%vs.46.7%,P<0.05)、高脂饮食(13.3% vs.35.9%,P<0.05)、吸烟人数(25.0 vs.48.3%,P<0.05)、饮酒人数(30.0%vs.36.7%,P<0.05)均减少,而坚持运动的人数增加(86.7%vs.50.0%),同时血脂、血糖也获得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认知行为干预可纠正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患者代谢水平。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关系的研究

    作者:湛疆;张淳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关系。方法纳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2例,以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平均水平5.13 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MMP-1组(n=34)和低MMP-1组(n=38),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超声影像学等相关指标差异及与MMP-1相关的指标,同时比较梗阻性HCM与非梗阻性HCM患者的MMP-1水平差异。结果与低MMP-1组比较,高MMP-1组患者在年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流出道大压差(LVOTP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宽度(LVPWD)五项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T-proBNP与MMP-1呈正相关(r=0.521,P=0.025),LVOTPG与MMP-1呈正相关(r=0.596,P=0.018),LVEF与MMP-1呈负相关(r=-0.471,P=0.031),LVPWD与MMP-1无显著相关性。梗阻性HCM患者较非梗阻性HCM患者的MMP-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与NT-proBNP、LVOTPG、LVEF有相关性,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判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熊力;罗斌华;王南丽;王晓华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6月~201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AMI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RAAS系统中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差异。3个月后对AMI组患者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EVSD)和射血分数(LVEF)],观察其与RAAS的相关性;同时按照AngⅡ水平将AMI组分为低AngⅡ亚组(AngⅡ≤249.1 pg/ml,n=19)和高AngⅡ亚组(AngⅡ>249.1 pg/ml,n=14),观察3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MI组患者PRA[(6.5±2.4)ng/(ml.h) vs.(0.5±0.4)ng/(ml.h)]、AngⅡ[(226.9±66.3)pg/ml vs.(47.4±11.9)pg/ml]、Ald[(401.8±91.2) vs.(294.1±43.4)pg/ml]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AngⅡ水平与患者3个月后的LVEDD(r=0.788,P<0.01)及LEVSD呈正相关(r=0.770,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1);AMI患者中高AngⅡ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AngⅡ亚组(100%vs.42.11%,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RAAS过度激活,AngⅡ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等预后情况明显相关。

  • 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作者:张晶;何胜虎;王雪飞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2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患者158例作为冠心病组,另纳入CAG检查结果阴性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肝脏彩超结果及饮酒情况比较两组NAFLD发病率。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n=158)及非NAFLD组(n=142),观察NAFLD组及非NAFLD组间病变血管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差异,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O)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NO和ET的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组NAFL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58.2% vs.36.6%),NAFLD患者冠脉多支病变(41.8% vs.31.1%)和重度狭窄(24.7%vs.10.6%)及完全闭塞(19.0%vs.6.3%)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合并NAFLD患者(P<0.05);与非NAFLD组相比,NAFLD组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5)。结论NAFLD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皮功能有关。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军;黎立;姜振宇;史迎昌;郭奉洁;杨爽;王洪叶;王德水;张伟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做功模型,受体大鼠存活2d后,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3h、6h、12h、24h、2d、4d及7d,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心脏缺血30 min,在再灌注前1 min给予再通10秒,阻断10秒,连续3个循环。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假手术组: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分别比较再灌注结束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移植心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梗死范围。结果在再灌注时间3h、6h、12h、24h、2d、4d 6个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后处理组血清CK-MB均值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K-MB值(P均<0.05)。再灌注6h时,缺血后处理组CK-MB峰值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34.73±8.83)U/L vs.(52.58±10.05)U/L,P<0.01]。在再灌注时间3h、6h、12h、24h、2d、4d、7d 7个时相点,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3h~7d内能降低血清CK-MB峰值,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梗死范围。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朱建兵;王瑾;周军;郭华;俞晓雯;张俊峰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468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351)和对照组(n=117)。采用 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指标(严重出血、轻微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术后30天和90天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30天(7.98%vs.16.24%, P=0.01)及90天(8.55%vs.19.66%,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30天(Log Rank=7.977,P=0.005)及90天(Log Rank=12.371,P<0.001)无MACE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替罗非班使用可以减少术后30天(HR=0.443,95%CI:0.247~0793,P=0.006)MACE发生和90天(HR=0.391,95%CI:0.227~0.674,P=0.001)MACE发生的风险。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经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 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PK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作者:田国祥;张薇;武云涛;魏万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表现为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而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房颤也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由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引起而非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75岁以上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一半[1]。近年来,由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发病率逐渐降低,而非瓣膜病性房颤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在临床上,房颤严重的后果是因卒中事件而导致的死亡及残疾,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目前临床上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及两类口服抗凝药物优势及缺陷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提供帮助。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节武;贾志梅;贾志军

    目前认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其中血脂增高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3],降低LDL-C水平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4-6]。但是即使有效地降低LDL-C的治疗也只能减少1/3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相当多的个体在治疗后,虽然LDL-C降到了目标值范围,却仍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CHD的发生与发展。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尽管积极的使用他汀类药物对LDL-C进行控制,但仍有一半以上总胆固醇“正常”的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其他冠脉事件[7],原因是他们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仍然较高。为此,我们就non-HDL-C的组成及其在预测冠脉事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白介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占前;俆延敏

    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从早期脂质条纹形成到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过程中,炎症因子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参与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的转化,及在继发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白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中的成员,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某些IL类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关系密切,本文将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 血脂康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银花;贾张蓉;江龙;杨秋;王绿娅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 host、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查时间为2013年10月之前。纳入标准为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脂康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脂康组较安慰剂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5,95%CI:-1.67~-0.64,P<0.001)、(WMD=-0.51,95%CI:-0.83~-0.20,P=0.002)、(WMD=-0.99,95%CI:-1.38~-0.59,P<0.001)],HDL-C明显升高(WMD=0.21,95%CI:0.05~0.38,P=0.01);血脂康组较单纯常规治疗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19,95%CI:-1.45~-0.93, P<0.001)、(WMD=-1.00,95%CI:-1.27~-0.73,P<0.001)],HDL-C显著升高(WMD=0.17,95%CI:0.05~0.29,P=0.007)];血脂康与他汀类药物相比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有效调节血脂,与他汀类药物作用相当。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任昌菊;翁鸿;程朝晖;张超;艾志兵

    目的:系统评价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LOA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8月12日。由两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并按照NO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732例LOAD患者,1183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ε4/4人群LOAD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16.02倍(OR=16.02,95%CI:7.08~36.27,P<0.001);基因型ε3/4人群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3.19倍(OR=3.19,95%CI:2.09~4.87,P<0.001);基因型ε2/4人群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3.61倍(OR=3.61,95%CI:1.92~6.79,P<0.001);等位基因ε4人群发病风险高于等位基因ε3人群3.71倍(OR=3.71,95%CI:2.49~5.52,P<0.001);基因型ε2/3、ε2/2及等位基因ε2人群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对于中国人群, ApoE等位基因ε4与LOAD发病有关,且基因型ε4/4是LOAD的高危险因素;等位基因ε2与LOAD发病无相关性。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周明;谢建;高振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全面收集AMI患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文献,参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两名研究者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604例,其中依达拉奉组303例,对照组301例。Meta结果显示:两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63~2.08,P=0.66)。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OR=0.29,95%CI:0.19~0.44,P<0.0001),左室射血分数提高(WMD=7.68,95%CI:6.63~8.73,P<0.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依达拉奉可改善AMI患者左心收缩功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胡雪婷;彭瑜;张钲

    目的:评价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G-33A和C1418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ochranc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日期为1987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收集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提取数据资料并评价,采用RevMan5.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病例组3039例,对照组5480例)。Meta分析显示,亚洲人TM基因G-33A多态性和CHD之间存在相关性(G vs. A, P=0.002;GG vs. GA,P=0.002;GG vs. GA+AA,P=0.0002),而C1418T多态性和CH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亚洲人TM基因G-33A多态性与CHD之间存在相关性,而C1418T多态性和CH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波;付潇;程小成;胡光欣;陈竹;张眉;陈少杰;殷跃辉

    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性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 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医学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作者:石晶;彭洋

    在科研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研究设计、真实的原始数据、正确的统计分析和合理的结果解释。因而,科研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对统计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研究题目确定后,科研设计时就应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设计类型和样本大小考虑使用哪些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资料时再根据数据分布的特征对选择的统计方法作适当修正和补充。然而,在发表的科研论文中,经常见到各种统计方法误用的问题。本文仅就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做一个概括的叙述,并寻找若干实例进行剖析,希望对科研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两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作者:郑凯;杜建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个月,持续胸痛半小时”于2013年3月30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胸痛,呈阵发性闷痛,伴出汗,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可自行缓解,与劳累关系不大。入院前半小时在夜间睡眠中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闷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大汗、恶心,未吐,未用药,持续不缓解,来我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高达180/110 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于120~140/70~90 mmHg。否认糖尿病、肾脏疾病、脑血管及肺部疾病史,有吸烟史20余年。入院时血压135/85 mmHg,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检cTnT及血化验均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Ⅰ、aVL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V1~V6导联ST段下移(图1)。9小时后复查cTnT 0.1 ng/ml。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正常,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肌桥、收缩期压迫7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正常,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斑块,未见明显狭窄病变,TIMI血流3级(图5)。根据造影结果考虑可能存在右冠状动脉闭塞后血栓“自溶”,复查心电图ST段迅速回落(图2),治疗上继续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及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监测血压稳定,心电图ST-T逐渐恢复正常,动态观察心电图存在Ⅰ°AVB。住院9天后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病情基本稳定。

  • 美国心律协会发布5项明智选择清单

    作者:

    2014年2月,美国心律协会(HRS)发布了《医生和患者应该质疑的五件事清单》(Five Things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Should Question)。
      1.在缺乏其他适应证时,不要为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
      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是起搏器植入术的明确适应证,而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植入起搏器能够获益,也没有其他需要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原因。虽然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的外科手术,但是,向任何其他手术一样是有风险和代价的。此外,持续不当的右心室节律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起搏器植入术风险大于获益的患者,目前专业机构的临床指南建议中反对使用(Ⅲ类,禁忌)。

  • 射频消融适用于持续单一型室速治疗

    作者:

    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持续单一型室性心动过速(SMVT)患者中,未置入ICD射频消融治疗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性死亡发生率极低,并且复发通常为非致命性。该研究于2014年2月16日在线发表于《Eur Heart J》。

  • 女性高血压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

    作者:

    2013年7月27日《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一项有关女性高血压与骨折风险的研究,该项研究指出,女性高血压与骨折风险增加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骨密度(BMD)。

  • 伊伐布雷定或可改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作者:

    一项发表在《Heart》杂志的新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侧枝循环功能。
      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发生事件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心梗面积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主要策略。心梗面积受梗死持续时间、缺血区梗死风险、侧枝循环、心肌耗氧量和梗死前缺血预处理(IPC)等因素影响。要减少梗死面积,除了降低梗死时间外,改善侧枝循环也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从理论上讲,减慢心率的药物(同时无收缩冠脉血管作用)会对侧枝血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者设计了本项试验探讨伊伐布雷定降低心率对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侧枝循环/附加功能的影响。

  • 房颤患者需延长院外抗凝治疗

    作者:田国祥

    抗凝对于房颤治疗意义重大,也是卒中防治的关键措施,华法林是临床常用抗凝药物。近期,美国奎斯特诊断研究室Dlott博士等首次对房颤患者的院外常规抗凝治疗进行了评估,研究者认为,持续使用抗凝药物对于房颤患者院外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4年2月3日在线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 日饮三至五杯咖啡降心血管风险

    作者:

    《循环》(Circulation)11月7日在线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咖啡应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非线性相关性;适度喝咖啡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3~5)杯咖啡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而且大量饮用咖啡与心血管风险升高无关。

  • 哪些房颤患者可将射频消融作为一线治疗?

    作者:

    RAAFT-2试验(射频消融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房颤一线治疗的比较)显示,肺动脉隔离射频消融可以作为部分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并成功执行。该研究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ARB与CCB对高血压糖尿病者的保护

    作者: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2013年9月16日在线发表于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无论其先前是否有心血管疾病(CVD)史,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效应都是相似的;但在有CVD病史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ARB对卒中事件的保护效应可能优于CCB。

  • MRI有助于预测房颤消融成功率

    作者:

    延迟强化MRI(DE-MRI)决定房颤导管消融成功(DECAAF)研究显示,MRI可以用来检测心房纤维化的程度并预测房颤消融成功率。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该研究于2014年2月5日发表于《JAMA》。

  • 氯维地平--急性心衰伴高血压治疗新希望

    作者:田国祥

    一项小型研究显示钙通道5阻滞剂氯维地平(clevidipine)治疗急诊室的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较标准的静脉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可迅速降低血压、改善呼吸困难。该研究名为急性心力衰竭的血压控制研究-初步研究(PRONTO),于2014年1月15日发表于《American Heart Journal》。
      PRONTO研究显示,静脉注射clevidipine治疗的患者呼吸困难在3个小时内完全消失,而采用标准治疗(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或尼卡地平)的患者呼吸困难在12个小时内完全消失。

  • NICE指南草案发布--建议扩大他汀使用

    作者:

    2014年2月13日,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新的血脂管理文件草案,针对有或无心血管疾病以及伴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进行了讨论和推荐。
      一级预防
      NICE是一个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提供指南的机构,它呼吁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超过10%的患者采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作为一级预防。此前,NICE推荐只有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20%的患者采用他汀治疗。NICE要求医生采用QRISK2风险评估工具对年龄在40~74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高危的患者进行评估。

  • 长期暴露于空气颗粒污染物增加冠脉事件

    作者:

    由意大利Giulia Cesaroni博士等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欧洲长期暴露于空气颗粒污染和急性冠脉事件之间存在正相关。该研究发表于《BMJ》。
      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能够引起死亡并增加全球疾病负担。根据近的全球疾病负担报道,全球空气颗粒物污染预计每年引起310万死亡和22%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伤残调整生命年。多项队列研究已经报道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死亡相关,尤其是心血管死亡。但单因素引起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证据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ASCVD降脂方案哪个更好?

    作者:

    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比较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风险人群中低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非他汀类降脂药和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一治疗的临床获益、依从性和危害。结果显示,低强度他汀加其他降脂药在降低LDL-C效果上可以与高强度他汀相媲美,但长期获益仍不确定。该研究于2014年2月11日在线发表于《Ann Intern Med》杂志。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急救护理

    作者:杨莉;谷岩梅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可使患者心肌缺血加重、心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威胁患者生命。我们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近期收治的36例ACS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导管肾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作者:李俊峡;吴龙梅;刘建国

    近年来经导管肾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CRSD)成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热点,大量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表明肾脏去交感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血压。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即有外科切除内脏神经治疗难控制性高血压的研究,通过切除胸腰部内脏神经、肾交感神经达到降压目的[1],但因严重并发症限制其进一步发展。Krum等[2]创立了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研究,大大拓宽了治疗高血压的新视野。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肾脏去交感化并不局限于降压,对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岛素抵抗、睡眠呼吸功能障碍等均有一定改善。

  • 武警部队第五届介入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暨介入质控培训班

    作者:

    经武警总部卫生部批准,由武警部队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武警总医院主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承办的武警部队第五届介入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暨介入质控培训班,将于2014年5月15日-17日在河南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心血管界著名专家霍勇、韩雅玲、郭继鸿等教授做精彩学术报告,讲课内容不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进展,而且也涉及到心脏影像学、糖尿病等交叉学科的内容;并开设专家面对面复杂病例交流专场,共同针对复杂病变处理、手术操作及治疗策略、器械选择等问题讨论。同时召开第五次武警部队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会议,将针对如何缩短AMI罪犯血管开通时间进行重点讨论。

  • 第五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2013

    作者:

    第五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将于2013年5月9日~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诚邀您荣誉出席。
      大家知道,连续四届论坛会议的成功召开,已经使我们的论坛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形成了独到的会议定位与特色,成为享有盛誉的心血管品牌会议。参会代表4000多人,盛况空前。

  • 2014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2014CCSC)通知

    作者:

    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申请,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分会批准,“2014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2014CCSC)”准备于2014年6月12--15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大会愿为广大医生搭建了学术交流与沟通的舞台,促进本专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本界大会上,我将邀请众多来自国内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报告及手术直播,会议将讨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病例筛选、经皮介入瓣膜置换的进展、探讨及推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交流如何提高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一步规范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运用病例讨论、手术直播、专题讲座等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知识共享、学习提高的学术氛围。

  • 心血管高峰论坛邀请函

    作者:

    尊敬的各位同仁: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为强化基层医院医疗队伍建设,遵循指南规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双心学组、承德市医学会老年专科委员会定于2014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丽的避暑山庄所在地河北承德举办心血管高峰论坛。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稿约

    作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系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CN 11-5719/R,ISSN 1674-4055,为双月刊。杂志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办刊宗旨是: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欢迎订阅2014年《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作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CN 11-5719/R,ISSN 1674-4055,双月刊,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2013年《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0.74。该杂志是心血管领域的第一本循证医学杂志,由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魏万林、胡大一教授担任杂志主编,自创刊来,致力于宣传循证医学理念,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和特色。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循证理论与实践、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循证视窗等。适合心血管病及相关领域临床、预防、科研、护理等工作者阅读及投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