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合贝爽对ACS患者PCI中无复流、心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先贤;张旭涛;颜昌浩;刘爱明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合贝爽对患者心功能、无复流现象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建始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2015年2月实施PCI手术治疗出现无复流现象的150例ACS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合贝爽组75例给予合贝爽,常规组75例给予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无复流现象、心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前合贝爽组和常规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0 min、20 min后,合贝爽组的TIMI分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合贝爽组的CTFC帧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合贝爽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合贝爽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合贝爽组和常规组的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在PCI术中应用合贝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无复流现象。

  •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倍他乐克的干预效果

    作者:田国祥;宋慧敏;姚璐;会建军;夏常泉;武云涛;张薇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使用倍他乐克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3月~2016年2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体检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服用倍他乐克情况,分为使用倍他乐克亚组(45例)及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25例),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归入非冠心病组。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及相应分析系统,对入选人群进行连续24 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的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in的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别人群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均值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频域指标LF及HF均值显著低于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降低,倍他乐克对调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律变异性有帮助。

  • 老年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缬沙坦和非洛地平降压治疗的时间治疗学研究

    作者:叶毅敏;叶志荣;苏敬荣

    目的:探讨在降压药物种类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缬沙坦的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拟选择住院的非杓形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用缬沙坦80 mg和非洛地平5 mg,1/日,1次1片。A组(n=82)服药时间选择在早7时,即两种降压药物均于清晨服用;而B组(n=85)服用缬沙坦的时间为晚7时,即非洛地平于清晨服用,缬沙坦夜间服用。治疗随访8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15例患者因失访或未能按要求服药而被退出,A组共74例、B组共78例患者完成治疗。B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增加显著高于A组(P<0.01),非杓形血压的比例下降程度亦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对于血压周期性形态为非杓形患者,将缬沙坦放在夜间服用可改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检测临床分析

    作者:匡寒琴;汤宇;许嘉鸿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术(PCI)与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情况,找到发现冠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实行PCI术的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资料,以PWV、ABI、IMT作为评估方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GAS积分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三种无创检测方式对于冠脉病变的诊断作用。结果在研究的四组对象中[正常组(n=52)、单支病变组(n=24)、双支病变组(n=23)及三支病变组(n=19)],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四组的ABI、IMT及PWV值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GAS积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BI、IMT和PWV三项检测指标中,仅IMT对GAS积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颈动脉ABI、IMT、PWV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21、0.626、0.378,提示颈动脉IMT 有预测价值,而ABI和PWV 则意义不大。结论研究发现,IMT联合多种无创检测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冠心病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 托伐普坦在重症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赵瑾;冯宪真;冯丽丽;孙科远;杨伟

    目的:探究托伐普坦在重症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重症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共144例。其中82例定义为药物组,服用托伐普坦+常规治疗;62例定义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州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超声心动图,超声评估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收缩末内径(LVSd)。评估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24 h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钠、尿量、重量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血钠经治疗后明显上升,NT-proBNP及hs-CRP的含量则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LVEF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Dd、LVSd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托伐普坦药物治疗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为93.90%vs.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患者的MLHFQ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下降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组尚无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等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逆转心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纠正低钠血症。

  • 比较左西孟旦与多巴胺在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滕晏丰;巫旋钦;陈庚;刘镜锋;程颖;陈中良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胺在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住院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立即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应用多巴胺。两组用药均持续24 h。记录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等。在围手术期各时刻(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5 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术后5 d的LVEF值明显高于B组,[(43.0±2.3)%vs.(3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的cTnI值分别为(0.40±0.17)μg/L、(0.16±0.06)μg/L,均显著低于B组的(0.57±0.18)μg/L、(0.39±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6 h、24 h、48 h的BNP值分别为(936.8±270.6)ng/L、(750.7±305.4)ng/L、(608.4±183.3)ng/L,也显著低于B组的(1109.8±395.5)ng/L、(866.5±311.8)ng/L、(733.2±20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0.59%vs.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较多巴胺,能有效增强心肌收缩,且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阎雪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有效的护理途径。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9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年龄46~83岁,平均(60.8±8.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84%vs.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

  • 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徐凤兰;杨光全;赵燕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53~76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左西孟旦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cTnT)、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左西孟旦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TnT及NT-proBNP水平均降低,IGF-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左西孟旦组cTnT及NT-proBNP水平下降,IGF-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和SV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左西孟旦组较对照组SV增加,(76.32±15.37)mlvs.(65.45±13.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药物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心脏收缩能力,减轻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值得积极推广。

  • 行为转变理论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丰小星;周莹莹;顾岩;王宏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行为改变阶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与对照组(65例),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行为变化阶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血栓事件与再入院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干预强化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远期预后。

  • 心率减速率和连续心率减速率在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杨丽;张囡囡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 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祥宝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徐州民政医院放射科82例因头晕或肢体抽动行头颈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低剂量组采用5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70 ml对比剂,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技术重建,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联合阅片后给出终CT头颈血管成像结果,比较两组的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CT值,并对两组图像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53±11.46)岁和(49.74±11.92)岁,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7/14、28/13,体质指数分别为(22.62±2.54)kg/m2和(22.44±2.63)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及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静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439,P<0.01);低剂量组横断位图、容积再现(VR)图和大密度投影(MIP)图均可清晰显示血管,成像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患者的动脉大强化、脑动脉分支评分、脑静脉干扰评分和动静脉大强化差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129、0.384、-1.221和-1.228,P>0.05);低剂量组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和左颈总动脉分叉的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右大脑中动脉和左大脑中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分析

    作者:姬晓艳;朱文霞;史超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随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206例患心肌梗死或需行PCI的患者,手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循证护理组(n=105)和常规护理组(n=101),对比指标有患者满意度、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局部血肿、上肢静脉栓塞、心律失常等。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35~69岁,平均(50.7±6.1)岁,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34~68岁,平均(50.2±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心梗类型、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分别为5.71%和97.14%,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循证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刘群威;韩丽敏;杜秋帆;常凤;夏立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15μmol/L,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为Hhcy组(n=83),其中男性48例;B组为异常AASI组(n=84),男性54例;C组为Hhcy组+异常AASI组(n=80),其中男性56例及D组单纯高血压组(n=72),男性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①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与D组比较,C组、A组、B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eGFR有关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ASI、Hhcy 与 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hcy 及 AASI仍与 eGFR 独立相关。结论 AASI异常、Hhcy分别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且异常AASI合并 Hhcy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住院期间预后研究

    作者:杜典国;李秀玲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非心律失常组(n=56)和心律失常组(n=30)。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和预后的不同。结果心律失常组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出现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胸痛、晕厥和胸闷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临时起搏器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心律失常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低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心律失常组的心脏各测值与非心律失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心脏超声指标更差,病死率更高,需要更为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齐建伟;李小慧;闫文杰;逯美朝;栗成方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另选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V5导联宽QRS波时限。比较两组的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120 ms有112例,QRS波时限>120 ms有98例,QRS波时限≤120 ms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r=0.815,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且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辅助指标。

  • TWEAK及其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莉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WEAK)及其受体可溶性CD1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血管分院收治的1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病例组)、男性98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4.8±10.2岁;另选取50例为正常研究对象(正常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3±11.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正常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显著的高于UAP、SAP患者和正常组(P<0.05),UAP、SAP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显著的高于正常组(P<0.05);AMI、UAP、SAP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肉桂酸预处理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霁萍;高宇勤;贺少辉;赵国平

    目的:探讨肉桂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Akt信号通路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药物预处理组。采用了结扎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探究肉桂酸预处理对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肉桂酸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5);肉桂酸预处理能促进p-Akt蛋白(磷酸化Akt)的表达,增加BCL-2表达,对非磷酸化Akt无明显影响。结论肉桂酸预处理能减少SD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促使Akt磷酸化,从而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来发挥保护作用。

  • 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嗜铬粒蛋白A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甄宇治;邓彦东;段立楠;战吟戈;刘超;刘坤申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嗜铬粒蛋白A(CgA)的影响,探讨CgA在HFpEF患者中的价值及比索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诊断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加标准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标准化治疗。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CgA水平、监测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g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经(LVESD)、E峰、A峰、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观察指标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7.87%vs.63.63%,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HFpEF患者效果显著, CgA为HFpEF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价值。

  •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作者:李希玲;张毅;康嵘;赵春花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PCI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HD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手术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CHD患者PCI后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STEMI患者行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笑蓉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 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 天麻钩藤饮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王艳辉;刘艳军

    目的:探究天麻钩藤饮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塞、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天麻钩藤饮,记录并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与晚期二尖瓣血流峰速比值(E/A)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值及LVEF均显著提高,观察组E/A比值及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5%vs.19.05%,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Hcy水平,提高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同时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可积极预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分层团队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

    作者:廖敏;吴金玉

    目的:分析应用分层团队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10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分层团队护理管理,即将护理岗位分为4个层次,实行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3个月以后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平均年龄(28.1±0.4)岁,平均护龄(3.9±1.6)年,文化程度:大专13名,本科37名,职称:护士12名,护师35名,主管护师3名。对照组平均年龄(28.0±0.4)岁,平均护龄(4.1±1.4)年,文化程度:大专12名,本科38名,职称:护士13名,护师35名,主管护师2名,两组年龄、护龄、文化程度和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以后护理质量、临床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临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处置病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护士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 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作者:戴丽文;丁敬美;付菊芳;刘冰;孙惠英;史皆然

    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 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高体温(38.85±0.68)℃,其中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 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 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高体温≥39.0℃、白蛋白<40 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李军朋

    目的:探究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共81例(对照组),随后选取同一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1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原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观察组采用预防对策。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8例(59.3%)发生并发症,观察组为12例(1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有助于降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值得参考使用。

  • 老年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霞;俞巍;高选玲;姚恩莉

    目的:探究老年肺癌患者(≥70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武汉市第十一医院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212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与术前不同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室颤动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心律失常组37例和无心律失常组17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史、吸烟史、术前心电图是否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肿瘤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的212例老年原发性肺癌术后患者年龄范围70~81岁,平均(72.2±3.6)岁,男性172例,女性40例。心律失常组年龄大于75岁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和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组术前检查心电图异常、LVEF<50%及FEV1<1.5 L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分期以及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心血管疾病史、LVEF及FEV1均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患者,应在术前对其心肺功能综合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避免由心律失常所致的不良后果。

  •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璐;刘辉;田国祥;武云涛;张峰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和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腺苷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巧云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莫雷西嗪控制心率,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分级和心电图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450.6±100.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52.5±120.5)pg/m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HR)、左室舒张期内压(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流速比值(E/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存活率,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ASI术后心理疏导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卫华;李田昌;陈宇;裘毅刚;赵力;黄毅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CASI)后心理疏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CAS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2例设为CASI组,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AS焦虑问卷(Self-Rating Anxiety Scale)、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方法采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SI组行SAS焦虑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者,焦虑及中重度抑郁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复测上述量表,可以看到CASI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改善CASI术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延缓疾病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马香芹;陈洁;赵汴霞;赵娜;杨红梅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新生1~3 d Wistar 大鼠30只,雌雄不拘,培养原代心肌细胞,采用差速贴壁获得心肌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取对数期成纤维细胞,分组并给予处理,对照组:加入15%胎牛血清DEME培养液,Ang Ⅱ组:15%胎牛血清DEME培养液+Ang Ⅱ,替米沙坦组:在Ang Ⅱ组基础上加入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在Ang Ⅱ组基础上加入氨氯地平,联合组:在Ang Ⅱ组基础上加入替米沙坦+氨氯地平。鉴定成纤维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应用RT-PCR法测定LOX-1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肌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胞浆透明,细胞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通常含2~3个核,细胞纯度高达98%。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组增殖活性升高,而加入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后,抑制Ang Ⅱ诱导的增殖,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较单药抑制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TNF-α及LO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药物干预组与Ang Ⅱ组相比,TNF-α及LO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中联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TNF-α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药物干预组与AngⅡ组相比,TNF-α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联合组较替米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两种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为抑制LOX-1及TNF-α过度表达。

  •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情况

    作者:陈宝琅;李睿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肾脏组织Bcl-2相关性蛋白X(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交系雄性SHR大鼠30只和Wistar-Kyoto雄性大鼠15只, SH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15)和SHR阳性对照组(n=15),氯沙坦组按氯沙坦30 mg/kg灌胃,SHR阳性对照组按0.9%氯化钠溶液10 ml/kg灌胃,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按0.9%氯化钠溶液10 ml/kg灌胃,每日清晨灌胃,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给药第4周和8周尾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给药前收缩压水平(P<0.05);氯沙坦组给药第4周和8周尾动脉收缩压低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Bcl-2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9±0.01)和(0.20±0.02),明显高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而Bax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2±0.02)和(0.13±0.01),明显低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Bax和Bcl-2平均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在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阳性对照组患者的Bcl-2相对表达值显著高于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而Bax mRNA相对表达值显著低于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对SHR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抑制Bax基因及蛋白表达,而促进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朱祥苓;于琛;袁晖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收治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38例,年龄53~82岁,平均(67.32±2.11)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测量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血压值。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方式依从性(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144.8±6.4)mmHgvs.(135.3±5.7)mmHg]、(1 mmHg=0.133kPa)[(139.6±5.7)mmHgvs.(133.8±6.0)mmHg]、[(92.1±6.2)mmHg vs.(83.3±5.9)mmHg]、[(85.6±6.1)mmHg vs.(81.8±5.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高于常规组(67.33%vs.50.67%),用药依从性佳比例也高于常规组(72.67%vs.5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依从性。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持续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游翠芳;罗瑞英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持续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给药48 h组[替罗非班起始30 min负荷量0.4μg/(kg·min),后以0.1μg/(kg·min)的速率持续48 h];给药24 h组[替罗非班起始30 min负荷量0.4μg/(kg·min),后以0.1μg/(kg·min)的速率持续24 h]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与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率,以明确血栓及出血风险;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短轴收缩率(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明确各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MACE)。结果给药48 h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等指标均优于给药24 h组(P<0.05);三组治疗后LVESD、FS、LVEF及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 h组治疗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给药24 h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给药48 h组的替罗非班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AMI患者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

  •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作者:陈新东;朱志军;黄彦真;陈永辉;杨育生;林韩逊;许建丰;方敬才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及黄色素瘤伴冠心病1例

    作者:张晓丽;张招;孙卫卫;崔英凯;曹雪滨

    1病例
      患者男性,31岁,主因“间断胸闷、发憋、气短10余年,加重10 d”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活动后胸闷、发憋、气短伴头晕,休息后可缓解。近年症状渐加重,活动耐量减低,步行约20 m即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入院10 d前出现发作性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既往“多发性黄色素瘤”史20余年,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四肢掌指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多发皮下肿物。吸烟史多年,20支/日。口服辛伐他汀降脂治疗,疗效欠佳,诊断为“黄色素瘤高脂血症”,为求明确诊断入252医院。心脏超声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主动脉瓣钙化伴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口狭窄,升主动脉起始处狭窄;主动脉降部狭窄不除外;二尖瓣环钙化伴关闭不全(轻—中度),前叶脱垂不除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图1)。颈部血管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双侧颈内、颈外动脉狭窄(70%~99%);双侧颈总动脉狭窄(50%~69%);右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并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可能性大;双侧椎动脉狭窄(左侧生理性)。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伴节段性混合型斑块(非钙化斑块为主);右冠状动脉及旋支近段中度狭窄伴节段性非钙化斑块;前降支中段肌桥(部分包埋型);升主动脉部缩窄。头颅核磁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额颞枕顶叶多发新鲜腔梗;脑内散在缺血灶、慢性期腔梗;磁共振脑血管(动脉)成像符合颅内动脉硬化。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C)13.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35 mmol/L、三酰甘油(TG)2.69 mmol/L。

  • Stanford B 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再发A型夹层并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作者:邱景伟;浦奎;贾忠伟;商宏伟;程艳慧

    1病例
      男性患者,49岁,主因“突发胸痛2 h”入院。患者于夜间突发左胸痛伴后背疼痛、大汗,持续不缓解,与体位无关。查体:心率90次/min,血压180/90 mmHg(1 mmHg=0.133 kPa),痛苦表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脉搏搏动对称。既往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高血压为200/140 mmHg,入院前2 d停服降压药物。吸烟史30余年,30支/日。心电图未见异常。初步诊断:①胸痛原因待查,主动脉夹层?②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予以盐酸地尔硫卓持续静点控制心率,血压100~120/60~70 mmHg,杜冷丁止痛后疼痛缓解,行胸部强化CT及三维重建显示: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周围新月形高密度影,不强化呈低密度影,考虑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Stanford B型)(图1)。转胸心外科监护病房,给予降压、镇痛、镇静、通便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胸痛未再发,情绪稳定。根据强化CT提示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在右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发病后7 d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术),术中及术后无内漏等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门诊随访。出院后第5周,患者突发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样,持续不缓解,伴濒死感,向左肩放射,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伴意识不清。心电图显示Ⅱ、Ⅲ、aVF、V3R、V4R、V5R ST段弓背抬高,未查正后壁V7-V9心电图,给予杜冷丁止痛,补液及多巴胺升压等支持治疗。查体:心率100次/min,血压70/40 mmHg,痛苦表情,神志模糊,被动体位,心音弱,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脉搏弱。患者多次出现室速、室颤、多次行电复律。补充诊断:①冠心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性颤动;②高血压3级;③主动脉夹层EVGE术后。向家属交代病情后行急诊冠脉造影术。术中示左主干及左冠状动脉无异常,右冠状动脉开口狭窄,远端管腔无狭窄,血流TIMI 1级,升主动脉内显示异常内膜片,6F猪尾导管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夹层,右冠状动脉开口受压闭塞,主动脉返流(图2),考虑发生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D)。准备行开胸术,但患者生命体征无法有效维持,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

  • AF发病后的死亡及卒中风险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

    一项涉及全球47个国家的大型研究表明,心房颤动(AF)发病后的死亡及卒中风险存在难以解释的地区差异。

  • 重度肥胖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

    作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项针对13000例患者的研究发表,即使解释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病态肥胖仍显示是心力衰竭而非其他重要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发表于7月28日的《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 循环生物标志物与卒中相关

    作者:

    一项新研究发现,循环中四种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增高可增加缺血性卒中事件(ISS)的发生风险;将上述标志物引入至现有评估模型中可增加卒中预测能力。

  • ESC2016:血小板减少不利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作者:

    2016年8月27日~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将在意大利罗马盛大召开。来自葡萄牙Garciade Orta医院的Caldeira博士在本次会上发表了有关血小板减少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研究指出,血小板减少不利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 PCI女性及男性患者接受长期及短期DAPT的结局相似

    作者:

    一项有关PRODIGY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接受为期6个月及24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PCI后女性及男性患者2年时的缺血及出血结局相似。

  • 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

    作者:韩立会;韩薇

    1心房颤动的简介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人群发病率为2%,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0%,到2050年房颤患病率预计将增加三倍,这将带来相当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房颤可使中风风险增加,有20%的中风患者是由于房颤所引起的,即五个脑缺血患者中有一个是首诊房颤[2]。尽管存在这些风险,至少有20%的房颤患者没有确诊,以至于不能得到适当的中风预防治疗[3]。其中阵发性房颤占房颤的25%~60%[4],而且它的发生早于持续性房颤,终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被称作“房颤诱发房颤”。阵发性房颤被美国心脏协会定义为“经常性(两次或以上)的房颤发作自行终止持续30 s至7 d”。6%~28%的隐源性中风被认为是继发于阵发性房颤[5]。

  • 睾酮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璐;李雷;杨荣礼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在T2DM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CVD)是其致死、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病风险是T2DM防治的主要目标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CVD发生发展的基础,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AS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快[1]。目前研究认为AS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性别等。与女性相比,男性AS患者显示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等特点。因此推测,睾酮降低可能是中老年男性CV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示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可靠指标[2]。

  • 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正常时的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作者:吴龙梅;田新利;李俊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实施血流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减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立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已经成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IRA开通后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维持正常血流。随着STEMI药物治疗的标准化,包括PCI术前强化抗栓、调脂等药物的应用,STEMI患者中有33%在术前IRA已恢复正常血流(TIMI 3级血流)[1]。加上术中局部血栓抽吸和(或)球囊扩张等的应用,有90%以上不需置入支架也能维持TIMI 3级血流[1,2]。对于这些IRA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其血运重建策略目前主要包括直接支架置入、缺血后处理和延迟支架置入,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应用Empower Stats软件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陶圆;刘俊华;何倩;喻亚宇;许杨鹏;张超;田国祥;牛玉明

    Empower Stats软件是一款基于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该软件具有快速实现分析思路、全面的分析功能、直观的数据、强大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快速分享分析结果等特点。无需编程,就能运用R程序进行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功能强大而操作简便,所以该软件广为科研统计者所青睐。但其缺陷在于对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不能直接得出敏感度、特异度的似然比,本文将以实例的形式系统展示Empower Stats软件用于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的两项模块:随机(混合)效应模型Meta分析和根据敏感度特异度生成SROC曲线。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刘海峰;杜武勋;毛文艳;邹金明;武姿彤

    目的:系统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总计16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或联用常规西药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RR=1.29,95%CI:1.23~1.35),单纯中药治疗的总有效性亦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RR=1.34,95%CI:1.23~1.46)。6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是中药组主要不良反应(3.93%),血压心律异常是常规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17.04%),其中两组发生的胃肠道不适(RR=1.81,95%CI:0.68~4.83)、头昏面红(RR=2.81,95%CI:0.30~26.38)、头痛(RR=0.17,95%CI:0.02~1.30)和疲乏(RR=0.08,95%CI:0.00~1.31)等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诱发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方面中药组较常规西药对照组更加安全(RR=0.08,95%CI:0.02~0.32)。单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亦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RR=0.26,95%CI:0.08~0.82)。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临床症状。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以上结论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 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八:使用R软件netmeta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刘小平;黄静宇;李胜;翁鸿;孟详喻;曾宪涛

    近年来基于直接与间接证据合并的网状Meta分析越来越流行。R语言netmeta程序包是基于频率学图论模型的网状Meta分析软件,可应用于二分类、连续性以及生存资料等多种数据类型的Meta分析,并提供相应异质性与一致性检测方法及将干预措施进行优劣排序的方法。本文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R软件netmeta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

  •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脏结构正常和炎症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作者:梁峰;沈珠军;方全;胡大一

    该指南为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关于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的更新版。依据国际主要的心律协会近发表的VA患者治疗共识文档,ESC指南委员会决定该指南的内容重点聚集于SCD的预防。风险评估方案和治疗应结合伴发病、患者预期寿命限制、对生活质量影响和其他临床情况考虑个体化。本文解读心脏结构正常以及炎症、风湿和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