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临床甲减与心踝血管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詹璇;孙洪勇;谭学君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踝血管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80例(入选患者均除外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脑卒中、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根据甲状腺功能进行分组,亚临床甲减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仅TSH升高,<10μIU/mL,T3、T4、FT3、FT4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功能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踝血管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右心-踝血管指数(R-CAVI)(9.14±1.003),左心-踝血管指数(L-CAVI)(9.14±1.028),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9.99±1.370)m/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41±1.001)mg/L.对照组右心-踝血管指数(R-CAVI)(8.51±0.954),左心-踝血管指数(L-CAVI)(8.60±0.944),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9.18±0.812)m/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61±1.171)mg/L.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减患者的R-CAVI、L-CAVI、C-FPWV及hs-CRP均高于对照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较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动脉硬化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 年龄对心血管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罗向红;杨娅;李朝军;李治安;曹铁生

    目的 分析年龄因素对心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将447名接受体检者分成6个年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期内经(LVIDd)和收缩期内径(LVIDs);测量、计算心功能参数:Tei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及瓣环速度峰值比(E/e),射血分数(EF);检测动脉僵硬度参数: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对各年龄组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IVSd及LVPWd随年龄增加而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ei指数、E/A、e/a、E/e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均<0.001).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与心脏Tei指数、E/A、e/a、E/e显著相关(P均<0.05);控制年龄偏相关分析显示CAVI与Tei指数、CFPWV与E/A显著相关(P<0.001).结论 年龄是动脉、心脏僵硬度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心脏与血管僵硬度相互影响.

  •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踝指数及踝臂指数的影响

    作者:贾芳;黄锐;郑侨克;杜乃立;罗浩;孙春玲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踝指数及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不伴高血脂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7,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疗程均为3月.入选前所有患者经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至少4周.观察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血压、血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末时,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月后总胆固醇、LDL-C较基础值分别降低(1.7±1.0)和(0.7±0.4) mmol/L,与对照组[(-0.10±0.06)、(-0.06±0.03)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月后CAVI值降低0.58±0.12,踝臂指数值升高0.18±0.10,与对照组(0.12±0.10、-0.06±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CAVI及踝臂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VI与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踝臂指数与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

  • 心踝血管指数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预测价值

    作者:聂志华;许顶立;郑侨克;章伟平;叶美玲;刘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厦门市海沧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的高血压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次日空腹抽血行血液生化检测,并进行CAVI测定,根据IMT将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IMT 0.9~1.3 mm)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IMT<0.9 mm).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AVI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年龄[(59.8±11.2)比(69.3±9.0)岁]、体质量指数[(23.5±3.5)比(22.5±3.5)kg/m2]、收缩压[(145.1±18.0)比(153.0±19.0) mm Hg]、脉压[(58.0±12.6)比(63.4±16.3) mm Hg]、CAVI(7.87±1.17比8.75±1.17)、载脂蛋白B100、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CAVI、载脂蛋白B100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含CAVI的联合诊断指标(年龄、收缩压、CAVI、载脂蛋白B10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 0.686~0.830),大于不含CAVI的联合诊断指标(年龄、收缩压和载脂蛋白B100)ROC曲线下面积0.670(0.595~0.745).结论 CAVI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预测价值.

  • 不同剂量缬沙坦联用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余娟;王云峰;赵明中;李慧敏;张玉芝;赵宪文;刘莉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 mg缬沙坦组71例(氨氯地平5 mg/d联合缬沙坦40 mg/d),80 mg缬沙坦组70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80mg/d),160mg缬沙坦组72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 入组患者年龄(60.1±5.3)岁.治疗24周后40、80 mg缬沙坦组Hcy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mg缬沙坦组治疗后Hcy下降[由(10.43±0.05)降至(5.62±0.04)μmol/L,P<0.05].治疗后3组血压都有所降低[40mg缬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7±8)/(6±5)mm Hg;80 mg缬沙坦组:下降(18±11)/(6±6)mm Hg;160 mg缬沙坦组:下降(19±9)/(7±6)mm Hg],但3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AVI与治疗前相比减小(P<0.05),其中160 mg缬沙坦组经治疗后CAVI低于80和40 mg缬沙坦组(5.20±0.58比7.05±0.03、8.52±0.04,P<0.01).结论 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均可改善动脉僵硬度,且大剂量缬沙坦改善动脉僵硬度更明显.

  • 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与CAVI及ABI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学明;胡华青;陆琨;韩卫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动态血压水平及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入选9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EH组,n=47),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组(EH+T2DM组,n=43).所有入选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CAVI、ABI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动态血压与CAVI、ABI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EH组患者比较,EH+T2DM组患者各时段的平均收缩压(SBP)、脉压(PP)、收缩压负荷(SBP-L)及CAVI呈增高趋势,而ABI和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EH组患者杓型血压占42.5%,EH+T2DM杓型血压占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AVI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PP)、日间平均脉压差(dPP)、夜间平均脉压差(nP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呈正相关,ABI与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dPP、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nSBP-L等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合并T2DM可增加EH患者收缩压、脉压及收缩压负荷水平,并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

  • 不同生活行为方式对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

    作者:吴俊颖;谢玉茹;徐琳;梁卫根;苏澎;原学勇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收集2017年3月~5月间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397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臀围(HC)、心率等基本情况资料及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生活方式资料,并检测CAVI值.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CAVI正常组(CAVI<9 m/s)和CAVI升高组(CAVI≥9 m/s)间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对CAVI增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VI正常组与CAVI增高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否高血压、体育锻炼、饮酒、吸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C和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与CAVI增高呈显著负相关(β=-0.617,P<0.05).结论 年龄增长、腰围增大、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预防CAVI的增加,积极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加强锻炼将有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 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人大动脉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王红漫;陈登容

    目的 探讨一个新的判断大动脉硬化的指标-心踝血管指数(CAVI)在老年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系统测定了126例老年人的CAVI,同时测定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相应的生化指标.结果 126例老年人平均年龄81.6±4.8岁,男92例,女34例.CAVI为10.70±4.32,以CAVI≥9定义为异常,异常率为88.1%,与以IMT≥0.9 mm定义的大动脉硬化检出率89.7%相似(P>0.05).ABI ≤0.9即存在外周血管病变(PAD),合并PAD组CAVI为12.0±19.44,无PAD组CAVI为10.38±1.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CAVI与ABI的相关系数为-0.247(P<0.05).在这组以高龄老人为主的人群中,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以及吸烟与非吸烟组之间,CAVI无显著性差异,CAVI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CAVI可以作为一个无创的大动脉硬化的早期筛查指标之一.但在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实际运用中,需联合检测多个无创指标,以便在临床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与脑萎缩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晓兵;张薇;田国祥;张海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与脑萎缩发生率及萎缩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年龄>60岁。按照CAVI值分为实验组(CAVI≥9.0,n=110)和对照组(CAVI<9.0,n=83),比较两组脑萎缩发生率及脑萎缩程度(包括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体部宽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萎缩的发生率更高(27.27%vs.18.07,P<0.05),同时哈氏值更高[(60.12±5.88)mm vs.(54.21±5.14)mm,P=0.011]、前角指数更低[(3.34±0.35)vs.(3.61±0.29),P=0.024]、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更低[(3.66±0.38) vs.(4.21±0.34), P=0.019;(3.39±0.28) vs.(3.65±0.35),P=0.033]。结论 CAVI值增高有助于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萎缩风险,并对萎缩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及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尧;高辉;姚金亚;何娣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血管造影的患者1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后分为5组:冠脉正常组(n=38)、A组(n=31,Gensini评分1~40分)、B组(n=33,Gensini评分41~80分)、C组(n=32,Gensini评分41~80分)及D组(n=30,Gensini评分121~160分)。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病史采集,收集生化检查结果,检测CAVI、ABI、IMT数值。结果 CAVI、ABI、IMT在正常组、A组、B组、C组、D组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AVI、IMT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ABI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减趋势(P<0.05)。CAVI、ABI、IMT 均与Gensini 评分相关(r分别为0.764、-0.695、0.702, 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作对比,CAVI的灵敏度为92.06%,阳性预测值为95.87%,阴性预测值为76.7%,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 CAVI、ABI、IMT都能及早的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CAVI的预测诊断价值更高。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踝血管指数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春玲;郑侨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与心踝血管指数( CAVI)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根据CAVI分为2组,CAVI正常组57例,CAVI升高组90例,比较并分析2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参数。结果:CAVI升高组较CAVI正常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升高可能是高CAVI的危险因素。

  • 中日两国女性血压及心踝血管指数水平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宏宇;Kohji Shirai;芦娜;赵红薇;刘金波

    目的 探讨中日两国健康女性血压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日两国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共3 301例(中国籍1 590例,日本籍1 711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中国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P均<0.001),31~70岁年龄段的中国女性CAVI显著低于同年龄的日本女性(P均<0.001).两国健康女性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MI)有关,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BMI有关.中国女性的血压水平高于同年龄段日本女性,而CAVI低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

  • 心踝血管指数与高血压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宏宇;刘金波;赵红薇;付晓葆;周迎燕;商广芸;蒋蕾;于晓岚;赵旭静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入选体检男性375人,分为对照组(n=233)和高血压组(n=142).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分别应用腹主动脉CTA、直接眼底镜检测腹主动脉及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CAV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15±1.15 vs.7.66±1.00,P< 0.001).腹主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组CAV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59±0.52 vs.7.74±0.98,P<0.001;8.38±0.86 vs.7.60±0.95,P<0.001).总体人群中,CAVI与年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呈显著相关性(r=0.578、0.480、0.236、0.115、0.249、0.131、0.226,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A1c是CAV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508,P< 0.001;β=0.189,P=0.010).结论 高血压患者CAVI水平明显升高,CAVI是高血压患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良好评价指标.

  • 心踝血管指数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宏宇;刘金波;马云改;张秋双;赵红薇;付晓葆;周迎燕;商广芸

    目的 探讨血管性疾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血压、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对照组(35例)及HHcy组(28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HHcy组CAVI、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显著高于对照组(9.59±2.47 vs.7.77±1.86,P=0.002; 13.54±3.28 vs.10.63±2.65,P< 0.001).63例患者中血浆Hcy与年龄、CFPWV 、CAVI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7,0.331,0.417;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Hcy与CFPWV、CAVI仍呈正相关(r=0.260及0.316,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是CAV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47,P=0.013).结论 HHcy患者CAVI水平显著升高,提示Hcy参与了动脉僵硬度的发生进展过程.

  • 心踝血管指数在青海省海晏县老年人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许慧宁;代青湘;王红心;仝海英;高继东;奥宫清人;木村由美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在高原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青海省海晏县(海拔3000m以上)测定340例老年人的心踝血管指数,以CAV I≥9定义为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进行两组间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比较.结果 (1) 心踝血管指数正常组和增高组相比,增高组在年龄(P<0.01)、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1)、餐后2h血糖(P=0.046)、胆固醇(P=0.033)等方面明显增高;(2)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餐后2h血糖、体质指数及血氧饱和度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AVI的异常是预示老年人多种代谢异常的一个指标.

  •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中;陈文智;罗克;沈小平;郑建国;谭倩凡

    目的 探讨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的单纯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进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及常规内科体格检查.对观察组baPWV、ABI、CAVI、IMT数值进行个体化分析并给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治疗24个月后baPWV、CAVI、IMT、动脉硬化及其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baPWV,CAVI,IM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硬化及其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导下的临床诊疗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改善baPWV、ABI、CAVI和IMT,大幅度减少动脉硬化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于加强动脉硬化疾病早期筛查、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与CAVI和ABI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贾凤英;张莉莉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eH)及合并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动态血压水平及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高血压病患者,共269例,男158例,女111例。按有无Ⅱ型糖尿病分为高血压组130例(观察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139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caVi、aBi指标检查。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动态血压与caVi、aBi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患者各时段的平均收缩压(sBP)、脉压(PP)、caVi呈增高趋势,而aBi和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杓型血压占43.5%,对照组杓型血压占23.3%,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差、日间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呈正相关,aBi与24 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差等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可增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及收缩压负荷水平,并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caVi,aBi指数可较好的预测高血压病(eH)合并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有caVi ,aBi异常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 探讨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与血压、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关系

    作者:吴继军;郭明;张宗辉;杨杰;韩卫星;胡华青

    目的 为了研究体检人群超重及肥胖情况,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血压分别与年龄以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分析BMI在评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941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统一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其身高及体重,根据公式计算出BMI,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出血压值与CAVI值,分别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述所得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①此次研究的体检人群中超重及肥胖情况严重,体检人群超重者占42.3%(398人),肥胖者占14.3%(135人);②此次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部分年龄组(41~70岁年龄组)收缩压随着年龄递增而上升(P<0.01),部分年龄组(18 ~50岁年龄组)舒张压随着年龄递增而上升(P<0.05);③此次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全年龄组CAVI值随着年龄递增而明显增高;④此次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少数年龄组(31 ~50岁年龄组)CAVI值随着BMI值增大而下降(P<0.05);⑤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多数年龄组(18 ~60岁年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着BMI值增大而明显上升(P<0.05);⑥多因素分析显示,此次研究对象体检人群年龄、血压与CAVI呈正相关(P<0.05),BMI与CAV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此次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形势严峻;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年龄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而年龄则与CAVI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研究对象体检人群中BMI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而BMI与CAVI则无明显相关性;BMI并不能够作为准确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

  • 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体检中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宁;田利源;卢丽琨;高镇北

    目的:研究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及这些指标在体检筛查动脉硬化上的应用。方法对481例体检人员进行CAVI、ABI、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ABI,CAV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度更高(r=0.437,P=0.001),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与未检出斑块的人群CAVI、A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正常与异常人群比较, ABI无显著性差异,而IMT、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AVI和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有相关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给出CAVI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更为敏感,但各个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心踝血管指数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

    作者:杨萍;张加荣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评价中心踝指数(心踝血管指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根据心功能分级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射血分数、心率以及心踝血管指数.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射血分数、心率以及心踝血管指数明显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评价中,射血分数与心踝血管指数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生活质量评分及步行距离与心踝血管指数一致性一般(0.75>Kappa值>0.4);心率与心踝血管指数一致性较差(Kappa值<0.4).结论 抗心衰治疗与运动康复训练能够降低心踝血管指数,同时,射血分数与心踝血管指数一致性良好,可将心踝血管指数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