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肌梗死大鼠Angiopoietin2/tie2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作者:魏瑞鹏;郭凌宇;鲁燕;孙静;贾永平

    目的 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MI组),每组40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及28 d五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留取大鼠血清、梗死区域及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Ang2/tie2的表达,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Ang2及tie2的表达,CD105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数量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①超声心动图结果示MI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P<0.01),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MI组术后14 d较术后3 d LVEF与LVFS均上升(P<0.05),LVIDd下降(P<0.05).②ELISA检测结果示除术后1 d组外,其余各个时间点MI组血清Ang2与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MI组从术后1 d到术后28 d Ang2的表达依次升高,相对于术后1 d组,3 d、7 d、14 d、28 d组Ang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3d组相比,7 d组及14 d组Ang2的表达量虽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组Ang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ie2的表达在术后3 d组略上升,7 d组稍下降,相对于1 d组均无显著升高(P>0.05),在14 d及28 d时明显升高(P<0.01).③免疫组化结果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可见Ang2与tie2在各个时间点均仅有少量表达;而MI组可见Ang2与tie2蛋白大量表达,阳性着色较假手术组明显加深,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ng2的表达逐渐增多;tie2的表达在术后1 d、3 d、7 d时无明显变化,在术后14 d、28 d时明显增多.④各个时间点MI组大鼠MVD均较假手术组增加,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大鼠从术后1 d到术后7 d MVD逐渐增加,之后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 Ang2/tie2在心肌梗死后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后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呈正相关,提示Ang2/tie2可能促进心肌梗死后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

  • 丹参多酚酸盐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孟祥茹;张振;王红伟;吕平

    目的 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60 mg/(kg·d)、中剂量组120 mg/(kg·d)、高剂量组240 mg/(kg·d)和辛伐他汀组2 mg/(kg·d),各组均16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超声检查确定模型成功.丹参多酚酸盐各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则同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疗程12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和心室内压达峰时间(t-dp/dtmax)以及全血黏性(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并进行病变分级.结果 模型组lv+dp/dtmax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dp/dtmax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lv+dp/dtmax提高,t-dp/dtmax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分级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病变2级及以上共14例(87.5%),正常对照组分级均为0级;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2级以下12例(75.0%).结论 中、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发挥保护作用.

  • 洪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抗焦虑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冯强;张亮清;张楠楠;陈娟;李志英

    目的 探讨洪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抗焦虑治疗对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9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在抗洪救灾期间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6例,其中男性193例,女性8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45±0.3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8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降压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艾司唑仑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学干预、疏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降压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定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舒张压(24 hDBP)、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晨峰血压(MBPS)、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中心动脉收缩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24 hSBP、24 hDB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均出现焦虑,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AMA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SBP、24 hDBP和HAMA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8周后,MBPS、24 hSSD、PPI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MBPS、24 hSSD、PPI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洪灾及灾后重建易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在常规内科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焦虑治疗及心理疏导,能有效提高临床血压控制效果.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疗效分析

    作者:夏洪颖;章体玲;王杨;黄帮华;李仲昆;王丽军;梁月琴

    目的 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于2013年10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68例,男性84例,女性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观察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检测所有入选者MTHFR基因型.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和Hcy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THFR基因型为CC、CT和TT,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C、CT和TT基因型Hcy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C、CT和TT基因型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明显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Hcy水平,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不同MTHFR基因型H型高血压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结论.

  • 不同导电介质用于急诊PCI并发心室颤动电除颤疗效分析

    作者:朱雪清;何芳;袁胜;车向阳;赵艳伟

    目的 探讨两种导电介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患者中电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除颤的整体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导管室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浆形电极板上涂导电糊为导电介质的方法进行电除颤,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直接置于除颤部位进行电除颤,比较两组患者电除颤抢救的整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电除颤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0%vs.50%,P>0.05).观察组电除颤平均用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80±0.49 minvs.1.86±0.79 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灼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35%,P<0.05),皮肤灼伤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中心局部印记5.0%vs.22.5%,P<0.05).结论 对急诊PCI并发室颤患者,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为电除颤导电介质,可显著缩短除颤时间、减少皮肤灼伤,电除颤成功率相似,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室颤的抢救.

  • 短期米力农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霞;任海明;王明生;晋炳申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米力农对住院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HF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住院的120例AHFS患者,入院48 h内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0.5μg米力农(低剂量组)、1.0μg米力农(中剂量组)、1.5μg米力农(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通过生理盐水配成不同剂量米力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5 mg×2支),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米力农或生理盐水通过输液泵静脉注射,速率为100 ml/h,持续时间为6 h.然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米力农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平均右心房压(RAP)和每搏功指数(SWI)、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2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5例,平均年龄是(55±11)岁.四组患者组间在性别、年龄、病因、基线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安慰剂组PCWP变化是0.0 mmHg;低剂量组变化-3.2 mmHg,中剂量组变化-3.3 mmHg,高剂量组变化-4.7 mmHg.与安慰剂组相比,米力农各组PCWP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收缩压明显增高,而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所有剂量米力农组患者心率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高剂量组患者C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患者LVES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3).而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平均变化与安慰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D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2).而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平均变化与安慰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剂量米力农可改善AHFS患者PCWP,增加收缩压并降低心率.

  • 左西孟旦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汪韶君;王学忠;张先林;王岳松;章萍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左西孟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62.43±2.31)mmvs.(66.45±3.2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41.02±4.45)%vs.(37.24±4.24)%,(2.91±0.45)L/min·m2 vs.(2.48±0.38)L/min·m2,(49.21±5.32)ml vs.(44.32±4.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3532.14±64.32)ng/L vs.(5321.55±93.53)ng/L](P<0.05).观察组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33/36)vs.66.67%(24/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2/36)vs.8.33%(3/36)](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水平,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高.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佳时机选择与预后分析

    作者:白中乐;陶海龙;邢军辉;李凌

    目的 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258例,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介入时机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发病24 h内)136例和非早期PCI组(发病24 h后)12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再发心脏事件情况、TIMI分级、左室功能及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再发心脏事件的患者中,早期PCI组血糖控制稳定的比例较低,血压控制稳定的比例较高.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CI组血流分级较高.PCI术后6个月,早期PCI组左室舒张末径(LVDd)小于非早期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早期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早期PCI组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非早期PCI组(P<0.05).结论 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有利于恢复左室功能,但应根据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情况具体选择手术时机.

  •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

    作者:徐朝飞

    目的 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 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 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 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分析

    作者:于永福;王岚峰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0月~2016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行急诊PCI的286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93例,年龄40~80岁.根据住院1周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131例)和非MACE组(155例).由心血管介入医师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入院时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HR、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CK-MB和M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1.009,95%CI:1.001~1.016)、左室射血分数(OR=0.934,95%CI:0.905~0.963)、CK-MB(OR=1.003,95%CI:1.001~1.004)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HR升高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MHR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MHR越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越高.

  • 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再活化与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珂崎;于风旭;闫继强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接受PCI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基因多态性、术后血小板再活化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12月期间就诊雅安市人民医院PCI患者362例,检测PCI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术后血小板再活化(HPPR)组(PAR≥44.5%,即HPPR组)(n=180)和对照组(PAR<44.5%)(n=182),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现,记录患者CYP2C19基因681(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及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住院期间与术后6个月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HPPR组三个基因多态性位点(-108C/T,-126G/C及-162G/A)分别为63.9%、25.0%和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44.0%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108C/T基因型是PCI治疗后MACE和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值为3.647(1.633~6.275),P=0.016.结论携带-108C/T基因型与HPPR是PCI治疗后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研究

    作者:郭靖;张娜;李硕峰

    目的 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优剂量.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 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 ml/kg),推注浓度为350 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 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优剂量为0.6 mg/kg,推注浓度为350 mg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 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芳;秦世杰;郝青;王艳芳

    目的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务工作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体检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务工作者1564例,其中男性555例,女性1009例,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年龄(43.4±11.77)岁.回顾分析入选者体检资料.结果 入选者共1564例,冠心病164例,46~60岁(18.46%)、男性(12.61%)以及医生(14.26%)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肥胖(OR=1.268,95%CI:1.011~1.56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1.928,95%CI:1.478~2.55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OR=1.378,95%CI:1.045~1.981)、高胆固醇血症(OR=1.568,95%CI:1.089~2.247)、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缺乏运动(OR=2.044,95%CI:1.001~2.824)均为医院医务工作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是医院医务工作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作者:任建立;张义和;刘虎;马星星;蔺亚莉;王东艳;屈娟娟

    目的 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 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ST2的变化

    作者:刘奇;李进军;钱招昕

    目的 分析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ST2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5~70岁,平均(65.32±0.34)岁.根据治疗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非事件组(n=32)及事件组(n=28).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4~72岁,平均(65.48±0.35)岁.检测入选者NT-proBNP、ST2水平.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事件组NT-proBNP和ST2水平分别为(10864.72±241.67)ng/L和(0.67±0.15)μg/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与ST2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5).结论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血清ST2呈高表达,且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曾爱辉;马建林;张敬文;王卫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低血压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HF合并低血压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多巴胺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生物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都有所降低,观察组(86.45±12.56)min低于对照组(93.45±8.98)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有所升高,观察组收缩压(108.45±12.36)、舒张压(68.98±8.97)mmHg、平均动脉压(76.12±9.45)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收缩压(93.56±10.39)mmHg、舒张压(60.12±8.16)mmHg及平均动脉压(69.78±8.89)mmH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NT-porBNP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有所减小,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AHF合并低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不同进展速度兔腹主动脉瘤的PET/CT活体成像研究

    作者:李昕禾;赵全明;聂毛晓;闫云峰;冯婷婷;赵欣;张学慧

    目的 探讨PET/CT用于评估腹主动脉瘤(AAA)进展速度的价值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动脉瘤组(15只),B组高血压动脉瘤组(15只),均采用高浓度弹力蛋白酶(100 IU/ml)在腔内灌注的方法制备肾下AAA模型.B组于手术成功后次日起持续以1000 ng/(kg·min)速度泵注AngⅡ.监测血压,超声动态随访,观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对比术后14 d时PET/CT扫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结果.PET/CT后,两组各处死10只家兔,留取瘤体组织观察病理改变(HE、弹力纤维EVG、胶原纤维masson)及测定巨噬细胞(CD6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家兔血压明显升高,术后14 d时动脉瘤增长速度明显快于A组,血清MMP9、MMP2,免疫组化CD68、MMP9结果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血清MC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A组动脉壁组织层次较为紊乱,弹力纤维变细、断裂、碎片及空泡形成,胶原纤维增多;B组动脉壁组织层紊乱,相比于A组弹力纤维断裂、破碎程度较重.PET/CT方面,相较于A组,B组瘤体部位SUVmean升高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ean值与巨噬细胞阳性累积光密度值(IOD)(r=0.751,P<0.01)及MMP9 IOD(r=0.597,P<0.05)呈正相关.结论 PET/CT可以客观反映腹主动脉瘤局部炎症浸润状态,并可通过SUVmean值定性评估腹主动脉瘤的进展速度.

  • 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研究

    作者:孟丽琴;利定建;傅应昌;陈进;胡业建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入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26例.根据入院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200例(Hcy≥10μmol/L)与对照组50例(Hcy<10μmol/L).入组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 d完善以下检验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比较两组患者各检验指标有无差异,并将H型高血压组患者Hcy水平与hs-CRP、FMD、NMD、PWV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ALT、CR、GLU、TC、LDL无明显差异(P>0.05),hs-CRP、PWV水平明显升高(P<0.05),FMD、NMD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y与ba-PWV呈正相关(P<0.05),与FMD、NMD呈负相关(P<0.05),Hcy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与普通原发性高血压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PWV水平更高,且这种变化随着Hcy的升高更加明显.

  • 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作者:卢利红;吴其明;宋毓青;董茜;韩晓涛;陈永福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抗心律失常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上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对比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多支病变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对比不同罪犯血管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81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77%,其中71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54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在双支病变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6.67%,多支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为52.00%,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的发生率(P均<0.05);房性心律失常在多支病变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8.00%,显著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的发生率(P均<0.05).左主干及前降支病变复杂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68.89%,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0.00%,均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P均<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作为诊断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助于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和炎症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凌;沈雪彬;叶桂云;黄琦磊;陈昇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冠心病发病及炎症因子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4例和对照组106例,冠心病组包括单支病变组104例、双支病变组98例、三支病变组94例.测定和比较四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25-OHD和各生化检测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25-OHD表达均≤20 ng/dl,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IL-6、IL-10和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TC、LDL-C、TG和FPG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HDL-C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单支病变组25-OHD表达和IL-6、IL-10、TC、TG、hs-CRP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25-OHD表达和IL-6、IL-10、TC、TG、hs-CRP、FPG及LDL-C表达呈负相关(P<0.05),和HDL-C呈正相关(P<0.05).IL-6、IL-10、TC、TG、hs-CRP、HDL-C及LDL-C均是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和冠心病发病及患者血液炎症因子具有相关性.

  •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

    作者:喻红;殷跃辉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直是消融治疗的难点,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类室速的机制常见的是瘢痕相关的折返机制,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可采取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相结合的策略来寻找消融靶点,但室速有时难以诱发,或诱发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能可靠的诱发.非持续性室速自行终止,拖带标测时室速周长和/或形态不一致,均导致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难以进行.研究显示进行室速消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80%的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仅10%~31%的患者能标测室速折返环[2,3].这些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更多需要在窦性心律下进行基质标测和消融.其中基于异常电位标测指导的消融策略近来报道逐渐增加.异常电位,包括碎裂电位、孤立的延迟电位/晚电位(late potential,LP)、多成分电位、心室高频尖锐电位等,有时仅仅在起搏标测时才能识别,反映了缓慢传导及细胞间电偶联差.本文主要就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标测指导的消融做一综述.

    关键词:
  • 重组人脑钠肽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书田;王玉通;周岊梧

    近几年,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寻找新的药物来降低心脏疾病的病死率十分重要.脑钠肽(BNP)属于钠尿肽家族成员,具有利尿利钠作用.BNP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以及抗细胞增殖等作用[1].近年研究发现精氨酸加压素系统可能是继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之后又一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系统[2].BNP升高主要由容量负荷增加致心室壁压力及张力的改变引起.重组人脑钠肽(rhBNP)通过重组DNA技术获得,其结构与脑钠肽相同,生物学活性也与之相同.近年来,rh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认可,本文旨在总结rhBNP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 心房颤动与心房肌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爽;刘广忠;李悦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常导致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房颤时快速的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会消耗大量能量,如何保持心房肌能量代谢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房颤时心肌能够通过减少需求,增加供应来保持能量平衡,进而出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而能量代谢重构又会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探索房颤的机制及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概述房颤时心房肌能量代谢的改变,以及其参与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研究现状

    作者:季朝红;王智慧;秦智峰;张静

    心力衰竭(心衰)心脏能量代谢重构的过程主要包括能量底物利用的转变、线粒体代谢转变以及心肌信号因子调节能量代谢的转变等,通过相应靶向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本文就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

    作者:何强;张雅静;夏大胜;卢成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它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使其能够对支架置入后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及新生内皮组织进行更好的观察和评估.观察发现,新生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导致支架术后再狭窄,并且OCT观察到新生的动脉硬化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对应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助于减少支架置入治疗的并发症,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关键词:
  • 环状RNA: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施冰;李俊峡

    环状RNA(circRNAs)是1976年发现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呈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环状RNA不具有5′端多聚A尾和3′端帽子结构,也不被核糖核酸外切酶降解[1].由于环状RNA的特殊结构,核酸外切酶无法将其降解,因此它们比多数线性RNA更加稳定.环状RNA序列高度保守,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的特征[2].随着环状RNA芯片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环状RNA的分类、功能及其在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 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浩;安永强;刘巍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生物标志物在心衰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但从不同机制反映心衰的病理生理,而且在心衰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临床决策.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作为一种能同时反映炎症、纤维化及心肌牵张力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可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2].

    关键词:
  • 临床研究中的受试者怀孕、保险购买、方案违背及监查员的诚信问题

    作者:黄笛;李宾;翁鸿;曾宪涛

    在开展临床研究时,有些问题是未曾想到的、有些问题是想到了但属于计划之外的,因此,从方案设计伊始就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做好预防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及结果的真实可靠.本文介绍了开展临床研究时发生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受试者怀孕问题、保险购买问题、方案违背问题和监查员的诚信问题,以及如何去分析并处理这些问题.

  •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王新亚;瞿心远;张明芝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以及卒中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提取效应指标和相关资料,采用stata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包括39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的28篇文献均报告了脑卒中复发危险性,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用阿司匹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为(RR=0.36,95%CI:0.30~0.43,P<0.001);有8个研究报告脑卒中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RR=0.42,95%CI:0.29~0.59,P<0.001).结论 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降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风险.

  • 替罗非班所致不良反应1例

    作者:田冬;李作坤

    1 病例患者,男性,54岁,主因"发作性胸痛、胸闷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常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心前区闷痛,范围约手掌大小,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休息10 min后可缓解,未予以重视.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也出现胸痛,疼痛持续时间较前延长,程度加重,常需含服速效救心丸方能缓解,为求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曾服药及监测血压;无糖尿病史;吸烟史30年,约40 支/d.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70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50/100 mmHg(1 mmHg=0.133kPa),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56×109/L,红、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肝肾功能,血凝四项、电解质正常,肌钙蛋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前壁导联T波改变.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②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顿服,术中见前降支近中段重度狭窄,对角支近段重度狭窄;回旋支及右冠未见狭窄;TIMI血流3级.在前降支-对角支采取mini-crush技术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EXCEL 2.5× 28 mm及乐普3.5×33 mm),术中按100 iu/kg鞘管内注射,共用肝素6500 iu,术后予以盐酸替罗非班7 ml/h持续静脉泵入.应用6 h后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全身皮肤未见瘀血及瘀斑,无皮下血肿.当即复查血常规及血凝等,血小板计数(PLT)2×109/L(该患者入院时血小板为156×109/L),应用枸橼酸钠抗凝法复查指端血的血小板计数为1×109/L,除外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红蛋白、凝血指标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立即停用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并给予泮托拉唑静滴预防消化道出血.约3 h后牙龈出血渐停止,再次复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109/L,根据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减少的程度,考虑与盐酸替罗非班应用有关,遂给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 定期复查血常规(图1),术后第4 d患者血小板升至78×109/L,遂停用甲泼尼龙,并恢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12 h,共3次.术后第8 d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59× 109/L,患者无其他不适,病愈出院.

    关键词:
  • 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脊髓炎1例

    作者:刘雪岩;白钦洙;刘亮;杨晓霞;刘国晖

    急性脊髓炎是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脊髓急性进行性脱髓鞘病变或坏死,以髓鞘脱失、肿胀、髓索变性、病变部位周围淋巴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改变[1].其发病前数天或数周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临床多以突发的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为其首发表现,以疼痛为首发症状者罕见.我们报道1例以突发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例.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为突发胸痛患者的快速鉴别及诊断提供新的可能及思路.

    关键词: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陈玉珍;乔瑞峰;汪明慧

    1 病例患者,女性,58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乏力、一过性晕厥4 h",于2016-5-1凌晨4时入院.患者无法清楚描述上腹不适性质,表述为一种难以忍受的状态,无恶心呕吐.半夜去卫生间时,自感头晕黑朦,不慎跌倒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测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因无法确诊未做处理,紧急转入我院,急诊查腹部彩超示胆囊炎.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痉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作者:平平;张君实

    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的平滑肌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收缩,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1].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引发心脏的异常,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有研究表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是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

    关键词:
  • 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邱景伟;浦奎

    作为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目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1-4];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导致的出血并发症甚至严重血小板减少症(GIT)的报道也逐渐增加;对于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GIT患者是否会发生致命性出血、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及继续其它抗栓治疗,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1例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作者:贾晓艳;李赐恩;宋卫锋;陶海龙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传导障碍,其累及心肌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的病例发病率较低,但已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

    关键词:
  • 托伐普坦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1例

    作者:张晶;刘佳

    1 病例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反复胸闷气短3年,加重1周",于2016-4-10收入我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予以强心、利尿等改善心功能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出院.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1周前劳累后再发胸闷气短,双下肢逐渐水肿,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服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等药物辅助治疗.

    关键词:
  • 冠状动脉支架脱落于肾动脉1例

    作者:曾伟;田福利

    1 病例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2 d"入院.患者于1月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持续数分钟,经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2 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2~V5导联ST段抬高0.2~0.3 mV,考虑"心肌梗死",经抗凝、扩冠及对症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后转入我院.入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壁).经强化抗凝、双联抗血小板及对症治疗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术中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分布呈右优势型,前降支近段弥漫不规则性狭窄80%,其内可见血栓形成,前向血流TIMI 2级,第一对角支开口以远次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2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闭塞性病变;右冠近中段局限性偏心狭窄50%,前向血流TIMI 3级.置EBU3.5指引导管至左主干开口处,送入Pilot500.014×190 cm指引导丝通过前降支近段病变达远段,沿指引导丝置入Maverick 2.0×20 mm球囊,球囊到达病变处,以8~10 atm×8 s预扩张病变一次,后撤出球囊,复沿指引导丝置入3.5×28 mm药物支架,支架于前降支病变近段受阻,深插EBU指引导管以提供额外支持力,支架仍不能通过,回撤支架系统,发现支架脱载于左主干开口处,因操作不当撤出导管及导丝,支架瞬间随动脉血流漂至左肾动脉内(图1).紧急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10F动脉鞘,送入鹅颈圈装置,在JL4.06F指引导管的支持下,反复操作套圈,1 h后抓捕到脱落支架(图2),成功将其从右肾动脉内取出至体外.后经股动脉途径重新置入3.5×33 mm药物支架一枚于前降支近段病变处,结束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及肾功能损害出现.

    关键词:
  • 脑卒中QT间期延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石红玲;安康;王晓明

    脑卒中患者发病期间常伴随有多种类型心电图异常改变,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有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危重程度与心电图改变有关.

    关键词:
  • 社区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殷白丁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高发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控制达标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高血压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其防治从医院走进社区势在必行,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具有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密不可分[2].目前,国内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较少,多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研究.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决定血压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高血压知晓度、服药次数、服药种类、社会支持、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3,4],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晕厥时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郭雪娅;许广莉;吴强;白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三度AVB发生时,心脏会保护性启动缓慢稳定的逸搏心律来保护心脏,以避免发生心脏停搏.逸搏心律无论来自交界区或是心室,患者一般不会发生晕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患者是以晕厥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因晕厥跌倒发生骨折就诊于骨科,或晕厥跌倒发生脑出血就诊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或者误诊为癫痫发作,而来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只有其中的少数.这类患者一个共同特点是心电图表现为三度AVB收住院.本研究通过对晕厥时动态心电图或监护心电图的分析,旨在探讨其晕厥瞬间心电图表现.

    关键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