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正林;高月;张海波;任平;龙毅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雅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48例,根据血栓弹力图的ADP抑制率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9.3±8.4)岁;对照组132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8.7±7.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糖脂代谢、炎症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PG、hs-CRP、HDL-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有一定影响,能增加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FPG、hs-CRP、HDL-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红素加氧酶-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井立省;王德昭;邹爱春;刘小华;王军;李世敬;潘黎明;陈浩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4年12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92例,其中男性167例,女性125例,年龄34~90岁,平均年龄(64±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49)和对照组(n=143).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65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包括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等)、血压等,检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HO-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 冠心病组吸烟比例、年龄、LDL-C、hs-CRP、Hcy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组MPV、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O-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MPV及Gensini积分呈升高趋势,HO-1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患者HO-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952,P<0.01),MP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81,P<0.01),HO-1与MPV呈负相关(r=-0.818,P<0.01).HO-1<70μg/L(OR=1.697,95%CI:1.476~1.912)、MPV>8.80 fL(OR=2.568,95%CI:1.876~3.246)及吸烟(OR=1.213,95%CI:1.012~1.423)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HO-1、MPV增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HO-1、MPV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 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干预研究

    作者:李亮;张雪娟;张利方;李传威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治疗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降压效果和左室肥厚逆转作用.方法 对所选120例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倍他乐克组、缬沙坦+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压、心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倍他乐克组、缬沙坦+倍他乐克组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5%、9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倍他乐克组治疗后血压、IVST、LVPWT、LVMI较缬沙坦组、倍他乐克组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倍他乐克组与倍他乐克组的治疗后心率、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缬沙坦和倍他乐克均可有效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而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能更好降压并逆转左心室肥厚.

  • 卡片式心电检测仪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龙梅;李俊峡;田新利;崔振双;韩运峰;石宇杰

    目的 评估E100卡片式心电检测仪记录心率和心律失常情况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纳入于陆军总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期间的心脏健康受试者和心脏非健康(具有心律失常特征的人群)受试者共60例,采用自身对照配对实验设计,对同一受试者同时应用受试仪器和对照仪器采集其心电指标(包括心率、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颤、传导阻滞及ST改变等)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仪器对心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除窦性心动过速两种仪器检测的一致率为83.3%外,两种仪器对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正常心率、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右位心的一致率均为100%,两种仪器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E100卡片式心电检测仪对心率、心律失常及ST改变的检测有很好的准确性,可用于患者自我检测及心脏病前期的筛查.

  • 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云峰;刘琨;尹德录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2月住院156例确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扩冠、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调脂治疗18个月,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20 mg/d)调脂治疗18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功能(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升主动脉扩张性、升主动脉前壁S波),并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完成试验者142例,观察组(72例)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8个月后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2.62±0.39)与治疗前(2.81±0.43)比较明显降低(P=0.012).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8个月后升主动脉扩张性(2.11±0.74)×10-4m2/N与治疗前升主动脉扩张性(1.80±0.71)×10-4m2/N比较明显升高(P=0.009),治疗18个月后升主动脉前壁S波速度(0.090±0.010 m/s)与治疗前(0.079±0.014 m/s)比较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70例)辛伐他汀治疗后18个月,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前壁S波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18个月后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升主动脉前壁S波速度与对照组治疗后18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长期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其调脂治疗效果确切.

  • 超声心动图与QRS碎裂波对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赵林;朱小虎;魏倩;蔡国才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中QRS碎裂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5月高度怀疑为AMI并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84例、非AMI组2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fQRS进行分析.亚组分析方法:将84例AMI患者分为fQRS波合并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A组),fQRS波合并LVEF≥50%合并fQRS波组(B组)、无fQRS波组(C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心电图检测fQRS波、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84例,平均年龄65.2±9.7岁,合并疾病:高血压29例、糖尿病14例、吸烟史27例.非AMI组29例,平均年龄63.8±10.4岁,合并疾病: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吸烟史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AMI组相比,AMI组LVEDD值更高,而LVEF更低(P<0.05),AMI组的fQRS波检出率显著高于非AMI组(65.48%vs.34.49%,P<0.05);A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率(93.94%)显著的高于B组(68.18%)、C组(27.59%,P<0.05),B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率(68.18%)显著高于C组(27.59%,P<0.05);A组患者完全闭塞率(48.18%)显著高于B组(13.64%)、C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的完全闭塞率(13.64%)与C组(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的fQRS波发生率增高、心功能下降,并且与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 心室电风暴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

    作者:尚艳菲;赵玲;齐书英

    目的 分析总结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室电风暴(VES)病例的病因、抢救方法、注意事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4例VES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4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Brugada综合征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除颤或电复律治疗,14例接受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例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抢救成功18例.随访2年中2例患者于院外猝死.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室电风暴的主要原因和诱因,急性发作期以电除颤和电复律为主,药物治疗首选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应消除引起电风暴的病理基础,必要时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射频消融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入院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童江涛;夏勇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入院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探讨再入院原因.方法 入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20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既往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造影(PCI)术后再入院患者,记录再入院时间,比较两次造影特点,包括病变血管数,狭窄位置,狭窄程度,根据血管病变是否进展及是否需要PCI治疗将患者分成3组,评估病变血管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关系.结果 患者再入院的时间高峰为出院后1月,占31.25%.1年时出现小高峰,占14.58%.第二次造影结果提示79.17%的患者仍存在冠脉狭窄,其中10.53%的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且初次病变血管数量越多,血脂水平控制越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常于术后1月出现不适症状,造影结果提示多由原有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病变引起.

  • 常规药物联合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作者:赵洪伟;李舒;云凤祥;马丹;刘巍;张瑞英;曲仁海;刘凤岐

    目的 探讨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CS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危重症科住院的CHF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7.3±11.6)岁.行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4周,通过肱动脉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4周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7.48±5.85)%vs.(13.79±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LVEDD缩小,LVEF明显增加,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12例,经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4周后,心功能Ⅰ级1例,Ⅱ级16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结论 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

  • 结缔组织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

    作者:蒙涛;曹化;谷阳;史亚非

    目的 探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缔组织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结缔组织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1±11)岁.所有患者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前后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T)、心率(HR).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NT-proBNP、6MWT、CO、CI、LVEF、HR均改善,(1588.0±45.6)pg/mlvs.(455.7±22.3)pg/ml,(98.9±25.4)mvs.(404.6±85.3)m,(3.78±0.24)L/minvs.(4.50±0.71)L/min,(1.82±0.38)L·min-1·m-2vs.(2.73±0.34)L·min-1·m-2,(37±6)%vs.(56±14)%,(108±12)次/minvs.(74±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缔组织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证实.

  • 尿白蛋白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猛;张志强;牛甲民;亓华新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尿白蛋白与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确诊HFpEF住院汉族患者105例,根据HFpEF患者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分为三组:I组(34例,<30 mg/g)、Ⅱ组(36例,30~300 mg/g)和Ⅲ组(35例,≥300 mg/g),分析各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关键心脏超声参数、生化检查、BNP及UACR与HFpEF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 三组比较发现,血肌酐、血尿素氮和B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左心室心脏超声指标中,随着各组UACR的升高,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间隔厚度(LVRWT)、E/E'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II组HFpEF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指数(RVEDAI)、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指数(RVESAI)、右心室基底直径(RVBD)和右心室壁厚度(RVWT)均较Ⅰ组显著升高,Ⅲ组HFpEF患者RVEDAI、RVESAI、RVBD和RVWT均较Ⅱ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与心室重构存在相关性,尿白蛋白排泄水平越高,心室重构越明显.

  • 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芳;王丽萍;谢同杰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3年4月~2017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5例AMI患者,将术中出现无复流者38例设为观察组,术中未出现无复流者6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10例)和三支病变组(12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血清中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分析AMI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EMPs平均为(2453.17±252.61)个/μl,sICAM-1平均为(515.84±96.72)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患者Gensini积分、脑钠肽(BNP)以及EMPs水平均显著上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体内EMPs水平与年龄、发病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史无明显关系(P>0.05);与Gensini积分、BNP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EMPs和sICAM-1是反映内皮损伤和内皮炎症的标志物,AMI患者行PCI治疗后出现无复流情况与内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检测EMPs和sICAM-1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洪伟;刘奇峰;魏岚萍;江珊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成功施行PCI并自愿接受随访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202例,检测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生化及超声等指标.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1例)及无MACE组(1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生化、超声、AIP等指标,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IP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患者AIP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升高是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44,P<0.05);在AIP预测MACE能力的ROC曲线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82~0.938,P<0.05);当AIP取0.21时,其预测MACE的敏感性为77.42%,特异性为95.32%,准确性为93.56%,阳性预测价值为75.00%,阴性预测价值为95.88%.结论 方便、经济的AIP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AIP水平超过0.21时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风险较大.

  • ceCMR与PET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肌活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栗佳男;董薇;贺毅;张丽君;米宏志;张东凤;黄榕翀;宋现涛;吕树铮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延迟强化心脏磁共振成像(ceCMR)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肌活性.方法 77例CTO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CMR与PET检查.通过17节段法对CMR图像进行分析,对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进行评分:1分(0%),2分(1%~25%),3分(26%~50%),4分(51%~75%),5分(76%~100%),对室壁运动进行评分1分(运动正常),2分(运动减弱),3分(无运动),4分(反向运动).PET检查通过血流灌注与FDG摄取对心肌活性进行分类,心肌具有正常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正常),以及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不匹配)可认为具有存活心肌;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降低的FDG摄取(匹配)可认为无存活心肌.结果 PET所决定的心肌活性与CMR延迟强化透壁程度(LGE)呈显著地负相关性(r=-0.657,P<0.001).以PET为金标准,ce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9.5%,准确性为94.8%.运用ROC曲线分析ce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性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LGE为50%临界值时,ceCMR区分以PET界定的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对ceCMR和PET运动一致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Kappa值为0.795,r=0.837(P<0.001).结论 以PET检查为金标准,ceCMR检测CTO患者的心肌活性与PET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ceCMR可以在CTO患者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心肌活性的方法.

  • 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丽;陈伟

    目的 对比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托伐普坦组(62例)和托拉塞米组(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托伐普坦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托拉塞米组口服托拉塞米.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后的血钾、血钠和肌酐,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24 h尿量.评估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肺部啰音、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两组肺部啰音、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托伐普坦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肌酐、血钾和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均升高,托拉普坦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托拉塞米组比较,托伐普坦组治疗4 d后的尿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托拉塞米比较,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改善更明显,且不影响肾功能.

  •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之间关系的探究

    作者:谭利国;张涛;简斌;王娟;余丹丽

    目的 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自2015年4月~2016年12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CSF患者46例,归入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正常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提取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检测其血细胞分类并计数,同时计算其PLR数值.结果 CSF患者PL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1.44±22.97vs.123.88±21.8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93±0.93)fLvs.(10.58±0.74)f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升高(OR=1.036,95%CI:1.015~1.058,P<0.001)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R及MPV在CSF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功能紊乱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为CSF发病的重要机制,且PLR升高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变血管分布及特征

    作者:高冬艳;于占明;王力民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及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住院的TIA患者102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53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9.7±6.3)岁.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26例)和中年组(46~60岁,25例)、老年组(>60岁,5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及分布特征.结果 本研究102例TIA患者中,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0例,占总人数的88.2%(90/102).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46处,其中颅内动脉血管狭窄82处,占56.2%(82/146),包括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22处,重度狭窄29处,闭塞17处;颅外动脉血管狭窄64处,占43.8%(64/146),包括轻度狭窄18处,中度狭窄11处,重度狭窄25处,闭塞10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常见,颅外动脉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常见.动脉血管狭窄患者90例,其中颅内动脉血管狭窄41例,占总人数的40.2%;颅外动脉血管狭窄9例,占8.8%;颅内外均有狭窄40例,占39.2%.青年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老年组(65.4%vs.25.5%),颅外动脉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老年组(3.8%vs.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和老年组颅内外动脉均狭窄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TIA患者年龄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12,P<0.05),与颅外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47,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多数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比例较颅外高,且狭窄程度与年龄存在一定关联.

  • EndoPAT2000评估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干预高龄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兵;魏万林;张薇;武云涛;夏常泉;姚璐;刘辉;赵步长

    目的 通过采用无创血管内皮诊断系统EndoPAT2000,观测高龄患者糖尿病肾病(DN)早期病变经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干预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就诊的75岁以上,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患者92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持续使用培哚普利治疗6个月,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联合培哚普利干预,2周后继续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至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2%.两组RHI值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值,经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提高早期病变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诊断系统EndoPAT2000可作为评估高龄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治疗情况的实用指标.

  • 螺旋电极在永久心脏起搏器中临床实践

    作者:赵战勇;吴翔宇;王茜;石会强;张京梅;李志忠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心房和心室螺旋电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共57例需植入螺旋电极的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5岁.植入成功后术中测试电极的阈值、阻抗、振幅及损伤电流.术后定期随访阈值、阻抗及振幅的变化及电极脱位或穿孔的情况.结果 57例成功植入螺旋电极的患者中:植入心室螺旋电极57根,心房螺旋电极41根.术中测试电极阈值、阻抗,R波或P波振幅,提示所有起搏器均正常植入且并无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起搏器工作正常,并无电极脱位或穿孔.结论 我们有限的临床经验提示,心室和心房的主动螺旋电极植入安全可靠,可成为植入起搏器的常规手术方式.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I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少辉;董平栓;来利红;王红雷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行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非接触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根据射频消融术后三个月内是否复发(观察指标:患者的自主症状、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等)分为治疗成功组(44例)和复发组(1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2、3 d采集静脉血进行hs-CRP和cTnI水平测定,比较成功组和复发组术前、术后hs-CRP和cTnI变化情况.结果 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hs-CRP和cTnI浓度峰值水平较术前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s-CRP和cTnI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s-CRP浓度峰值、手术前后hs-CRP浓度大差值相比较,复发组较成功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TnI浓度峰值、手术前后cTnI浓度大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浓度变化可能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有一定关系,而cTnI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 体质指数对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建军;董海山;温丽荣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市康复医院和门头沟区医院住院的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79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9例.分为BMI<18.5 kg/m2组(38例)和BMI≥18.5 kg/m2组(41例).收集和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生存情况.结果 与BMI≥18.5 kg/m2组比较,BMI<18.5 kg/m2组入院时病情较重,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期间共7例患者死亡,住院病死率为8.9%(7/79).随访1年的全因死亡率为21.5%(17/79),心衰加重死亡率为16.5%(13/7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MI<18.5 kg/m2组患者的累积住院死亡率、随访1年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及随访1年的累积心衰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MI≥18.5 kg/m2组(P均<0.01).在校正BNP、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后,低BMI是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HR=4.221,95%CI:1.011~17.626).结论 低体质指数是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补体水平及其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红梅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水平,并分析AMI患者预后与血清补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病后24 h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病后24 h、72 h、1周时血清补体C3、C4、C5b-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发病72 h的血清补体C3、C4、C5b-9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水平均呈正相关.AMI患者中,MACE组发病72 h测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补体水平越高预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检测血清补体水平可为临床预测患者近期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曹炳华;秦超;覃冬华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08年7月~2015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依据年龄分为<75岁组(17例)和≥75岁组(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并记录临床终点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各置入支架17枚,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7.6%vs.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患者随访期间共2例(11.7%)发生临床终点事件,1例(5.9%)为脑梗死,1例(5.9%)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5岁组患者也有2例(11.7%)发生临床终点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结束无患者死亡.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保中伟;王为群;姜燕

    目的 对比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6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61.10±16.0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米力农注射液;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治疗前后评估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vs.5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NYHA心功能Ⅱ级1例(3.13%),Ⅲ级14例(43.75%),Ⅳ级16例(50.00%);观察组Ⅱ级3例(8.82%),Ⅲ级23例(67.65%),Ⅳ级8例(23.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及LVEF、LVEDD、LVESD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左室重构和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联用米力农.

  •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响探讨

    作者:王琦;李明亮;陈雪梅;陈强;王力佳;黄新亮

    目的 观察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腔内修复手术中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9年1月~2016年1月于汉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5例通过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术后半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有34例植入覆膜支架取得成功,未成功患者是主动脉迂曲导致,手术用时(53.8±5.4)min,住院时间为(6.0±1.7)d;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出,34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中,3例出现左上肢缺血症,1例产生一过性眩晕及脑缺血发作,其他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并未发生任何不良症状.结论 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技术操作简单便捷,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中已成为首选,但还需根据Willis环及左椎动脉情况做适当选择.

  •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凯;夏中元

    自噬是指细胞吞噬自身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并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的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来清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并且参与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特别是线粒体自噬被认为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线粒体自噬具有保护因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作用[2].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错综复杂,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其调节主要与PTEN诱导假定激酶1 (PINK1)/Parkin、BNIP3/NIX、FUNDC1等信号通路明显相关,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

    关键词: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与高血压

    作者:李海明;张源波;杨萌;和渝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1].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与日俱增,严重者会引发心、脑、肾、眼底及动脉血管等组织器官损伤,为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除遗传及环境因素外,神经因素也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可有的放矢地给高血压患者进行精准医疗,将对其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即HPA轴功能异常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基础.

    关键词:
  •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特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红亮;贺静颐;杨萍

    左冠状动脉解剖上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部分存在中间支,其中左主干解剖上分为三部分:开口、中段和末端,向75%~100%的左室心肌供血.左主干病变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的病变.有学者认为,前降支近端合并回旋支近端狭窄程度都超过70%等同与左主干病变.研究报道,经冠脉造影证实,有意义的左主干病变发生率为4%~10%,而左主干完全闭塞发生率仅0.04%~0.42%.同时,研究发现严重的左主干狭窄的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的左心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3年随访死亡率近50%[1].目前,12导联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操作简便、快捷,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心电图的变化可评价心肌缺血坏死的面积和部位.左主干病变可引起广泛面积的心肌缺血,在体表心电图可表现为广泛导联的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等特点,本文将针对左主干心电图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 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心律失常:一枚硬币的两面?

    作者:张舒珊;杨延宗

    研究显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有40%~70%在诊断时已存在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另有研究显示,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转律成功后有22%的患者心动过缓[2],并可能存在永久性窦房结功能异常,故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常共存并相互作用,然而两者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将从分子层面、基因层面、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解释窦房结功能异常和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房颤)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 线粒体代谢异常与心律失常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詹成创;刘广忠;李为民

    线粒体是人体心脏能量的主要来源,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心脏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氧的器官,心脏的正常收缩及电信号的正常传导依赖线粒体充足的能量供应.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异常会导致ATP合成减少,进而引起一系列依赖ATP的离子通道状态的改变,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线粒体代谢异常还导致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电信号传导异常.新研究表明,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障碍与顽固室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房颤)及心力衰竭(心衰)密切相关.

    关键词:
  •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照丽;任明

    脑卒中是目前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约87%是缺血性疾病,其中20%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不稳定斑块,极易损伤脱落成为血流中的栓子,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脑栓塞.因此,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可准确及时的评价颈动脉内斑块的性质、大小、稳定性等,有助于及时、合理的应用药物,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脑栓塞发生.现就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关键词:
  •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靳颖颖;李晶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尽管其疾病进展已被充分认识,但仍有一些新的非细胞成分相继被发现.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ITPs)初因其转运磷脂酰肌醇或磷脂酰胆碱而被发现.随后大量研究证实,PITPs在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内过程:如细胞生长、转移和侵袭,而这些在AS发病中至关重要,并影响AS中糖脂代谢、血小板活化、巨噬细胞增殖等病理过程.现就PITPs与AS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 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宪涛;朱风雷;任学群;田国祥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克服临床数据整合的技术壁垒,更好地利用诊疗数据,将其转化为临床研究资源,并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随访跟踪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已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结合创新的大数据研究方法与技术是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的关键,也就是充分运用和整合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本文介绍了临床科研一体化的产生背景,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应具备的特点,在大数据思维下如何看待真实世界研究,以及结合实例对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介绍.

  • 基于荟萃分析的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经济学研究

    作者:王文文;卢颖;张昱;王斯玥;刘畅;朱文涛

    目的 全面评价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ProQuest 7个中外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10月),筛选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合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 研究纳入文献8篇,共6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优于心宝丸组(OR=4.71,95%CI:2.96~7.50,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高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10.51,95%CI:6.37~14.64,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低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6.54,95%CI:4.82~8.26,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6.00,95%CI:3.72~8.28,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4 h总心搏数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仙升脉口服液组与心宝丸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49,95%CI:0.13~1.85,P=0.29).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疗程内日均成本增加1.05~1.06元.根据WHO关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推荐意见,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增量成本效果比小于人均GDP,因疗效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结果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Stata软件metaan命令在Meta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翁鸿;王行环;曾宪涛

    使用Stata软件做传统Meta分析时常使用metan命令.有研究者开发出了metaan命令,该命令除了提供DL法外,还提供了更多其他的方法,如大似然法、剖面似然法、限制性大似然法、置换模型.此外,该命令还报告多种异质性的统计量,包括Cochrane Q值、I2、H2及研究间方差估计值τ2.本文主要介绍metaan命令在Meta分析中的应用.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纵膈及胸壁内血肿2例

    作者:丁晓军;刘学庆;邱林林;朱红涛

    1 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69岁,主因"反复发作胸痛1 d"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胸痛,伴背痛,出汗,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等.急诊行心电图示:Ⅰ、aVF导联ST段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2 μ/L,肌钙蛋白(cTnI):0.818 ng/ml,电解质、肾功能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及前降支正常,第一对角支粗大,近段99%狭窄,回旋支正常,右冠中段40%狭窄.于第一对角支植入Excel 2.5 ×24 mm支架1枚,术程顺利,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术后40 min,患者自觉胸痛且逐渐加重,血压降至67/3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8 次/min,大汗,面色苍白,给予补液,多巴胺升压(大剂量16 μg/kg·min),血压升至110/80 mmHg,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生命体征不稳定.胸部CT示:纵膈血肿伴胸腔积液.结合手术过程,考虑超滑导丝穿破肋间动脉,导致纵隔血肿.立即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量肝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期间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血色素降低,并发肺部感染,考虑失血及长期卧床所致,给予补液、输血等对症处理,经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得以控制,1月后加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复查胸部CT正常(图1~2),随访无特殊.

    关键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管理策略

    作者:吴金春;常荣

    自2012年ESC心力衰竭(心衰)指南、2013年ACCF/AHA心衰诊断与管理指南、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2016年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发布,心衰的诊治理念也逐步更新,新ESC指南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将心衰分成3种类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以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并根据症状、BNP或NT-proBNP等数值更加细化了诊断标准[1].在治疗原则上,基本围绕"黄金三角"药物治疗,即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S)抑制剂改善心室重塑、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脏耗氧、利尿剂减轻液体潴留的推荐治疗方案.除此之外,恰当使用辅助器械的综合治疗也是重要治疗手段.在心衰病生理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RASS激活是症状加重进展、病情反复的主因.具体表现为体内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作用于心脏和肾脏的β受体,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水钠潴留等变化,引起患者胸闷、气憋、劳力受限或者平卧受限,各种罹患因素相互叠加甚至互为因果,引起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及严重的临床症状和后果[2,3].在这一病生理变化中,心率变化既是判断心衰是否控制的指标,其控制不佳也是心衰加重的重要诱因.新公布的2016 ESC心衰指南中对心衰患者的心率管理策略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荐.本文结合该指南建议,从心衰患者心率控制的意义,心率管理的目标,以及心率管理手段方法等方面进一步阐释解读.

    关键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