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순증심혈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055
  • 国内刊号: 11-57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ebcvm.com; www.ebcv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魏万林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疗效

    作者:周维伟;赵冰;刘淑满;杨春霞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顺义区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9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9.3±9.4)岁。入选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曲美他嗪组(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3 d口服曲美他嗪20 mg,3/日,术后继续服用。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术后24h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IMI帧数(TFC)评估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PCI术后较术前CK、CK-MB和cTnT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术后比较,曲美他嗪组CK、CK-MB和cTNT均降低,(102.52±30.40)U/Lvs.(82.37±22.40)U/L、(19.52±3.49)U/Lvs.(14.37±2.68)U/L、(0.13±0.12) ng/mlvs.(0.05±0.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临床显效16例(40.0%),有效14例(35.0%),总有效率为75.0%;曲美他嗪组临床显效26例(66.7%),有效9例(23.1%),总有效率为89.7%,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平均TFC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抑制PCI围术期相关心肌损伤,且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赵磊;郑晔;王云飞;盛吉章;曹绪芬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ntin C,Cys-c)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3年10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533例,其中男性418例,女性115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24 h的Cys-C水平分为对照组(200例,Cys-C<17 mg/L)以及实验组(333例,Cys-C>1.17 mg/L)。所有入选者于入院24h内抽血检测血清Cys-C的水平。出院后电话随访1年,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住院期间实验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0.8%vs.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的1年无事件生存率(82.3%vs.88.3%,P=0.007)。死亡率分别为4.3%vs.3.6%,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9%vs.4.0%,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2.7%vs.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以及远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认知行为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和COR含量的影响

    作者:侯莉;王颖琦;刘伟;赵倩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皮质醇(COR)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疗程为8周,检测及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中BDNF和COR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清中BDNF的升高值[(11.67±3.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13±1.10)pg/ml];干预组干预后血清中COR的下降值[(26.05±5.5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8.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积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清的COR和BDNF的表达。

  • 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CT评价

    作者:王秀杰;曾凡本;陈雯;马锦玲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CTA)评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的特点。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以胸痛为症状接受64层冠状动脉CT检查且年龄大于60岁患者48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21例,非糖尿病者2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类型特点。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的预后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75.1%)及弥漫病变(43.9%)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7.8%、16.1%),且有更多的混合斑块发生率(82.4%vs.39.7%);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及75%发生率(61.5%、31.2%)高于非糖尿病组(36.0%、19.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中经过1年随访,糖尿病组患者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进行早期危险评估。

  • 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金良;刘征;于卫国;张晶;罗永起;贾保民;莫新刚;吴云;吴业宾;院德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学体育系2014年9月入学男性新生136名,年龄17~20(18.2±1.4)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各68例。A组在接受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共两周;B组训练前不实施任何干预。然后按设计要求于晨起后空腹越野跑5 km,时间控制在25~3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次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两组BNP、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训练后次日较训练前血清CK、CK-MB、cTnI、BNP和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训练后次日CK[(226.30±70.10)U/Lvs.(199.40±32.80)U/L]、CK-MB[(31.50±10.90)U/Lvs.(21.20±6.20)U/L]、cTnI [(0.104±0.033)μg/Lvs.(0.076±0.042)μg/L]、BNP[(102.44±42.36)μg/Lvs.(88.15±27.28)μg/L]和CRP[(6.13±2.76)μg/Lvs.(3.33±1.57)μ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减轻强负荷训练的心肌损伤。

  • 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

    作者:王兴元;杨善进;范利娟;周红霞;曹洪兵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素(fluoroquinolones,FLQs)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10年1月解放军第359医院心血管内科高危心脏病患者518例,男性213例,女性305例,年龄45~88岁。根据患者是否应用FLQs将患者分为使用组(n=78)和未用组(n=440)。经Holter证实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死亡原因和猝死情况。结果使用组78例,死亡42例,其中猝死者26例;未用组共440例,死亡124例,其中猝死者22例。使用组有2例心脏骤停发生后被复苏成功,但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本研究也归入猝死。FLQs使用组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组(33.3%vs.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心脏病患者使用FLQs会导致猝死发生率增加。

  • 冠心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韩振;闫杰;初晨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35~78(53.91±7.20)岁。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比较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的得分。结果 EPQ量表中,研究组E评分、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8.12±10.45)分vs.(51.34±10.59)分]、[(63.84±11.03)分vs.(48.51±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医学应对问卷面对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屈服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为[(17.21±3.87)分vs.(20.23±4.51)分]、[(13.87±4.02)分vs.(10.87±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I-90量表中研究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GQOLI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为[(52.34±11.77)分vs.(65.89±13.89)分]、[(51.34±12.09)分vs.(66.76±12.87)分]、[(55.09±11.52)分vs.(65.87±1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体检者比较,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较差,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 分级管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苹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41~75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社区分级管理干预;对照组(60例)未采用社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疗效,进行相应的疾病预防知识考评。对观察组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为[(138.1±16.2)mmHgvs.(127.7±12.0)mmHg],[(92.3±10.8)mmHgvs.(81.3±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33.3%、40.0%、26.7%,观察组为40.0%、56.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 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疾病预防知识掌握优良比例高于对照组,及格和较差比例低于对照组,为(61.7%vs.28.3%)、(30.0%vs.36.7%)、(8.3%vs.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健康行为。

  •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刘定坤;韦开福

    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的可行性,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PSVT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拟行RFCA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三维电解剖组(45例)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常规透视组(41例)应用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即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透视组相比,三维电解剖组手术时间类似(P>0.05),X线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手术即时成功率及随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安全、高效,可尝试应用以大限度减少X线透视。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

    作者:王玉兰;冬兰;吴海燕;施冰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当天均采用焦虑(SAS)、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产生的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至PCI术前一天再次采用上述两种量表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产生的焦虑、抑郁程度;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天血压及睡眠情况。出院前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至PCI术前一天两组患者SAS得分:观察组(43.6±4.5)分,对照组(57.8±4.4)分;SDS得分:观察组(38.7±3.5)分,对照组(49.9±3.2)分;两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在原有基础上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15~20 mmHg的人数、夜间失眠需要服用镇静药物辅助睡眠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20%、30%,对照组分别为57.5%、7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能力,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孙小霞;王阿利;左红;秦黎明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08年6月~2014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0.3±14.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2±13.7)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4±14.9)岁。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及水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30min给予前列地尔10μg,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入,术后静脉注射3d,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肾功能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h 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BUN, Scr,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率,住院天数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预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液透析及住院天数。

  •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内脏脂肪素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鹏;刘后光;李娇;郭继鸿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1年12月煤炭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540例,其中男性295例,女性245例。按不同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42例、高TC组(103例,TC>5.18 mmol/L),高TG组(100例, TG>1.7 mmol/L)、混合组(100例,TC>5.18 mmol/L和TG>1.7 mmol/L)和低HDL-C组(95例,HDL-C<1.04 mmol/L)。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visfatin、Lp-PLA2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visfatin及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visfatin和Lp-PLA2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1)。高TC组、高TG组、混合组、低HDL组visfatin和Lp-PLA2水平呈负相关(r=-0.23,r=-0.33,r=-0.54,r=-0.58,P均<0.01)。结论血清内脏脂肪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参与脂代谢的调节,可能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晓兵;张薇;武云涛;姚璐;刘辉

    目的:研究经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2例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率为7.5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甘油三脂脂肪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王培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与体质指数、三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 r=-0.36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王显利;廉秋芳;王雅宁;李雪杰;李艳;王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40 mg组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2.10±10.55)岁;20 mg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09±9.54)岁。分别于PCI治疗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PCI治疗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6个月TC、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 mg组比较,40 mg组PCI术后6个月TC,术后1个月及6个月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6个月内40 mg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20 mg组为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20 mg组1例,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但使用40 mg患者较20 mg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爱斌;刘建国;张健;李俊峡;和渝斌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S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9c2心肌细胞建立SI/R损伤模型,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eNO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I/R组比较,20μM HSYA预处理能显著提高SI/R损伤的H9c2细胞的存活率,(69.7±5.8)%vs.(79.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 组相比,SI/R组心肌细胞LDH释放增加,(43.3±9.4)U/Lvs.(129.5±1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相比,HSYA可显著降低LDH的释放,而加入PI3K的抑制剂LY29004后,这种作用消失。与Control组比较,SI/R损伤显著增加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相比,SI/R+HSY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而加入LY29004后,逆转了HSYA的抑制凋亡的作用。与SI/R组相比, SI/R+HSYA组 p-Akt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LY29004后 p-Akt 蛋白的表达被明显抑制。与SI/R组比较,SI/R+HSYA组 p-eNOS 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LY29004后 p-eNOS蛋白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增强H9c2细胞活力,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激活Akt/eNOS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 盐酸阿罗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作者:刘春萍;骆利;谈波;衣桂燕;李俊峡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初诊的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0.2±10.8)岁。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50)和氨氯地平组(n=50)。阿罗洛尔组每日晨起服用盐酸阿罗洛尔;氨氯地平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连续服药8周。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记录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率情况,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问卷评估抑郁、焦虑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下降,(77.8±11.0)次/minvs.(67.5±10.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焦虑水平下降,(37.9±10.2)分vs.(35.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罗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水平。

  • 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

    作者:刘素珀;郭雪微;鲍艳江;刘东云;任骏;张连波;宋志鑫;张彩红;高永莉;马丽娟;郭茂林;鲍双

    目的:了解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查体,确诊糖尿病+高血压(T2DM+HP组)573例,单纯糖尿病(T2DM组)139例,同时选取正常查体者674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肾并发症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质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Cr)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HP组血压、血糖、TC、TG、LDL-C、UA、Cr、体质指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T2DM+HP组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UA、高Cr暴露水平是其1.737、3.851、2.498、1.868、2.466、2.546倍,同时肥胖率也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3.426倍。与对照组和T2DM组比较,T2DM+HP组合并心、脑、肾脏疾病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暴露水平升高,心脑肾并发症比例增加。

  • 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婷;李结华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预行择期PCI的AMI患者7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48~76(60.84±6.89)岁。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 术前30min加服曲美他嗪负荷剂量60 mg,术后持续服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ST段下降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7.48±9.12) mm vs.(3.64±0.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超过70%比例增加(42.86%vs.8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曲美他嗪组CK-MB和cTnI的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为[(125.00±31.5)U/L vs.(166.56±22.13)U/L]、[(1.63±0.44)ng/Lvs.(2.155±0.50)n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功能和心肌损伤。

  • 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局灶型和非局灶型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比较

    作者:张惠芳;宋洪勇;赵林;周建军;郭成军

    目的:比较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局灶型和非局灶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结局。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DES-ISR)接受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254例,男性201例,女性53例。所有患者根据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造影类型分为局灶型组(87例)和非局灶组(16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分析术后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局灶型患者B2/C型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局灶型(69.5%vs.41.4%),病变长度和支架长度均高于局灶型患者,为[(25.46±3.38)mmvs.(8.13±2.21) mm]、[(28.59±11.25)mmvs.(19.47±7.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局灶组MACEs发生率明显高于局灶组(38.3%vs.24.1%),TLR明显高于局灶组(32.3%vs.1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发现,非局灶ISR是TL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34,95%CI:1.173~3.884)。Kap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局灶型患者接受第二代DES治疗术后2年内TLR生存率高于非局灶型患者(P=0.024)。结论第二代DES治疗DES-ISR时,局灶型ISR患者预后优于非局灶型ISR患者。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王培;郑晓晖;王彦方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心血管科收住院的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其血清IMA水平,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分析结果。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B组(无冠脉狭窄或冠脉狭窄<50%者)42例;C组:冠脉狭窄>50%者118例。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A组),检测其IMA水平作对照组。对C组(冠脉狭窄>50%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据冠脉病变形态特点分简单病变组和复杂病变组;据冠脉Gensini积分分为三组:C1组积分<20分,C2组20~40分、C3组>40分。结果 C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C组亚组分析显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IMA水平增加。结论 IMA水平升高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高一致性,可做为ACS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高血压动脉血管病变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刘永东;高亢;张岩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病变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68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联合用药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通心络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用药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周期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PFV)、晚期血流峰值(APFV)及其峰值比(E/A);检测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以及24h平均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用药组LDL-C、TG、TC、ox-LDL和hs-CRP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MT值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通心络组,分别为(1.13±0.05)mmvs.(1.42±0.06)mm,(0.41±0.02)cm2vs.(0.73±0.0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EPFV和E/A均显著升高,APFV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通心络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EPFV和E/A均显著升高,APFV降低,数值为(62.38±2.44)cm/svs.(69.10±1.97)cm/s,(0.90±0.43)vs.(1.18±0.27),(65.27±2.06)cm/svs.(60.73±2.28)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病变及左心室肥厚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通心络。

  • 多重阻滞剂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王丽娟;白宏兴

    目的:探讨多重阻滞剂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自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间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保守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56.87±4.11)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6.98±3.8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螺内酯与美托洛尔等多重阻滞剂治疗,均治疗14d。结果14d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值明显减少,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LVEDD、LVESD与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d值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QT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阻滞剂联用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应用可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缩短QT离散度,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 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薛佳;张伟;孙婧;曹娟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证据。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体检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10例为硬化组,所有患者均经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硬化组中男性10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3±11.8)岁,其中高尿酸血症92例,定义为合并组。另外在本院选择110例健康志愿组,男性10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1.9±12.3)岁,作为健康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比合并组与健康组患者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结果硬化组患者中存在高尿酸血症共有92例,明显高于健康组31例。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得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合并组患者中的SUA、CRP等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引起粥样硬化的因素包括体内的血管损伤、炎症、尿酸结晶等,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

  • 利湿降脂熏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爱佳;肖璐;胡世蕊;冯玲

    目的:观察利湿降脂熏蒸对湿浊痹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熏蒸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熏蒸组给予利湿降脂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晚)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和疗效。检测熏蒸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6.25%、15.6%、59.4%、18.7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12.1%、45.5%和42.4%。熏蒸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81.2%vs.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湿降脂法熏蒸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并缓解患者中医症状,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 补充氯化钠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临床疗效

    作者:李东升;邵素玲;宋洋;王金环;马莉莉;秦兵兵;苏艳萍;王美力

    目的:观察3%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解放军266医院收治的CHF伴低钠血症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在常规吸氧、利尿、强心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3%氯化钠,滴速10~15 ml/h,每天补充3%氯化钠50~200 ml,使血钠浓度至正常低限(135 mmol/L)。观察入院2周内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血钠浓度及临床疗效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EF(33±7)%vs.(51±8)%明显增加;SV(45±6) ml vs.(71±6)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SD(46±7)mmvs.(40±7)mm下降;LVDD(61±9)mmvs.(50±10)mm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钠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显效67例,有效35例,无效6例,其中死亡3例,总有效率94.5%。结论静脉补充3%氯化钠,能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低钠血症,改善心功能、提高心力衰竭的疗效。

  • 阿利吉仑治疗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再评价

    作者:袁志华;丁琪;靳松

    目的:对阿利吉仑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阿利吉仑治疗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献,采用系统评价量表(OQAQ)评价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1篇为Cochrane评价,9篇为非Cochrane评价;2篇为安慰剂对照,6篇为活性药物对照,3篇为单纯安全性评价;OQAQ评分1篇为“差”,9篇为“优”。阿利吉仑降压效果优于安慰剂,不劣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和氢氯噻嗪(HCTZ),降低舒张压不如氨氯地平和β受体阻滞剂(BBs);阿利吉仑和ACEIs和ARBs合用时,显著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和氨氯地平合用有降低外周水肿趋势,无其他严重安全问题。结论阿利吉仑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评价阿利吉仑在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的“真实世界”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靶器官保护作用。

  •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刘海峰;鞠静;杜武勋;闫岩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文献,采用RevMan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总计40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常规西医治疗联用炙甘草汤加味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照(RR=1.38,95%CI:1.07~1.78、RR=1.29,95%CI:1.11~1.49),并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4.46,95%CI:2.93~6.00);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2.45,95%CI:0.77~4.68);改善心脏NYHA分级(RR=1.54,95%CI:1.25~1.91);缩小心胸比(MD=4.30,95%CI:1.20~7.40);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MD=141.00,95%CI:136.13~145.87);改善左室质量指数(MD=23.43,95%CI:13.73~33.13);缓解心肌纤维化程度(MD=38.25,95%CI:18.02~58.49);对于血压、心率、心室重构及左室容积等的影响尚需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观察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RR=0.5,95%CI:0.10~2.53)。结论炙甘草汤加味能够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远期心脏功能结局的趋势。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Meta分析

    作者:刘征;陈金良;于卫国;任永梅;宋明辉;李安均;李小柱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效能。方法通过PubMed、HighWire、CBMdisc、EMbas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SPECT-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数据。采用系统评价软件Meta-Disc1.4和S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加权合并效应量指标,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面积(AUC)、Q*指数;绘制漏斗图,并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本评价共纳入文献10篇,样本750例,病变冠脉855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6篇,患者360例,SPECT-MPI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8(0.83~0.92)、0.83(0.77~0.89),AUC和Q*指数分别为0.92、0.85;以冠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8篇,冠脉763支,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6(0.82~0.90)、0.89(0.86~0.92),AUC和Q*指数分别为0.94、0.88。结论 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效能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黎缘;钱盾;李宁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15年7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关于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NHI-NHGRI研究工作组推荐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评价所纳入的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累积冠心病2789例,对照组2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型RR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Rvs. QQ,OR=1.710,95%CI:1.109~2.637,P=0.015);同时基因型RQ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Qvs. QQ,OR=1.692,95%CI:1.074~2.655,P=0.023);基因型RR与RQ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008,95%CI:0.886~1.146,P=0.908)。结论现有研究证据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关联性,且等位基因R为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贾秋蕾;胡元会;宋庆桥;杜柏;李可;李偲偲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linical trails、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收集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6名受试者。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后,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的有效率(RR=1.25,95%CI:1.15~1.35,P<0.00001)优于西医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MD=6.28,95%CI:3.29~9.27,P<0.0001)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07,95%CI:-5.85~-2.28,P<0.00001)低于对照组;脑钠肽(BNP)(MD=-132.38,95%CI:-205.66~-59.10,P=0.0004)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MD=35.86,95%CI:17.95~53.77,P<0.0001)高于对照组;心率(MD=-4.91,95%CI:-7.27~-2.55,P<0.0001)低于对照组。纳入的8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观察了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告有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因大部分研究未对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观察,故未能作出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可靠分析。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对安全性研究

    作者:谢文剑;谢红光;陈绍良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9年7月~2014年11月发表的有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中国冠心病患者的对照研究。分为替格瑞洛组,90 mg 2/日;氯吡格雷组,75 mg 1/日。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符合入选要求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对照研究,共计2091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之间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1.31,95%CI:0.92~1.87,P=0.13),但替格瑞洛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OR=2.62,95%CI:1.54~4.46,P=0.00004)。结论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当,但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氯吡格雷。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补救PCI 3例报道

    作者:陈会校;张海军;张强;韩继如;张巍;李俊峡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9岁,主因“突发剑突下不适7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负荷量口服,尿激酶150万u行药物溶栓治疗,患者上述症状不缓解,伴烦躁。查体:血压:95/60 mmHg(1 mmHg=0.133kpa),SaO2:95%,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Ⅱ(Killip分级)。患者剑突下不适症状未缓解,复查心电图提示前壁ST段抬高未见明显回落50%,考虑溶栓未成功,行补救急诊PCI治疗。冠脉造影示:右冠脉及回旋支未见狭窄,前降支完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介入治疗:沿动脉鞘管送6F EBU3.5指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开口,应用Runthrough导丝成功通过前降支闭塞段到达左前降支动脉远段,沿前降支导丝推送Maverick 2.0×20 mm球囊到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闭塞病变处。以10 atm×10s 行球囊预扩张,向冠状动脉内静推替罗非斑15 ml,硝酸甘油200 mg,沿前降支导丝送入CordimaxL3.0×23 mm支架于左前降支动脉近段病变处,以14 atm×10s 行支架释放。沿导丝推送Quantum Maverick 3.5×12 mm球囊到达左前降支近段支架内病变处,以18 atm×10s 行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复查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无内膜撕裂及夹层,前向血流TIMI 3级,术中患者血压降至80/50 mmHg,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考虑患者处于心源性休克早期,立即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置入,以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冠脉灌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出现胸闷、气短,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术后出现的低氧血症,去甲肾上腺素0.1μg/min·kg持续泵入以维持血压及改善心功能,给予多巴胺5μg/min·kg持续泵入维持血压,重组人脑利钠肽(心活素)0.01μg/min·kg持续泵入,美托洛尔10μg/min持续泵入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5 ml/h持续泵入,将口服抗栓药改为替格瑞洛(倍林达),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

  • 致死性双支梗死综合征1例

    作者:陈少源;金键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因“突发胸痛3 h”于2015年1月28日急诊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右肾外伤性切除术后10年;吸烟20年,约20支/天。入院查体:BP 85/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稍烦躁,四肢肢端稍冰凉、苍白、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肺底吸气末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9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 V1~V3导联呈QS型,V1~V6导联ST上抬0.1~0.5 mv伴T波高尖。心电监护提示频发频发室早。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eGFR)63 ml/(min·1.73m2),血钾3.4 mmol/L,血常规、肝功、血糖正常,血脂:胆固醇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0.6 mmol/L,三酰甘油1.9 mmol/L。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心功能 Killip IV 级;②右肾切除术后;③低钾血症。GRACE评分203分,院内死亡风险16%。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疑似冠心病表现1例

    作者:李宏伟;葛庆锋;李海涛;赵丽娜;刘培光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主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为求明确诊断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家族史及吸烟史,少量饮酒。体检:体温36.2℃,心律70次/分,血压128/83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血脂、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联T波双向倒置。心脏超声: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异常交通--不除外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左房增大(46.3 mm),左冠状动脉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37 mm,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可见异常交通,内径4 mm,多普勒显示其内可见舒张期为主血流信号。左室射血分数75.6%。心肌核素显像: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56层冠脉CT造影(图1):冠脉走行区多发迂曲血管影,肺动脉主干内动脉期造影剂显影,考虑瘘形成可能。冠状动脉造影(图2):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扩张,前降支开口及近端迂曲血管影,左肺血管可见造影剂充盈,前降支至肺动脉瘘。入院终诊断: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因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心脏功能正常,暂不予手术治疗,嘱患者每隔3~6月心内科门诊复查。

  • 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杨彦平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眼复视、头晕、发热1月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d”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复视、头晕,经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为“脑血栓形成”,给予溶栓(尿激酶)、抗凝、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发病第12d患者无诱因突感双侧前臂痛痒,左手第一指间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7.5~39℃之间,无心前区不适,血培养示“玫瑰色库克菌”,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叶中等回声团,赘生物可能,二尖瓣脱垂,中至大量返流,主动脉无冠脉增厚,赘生物可能,左室射血分数>30%;腹部CT平扫示:脾大,脾脏可见楔形低密度影,脾梗死可能性大,脾脏下极低密度影,性质待查。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脑梗死,脾大,药物过敏(低分子肝素钙)。抗感染治疗40d后转至北京阜外医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切口愈合好,赘生物血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转回我院继续抗感染治疗。入科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左上肢120/60 mmHg(1 mmHg=0.133kpa),右上肢:125/68 mmHg,左下肢:138/76 mmHg,右下肢:140/75 mmHg,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音M1、P2、A2无亢进,A2>P2,无开瓣音,心率80次/分,胸骨左缘IV肋间可闻及舒张期Ⅱ级隆隆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脑梗死后遗症期。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 心血管内科常见纠纷成因及对策

    作者:王娟;刘晓艳;易蕊;苏太贵;门爱民;郭娟;王敏;杜玉国;杜淑莲

    心内科医疗纠纷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较少,本文拟结合国内部分文献报道及某三级医院近10年的心内科纠纷统计数据对纠纷成因及对策综合阐述,供心内科医护人员工作中参考。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作者: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HF),并且射血分数正常的HF(HFpEF)患者可占到HF人群的50%[1]。HFpEF的总体死亡率可能高达射血分数减低HF(HFrEF)患者的死亡率[2],虽然HFpEF的大部分死亡是心血管性死亡;但与HFrEF相比,HFpEF的非心源性死亡较高。近十年类HFpEF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凸显长期缺乏对该重要综合征的有效治疗。该文重点综述HFpEF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 冷冻球囊消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谦谦;胡文滕;宋兵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其相关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消融等方法,临床上均有一定疗效。冷冻球囊消融(简称冷冻消融)效果显著,与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相比,其优越性高,并发症少,前景广阔。现就冷冻消融在心房纤颤(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进展

    作者:王文杰;姚建民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是指心脏内的脱落栓子(血栓、赘生物及肿瘤等)阻塞脑供血动脉,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是心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试验中,卒中的新定义是要求症状持续24 h以上或在症状快速消失的患者中有急性临床相关脑损伤的影像表现[1]。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董慧;于波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局部病变,另一种则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1]。既往将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理解、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局部靶向治疗。局部靶向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和死亡风险。随着多种观察斑块的侵入或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的兴起,对局部高风险斑块开始重新关注和深入。不仅可在尸检中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兴的影像学方法也可呈现在体斑块的生物学特征,同时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包括斑块生物学、影像学和新兴的治疗方法。

  • 心血管急症的社区院前急救探讨

    作者:汪美红

    资料显示,每年全世界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由于心血管急症发病急、病情危重,如果判断不准确、抢救不及时,发生猝死率极高。国外文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30%~50%的死亡发生于院外,而院外死亡的50%又集中在发病的1小时内[1-3]。因此,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早期救治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有效“时间窗”内完成必要的紧急救治是挽救生命、提高预后的重要保障[4-6]。

  •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再灌注治疗策略

    作者:王显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病理生理学、早期诊断、危险分层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为临床识别的重要策略。AMI再灌注治疗存在人群与地区的不平衡性,在基层积极开展溶栓治疗仍属必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对于存在心源性休克的多支临界狭窄或高度不稳定病变实施一次性干预,以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成为急诊PCI的重要处理策略。在PCI辅助药物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决定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时程,对于无法耐受DAPT的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可能开辟有效途径。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

    作者:魏万林;张磊

    1.1流行病学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和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IHD和卒中分别是全世界疾病死亡的首要和第三位原因,2013年导致每100000人中有247.9人死亡[1]。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精神障碍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2]。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及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二位导致残疾的原因。2015年Walker[3]对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较非精神障碍人群高2.22倍,占全球死亡的14.3%,每年约80万死于精神障碍。

  •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艺钊;李霖;徐鸿远;陈伟梅;谭治双;林文培;何媛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危重症,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评分)是用于量化AMI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1-3],但冠状动脉评分的定量依赖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一方面部分基层医院难以进行该项检查;另一方面,AMI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收集、遴选其影响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与冠脉评分的量化关系等对于评估AMI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1例AMI患者,对其一般资料、血液学、血清学及甲状腺功能参数与冠脉评分的关系进行评估,建立预测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