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중국당대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830
  • 国内刊号: 43-13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于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成都地区新生儿肺炎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的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昌辉;叶长宁;李茂军;邱练芬;毛晓兰;陈丽娜;阳倩;何海兰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肺炎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肺炎组111份血清中,特异性IgM检测阳性40份(36.0%);对照组30份血清检测均阴性.40份阳性血清中,8型病毒及支原体IgM检测阳性50例次,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0.9%),腺病毒3型17例(15.3%),腺病毒7型1例(0.9%),副流感病毒4例(3.6%),柯萨奇B病毒5例(4.5%),埃可病毒10例(9.0%),巨细胞病毒7例(6.3%),肺炎支原体5 例(4.5%),单纯疱诊病毒I型未检出;33份(29.7%)检测出1种特异性IgM,7份(6.3%)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特异性IgM.结论病毒及支原体为该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多种病原可混合感染.

    关键词: 肺炎 病原学 婴儿 新生
  • 抚触对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作者:谭稼荣;富林宝;陈静;袁新华;王红丽;顾春健

    目的探讨抚触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VLBWI,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 7,14 d 相同时段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胃排空时间.同时记录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抚触治疗后 7,14 d,抚触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抚触组100%胃排空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7,14 d分别为[(140.8±26.4) min vs (168.6±24.7) min,(122.4±21.3) min vs (141.0±23.1) min](均P<0.01).抚触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4.7±3.9) d vs (19.0±3.3) d](P<0.01).结论抚触可刺激VLBWI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 苯巴比妥钠预防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新祝;黄仲玲;黄丽芬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对早产儿机械通气(MV)后并发脑室内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进行常频机械通气的 46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负荷量15~20 mg/kg,24 h 后给维持量每日 5 mg/kg,共3~5 d.两组均在插管前作头颅CT排除脑室内出血,撤机后3~4 d 复查CT证实有无脑室内出血.结果两组患儿存在脑室内出血的其它高危因素和上机时间、初调参数、MV期间的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18/23(78.3%);对照组15/23(65.2%),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查头颅CT 20例,发现异常2例(Ⅰ级1例,Ⅱ级1例),发生率2/20(10.0%);对照组复查头颅CT 19例,发现异常7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1例),发生率7/19(36.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钠对预防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发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显著,且患儿耐受性好,未发现呼吸抑制、延缓撤机等副作用.

  • 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儿体重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姚从月;邓晓毅;李华;吴兵

    目的观察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儿体重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母乳喂养性黄疸儿的喂养方式.方法 71例母乳喂养性黄疸婴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6),两组每天给予相同的光疗时间,对照组按需哺乳,干预组在"按需哺乳"前提下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每天称体重,记录哺乳次数、排便次数、48 h 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结果干预组平均哺乳 7.4次/d,哺乳<7次/d占 5.7%,7~9次/d占 88.6%,>9次/d占 5.7%.干预组和对照组哺乳次数分别为 (7.4±1.6)次/d与(5.5±1.5)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 (4.5±1.6)次/d与 (3.0±1.2)次/d; 48 h 血清胆红素分别为(158±18) μmol/l与(176±17) μmol/l;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6±11) h与(48±12) 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体重增长分别为(6.5±1.5) g/d与(6.1±1.4) g/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性黄疸儿每日哺乳7~9次可降低其胆红素水平,对体重无影响.

  •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行为神经测定的影响

    作者:刘成军;赵桂芬;蔺冬梅;杨军霞;马建荣;王峰;郭静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行为神经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各40例,分别检测生后24 h和1周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每日进乳量.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早期甲状腺功能等存在差异,经阴道分娩组生后24 h血TSH为 (11.82±4.77) μIU/ml,TT3 (2.24±0.50) nmol/L,TT4 (171.30±33.72) nmol/L;剖宫产组为:TSH (9.67±3.64) μIU/ml,TT3 (1.98±0.42) nmol/L,TT4 (52.7±32.67) 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经阴道分娩组NBNA评分(37.88±1.18)分及日进乳量(68.86±14.14) ml也高于剖宫产组的(37.07±1.28)分,(59.88±13.08) ml,P<0.01.生后1周两组以上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早期甲状腺功能存在着明显影响,剖宫产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NBNA评分等均低于经阴道产新生儿.

  • 血清酶学变化在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余唯琪;金玉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酶学改变及对病情判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住院治疗的99例HIE患儿进行血清酶学检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HIE患儿38例为对照组.结果①HIE病情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显著.②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于疾病初期升高非常显著,病情越重,第1日升高越明显,5日后均显著下降,仅γ-谷氨酰转肽酶呈升高趋势.③CT分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显著.CT分度轻度与重度之间,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及 <0.01.④血清酶升高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血清水平治愈组与死亡及病重组、新生儿期后治疗组对比,经显著性检验,P<0.01 及 0.05,表明HIE预后不良者升高尤为显著.结论血清酶水平对病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先天性混合型白血病1例

    作者:莫丽亚

    1 临床资料患儿,男,4 h,因皮肤瘀斑 4 h 入院.患儿系第2胎,胎龄38周,因羊水少,宫内窘迫,横位剖宫产出生.生时全身青紫,呼吸不规则,口吐白沫,Apgar评分6分,羊水Ⅲ度污染.

  • Sturge-Weber 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汪薇;曹美鸿

    患儿,男,11岁,因剧烈头痛伴呕吐5日,进食少入院.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面部血管痣(胎痣),后随年龄增大而长大.生后10个月起出现发作性双目上翻,每次持续约数秒钟即自行缓解,约每月发作1次,6岁以后未再发作.

  • 姐弟同患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

    作者:陈英;张国宏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congenital skin defect of the newborn)国内少有报道,姐弟同患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

    作者:王军;庞琳;张绍美

    患儿,男,45 d.生后因"青紫窒息后 1 d"入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入院后给予氧疗、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功能等治疗.入院期间多次查电解质均提示血钙较高,血磷正常或偏低,至生后 45 d 因"发现高钙血症1月余"转入我院.

  • 指骨融合畸形一个家系报告

    作者:刘安生;张薇;庞菊萍;王赛娟;孙熠;王旭青

    本文报道一个家系的先天性遗传性指骨融合畸形,临床上极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 Rett综合征2例报道

    作者:刘志刚;李宏

    例1,患儿,女,2岁1个月.因"发现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8个月,双上肢抽动14个月"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足月顺产,无缺氧窒息史.出生体重 3 100 g,头围 33.5 cm.患儿7个月前神经、精神、行为发育正常.3个月会抬头.

  • 肾母细胞瘤伴骨髓浸润1例

    作者:胡波;娄亚莉;罗分平

    1 病例资料患儿,男,6岁,因发现腹部肿块2周余入院.2周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左腹部膨隆,无腹痛、血尿、发热及其它不适,食欲不振.体检:一般情况较差,消瘦,血压90/60 mmHg,心肺未见异常,左季肋部可触及一14 cm×9 cm的包块,下缘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 11 cm 处,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晰,不活动,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 儿童嗜铬细胞瘤并儿茶酚胺心肌病1例

    作者:董志韬;黄循;杨罗艳;刘紫庭

    1 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因乏力,阵发性心悸、头痛、气促、多汗、苍白,有时出现抽搐1年入院.体格检查:P 128次/min,R 40次/min,BP 150/106 mmHg,颜面苍白,全身多汗,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8次/min,节律齐,第一心音亢进.腹部未扪及肿块.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肺性P波.胸片示心脏扩大.

  • 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

    作者:周伟;张喆;陆玲;黄伟娟;赖剑蒲

    患儿,男,16 h.因窒息复苏后呼吸浅快 16 h,皮肤进行性硬肿 12 h 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6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 2 700 g.

  •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诊治进展

    作者:赵瑜;曹兰芳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JR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国际上因术语命名的不同,其分类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有以"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进行分类诊断的趋势.而治疗方面趋向早期应用改变病程的药物.本文综述JRA病因、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状况.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解玉;王秀英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1年首次发现,随后在许多国家都有病例报导.起初认为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的出疹性热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认为:KD是一种微生物毒素以超抗原介导机制所引起的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KD的主要危险是其心脏并发症.KD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 姜黄素诱导HSP70及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榕;罗芳;余小河;杨于嘉

    目的研究姜黄素预处理诱导HSP 70表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对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①量效及时效关系的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组、热休克(HS)组和姜黄素(CUR)组;再根据姜黄素的剂量(mg/kg)分为80 mg,40 mg,20 mg及10 mg组.根据观察时间分为0,2,4,6,12,16,24 h及48 h组.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脑组织HSP70.②脑水肿保护作用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感染性脑水肿组(PB)、二甲亚砜组、热休克预处理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制备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用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脑组织钠、钾含量.结果正常情况下,脑组织有一定量HSP70的表达,DMSO,CUR 20 mg和CUR 10 mg组HSP70表达无明显增多;HS,CUR 40 mg及CUR 80 mg组HSP70明显增加,以CUR 40 mg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70在注射姜黄素后2 h开始表达,16 h达高峰,24~48 h处于稳定状态.HS组、CUR组的脑含水量和脑组织钠离子含量与P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姜黄素可诱导大鼠脑组织HSP70的产生,有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 儿童血压轨迹现象的研究

    作者:潘发明;祁红;陶芳标;曾广玉;周伟;刘旭祥

    目的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 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 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关键词: 血压 轨迹 肥胖 儿童
  • 三七皂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启新;何玲;江英;陈丽萍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新型钙染色剂Indo-1/Am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三七皂甙治疗前后细胞内钙变化,观察三七皂甙对细胞内钙超载的拮抗作用.将HIE患儿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8例,同时设正常对照10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三七皂甙5~8 d,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 24 h、72 h 检测各组红细胞内游离钙(RBC[Ca2+]i)的浓度变化.结果 HIE治疗组及对照组RBC[Ca2+]i较正常足月儿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IE治疗组与HIE对照组比较,RBC[Ca2+]i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随着缺氧缺血状态的改善,检测 48 h、72 h RBC[Ca2+]i,治疗组RBC[Ca2+]i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治疗组自身比较,RBC[Ca2+]i在治疗 72 h 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619±0.175) vs (2.358±0.280);P<0.01].治疗组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100.0%(5/5)、83.3%(20/24)、91.7%(22/24),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20.0%(1/5)、33.3%(6/18)、16.7%(3/18),(P<0.01).结论三七皂甙能缓解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脑组织,改善临床症状.

  • 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金萍;肖昕;周晓光

    目的综合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与CMV相比,HFOV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功能(P<0.05)以及降低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P<0.01),但增加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性(P<0.05);在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导致的气漏发生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用Meta分析认为应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优于CMV,并可减少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但应注意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发生.

  • 新生猪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制备的研究

    作者:周文浩;邵肖梅;李瑾;陈莲

    目的研究新生猪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的制备.方法生后 7 d 上海种白猪14只,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机械通气吸入低氧气体(FiO2 6%),缺氧缺血(hypoxia ischemia, HI)持续 30 min.监测心率、温度、有创动脉血压、脑电图(EEG)、血气、血糖、乳酸等,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分析.结果与HI前比较,HI 30 min 时血糖、乳酸升高明显,心率、平均动脉压、PaO2、BE降低明显,HI 30 min EEG频率、电压均明显降低于HI前.HI后 24 h 和 72 h 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HI前,脑皮层、海马和基底节HE染色病理积分分别为 (2.4±0.6),(2.0±0.4),(2.0±0.7).结论新生猪HIBD模型可操作性好,可以造成脑损伤程度较为一致的脑部病理变化,为研究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较可信的模型.

  • 川崎病患儿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意义

    作者:周南;任玮;向润娥;詹小梅;林淑金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探讨ACA与KD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55例急性期KD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中ACA-IgG,IgM和IgA三种亚型.结果 55例急性期KD患儿血清ACA-IgG阳性31例,ACA-IgM阳性13例.急性期KD组ACA-IgG, IgM阳性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ACA-IgG阳性率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ACA-IgG阳性或阴性两组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6例伴有血栓形成者有5例ACA-IgG阳性.结论 ACA-IgG是KD常见的抗体,ACA-IgG阳性与KD血栓性血管损害关系密切,但对病情判断无作用.

  • 红霉素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作者:卢红艳;镇春先;毛开心;周雄飞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OVA)致敏的过敏性哮喘豚鼠为模型,诱喘后 24 h 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及右肺中叶HE染色,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对BALF及气道壁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哮喘组BALF及支气管管壁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分别为:[BALF (10.9±1.2)×108/L,(3.9±0.7)×108/L,(4.2±1.0)×108/L;支气管管壁(73.6±8.8)个/HP,(7.1±1.9)个/HP,(3.5±0.7)个/H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LF (0.5±0.1)×108/L,(0.4±0.1)×108/L,(2.0±0.4)×108/L;支气管管壁(5.5±1.6)个/HP,(1.2±0.9)个/HP,(0.7±0.5)个/HP],均显著增高(P<0.01 或 0.05),红霉素组BALF及支气管管壁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分别为[BALF (3.3±0.5)×108/L,(1.7±0.2)×108/L,(3.1±0.7)×108/L;支气管管壁(38.7±5.6)个/HP,(3.7±0.8)个/HP,(2.2±1.0)个/HP],较哮喘组明显下降(P<0.01 或 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增加(P<0.01 或 0.05).结论红霉素能减轻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但红霉素不能完全阻断这种气道炎症反应.

  •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

    作者:任南;文细毛;易霞云;徐秀华;吴安华

    目的了解儿科和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35家医院专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按照统一的要求对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病人和产科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按月报告监测结果.结果 2000年1~12月共监测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155 975人次,感染4 310人次,发病率 2.8%;感染4 699例次,例次发病率 3.0%.儿科新生儿组感染发病率高为 4.1%,较儿科非新生儿组(2.5%)和产科新生儿组(3.2%)高(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结论病理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尤其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强调隔离及无菌操作,避免接触传播,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兵;钟礼立;蔡瑞云;李云;曾赛珍;黄寒;邹润英;王涛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起小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儿科住院的29例ESBLs阳性细菌感染病例和同期住院的 89例ESBLs阴性细菌感染的对照病例进行调查,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天数、插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住院前3月内住院次数是产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阳性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对易感因素的认识,采取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避免不必要的插管,强调无菌操作等防治措施,以降低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肝脏损害特点

    作者:方在军;毛平惠;朱朝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或亚急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上除引起常见的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还可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尤其是对肝脏损害,现将我院收治的IM患儿肝脏损害情况报告如下.

  •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血清镁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国英;鄢力;林燕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在小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第一位的疾病.ARF是由于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往往重视肺外脏器的功能衰竭诊断与治疗,而忽视电解质紊乱,尤其易忽视血清镁的情况.本文测定60例ARF患儿血清镁浓度,探索其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报道如下.

  •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作者:王昕昕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在儿科比较少见,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1996~2002年收治的9例HPS报告如下.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殊的前期表现

    作者:姜铭

    报告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殊的前期表现,其发病及演变复杂,诊断困难,也是目前白血病研究中的难题.在此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 胸腔灌洗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丽;强益斌

    小儿急性脓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小儿急性脓胸的方法主要是:全身治疗(营养支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等),抗生素全身或局部抗感染,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排除脓液.有作者在1988年就对脓胸的灌洗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1].从1990年1月至2002年2月我们与协作医院共收治小儿急性脓胸102例,其中用一般方法治疗62例,一般方法加用抗生素胸腔灌洗治疗40例.现将治疗特点和疗效作一对比分析.

  • 氟替卡松联合沙丁氨醇吸入治疗儿童哮喘31例临床观察

    作者:易维芬;史定平;汪达芳;刘亚平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GINA方案中指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佳选择为吸入糖皮质激素(iGCS),唯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抑制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β2受体兴奋剂能快速缓解症状.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门诊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联合沙丁氨醇(喘乐宁)溶液或/和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用峰流速仪测定大呼气流速(PEF),现总结如下.

  • 误诊为躯体疾病的儿童期情绪障碍

    作者:李合;周玲;丁传刚

    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组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增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不多见,近年逐渐上升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第2位[1].

  • 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抗癫痫对小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作者:郝艳秋;刘喜荣;胡孟瑛

    癫痫(epilepsy)是一种由于脑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为 0.33%~0.58%[1].一旦确诊为癫痫,通常需要长期(3~4年)抗癫痫药物治疗[2].儿童首选的抗癫痫药物是丙戊酸钠(VPA),本文对14例口服VPA抗癫痫治疗的儿童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生长相关蛋白-43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黄玉春;辛颖;韩玉昆;高红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内神经突起外生及突触重建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变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正常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4只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bFGF治疗组.HIBD模型参照Rice法制成.治疗组于损伤后腹腔注射bFGF,每天4 U/g,直至处死;HIB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3组大鼠鹕撕? d,3 d,7 d(即8,10,14日龄)以及正常大鼠2 d,5 d,7 d及14 d脑内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生后2天GAP-43 mRNA表达较低(0.16±0.19),以后逐渐增强,7 d高峰表达,至14 d仍有较高水平表达(1.0±0.70).HIBD后1 d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bFGF治疗3 d后,与同组治疗后1天及同日龄HIBD组比较,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至7 d仍维持较高表达.结论新生大鼠生后脑内GAP-43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与脑发育及功能成熟过程密切相关,bFGF对脑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功能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 甘氨酸对坏死性肠炎鼠血清IL-1和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柳国胜;杨慧;聂川;罗先琼;康举龄;关洁宾;Da-Xiang LU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内毒素和缺氧诱导的坏死性肠炎(NEC)鼠血清炎性因子IL-1与IL-6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甘氨酸+LPS组和NS+LPS对照组.甘氨酸组大鼠静脉给予甘氨酸1 g/kg,5 min后给予内毒素2 mg/kg,NS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甘氨酸,内毒素剂量同前.所有大鼠注射LPS 90 min后氧吸入浓度从21%降至5%,继续机械通气至鼠死亡或存?80 min,实验结束时采血样和小肠标本.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与IL-6的含量,肠组织做病理检查并进行NEC分度.结果甘氨酸组的存活时间(159.25±22.78) min长于NS对照组(138.75±19.05) 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甘氨酸组小肠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明显低对照组(P<0.01).甘氨酸组血清IL-1的含量为(149.1±76.1)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72.1±505.6) ng/L(P<0.01);血清IL-6的含量为(204.8±163.5) ng/L,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85.8±574.5) ng/L(P<0.01).结论甘氨酸可降低内毒素和缺氧诱导的坏死性肠炎(NEC)鼠血清IL-1和IL-6含量水平,减轻肠病理损伤.

  • 85% 高浓度氧长期暴露诱发早产大鼠肺损伤

    作者:钱莉玲;常立文;张谦慎;容志惠

    目的探讨长期高浓度氧(85%)暴露对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早产SD大鼠生后第2天被随机分为Ⅰ空气组、Ⅱ高氧组(置85% O2中).分别于暴露3,7,14 d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和细胞总数及分类,肺组织湿重/干重(W/D),肺组织胶原含量;于暴露3,7,14,21 d后,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 3 d时Ⅱ组仅MDA含量增加(P<0.05);7,14 d时,Ⅱ组BALF中MDA,TP,HYP含量、细胞总数、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及肺W/D均明显增加(P<0.05 或<0.01).两组肺胶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3 d外,Ⅱ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泡炎改变和肺发育滞后.7 d时Ⅱ组RAC值较Ⅰ组明显减少[(5.9±0.9) vs (7.1±0.9)] (P<0.05);14,21 d时RAC值Ⅱ组较Ⅰ组[(7.0±0.8) vs (9.9±0.6);(7.3±0.9) vs (10.5±0.8)]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 85% O2长期暴露,可引起早产新生大鼠亚急性炎症性肺损伤和肺发育受抑.

  • ALL患儿L-Asp治疗相关性血浆氨基酸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江华;顾龙君;陈静;潘慈;薛惠良

    目的检测ALL患儿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过程中相关氨基酸水平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L-Asp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PLC-FLD技术检测20例初治ALL患儿(17例为B-ALL,3例为T-ALL)在L-Asp使用不同时段血浆中门冬酰胺(Asn)、门冬氨酸(Aspa)、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等水平.结果在L-Asp第一次使用后,患儿血浆内Asn显著下降,随着L-Asp的按序使用,患者血浆中Asn始终保持在低水平甚或测不出,有15例B-ALL患儿可持续到L-Asp停用后约7天左右,并在第10天时仍未恢复正常,但全部3例T-ALL患儿却在L-Asp停用后约7天时Asn浓度明显回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而仅2例B-ALL患儿出现类似情况.与第一次使用L-Asp前1~2 h血浆浓度相比,第二次、后一次血浆中Glu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直至L-Asp停用后第7天血浆浓度才恢复正常;而Aspa浓度则持续升高(P<0.05),到停药后第10天仍未恢复正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Gln水平虽略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L-Asp停用后T-ALL患儿血浆Asn水平较B-ALL患儿恢复快,提示在儿童ALL的治疗中,对于L-Asp的使用,应结合患者免疫学分型,这可能为临床L-Asp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而L-Asp的部分谷氨胺酶活性在L-Asp治疗中作用并不显著.

  • NO对慢性病贫血大鼠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强;廖清奎;董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骨髓血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影响,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福氏完全佐剂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对照组、炎症组及炎症+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组的NO浓度的改变、贫血的程度及与TfR的关系.结果炎症组NO、NO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贫血明显,TfR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NOS抑制剂后,NO和NOS水平低于炎症组愿哂诙哉兆椋堆纳疲琓fR介于炎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O参与了ACD 的发病及ACD时TfR的调节,为从NO对TfR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 欢迎订阅2003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中国 儿科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儿科用药特点和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通知

    作者:

  • 新生儿脑损伤学习班暨研讨会通知

    作者: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开设疑难病研究栏目及其写作要求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儿科 疑难病 栏目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新生儿颅内病变的B超、CT和MRI影像诊断”学习班通知

    作者:

  • 经肛门Ⅰ期根治巨结肠及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刘远梅;胡月光;方勇;杨晓红

    目的为提高巨结肠治疗效果,探讨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3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手术方法为:经齿状线上 0.5 cm 逐层梯度切开分离粘膜、环肌、纵肌,进入盆腔,处理结肠系膜及韧带,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将近端结肠与齿状线上创面吻合.并对5例小儿尸体进行肛门直肠应用解剖研究.结果全部手术获得成功,随访6~15月,肛门无狭窄,排便正常,无污粪.解剖研究发现:婴幼儿直肠前及两侧腹膜反折较后侧低,距肛门约 5~6 cm,直肠与尿道或阴道之间组织较致密,间隙较小.结论经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级分离推进式进入Ⅰ期根治小儿巨结肠,可避免损伤尿道及邻近器官,减少术后并发症.适用于普通型、短段型及部分长段型巨结肠.

  • 呼吸道合胞病毒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俞海国;廉国利;赵长安;赵晓东;杨锡强

    目的初步建立用荧光法标记的探针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呼吸道合胞病毒A2株(RSVA2)G蛋白胞外区段编码基因的cDNA克隆片段,制备荧光探针,建立RSVA2 RNA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探针可检测到1×103 RSV感染的细胞,并且与同为副粘病毒属的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病毒基因表达以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