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중국당대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830
  • 国内刊号: 43-13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于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肥胖程度儿童血浆NPY水平的研究

    作者:华天懿;卢丽萍

    目的神经肽Y(NPY)是与摄食行为有关的一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可能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该文探讨NPY在不同程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中的水平及其在单纯性肥胖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13岁肥胖程度不同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05例(轻度、中度、重度肥胖各35人)和35名正常体重儿童,用放免法测定血浆NPY,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及不同肥胖程度组之间NP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单纯性肥胖组血浆NPY水平(170.75±37.0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97±32.17)pg/ml;轻度肥胖组(152.89±30.8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中、重度组(173.66±37.25)pg/ml、(185.71±35.97)pg/ml;中度肥胖组与重度肥胖组间无差异.结论NPY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中明显升高,其在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

  • 1994~2001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王晓茵;刘雅婧;张春妍

    目的了解儿科疾病谱及死亡疾病的年代变化趋势,为今后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及卡方检验.结果该资料表明从1994~2001年前后4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死率下降了3.2%;支气管肺炎居疾病谱中第1位,占儿科住院总人数的12.3%,占死亡疾病的9.8%.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癫痫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支原体肺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哮喘、癫痫、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为近4年来儿科疾病谱中主要疾病.支气管肺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脑炎、败血症为主要死因,临床医生应了解儿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E变化及意义

    作者:汤建萍;曾迎红;周斌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酶技术检测138例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E.结果138例患儿中67例食物特异性IgE升高,阳性率48.6%,阳性率高的食物依次是鸡蛋白45.2%、牛奶35.5%、鸡蛋黄25.0%、猪肉25.0%.避免进食食物特异性IgE升高的食物后湿疹逐渐痊愈.结论食物过敏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病因之一,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参与了婴儿湿疹的发病.

  • 爱全乐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作者:赵丽萍;黄步兰;姚劲

    目的观察爱全乐,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联合气泵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单用爱全乐气泵吸入治疗,观察组32例联用爱全乐、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气泵吸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并对治疗前后吸气时间与呼吸总时间比、气道阻力、功能残气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3.8%和63.3%,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及降低气道阻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爱全乐,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改善肺功能,是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 宁乡县1997~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朱琳;王庆红

    目的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儿童生存状态的主要指标.该文对该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6年间死亡的1 95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死因构成比、各期死亡率的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各年龄组死亡率在徘徊中无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24‰,婴儿死亡率l3.65‰,较1997年有所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原因为意外伤害、肺炎、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早产.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工作任重道远,降低意外伤害,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氟替卡松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前后峰流速值的比较

    作者:张健民;吴谨准;杨运刚

    目的比较儿童哮喘吸入氟替卡松(FP)与布地奈德(BUD)气雾剂两组肺功能(峰流速值)的改善程度.方法在儿科哮喘门诊中收集病例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替卡松组(阳组)和布地奈德组(BUD组),根据儿童哮喘诊疗规范进行病情分级及用药,在治疗初期及3个月后监测峰流速值(PEF),比较前后两次峰流速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分度上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两组在吸药前、后的PEF值:[FP组为(177±63)、(265±72)]、[BUD组为(212±72)、(277±67)]差别具有显著意义(t=7.56,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峰流速值差别亦具有显著意义(t=2.03,P<0.05),氟替卡松组PEF改善幅度优于布地奈德组.结论氟替卡松与布地奈德吸入均可在短期(3个月)中显著改善肺功能的峰流速值,而FP优于BUD.

  • 儿童哮喘皮肤点刺试验108例分析

    作者:林建军;周正可;泮小青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在儿童哮喘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变应原试液,其中吸入性变应原有螨虫、蟑螂、羽毛、狗上皮、猫上皮、霉菌、花粉、杂草;食入性变应原有牛奶、鸡蛋、猪肉、鸭肉、淡水鱼、虾、豌豆、小麦等共16种,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部位选在双手臂屈侧皮肤.结果108例儿童哮喘中,SPT阳性67例,占62%.≤3岁组6/27例阳性(22.2%)、4~7岁组43/58例阳性(74.1%)、8~14岁组18/23例阳性(78.2%),婴幼儿组与学龄前和学龄期对比,其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所有变应中,以螨虫阳性率高,达59.3%,其次为蟑螂、狗上皮、猫上皮,分别为33.3%、28.7%、25.9%,再其次为霉菌、羽毛和花粉,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极少.结论SPT检查在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婴幼儿免疫机制欠完善,SPT阳性率较低,主张在3岁以后进行.

  •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动态观察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作者:单若冰;于海青;谭丽群;张玉华;蒋玉红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病毒转阴的规律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经外周血定量CMV-PCR检测确定CMV感染的37例足月新生儿,分为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并每4周1次进行定量CMV-PCR动态观察以确定病毒转阴时间.结果37例CMV感染中12周内阴转25例,占67.6%,阿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阴转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先天性CMV感染多数在4周内血中病毒转阴,阿昔洛韦治疗无明显的疗效.

  • 小儿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宏贵;林泽军;方建培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AHS)是EB病毒感染诱发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大量吞噬血细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其显著的特征是骨髓涂片或组织中出现体积较大的噬血组织细胞,并吞噬血细胞.该文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

  •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 D-二聚体及蛋白C水平的变化

    作者:肖红;刘汝河;陈铭珍;徐军发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以及蛋白C(PC)的变化规律观察新生儿窒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浆VWF、D-D及PC水平,并与25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血浆VWF、D-D平均值分别为:(140.18±28.38)%,(3.92±1.50)mg/L,与对照组平均值(111.80±17.19)%,(0.42±0.21)mg/L比较均增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平均值(2.85±0.55)μg/ml,与对照组(4.73±1.88)μg/ml比较明显降低,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VWF、D-D、PC平均值(128.99±11.18)%,(1.43±0.84)mg/L,(4.17±1.32)μg/ml比较变化明显(P<0.01或0.05).轻度窒息组血浆VWF、DD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亦增高显著(P<0.01或0.05),而血浆PC平均值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但重度窒息组血小板值较对照组低.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窒息分度有关.血管内皮损伤在窒息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母婴间前白蛋白与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西阁;刘保民;杨静丽;王秀芳;邹丽萍;贾莉婷

    目的了解母婴血清前白蛋白(PA)及微量元素(铁、锌、铜)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法及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148对健康母婴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清铁、铜、锌的含量.结果148对健康母婴的血清中,母亲血清PA显著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PA(P<0.01),母婴间呈正相关;母亲血清铁、锌显著低于新生儿脐血血清铁、锌(P<0.01);母亲血清铜显著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铜(P<0.01).母亲血清铁、锌与新生儿脐血血清铁、锌呈正相关;而母亲血清铜与新生儿脐血血清铜呈负相关.新生儿脐血血清PA与自身血清铁、铜、锌相关分析无相关性.结论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可用于评价胎儿的营养状况,PA是一项独立而敏感的营养指标,母孕期除全面加强营养外,尚需补充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便胎儿摄取和储存,以利于生后早期的生长发育.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莉;李绵绵

    目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损伤有关,该文探讨NSE在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并同时对脑脊液中WBC进行计数.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NSE含量为(18.9±15.2)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5.9)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NSE含量为(8.8±7.4)μg/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2.2)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性脑炎组血清NSE升高阳性率为60%,与脑脊液WBC升高阳性率43.6%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NSE升高阳性率为63.6%,与脑脊液WBC升高阳性率43.6%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清和脑脊液NSE含量可以帮助诊断病毒性脑炎,特别是当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测定脑脊液NSE水平更有助于病毒性脑炎诊断.

  •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研究

    作者:闫庆国;师建国;李青;张传山;胡佩臻;王映梅

    目的探讨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desmoplastic infantile 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DIA并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3例DIA的CT检查均表现为较大的囊性病变;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束状车辐状排列的纤维性间质中包含有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神经突触蛋白(SYN)阴性;网织纤维染色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之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DI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脑肿瘤.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 甘露醇致幼儿严重皮疹1例

    作者:刘福文;谢淑荣

    患儿,男,2岁,因高热2 d,嗜睡1 d、抽搐3次入院.入院前3 h出现四肢抽搐、两眼凝视、口吐白沫、神志不清、持续4~5 min停止,呈间断发作3次,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状,无腹泻.

  • 兄妹同患婴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王秉慧;陈滢;谢丽娜

    例1,男,11月.因面色苍白2个月于1998年4月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肝、脾及淋巴结不大.外周血RBC 1.96×1012/L,Hb 52 g/L,Ret 0.025,PLT 213×109/L,WBC11.8×109/L,N 0.25,L 0.73,M 0.02.

  •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华新;杨晓苏;肖波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组以脊髓前角细胞(有时也累及脑干运动神经元)变性和缺失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人群发病率为1/6000~1/10000,携带者频率为1/40~1/60,是儿童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 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沈开颜;袁海虹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GIGT孕妇52例(GIGT组)、正常孕妇4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GIGT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2% vs 5.0%),(P<0.05),生后2 h血糖均值低于对照组[(1.52±0.66)mmol/L vs(2.58±0.57)mmol/L](P<0.01),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并发症发病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IGT对新生儿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妊娠 糖耐量 新生儿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蛋白激酶C与三磷酸肌醇及c-fos表达关系探讨

    作者:王华;韩玉昆;吴保敏

    目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1,4,5-三磷酸肌醇(IP3)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生后7 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5%氧气和95%氮气的密闭容器20 min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4,12,24,48,72 h及7,14,21 d留取标本.对照组只做假手术,时间点与HIE组一致.PK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活性测定采用γ-32P催化活性测定法.IP3测定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c-fos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与对照组比,HIE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膜PKC活性降低(P<0.05或0.01),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升高(P<0.01),海马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变化不大;动态观察PKC活性显示上述改变在造模后72 h内明显,并持续到14 d,造模后21 d基本恢复正常.与此同时,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IP3含量降低,丘脑IP3含量升高,以上改变在14 d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HIE造模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即有不同程度的c-fos表达,且于缺氧缺血后4 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并持续至72 h.脑皮质c-fos表达以Ⅱ-Ⅴ层明显,海马以CA1和DG区明显,CA3区也有表达,丘脑c-fos表达稍有增加.结论HIE诱导第二信使PKC及IP3发生变化,缺氧缺血激活的PKC可调节c-fos基因表达,持续的PKC活性降低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参与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 甲基强的松龙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狼疮肾炎患儿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红;罗钢;王淑兰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儿血中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GSH)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MP)与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检测18例活动期LN患儿MP和CTX冲击治疗前、后血中上述5项指标,对其中经治疗后达稳定期的16例LN患儿及健康儿童23例也检测了上述5项指标.结果稳定期LN患儿仅GSH低于对照组(P<0.05),NO,LPO,SOD和GSH-px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LN患儿5项指标与对照组及稳定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O,LPO与抗ds-DNA抗体、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沉(ES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补体C3、C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而SOD,GSH-px和GSH、抗ds-DNA抗体、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和ESR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C3、C4、C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肾功能不全组5项指标水平与肾功能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MP和CTX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NO,LPO水平,升高SOD,GSH-px和GSH水平.NO,LPO,SOD,GSH-px和GSH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动态观察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LN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 呼吸道感染儿童人细小病毒B19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聂国明;方红;余健;丁进亚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存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256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及咽分泌物HPVB19-DNA检测,并选择同期且检查前2~4月无呼吸道感染的104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血清标本显示,观察组HPVB19-DNA阳性率18.8%(48/256),对照组HPVB19-DNA阳性率5.8%(6/104),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48例阳性血清样本中,第1季度阳性者为15例,第2季度18例,第3季度7例,第4季度8例,第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3,4季度阳性率(P<0.01).②咽分泌物标本显示,观察组阳性率20.1%(54/256),对照组阳性率3.8%(4/104),二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第1,2,3,4季度咽分泌物阳性例数分别为17,20,8,9例,第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3,4季度(P<0.01).结论人类细小病毒B19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说明HPVB19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对呼吸道感染儿童有必要进行HPVB19的检测;HPVB19所致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在第1,2季度高于第3,4季度.

  •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成;李茗香;谢振武;林萍;李小明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UPS患儿30例,年龄6~18岁,平均(11.74±2.82)岁,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倾斜试验结果.结果30例UPS中倾斜试验阳性10例(占33.3%),反应类型为心脏抑制型及血管抑制型各5例,晕厥发作在倾斜站立10~40 min,平均(24.0±12.2)min.结论倾斜试验是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有效方法,对临床UPS患儿具有很好地诊断价值.

  • 尼莫地平和氯胺酮对缺血再灌注兔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钱素云;樊寻梅;何颜霞;沈惠青;尹河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和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兔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组、尼莫地平组和氯胺酮组,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结果①缺血组于再灌注2,6,24 h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为(14.50±3.25),(14.13±2.96),(14.31±2.96)cm/s,明显低于缺血前[(23.44±3.13)cm/s]及同时间点其它3组(P<0.05),其它3组缺血或假手术前后及3组之间大脑中动脉Vm无明显差异.②与缺血或假手术前比较,4组缺血再灌注后血乳酸值均明显增高(P<0.05).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再灌注后血乳酸和动静脉氧压差(AVDO2)明显高于缺血前和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和氯胺酮组(P<0.05).③尼莫地平组血压、心率在再灌注2 h,6 h明显低于缺血前及其它3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和氯胺酮均可增加脑血流,氯胺酮同时可减低血乳酸和AVDO2,提示小剂量氯胺酮有一定脑保护作用.该实验尼莫地平未能改善脑代谢及预后,可能与其心血管抑制副作用有关.

  • 雌二醇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江宁;龙村;韩玲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幼兔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根据停搏液的不同,将32只3~4周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组(C组),单用St Thomas II停搏液;②雌二醇组(E2组),St 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6mol/L17-β雌二醇;③雌二醇受体阻断剂组(B组),St 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6mol/L 17-β-雌二醇受体阻断剂4-Hydroxy-Tamoxifen;④EB组,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6 mol/L17-β-雌二醇和4-Hydroxy-Tamoxifen.心脏停跳60 min,复灌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每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率、心肌酶等生化指标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E2组冠脉流出量的恢复率从复灌后60 min起、左室发展压和左室压大变化速率的恢复率从复灌后40 min起均高于其他3组(P<0.01或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则较其他3组轻,心肌含水量、MDA含量及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含量均低于其他3组(P<0.05),E2组心肌组织ATP含量高于C组和B组(P<0.05).结论雌二醇对幼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为心肌细胞雌二醇受体介导.

  • 早产儿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作者:高树辉;周杰;张映辉;朱晓玲;郑志坚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探讨早产儿血脂水平与早产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50例早产儿在出生后即取标本检测血脂,测量体重;同期检测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血脂作对照.结果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总血清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低体重儿组与极低体重儿组比较,T-CHO,TG,LDL,ApoA1和Apo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产儿体重与总血清胆固醇(T-CHO)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早产儿体重与甘油三脂(TG)呈显著正相关(r=0.284,P<0.05).结论早产儿血脂代谢水平反映婴儿的营养状态,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 血脂 体重 婴儿 早产
  • 母婴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周晓光;肖昕;朱宁湖;熊爱华;陈新;肖小敏;周伯平;徐六妹

    目的探讨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及其母婴传播途径.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广州市490例孕产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 DNA扩增,并对8例孕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TTV DNA均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87例孕产妇静脉血及12例新生儿脐血检测出TTV DNA,孕产妇TTV DNA阳性率为17.8%,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3.8%.TTV广州分离株核苷酸序列与日本株的同源性为85 3%~98.2%.结论孕产妇TTV感染率较高,TTV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而引起感染.

  • 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鼠CVB3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李小青

    目的探讨单剂柴胡、黄芩、炙甘草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柴胡、黄芩、炙甘草灌胃治疗,观察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柴胡组小鼠在感染后第5,7,10天心肌病理积分为1.33±0.82,1 60±0.63和1.87±0.7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37,3.27±0.96,2.60±1.06)(P<0.05或0.01).炙甘草组小鼠在感染后第5,7天心肌病理积分为1.26±0.88和1.80±0.68,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黄芩组小鼠在感染第14,21天后心肌病理积分(1.53±0.74,0.80±0.56)与对照组(2.33±0.98,1 40±0 8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剂柴胡、黄芩、炙甘草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 300例小儿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沈俊海;解春红;童美琴

    快速异位心律失常是小儿心脏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积极处理,由于其快速的心率,严重影响了心室舒张期充盈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 婴儿肺炎心衰心肌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启亮;王可欣

    为了揭示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衰的发病机制,本文对265例婴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进行了心肌酶学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35例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临床分析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

    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是一种与小儿单纯性血尿,尿路结石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作者:余志庆;周爱卿;高伟;王荣发

    肺动静脉瘘是一种少见的青紫型心血管疾病.1992年1月至2002年5月我科共收治肺动静脉瘘8例,占同期先心病患儿住院行心导管术总数的2.5‰,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t(8;21)与儿童AML-M2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陈静;顾龙君;薛惠良;潘慈;汤静燕;王耀平

    目的探讨t(8;21)对儿童AML-M2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例有t(8;21)和21例无t(8;21)的M2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复发率、死亡率及无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14例t(8;21)和21例无t(8;21)的M2患儿在年龄、白细胞数等临床特征上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t(8;21)组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无t(8;21)组(92.9%vs 57.1%)(P<0.05),而两组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的无事生存率t(8;21)组低于无t(8;21)组(69.2%vs 77.8%)(P<0.05).结论t(8;21)的儿童M2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预后.t(8;21)对M2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及地区的差异.

  • 早期营养干预对宫内生长迟缓大鼠小肠发育及体格生长的影响

    作者:邓会英;丘小汕

    目的了解出生后早期营养干预对宫内生长迟缓(IUGR)大鼠体格、小肠发育的影响.方法生后4周内每周分别测量正常大鼠正常饮食组(CC),IUGR正常饮食组(IC)、低蛋白饮食组(IL)及高蛋白饮食组(IH)大鼠体重、身长.并于出生时及第3,4周测量其小肠长度、重量及肠粘膜双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力.结果①IUGR鼠出生时体重、身长、小肠长度及重量均显著小于正常鼠(P<0.05);乳糖酶、麦芽糖酶活力高于正常组(P<0.05).②IL组身长、体重、小肠重量及长度生后初4周均落后于CC,IC和IH组(P<0.05);IH组体格、小肠追赶生长迅速,4周时体重与C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周时IL,IH组乳糖酶活力高于CC组(P<0.05);4周时IL组蔗糖酶活力小于CC组(P<0.05).结论生后早期营养干预对IU-GR大鼠早期体格追赶生长、小肠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P物质与哮喘的关系

    作者:尚云晓;韩晓华;程云威;赵淑琴;魏克伦

    目的动态研究哮喘患儿血浆及哮喘豚鼠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P物质(SP)含量及SP mRNA表达变化,探讨SP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测定35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其临床症状缓解期的血浆SP含量变化;并在豚鼠哮喘模型上同期进行了不同严重程度哮喘豚鼠血液、BALF和肺组织中SP含量的对比研究,利用RT-PCR方法研究肺组织SP 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SP含量较其自身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症状缓解期血浆S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SP含量,较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哮喘豚鼠血液、BALF和肺组织中SP含量较正常豚鼠均显著增高(P<0.01),反复诱喘豚鼠各组织中SP含量均显著高于诱喘一次豚鼠(P<0.05);④哮喘豚鼠肺组织内SP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反复诱喘豚鼠SPmRNA表达显著高于诱喘一次的豚鼠(P<0.01).结论哮喘患儿及哮喘豚鼠SP含量增加,哮喘豚鼠肺组织中SP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均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SP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

  •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于立君;王来拴;邵肖梅;杨毅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IN)和亚低温干预组(IH),同时设常温对照组(NC)和亚低温对照组(HC).各组动物在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72 h)断头取脑,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含量、ATP含量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脑糖在缺氧缺血0 h明显低于对照组,缺氧缺血2 h后即恢复正常.IN组脑ATP含量及SDH活性先行下降,以后逐渐恢复,72 h达高峰;IH组从缺氧缺血6 h后或2 h起ATP及S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IN组.ATP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活性下降,改善能量代谢,增加脑ATP合成,从而保护脑组织.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Hoxd 13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白玉作;高红;王维林

    目的检测Hoxd 13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病人和正常人的直肠末端表达状况,探讨Hoxd 13基因与人类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Hoxd 13基因在16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和5例正常儿童直肠末端的表达水平.结果Hoxd 13基因mRNA在先天性无肛畸形直肠末端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直肠末端的表达(0.32±0.36vs0.73±0.10).(P<0.01).结论Hoxd 13基因表达可能与人类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有关.

  • 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的研究

    作者:昌晓军;周艳;朱玉红;袁道勇;潘琳

    目的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值.方法对7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男397例,女365例,日龄小1 d,大7 d,平均为3.5 d),采用辽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LYC-3型皮褶计,测量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精确到0.1 mm.结果上臂部皮下脂肪(0.48±0.09)cm,腹部皮下脂肪(0.49±0.08)cm,背部皮下脂肪(0.58±0.10)c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上臂部皮下脂肪薄,腹部次之,背部厚,其比值为1:1.02:1.21.三处皮下脂肪呈高度正相关(r=0.9642,P<0.01).正常范围值为上臂部(0.35~0.61)cm,腹部(0.37~0.63)cm,背部(0.46~0.74)cm.三处皮下脂肪均值与体重、上臂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231,0.5923,P<0.01).结论背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1;腹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01.皮下脂肪测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地塞米松对胎粪吸入幼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吴红敏;李娟;何安生;魏克伦

    目的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不明,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措施.曾有学者试用地塞米松治疗胎粪吸入猪,能降低肺高压,减轻肺水肿,但其机制不十分清楚.为进一步探讨地塞米松的作用机制,该文利用胎粪吸入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幼兔胎粪吸入后肺表面活性蛋白B的影响.方法通过气管内灌入胎粪0.6 ml/kg和4 ml/kg建立轻、重幼兔胎粪吸入模型,根据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轻度胎粪吸入治疗组、对照组;重度胎粪吸入预防组、对照组.应用右心室穿刺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用RT-PCR检测技术检测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SP-B)mRNA在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结果①轻度胎粪吸入组肺组织SP-B mRNA表达量较未治疗组升高,24 h达高峰(0.89±0.04),72 h为(2.05±0.10)仍高于对照组(1.84±0.10),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②重度胎粪吸入预防组(0.38±0.05)高于对照组(0.2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地塞米松治疗后轻度胎粪吸入组24,48 h及重度胎粪吸入预防组右心室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可促进幼兔胎粪吸入肺组织SP-B表达增加,降低右心室收缩压,显示地塞米松对预防和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及其并发的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尼莫通对缺氧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常燕群;谢集建;徐宁;杨涛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对缺氧缺血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49只7 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氧缺血组(HI)、治疗组.HI组和治疗组按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模型处理,治疗组在完成模型制备后即刻腹腔注射尼莫通160μg/kg,以后每日1次共5 d.年龄80 d左右3组均进行Y迷宫实验.结果缺氧缺血组大鼠在Y迷宫中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学习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显著提高(P<0.01),而记忆保持率与HI组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尼莫通对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而对记忆保持无明显作用.

中国当代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