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几种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的临床评价

    作者:孙劲旅;王瑞琦;尹佳;王良录;张宏誉;李宏;文利平

    目的 评价户尘螨过敏原点刺皮试液用于诊断和筛查尘螨过敏的意义.方法 对219例患者进行户尘螨过敏原点刺试验和户尘螨sIgE检测.点刺试验所用点刺液为本课题组研制的点刺液(A组)、ALK公司的户尘螨点刺液(B组)和ALK公司的混合螨(户尘螨和粉尘螨)点刺液(C组),以sIgE为诊断标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对3组户尘螨过敏原点刺试验进行ROC曲线评价.结果 A、B和C组风团平均直径中位数分别为0.43 cm、0.35 cm和0.28 cm.所有入选者点刺试验后1 h,A组有5例点刺试验后出现局部反应,2 h左右自行缓解;有2例出现迟发反应,需12 d左右才消退;B组和C组各有3例点刺试验后出现局部反应,B组和C组各有2例有迟发反应.所有患者均无局部皮疹、全身性不良反应.3组户尘螨过敏原点刺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801和0.782,说明户尘螨过敏原点刺皮试液对诊断户尘螨过敏具有较高准确性.以户尘螨sIgE为标准的点刺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A、B和C组点刺液的灵敏度分别为92.4%、87.0%和81.5%,特异度分别为60.6%、73.2%和74.8%.结论 户尘螨点刺液可作为尘螨过敏的诊断试剂,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临床筛查和诊断意义.

  • 寻常痤疮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李佳妍;邓秀珍;刘力

    目的 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 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 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 探讨儿童哮喘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结果

    作者:朱艳南

    目的 对哮喘儿童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哮喘儿童58例,对其进行皮肤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低龄组患儿的粉尘螨、户尘螨、猫狗毛的点刺阳性率明显低于大龄组患儿,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患儿同过敏原接触,合理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皮肤过高于大龄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尘螨是引起儿童哮喘的重要原因.

  • 皮肤点刺试验和改良挑刺试验对比研究

    作者:文利平;刘君;尹佳;顾建青;张伟;杨秀敏;赵莹;徐剑娜;文昭明

    目的 对皮肤点刺试验和改良挑刺试验进行方法学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方法 用磷酸组织胺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点刺液同时进行皮肤点刺和改良挑刺试验,观察2种皮肤试验方法的安全性、可重复性及疼痛程度,并评价皮肤划痕征对皮肤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2种方法均较安全,所致疼痛程度大致相当,可重复性均较高.皮肤划痕征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组胺平均风团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挑刺法划痕征阳性组vs阴性组: (8.91±1.26)mm vs(8.83 ± 1.58)mm,P=0.80;点刺法划痕征阳性组vs阴性组:(8.11±1.23)mm vs (7.59 ± 1.56)mm,P=0.11.在皮肤划痕征阴性组,NS点刺和改良挑刺试验的平均风团直径分别为(2.29±1.17)mm和(1.50±0.68) mm,P=0.02;皮肤反应指数分别为0.25±0.11和0.17±0.07,虽差异有显著性,但两者均可判断为阴性.在皮肤划痕征阳性组,NS点刺试验平均风团直径大于改良挑刺试验(4.21±1.38)mm vs (2.29±1.17)mm,P<0.001;NS点刺试验的反应指数(SI)明显高于改良挑刺试验0.52±0.16 vs 0.25 ±0.11,P<0.001.结论 用组织胺和NS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挑刺试验安全性和重复度较高,两者疼痛程度大致相当,皮肤划痕征阳性者用改良挑刺试验的风团反应低于皮肤点刺试验.

  • 湿疹患者常见食入、吸入变应原分析

    作者:李玲玲;张霞;瞿幸;段行武

    目的 探讨对湿疹患者进行点刺试验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2010年确诊的277例湿疹患者进行点刺试验,记录试验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277例患者中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217例(78.3%),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40.29%和39.0%,其次是蟑螂、咖喱食品、树Ⅱ及动物毛Ⅰ、树Ⅰ,分别为34.66%、21.66%、21.3%、20.58%.结论 点刺试验对湿疹患者明确诱因减少复发有指导意义,湿疹复杂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

  • 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周书会;亓玉青;王惠平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 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过敏原点刺试验临床分析

    作者:赵梓纲;温海鹰;李恒进;赵华

    目的 分析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阿罗格标准化生产的点刺液过敏原筛查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阿罗格30种变应原,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胺作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20-30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91例(60.7%)呈阳性.91例皮肤点刺试验中屋尘螨阳性率高,其次是粉尘螨等.结论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北京地区重要过敏原.

  • 浅谈花粉症的点刺试验

    作者:李燕侠

    花粉症通常被称为花粉过敏,主要是因吸入致敏的蛋白成分而引发的,由花粉作为抗原而引起的人体过敏反应,症状主要见于眼、鼻.花粉症与致敏花粉的播散季节有密切关系,发病机制复杂.现对花粉症患者做皮肤点刺检测,以有利于进行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 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人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马蕾;李慧清;许光仓;张立新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以4%、20%和40%浓度的AA在30名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点刺试验,并在其服用抗过敏药(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前1 h及服药后2 h进行AA点刺试验(部分志愿者于服药后3 h再行AA点刺试验),分别记录点刺试验30 min后的红斑面积和风团面积.用氯雷他定作为对照组.结果:20%AA人体皮肤点刺试验中,服用咪唑斯汀前后红斑面积及风团面积变化显著(P<0.05,P<0.01),4%、40%AA点刺试验中,咪唑斯汀组用药前后风团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P<0.01);咪唑斯汀2 h抗炎效果略优于3 h,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具有明显的拮抗AA引起的人体皮肤炎症反应作用.

  • 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在哮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雪莲

    过敏性疾病在各项检查中有诊断意义的就是查找过敏原,它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于测定哮喘患儿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特应性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及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以下是笔者2006年去儿研所哮喘门诊进修学习过敏原点刺技术的一些心得体会.

  • 惠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作者:胡清;陈丽梅

    目的是了解惠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技巧及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共18种皮肤点刺试验,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全部210例患者阳性率为72.4%.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蟑螂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2.4%、70.5%、51.4%;其次为虾蟹、花粉类,分别为58.1%、21.9%.本组点刺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惠州变应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粉尘螨、户尘螨、蟑螂;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虾蟹、花粉类.完善的护理措施和技巧是顺刺完成皮肤点刺试验的关键.

  • 儿童过敏原点刺试验手臂固定托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月;章国梅;周武军

    过敏原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点刺试验给患儿带来不适感与恐惧,因而不与医务人员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只能一只手全程同定患儿手臂,用另一只手完成点刺试验的全部操作,这样不仅给医务人员的操作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点刺试验的成败.鉴此,笔者研制了一种儿童过敏原点刺试验手臂固定托,将患儿手臂同定,使医务人员点刺试验时操作方便,从而提高患儿点刺试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 不同点刺阳性级别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作者:邵玉芳;郭小铭;李转芬

    目的 不同点刺实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级别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探讨点刺等级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尘螨为主要过敏原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8例,分为三组:25例过敏原点刺等级4个+患者为组1,23例过敏原点刺结果3个+为组2,20例过敏原点刺结果1~2个+为组3,评价患者PEF和FEV1.结果 三组患儿PEF与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过敏原点刺阳性等级患儿肺功能相似.

  • 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指导

    作者:陈霞;全宇莉;陈舒燕;钟荇

    目的 了解点刺试验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阳性情况,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对26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18种过敏原检测及护理指导,观察这些过敏原的反应及患者的配合情况.结果 在26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的变态反应试验中,粉尘螨呈阳性者占主要部分占94.7 %,其它过敏原如蟑螂、花粉、海蟹、带鱼、羽毛等呈阳性者占少数,大部分患者都能很好地配合操作,只有少数年幼患者需家属配合.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单快速、反应明显、几乎无疼痛、特异性高、局部副作用易消退,几乎无全身作用,能有针对性地找到过敏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过敏性鼻炎提供有效的依据.

  • 黑河地区Ⅰ型超敏反应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作者:杨宏;吕雪莹

    目的:分析黑河地区Ⅰ型超敏反应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0例Ⅰ型超敏反应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变应原点刺试剂,选择常见的39种变应原液.结果:300例Ⅰ型超敏反应患者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率以室内尘土、螨高,分别为69.7%和68.3%;枕垫料、春季花粉、蒿属花粉皮试阳性率分别达到57.7%、38.4%、36.7%;食物变应原检测中海鱼、虾、芝麻、鸡蛋、羊肉的阳性率分别为35.7%、35.0%、34.3%、33.7%、32.3%.结论:变应原点刺试验易于操作,有助于寻找变应原,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为进一步的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 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钢;黄(斌具);王成效;李宇安;卞泳良;许炽华

    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于测定哮喘患儿的特异性(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以利尽可能避免过敏原或进一步加用特异性的免疫治疗,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或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

  • 变应性鼻炎891例变应原检测分析

    作者:崔佳文;赵长青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8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变应原试剂由吸入组8种(霉菌、山羊皮、羽毛、杂草、动物毛、尘螨、悬铃木、花)和食物组4种(小虾、啤酒花、牛奶、鸡蛋)组成.结果 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物,其次为食物.结论 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有条件者尚可进行脱敏治疗.

  • 异位性皮炎患儿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伟;徐婷;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王颖娟;林凤萍;冯玉婷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复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有"遗传性过敏体质"[1],中国的发病率为3%[2].过敏反应在该病皮肤炎症启动及加重过程起重要作用[3],临床常用血清IgE检测AD过敏原分布情况.但AD发病机制复杂,IgE所代表的Ⅰ型过敏反应不能全面反映过敏情况.本实验通过点刺试验、斑贴实验及血清IgE检测这三种方法对AD患儿过敏原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

    作者:钱辉;冯信忠

    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是近20年来才发现的一种较少见的过敏反应.患者摄入某种食物后,再经运动激发可出现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增加,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往往伴发全身性过敏,本病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 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抗原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致敏性及交叉反应研究

    作者:刘芳;王雪连;沈永年;王乐;孔庆涛;王高峰;桑红

    目的: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抗原,并检测其在慢性荨麻疹、甲真菌病患者及正常受试者中的致敏性,从而评价皮肤癣菌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病因学作用,并观察4种真菌抗原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方法:174例慢性荨麻疹、甲真菌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分为4组:①试验组:慢性荨麻疹并发甲真菌病患者(n=53);②对照组1:甲真菌病无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n=45);③对照组2:慢性荨麻疹无真菌感染患者(n=42);④对照组3:健康受试者(n=34).所有受试者均进行4种真菌抗原点刺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1进行真菌培养确定菌种.结果:试验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须发癣菌抗原点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P<0.05),对照组1高于对照组2和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与对照组3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白念珠菌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皮肤癣菌抗原与白念株菌抗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癣菌感染是皮肤癣菌抗原阳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在部分慢性荨麻疹并发甲真菌病患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抗原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与白念珠菌抗原无交叉反应.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