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施保华;沈决心;谭晚明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微创手术复位固定治疗1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3(13.5±2.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照 Johner-Wruhs 方法评价功能:优75例,良38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4.17%。结论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微创手术复位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莫贤跃;吴东敏;蒋荣玉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肘外侧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外侧3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例麻醉下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肘外侧有限切开,去除影响复位因素后再次复位,C 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位、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位制动3周。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1例,肘关节周围弥散性骨化1例。按 Flynn 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肘外侧有限切开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陈绍站;许勇;李婧;胡涛;邵泽豹;邓乐章;彭文飞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 A3型3例,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按 Gart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严卫锋;曾忠友;裴斐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 关节软骨退变磁共振3D-FS-FSPGR 序列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王成虎;亓建洪;王大伟;张传臣;贾爱华

    目的:评价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FSPGR)序列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因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32侧膝关节术前行3D-FS-FSPGR 序列 MRI 成像,按照 Recht 标准对 MRI 图像上的软骨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手术医师术中根据 MRI 图像上提示的软骨病变区位置,钻取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获取0~Ⅲ度病变软骨标本各15个,标本切片行 HE 染色,按照 Collins 分级标准进行病理分级,并与 MRI 分级对照分析;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软骨内蛋白多糖(PG)和Ⅱ型胶原纤维,分析两者的变化,及其与 MRI 图像软骨信号变化的关系。结果病理检查结果:0级16个,Ⅰ级13个,Ⅱ级15个,Ⅲ级16个。以病理分级为标准,3D FS-FSPGR 序列诊断的灵敏度为93.2%,特异度为75%,准确率为88.3%,kappa 值为0.71。关节软骨病理显示:MRI 分级越高软骨之间病理变化越明显;随病变加重,软骨基质破坏愈加严重,PG 随着软骨病变加重,染色深度呈递减关系;Ⅱ型胶原随着软骨病变加重,染色先加深后变浅。结论3D-FS-FSPGR 序列 MRI 能够准确的显示关节软骨病变,反映了软骨病理和生化的变化,具备发现关节软骨早期病变的能力。

  • 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

    作者:王丙刚;刘娜;关鹏飞

    目的:观察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后2~3个月行骨折端小切口取髂骨植骨。应用 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8~12(10±2.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16~28(20.5±2.5)周。根据 Mazur 评分:优6例,良8例,可1例。结论一期外固定架固定、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是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两种方法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王伟

    目的:比较单锁定钢板和双锁定钢板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4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9例单锁定钢板治疗患者为单钢板组,35例双锁定钢板治疗者为双钢板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3、6、9、12个月术膝的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结果两组在术后12个月 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钢板组疗效优于单钢板组。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坚强,术后可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 后路半椎体全切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何宗儒;刘杰;郭士方;钱耀文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6例完全性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2~27(15.56±3.79)个月。术前侧凸 Cobb 角为32°~45°(38.35°±3.44°),Bending 位侧凸26°~72°(53.26°±7.28°)。结果手术时间145~210(185±25)min,术中出血量220~580(375±58)ml,输血量300~480(450±38)ml;固定节段4~6(5.12±0.75)个椎体。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3~26(18.5±3.2)个月。术后患儿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线片示侧凸 Cobb 角9°~15°(12.26°±2.06°),平均矫正率68.4%;末次随访时侧凸 Cobb 角12°~20°(17°±1.56°),丢失约5°,平均矫正率55.3%。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幼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洪军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取 PFLCP(64例)和 DHS(44例)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价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PFLCP 组(10.2±2.7)周,DHS 组(12.8±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疗效:PFLCP 组优良率92.18%,DHS 组优良率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螺钉松动、骨折移位、关节活动受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PFLCP 组6.25%,DHS 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骨膜剥离少,固定可靠,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徐荣华;霍维玲;赵耀;郭含军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闭合复位PFNA 微创内固定治疗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按 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3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5.8%。结论PFNA 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防旋、防切割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足跟部软组织剥脱伤合并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黄恩铭

    目的:探讨足跟部软组织剥脱伤合并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例足跟软组织剥脱伤合并跟骨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二期跟骨骨折切复钢板内固定加带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结果患者足跟部剥脱伤皮瓣均一期成活(其中有2例术后初期出现表皮部分坏死,经短期换药创面顺利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未并发慢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骨折愈合时间为15~22周。末次随访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6例,良8例,中2例。结论足跟软组织剥脱伤合并跟骨骨折,一期清创为二期骨折内固定提供良好的软组织条件,可取得满意疗效。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朱劲松;沈宏达;艾买尔江;焦见海;李建刚;付建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1~128例,T12~L112例,L1~216例。术前后凸 Cobb 角12°~20°,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 分级:C 级12例,D 级24例。术前、术后常规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时间140~19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住院时间13~16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8个月植骨均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落,均无结核复发。术后 Cobb 角0°~11°。末次随访时ASIA 分级:6例术前 C 级患者恢复至 D 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 E 级。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很好地完成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稳定,矫正畸形。

  • 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经鼻气管导管拔除的指针和方法

    作者:戴建强;尹庆水;夏虹;郑国栋;张亮达;黄显华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后经鼻气管导管拔除的指针和方法。方法187例行 TARP 内固定手术成年患者,术前均经鼻腔放置加强型气管导管,术毕留置气管导管并口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术后第1天起每日进行拔管指针评估,在神志清楚、咳嗽能力及呼吸循环功能正常、伤口无裂开出血前提下,依据气囊漏气试验(CLT)指导拔管,CLT 阴性者即行常规拔管。若术后第3天 CLT 仍阳性则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FBA)试拔管。记录拔管后喘鸣和24 h 内再插管率,分析该拔管方法的优点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第1、2天常规拔管者分别为69、82例。第3天常规拔管15例,其余21例采用 FBA 试拔管,其中11例拔管成功,10例试拔管后出现喘鸣和呼吸困难而留管至第4天。第4天6例常规拔管,4例 FBA 拔管成功。第1~4天常规拔管者中喘鸣发生例数分别为4、6、1、1例(共12例),其中1例于拔管后4 h 被迫再次插管。FBA 拔管成功者中没有出现拔管后喘鸣和需再插管。结论严格掌握拔管指针和拔管方法,TARP 内固定术后患者大多能在术后2 d 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CLT 结合 FBA 拔管安全有效,能避免拔管后24 h 内再插管的发生。

  • 导航辅助内固定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荣诗;万盛钰;周欣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患者,20例采用导航辅助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A 组),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伤椎后凸 Cobb 角、置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 评分 A 组明显少于 B 组(P <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P >0.05)。术后 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参考 Richter 分类标准,A 组置钉准确性优良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导航辅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置钉迅捷、安全、准确,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长沙;李攀;李恩贤;李让贤;夏兴平;刘超;涂国能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在上颈椎损伤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性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Jefferson 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11例,Hangman 骨折9例。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1例暴露时损伤静脉丛,予以压迫即能止血;1例寰枢椎骨折不完全复位。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年行 X 线及 CT 检查,显示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固定可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为上颈椎损伤提供了坚固的稳定性。

  • 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作者:李天清;马田成;雷伟;王林;桑宏勋;徐会法;马真胜

    目的: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 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 组,28例)。结果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 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3 d 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 X 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治疗 C3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崔后春;王金光;荆鑫;王汝渔;张建民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选择性植骨治疗 C3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C3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治疗,9例经舌形瓣入路,5例经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切口入路,14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0例骨折端有明显骨缺损,5例取自体髂骨植骨,5例选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非持重状态下渐进性早期肘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76(36.6±2.06)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评价按 HSS 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2例可及1例差者分别为舌形瓣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结论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治疗 C3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满意。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朱孝勇;卢荣怀;杨科;朱智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 PFNA 治疗30例、PFLCP 治疗4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结果7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PFNA 与 PFLCP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应用 PFNA 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方面优于 PFLCP,应用 PFLCP 治疗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或股骨颈内侧皮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 PFNA。

  •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军;高如峰;刘佐庆;陈铭吉;潘福根

    目的: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肩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不同入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 Constant-Murley 评分为76~100(92.2±2.4)分。结论手术治疗既能恢复肩上方悬吊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又能恢复肩关节悬吊系统的功能,为肩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骨质疏松骨折

    作者:左毅;杨洪平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椎板有限切除椎管减压加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2年。13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其中10例可承担家务劳动),3例明显减轻(其中1例长时间步行或劳动后感下肢麻木)。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板有限切除椎管减压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手术方式。

  • 关节镜下缝线交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王俭;王文跃;朱海涛;胡江;刘洪新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交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3股2号 Ethicon 不吸收缝线进行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患者术后2个月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膝关节不稳;术后6个月,根据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为89~96(93.1±2.9)分。结论关节镜下缝线交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对关节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较好。

  • 平山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兴元;张传寅;周建伟;张亮;胡玉平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平山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相应病变椎间隙减压自体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15例平山病患者。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患者患肢肌力明显提高,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平山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患肢的功能。

  • 改良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谭小云;蒲涛;刘计鲁;赵丽;刘伟;许轩铭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腿痛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改良 PLIF 和传统 PLIF 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 VAS 评分和 JOA 评分。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良 PLIF组均优于传统 PLIF 组(P <0.05)。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JOA 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 JOA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 P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与传统 PLIF 相同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 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

    作者:张理选;李映姗;张华胜;郭汉明;王新光;康明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 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 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和6个月复查 X 线片了解骨道情况。结果A 组38例、B 组42例完成 X 线检查。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道增宽的程度 A 组较 B 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两种入路建立的股骨股道术后早期均具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经前内侧入路行 ACL 重建更有利于减轻股骨骨道的扩大。

  • 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赵杰青;朱曙;张西金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按 AOFAS踝-足评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优44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1.2%。B?hler 角:术前2°~19°(15.4°±1.6°),术后矫正为25°~48°(32°±3.5°);Gissane 角:术前150°~180°(160°±16°),术后矫正为120°~145°(130°±10°)。距下关节面大垂直位移:术前为5~12(6±1.4)mm,术后为2~4(2±1)mm。结论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技巧及风险防范

    作者:张伟;李程;陈国斌;张怀成;李杨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风险防范。方法对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基础上经椎弓根植骨于骨折椎体,术中根据不同节段的椎体选择穿刺进针点、外展角度、进针深度及植骨量。术前行 X 线、CT 或 MRI 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及椎管腔内部情况,以防范手术操作中的风险。结果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换药治疗伤口愈合。植骨块误塞入椎管腔内致截瘫1例,神经功能按 Frankel 分级,术前为 E 级,术后为 B 级,经及时取出植骨块后恢复为 D 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37个月。3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钉棒断裂。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比分别为47.5%±6.3%、71.2±1.8%,内固定取出时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比分别为97.8%±1.8%,97.9%±1.6%;Cobb 角度术前为23.9°±3.2°,内固定取出时为5.2°±1.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可以减少椎体骨不愈合、椎体高度丢失和钉棒断裂,但术中需精细操作以预防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

  •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

    作者:周明;金绍林;江建平;张媺;吉海波;张敏;白鹏程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9例(58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Ⅲ、Ⅳ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锁定接骨板。手术前后测量 B?hler 角和 Gissane 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患者切口均无严重感染和广泛的皮肤坏死;骨折均愈合,时间3.5~4.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 X 线片显示 B?hler 角和 Gissane 角分别为28.3°±6.1°和125.7°±8.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功能按 Maryland 足部评价系统评分:优4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93.1%。结论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 术前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的效果

    作者:鹿亮;汪锡龙;尚希福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早期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拟行 TKA 患者随机分为 A 组(45例)与 B 组(45例)。A 组患者于术前1 h 静推地塞米松10 mg,手术完成后立即静推0.3 mg 雷莫司琼;B 组患者仅术后静推同等剂量的雷莫司琼。观察记录:患者术后6、24、48、72 h 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程度、是否完全缓解,患者术后6、24、48、72h VAS 评分及术后3、6、12个月 KSS 评分,术后手术切口情况及1年内假体感染等并发症。结果A 组患者术后3 d 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0~6 h 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24、48 h VAS 评分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KSS 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均未发生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侧 TKA 患者术前预防性静推小剂量地塞米松及术后联合雷莫司琼可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及早期疼痛,并不增加手术后相关并发症。

  • 保留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作用

    作者:冉学军;蒲川成;胡敏;覃勇志;周勇;苏琴;吴贵亮

    目的:探讨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作用。方法将503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入路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两组:A 组298例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B 组205例切除关节囊及韧带。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结果A 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发生率0.67%,B 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6例,发生率2.93%,A 组比 B 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用以加强人工髋关节后方软组织支撑力量,有助于恢复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增加关节稳定性,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 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涛;王世勇;屈涛;蓝旭;甄平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病变节段位于腰椎17例、颈椎2例。14例有羊、牛接触史。19例均行 X 线检查,16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所有患者标准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为阳性。均采用规范抗菌治疗,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经规范抗菌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18/19。3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ESR (10.5±5.1)mm/1h,CRP (4.3±2.5)mg/L,VAS 评分(0.9±0.7)分、JOA 评分(25.0±1.8)分,JOA下腰痛评分治疗改善率78.9%;ESR、VAS 及 JOA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2)。结论布鲁杆菌脊柱炎易被误诊误治,对可疑患者宜早期行血清学检验,一经确诊应规范、联合、长期、足量抗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作者:高招文;吴建斌;赖必华;连伟飞;喻文波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 Zero-P 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4例颈椎病患者(16节段)和5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5节段)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颈椎病患者采用 JOA 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5~120(75±16)min;术中出血量为50~450(150±85)ml。术后11例出现吞咽困难,2~5 d 基本恢复,未出现其他早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颈椎病患者 JOA 评分改善率为72.7%,其中优9例,良3例,中2例;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 分级均为 E 级。影像学资料提示术后椎间融合良好,未出现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结论仅需处理椎间盘的颈椎前路手术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可以取得早期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患者的选择。

  • 双侧锁定钛板与单侧锁定钛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立平;赵爱民

    目的:比较双侧锁定钛板与单侧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3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侧锁定钛板固定(双侧组)24例,单侧锁定钛板固定(单侧组)29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5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周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双侧组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侧锁定钛板内固定相比,双侧锁定钛板固定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好。

  • 通道下经椎间孔微创腰椎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

    作者:陆永强;徐跃根;江春宇;黄志海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椎间孔微创腰椎融合(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通道下微创 TLIF 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36个月。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JOA 评分术前为(8.52±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6.3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优68例,良10例,中4例。植骨融合率95.12%。结论通道下微创 TLIF 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海龙;管国平;孙超;杨业林;刘新晖

    目的:探讨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对35例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后内侧入路15例,后外侧入路11例,后内外联合入路9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 HSS 评分:优16例,良13例,中6例,优良率为82.9%。结论治疗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部位采用后内侧、后外侧或后内外联合切口入路手术,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放置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 单开门微型钢板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甘泉;赵文;马瑞鹏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 Centerpiece 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加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 SeinsheimerⅡ~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秦强;殷潇凡

    2008年10月~2013年8月,我科采用加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48例 SeinsheimerⅡ~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治疗 Ruedi-AllgowerⅡ、Ⅲ型 Pilon 骨折

    作者:戴福全;骆林祥;杨国强

    2010年8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20例 Ruedi-AllgowerⅡ、Ⅲ型 Pilon 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

    作者:唐虎子

    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应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治疗35例儿童胫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吴中华;张冬青

    2009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3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结合桥接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长节段的 C2、C3型骨折

    作者:林斌;敖庆芳;刘强;龚星星;张文彬;赵忠胜

    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桥接技术治疗16例胫骨近端长节段的 C2、C3型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作者:夏永法

    2009年2月~2011年8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3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作者:胡孙君;张世民;张立智;吴旭;张英琪

    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科应用桡骨远端 T 形钢板经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结合内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三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锤状指

    作者:李骥;王众;吴亚乐

    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20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改良手术治疗锤状指

    作者:何贤标;赵云珍

    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在传统钢丝法的基础上改进钢丝固定方法治疗40例锤状指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锤状指 克氏针
  • 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郑思化;张龙;曾林玉;黄伟

    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 C 臂机透视下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9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自主设计导向器辅助下 Endobutton 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王雨辰;刘百伟;陆坚;吴小伟;俞伟忠;刘延辉;李云峰;王晖

    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科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辅助下采用 Endobut-ton 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剪刀体位下行标准γ-Ⅲ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薛启明;陈卫东;王瑞平;董明心;周永其;于明昌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在剪刀体位与传统体位下进行标准γ-Ⅲ型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笔者对照分析两种体位的效果,报道如下。

  • 锁骨弧形钛板三维固定+自体骨屑植骨术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

    作者:周海辛;陈业平;姚德威;罗逸林

    2008年6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锁骨弧形钛板三维固定+自体骨屑植骨术治疗85例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双 Endobutton 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作者:吕松浩;张桂生;许关富

    2010年1月~2013年11月,我们应用双 Endobutton 钢板重建肩锁关治疗25例 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锁骨上方单块重建板与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胡孔足(译)

    作者做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59例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患者资料,33例接受了锁骨上方单块重建板固定,26例接受了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6个月,重建板组 DASH 评分为9.9分,弹性髓内钉组为8.5分。术后12个月,两组 DASH 评分和 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8周和15.9周。重建板组锁骨短缩较弹性髓内钉组多出0.4 cm,内植物相关疼痛弹性髓内钉组较重建板组高。作者认为,锁骨上方单块重建板与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当,两者疗效都满意。

  • 单次手术清创治疗成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因素

    作者:胡孔足(译)

    作者分析了128例(132膝)成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手术清创。49例(50膝)接受了多次手术清创。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5个独立单次手术清创的失败因素,包括:炎性关节炎史、感染大关节、滑液中性粒细胞计数>85.0×109/L、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糖尿病史。

  • 踝关节撑开术治疗末期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作者:胡孔足(译)

    作者对29例青壮年踝关节撑开术治疗末期骨关节炎患者随访5~10年,其中13例在随访期做了踝关节融合或者置换术。术后2年,AOS 评分较高者、年龄较大者以及固定撑开者可获得积极的效果。作者认为,医生必须告知患者:踝关节撑开术治疗末期骨关节炎的疗效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消失,不能对手术效果有太高期望。

  • 计算机导航全膝置换术减少65岁以下患者翻修率

    作者:胡孔足(译)

    作者分析了澳大利亚骨科协会人工关节置换术登记系统的数据,比较了65岁以下患者全膝置换术中使用与不使用计算机导航对于翻修率的影响。发现2003~2012年计算机导航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从2.4%增长到22.8%。术后9年,非导航组翻修率为5.2%,而导航组翻修率为4.6%。如果单纯以假体松动/骨溶解作为翻修原因,非导航组翻修率为7.8%,导航组翻修率为6.3%。因此作者认为,计算机导航全膝置换术可以减少65岁以下患者的翻修率。

  • 甲状旁腺素羧基端肽段的表达及其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敬华;张莹;梁东春;左爱军;郭刚;张镜宇;孙蓓

    目的:探讨 rhPTH1~84、rhPTH37~84及 hPTH1~34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表达 hPTH1~84、hPTH37~84重组蛋白。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 PTH 作用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获得了浓度约为261.82 mg/L 的 rhPTH1~84和浓度为165.45 mg/L 的rhPTH37~84。10-10~10-7 mol/L 范围的 rhPTH1~84和 hPTH1~34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rhPTH37~84则抑制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浓度高纯度的 rhPTH1~84及 rhPTH37~84。rhPTH37~84抑制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研究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羧基端肽段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腰椎不同深度置入椎弓根螺钉对把持力的影响

    作者:邓强;张彦军;李晶;李红专;杨丽萍;王亚伟;张彦彩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在相同水平角度(TSA 角为0°)、相同矢状角度(SSA 角为0°)不同深度时置入单个椎体对把持力的影响,为临床置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个月龄猪 L2新鲜标本共16个椎体,将32侧椎弓根分4组,按不同深度分70%组、75%组、80%组、85%组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自动记录仪记录下螺钉载荷-位移的变化曲线,测出大轴向拔出力及大拔出能量。结果80%组椎弓根螺钉大拔出力及大拔出能量明显大于70%组(P <0.05),75%组与85%组椎弓根螺钉的大拔出力及大拔出能量与7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深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随置钉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