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前路经口减压后路固定和枕骨大孔减压治疗颅底凹陷症

    作者:唐军伟;盛伟斌;郭海龙;普拉提;买尔旦;梁卫东;徐涛

    目的 探讨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TAAR)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术(FMD)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颅底凹陷患者采用TAAR治疗9例、FMD治疗9例.术前测量Chamberlain 线、McRae线、Wackenheim线、寰齿前间距(AID)、Klaus高度指数及延脊髓角;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应用JOA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 McRae线、Wackenheim线和AID值TAAR组均明显大于F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mberlain 线值、Klaus值和延脊髓角度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TAAR组优4例,良3例,好转1例,差1例;FMD组优7例,良1例,好转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固定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且齿状突高于McRae 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TAAR,对无寰枢关节脱位且齿状突低于McRae 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FMD,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李康国;张志明;蒋定华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2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固定,骨缺损者一期植骨.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优8例,良11例,可3例.结论 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LISS钢板固定,既能使骨折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又提供有效稳定的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 锁定钢板断裂原因分析及再手术处理原则

    作者:崔后春;荆鑫;王金光;王汝渔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断裂原因及再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12例长骨骨折初次手术应用锁定钢板后出现钢板断裂原因.再手术时11例选用普通加压钢板或有限接触钢板及自体髂骨植骨(其中9例加用同种异体骨植骨),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定制锁定钢板和窄形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钢板断裂原因除适应证选择不当、违反锁定钢板操作原则外,还与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不当有关.12例均获随访,时间9~48(12±3.5)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6.5(5.0±1.3)个月.无钢板再断裂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定钢板的应用除合理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遵循BO原则外,还需规范康复锻炼.再手术可选用交锁髓内钉或普通加压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慎选普通锁定钢板.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作者:张锐东;毛洪刚;刘国栋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 对10例ANFH患者(16髋)行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PBSC移植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及术前术后髋关节影像学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缓解.10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X线片及CT提示股骨头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关节间隙接近正常,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评分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应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PBSC移植治疗ANFH,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且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林建春;黄剑虹;林永珍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分型、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临床分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3均获得随访,时间1~7年,平均(29.9±19.2)个月.各临床分型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患者48 h内手术与48 h后手术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椎板切除与椎板间开窗和半椎板切除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开窗与半椎板切除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是否加用内固定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发病48 h内手术疗效好,手术应彻底减压;若术后存在腰椎不稳,建议使用椎间融合内固定.

  • 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切除减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荣树;马兆钦;吴铮;陈国平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疗效.方法 按治疗方法将4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患者分为2组:后纵韧带切除者20例(切除组),未切除者21例(保留组),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融合,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3~32(18.0±1.6)个月.两组术前JOA评分、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恢复率切除组76.2%±21.6%,保留组63.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自体筋膜移植再手术治疗腰椎术后粘连

    作者:徐生根;朱慧华;刘炳胜;毛兆光

    目的 总结自体筋膜移植再手术治疗腰椎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 对17例下腰椎术后粘连患者再手术,扩大椎板减压粘连松解加自体筋膜移植9例,后路内固定植骨加自体筋膜移植5例,椎间植骨融合加自体筋膜移植3例.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7~28个月.疗效依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评定标准:优9例,良5例,差3例.结论 采用自体筋膜移植可以有效减少下腰椎术后粘连的再次发生.

  •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吴坚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2例胸腰锥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病情和患者知情同意分为两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47例,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5例.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获满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顽固性腰痛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和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 游离腓骨骨皮瓣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

    作者:李卫;刘金伟;张玉玲;李春雨;蔡厚洪;林绍仪;吴举;何藻鹏;梁观钦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骨皮瓣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游腓骨骨皮瓣移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12例因创伤、慢性骨髓炎导致的胫骨骨缺损患者.结果 患者腓骨骨皮瓣携带皮岛血运均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骨皮瓣移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临床疗效满意.

  • 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刘加钱;吕仁发;舒荣兵;潘小峰;解放军第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三踝骨折患者依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切开复位,采用1/3管形钢板或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O)评定标准:优29,良11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以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施田宝;袁龙华;雷卫军;杜桂夏;汪来杰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2(9±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17±1.7)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9例,一般1例.结论 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对骨膜影响小,符合解剖形态,临床疗效满意.

  • Gamma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张海龙;管国平;杨业林;孙超;王华;钟镜林

    目的 探讨Gamma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Gamma钉组(26例)和解剖型锁定钢板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Gamma钉组明显少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mma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效,但Gamma钉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早期下地.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王建;张娜;彭忠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板(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A组)和切开复位(B组)各46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LCP固定治疗和切开复位LCP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采用Tornetta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疗效满意度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较切开复位解剖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好.

  • 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彭林;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沈彦;解放军第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邱水波;徐永清;张朝贵;谢晟;蒋栋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9 cm×6 cm~26 cm×15 cm.受区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厚度均为优良,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 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治疗

    作者:赵阳虎;徐宏宇;王刚祥;周海东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行切开带线锚钉修补手术.结果 1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正常.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1~98(93.44±4.91)分,优12例,良6例.结论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可以避免踝关节不稳,疗效良好.

  • 改良手术入路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史柏娜;高伟;赵敏;周江军;杨俊;付美清;熊斌

    目的 探讨改良肘后S形入路可吸收钉棒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肘后S形入路可吸收棒固定治疗4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周.参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30例,良8例,差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肘后S形入路手术切口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PHILOS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易文辉;张淑云;刘小华;沈翔;熊湘彦

    目的 探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HILOS钢板治疗3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失访6例,28例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按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16例,可3例.结论 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理想术式.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道坤;王鸥;毕雷鸣;杨志强;章恺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14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11/14.结论 对于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肱骨头脱位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满意.

  • 手术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

    作者:朱金强;沈柏晓;杨文峰

    目的 探讨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6例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凯山;王栓科

    目的 观察应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4个椎间盘行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后以Odom分级标准评价疗效,以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以VAS评分评价颈、肩部及上肢疼痛情况.X线片测量假体椎间盘间隙角及颈椎过屈、过神位活动度,观察异位骨化、骨赘形成及假体松动等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0~4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满意.Odom分级评分:优18例,良2例.脊髓功能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活动度与上、下位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单节段于术后24个月发生异位骨化.未见假体移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术后恢复快,颈椎稳定性和活动度无明显受损,近期疗效满意.

  • 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

    作者:曹林虎;谭伦;吴超;林旭;罗小中;郭勇;钟泽莅

    目的 探讨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68髋)行THA手术,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2006年12月前的24髋按Harris常规方法处理;B组:2007年1月后的44髋采用以卵圆窝为向导的下移加深、后上挤压植骨和钉状臼嵌合的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处理.手术前后测量下肢短缩,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用Pagnano法测量旋转中心与实际旋转中心的垂直(Y轴)和水平(X轴)距离,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62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下肢短缩和Harris评分: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优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较A组多(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轴上变化: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更接近真实的旋转中心,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中心化的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能更好地纠正旋转中心、下肢短缩,改善髋关节功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

    作者:蓝旭;葛宝丰;厉孟;高杰;李志琳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致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创面修复:以腓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5例,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8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养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9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5 cm~30 cm×20 cm.结果 32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痊愈.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和厚度与足背部受区相似,无溃疡发生,有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5~10 mm.患者步态行走正常,均表示满意.结论合理选择不同种类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并重建肢体形态功能.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体会

    作者:吴国正;郭亮;刘玉武;姜岳武;夏欣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 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 1.5~2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分步推注骨水泥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作者:徐跃根;罗远明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方法.方法 对2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PKP术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治疗椎体后壁破损36椎,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7.3±6.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椎体(13.8%)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渗漏2个,椎间盘渗漏2个,椎管内渗漏1个.无肺栓塞发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论 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 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

    作者:彭辉煌;吴建伟;杨国敬

    目的 探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胫骨平台粉碎骨折患者行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8~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Iowa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李伟;杨庆国;张银顺;张建湘

    目的 探讨后路C2~3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X线提示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确切.

  • 膝关节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髌股压迫综合征

    作者:杨丰全;黄东辉;陈聪;杨丰建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ALRR)对髌股压迫综合征(PFCS)的疗效.方法 对81例PFCS患者行膝关节镜下ALRR+清理术.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1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年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54例,良16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4%.结论 膝关节镜下ALRR治疗PFCS创伤小,可同时在关节镜下进行关节清理术;对髌股疼痛伴有髌骨向外侧倾斜的PFCS疗效满意.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疗效.

  • 闭合与切开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侯

    作者:吴仁;汪金平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治疗,切开复位32例,闭合复位5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率、患肢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闭合复位组均明显短(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骨折复位满意率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闭合复位组12~42个月,切开复位组12~48个月.部分负重时间闭合复位组明显早于切开复位组(P<0.01).并发症:切开复位组发生率为22%,闭合复位组无严重并发症(P<0.01).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结论 与切开复位PFNA固定比较,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更好.

  • 帕瑞昔布钠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斌;王济纬;张立岩;樊理华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骨科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1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12 h×6次+自控静脉镇痛泵组),A2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 12 h×6次),B组(单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和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率.结果 A1、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A1组吗啡使用量少于B组(P<0.05);A1与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对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 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舰;应正然;陈杰

    目的 探讨钛缆钢板或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采用钛缆钢板内固定,9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内固定.随访记录患者的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12个月时患者功能均基本恢复到伤前正常状态.结论钛缆钢板及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均较好,临床疗效均满意.

  • 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斌;梅锦荣;王国荣;郑华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测量拟固定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后取出螺钉,钉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ml再次置入螺钉并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椎体固定后减压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14.4±3.6)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钉及断棒等并发症.影像学评估: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无明显椎体外渗.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良22例,可7例;椎弓根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经术中骨水泥强化固定后由(0.61±0.23)N·m增至(1.35±0.32) 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可以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 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陈明初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32足)行外侧小切口,采用骨圆针牵引、撬拔、复位、固定治疗.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4足,良7足,差1足.结论 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复位较好,愈合快,临床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固定治疗Ⅰ、Ⅱ型骨性Bankart损伤

    作者:孙鲁宁;沈计荣;袁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固定治疗Ⅰ、Ⅱ型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关节镜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对11例肩关节前向不稳伴Ⅰ、Ⅱ型骨性Bankart损伤患者进行复位固定.术后行渐进性康复训练.手术前后采用Rowes评分和UCLA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了解术后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24个月随访.Rowes评分:术前和术后24个月分别为20分±7.07分和90分±2.74分(P<0.05);UCLA评分:术前和术后24个月分别为6.20分±1.30分和29.20分±1.10分(P<0.05);患者肩关节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固定治疗Ⅰ、Ⅱ型骨性Bankart损伤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 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旋袖肌撕裂

    作者:王双利;阮永龙;熊高鑫;谢杰;潘政军;江华;黄彰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旋袖肌撕裂的疗效.方法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修复17例旋袖肌撕裂患者.采用UCLA评分评估术前、术后半年肩关节功能.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7(14.5±2.5)个月.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UCLA评分:术前为35.2~50.6(45.1±3.2)分,术后6个月为85.3~96.7(89.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8例,良6例,中2例,差1例.结论 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旋袖肌撕裂,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肩关节功能恢复较理想.

  • 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达;张译;谢庆云;陈俊;权毅;杨延伟;郑媛;张波

    目的 评价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n=156)和实验组(口服利伐沙班,n=156).检测术前及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等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术后24 h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不增加潜在的出血风险.

  • 经皮撬拨复位在Ⅱ、Ⅲ型Pilon骨折复位中的意义

    作者:张静波;徐锋;孙斌峰;吴晓峰;钱红兵;张伟刚;姜兴华;董燚;张志明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在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采用自行研制的骨撬拨器经皮对骨折撬拔复位后行切开内固定;B组25例,采用切开直视复位内固定术.以Mazur标准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A组1.5~3.0(2.4±0.3)h,B组2.0~3.5(2.8±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36(24.3±6.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13.4±3.4)周,踝关节功能优15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24/29;B组骨折愈合时间12~18(15.2±3.5)周,踝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19/2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例、B组6例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踝关节功能障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撬拨复位Ⅱ、Ⅲ型Pilon骨折操作简单,具有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术后可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正洲;丁鹏;汪洋;陈连梅;姚永成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 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孙文建;沈国蔚;贾瑞钢;顾章平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闭合复位失败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测量:内外翻成角0°~5°(1.9°±1.7°);前后成角0°~10°(4.3°±2.6°);内外旋0°~10°(5.5°±2.6°);下肢缩短0~1.5(0.4±0.5)cm.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潘国标;何荣新;王卫;杨宝根

    目的 评估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TKA术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30例) 及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B组,30例).两组术毕即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q12 h镇痛.术后24 h起,A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随后每隔12 h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当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0 min后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随后每隔12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32、40、48及72 h静息及运动时VAS、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48、72 h膝关节被动活动大可忍受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32、40、48、72 h的静息及运动疼痛 VAS 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术后48 h和72 h患者可忍受大屈曲角度增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应用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基本实现TKA患者术后无痛的目标,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疼痛期.

  • 后路钉棒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作者:周章彦;朱轶;谢彬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椎板或小关节间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颈部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颈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时间3~55(11±3.1)个月.颈椎复位良好,序列稳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块移位;骨折愈合好,植骨渐进融合.结论 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稳定效果.

  • 纽扣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施健

    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应用纽扣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带线骨锚钉治疗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

    作者:李纪焕

    2010年7月~2013年4月,我院采用带线骨锚钉治疗8例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苏社英;蔚青松;范天利;赵利明

    2007年12月~2012年1月,笔者对28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板固定及韧带修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

    作者:黄忠兆;张立新;郝明;曹立峰;廖文利

    27例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管旭日;杨六中;刘诗荣;张磊

    2007年2月~2013年2月,我科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型患者,获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李科伦;陈志豪;陈学文;赵政;郑巍;高晓晟

    2009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

    作者:高俊;李颖;汪波

    2009年3月~2012年7月,笔者对8例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2007年8月~2011年7月,我院应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37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Ⅰ型肱骨小头骨折

    作者:黄佳平;康两期;周亮;解放军第

    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科对4例Ⅰ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康惠尔溃疡贴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孟永久;谢建新

    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36例四肢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康惠尔溃疡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作者:徐昕;何宏生;徐华

    2004年7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关节镜结合小切口治疗3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王带兵

    2009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 下肢止血带休克致缺血缺氧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王佳孜;赖爱宁;黄飞;解放军第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车祸致伤左膝疼痛、活动障碍1 h"于2013年1月25日入院.2年前因车祸伤行彩超检查证实右下肢腓肠肌静脉血栓,予活血、抗凝、降脂、溶栓等治疗后出院.专科检查:左膝关节轻度肿胀,膝外侧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阴性,左小腿近端可及明显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左膝关节内外侧应力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因疼痛无法检查,左足感觉、运动、血运尚可.CT检查:左胫骨外侧平台粉碎性骨折,外侧平台劈裂伴塌陷,周围软组织肿胀.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C1侧块骨折Magerl技术内固定的数字化模拟及应用

    作者:陈宣煌;张国栋;吴长福

    目的 探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C1侧块骨折三维重建、复位以及数字化模拟Magerl技术内固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将1具颈椎标本制作成C1侧块骨折类型,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C1侧块骨折模型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螺钉的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Magerl技术内固定.结果 对骨折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根据三维模型测量数据,完成虚拟螺钉内固定,并成功指导临床手术21例.结论 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个人电脑上设计出C1侧块骨折数字化螺钉固定,对临床手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