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建全;朱桂美;梁兴宁;李琳;陈珊

    目的:分析总结AD(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X线和CT检查资料,总结这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3例患者CE角平均(11.5±1.9)度,髋臼角平均(49.6±2.8)度,髋臼指数平均(16.5±2.1),髋臼前倾角平均(26.5±1.8)度,AASA角平均(46.5±2.1)度,PASA角平均(86.5±3.2)度,前后唇长度加和与股骨头直径平均比值(0.95±0.1),X线与、T片均可见髋臼前后缘明显发育不良.结论:AD患者影像学分析均表现为髋臼形态不规则、前后缘发育不良、股骨头移位.

  • 3D打印技术指导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臼杯 大小选择的初步探索

    作者:陈杰;许燕飞;郭英;艾元亮;王涛;张俊;李皎;袁长飞;李玉恒;蒋江丽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如何指导选择臼杯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1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性5例5髋,女性16例16髋,按Crowe分型,Ⅱ型6例(6髋),Ⅲ型11例(11髋),Ⅳ型4例(4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3岁.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并将二维原始数据导入专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软件剖面分割技术充分观察髋臼的特异形态,并将模型数据传送至3D打印机打印出髋关节模型,提前确立旋转中心、真臼位置等,从而拟定臼杯大小,在实体模型上进行术前演练.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二维术前计划及三维术前计划所拟定的臼杯假体大小型号与实际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吻合度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3~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2.8月,术前为(46.2±5.3)分,术后评分为(86.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7例,良4例.利用3D—打印技术拟定的臼杯大小数据中85%与实际置换中一致,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865,明显较基于X射线平片所作的二维术前计划准确.结论:3D-打印技术指导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大小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大化地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 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21例报告

    作者:乔明甫;周俊荣;惠文;张红;董琼;丁娟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使髋臼及股骨头的压应力增加,早期易发生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使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21例,经术后1~8年的随访,从疼痛、步态、活动范围及X线片的测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的疗效观察,病人满意率达85.7%,只有2例在术后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此方法不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明显增加了股骨头的覆盖率,减小了剪式应力,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好方法.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杨建松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其合并髋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3例病例的影像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病例均行骨盆前后位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5例行MR检查。结果:本组23例病例均示髋臼变浅变小,股骨头裸露25%以上,其中双侧髋臼发育不良13例,单侧发病10例,测定CE角5°~28°,平均16°,18例合并骨性关节病,占本组病例78%。结论:本病好发于女性,早期示髋臼浅小,股骨头裸露25%以上,中晚期合并骨性关节病。

  • 螺旋臼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晚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卞春喜;骆雷锋;袁文旗;刘大栋

    目的 探讨螺旋臼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晚期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螺旋臼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28例33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6~24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下肢短缩得到纠正,关节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术前Harris评分15~60分,平均41分,术后Harris评分88~96分,平均9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螺旋臼在成人AD晚期手术治疗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有极高的初始稳定性,能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

  •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

    作者:吴宝良;场成;曹同军;李书奎;何威;高芬;金凤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国内报道不少,但利用该手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自1986年6月~1996年10月间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12例,全部进行随访,发现该手术不但解决了髋关节覆盖问题,且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成人髋关节半脱位12例,12个髋;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小18岁,大42岁,平均29岁.按照Crowe等[1]方法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期:Ⅰ期脱位50%以下,8髋;Ⅱ期脱位50%~70%,3髋;Ⅲ期脱位75%~99%,1髋.髋臼指数平均32°.

  • 经髋臼顶及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的应用解剖

    作者:高许斌;周建生

    目的:探讨经髋臼顶、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术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的耻骨上支截骨角度和耻骨下支截骨长度,为临床截骨矫形,达到理想股骨头覆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成人湿性骨盆标本(30侧髋关节),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15侧髋关节;再将其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5侧髋关节.将髋臼CE角打磨成0°,制作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再按Salter截骨将髂骨截断.A、B两组分别在耻骨上支中点由内上向外下与矢状面成30°和45°截断,各亚组依次将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以远分别截去1.0 cm、1.5 cm、2.0 cm骨块.截骨后将髋臼向前外及下方旋转,并用克氏针固定髂骨截骨端.测量A、B各亚组耻骨上支断端的接触面积,摄X线片,测量各亚组的CE角、Sharp角、臼头指数等几项数据.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各亚组耻骨上支的接触面积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内3个亚组间的CE角、Sharp角以及臼头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的各亚组的CE角、Sharp角以及AH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髋臼顶及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术中,在耻骨上支中点由内上向外下与矢状面成45°截骨条件下,耻骨下支截除2.0 cm骨块,能够达到佳的耻骨上支断端接触面积和实现股骨头满意覆盖的CE角、Sharp角及臼头指数值.

  •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作者:张朝春;陈智能;杨连梓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1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自体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和谐臼容关系、平衡负重力线,恢复股骨头前倾角和颈干角纠正股骨头颈畸形.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4个月,平均2.6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6分.术后下肢短缩0~2.5cm,平均0.8cm.术后X线显示臼容关系良好,植骨块融合.术后2例两侧肢体不等长仍大于2cm,行走时轻微跛行.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可以采用自体股骨头松质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到和谐臼容关系、恢复负重力线,改善病人步态等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作者:李洪恩;刘祥清;许屾;彭光军;李伟元;张印峰;李国建;朱喆;杨荣;衡德峰;匡凌浩;李欣

    目的:探讨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矫治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7例.首先将耻骨上支截断和耻骨弓中点截骨1~1.5cm后,在髋臼上方按Salter法截骨,以足够大的梯形髂骨块嵌入臼上,使髋臼撑开向前外及下方旋转,矫正Sharp角至35°左右,恢复股骨头正常覆盖率0.75以上.结果:27例中22例术后随访7~82个月,平均22个月.参照Mckay评级法,疗效优者17例、良5例、差0例.结论: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方法简单有效,早期治疗可避免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护理

    作者:陈印玲;马洪荣

    髋臼发育不良是指髋关节及相关结构的发育迟缓或发育缺陷.我院自1990年1999年采用Pcmberton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4例(30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百盛;刘欣伟;韩文锋;刘海立;李如珍;张敬东

    目的 探讨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DA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DDH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DAA组和后外侧入路(PLA)组,每组28例.对所有患者随访7~15个月,平均9.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3、5、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3、7 d,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DAA组与PL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PL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3、7d及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3、5、7d的VAS评分均小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PLA组2例患者发生假体后脱位.结论 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疼痛反应轻、出血少、防脱位能力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无须特殊手术床,消毒简单,其与PLA体位一致,不会因体位改变而增加手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云霞

    1 概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其为小儿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致残率较高,一直是小儿骨科学讨论重点及热点.1992年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会议)率先提出将CDH改称DDH.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股骨上段X线测量参数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东怡;赵德伟;田丰德

    目的 验证比较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上段形态特点,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手术治疗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按照karl pemer分型诊断标准从我院放射科筛选出髋臼发育不良51例(94髋)按karl pemer分型分为Ⅰ度23例(40髋)、Ⅱ度14例(26髋)、Ⅲ度6例(12髋)、Ⅳ度8例(16髋),再随机抽取20例正常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别测量比较其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小转子下2 cm处髓腔宽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正常组与Ⅰ度、正常组与Ⅱ度、正常组与Ⅲ度及正常组与Ⅳ度之间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 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Ⅰ度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Ⅱ度之间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Ⅲ度在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两项上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Ⅳ度在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三项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按照karl pemer分型,随着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增加,股骨形态学上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股骨头大小、股骨颈长度及髓腔宽度.②在选择手术,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时应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测量
  • 《美国超声医学协会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实践指南(2013版)》解读

    作者:于静淼;郭稳;陈涛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小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它是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或者生后继续发育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髋关节异常的总称:包括髋臼发育不良的稳定髋关节、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完全脱位但可以复位、完全脱位且不能复位[1]。

  • 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董小雄;戴守达;王永宏;张洪师;韩顺;徐朝学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性关节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03-2014-03对16例(20髋)伴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HA,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处理髋臼,使人工髋臼下移、内移,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锉磨髋臼并置入生物型假体.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36(12~60)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急性或迟发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脱位,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性透亮带出现.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步态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2~96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HA时,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髋臼,使臼窝下移、内移,能使臼杯获得良好的宿主骨覆盖,符合关节的正常生理状态,临床效果满意.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白志刚;牛东生;禹全恩;孙玺淳;马军;李国胜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重度髋臼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13例(19髋),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13个月~4.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1.40±5.67)分增至术后的((87.6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期内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三种全髋关节置换术式的治疗体会

    作者:罗树林;尹峰;沈彬;张振;蔡俊丰;黄宇峰

    目的 探讨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缺损采用提高旋转中心10例、患侧股骨头造盖10例、特殊髋臼钢板重建髋臼10例.结果 25例获得随访,时间1年~9年4个月,平均3.5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6分,下肢短缩-2~2.5 cm,平均1.0 cm.3例骨盆倾斜习惯术后未能矫正,行走时感患肢过长.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术式多样,需根据髋臼的具体情况选择.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

    作者:李文波;林建华;叶君健;许卫红;张文明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 对31例4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11例,单侧20例.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3个月~4年的随访,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65分增加到术后89.26分.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应充分考虑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 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振刚;刘建国;齐欣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找寻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olidWorks 2005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 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找寻出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的实验组.结果 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均有1个象限内的值较大,通过2次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结论 当髋臼内壁内移至未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到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的范围内,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

    作者:潘兵;张志敬;李战友

    目的 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及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应用Mark髋臼四分法判断臼杯假体的实际位置.行Harris临床评分及X线检查做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2 mm,术后为1.52 mm;术前垂直距离平均为10.26 mm,术后为5.6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k髋臼四分区中,臼杯假体位于内侧区者为46髋,其中内下区34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2.5~60.3分,术后为76.6~96.5分.无假体松动和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中,应强调向内方或内下方加深髋臼,接近于真臼安放臼杯假体,以尽量恢复髋关节理想旋转中心;选择小型臼杯假体以获得髋臼宿主骨的良好覆盖,减少髋臼植骨的机会.

221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