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

    作者:王连存;周庆文;孙海艳;杨柳;高克;李静成;刘广超

    目的 探讨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患者采用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20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饱满,不臃肿,无明显色素沉着.患指皮瓣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经过康复练习无手指屈伸活动障碍.结论 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易学,临床疗效良好.

  • 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小宏;张有为;刘列;肖文兴;宋宁亚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成PKP组和PVP组,两组各4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VAS评分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变化,评价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8~12.7个月.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长(多)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IGF水平及骨生化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KP组血清IGF水平及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PVP组(P<0.05).术后B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骨水泥渗漏、感染、再骨折、一过性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VP组(P<0.05).结论 PKP和PVP都可以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且能获得满意疗效.PKP术后更可以促进血清IGF水平升高,改善骨质疏松.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白梅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7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2例分别于随访6、13个月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术后6个月死亡1例患者,无法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故术后6个月对70例患者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43例,良25例,可2例.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减少骨折端暴露及软组织剥离、保护骨折周围血运等优点.

  • 手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作者:王林;丁国正;汪正宇;徐祝军;谢加兵;周茂生

    目的 分析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21例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患椎后凸Cobb角、病变愈合、神经功能、疼痛及体力状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患者Cobb角由术前20.6° ± 2.3°恢复到术后4° ±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恢复正常.VAS评分由术前(8.8 ± 0.9)分下降至术后1个月(1.3 ± 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均提高1~2级.术后6个月体力状况ECOG分级:2级5例全部恢复到1级,3级12例中9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4级4例中1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结论 一期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疗效显著,可矫正或防止后凸畸形,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铮;林勇彬;林可新;黄青

    目的 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皮入路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肌间隙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入路),每组各2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肌酸激酶、VAS评分、ODI评分及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9个月.3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各时间段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术后第1、3天传统组明显高于肌间隙组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及经皮组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3组两项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均符合微创理念,而椎旁肌间隙入路稍显优势.

  •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丁滔;孔宁;吕欣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腰硬组,44例)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36例).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比较术后不同时段两种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腰硬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可能为更好的麻醉方式.

  •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的疗效

    作者:辛晓林;张林峰;王顺利;史迎宾

    目的 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骨搬运完成时间2~7个月,骨搬运长度6~18 cm.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6例出现钉道反应,1例切口皮缘水肿,均经治疗后愈合;17例搬运后期出现对线不良,经调整骨搬运方向、少量植骨,均获对位对线骨性愈合.骨搬运完成后9个月,按Paley et al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5例,良6例,可8例,差1例.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软组织创面愈合满意,所有患肢长度恢复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进行感染扩创、炎性病变切除、骨段搬运修复骨缺损,对胫骨术后感染的控制、肢体功能的重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王凌斌;赵凯;陆龙卫;朴民声;朱科林

    目的 观察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疗效.方法 采用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35例后壁破损的OVCFs患者,共37个椎体.观察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水泥椎体前方渗漏1椎,侧方渗漏2椎,未出现椎体后缘及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的(8.0 ±1.7)分降低至术后2 d的(2.3 ±0.6)分,末次随访为(2.0 ±0.8)分.ODI:由术前的73.4% ± 4.6%降低至术后2 d 的23.7% ± 3.6%,末次随访为22.5% ± 4.2%.伤椎 Cobb 角:由术前的27.3°± 6.8°矫正至术后2 d的15.5°± 4.9°,末次随访为16.1°± 5.2°.椎体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62.7% ± 20.4%提高至术后2 d的78.9% ± 18.3%,末次随访为74.8% ± 16.9%.各项指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OVCFs,能明显改善疼痛及功能,可有效控制骨水泥椎体后缘渗漏.

  •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聂治军;张文芳;张银刚;李全义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4~7 d.6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22例,可6例,优良率为90.77%.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近期疗效可靠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保证.

  • 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

    作者:陈鑫;马光义;朱华;高治宇;祝海峰;王亚珂;李刚强;宋振磊

    目的 总结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8个月.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13例骨折愈合良好,3例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中3例.结论 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则,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肩、肘功能恢复满意,治疗效果良好.

  • 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疼痛的原因与处理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王晓东;温海波;赵继营

    目的 分析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部疼痛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方法 8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应用锁骨钩板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肩部疼痛情况,分析疼痛的原因及预防应对措施.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发生肩部疼痛24例,发生率为27.6%.其中14例肩峰下骨质破坏,6例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炎,1例钢板松动断裂,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例再脱位(2度).1例再脱位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其余疼痛患者于术后2个月取出锁骨钩板,疼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12个月Neer评分:优49例,良26例,可11例,差1例.结论 肩部疼痛是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应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涛;张育民;王军伟;马涛;宋伟;王军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的疗效,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患者采用THA治疗,收集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评价疗效同时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髋关节活动度术前为0° ~98°(36.4° ± 25.01°),术后为55°~224°(210.8°± 17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术前为(27.66 ± 3.27) mm/1 h,术后3个月降至(6.25 ± 1.08) 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术前为(46.33 ± 6.99)mg/L,术后3个月降至(23.69 ± 3.8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rris总分:术前为(35.1 ± 2.9)分,术后3个月为(86.1 ±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42.1 ± 2.1)分、(39.3 ±2.2)分、(6.5 ±0.9)分,各项评分分别高于术前的(15.5 ±2.1)分、(17.5 ±2.9)分、(2.6 ± 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优27例,良11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2.6%.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术后疗效存在相关性的因素包括:术前ESR异常、术前CRP异常、有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和病程长5个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580(1.437 ~1.737)、2.352(1.105 ~5.006)、1.252(1.120 ~1.399)、1.457(1.392 ~1.526)和1.091 (1.081~1.102).结论 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患者可有效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术前ESR及CRP异常、有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病程长与THA治疗效果存在关联.

  • 显微镜下应用拇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创面

    作者:李建美;周明伟;胡小峰;郑晓飞;陈建民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采用拇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在显微镜下应用拇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20例手指指腹缺损患者.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2.5 cm×2.0 cm.结果 手术时间1.5~2.5 h.20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 显微镜下切取拇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病变特征与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贾博;林福庆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的水平高低与膝骨关节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14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通过关节镜严格检查患者膝关节的炎症病变状况,观察半月板和软骨组织的损伤程度、滑膜增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游离体、骨赘,依据惯用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分级评价.检测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并分析二者和膝关节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中CTX-Ⅱ和COMP水平高低与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程度、半月板损伤分级以及滑膜的增生程度有相关性(P<0.001),而与骨赘分级情况以及游离体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膝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可以为临床上膝骨关节炎的分级诊断以及患者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价值.

  • 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梅晓亮;张震祥;唐炬;杜雅晴;朱伟

    目的 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非截骨THA治疗1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术中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未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39(32.8 ± 4.2)分提高至术后85~93(90.3 ± 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优12例,良3例.14例患者满意度高.术后随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对长度差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双下肢相对长度差为0~10(5.3 ± 3.9)mm.1例有术后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结论 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作者:袁静;王予德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断钉、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6~8周.末次随访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3例.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的同时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可大程度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构且不失微动,又减少了下胫腓螺钉的应用,疗效明显.

  • 多因素回归分析全关节置换术后华法林使用效果

    作者:邓亚军;姜棚菲;张杰;张民泽

    目的 探讨华法林使用剂量和患者因素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50例行全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华法林治疗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情况和华法林使用的情况以及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体重、华法林每日剂量、大剂量、累积剂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影响华法林的使用效果;每日剂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每日剂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影响使用效果;累积剂量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大剂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影响华法林使用效果.结论 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华法林每日剂量、大剂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影响华法林的使用效果.

  • 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苘莲萍;邱斐斐;陈小涛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阻滞组和静脉组,每组50例.静脉组给予静脉镇痛(0.02 mg/kg芬太尼+500 mg曲马多)治疗,阻滞组在静脉组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FICB(0.125%布比卡因+0.02 mg/kg芬太尼)治疗.结果 阻滞组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24 h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蠕动恢复、下床活动、住院的时间明显少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B超引导下FICB可有效缓解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高凝、炎性等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李英博;杨启远;冯敬;杨雯栋

    目的 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PKP治疗1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8椎).测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采用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摄 X线片观察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6(14.4 ± 2.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7.14%(9/126),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3.97% (5/126).结论 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止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柳生林;夏亚一;康永龙;魏秀兰

    目的 探讨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9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钉板系统组42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51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24个月.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 组均少于钉板系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 组明显优于钉板系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钉板系统内固定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更少、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 两种方法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徐显春;齐保闯;唐强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7例)采用MIPPO结合LCP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评价两组关节功能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结论 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有效保护骨折端血供,获得满意功能恢复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实施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何玉泽;张新珠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伤后至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按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伤后1周内手术(112例),B组伤后1~3周手术(53例),C组伤后>3周手术(18例).比较3组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及渗漏发生率,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及其改善率、Cobb角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术中骨水泥注射量:A组多于B、C组(P<0.01),B组多于C组 (P<0.01).骨水泥渗漏发生率:A组高于B、C组 (P<0.05),B组高于C组 (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3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A组高于B、C组 (P<0.01),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3组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A组高,C组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8个维度得分的两两比较中,A、B组间各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B、C组间除了PF和RE维度,其他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除了RP维度,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伤后1周内进行PKP临床效果显著.

  • 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郝申申;姬小娜;刘志斌;刘荣荣;奥乐;王艳玲;王延峰;范亚杰

    目的 观察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初行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B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生理盐水)、C组(术中20 ml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各30例,分别在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比较3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例数.结果 术中失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少于C组(P<0.05).术后引流量: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均少于B组(P<0.05).术后第3天Hb:A组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DVT发生.结论 局部应用TXA可减少初次行单侧THA的失血量,术中局部浸润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灌注可减少术后引流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 自锁式双固定嵌片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鑫;厉晓龙;刘伟峰;朱洲;邵建树;季旭彪

    目的 观察颈椎自锁式双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1个椎间隙)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并应用ROI-C行椎间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脊髓受压、术后吞咽情况以及ROI-C位置和颈椎融合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及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55~80(66.2 ± 9.4)min;术中出血量20~65(38.8 ± 14.9)ml.患者术后第1天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融合椎体无畸形,ROI-C无移位,无主诉吞咽困难或颈部异物感.JOA评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椎管前方无明显骨性压迫且不伴有颈椎不稳及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髓核摘除联合ROI-C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时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志杰;李国军;苏江源;连云;葛海峰;张明赳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时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髋关节总被动活动度是否为0°,将患者分为强直组(17例)与非强直组(15例),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WOMAC 评分、髋关节被动屈曲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差异.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4个月.术后12个月时,两组WOM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度和BASFI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强直组分别为42°(30°,52°)和18°(2°,29°),非强直组分别为44°(32°,55°)和20°(7°,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符合手术指针时,相对早期行THA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预后.

  • 监测D-二聚体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意义

    作者:张学伟;李士春

    目的 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意义.方法对22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及下肢血液循环驱动预防VTE,术后每2~4天监测D-二聚体1次,共监测2~5次.按术后VTE诊断明确与否分为血栓组(18例)和血栓不确定组(202例).结果 术后D-二聚体平均值:血栓不确定组为(1982.6 ± 328.1) μg /L,血栓组术后血栓发生前为(2168.5 ± 311.9)μg/L,血栓时为(5076.4 ± 521.4)μg/L;血栓不确定组术后与血栓组血栓发生前的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栓发生前与发生时的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值≥4500 μg/L的36例中有16例发生VTE,<4500 μg/L的184例中有2例发生VTE,发生时间为术后1~2周,两组发生血栓的相对危险度RR为42 : 1;当D-二聚体值≥4500 μg/L时,发生血栓的风险增加(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的VTE,这对早期治疗及防治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田丰;易洋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在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564例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297例)和普通方案组(267例).对两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内固定手术患者与非内固定手术患者的SS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万古霉素组SSI发生率低于普通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手术患者与非内固定手术患者的S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可能会降低脊柱SSI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后侧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谋林;李俊;周智;喻赣鹏;尹文军

    目的 比较后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8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侧入路组(72例)与外侧入路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采用VAS评分、Harri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与外侧入路组相比,后侧入路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下地活动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入路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P<0.05);屈曲、内旋及外展角度的改善程度后侧入路组较外侧入路组更明显(P<0.05),外旋角度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后侧入路组为88.89%,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的71.21%(P<0.05).并发症:后侧入路组术后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感染征象;外侧入路组术后2例伤口感染、1例髋关节脱位以及2例假体松动,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侧入路行THA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余建;赵奎;王华;魏春;周嘉庆;胡继苏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42~127(63.9 ± 19.6)min,术中出血量126~430(203.3 ± 67.9)ml,住院时间17~28 (23.9 ± 3.1) d.4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31例,良6例,中1例,差3例,优良率90.2%.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显著.

  • 前路外固定支架联合后路M形钢板立体固定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

    作者:黄徐兵;赵刚;邹欣欣;于海洋;李超

    目的 探讨前路外固定支架联合后路M形钢板立体固定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外固定支架联合后路M形钢板立体固定治疗12例骨盆Tile C型骨折患者,评价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3个月.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术后未出现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8例,良4例.结论 前路外固定支架联合后路M形钢板立体固定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的优点.

  • 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

    作者:彭程;王海鹏;颜家骅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ASA分级≤4级的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进行局部麻醉,B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 -Ⅱ)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2、3、7 d进行疼痛情况评估,并观察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前、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 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例发生谵妄,治疗后缓解.两组均无切口并发症发生,全部安全出院.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微创手术时的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选择.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

    作者:朱忠胜;朱海明;何志敏;肖海军;薛锋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的降低或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作者:俞永智;刘杰;郭士方;陈志信;何宗儒;邸文飞;钱耀文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弹性随内针治疗48例尺桡骨骨折患儿,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18个月.术后1个月可见骨痂形成.3例出现皮肤激惹症状,拔针后消失.无延迟愈合、切口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采用Grace-Enversman前臂骨折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42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96%.结论 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

  • 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曹家庆;韩欣攸;金翔赟;黄晶焕;李晓林

    目的 评价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观察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14~248 (162.3 ± 38.7) min,术中出血量138~272 (183.8 ± 32.8) ml.3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例肺心病死亡,1例失访;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72(49.3 ± 6.2)个月.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假体松动、骨吸收、脱位、假体柄断裂及假体周围骨折发生.5例发生尺神经麻痹.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68~100 (89.5 ± 5.8)分,其中优10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为24/26;VAS评分为0~5(1.2 ±0.5)分.结论 人工全肘关节假体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手术治疗开放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

    作者:王俊;廖中东;万里;许来峰

    2009年8月~2016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9例开放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23~65岁.左下肢11例,右下肢8例.胫腓骨骨折部位:中段13例,中下段4例,近段1例,多发性1例.均为开放骨折 (GustiloⅢC 型).损伤血管及类型:胫前动脉14例,胫后动脉4例,腘动脉1例;完全断裂伤15例,不完全断裂伤4例;其中挫伤血栓形成4例.合并损伤及合并症:胫神经损伤1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5例.休克患者纠正休克后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2~15 h.

  • 青少年股骨骨不连的治疗体会

    作者:冯琼华

    2011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手术治疗10例青少年股骨骨不连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0~17岁.左侧4例,右侧6例.股骨上段2例,中段3例,中下段5例.骨折类型:粉碎性5例,短斜形2例,横形3例.患者初次手术均采用股骨钢板内固定.其中4例系去除内置物后不足1个月股骨再骨折;6例X线片表现骨折端骨硬化,髓腔封闭,确诊距离第1次手术时间>12个月.

  • 经皮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定向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

    作者:洪晔;吕书军;王立新

    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定向穿刺技术,笔者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61~89(69.5 ± 5.5)岁.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12例.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T 值为-2.8~5.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10例行常规PKP手术(常规组);12例行定向穿刺PKP 手术(穿刺组).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2h~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节段、骨密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剪刀位与单腿截石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陈卫东;薛启明;王瑞平;董明心;周永其;于明昌

    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采用剪刀位与单腿截石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笔者比较两种体位的各项指标,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0例,男28例,女52例,年龄60~89岁.按术中不同体位分为两组:① 剪刀位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9岁.左侧25例,右侧15例.骨折AO分型:A1型11例,A2型24例,A3型5例.② 单腿截石位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60~88岁.左侧24例,右侧16例.骨折AO分型:A1型10例,A2型25例,A3型5例.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均为3~5d.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彭方成;王贤月;王鹏;张桃根;陈敬煌

    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4例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1~65岁.均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 Tossy 分型:Ⅱ型4例,Ⅲ型10例.5例术前确诊,9例术中才得以诊断.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d.

  • 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谢健;袁惠霞

    2014年6月~12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90岁.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A型6例,B型8例,C型6例.远端骨折块移位情况分型:Colles骨折9例,Barton 骨折5例,Smith 骨折6例.治疗前所有患者腕关节骨折Dienst评分为差,掌倾角为0°~5°,尺偏角为0°~10°,桡骨高度为0~5 mm.

  • 阻挡钉技术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

    作者:覃松;喻忠斌;邹凯;王凯;车彪;刘骏;何精选;娄文杰

    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们应用阻挡钉技术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72岁.左侧6例,右侧10例.AO/OTA分型:A1型8例,A2型6例,C1型2例.开放骨折6例(均为GustiloⅠ型);闭合骨折10例.开放骨折患者在伤后6h内手术,闭合骨折患者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出现褶皱后10 d内进行手术.

  • 肱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纪宝;郑永茂;李云飞;徐秀成;柴充;王浩磊

    2010年12月~2016年10月,我科采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治疗13例青少年肱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7例,年龄8~17岁.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囊肿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其中3例完全骨折.

  • 微型钢板侧置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

    作者:李英周;叶锋;杨永博;万蕾;陈建良

    2013年12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侧置治疗36例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6例 (40处),男23例,女13例,年龄17~56岁.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31例.第1掌骨6处,第2、3掌骨各4处,第4掌骨5处,第5掌骨21处.骨折均有明显移位,合并肌腱损伤3例.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1~5d.

  • 微创跟腱断裂通道吻合器在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丁海祥;孙强;董新利;王文文

    2016年11月~2017年5月,中山医院骨五科采用北京301医院唐佩福教授和陈华副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创跟腱断裂通道吻合器治疗12例跟腱断裂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4~54岁.新鲜跟腱断裂者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3~45 d.

  • 微创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徐立军;段军;陈又年;张远金;张辉;王勤志;李名武;殷永红

    2011年9月~2016年10月,我科采用经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或Herbert螺钉微创手术治疗1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45岁.左侧13例,右侧4例.骨折Regan-Morrey 分型:Ⅱ型10例,Ⅲ型7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6例,伴肘关节后脱位11例.入院后先予石膏托固定,肿胀消退后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5~9d.

  • 手术治疗胫骨骨样骨瘤

    作者:叶永志;陈永志;钟永翔;褚庭纲

    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我们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样骨瘤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2~25岁.患者均有局部疼痛,夜间疼痛明显,影响睡眠;5例肌肉萎缩明显,且伴明显跛行.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明确标记瘤巢的数量及位置.

  • 附加钢板联合皮质骨剥离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

    作者:林龙;付德生;樊展;邓健;韩含

    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采用附加侧方钢板联合皮质骨剥离、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2例髓内钉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1~68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1例,胫骨干8例,肱骨干3例.骨不连按Judet分类:肥大型13例,萎缩型6例,营养不良型3例.骨不连时间:10~26个月.

  • 膝骨关节炎合并髌韧带止点撕脱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

    作者:胡兆洋;冉学军

    患者,女,60岁,右侧膝关节反复疼痛3年余,加重伴僵硬感6个月余,不慎摔伤后右侧膝关节明显肿痛3d入院.查体:不能行走,右侧膝关节明显肿胀,髌韧带止点处明显压痛,关节被动活动范围 -5°~90°,主动活动范围20°~70°.X线检查:右侧膝关节骨关节炎;MRI检查:右侧髌韧带部分撕裂;其余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右侧膝关节骨关节炎;右侧髌韧带部分撕裂.于入院第5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发现:髌韧带自胫骨结节止点完全撕脱,末端带有厚约0.5 mm薄层骨皮质;髌股关节面软骨严重磨损,可见软骨下硬化骨,且有大量骨赘形成;股骨内外髁边缘和胫骨平台内外侧边缘可见骨赘形成.术中予以标准截骨和假体安装,采用肌腱对接法牢固修复髌韧带止点撕脱.术后诊断:右侧膝关节骨关节炎;右侧髌韧带止点撕脱.术后予以常规预防感染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处理,未行膝关节石膏固定制动,鼓励患者在床上行屈伸膝关节锻炼,但6周内不下床负重站立和行走,6周后扶双拐下床行走锻炼.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膝关节疼痛,行走自如,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屈伸-10°~130°.

  • 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裂进入髁间嵴前缘1例

    作者:杜伟斌;沈福祥;陈荣良

    患者,女,60岁.7年前因摔倒致右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正常,出院后未定期复查,且一直未取出内固定物.于此次入院前1个月,突然出现右侧膝关节疼痛,走路时偶发疼痛感,但无明显绞锁现象,上下楼梯时疼痛不适加重.2017年8月17日再次就诊于我院.X线检查显示:右髌骨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断裂,有一小段位于髁间嵴前缘,见图1.入院后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按原切口充分显露钢丝张力带,取出膝关节表面张力带钢丝后屈曲膝关节,翻开髌韧带,C臂机透视下在关节腔前缘取出游离钢丝.术后予以常规抗凝、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术后1周指导功能锻炼,拆线后予以下肢损伤洗方熏洗患处,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手术治疗带状疱疹后腓总神经麻痹1例

    作者:孙立山;刘奔;冯艳红;王丽国;戴海洋;崔涛

    患者,男,69岁,因右侧小腿疼痛8周、右踝关节背伸无力6周,于2017年7月3日入院.患者8周前出现右侧腘窝外侧及右侧小腿前外侧、足背、足底皮疹和水疱,皮疹区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2周后皮疹逐渐消退.但仍有腓总神经分布区皮肤持续烧灼样疼痛,并出现右侧踝关节背伸无力,行走不利.神经电图提示:腓总神经损伤.实验室检查:生化、血常规、凝血常规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右侧腓总神经麻痹.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静滴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2 ml qd,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 qd,口服甲钴胺0.5 mg tid,治疗2 d后无明显效果.于2017年7月5日,腰麻下行右侧腓总神经切开探查术,沿腓骨颈弧形切开,逐层显露,小心游离右侧腓总神经约长10 cm,近端至起始处,远端至腓骨长肌内肌支分叉处.术中见腓总神经外形完好,走行正常,未见其受到卡压,可见外膜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未见腓总神经外膜变性,未见腓总神经瘢痕化.切开腓总神经外膜予松解,取地塞米松5 mg喷洒于腓总神经表面.生理盐水冲洗,止血,切口内置入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天右侧小腿疼痛明显改善,踝关节背伸及伸趾肌力仍无改善.查体可见痛觉过敏消失,各关键肌力同术前.患者于2017年7月11日出院,出院时疼痛基本消失,肌力同术前,无明显改善.2017年7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诉踝关节可背伸,可伸趾,但未到正常水平.

  • MiR-490-3p靶向HMGA2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刘伟;刘华强;许国星

    目的 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miR-490-3p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设立miR-490-3p mimics组(对照组)、慢病毒lenti-sh miR-490-3p组(药物组),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miR-490-3p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miR-490-3p对MG-63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490-3p对HMGA2、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490-3p 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次实验结果,药物组的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为58.90% ± 0.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 ± 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中HMGA2、Bcl-2、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miR-490-3p转染后,促进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 Bax 或 Bcl-2比率增高,而线粒体凋亡途径下游的Caspase-3蛋白被激活,表达量降低.结论 MiR-490-3p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HMGA2的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激活Caspase-3蛋白级联反应和调控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 腰椎屈曲压缩骨折椎体松质骨内应力分布的特点

    作者:石先明;刘延东

    目的 研究腰椎在屈曲压缩载荷作用下松质骨内应力分布特点.方法 运用三维ANSYS 6.0软件建立正常人体胸腰段(T12~L2)运动节段的数字力学分析模型.将L1椎体中间3个层面的松质骨划分成6个力学统计区,分别测量6个统计区内的平均应力值.在同一等级载荷下对中间3个层面内6个统计区的平均应力值进行比较,分析腰椎椎体松质骨内屈曲载荷作用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不同等级屈曲载荷作用下,每一等级载荷均出现:A(M)区松质骨应力值与其余5区[A(L)、A(R)、P(L)、P(M)、P(R)]的松质骨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体内松质骨在屈曲压缩载荷作用下,松质骨内应力分布存在着集中趋势,应力集中的部位在松质骨前缘中间区域.

  • 收肌管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作者:殷浩荣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膝关节常见的手术方式,而术后患者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这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因此术后充分的镇痛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镇痛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对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