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儿童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应颖;南洋;朱纯纯;张旭彤;李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儿童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6年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5~12岁,患儿ASA分级为Ⅰ-Ⅱ级,手术时间均在90 min之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对照组加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均予0.25%罗哌卡因0.4 ml/kg.评估患儿术后两天步行时的疼痛程度和步行距离,采用徒手肌力检查分级评估股四头肌肌力,记录分级为0-2级肌力减弱发生率,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两天行走时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行走距离明显延长,股四头肌肌力减弱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能加快患儿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患儿康复.

  • 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作者:杨秀林;徐肇鸣;蒙世泽;虞斌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与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其中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统计两组运动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静止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TUG试验用时(34.5±6.5)s,少于对照组的(39.5±7.5)s,关节活动度为(68.5±9.5)°,大于对照组的(61.5±6.5)°,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且术后不同时段静止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相当,但是收肌管阻滞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更高的推广和普及价值.

  • 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

    作者:赵旻暐(综述);田华;王宁(审校)

    由于截骨操作、软组织平衡等处理,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疼痛多较剧烈。更重要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因此,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连续股神经阻滞( femoral nerve block ,FNB)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疗效确切,但严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利于术后康复。连续收肌管阻滞( adductor canal block ,ACB)以隐神经为靶点,研究显示该方法可达到同FNB类似的镇痛效果,同时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但ACB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时间不长,有局部药物弥散导致麻醉范围扩大、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旻暐;王宁;曾琳;李民;赵中凯;张菡;田华

    目的: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4---9月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CB组和FNB组.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运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s,NPRS)进行的镇痛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追加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每组各20例,男∶女=7:33,年龄(63.8±10.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3.5) kg/m2.两组患者在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前畸形程度、疼痛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后2h的静息痛[ACB =0.0(0,6),FNB =3.0(0,5),P=0.004]和术后12 h的运动痛[ACB =3.0(3,0),FNB=5.5(0,10),P=0.004)外,其他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ACB组为(85.3±27.6)N和(82.0±30.1)N,FNB组为(69.0±29.4)N和(64.4±32.0)N,两组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尽管具体数值ACB组高于FN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3,P=0.108).术后24h内追加使用盐酸哌替啶(100 mg/次)者,ACB组有4例,FNB组有5例;术后24~48 h内追加者,ACB组3例,FNB组2例;所有追加均为1次.ACB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另有1例感到口干;FNB组恶心者4例,均同时伴有呕吐,另有口干者3例,下肢肌间血栓患者2例.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ACB的镇痛效果并不优于连续FNB,但ACB减小了对术后股四头肌力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对膝关节镜清理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苏茂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U ACB)对膝关节镜清理术(KAM)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镜清理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收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镇痛治疗,收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U-ACB治疗.结果:收肌组术后12、24、48h的VAS得分、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肌组术后12、24、48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肌组和对照组术后12、24、48h股四头肌肌力基本相同(P>0.05).结论:U-ACB可有效提高KAM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和减少不良反应,其对股四头肌肌力无明显不良影响.

  • 全膝关节置换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镇痛的Meta分析

    作者:王银;王兴博;郭士方;杨青山;陈志信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控制的广泛研究发现了不同的镇痛方式.其中股神经阻滞因可有效控制疼痛而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标准方法,但其可能减低置换后股四头肌肌力而造成严重后果.收肌管阻滞是一种新兴的镇痛方式,其在全膝关节置换后具有更快的功能恢复及良好的疼痛控制能力.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全膝关节置换后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疼痛控制和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3月为截点,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膝关节置换镇痛和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献,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终纳入12篇文献,共802例患者,总计872膝;②分析显示,与股神经阻滞相比,收肌管阻滞可明显地减低术后8 h静息目测类比评分(P < 0.001),并且可以改善股四头肌肌力(P < 0.001)和活动能力(TUG试验)(P < 0.05);但是术后24,48 h静息目测类比评分和术后8,24,48 h动态目测类比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间方面2组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③综上,膝关节置换后收肌管阻滞使患者早期(术后8 h)镇痛效果更好,具有更好的活动能力和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因此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可作为替代股神经阻滞的一种镇痛方式.

  • 不同镇痛方案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关节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健;姜彩虹;徐英杰;朱建祥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不同镇痛方案对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和收肌管阻滞镇痛组,每组41例.比较4组静息与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术后镇痛补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4组静息与活动状态VAS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5 d,4组活动状态VAS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1 d(P<0.01).术后5 d,4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前1 d(P<0.01);术前、术后1 d及5 d,各组间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患者在4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管阻滞镇痛组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患者数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管阻滞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和收肌管阻滞镇痛组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收肌管阻滞镇痛在补救镇痛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 用两种麻醉方法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炎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对比

    作者:史玮青;郭飞;赵小燕;王晓红;王海生

    目的:对比用两种麻醉方法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2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其股四头肌的肌力及患肢膝关节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其股四头肌的肌力均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其患肢膝关节VAS的评分相比,P>0.05.结论:与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地提高其股四头肌的肌力.

  • 连续收肌管阻滞和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孔宪刚;宋成伟;侯代亮;王昆;李成文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半月板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陶岩;周海滨;张伟;王庚;岳云

    目的 比较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group,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group,FNB)用于半月板切除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行半月板切除手术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CB和FNB组.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ACB和FNB,用药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6、12、24 h静息下、主动运动(直腿抬高)和被动运动(被动膝关节屈曲60度)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以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用药副作用和使用镇痛药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达到良好镇痛,术后24 h内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h内股四头肌肌力分级FNB组和ACB组分别为1(1~2)和3(3~4)、2(1~2)和4(3~4)、3(3~4)和4(4~4)(P<0.01),术后24 h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为人FNB和ACB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是ACB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在术后早期明显高于FNB患者,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隐神经穿出收肌管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唐帅;申新华;黄伟;马满姣;张杨阳;王英;李旭;崔旭蕾;徐仲煌;马超;黄宇光

    目的 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佳位置.方法 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 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均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注射后30 min及术后24 h小腿内侧对冰块的温度觉.解剖部分:纳入尸体20具,共40条下肢,男性20条,女性20条.测量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髁、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上口、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下口、髂前上棘至隐神经穿出大收肌腱膜处的距离,记录收肌管的长度、收肌管在下肢的相对位置、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点等数据.结果 临床部分:19例均在注射后30 min失去对冰块的温度觉,并在术后24 h恢复.解剖部分:隐神经均在收肌管内向下走行并于近收肌管末端处穿出,与膝降动脉的隐神经支伴行.收肌管长度约为(10.0±2.1)cm.收肌管上口、下口、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置分别为缝匠肌全长的(54.7±3.0)%、(76.0%±3.8)%、(74.1±3.2)%.结论 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和大腿中段水平进行超声引导下ACB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隐神经阻滞效果.ACB的佳位点应为缝匠肌的约中下1/3处.超声引导下在膝降动脉旁注射局麻药可能成为隐神经阻滞的一个新方法.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培军;张立敬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dductor canal block group,ACB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emoral nerve block group,FN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术后2h、4h、8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术后24h对患者TUG试验、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测.记录术后24h内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PONV)、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ACB组患者TUG试验时间显著低于FN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FN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8h、24h时点静止状态下、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穿刺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 收肌管阻滞能够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与股神经阻滞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对肢体运动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

    作者:葛军昌;吴巨生;王鹏宇

    目的 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股神经阻滞(CFN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记录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静息下和运动下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CB组患者在术后12h、24 h、48 h、72 h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CF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4.86、-5.64、-5.90、-2.79,P均<0.05).ACB组术后48 h、72 h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CFNB组低,术后6h、12 h运动时的VAS评分亦较CFN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4、-5.46、-5.18、-3.34,P均<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恶心呕吐、镇静过度、低氧血症、局麻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及镇痛导管脱出等异常情况发生.结论 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可以获得良好的镇痛,同时保留了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收肌管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作者:殷浩荣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膝关节常见的手术方式,而术后患者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这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因此术后充分的镇痛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镇痛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对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林莹;廖燕凌;姚玉笙;郑晓春

    目的 评估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用于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收肌管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S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D组注射0.5%罗哌卡因+10 mg地塞米松,共20 mL.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3 h (T1)、6h (T2)、12 h(T3)、24 h(T4)、48 h(T5)静息以及屈膝6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内侧部皮肤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针刺痛觉消失至第一次感觉疼痛的时间),24 h(T4)、48 h(T5)股四头肌肌力,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S组比较,D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和膝关节屈曲60°的VAS评分均降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CA按压次数明显减少,24、48 h肌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可以明显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中的作用

    作者:孔宪刚;李海鸥;宋成军;王昆;李成文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术中均采用喉罩全凭静脉全麻,A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ACB,阻滞成功后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B组不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后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吗啡补救镇痛用量及手术前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24、48、72 h、出院时患肢膝关节大主动活动,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第1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统计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静态和动态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补救镇痛用量,术后24、48、72 h、出院时膝关节大主动活动度,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第1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与B组比较,P均<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采用ACB为主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术后镇痛效果佳,运动阻滞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

    作者:王健;张建欣;李志英;盖殿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TKA的老年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收肌管复合喉罩全麻组(GA组)和单纯喉罩全麻组(G组),每组30例.GA组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持续ACB,阻滞平面完善者行常规麻醉诱导.G组直接行麻醉诱导.记录切皮前10 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 min (T3)、切皮后60 min (T4)、出室(T5)、出PACU时(T6)的MAP和HR.记录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6、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情况.记录两组术后6、12、24、48 h时VAS的评分情况.计算术后3d谵妄发生例数.结果 与G组比较,GA组在T2、T5、T6时间点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GA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GA组术后6、12、24、48 h的RVAS、AVAS、P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术后各观察点股四头肌肌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D发生的总例数,GA组明显少于G组(P<0.05).结论 ACB联合喉罩全麻可降低老年患者TKA后POD的发生率并不影响股四头肌的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研究

    作者:赵莎铤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收肌管阻滞的不同镇痛方案,以求寻找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并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TKA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30min行术侧收肌管阻滞(0.5%罗哌卡因20ml+右美托咪定l00ug),对照组术前30 min行术侧收肌管阻滞(0.5%罗哌卡因20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72 h的静息与活动状态下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RS);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补救性盐酸哌替啶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及运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56±0.59) d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补救性盐酸哌替啶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对TKA术后初期镇病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的收肌管阻滞.且明显降低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燕青;何海娟;王红珠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 <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 <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 <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超声引导下的两种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王福朝;孙学飞;张同军;王忠义;齐文辉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组则行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组(P <0.05);A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24 h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组(P <0.05);两组术后48 h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相比ACB用于EKR后镇痛效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