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58
  • 国内刊号: 31-17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玉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国平;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龚高全;陈颐;程洁敏;李长煜

    目的:评估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的54例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及62例转移性肝癌无糖尿病患者(B组)的术前空腹血糖(其中A组每天术前均检测3餐前血糖,并通过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肝脓肿、肝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发生情况、平均介入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平均可介入治疗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术前空腹血糖均值为(8.2±3.1) mmol·L-1,B组术前空腹血糖均值(4.5±1.4) mmol·L-1(P<0.001).平均介入治疗次数A组(6.3±2.1)次,B组为(9.5±2.8)次(P<0.05).平均住院时间A组为(11.2±3.5) d,B组为(7.8±2.6) d(P<0.05).平均可介入治疗期A组为(18.6±6.2)个月,B组为(23.5±4.5)个月(P<0.05).肝脓肿发生率A组为5.6%,B组为1.6%,经穿刺引流及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好转.A组发生低血糖2例, 肝性脑病2例,经积极治疗后好转.结论:糖尿病是影响转移性肝癌安全性及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将血糖控制至安全范围内,预先去除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结合血糖情况调整介入化疗栓塞方案,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TACE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俊义;史颖弘;周俭;樊嘉;徐泱;黄晓武;邱双健;孙健;吴志全;汤钊猷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9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XIAP的表达,分析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XIA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5.8%,P=0.000).以XIAP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显示,XIAP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1),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XIAP是影响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XIAP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较高,XIAP的表达水平是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作者:徐美东;马丽黎;陈世耀;陈巍峰;张轶群;钟芸诗;周平红;姚礼庆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68例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注射治疗后66例出血停止,止血率98.5%,曲张静脉消失率57.6%,减轻率37.9%,再出血率为6.1%.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化疗剂量及治疗间隔时间对III期肝癌患者病死风险及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王德兴;王艳红;张哲;沈沪佳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化疗剂量及治疗间隔对III期肝癌患者病死风险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10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III期肝癌患者单纯接受TACE治疗,根据TACE治疗中化疗药物的应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33例)和常规剂量组(39例);根据TACE的治疗间隔时间分为短间隔组(24例,<6周)和长间隔组(25例,≥6周);随访至患者死亡.分析TACE的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间隔时间对肝癌患者相对病死风险及生存期的影响及组间差异. 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1年和2年的生存率:低剂量组分别为15.15%(5/33)及0%(0/33),常规剂量组分别为23.08% (9/39)及0% (0/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短间隔组分别为13.64 %(1/24)和0%(0/24),长间隔组分别为20% (5/25)及4% (1/25).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TACE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TACE次数和TACE治疗间隔时间是独立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III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减少化疗剂量并不缩短生存期;适当延长TACE治疗间隔时间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降低病死危险,可能更有益于患者的生存.

  • 表达MUC1的小鼠胰腺癌细胞系的构建及成瘤实验

    作者:戎叶飞;靳大勇;吴文川;楼文晖;倪晓凌;徐彬;秦新裕

    目的:构建表达黏蛋白1(MUC1)的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MUC1.方法:体外以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DNA3-MUC1质粒到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中,并以空载质粒pcDNA3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细胞再经G418压力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接种于小鼠皮下进行成瘤实验.结果:单克隆细胞株panc02-MUC1经Western blot 检测可见MUC1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细胞膜上有MUC1表达.动物接种实验证实该细胞可在正常小鼠皮下成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该细胞系在C57BL/6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模型中可表达MUC1.结论:构建的胰腺癌细胞系为可表达MUC1的单克隆细胞系,且该细胞系可在正常C57BL/6小鼠中成瘤.

  • 替比夫定对乙肝病毒转基因鼠孕期的影响及对母婴阻断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庆英;程海东;蒋佩茹;沈艳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鼠孕期应用抗病毒药替比夫定对母胎鼠安全性和母婴阻断的有效性.方法:33只HBV转基因雌鼠分为3组.交配当天至分娩当天,A组每天喂以0.9%氯化钠液,B组替比夫定600 mg·kg-1·d-1灌胃,C组替比夫定1 200 mg·kg-1·d-1灌胃,另10只普通小鼠为对照组D组,每天替比夫定600 mg·kg-1·d-1灌胃.交配当天、分娩当天抽血2次,酶联免疫法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荧光定量PCR法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观察4组雌鼠的妊娠生育状况及子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子鼠28 d时检测HBsAg、HBV DNA,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用药前后A组血清HBsAg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C组血清HBsAg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雌鼠用药前后血清HBV DN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所生小鼠的血清HBV DNA、HBsAg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子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所生部分子鼠肝组织无HBsAg颗粒表达,部分子鼠肝组织HBsAg颗粒弱阳性表达.结论:孕期应用替比夫定对雌鼠子鼠的安全性的影响不明显,且对母婴阻断有效.

  •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殷欣;张博恒;陈晓泓;任正刚;叶胜龙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 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元华;郑发寿;樊晓明;张友元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PAR-γ对大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带有癌旁正常黏膜的大肠癌组织中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01).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PPAR-γ的表达程度与PCNA显著相关(P<0.001).结论: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PAR-γ可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 急性左半结肠梗阻结肠病灶Ⅰ期切除吻合的分析

    作者:沈卫星;黄雄;章平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所致的急性左半结肠梗阻行结肠病灶Ⅰ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2003年-2008年收治的81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其中良性结肠梗阻18例,结肠癌63例,均采用术中梗阻近端结肠灌洗后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良性结肠梗阻组腹腔感染2例,伤口感染6例,结肠癌组早期局部复发5例,吻合口瘘3例,腹腔感染6例,伤口感染23例.结论:急性左半结肠梗阻进行适当的术中处理后,结肠病灶Ⅰ期切除吻合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 小儿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钛网塑形及固定方法的改良1例报告

    作者:周良;马骏峰;李文纲

    我院近期对1例外伤后右额颞颅骨缺损患儿施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儿,男性,6岁.17个月前车祸致头部外伤,诊断"右额颞骨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叶脑挫伤".伤后行"右额颞颅脑外伤清创、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

  • 检测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在胸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石园;陈颖;侯英勇;胡沁;周杨;孙路得;谢红仙;宿杰阿克苏;谭云山

    目的:观察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胸水转移性肺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用于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块技术对100例胸水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hnRNPA2/B1在肺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hnRNPA2/B1标记肺腺癌细胞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结论:检测hnRNPA2/B1对鉴别胸水肺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很有帮助.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蛋白质代谢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健;谢秀丽;盛长健;万磊

    目的: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s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SRA)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变化及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40 例RA患者(老年组占14例,中青年组26例)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并测定其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测定各指标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活动性指标、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标准分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表(DAS-28)等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老年RA患者PA、总蛋白(TP)、ALB、 HDL、Apo-A1、Apo-B、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中青年RA患者相比,老年RA患者PA、TP、GLO、HDL、Apo-A1、Treg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②PA、TP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Fe、CD4+T呈明显正相关(P<0.05);TP与血沉(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 GLO与白细胞(WBC)、补体3(C3)呈明显正相关(P<0.05); A/G与IgA、C3、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 LDL、Apo-A1与CD4+T呈明显正相关(P<0.01).③PA与DAS-28、SAS呈明显负相关(P<0.05); GLO与15 m步行时间、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呈明显负相关(P<0.05);A/G与15 m步行时间、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呈明显正相关(P<0.05);HDL与食后腹胀呈明显负相关(P<0.01);LDL与皮下结节呈明显负相关(P<0.05);Apo-A1与晨僵时间、关节重着、中医证候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APO-B与皮下结节、SAS、SDS呈明显负相关(P<0.05);APOA1/B与大便稀溏、关节重着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者及中青年RA患者相比,老年性RA患者存在蛋白质代谢的异常,主要表现为PA、TP、ALB、 HDL、Apo-A1、APO-B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其变化与RA炎性活动、贫血状况及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亦与Treg有一定的关联.

  • 雌激素受体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诗颖;杨晓宇;赵栋;张雪梅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炎症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如腹腔或卵巢),患者常有慢性腹腔疼痛,甚至不育.育龄妇女EMS患病率为10%~15%.雌激素在EM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可直接刺激异位内膜的细胞增殖,又可促进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迁移,还可刺激多种因子参与EMS的发病过程.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沈婵娟;袁朝晖;陈慧娟;胡国瑜

    恶性淋巴瘤常由于输尿管梗阻或肾实质浸润而导致肾功能衰竭,但是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文献报道并不多.对该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一个安全、成熟的方案.我们近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成功地抢救了1例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 "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玲;吴红;姚红霞;徐静

    目的:探讨"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2组:A组67例给予"三阶梯"治疗,B组85例按"即诊即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过度治疗率为8.9%,B组为9.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Reid阴道评分高者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A组为62.7%、B组为61.2%.结论:"即诊即治"法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具有"三阶梯"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复诊,具有便捷、实用的优点.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仁辉;崔尧元;盛罗平;陆林其;陈雪林;周浩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0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影响主要原因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其预后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无对冲伤,治疗方法,合并伤和并发症等多因素影响有相关性.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急性颅脑膨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技术和适应证

    作者:王斌梁;曾昭冲;刘娟;张宏伟;陈君雪

    目的:研究IIIa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放疗的疗效,评估术后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范围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对照分析139例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和88例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保乳术后全乳切线照射46~50 Gy(平均剂量49.4 Gy),瘤床追加电子束照射10 Gy.原位癌均未照射锁骨上野,浸润癌除10例外皆照射锁骨上野(104例).患侧锁骨上剂量:X线30 Gy+电子束20 Gy.改良根治术88例患者中,有20例行常规患侧锁骨上野及内乳野照射, 另有16例行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照射,其中有10例行腋下预防照射,剂量50 Gy.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评估IIIa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及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疗效. 结果:IIIa期保乳患者总生存时间与改良根治无明显差异(P>0.05);全乳照射46 Gy与50 Gy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切线野肺受照射<2.5 cm,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受照射2.5~3 cm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照射内乳野对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照射内乳野可明显增加心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瘤床放置银夹照射与未放置银夹照射的患者均未发生瘤床复发;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在积极加强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IIIa期患者如有保乳要求,也可试作保乳治疗,但应严格掌握保乳的适应证;切线野照射时,在应受照射区域不漏照的基础上,肺受照射好小于2~2.5 cm;保乳一般不需要照射内乳及腋下;乳腺较小的患者,瘤床手术中放置银夹与否不影响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

  • 姑息放射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季海峰;李建华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用3DCRT方法治疗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癌65例,其中34例此前接受过不同程度放射治疗(再程放疗组),31例为首次放疗(首程放疗组).3DCRT肿瘤剂量再程放疗组为40~50 GY/20~25次/4~5周(中位剂量46.71 GY);首程放疗组为60~70 GY /30~35次/6~7周(中位剂量63 .95 GY).结果:再程放疗组和首程放疗组症状缓解情况分别为:呼吸困难(75.0%比77.8%),声音嘶哑(36.3%比41.6%),神经痛(66.7%比71.4%),上腔静脉综合征(66.7%比83.3%),呛咳(81.8%比80.0%).1~2个月后复查,再程放疗组和首程放疗组有效率(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分别为67.6%和80.6%,无变化(NC)为32.4%和19.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8%、34.1%、20.1%和74.5%、4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程放疗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损伤多于首程放疗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3DCRT对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的姑息治疗作用显著,在放疗后复发的患者3DCRT仍然是较好的选择,近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 放疗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作者:乐庆胜;杨培;刘小蓉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37.8%患儿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严重而体征轻微,腹痛部位不固定.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病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可早于皮肤紫癜,早期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巍炜;李高峰;蒋永新;郭刚;陈楠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与顺铂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10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顺铂化疗耐药及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ERCC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性别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的耐药性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无效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高表达者有较短的中位总生存期(11.0个月)和无进展生存(8.0个月),而ERCC1低表达患者有较长的中位总生存期(16.0个月)和无进展生存(13.0个月).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与中位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无相关性.结论: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顺铂化疗耐药有关, ERCC1的高表达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 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钟毅;高鸿;欧炜;李红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CBP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8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S组分别在CPB开始前吸入七氟烷达1.3小肺泡浓度(MAC)后维持时间大于30 min,洗脱15 min,而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上下腔静脉开放30 min(T2)、180 min(T3)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P-selectin)浓度.关胸前每组取2例患者少量肺组织查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及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T1时点比较,两组T2、T3时点TNF-α、P-selecti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T3时点RI值明显增高(P<0.01);与C组比较,S组T2、T3时点TNF-α、P-selectin升高幅度较C组低(P<0.05),T3时点RI值S组低于C组(P<0.05).肺CX43分布与着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肺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及渗出液,肺泡腔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浸润,但C组明显比S组严重.结论:七氟烷预处理抑制TNF-α、P-selectin的释放,抑制CBP后肺炎性反应,对CPB后早期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瘦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郭水根;储德节;鲍文华;刘颜;胡志雄;孙书明

    目的:研究瘦素在正常肺组织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转移、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瘦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NSCLC组织中异质性高表达(P=0.049).NSCLC组织中瘦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24)、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0)、临床TNM分期(P=0.024)均存在相关性.瘦素和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都存在相关性;在NSCLC组织中,瘦素呈表达强阳性者,其VEGF的表达率阳性者也明显增加,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瘦素在肺癌组织中呈异质性高表达,且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瘦素有可能协同VEGF或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促进NSCLC中肿瘤血管的生成,在NSCLC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作用.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海红;李华茵;卢韶华;何礼贤

    目的:回顾分析19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例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和转归.结果:19例COP患者的男女比例相当,主要的症状为咳嗽(100%)和呼吸困难(52.6%),8例体检可闻及湿罗音或爆裂音.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和贫血(89.5%、57.9%、36.8%),7例(43.8%)肺功能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示:病变双侧分布13例(68.4%),多发14例(73.7%),实变影6例(31.6%),斑片状影9例(47.4%),条索状影和毛玻璃样改变各3例(15.8%),肿块2例(10.5%),伴随支气管充气征和局部胸膜增厚各9例(47.4%).13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4例经皮肺穿刺、2例经开胸手术获得病理组织学标本.2例经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而得到治愈,余17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均获得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示病灶较前吸收.结论:本组COP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以双肺、多发、实变和斑片影为主, 一般预后良好,激素治疗有效.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是诊断COP 的有效常用手段.

  • 枣庄地区小儿大叶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研究

    作者:邱立;孙红;王洪祥;蒋召伦;程相华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流行规律.方法:山东枣庄地区2006年1月-2008年11月住院患儿296例,于入院当日给予吸痰做痰培养,查结核杆菌,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DNA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结果:296例患儿中病原阳性数共179例(60.5%),其中支原体DNA阳性76例(占病原阳性数的42.5%).流行季节支原体以11月至次年4月为主;病毒及细菌以6~8月为主.发病年龄1~7岁为主,占59.7%.结论:枣庄地区小儿大叶性肺炎病原种类多,以支原体为主,在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实验室检查;流行季节集中于寒冷及高温季节.

  • 国产胶体液用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利东;周颖;朱晓红;盛红广;徐国海

    目的:研究国产胶体液应用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可能需输血的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4组:(1)对照组(D组)不进行血液稀释;(2)乳酸林格液组(L组);(3)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组(Q组);(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H组),实施ANH.设计理想血细胞压积(HCT)为30%,经桡动脉放血,术中据具体情况予以输入自体放出血或异体血等,围术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输血量,监测放血前后血红蛋白、HCT、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活化凝血时间(ACT)值等,术前、术后1 d、7 d查肾功能、血β2-微球蛋白,收集尿液监测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尿β2-微球蛋白及检查尿沉淀,记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组均输异体血红细胞悬液2~3 U、血浆400 mL,Q组、H组放血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率(HR)无明显变化,L组放血后5 min、15 min和 30 min MAP、CVP较放血前明显下降,HR则明显上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3组实施ANH患者放血前、后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未见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术后1 d各组有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血Β2-微球蛋白较术前升高,但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和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作为扩容剂应用于ANH对肾脏功能影响小,可明显减少术中输异体血,临床应用安全.

  •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在骨关节手术中应用

    作者:王建珍;薄志华;李蔚波;祁喆;李国燕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在骨关节手术中的节约用血效果.方法:择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18例,随机分成两组:C组(n=9)为对照组,在手术前不进行血液稀释;ANH组(n=9)为研究组,在麻醉后手术前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患者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进行ANH.放血量(V)=患者预计血容量(EBV)×[放血前血细胞压积(H0)-允许低血细胞压积(Hf)]/ H0和 Hf的均值(Hctav),本研究中允许低血细胞压积为25%.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术中尿量,出血量、输血补液量,术毕、术后24 h及72 h分别查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Bpc).结果:ANH组平均采血量为(883±204)mL,稀释后Hct平均为(27.67±4.86)%, 对照组输异体血的量明显高于ANH组,而输液量明显低于ANH组.两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72 h的Hb、Hct都较术前有明显降低.ANH组血液稀释后Bpc有减少趋势,而对照组同一时点无明显改变.结论:骨科大手术中失血较多,ANH是节约用血的有效方法.

  • 刺激参数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李彩霞;徐振东;梁伟民

    目的:评价不同刺激参数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监测的影响,为临床进行MEPs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3~64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经颅电刺激技术记录MEPs,患者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选择拇短展肌作为记录肌肉.分别给于不同的刺激强度(100、200、300、400和500 V)、刺激频率(100、200、500和1 000 Hz)和脉冲数(2、3、4、5和6个)时记录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不同刺激参数对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刺激强度≥300 V,刺激频率≥500 Hz以及脉冲数≥3个时的MEPs记录成功率为100%.②刺激频率和脉冲数可显著影响MEPs的波幅(P值均<0.01),以刺激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刺激强度对MEPs波幅的影响不显著.刺激频率可显著影响MEPs的潜伏期(P<0.001);刺激强度和脉冲数对MEPs潜伏期的影响不显著.③随刺激频率的增高,MEPs波幅呈显著增高趋势,潜伏期呈显著下降趋势;脉冲数5和6个时记录的MEPs波幅高;不同刺激强度记录的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佳刺激参数为刺激强度300 V,刺激频率1000 Hz,脉冲数6个.结论:刺激频率是影响MEPs波幅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可显著提高MEPs的波幅.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胃黏膜pHi的影响

    作者:吴贵龙;薛张刚;朋立超;蒋克泉;方圆;姚毅真;韩磊

    目的: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40例颅脑外伤需要急诊手术患者按Glasgow评分(GCS)均分为2个组,GCS≥8分为轻中度组(Q组),GCS<8分为重度组(Z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亚组)和对照(C亚组)2个亚组,共得到QS、QC、ZS、ZC 4个亚组,每组10例.全麻平稳后QS、ZS亚组和QC、ZC亚组分别用0.25%布比卡因10 mL和0.9%氯化钠液10 mL进行右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比较干预前(T0)、术中1 h(T1)、手术结束时(T2)和手术结束后1 h(T3)胃黏膜pHi的变化.结果:QC亚组各时点pHi比ZC亚组相应时点高;QS、ZS亚组T1~T3时点pHi比同亚组T0时点高,也比对照的QC、ZC亚组相应时点高;pHi增加的幅度ZS亚组比QS亚组高.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中胃黏膜pHi均降低,且降低程度与颅脑外伤程度正相关;SGB能改善其术中胃黏膜pHi,且颅脑外伤程度越重改善效果越明显.

  • 主动脉夹层285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王惠歆;陈发东;李景霞;张新刚;沈洪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6月28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在AD的Debakey III型多见(55.6%);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出现在I、II型,III型无.结论:AD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但改变主要出现在I、II型患者.其异常心电图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误诊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电图
  • 胰腺炎的彩超诊断价值评估(附51例分析)

    作者:杨玉萍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急慢性胰腺炎的实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实时检查胰腺、胰管及周围情况,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51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并与临床对症治疗、手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病变的检出率高,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有限,特别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早期患者确诊率受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腺炎简便、无创、快速、安全、实用性强,是临床诊断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庄怡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宫角妊娠分为两型:胚囊型宫角妊娠17例( 超声诊断胚囊型宫角妊娠15例,2例未定部位);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妊娠19例( 超声诊断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妊娠11例,1例未定部位,超声误诊宫外孕5例,超声误诊滋养细胞疾病2例).结论:超声对胚囊型宫角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倪浩东;唐庆生;奚鹏山;周训荣;夏安乐;杭永贵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4.0~10.0 ng·mL-1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游离PSA (F-PSA)值,对T-PSA为4.0~10.0 ng·mL-1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T-PSA为4.0~10.0 ng·mL-1时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在T-PSA为4.0~10.0 ng·mL-1时,BPH组与PCa组的F/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397>0.05).结论:在T-PSA为4.0~10.0 ng·mL-1时,BPH组和前列腺癌组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 F/T比值也无显著差异(P>0.05).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肾创伤

    作者:金卫;王瑞兰;田锐;俞康龙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的严重肾外伤出血患者,全部采用明胶海绵及金属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11例术后第1天内肉眼血尿完全消失,1例术后第2天肉眼血尿消失.12例1个月后静脉尿路造影显示患肾功能存在,1例部分肾盏显影不满意.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性肾创伤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亲属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1例报告

    作者:朱冬;朱同玉;戎瑞明;许明

    肾移植术后血肌酐升高的原因除排斥反应外,还包括输尿管梗阻、静脉血栓、药物毒性等.我们诊治1例亲属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致血肌酐升高患者,现报告如下.

  • 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豪杰;盛璐;钱伟庆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甚至更好,目前正逐渐取代开放手术而作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规手术.其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更微创化,即穿刺通道变细,对患者肾脏损伤也更小;二是无管化(tubeless) PCNL,即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有选择性地对患者不留置肾造瘘管,从而避免置管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尿酸致早期慢性肾脏疾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清;王昱;王成军;鲍晓荣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尿酸所致早期慢性肾脏疾病(CKD)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10),B组(右肾切除组,n=10)和C组(右侧肾切除+氧嗪酸钾灌胃组,n=10).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Scr)、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ox-LDL等指标.光镜观察血管壁病理损害.分析ox-LDL水平与UA、NO、ET-1、NO/ ET-1比值的相关性.结果:(1)3组大鼠肾病理均未见明显病变,且血肌酐无明显差异,但C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2)A组血管壁未见明显病变;C组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内皮间隙增宽,细胞水肿,管壁炎症细胞聚集,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结构紊乱;B组病变与C组相似,但程度较轻.C组NO明显低下(P<0.01), ET-1明显增高(P<0.05),NO/ET-1比值明显降低(P<0.01);(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ET-1呈显著正相关(r=0.9374,P<0.01),与NO(r=-0.9462,P<0.01)、NO/ET-1比值(r=-0.9230,P<0.01) 呈显著负相关; ⑷ C组ox-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ox-LDL与尿酸(r=0.8479,P<0.01)、ET-1(r=0.7900,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 NO (r=-0.7459,P<0.05)、NO/ ET-1比值(r=-0.794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尿酸可致早期CKD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ox-LDL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去甲泽拉木醛对T24膀胱癌细胞株药效强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瀚堃;许乐;朱煜;杨春欣;林宗明

    目的:探讨去甲泽拉木醛对T24膀胱癌细胞株作用的浓度-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关系.并以吡柔比星为对照,研究两者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有无差异.方法:分别用两个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20 μg·mL-1和40 μg·mL-1)和吡柔比星(0.03 μg·mL-1和0.06 μg·mL-1)处理T24膀胱癌细胞株,连续用3 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计算抑制率.结果:去甲泽拉木醛组和吡柔比星组对T24膀胱癌细胞的杀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两个浓度组的去甲泽拉木醛和吡柔比星对T24膀胱癌细胞的杀伤率的差异在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0.624±0.035比0.563±0.032,P=0.015;高浓度组:0.792±0.026比0.672±0.028,P<0.001).在第1天和第2天,两个浓度组的去甲泽拉木醛和吡柔比星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第1天0.152±0.063比0.127±0.055,P=0.456;第2天0.504±0.031比0.507±0.042,P=0.879.高浓度组:第1天0.266±0.068比0.231±0.057,P=0.256;第2天0.585±0.053比0.594±0.039,P=0.660).结论:去甲泽拉木醛对T24膀胱癌细胞株有明确而强烈的抑制与杀伤作用,并在作用的第1天和第2天,其杀伤作用与相对应的浓度组吡柔比星近似.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瑛;郭剑明;刘敏;李慧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U检查结果,并与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P)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47例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开口4例,输尿管肿瘤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腹腔内病变累及输尿管3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MSCTU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78.7%,IVU诊断准确率为75%,RGP诊断准确率为66.7%.MSCTU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 结论:MSCTU可以多角度三维重建尿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 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伟;曹维锷;曹佳齐;任建英

    目的:通过对C-反应蛋白(CRP)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来探讨炎症在房颤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房颤患者6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40例(含永久性房颤).选择非房颤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含量,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LAD).结果:房颤组血清CRP(41.21±21.40 mg·L-1)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91 mg·L-1),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48.51±22.88 mg·L-1)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2.01±11.94 mg·L-1),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清CRP与左心房内径之间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炎症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基础.

  • 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吴红兵;毛志福;王志维;刘朝兵;胡小平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117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系统监护.根据主动脉夹层特点,予以相应的治疗,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住院病死3例,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1例,脑血管意外6例,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5例,声音嘶哑2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加强以神经、呼吸、循环为重点的各系统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各系统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保障.

  • 受磷蛋白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刘永明;蒋梅先

    Ca2+从胞质中的快速转移,是心肌细胞有效舒缩所必需的生理过程,由心肌肌浆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2a)完成这一生理变化,而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 PLB)是对SERCA2a直接发挥调节作用的钙调节蛋白.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由SERCA2a和它的调控者--PLB调控的钙循环失调是人类和实验室心衰关键的特征.目前认为,通过改善衰竭心脏的PLB来提高心功能可能是一种极有希望的治疗靶标.本文就对PLB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中的病理地位和应用做简要综述.

  •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非调脂作用

    作者:李艳敏;邱会卿;王彦永;王铭维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尽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症状不典型,但目前公认它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 地尔硫卓与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岭;丁瑜;顾敏晔

    目的:对比地尔硫卓与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服用地尔硫卓,对照组服用赖诺普利.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测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pproach-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未见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地尔硫卓可降压同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比赖诺普利更为有效.

  • 急性冠脉综合征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白细胞介素-10的相关性

    作者:杨大春;马双陶;杨永健;谭艳;唐兵;李德;张鑫;朱峻;陈劲松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52例ACS患者为研究组和46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PARδ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9和IL-10的水平.结果: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δ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PARδ表达水平与MMP-9呈负相关(r=-0.421,P<0.05),而与IL-10呈正相关(r=0.637,P<0.05).结论:PPARδ可能在AC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及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外科治疗

    作者:姜敏炎;张剑平;吴伟敏;吕亚军;朱小波;蒋锋;马守梅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AV)及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0 年1 月-2009 年4月对28例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3~65 岁.心功能II 级16 例,III 级9例,IV 级3 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置换(Wheats手术)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外用Dacron 人工血管展开后包绕升主动脉成形1例,3 例应用带瓣管道行Bentall 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环置换术3 例,三尖瓣成形术6 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 例,为Bentall 手术后死于纵隔感染.术后早期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痊愈出院27 例,随访3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可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BAV 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要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不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125I标记Toll样受体4-抗体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的体外结合研究

    作者:李若谷;方唯一;曲新凯;杨栓锁;钟高仁

    目的:125I标记Toll样受体4抗体(TLR4)研究其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体外结合的特性.方法:用125I标记TLR4,以快速硅胶簿层层析纸(ITLC-SG)分析方法鉴定125I标记抗体的放射化学纯度,再用γ计数器测定125I标记抗体与THP1细胞的TLR4结合量,其中特异结合(SB)=总结合管(TB)-非特异管(NSB).结果:125I标记TLR4-Ab的标记率为80.27%(n=7).用快速硅胶簿层层析纸(ITLC-SG)分析方法鉴定其放射化学纯度都能>95%,测定125I标记抗体的比活度为3.145 TBq·mg-1.结论:125I标记的TLR4-Ab具有良好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且125I标记TLR4-Ab与THP1细胞在体外具有很高结合亲和力.

  • 细胞凋亡与大鼠椎间盘纤维环退行性变的关系

    作者:吴靖平;朱斌;丁磊;叶宣光;余作冲

    目的:观察增龄和负重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与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截肢及特殊饲养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实验组),取同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第3,6,9,12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处死观察,取出L4-5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组织.椎间盘取材后,行HE染色以及TUNEL染色.计数纤维环活细胞以及凋亡细胞数目,并且观测纤维环破损程度.结果:①凋亡显著出现于纤维环中,随着大鼠月龄的增长凋亡加剧且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实验组纤维环的凋亡率在6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6个月、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的纤维环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更严重的退变,细胞显著减少、胶原纤维粗大、走行紊乱、纤维环变薄并伴随裂隙出现.结论:除增龄外,负重是增加纤维环细胞凋亡、加重椎间盘纤维环破损和退变的重要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48例报告

    作者:赵孟和;李洪权;祝勇

    目的:探讨用骨水泥注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治疗48例诉有严重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穿刺入路通过双侧或者单侧椎弓根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透视下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射设备为螺旋加压注射器.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止痛药应用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56个椎体 (腰椎49个,胸椎7个).44例 (91.7%)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6个月内疼痛无复发者39例 (88.6%).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评分、活动能力和止痛药应用评分术前、样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骨水泥PVP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止痛疗效显著,是一种微创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组织压监测下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报告

    作者:吴俊国;王明海;董有海

    目的:探讨测定组织压与血压的差值在诊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穿刺法,通过测量30例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组织压、血压,明确减压手术的客观指标.结果:30例中10例行保守治疗,20例行减压治疗,随访均未发生骨筋膜室后遗症.结论:组织压、收缩压、舒张压的结合测量对指导何时行减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当差值为20 mmHg时,需即刻减压.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作者:万静;鹿斌;杨叶虹;杨志红;胡仁明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方法:选择华山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应用Cockcroft-Gault公式估计肌酐清除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组(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清除率均明显低于非高尿酸组(P<0.05);(2)血尿酸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相关系数:-0.161,P=0.043)及HbA1c(相关系数:-0.299,P<0.001)均显著负相关,HbA1c与肌酐清除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184,P=0.032);(3)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HbA1c及高BMI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清除率与血尿酸有负相关趋势. 结论:2型糖尿病者血尿酸水平与HbA1c、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肌酐清除率的增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者血尿酸降低的原因之一.

  • 肥胖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李佳;陈秋;姜鲜

    目的:比较肥胖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与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对20例正常糖耐量者和40例肥胖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20例,无糖尿病者20例)进行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试验,以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来判定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CP-1水平,并测定其他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肥胖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1),Rd值明显降低(P<0.01),合并糖尿病者其变化明显大于无糖尿病者.两指标呈明显负相关(r=-0.440,P=0.004).MCP-1是胰岛素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MCP-1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又与腰围紧密联系,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展.预防和控制腹型肥胖将有助于降低MCP-1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 不同表面处理对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钱文昊;苏俭生;徐培成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并将牙根分为根颈1/3,根中1/3,根尖1/3作比较研究.方法:2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随机均分为4组,根管治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将2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处理均分为4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组),24%双氧水处理组(B组), 24%双氧水+硅烷偶联剂处理组(C组),对照组(D组).粘结修复后各组每牙按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切成3个2 mm的薄片进行微推出试验,记录数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粘结强度比较C组>B组>A组>D组,其中A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纤维桩的表面处理方法和根管部位存在交互影响(P<0.01).在根颈1/3部分A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根中1/3部分B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和D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根尖1/3部分C组和D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了单独应用硅烷偶联剂外,用24%双氧水或24%双氧水+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桩表面可使其更利于粘结.

  • Der f2重组蛋白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LISA检测

    作者:徐枫;王建中;张利能

    目的:以重组表达的野生型粉尘螨变应原蛋白质第2组(Der f2)分作为固相包被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粉尘螨致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浓度.方法:经过皮肤点刺试验证明的24例粉尘螨反应阳性血清和2例阴性血清作为IgE血清样本.以粉尘螨变应原蛋白质第2组分固相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IgE单抗作为第2抗体组成测试系统分析特异性IgE.结果:间接ELISA系统检测灵敏度为0.73 U·mL-1.在4.0 U·mL-1、12.0 U·mL-1、22.0 U·mL-1浓度,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分别为9.5%, 7%, 6.1%和12.8%, 9.1%, 7.2%.24例皮试阳性患者血清经ELISA分析,有22例阳性.结论:以粉尘螨变应原蛋白质第2组分作为固相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法可用来对患者血清sIgE作定量或定性分析,有助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实验诊断.

  • 131I治疗对Graves病眼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方文珠;罗章伟;林敏华;廖书鸿;陆进;凌彩霞

    目的:探讨131I治疗后Graves眼病(GO)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20例Graves病眼病(GO)患者和50例Graves病无眼病患者(NGO)治疗前和治疗后90d血清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水平,分析其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治疗前后IL-2/IL-6比值.选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GO患者较健康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6水平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 (P<0.01);经131I治疗后,GO改善者IL-2水平显著升高,IL-6水平显著降低 (P<0.01);GO无变化者IL-2水平、IL-6水平无明显改变;GO加重者IL-2水平比治疗前进一步降低、IL-6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131I治疗能有效抑制GO患者自身免疫.

  • 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薛敏;朱茂丽;董健鸿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为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组,B组为常规肉眼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复发率为2.00%,B组复发率为13.9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降低胬肉复发率.

  • 断根进入唇颊侧粘骨膜下9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宁;龚逸明;丁小军;余优成;顾章愉

    目的:了解断根进入唇颊侧粘骨膜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断根进入唇颊侧粘骨膜下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断根进入唇颊侧粘骨膜下多发生于上颌,临床可表现为前庭沟附近质硬隆起,所有移位断根均通过前庭沟切口顺利去除.结论:断根进入唇颊侧粘骨膜下是拔牙时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根尖片比全景片更易确诊.

中国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