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报杂志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杂志

Acta Anatomica Sinica 해부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1356
  • 国内刊号: 11-22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章静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作者:祁雅慧;王雅梅;孙丽翠;滕旭;闫豫东;司杨;武文琦;邴国英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扁桃体组织中扩增人VEGF165cDNA完整编码区,并构建成pcDNA3.1(+)/VEGF165(简称pcDNA/V)重组体;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V体外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家兔下肢缺血模型,注射重组质粒pcDNA/V,pcDNA3.1(+)空质粒作对照,选取不同时间点,行血管造影. 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V的酶切电泳分析和测序表明结果正确.pcDNA/V转染HUVEC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血管造影显示,术后基因治疗组远端动脉充盈早于对照组,新生血管数目也明显多于同时期对照组. 结论成功克隆了人VEGF165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证实,重组质粒的表达产物具有刺激HUVEC增殖和促进缺血肢体侧枝循环建立的功能.

  • 外源性雌二醇对大鼠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的调节

    作者:宁黔冀;李恩中;翟心慧;魏凯;李超堃;徐存拴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法,测定AgNORs颗粒数. 结果去卵巢后大鼠血清中E2含量随去卵巢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至去卵巢后第15d已测不出血清中有E2存在;去卵巢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0~24h,外源E2有促进肝细胞转录的作用,且AgNORs颗粒数的增加幅度与外源E2剂量呈正相关;去卵巢大鼠PH后24~36h,外源E2剂量越高,AgNORs颗粒数增加量越小,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雌激素对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有调节作用.

  • 保肝类中药复方对肝星形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顺根;江涛;张玮;蒙一纯;赵丽云;赵福建;白锦雯

    目的观察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整体实验,采用常规切片、HE、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离体实验,采用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并经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 结果保肝类中药复方能减少肝血窦及纤维隔内肌样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抑制纤维隔的纤维组织增生,并抑制活化的肝星形细胞分泌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 结论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疗效明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与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促进其降解有关.

  • ER、PR、VEGF及其受体在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华;孙海梅;周齐;谢峰;李宝红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宫内节育器(IUD)致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对放置IUD后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IUD出血组)和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含量,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AR)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进行微血管计数. 结果 1.IUD出血组ER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PR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IUD出血组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01).3.IUD出血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结论 IUD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与ER、VEGF和KDR表达的增多所导致的MVD的增高有关.

  •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李金亭;王俊丽;傅山岗;李晓英;马克学;徐存拴

    目的研究2/3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方法利用比色法对AK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技术分析再生肝中AKP的种类和活性变化;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酶定位. 结果在肝部分切除后的肝再生期间,AKP出现两个活性高峰(16h和19h),在每个活性高峰后,AKP均有显著下降;获得3种肝型AKP同工酶(140、160和180Kd),其中180kD的AKP只在肝再生过程中出现;随着肝再生的进展,AKP活性出现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结论 AKP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细胞代谢、物质转运、DNA合成和细胞分化.

  • 吗啡对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突触重建的影响

    作者:聂俊辉;曾园山;吴金浪;李晓滨;张伟;陈穗君

    目的探讨吗啡能否促进大鼠受损伤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再生及其突触重建. 方法采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坐骨神经损伤后15d和30d,L4脊髓Ⅱ板层背根无髓传入纤维来源的Ⅰ型复合终末、背根有髓传入纤维来源的Ⅱ型复合终末和由中间神经元轴突和下行传导束轴突形成的简单终末. 结果吗啡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Ⅰ型复合终末数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明显增多,然而,Ⅱ型复合终末却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少.3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突触性终末总数,复合终末数和简单终末数没有差异. 结论吗啡能够促进大鼠脊髓Ⅱ板层受损伤的初级无髓传入纤维终末再生及其突触重建,这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 亚硒酸钠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3种酶细胞化学的影响

    作者:覃红斌;裴百康;唐军民;唐岩;苏衍萍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中亚硒酸钠的浓度变化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在体外培养Bcap-37人乳腺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常规染色显示其形态和增殖情况及各组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结果 2μmol/L的亚硒酸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10μmol/L、50μmol/L的亚硒酸钠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活性随着硒浓度的加大,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10μmol/L、50μmol/L亚硒酸钠培养2d后,3种酶的活性完全消失. 结论硒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酶的活性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基因过表达对多巴胺含量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京钟;余爽;赵春礼;段春礼;徐群渊

    目的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基因,转染至MN9D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 方法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Easy-T载体中,进行全序列测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BK-RSV-VMAT2,转染MN9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MAT2的表达,HPLC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 结果 RT-PCR扩增到16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原位杂交证实pAAV-VMAT2能在COS7细胞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转基因的MN9D细胞(实验组)VMAT2免疫着色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细胞内外的多巴胺含量均升高(P<0.01),细胞外HVA、DOPAC降低(P<0.05),而胞内升高(P<0.01). 结论克隆的VMAT2 cDNA片段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促进多巴胺的循环利用,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 大鼠杏仁内侧核NADPH-d阳性终末的起源

    作者:倪晶晶;凌树才;朱晞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杏仁内侧核传入投射神经元中的分布. 方法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逆行追踪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双标神经元(NADPH/CTb)主要分布在中缝背核、蓝斑、臂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以及杏仁复合体基底外侧核等神经核团. 结论大鼠杏仁内侧核内的NADPH-d阳性终末主要起源于上述核团,并且提示它们参与杏仁内侧核的功能调节.

  • 新型CKLF1对家兔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岳黎敏;唐军民;苏安英;唐岩;王金华;汪涛;文宗曜

    目的探讨新型趋化因子CKLF1对家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红系集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尼龙毛去除骨髓基质细胞法、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新型趋化因子CKLF1对家兔红系形成的影响. 结果新型趋化因子CKLF1具有促进家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红系克隆的作用,并且该作用与CKLF1的浓度呈正相关;去除骨髓基质细胞后,CKLF1对红系克隆的形成无明显影响;另外,CKLF1刺激制备的基质细胞上清也具有促进红系克隆形成的作用. 结论新型趋化因子CKLF1可能是通过调控骨髓基质细胞而间接促进红系克隆的形成.

  •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作者:原林;姚大卫;唐雷;黄文华;焦培峰;陆云涛;戴景兴;张辉;贺振泉;钟世镇

    目的探索人体经穴的解剖学构成和针灸疗法的机制. 方法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根据筋膜所处的解剖学部位可分为5类:1.真皮的网状层和乳头层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3.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4.神经血管束疏松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及被膜疏松结缔组织.将构建的筋膜与中医针灸的刺激部位进行比较,数字人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 结论人体可能存在由结缔组织筋膜构成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系统--自体监控系统.该系统可能是针灸疗法的解剖学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的比较

    作者:许汉鹏;苟琳;杨浩;王春婷;吴玉梅;鞠躬

    目的比较相同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特性. 方法胚胎小鼠(E14)于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并收集皮层、纹状体、间脑、中-后脑和脊髓,各部分制备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内,神经干细胞克隆生成后,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特性,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传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克隆生成和细胞的迁移特性. 结果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少量接种的单个细胞会增殖并形成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克隆.这些克隆具有生成新克隆并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在相同发育阶段,皮层、纹状体、间脑均可生成悬浮的克隆,其中皮层生成的速度快,纹状体、间脑较慢,中-后脑、脊髓生成克隆的速度慢;生成克隆后,皮层克隆的贴壁能力差,贴壁的克隆少有细胞从其底部迁出,纹状体、间脑克隆较易贴壁,贴壁克隆底部有明显的细胞迁出,中-后脑、脊髓生成的克隆不易悬浮,很快贴壁,在贴壁克隆的底部有大量的细胞迁出. 结论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增殖、传代并分化生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生成克隆的速度和细胞迁移性不同,这可能同体内特定部位细胞的发育特性有关.

  • 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

    作者:孟雁;苏牧

    目的探讨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Evans Cinnamon)大鼠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7.1kb含有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 cDNA,经显微注射法导入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受精卵,建立转基因功能恢复大鼠模型.以无转基因大鼠及正常野生型LEA大鼠为对照,对17~30周龄的转基因大鼠的血清AST、ALT水平进行连续测定,同时取30和60周龄转基因大鼠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17~30周龄,转基因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至60周龄,雄性转基因大鼠肝组织未见胆管纤维化.在所有被检的转基因大鼠个体未见肝细胞癌性病变.转基因大鼠的存活率达95.7%.此外,30和60周龄的转基因大鼠肝细胞内铜着色颗粒的分布及数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人ATP7B的导入有效的延缓了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肝硬化的形成、抑制了肝癌的发生.Wilson病的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铜的蓄积无直接关系.

  • 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内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猛;张艳;陈白羽;于恩华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在视网膜内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结果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内STAT3表达水平上调,术后1d达到高峰,并出现核转位增多现象.5d后STAT3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 结论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可能通过STAT3蛋白的活化,参与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的病理改变过程.

  • 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猫和猴脊髓内的定位分布

    作者:刘涛;李金莲

    目的观察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在大鼠、猫和猴脊髓内的定位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VGluT1和VGluT2在大鼠、猫和猴脊髓灰质内均有分布.VGluT1在大鼠和猫脊髓背角Ⅱ层内侧部(ⅡI)及Ⅲ~Ⅵ层的内侧部分布为密集,在Ⅰ层和Ⅱ层外侧部(Ⅱo)的分布较稀疏,其他层能观察到中等密度的分布.而在猴脊髓,VGluT1的分布与大鼠和猫有所不同,Ⅰ层、ⅡI层、Ⅲ层及Ⅳ~Ⅵ层内侧部分布密集,在Ⅱ o层及Ⅳ~Ⅵ层外侧部较稀疏,甚至观察不到阳性结构.在猴的脊髓前角,仅在Ⅸ层观察到较稀疏的阳性产物,而其他层未见阳性产物.除此之外,在猴的脊髓后索内侧部能见到散在的阳性结构,而在大鼠和猫未观察到.VGluT2阳性产物在3种动物脊髓灰质内均呈中等强度的分布,其中在Ⅰ层、Ⅱ层和Ⅹ层内呈密集分布,在Ⅲ~Ⅵ层内侧分布较稀疏.在猴的背角深层外侧部,阳性产物非常少.在大鼠的外侧脊核(LSN)能见到中等强度的VGluT2阳性产物,而在猫和猴中并未观察到.在3种动物脊髓中,VGluT1和VGluT2阳性产物均呈点状分布. 结论 VGluT1和VGluT2在3种动物脊髓内均有分布,但其分布有一定的种属差异.提示它们可能在不同动物脊髓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 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阳性细胞的观察

    作者:徐玉东;徐媛媛;刘丽;贾立敏;钟淑琦;魏岚;赵太平;马月秋;伊藤恒敏

    目的探讨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胸腺内何种间质细胞,并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应用CD11c单克隆抗体及NLDC-145单克隆进行标记,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及免疫电镜法对胸腺内间质细胞进行观察.结果CD11c阳性细胞为指状嵌入突起细胞(interdigitating cell,IDC)及少数巨噬细胞.NLDC-145阳性细胞为胸腺上皮细胞. 结论 CD11c标记IDC,NLDC-145标记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巨噬细胞中存在不同亚群.

  • 表皮钙离子超微结构定位的研究

    作者:姜少军;周晓军;张焱

    目的观察钙离子在表皮的分布情况. 方法裸鼠皮肤经丙酮处理后,采用离子捕获细胞化学法对裸鼠表皮钙离子的分布进行超微结构的定位. 结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在正常的表皮中,基底层钙离子的浓度低,由基底层到棘层钙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加,在颗粒层上部,钙离子的浓度高.另外,裸鼠皮肤经丙酮处理后可导致表皮钙离子浓度梯度的丧失. 结论表皮中存在一钙离子浓度梯度,离子细胞化学定位法是研究组织中钙离子分布的有效方法.

  •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生长过程中Nogo-A分布的变化

    作者:郑春霞;申军现;金卫林;鞠躬

    目的探讨Nogo-A在神经元中的表达与神经元发育分化的关系,以推测Nogo-A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怀孕18d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体外高密度和低密度培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观察Nogo-A在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布模式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结果 Nogo-A在海马神经元生长过程中均表达,主要分布在胞浆、胞膜和突起上.神经元突起形成过程中,Nogo-A主要表达于突起的近端,在轴突上随着轴突的伸长逐渐表达于轴突远端和生长锥.Nogo-A在成熟神经元网状的突起上呈串珠样分布. 结论 Nogo-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不同于抑制作用的其他功能,可能参与神经元突起生长、轴突投射等过程.

  •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突触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秦小云;黄巨恩;骆耐香;王伯钧;蒋常文

    目的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DA)能神经末梢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方法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标记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结果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有43%直接或间接形成于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结构之间,其中单一性突触为38%、汇聚性突触为30%、连续性突触为20%、末梢间突触样联系为12%.另外的57%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结构形成,其中在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10%、树突上82%、轴突末梢上8%.由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形成的所有突触均为对称性即抑制性突触. 结论在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系统以对称性突触支配着GABA能中间神经元,同时,又与核内的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并影响其活动.

  •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雨霁;高英茂;邴鲁军

    目的寻求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情况下,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的佳条件. 方法采用阶段诱导的方法,在不同阶段加入不同的生长因子,对新近分离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分化培养.首先向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加入bFGF和LIF,实现由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的定向分化,通过巢蛋白(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神经前体细胞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撤除bFGF和LIF,加入B27无血清培养基、IL-1后继续培养,实现由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鉴定. 结果有85%的细胞团呈nestin免疫阳性着色,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比率为13%,较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然分化比率(4%)有明显提高. 结论在无血清、无饲养细胞的情况下,我们采用阶段诱导的方法,在不同的阶段加入不同的生长因子,可有效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使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更易于操作.

  • 小鼠GV卵中母源基因的克隆和其中一个基因在植入前胚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世鄂;黄威权;Zeng Fanyi;Richard M Schultz

    目的克隆和筛选小鼠生发泡完整卵母细胞(GV卵)中母源基因,并检测其中一个基因在植入前不同发育阶段胚中的表达,初步了解该基因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及早期胚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以生发泡完整的卵母细胞为检测子(tester),8-细胞胚为驱赶子(driver),建立GV卵中母源基因的c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法进一步筛选GV卵中母源基因的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并采用RT-PCR方法观察其中1个阳性克隆的基因在着床前胚的表达. 结果克隆得到18个基因的cDNA序列和8个同源EST序列在GV卵中特异表达,包括Peroxiredoxin Ⅱ基因.RT-PCR显示Peroxiredoxin Ⅱ基因呈阶段性差异表达,在GV卵、MⅡ卵、1-细胞胚和2-细胞胚有表达,但从MⅡ卵开始表达下降.而在4-细胞胚、8-细胞胚、桑椹胚和囊胚中不表达. 结论 Peroxiredoxin Ⅱ基因是GV卵中母源基因cDNA文库中的一个基因,提示该基因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合子基因激活中起一定作用.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在成年大鼠视网膜内的定位分布

    作者:刘猛;赵靖;石献忠;于恩华

    目的分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蛋白SOCS-3在大鼠视网膜内的基础表达和细胞内定位分布. 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结果 SOCS-3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在节细胞层,SOCS-3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节细胞核;在内核层,部分阳性细胞为Müller细胞. 结论 SOCS-3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有较为广泛的基础表达,并以核蛋白为其主要存在形式.

  • 黏蛋白MUC-1在人胚胎胃黏膜发育中的阶段表达

    作者:苏丽英;王慧娟;张雷;李陈莉

    目的阐明MUC-1在胎儿胃黏膜的表达特点,探讨MUC-1与胃上皮分化的关系. 方法应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9~30周胎儿胃黏膜的发育以及MUC-1在不同时期的表达. 结果胎儿胃黏膜的分化可分为3个不同时期:1.在未分化期MUC-1呈极性分布于早期胃上皮的游离面.2.在分化期MUC-1呈极性和弥漫性分布于中期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3.生长期MUC-1分布于胃底腺上皮. 结论 MUC-1的表达与胃上皮的分化密切相关.

  • 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基本生物学特性

    作者:钱晖;许文荣;张锡然;孙晓春;朱伟;胡嘉波

    目的分离纯化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1.073g/L 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胚胎骨髓MSCs,体外扩增并观察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和细胞周期,染色体技术分析其遗传特性. 结果胚胎骨髓MSCs培养3d后呈针尖状的贴壁细胞,7~10d后细胞融合呈纤维状,体外扩增10代可获得1×1012~5×1012个细胞;CD13、CD29、CD44、CD71表达阳性,CD3、CD14、CD33、CD34、CD38、CD45、HLA-DR表达为阴性;染色体核型正常;G0/G1期:84.6%,G2/M期:2.99%,S期:12.35%. 结论胚胎骨髓MSCs体外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能力,在组织工程中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小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实用技术的建立

    作者:吴燕;马子敏;刘淑红;范文红;范明

    目的优化小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及数据分析方法. 方法小鼠胚胎用4%多聚甲醛4℃固定过夜,10mg/L蛋白酶K(PK)室温消化30min,预杂交2h后,加入探针63℃反应16~18h,用盐溶液高温洗涤多次,RNA酶37℃消化1h,封闭4h后加入地高辛抗体4℃过夜.抗体反应后反复洗涤并在水平摇床上振摇,NBT和BCIP显色系统避光显色.提取图像灰度值,扣除背景、对照等假阳性信号. 结果 KIAA1708探针在脑、脊髓等8个区域有杂交信号,对图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1个区域的信号在95%可信限范围内,为阳性信号. 结论通过控制蛋白酶K消化时间、探针和地高辛抗体浓度,以及洗涤、显色过程,得到了低本底、着色清晰的杂交结果,结合图像的数据分析步骤,消除假阳性结果.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小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

  • 在石蜡切片上显示水解酶的方法探讨

    作者:王莎丽;刘平;陈克铨

    恒冷箱冰冻切片,冰冻替代法及冰冻干燥切片能显示组织中的水解酶,且各具优点与特色,但均需一定的设备,一定的条件,在基层或现场检测有关酶活性尚有困难.为了使石蜡切片显示水解酶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对不同的固定液、不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推荐一个能被广泛采用的简便、稳定的制片方法.

解剖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