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报杂志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杂志

Acta Anatomica Sinica 해부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1356
  • 国内刊号: 11-22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章静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小鼠脊髓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与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席艳;薛帅;李莉莉;聂梦月;邓锦波

    目的 探讨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血管-干细胞龛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龛中的各种细胞、血管在发育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方法 发育过程中的胚胎鼠或生后小鼠150只,取脊髓腰膨大处的横断面切片.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发育和形态变化;利用血管墨汁灌注结合免疫荧光三重标记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胚胎期及生后的形态分布变化;同时对脊髓内血管发育的动态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处理.结果 妊娠14d(E14)小鼠脊髓内即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新生的神经元自神经管侧脑室下带迁移至中间层附近,逐渐分化为神经元,并集中于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统计学分析表明,BrdU阳性细胞计数在发育中呈现抛物线,高峰值位于出生3d(P3)左右.此外,神经胶质细胞的祖细胞早集中于边缘白质,随后又向中央的灰质回迁.血管发育经历了早期均匀分布,成年后集中在灰质分布的过程.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了所谓的血管-干细胞龛.血管-干细胞龛主要位于侧脑室下带和灰质附近,其中的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互相交织、紧密联系.结论 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与脊髓发育紧密联系,同时影响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相互作用.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为脊髓发育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 卵泡刺激素受体在山羊颈胸神经节的分布

    作者:金秀芳;王志豪;范洁;徐永平;陈文东;郭晓

    目的 探讨卵泡刺激素(FSH)是否影响心肺功能活动的自主神经调节.方法 取雄性和雌性成年山羊的颈胸神经节各5对,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FSH受体在山羊颈胸神经节的分布特点.结果 在颈胸神经节内,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为强阳性或中等阳性染色,而细胞核呈空泡状,不着色.此外,在神经节内的支持细胞、过路纤维、施万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FSH受体呈弱阳性染色,有少量分布.图像分析表明,该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的FSH受体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非神经元胞体结构(P<0.01).结论 颈胸神经节中神经元细胞是FSH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FSH可能通过影响该神经节的神经元活动,从而影响其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而调节心肺功能活动.

  • 长期酒精暴露对SMS2-/-小鼠肝脑的损伤及机制

    作者:赵静雅;崔占军;贺维亚;孙玉华;王思谦;邓锦波;鲁广秀

    目的 观察长期酒精暴露引起的肝脑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酒精引起多系统损伤的机制,神经酰胺在酒精暴露诱导海马应激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J野生小鼠和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酒精暴露模型,利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和结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引起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c-Fos、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酒精暴露导致野生型和SMS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并有Mallory小体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酒精暴露后野生型和SMS2--/-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相同处理条件的野生型小鼠相比,SMS--/-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较多(P<0.05).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间小鼠海马组织c-Fos、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 长期酒精暴露引起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基础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神经酰胺参与酒精暴露诱导与促进肝脑细胞损伤的过程;酒精、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酰胺相互作用造成肝脑损伤.

  • 巢蛋白及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在SAMP8小鼠穹隆下器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建亚;李聪慧;唐蔚东;马常升;郝庆卯;秦永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方法 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 ±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 小鼠海马发育中Bcl-2和Bax表达的体视学观察

    作者:张莉;张敬坤;郭敏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Bax)在C57/BL6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胚龄(E) 18、20 d和生后(P)1、3、7、14、21、28 d以及2、3、6、15、18个月的C57/BL6小鼠海马,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体视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E18 d ~ P21 d,在齿状回(DG)的颗粒层、海马阿蒙角(CA)以及CA各区(CA1 ~ CA4)的锥体层,Bcl-2和Bax阳性细胞及其体密度均呈现出先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的趋势,除DG区Bax阳性细胞及其体密度在P14 d达到高外,其他均在P7d达到高(P<0.01).P28 d后均趋于稳定(P>0.05).CA锥体层及DG颗粒层Bcl-2/Bax的体密度比值在P1d显著降低(P<0.01),之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小鼠海马Bcl-2和Bax的表达在胚胎发育晚期和生后发育早期较多,而在成年及老年期的表达稳定在较低水平,它们可能参与了海马的塑形过程.

  • 肝性脑病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作者:刘冀;王晓宇;孙杨;郭秀英;庞胤

    目的 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均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结果 尼氏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质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NADPH-d染色发现,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强阳性及阳性),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多;而对照组染色浅淡,呈浅蓝或与背景同色,为弱阳性.结论 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HE)致病因素之一.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中的分布

    作者:董伟;李强;徐永平;金秀芳;陈文东;郭晓

    目的 探讨颈胸神经节是否具备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的条件.方法 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GnRH受体在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在颈胸神经节中,神经元胞体均为GnRH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其细胞膜以及膜下胞质中的颗粒状物质呈棕黄色,GnRH受体为强阳性表达,而胞核呈阴性表达.部分神经元可见其突起,呈黄色,GnRH受体为中等阳性表达.卫星细胞也呈黄色,GnRH受体为中等阳性表达.图像分析表明,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胞体与节内其他阳性成分相比,其GnRH受体相对表达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结论 在雌性山羊颈胸神经节中,神经元胞体是GnR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颈胸神经节具备接受GnRH作用的条件.提示GnRH有可能通过作用于颈胸神经节交感节后神经元上的GnRH受体来影响心肺器官的功能活动,即颈胸神经节可能是心肺功能活动中协调GnRH内分泌调节和该神经节自主神经调节两途径之间的中继站.

  • 脂质体RNAiMAX介导siRNA转染沉默星形胶质细胞AQP4基因

    作者:张伟;徐立新;杨少华;师忠芳;董丽萍;袁芳

    目的 明确脂质体RNAiMAX(lipofectamine RNAiMAX)是否可以介导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并实现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沉默.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Tecan酶标仪,观察lipofectamine RNAiMAX是否能介导Cy3标记的siRNA转染入细胞内,以及RNAiMAX浓度和siRNA浓度对转染效率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QP4 siRNA转染的基因沉默效果.结果 倒置荧光显微镜和Tecan酶标仪检测发现,随着siRNA和RNAiMAX浓度的增加,转染细胞荧光强度随之增加(n=6);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3ml/L RNAiMAX和30nmol/L AQP4 siRNA以及6ml/LRNAiMAX和60nmol/L AQP4 siRNA转染星形胶质细胞24h、48h、72h时,AQP4 mRNA水平均降低80%以上(n=6).结论 Lipofectamine RNAiMAX可以介导siRNA转染入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并实现AQP4基因的沉默,3ml/L RNAiMAX和30nmol/L AQP4 siRNA即可达到理想的沉默效果.

  • 尿毒症毒素硫酸盐对甲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作用

    作者:林伟;夏剑岚;王毅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硫酸盐对甲酚(P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不同浓度对甲酚硫酸钠盐作用HUVECs,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Matrigel法检测细胞成血管能力;特异性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硫酸盐对甲酚对HUVECs增殖及成血管能力未有显著影响,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其能显著诱导细胞中ROS水平上调并促进其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论 尿毒症毒素硫酸盐对甲酚可以加剧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状态,提示其可能参与慢性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RNA干扰介导的端锚聚合酶1表达下调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田晓红;柏树令;范军;侯伟健;佟浩;徐赫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介导的端锚聚合酶1(TNKS1)的表达下调对入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SH-SY5Y体外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开发治疗NB的新靶点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 根据TNK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个TNKS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环(shRNA)干扰片段,利用慢病毒作为载体,构建目的基因的RNAi序列.慢病毒感染SH-SY5Y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TNKS1基因的表达,筛选出佳干扰序列进行后续实验.然后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i-TNKS1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并进一步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Caspase-3、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关键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形态的改变,探讨RNAi-TNKS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5×1011TU/L.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3shRNA为佳的有效靶点.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RNAi-TNKS1后SH-SY5Y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NAi-TNKS1可显著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的表达.此外,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也降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RNAi-TNKS1后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结构和形态.结论 RNAi介导的TNKS1的表达下调可降低SH-SY5Y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调控PDX-1基因表达miRNAs的鉴定

    作者:王涛;马云胜;穆长征

    目的 实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诱导分化并对分化过程中可能调控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基因表达miRNAs进行鉴定.方法 首先分离培养BMSCs,应用conophylline和尼克酰胺将其诱导分化为IPCs,采用双硫腙(DTZ)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然后采用靶基因预测软件miRanda和Target Scan对调控PDX-1基因表达miRNAs进行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miRNAs及PDX-1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双硫腙染色呈猩红色,免疫荧光化学显示有胰岛素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4个可能调控PDX-1表达的miRNAs,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其中的miR-149和miR-346能结合到PDX-1 mRNA的3'UTR并有效抑制其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miR-149和miR-346的表达水平与PDX-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49和miR-346能负性调控IPCs诱导分化过程中PDX-1的表达.

  • XAV939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田晓红;侯伟健;柏树令;范军;佟浩;徐赫

    目的 探讨小分子抑制剂XAV939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SH-SY5Y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XAV939对SH-SY5Y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并确定佳作用浓度.然后采用Annexin V-FITC法检测XAV939处理后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1μmol/L XAV939作用24h后,SH-SY5Y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有明显上升.XAV939处理后48h及72h,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细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此外,XAV939可显著降低SH-SY5Y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XAV939可能部分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

  •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时序性表达

    作者:张佳佳;林林;刘妮娅;邬红梅;何金彩;黄陈平

    目的 探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基因时序性表达规律.方法 分别提取发育至4、6、10、12、18、24、48及72hpf斑马鱼胚胎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FGF受体基因(fgfr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fgfrs mRNA动态表达水平有明显峰谷变化(P<0.01),胚胎fgfrs开始表达阶段依次为fr1a与fgr1b(囊胚期)、fgfr4(原肠胚初期)、fgfr2(原肠胚期)及fgfr3(原肠胚后期),其表达高峰期分别在原肠胚期、原肠胚后期、体节期及胚胎发育中后期.旁系同源基因fgfr1a与fgfr1b动态表达趋势相似(r =0.830,P<0.05).fr1a与fgfr3、fgfr1b与fgfr4、fgfr2与fgfr3 mRNA表达量之间相关分析也有意义(r值分别为-0.726,0.821及0.772,P<0.05).结论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fgfrs时序性表达有一定规律性,fgfr1、fgfr4主要参与胚胎早期发育调控,fgfr2、fgfr3主要参与胚胎中、后期发育调控.fgfr1a与fr1b共表达使其调控作用具有冗余能力.fgfr1和fgfr3之间在表达上可能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 在体制备大鼠全肾去细胞支架的程序性分析

    作者:赵丽娜;余雅玲;林刻智;邵营宽;王志斌;陈加俊;梅劲;唐茂林

    目的 通过在体灌注Triton X-100、SDS溶液法制备大鼠全肾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支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程序性检测、分析,为制备科学合理的实验用大鼠全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提供基础.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肝素化后直接切取肾脏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肝素PBS灌注组(H组);肝素PBS、Triton X-100灌注组(HT组);肝素PBS、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灌注组(HTS组).HE、Masson、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结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观察各组胶原蛋白Ⅳ(collagenⅣ)、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2(HSPG2)、弹性蛋白(elastin)及细胞核的表达情况,总DNA测定各组DNA残留浓度.结果 Triton X-100、SDS灌注6h左右制备大鼠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在灌注过程中,肾内细胞和细胞碎片逐渐被清洗,终变成半透明状.HE、Masson、PAS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连续分布、形态排列类似肾小球、肾小管轮廓结构的网状结构,基膜连续完整.免疫荧光结合DAPI染色结果表明,去细胞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中的重要蛋白collagen IV、LN、FN、HSPG2、elastin都较好的得到了保存,细胞核在灌注过程中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终残留组织的DNA为4.90μg/g.结论 通过合适浓度和灌注比例的Triton X-100、SDS制备大鼠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其进行程序性分析,发现能有效清除大鼠肾内所有细胞成分,较完整的保留网络状肾及肾血管细胞外基质结构和成分,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实验用全肾生物支架的方法.

  • 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可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作者:裴艳宏;刘坤祥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雄性健康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约1cm,建立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治疗组术后每日采用黄芪与丹参各1.5ml混合液,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3周时间点,各取两组大鼠双侧腓肠肌,测量肌湿重,计算肌湿重比值;另取两组右侧腓肠肌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总蛋白含量、细胞凋亡率、叉头蛋白(FoXO3a)、肌萎缩F-box蛋白(MAFb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第2周对照组、治疗组肌湿重比值:0.62±0.07、0.76±0.05;肌纤维横截面积:300.24±17.87、365.49±24.19;总蛋白量:63.32±5.30、80.28±3.12;细胞凋亡率:20.34±2.51、12.62±1.20; 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0.828±0.090、0.643±0.090、24.45±7.21、19.38±5.55;MAFbx蛋白及mRNA表达:1.224±0.090、0.956±0.040、27.45±8.50、19.44±5.64;第3周对照组、治疗组肌湿重比值:0.35±0.03、0.59±0.07;肌纤维横截面积:253.38±13.32、314.50±16.74;总蛋白量:50.34±4.12、67.70±5.42;细胞凋亡率:33.45±1.71、17.53±1.26;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1.963±0.150、1.236±0.060、35.62±6.24、27.91±7.71;MAFbx蛋白及mRNA表达1.487±0.050、1.240±0.123、43.63±8.22、35.39±7.9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可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细胞凋亡、延缓总蛋白降解速度;抑制蛋白降解通路FoXO3a、MAFb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 胰岛淀粉样多肽、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韩晶;梁文妹;洪艳;夏白娟;胡赟;李一欣

    目的 探讨在大鼠海洛因戒断、脱毒治疗和复吸期间,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胰岛β细胞内表达的变化.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8),实验组又分为海洛因依赖戒断组、美沙酮脱毒治疗组和海洛因复吸组.各组大鼠取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海洛因戒断时IAPP和GLUT2阳性细胞免疫染色较正常对照组变深,平均灰度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IAPP面数密度增大(P<0.05);美沙酮脱毒期间,IAPP和GLUT2免疫阳性细胞染色变浅,平均灰度值较戒断时升高,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PP面数密度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海洛因复吸期间,IAPP和GLUT2阳性细胞免疫染色又加深,平均灰度值降低(P<0.05),IAPP面数密度再次增大(P<0.05).结论 在海洛因戒断和复吸期间,表达于大鼠胰岛β细胞的IAPP和GLUT2合成增加,美沙酮脱毒期间合成减少,两者变化规律一致,提示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过程中,两者的合成同步,可能参与调节海洛因戒断,美沙酮脱毒治疗及复吸大鼠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与调节大鼠摄食、体重及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有关.

  • 中国现代人群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比较

    作者:戴成萍;李海军

    目的 探讨中国现代人群下颌第三磨牙(M3)的萌出特点.方法 将第三磨牙分为3种类型,正常、半退化、缺失,然后比较不同时代间(新石器时代55例,青铜铁器时代191例,近代112例)各个类型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M3正常的出现率随时代而降低,缺失的出现率随时代而升高,半退化的出现率随时代而升高.结论 M3正常的出现率随时代而降低,可能与下颌骨尺寸随时代的持续减小有关.

  • D6S296、D8S264基因座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壮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

    作者:朱莎莎;李松峰

    目的 探讨D6S296、D8S264基因座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壮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以及这两个基因座与汉、壮族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广西脑科医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直系家属46对(其中患者46例,家属49例),壮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直系家属45对(其中患者45例,家属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其健康家属作为正常对照组.提取其全血DNA并使用PCR扩增仪对其进行扩增,所得PCR产物用ABI3730XL型基因分析仪自动进行基因检测,并用遗传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汉、壮族正常对照组D6S296、D8S264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汉、壮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比较,D6S296的26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和18.9% (2/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6,P<0.01);D8S264的129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8.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1,P<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地区汉、壮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D6S296、D8S264多态性无关.

  •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海绵窦区解剖学观察

    作者:梁强;李强;丁永忠;谢民;周旺宁;段磊

    目的 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海绵窦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海绵窦内神经血管关系,为海绵窦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8具成人尸头(共16侧海绵窦)上应用0度和30度柱状硬性内窥镜,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进行海绵窦区解剖研究.结果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可清楚的显露海绵窦内结构;相关解剖标志有利于解剖定位.结论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是海绵窦区解剖及手术的佳入路.

  • 大脑动脉环的解剖及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应用

    作者:刘建;周播江

    目的 探讨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动脉环,为构建大脑基底动脉环三维可视化动脉图谱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10例尸体的大脑动脉环进行动脉间角度及距离的测量.同时,对30例正常人的头颅进行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经西门子Syngo B17工作站后处理,从影像学分析大脑动脉环.结果 大脑前动脉显示率为100%,均表现为双支型.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1.06±0.23) cm,其与颈内动脉间的均值夹角为(63.13 ±9.72)°,与前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57.70)°;颈内动脉环内段显示率为100%,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63.13 ±9.72)°,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大脑后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56 ±0.12)cm,其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基底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95±11.43)°;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1.06±0.17)cm,其与颈内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与大脑后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大脑中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31.15±15.21)°;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23 ±0.16)cm,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 ±57.70)°.结论 明确了大脑动脉环的解剖组成,测量了动脉间的距离及动脉环内各动脉间的角度,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大脑动脉环.

  • 永州两种蝙蝠听觉器官的解剖学比较

    作者:廖阳;闫荣玲;骆鹰;罗金强;陈滐

    目的 探讨永州两种蝙蝠即斑蝠(SO)和普通伏翼蝠(PA)听觉器官的结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方法 对两种蝙蝠(SO:5只;PA:12只)的听觉器官进行显微解剖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两种蝙蝠完整的鼓膜(SO:9件;PA:19件)、锤骨(SO:10件;PA:18件)、砧骨(SO:10件;PA:18件)、镫骨(SO:6件;PA:14件)、耳蜗(SO:10只;PA:24只)等构件;测得锤骨柄长、砧骨长突长、鼓膜面积、镫骨底面积、耳蜗蜗高与底宽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在两种蝙蝠之间差异显著;两者中耳声压放大倍数分别是27.37(SO)和40.99(PA)倍,差异显著.结论 两种蝙蝠虽然同属一科,却形成具有明显差异的听觉器官结构,而差异的存在应该是两者适应各自生活环境和匹配自身声行为的结果.

  • 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作者:黄小勇;李艳;邓义波;黄建;朱磊;陈道邦

    目的 探讨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幼年尸体标本14例和成人标本4例,共计18例,采用硅胶血管灌注和再改良Sihler神经染色法相结合来显示人食管壁内血管及神经.结果 人食管壁内血管整体分布以胸下段及腹段较密集,而颈段和胸上段相对较稀疏,整体前壁内血管较后壁内稀疏,壁内血管的细小分支间形成广泛的网状吻合.人食管壁内神经整体分布以腹段分布稀疏,胸段壁内神经分布多密集,但颈胸段壁内神经均衡分布,颈段上部可与来自于咽丛的神经分支形成吻合,食管壁内神经形成网状环路吻合.食管壁内血管与神经之间无明显的伴行关系.结论 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分布均呈现网状吻合,但两者之间无明显伴行关系.

  • 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下叶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测量

    作者:陈光平;董海娜;汪晓庆;郑玉锋;徐民;赵中伟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活体右肺下叶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数值范围,为肺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择274例无心肺疾病患者,行胸部CT增强扫描,按性别分男、女两组;按年龄(20~40岁、41 ~ 60岁、61岁以上)分3组,在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右肺下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并进行男、女两组及不同年龄组肺段与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比较分析.结果 在MIP图像上能准确测量右肺各肺段及亚肺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男、女性右肺下叶各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各年龄组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20~40岁与61 ~85岁的年龄组之间.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右肺下叶肺段及亚肺段动脉是测量肺段和亚肺段动脉管径值的有效方法.

  • Notch信号通路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马永超;范文娟;吴华;王福青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人胰腺癌细胞(HPAC)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PDGF-BB及γ-secretase抑制剂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T)对HPAC增殖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Notch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Notch下游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PDGF-BB显著促进HPAC增殖,提高细胞Notch表达水平,增强Notch靶基因的转录;不同剂量的DAPT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抑制剂处理细胞,显著反转了PDGF-BB的作用.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PDGF-BB诱导胰腺癌细胞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 Galecin-3在膜联蛋白A7表达抑制的HeLa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欣;王小杰;许倩;陈龙;梁秀军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7(ANXA7)表达抑制的HeLa细胞galectin-3(gal-3)的表达改变.方法 将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RNA干扰技术将靶向ANXA7的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脂质体2000转染法分别转染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转染48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分别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进行抑制效果的鉴定.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ANXA7表达抑制的HeLa细胞中galectin-3的表达改变.结果 靶向ANXA7的siRNA可显著抑制ANXA7的表达;当ANXA7表达受抑后,galectin-3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NXA7表达抑制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中galectin-3的表达显著下调,这可能是ANXA7表达受抑的细胞行为学发生改变的机制之一.

  • 微管末端结合蛋白1在Siha细胞自噬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刘益群;罗雄燕;蒋红;夏艳辉;刘青松

    目的 探讨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过程中微管末端结合蛋白1(EB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Hank平衡盐溶液(HBRSS)和秋水仙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1基因、LC3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GFP)-LC3以证实自噬体形成.结果 宫颈癌Siha细胞随HBSS作用时间延长,LC3 mRNA、EB1 mRNA、LC3-Ⅱ蛋白和EB1蛋白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LC3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62mRNA和蛋白在HBSS作用后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p62mRNA表达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P-LC3结果显示,在HBSS作用12 h后,Siha细胞胞质中GFP-LC3强度和数目明显增加,含有GFP信号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秋水仙素处理后,LC3、p62和EB1 mRNA及蛋白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几乎检测不到含GFP-LC3荧光信号的细胞.结论 EB1在饥饿状态Siha细胞中高表达,此时伴随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以及自噬体形成增加,而用秋水仙素破坏EB1赖以作用的微管时,上述现象消失,充分表明EB1参与细胞自噬的可能.

  • 姜黄素诱导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过程中核磷蛋白的表达与定位变化

    作者:石松林;陈兰英;刘用金;杨海波;路锟;杨玲;李祺福

    目的 探讨核磷蛋白NPM在癌细胞诱导凋亡过程中在细胞内、细胞核基质上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以及NPM与凋亡调控相关蛋白的关系,探索其在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在姜黄素诱导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基础上,以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NPM在核基质中的存在与变化,并以免疫印迹法杂交实验进行确证;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NPM在EC9706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定位与变化,以及NPM与Bax、Bcl-2等基因产物的共定位关系. 结果 NPM存在于EC9706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并在姜黄素处理后表达下调.NPM在EC9706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显著的胞质-核之间的穿梭定位变化,并与Bax、Bcl-2等蛋白具有共定位关系,且共定位区域发生了变化.结论 NPM是一种核基质结合蛋白,在EC9706细胞凋亡中的表达与定位变化,及其与凋亡调控蛋白的共定位关系提示,它在EC9706细胞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 蓝斑核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病理改变及其作用

    作者:姚宁;徐群渊

    目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和进行性变性.而近来的临床资料提示,在帕金森病早期,脑桥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先于黑质发生病变.实验室研究也发现,蓝斑变性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电生理状态、神经递质代谢活动会发生改变,对损伤因素的易感性增高,促进了帕金森病的发病.其原因可能为蓝斑通过调节递质释放、摄取毒物、分泌营养物质等方式影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该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帕金森病临床资料中蓝斑的病理表现、以及基础研究中蓝斑与黑质的关系以及蓝斑对黑质起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本综述应能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解剖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