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报杂志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杂志

Acta Anatomica Sinica 해부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1356
  • 国内刊号: 11-22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章静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对炎性内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仁丽;万炜;刘红;曾杰;彭田红;刘政海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调节脊髓背角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进而影响大鼠炎性内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NS预处理组、溶媒对照组,给予相应处理15d后腹腔注射1%乙酸(10ml/kg)制作模型,每隔15min记录内脏痛指数;取小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炎症反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胸段脊髓背角GS表达情况.结果 溶媒对照组内脏痛指数明显高于PNS预处理组;腹腔注射乙酸后小肠组织都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但两实验组黏膜下层厚度无明显差异;两实验组脊髓背角GS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但PNS预处理组脊髓背角GS表达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结论 PNS预处理能上调脊髓后角GS的表达,从而缓解乙酸所致炎性内脏痛.

  • 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神经细胞分化与突触连接的建立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范文娟;陈旭东;袁磊;饶淑梅;王福青;邓锦波

    目的 探讨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能否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发生与建立.方法 首先将iPSCs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利用维甲酸(RA)将其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后撤去RA贴壁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iPSCs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发生的形态特征,利用FM1-43染色技术分析突触末端的功能活性.结果 小鼠iPSCs能够在RA的诱导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这些神经细胞可以被成熟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标记物标记,新分化的神经元还可以观察到树突棘及突触连接的形成,在去极化刺激下突触活动增强,表现为轴突末端大量FM1-43阳性内吞颗粒.结论 由小鼠iPSCs分化而来的神经细胞在体外形成突触连接的过程,提示其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功能性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鸡胚发育过程中Shh超表达对脊髓神经纤维投射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晗;杨慈清;王聪睿;胡阿珍;付苏雷;林俊堂

    目的 探讨鸡胚发育过程中,sonic hedgehog(Shh)在脊髓中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的影响.方法 在鸡胚龄2.5々3d(E2.5~E3)时,利用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Shh表达质粒和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共转入鸡胚脊髓,E6时取材切片,至少取3个材料,免疫荧光技术检验Shh的超表达,利用Open Book技术研究Shh在鸡胚脊髓中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的影响.结果 在脊髓组织切片水平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Shh在鸡胚脊髓中成功超表达,无论在组织切片上还是通过Open Book技术进行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超表达后转染侧神经纤维都无法正常通过底板投射到对侧,表明Shh在鸡胚脊髓神经纤维投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在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中Shh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具有抑制作用.

  • 甲状腺激素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杜杰;胡光强;邓莉;杨朝鲜;郭侃;高小青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比单纯NSCs移植对慢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NSCs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诱导的NSCs(T3/NSCs),诱导其分化7d后,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半乳糖脑苷脂阳性(GalC+)和GFAP阳性(GFAP+)细胞.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慢性EAE大鼠模型.在免疫后10d,脑立体定位仪分别移植T3/NSCs、NSCs和生理盐水入EAE大鼠侧脑室,T3/NSCs和NSCs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实验分为T3/NSCs组、NSCs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每天对大鼠临床症状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大鼠免疫60d后处死,HE和LFB染色分别观察脑的炎症侵润和脱髓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脑的GalC +/BrdU+和GFAP +/BrdU+比例;RT-PCR法检测脑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αR)、GalC和髓鞘碱性蛋白(MBP) mRNA的表达.结果 T3/NSCs体外分化为GalC+和GFAP+细胞的比例分别高于和低于NSCs的分化.T3/NSCs组和NSCs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T3/NSCs组较NSCs组更明显改善脑的炎症侵润和脱髓鞘,其脑内GalC+/BrdU+及GFAP +/BrdU+的比例分别高于和低于NSCs组,脑组织的PDGFαR、GalC和MBP mRNA的表达也较NSCs组高.结论 T3/NSCs比NSCs对EAE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 血必净在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吴毅;成翔;衣昕;季达峰;韩笑;黄中伟

    目的 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必净和生理盐水.10d后采集鼠脑连冷冻切片后利用3D-Doctor三维重建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并测算脑损伤面积与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50%;三维重建生理盐水组和血必净组大鼠鼠脑,经3 D-Doctor 4.0测算,血必净组鼠脑皮质损伤面积和梗死灶体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出现凋亡细胞;给予血必净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必净可以下调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论 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给予血必净治疗后能减少大鼠脑内皮质损伤区面积和梗死灶体积,抑制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13-甲基十四烷酸对氧反常诱导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形态学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涓;胡桂芳;翁绳美;巢苹

    目的 探讨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对氧反常诱导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形态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并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法鉴定.将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13-MTD组,每组设6个复孔.氧糖剥夺3h/再复氧糖24h(OGD3h/R24h)方法制备神经元氧反常模型,于再复氧糖即刻分别给予13-MTD 5、10、20、40mg/L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磺酰罗丹明B(SRB)法测定神经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呈现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o1),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可见核内染色质边集或凝聚成块状,胞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消失等;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13-MTD可有效改善上述变化(P<0.05,P<0.01),使神经元形态及其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恢复,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以13-MTD 20mg/L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 13-MTD对氧反常诱导的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改善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

  • 脑红蛋白在成年西门塔尔牛几种主要器官组织中的分布

    作者:高雪晋;刘霞;杨阳;梁春花;杜晓华

    目的 探寻脑红蛋白(NGB)在成年西门塔尔牛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西门塔尔牛5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NGB在其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 结果显示,NGB在成年西门塔尔牛大脑和小脑皮质部、嗅球,海马,脊髓、肾上腺皮质部与髓质部、垂体、松果体、胰、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胃、肠、肝、颌下腺、腮腺、心肌、脾脏、肺脏和肾脏等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NGB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此外,本研究发现NGB在西门塔尔牛十二指肠段小肠腺细胞的表达强度要高于十二指肠腺细胞.结论 NGB在成年西门塔尔牛多种器官组织细胞中的广泛分布,提示NGB不仅在氧的利用及功能活动中发挥作用,在其它生理活动中可能也担负着重要的功能.

  • 体外转染Cyclin A2基因对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卢杏;张进忠;郭志坤;常玉巧;贾银明;徐振平

    目的 探讨体外转染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基因对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心脏再生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 SD乳鼠12只,分离、培养、鉴定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并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带有强化绿色荧光蛋白(GFP)和Cyclin A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yclin A2-GFP);空病毒组:转染不含目的基因带有GFP的重组腺病毒(Ad-Null-GFP);阴性对照组:未做转染处理,仅加入等量的培养基.利用GFP示踪技术,评估原代心肌细胞转染效率;转染后的细胞继续体外培养3 ~5d,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Cyclin A2、磷酸化组蛋白H3(H3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1.荧光GFP示踪表明原代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97±0.74)%;2.免疫荧光标记显示,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结果相似;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cTnT分布于细胞质,原代心肌细胞纯度高达(95±0.62)%;心肌细胞CyclinA2主要在胞核内聚集,少数分布于细胞质.H3P为核蛋白在细胞核内分布.3.转染Cyclin A2后,实验组H3P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见大量多核细胞,以双核为主,伴少量3核细胞.结论 腺病毒作为转染载体对原代心肌细胞有很好的侵染效率;Cyclin A2超表达促进原代心肌细胞形成双核.

  • 衰老大鼠模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作者:景鹏伟;胡文煦;宋小英;张岩岩;贾道勇;张梦思;夏婕妤;李静;王亚平

    目的 探讨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学特点,为阐释机体衰老对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qd×42;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衰老动物复制完成后第2天,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进行髓系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生成单位(CFU-Mix)培养.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和传代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检测,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DCFH-DA荧光染色流式检测BMSC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CFU-Mix集落形成数量明显降低;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0/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的BMSCs百分率显著上升;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6、SCF含量明显下降;BMSC内ROS、MDA氧化损伤指标上升,SOD抗氧化指标下降;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现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信号通路有关.

  • 体外培养状态下心肌细胞有丝分裂的证据

    作者:李辞霞;卢杏;郭志坤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状态下心肌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证据.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原代培养0h至12d;免疫荧光分别双标心肌肌钙蛋白-T(cTnT)、磷酸化组蛋白H3(H3P)和微管蛋白(tubulin),利用活细胞工作站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期的心肌细胞.结果 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好、纯度高,可观察到分裂各期的心肌细胞及其微管蛋白的变化.处于分裂各期的心肌细胞不隆起变圆仍维持扁平状.分裂前期细胞核形状规则,染色质凝集,H3P开始表达;前中期核膜破裂,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纺锤体呈典型纺锤样;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末期子核形成,平行微管聚结在两子核之间;胞质分裂期形成两个子细胞,两个细胞分开后,可见有少量微管呈丝状连接.原代培养1 ~12d的心肌细胞在整个细胞分裂图像中很少见到双核心肌细胞.培养第3天开始发现分裂象的心肌细胞,占总心肌细胞数的2/127(1.57%)和1/92(1.09%),培养第7天,分裂细胞比率达3/69(4.35%)和5/163(3.07%),培养第12天有2/100(2%)和0/60(0)的心肌细胞处于分裂期.结论 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存在一定数量的完全有丝分裂,是心肌增殖和心肌再生的细胞学证据.

  • P19细胞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

    作者:范群;周秀娟;陈红武;李丹丹;陈明龙;杨兵

    目的 探讨应用96孔板悬浮法诱导P19细胞体外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P19细胞使用96孔板悬浮培养法制备拟胚体(EBs),其中第3天至第5天使用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RA).第7天挑取EBs用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诱导,继续贴壁培养20d后,油红O染色鉴定分化细胞的特征.结果 使用96孔板悬浮培养法可以形成大小均一的EBs,诱导结束后EBs生长晕周围部分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细胞形态趋于类圆或圆形,胞质中出现小脂滴,可被油红O染色清晰显示.结论 使用96孔板悬浮法获得的P19细胞EB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 白藜芦醇抑制脂多糖诱导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的激活

    作者:宗一;陈瑾;郭家智;张秀君;张铁军;孙林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细胞系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细胞,采用MTT检测Res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影响,免疫荧光双标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Res(1μmol/L和5μmol/L)对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B (IL-1B)与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 (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Res(1μmol/L和5μmol/L)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NOS和COX-2表达,同时了抑制细胞炎性因子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结论 Res可能通过NF-κB调控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激活,进而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 重组人内抑素对兔耳创面瘢痕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晓明;余建;黄学应;邓雪飞;李小静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Endostatin)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rhEndostat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rhEndostatin (5 g/L)治疗组和醋酸曲安奈德(TA,40 g/L)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兔耳腹侧面制作1cm×1cm大小创面.术后第28天,rh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内注射相应浓度rhEndostatin(100μl),N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6次;TA对照组瘢痕块内注入相应浓度曲安奈德(100μl),每周1次,共2次;模型组术后不接受处理.术后第47天摄片并收集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TGF-β1和bFGF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7天rh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肤色泽变浅,变软变平,体积减小,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可见,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相比,rhEndostatin治疗组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减少,bFGF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Endostatin能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其机制可能与rhEndostatin影响VEGF、TGF-β1和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 牦牛犊牛睾丸结构特征及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

    作者:袁莉刚;曲亚玲;朱俊峰;谷来凤;田旦增

    目的 观察9头健康牦牛犊牛睾丸结构特征及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睾丸显微及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IPP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的分布特征.结果 睾丸生精上皮由Sertoli细胞和生殖母细胞构成1~2层,未形成空腔.电镜下,Sertoli细胞异染色质丰富,相邻Sertoli细胞胞膜下分布有典型外质特化与肌动蛋白丝形成的胞膜下纤维束;生殖母细胞较大,胞质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N、ColⅣ和HSPG在生精小管基膜和肌样细胞表达较弱,LN在生殖母细胞内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olⅣ和HSPG(P <0.05),而在Sertoli细胞及Leydig细胞均无表达;ColⅣ和HSPG在Sertoli细胞均为强阳性表达;HSPG在Leydig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olⅣ(P<0.05).结论 牦牛犊牛生精上皮以幼稚型Sertoli细胞为主,Leydig细胞处于胚胎型向成熟型过渡时期;细胞外基质(ECM)相关Ⅰ及Ⅳ型Col、LN及HSPG的分布适应于其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发育.

  • 吸入高浓度氢气增强四氯化碳损伤性大鼠生精细胞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作者:王致远;栾英杰;田荆华;吴蕾;张馨雨;朱佳琳;吴俊;张卫光

    目的 探讨吸入3%氢气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性大鼠生精细胞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表达及其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Cl4组和氢气治疗组.对照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CCl4组和氢气组每周一、周四皮下注射体积分数60%的CCl4-橄榄油(0.3ml/100g),连续4周.氢气组自实验的第22天吸入3%氢气,1h/d,连续7d.取右侧睾丸和附睾,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左侧睾丸组织,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对照组睾丸生精小管内可见多层生精细胞,排列有续,结构完整.CCl4组睾丸生精小管细胞层数减少,结构紊乱,附睾管柱状上皮变薄;氢气组生精细胞数量和附睾管高柱状上皮细胞明显改善.CCl4组大鼠附睾精子密度较对照组降低,氢气组的精子密度明显高于CCl4组(t=4.91,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氢气组生精细胞质中p70s6k(t=7.63,P <0.05)和PCNA(t=20.08,P<0.05)的表达明显强于CCl4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氢气组睾丸组织中p70s6k的表达与CCl4组相比明显增强(t=3.64,P<0.05).结论 吸入高浓度氢气能明显增强CCl4损伤性大鼠睾丸生精细胞p70s6k的表达,改善CCl4损伤引起的的生精细胞的增殖功能.

  • 5-羟色胺对断奶仔鼠应激腹泻的影响

    作者:杨晨玉;韩亚楠;王子旭;陈耀星;秦卓明;曹静;宋金远;董玉兰

    目的 探讨断奶仔鼠应激性腹泻发生与5-羟色胺(5-HT)的相关性及断奶仔鼠应激性腹泻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21 d断奶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氢溴酸西酞普兰(CH)对照组、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照组、应激腹泻组、CH+应激腹泻组及PCPA+应激腹泻组.腹腔注射给药组(CH 10 mg/kg或PCPA 300mg/kg)处理4h后进行应激腹泻处理,即给予番泻叶(0.4 kg/L)按15ml/kg体重灌胃+后肢束缚应激处理(持续4h),其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处理第5天,检测血糖值、小鼠血浆皮质酮(Cort)、5-HT含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激腹泻组和CH对照组小鼠血浆和肠道5-HT含量、血糖值和血浆Cort含量升高,腹泻评分增加,但是增重显著减小;CH+应激腹泻组较应激腹泻组相比5-HT含量、血糖值和Cort含量和腹泻评分显著增加,增重显著减小.PCPA对照组5-HT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血浆Cort含量增加以外无显著变化;PCPA+应激腹泻组与应激腹泻小鼠相比肠道5-HT含量显著降低,增重升高,血糖值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断奶仔鼠应激性腹泻伴随5-HT增加,CH引起的肠道5-HT含量升高直接导致并加重断奶仔鼠应激性腹泻,PCPA诱导的5-HT含量降低可减弱小鼠腹泻程度.

  • 三叉神经穿颅底段的放射解剖学

    作者:乔明亮;刁玉领;梁亮;张梦楠;张铭;高艳

    目的 揭示三叉神经穿颅段及其周围结构的放射解剖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形态学及影像学依据.方法 26具完整成人尸头(10具女性,16具男性,年龄45 ~81岁,平均63.8岁),分别行显微解剖(8具)、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2具)和薄层塑化(16具),观察到的结果与临床无三叉神经疾患人群骨窗位CT图像(32例)、B-FFE序列MRI图像(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叉神经眼支与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眼上静脉被硬脑膜及蛛网膜包绕共同穿越眶上裂,在此形成一个生理性的狭窄.CT及MRI结合应用,可以满足该部位的诊断需求.圆孔是一个内侧壁中部带有骨嵴的弯曲管道,其突出的骨嵴造成管腔的狭窄,容易压迫到三叉神经上颌支.CT在该部位的应用较MRI有优势.三叉神经下颌支穿出卵圆孔处,有大量的静脉丛伴行,容易造成血管性压迫.MRI在该部位的应用较CT有优势.结论 三叉神经的3个分支在穿颅底段时,都存在机械性的压迫可能,这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原因之一.CT和MRI在上述3处部位的联合应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 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阮彩莲

    目的 对比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49例高龄IFF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其中75例给予PFLP内固定设为PFLP组,其余74例给予DHS内固定设为DHS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PFLP组手术所用时间(81.1±6.9)min与失血量(254.3±47.9) ml均明显低于DHS组的(86.8±12.5)min、(286.1±34.7)ml(P<0.05).两组术前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0.05);PFLP组术后第90天、180天、360天评分分别为70.6±6.8、81.5±7.3、83.5±8.6,明显高于DHS组的44.9±7.0、52.7±6.3、61.5±6.9,术后不同时间点PFLP组功能评分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IFF患者,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

  • Prohibitin在姜黄素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作者:石松林;赵振利;王国红;刘凡;路锟;杨玲;韩荣;李晓;李祺福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凋亡前后,Prohibitin(PHB)蛋白的定位与表达变化,及PHB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的共定位关系.方法 选择性抽提经姜黄素诱导处理前后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以蛋白质组学、免疫印迹法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技术对PHB在核基质中存在、分布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在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PHB存在于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细胞凋亡后在细胞核基质蛋白中表达下调.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PHB定位于MG-63细胞核基质纤维上,经姜黄素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的变化.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HB在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与Bax、Bcl-2、Fas、P53、c-Myc和Rb等基因产物具有共定位关系,且共定位区域发生了变化.结论 PHB是一种核基质结合蛋白;PHB在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共定位关系,对MG-63细胞凋亡具有重要影响.

  • 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抗胰腺癌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谷倬宇;李军;李思源;肖智伟;周婷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对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抗胰腺癌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20、60、100μmol/L)处理胰腺癌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ELISA检测MMP-14和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分别提示,COX-2抑制剂作用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以浓度梯度形式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胰腺癌细胞中COX-2和MMP-14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应降低(P<0.05),两者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 =0.873,P<0.05).结论 COX-2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COX-2表达下调MMP-14表达,进而以浓度梯度形式减弱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起到抗胰腺癌作用.

  • 转录因子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庄海慧;王雪;王萍

    目的 肿瘤转移是复杂而精细的有序过程,其机制包括细胞骨架纤维重排、上皮-间质化发生和microRNAs的调控等.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作为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自身磷酸化和过表达,改变细胞骨架纤维重排、上皮-间质化发生和与microRNAs的相互作用等,参与调控肿瘤转移.我们综述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探讨CREB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以CREB为靶点的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奠定基础.

  • 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核抗体

    作者:孙德旭;秦苏萍;杜文平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斑点酶标法(Rapid-Dot-ELISA,R-Dot-ELISA)检测20份A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20份阴性正常健康者血清的ANA.检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核抗原、不同的封闭液、不同浓度的酶标抗体、不同显色时间,摸索佳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条件后,采用R-Dot-ELISA法、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90例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比较R-Dot-ELISA法与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核抗原浓度为40~ 160mg/L、封闭液为含1%牛血清白蛋白和10% ~ 20%小牛血清的PBS,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0 ~1∶320,显色时间3~5min.R-Dot-ELISA与ELISA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5.4%(r=0.907,P<0.05),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6.7%(r=0.932,P<0.05).结论 R-Dot-ELISA检测A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快速、简便,适用于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 用于膜片钳记录的脑片制备方法

    作者:陈醒;刘晓栋;李琳;王珂;白文佩;秦丽华;于龙川

    目的 探索用于膜片钳记录的脑片制备方法并分析鼠龄、溶液、操作过程等因素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各年龄段的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麻醉后快速断头取脑,冰镇后取出并修块,用振动切片机切取300 μm下丘脑冠状脑片,人工脑脊液33℃孵育45min后,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脑片神经元.结果 镜下可观察到状态良好的神经元(边界清晰、立体感强、细胞核和颗粒不可见),神经元活性的好坏与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有关.结论 鼠龄、溶液、实验操作等因素与脑片神经元活性密切相关,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实验条件.

  • 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

    作者:孙芳园;段新崇;张振南;张晓;邸科前;李相运

    目的 改进胚胎培养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胚胎质量与发育潜能.方法 采用内径0.21mm、外径0.28mm的塑料毛细管培养胚胎,将吸有胚胎的毛细管浸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再将烧杯放置在培养箱里的磁力搅拌器上,允许胚胎在微小的空间内发育并伴随着水的旋转而摆动,更好地模拟了胚胎在输卵管中的运动环境.结果 分别对85枚、82枚2-细胞胚胎进行毛细管及微滴培养,其中毛细管培养胚胎的囊胚率以及胚胎细胞数(85.4%,57.0)显著高于微滴培养(36.5%,20.6),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且接种在Matrigel基底膜上形成的内细胞团集落显著增大.结论 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毛细管培养,促进小鼠植入前胚胎的体外发育.

  • 一种自制电极鸡胚视顶盖转基因技术

    作者:杨慈清;李小英;王聪睿;李晗;张必超;林俊堂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鸡胚视顶盖电转基因技术,对自制电极进行评估.方法 在鸡胚发育的第5天(E5),将0.5 g/L的pCAGGS-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0.25 ~ 0.5μl准确地注射到视顶盖内,每组60个鸡胚,在电压18V、每次脉冲60ms、间隔100ms、电脉冲6次的条件下,以原装电极为对照,自制电极为实验组进行定时定位活体电转基因,电转后在E6~E12时观察胚胎成活率,取材后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报告基因GFP表达结果以此判断转染的效率.结果 在鸡胚模型中,通过自制电极转染鸡胚视顶盖,24h后鸡胚成活率达到89%,在鸡胚发育到E12时存活率达到35%,与原装电极相比分别提高48.3%和600%个百分点.结论 自制电极在鸡胚视顶盖电转过程对胚胎的损伤小,转染后胚胎成活率高,为鸡胚视顶盖电转基因提供一种高效的转染技术.

解剖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