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模式联合治疗面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成锋

    目的 探讨不同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模式联合治疗面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面颈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曲安奈德联合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研究组提供不同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相应方案治疗后两组VAS、V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36%、6.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面颈部增生性瘢痕患者,在曲安奈德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不同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不同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模式联合治疗面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成锋

    目的 探讨不同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模式联合治疗面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面颈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曲安奈德联合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研究组提供不同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相应方案治疗后两组VAS、V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36%、6.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面颈部增生性瘢痕患者,在曲安奈德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不同模式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阳;熊静

    目的:观察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住院患者284例,观察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瘢痕形态和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测量瘢痕厚度、色度及色泽和瘢痕的硬度,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打分,每次手术后分值都下降.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型肉毒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观察

    作者:李真真;李琳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收治增生性瘢痕患儿7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对照组VA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优于单纯曲安奈德治疗。

  • 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微血管的影响

    作者:潘姝;赵孝开;谢有富;方力;戴丽冰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 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 ×2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36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 ,连续注射7d。停止注射后第3、6、1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和 TGF-β1的表达。结果兔耳创面愈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射15d-PGJ2后瘢痕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浅。在各时间点CD34及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减少瘢痕内CD34、TGF-β1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增生的作用,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性瘢痕31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亿生;赵爱中

    增生性瘢痕是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增生性瘢痕主要因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而致,笔者采用抗瘢痕口服液结合西药外用治疗增生性瘢痕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水蛭素抑制体外模拟增生陛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旋;刘达恩;张国佑;席庆春;牛占国;贾宇博;易成刚;夏炜;郭树忠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体外人增生性瘢痕模型的收缩能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分泌等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建立含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网架系统(FPCL),用1、10、50U/ml的水蛭素溶液干预该模型,测定凝胶块收缩指数,利用MTT染色计数活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浓度为10U/ml和50U/ml水蛭素溶液能够抑制HSFB的活力,使FPCL收缩指数降低,抑制FPCL中HS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5).结论:水蛭素溶液可抑制体外人增生性瘢痕三维模型的收缩功能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胶原功能.

  • 温针加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态学及白介素-10的影响

    作者:李安;杨璇;张应武;唐宇星

    目的:研究温针加电治疗法在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兔子的左耳做作为温针加电治疗组,右耳作为对照组,给予相应处理3个疗程后,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第1、2、3疗程后治疗组的瘢痕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瘢痕组织内IL-10含量升高(P<0.05),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发现温针加电可以改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温针加电治疗可能通过提高瘢痕组织内IL-10的含量来减轻瘢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128例

    作者:谢雄伟;唐凤英;唐波

    中药在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临床上也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压力疗法防治烧烫伤后瘢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笔者将二者结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1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氧化苦参碱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前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边曦;吴江群;聂兴举;秦泽莲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e,OM)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Ⅰ,Ⅲ,PCⅠ,PCⅢ)、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表达的作用,并与瘢痕治疗常规药物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HC)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plastic scar fibroblast,H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NFb),分别使用OM (500 μg/mL)、HC(2μg/mL)作用于KFb、HFb和NFb,RT-PCR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PCⅠ、PCⅢ、FN及MMP-1 mRNA表达及其药物干预后的变化.结果 正常条件下,与NFb比较,KFb、HFb的PCⅠ mRNA表达分别增加31.7%和34.2%(均P<0.05),且KFb的PCⅢmRNA表达增加44.9% (P <0.01).药物干预后,OM使HFb的FN及PC Ⅰ 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18.8%和23.6%(均P<0.05);HC使HFb的FN及PCⅠ 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26.8%和43.6% (P <0.05,P<0.01);OM还使KFb的MMP-1 mRNA表达量增加21.8% (P <0.05).结论 OM可能通过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C Ⅰ和FNmRNA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HC比较,OM还可通过诱导KFb的MMP-1mRNA表达增加以促进ECM的降解,因而具有潜在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

  • 姜黄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建毅;黄宏;朱方强;张波;王建民;蒋建新;付小兵;朱佩芳;王正国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应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瘢痕和正常真皮组织的FB,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2.5、25、50和100 μmol/L)刺激瘢痕FB,采用四氮甲基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FB生长的抑制效应,采用RT-PCR检测姜黄素对FBcxl(Ⅰ)前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增生性瘢痕FB倍增时间约为5天,正常皮肤FB后细胞倍增时间为4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12.5 μmol/L姜黄素作用于增生性瘢痕FB,表现为增殖倾向,其光吸收值(A值)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25~10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姜黄素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50 μmol/L和100 μmol/L姜黄素能显著抑制瘢痕FB增殖(P<0.05);此外,50 μmol/L和100 μmol/L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瘢痕FB Ⅰ型胶原合成(P<0.01).结论 较高浓度的姜黄素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FB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对增生性瘢痕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 β射线照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俐;石光清;邱娟

    目的 为了解β射线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照射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14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中84例给予β射线敷贴治疗,40例给予激光治疗,24例不接受任何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疗效及血清TNF-α浓度.并比较不同组之间治疗效果及TNF-α浓度差异.结果 42例患者经β射线敷贴治疗后治愈率83.3%、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0.0%、有效率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射线治疗的患者血清TNF-a浓度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a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射线皮肤敷贴器照射能有效地治疗增生性瘢痕.随着增生性瘢痕的治愈,血清TNF-α浓度逐渐下降,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 重组人内抑素对兔耳创面瘢痕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晓明;余建;黄学应;邓雪飞;李小静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Endostatin)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rhEndostat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rhEndostatin (5 g/L)治疗组和醋酸曲安奈德(TA,40 g/L)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兔耳腹侧面制作1cm×1cm大小创面.术后第28天,rh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内注射相应浓度rhEndostatin(100μl),N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6次;TA对照组瘢痕块内注入相应浓度曲安奈德(100μl),每周1次,共2次;模型组术后不接受处理.术后第47天摄片并收集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TGF-β1和bFGF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7天rh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肤色泽变浅,变软变平,体积减小,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可见,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相比,rhEndostatin治疗组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减少,bFGF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Endostatin能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其机制可能与rhEndostatin影响VEGF、TGF-β1和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 瘢痕封闭治疗的操作体会

    作者:余小勤;任莉;胡秋红

    局部封闭是增生性瘢痕的主要治疗手段.多种因素可影响局部封闭的效果,如注射药物的种类、药物的浓度、药物的剂量、注射的部位、封闭的频次等,其中封闭时的操作方法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增生性瘢痕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过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束状、旋涡状致密排列,临床表现质地坚实,这就给非高压的常规注射器封闭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近年来,我科局部封闭治疗了近400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患者,大多数病例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治疗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 超声造影动态评估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环

    作者:游玉芳;卢岷;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花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性及定量评估兔耳增生性瘢痕(HS)形成过程中的血流灌注变化.方法 建立兔耳HS模型21只,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1、16、20、28、36、45、60天)进行CEUS检查,录制造影录像,用软件测量HS处造影灰阶增强值,对两相邻时间点间的HS灰阶值进行对比分析.每次造影结束后,取1只HS模型兔的HS组织做HE切片染色观察,并测定HS内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所得MVD均值进行两相邻时间点间的对比分析,并将HS的造影灰阶增强值与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S形成过程中,造影灰阶增强均值呈先增高后减低的趋势,MVD均值也呈先增高后减低的趋势.术后16 d与术后20 d的造影灰阶增强均值、MV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邻时间点间各组造影灰阶增强均值、MVD均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兔耳HS造影灰阶增强均值与MVD均值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2,P<0.001).结论 CEUS可定量评估兔耳HS形成过程中微循环变化情况.

  • 不同参数HMME-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效应

    作者:蔡宏;顾瑛;曾晶;李韶然;王颖;施东雯;张露勇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MME-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HMME-PDT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150个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HMME-PDT治疗组和对照组.PDT治疗组给予HMME10 mg/kg,分别在给药后即刻、30min、1和3 h行半导体激光照射,波长630nm,能量密度分别为5、10和20 J/cm2.观察瘢痕生长情况,术后28 d取材行常规HE染色,计算各组瘢痕增生指数,分析HMME-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HMME 10 mg/kg后,以功率密度为20 mW/cm2,能量密度为5 J/cm2的半导体激光在给药后即刻和30 min照光时能对瘢痕增生块产生抑制效应,其中以时间间隔为30 min时的作用更加显著,而能量密度为20 J/cm2的激光照射瘢痕增生指数仍然较高,甚至超过空白对照组.结论 HMME-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给药后至照光的时间间隔和能量密度密切相关.

  • 强脉冲光对中厚皮片供区瘢痕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旭;杨维琦;王春霞;余旭明;汪道兴;谢立华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 light,IPL)对中厚皮片供区瘢痕预防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38例自体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的烧伤或整形患者被分为两组:IPL治疗组21例,对照组例17例.皮片供区自然上皮化愈合后,治疗组采用IPL对中厚皮片供区瘢痕进行预防性治疗,每次间隔3~4周,治疗4~5次,并以弹力衣或弹力套压迫,外贴瘢痕敌胶片等行辅助性抗瘢痕治疗;对照组只辅助性进行抗瘢痕治疗,不做IPL治疗.治疗后以温哥华瘢痕量表对供皮区瘢痕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随访12个月,IPL治疗组中厚皮片供区增生瘢痕逐渐变平滑,色素沉着逐渐消退;对照组出现明显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PL是一种有效的防治中厚皮片供区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 比较优化脉冲技术与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东霓;蔡冰;刘艳华;孙中生;罗盛康

    目的 比较优化脉冲技术与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皮肤增生性瘢痕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优化脉冲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瘢痕治疗后充血、色素沉着改善,瘢痕逐渐变平滑.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半年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4例(占19.2%)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优化脉冲技术,且治疗次数较少.而优化脉冲技术治疗患者的耐受度高、不良反应较少、恢复较快,对瘢痕的充血及色素不均的改善较明显.

  • 倍频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正中;牟韵竹;杜华英;周国富;谭颖;眭维耻;杨森;张学军

    目的 观察可调长脉宽倍频Nd:YAG 532 nm(VPW532)激光治疗增牛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VPW532激光分别治疗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0例,能量密度12~20J/cm2,光斑直径4~5 mm,脉宽10~30ms,频率1~3 Hz,治疗2~5次,治疗后3个月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2例增生性搬痕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10例瘢痕疙瘩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结论 VPW53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 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雷颖;吴溯帆;李文志;董继英;杨斌;尹锐;谭军

    各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注射等均可引起增生性瘢痕的发生.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目前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有脉冲染料激光、剥脱性激光及非剥脱性激光等,临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激光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阶段不同,临床疗效差异较大.本文旨在就总结国内外增生性瘢痕不同病变阶段激光治疗的经验及效果进行比较和综述.

941 条记录 1/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