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报杂志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杂志

Acta Anatomica Sinica 해부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1356
  • 国内刊号: 11-22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章静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DAP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俊婕;张先虎;朱俊德;戈果;康朝胜

    目的 探讨DAP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1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DAPT组,每组再分为3d、7d、14d 3个亚组.取材前1dY型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3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Hes1阳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Hes5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和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脑梗死面积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梗死面积减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光学显微镜下,sham组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结构未见异常;I/R组细胞水肿,染色较深,排列疏松,大量神经元缺失,出现核固缩现象;DAPT组细胞数量增加,染色变浅.与sham组相比,I/R组与DAPT组Hes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es5蛋白表达增加;而DAPT各亚组较I/R各亚组Hes1阳性细胞减少,Hes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DAPT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内kinesin1介导的神经元轴浆运输障碍

    作者:王倩;范文娟;孙仪征;王来;邓锦波

    目的 探讨轴突运输蛋白,kinesin1和神经丝蛋白(SIM-3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后30 ~ 360 d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n=40)和野生型小鼠(n=40)用于此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上述两种小鼠大脑皮层内老年斑的沉积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以及在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kinesin1和SIM-312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PP/PS1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增多,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减少;而kinesin1阳性细胞的数量在APP/PS1转基因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少,且在出生9月(P9M)之后与野生型小鼠之间差异存在着显著性(P<0.05);SIM-312标记的神经丝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P6M之后开始出现缠结现象.结论 Kinesin1和SIM-312的异常改变导致神经元中轴浆运输障碍以及AD的病理变化.

  • 缺血后适应对树鼩脑缺血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过磷酸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霞;李树清

    目的 观察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在树鼩脑缺血后适应(PC)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4h组、脑缺血24 h组、后适应4h组和后适应24 h组(每组n=5),其中10只动物做HE染色(n=5)及电子显微镜观察(n=5).本实验通过光化学反应建立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4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5 min)实施缺血PC.采用TTC染色观察树鼩脑梗死面积的变化,通过HE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学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总STAT3(t-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线粒体肿胀、嵴溶解,以缺血24 h损伤为明显,脑梗死面积达到(24.78±2.06)%.而皮层p-STAT3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缺血4 h 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0.24±0.1,P<0.01),缺血24 h p-STAT3蛋白表达则持续增高(0.32+0.1,P<0.01).缺血PC处理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好转,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梗死面积减小为(17.67 +1.90)%(P<0.01).与缺血组相比,缺血PC 4 h p-STAT3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0.41±0.09,P<0.01),缺血PC 24 h p-STAT3蛋白表达增高更加显著(0.70±0.11,P<0.01).结论 树鼩脑缺血可导致STAT3磷酸化代偿性增强,缺血PC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STAT3过磷酸化有关.

  • 三七总皂苷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佳玉;王贞;牛磊;罗诗诗;刘政海;曹文宇;徐杨;万炜;陈熙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NS)组、LPS组、三七总皂苷预处理(PNS+ LPS)组,采用新奇环境抑制摄食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杏仁核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的表达变化.结果 LPS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包括新奇环境摄食潜伏期延长(P<0.05),糖水偏好百分比下降(P<0.05),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PNS干预可逆转上述抑郁行为表现(P<0.05);LPS导致小鼠海马和杏仁核IBA-1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 <0.0001),PNS预处理能明显减少IBA-1的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大鼠肌肉伤害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

    作者:方烨红;刘帆;崔欢;秦立楠;贺渝淼;苏思;谢益宽;马超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大鼠支配肌肉的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方法 预先用荧光染料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DiI,200 mg/L)标定背根神经节(DRG)中支配大鼠胫骨前肌的神经元,7~12d后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进行在体可视DRG电生理记录.结果 DiI逆行标记表明,支配大鼠胫骨前肌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腰(L)3、L5 DRG上,DiI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数量分别为19.8±7.1(L3)、26.5±8.0(L4)和14.2±5.0(L5)个(n=8),其中含大、中、小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L3~ L5背根神经节(DRG) DiI+(支配胫骨前肌)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肽能)阳性神经元分别占31.5%、26.1%和22.3%;植物凝集素(IB4)(非肽能)阳性神经元分别占45.8%、45.1%和40.6%;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TRPV1)的神经元分别占27.2%、26.3%和32.1%.电生理结果显示,对40mN以上机械刺激有反应的大部分为中、小神经元,引起其放电的外周机械刺激的阈值一般大于80raN(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外周感受野范围大,且位置多变.在测得外周轴突传导速度的神经元中,大部分(8/10)为C类[传导速度<1.5 m/s,平均机械阈值(124.6 ±40.5)mN].结论 大鼠L3~L5 DRG中支配胫骨前肌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多为中、小神经元,对于外界机械感受阈值较高,感受野范围较大,并且可表达多种痛觉神经元标志物.

  • 脑脂结合蛋白基因沉默抑制体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作者:李浩明;杨清清;彭敏;秦建兵;韩笑;成翔;金国华

    目的 探讨脑脂结合蛋白(BLBP)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基础上,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细胞内源性BLBP的表达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BLBP及c-My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随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Ki67免疫荧光标记增殖状态的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应用siRNA沉默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BLBP的表达后,BLB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BLBP基因沉默能够抑制细胞的活力并减少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后发现,BLBP表达不足能够减少S期细胞的比例.结论 BLBP基因沉默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BLB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 白藜芦醇对NIH3T3细胞Shh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郭霜;廖鸿雁;刘杰;唐凡人;杨琴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NIH3T3细胞S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处理NIH3T3细胞24 h.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初级纤毛蛋白(Ac-tu)、Smo和Gli-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h、Ptc、Smo、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 1.0.5和1μmol/L白藜芦醇组(0.679±0.047,0.774±0.054)细胞活力分别较对照组(0.585±0.039)明显增强(P<0.05),其中以1μmol/L白藜芦醇组强.之后随白藜芦醇浓度(10、20、40、80 μmol/L)的增高,细胞活力逐渐降低(0.428±0.043,0.395±0.031,0.373±0.017,0.361±0.016),且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而0.1μmol/L(0.602 ±0.065)和5μmol/L组(0.556±0.041)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NIH3T3细胞表达Ac-tu、Shh、Ptc-1、Smo、Gli-1从蛋白,有l根初级纤毛,Smo和Gli-1蛋白位于细胞质.白藜芦醇处理24 h时,Gli-1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Smo从细胞质进入初级纤毛,且Shh(0.756±0.659比0.441±0.769,P<0.05)、Ptc-1(0.655±0.347比0.351±0.026,P <0.05)、Smo(0.779±0.064比0.451±0.035,P<0.05)和Gli-1(0.856±0.044比0.560±0.058,P<0.0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hh信号通路增强NIH3T3细胞的活力.

  • 大豆异黄酮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徐广驰;刘涛;董波;孟尹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大鼠体内性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SI对BPH的防治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BPH模型组、低剂量[6 mg/(kg·d)]SI组、中剂量[12 mg/(kg·d)]SI组及高剂量[24 mg/(kg·d)] SI组,每组各20只.灌胃给药4周后麻醉处理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完整摘取大鼠前列腺组织.称重测定前列腺组织湿质量,计算前列腺指数(P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免疫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组织Fas、FasL、Bax、Bcl-2、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BPH组前列腺组织湿质量及PI均较明显增加(P<0.05);血清E2及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前列腺组织中FasL、Bcl-2、EGF及EGFR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Fas和Bax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PH组比,中、高剂量SI组前列腺组织湿质量及PI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E2及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前列腺组织中FasL、Bcl-2、EGF及EGF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Fas和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中剂量SI组各指标变化较低、高剂量组更显著(P<0.05).结论 SI对BPH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剂量SI作用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下调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 卵丘颗粒细胞骨形发生蛋白-15、6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对受精卵发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林典梁;全松;康跃凡;余爱丽;林元

    目的 探讨卵丘颗粒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BMP-6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对受精卵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6月,因男性不育症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的119例病例,456份单个卵子的卵丘颗粒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颗粒细胞BMP-15、BMP-6信号通路分子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BMP-15、BMP-6信号分子基因表达.比较分析卵子ICSI后发育形成囊胚组与非囊胚组卵丘颗粒细胞BMP-15、BMP-6信号分子表达差异.结果 对两组卵丘颗粒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发现,BMP-15、BMP-6、AKL2、AKL6、BMPRⅡ、Smad1、Samd4、Smad5、Samd8及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在两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BMP-15、BMP-6、AKL2、AKL6,BMPRⅡ、Smad1 Samd4及ZEB1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经Bonferroni校正P<0.005).而Smad5、Samd8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卵丘颗粒细胞BMP-15、BMP-6、AKL2、AKL6、BMPRⅡ、Smad1、Samd4及ZEB1信号通路分子可能通过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对受精卵发育能力产生影响.

  •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表达卵泡抑素样蛋白1与脂肪组织炎症和棕色脂肪的功能

    作者:王雪朦;房东亮;张迎;王璐璐;杨春;高艳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对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方法 6周龄C57BL/6 J小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给予12周正常饮食(RD)和高脂饮食(HFD)饲养,每周称量小鼠体重,记录小鼠摄食量;12周后,进行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检测并取材,称量小鼠的皮下白色脂肪、肾周白色脂肪、附睾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重量;HE染色观察小鼠白色脂肪中的冠状结构(CLS)及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变化,RT-PCR分析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FSTL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棕色脂肪解耦联蛋白1(UCPl)与FSTL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RD小鼠相比,HFD组小鼠的体重增加,摄食量减少,不同部位脂肪重量显著增加,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附睾白色脂肪观察到炎症反应CLS且附睾白色脂肪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0表达显著增高,FSTL1表达亦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FD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与FSTL1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高于RD组.结论 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FSTL1的表达可能与脂肪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加及棕色脂肪的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 中国乡村汉族男性体部指标的多元分析

    作者:李咏兰

    目的 对中国乡村汉族男性体部指标进行多元分析,探讨不同地区汉族体部指标的差异.方法 采用活体测量学方法,于2009 ~2013年在中国36个调查地区(15个北方地区,21个南方地区)测量了8174名乡村汉族男性成年人的9项体部体质指标,并对36个族群的指标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体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PCA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北方族群的主成分(PC)I值较大,即身高、体重、足长、坐高、臀围值较大,而多数南方族群的相应值较小.南方、北方族群的肩宽值大小彼此交错,表明肩宽值大小不是区分南方和北方族群的标志.结论 遗传因素对体部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体部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 广西人群白细胞介素17A基因rs3819024和rs1974226的多态性

    作者:黄华佗;陆玉兰;王荣;覃海媚;韦叶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A(IL-17A)基因rs3819024和rs1974226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比较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间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SNaPshot SNP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443例广西人rs3819024和rs1974226多态性,统计分析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公布的北京汉族人群(HapMap-CHB)、日本人群(HapMap-JPT)、欧洲人群(HapMap-CEU)和非洲人群(HapMap-YRI)的差异.结果 广西人群rs3819024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而rs1974226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人群rs381902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apMap-CHB人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HapMap-JPT、HapMap-CEU和HapMap-YRI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广西人群rs197422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apMap-CHB和HapMap-JPT人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HapMap-CEU和HapMap-YRI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人群存在IL-17A基因rs3819024和rs1974226多态性,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满-通古斯语族人群头面部特征比较

    作者:刘小元;温有锋;叶丽平;鞠越;高延龙;韩燕;陈莉

    目的 探讨满-通古斯语族人群头面部特征及其亲缘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居住在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的1014例(男542、女472)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头长、头宽等17项头面部指标进行调查对比.所得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赫哲族的头面部指标与满族和鄂伦春族有差异的项目较少(男性分别为6项和5项,女性分别为2项和6项),而与锡伯族有差异的项目较多(男性15项,女性11项).赫哲族体质特征具有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的特点,以特圆头型、中面型和狭面型、狭鼻型、额部较宽为特点;满族、锡伯族均以头圆型、超狭面型、狭鼻型(男)及中鼻型(女)、额部窄为特点;鄂温克以特圆头型、中面型(男)及狭面型(女)、中鼻型、额部较宽为特征;鄂伦春族以中头型(男)及圆头型(女)、超狭面型、狭鼻型、额部较窄为特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满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16个族群聚为一类,锡伯族、裕固族、朝鲜族分别聚为一类.结论 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人群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锡伯族与满-通古斯语族其他人群亲缘关系较远.

  • 后纵裂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解剖学

    作者:孙崇璟;谢涛;张晓彪;朱卫;李文生;顾晔;王红章;刘腾飞;黄智才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索顶枕部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种至侧脑室三角区的经纵裂入路在外侧方向暴露范围,为临床设计、选择和改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动静脉血管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开颅并保留人字缝作为测量标志,观察后囟点前后桥静脉的分布情况,总结顶枕部桥静脉在后囟点前、后的分布规律.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导航辅助下模拟同侧和对侧的经胼胝体、经扣带回、经楔前叶入路共6种手术入路的手术路径,以导航棒模拟手术视线,以导航棒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代表手术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记录、计算各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并相互比较.结果 没有桥静脉于后囟点和窦汇之间注入上矢状窦.在后囟点前方距离为s(s代表后囟点到窦汇的距离)的范围内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平均每个标本左侧有(1.4±0.5)条,右侧(1.6±0.5)条,双侧共(3.0+0.6)条.在同侧入路中,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对侧入路与同侧入路相同,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在切开脑组织位置相同的同侧和对侧入路中,外侧方向暴露范围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所有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顶枕部桥静脉集中分布在后囟点之前,后纵裂入路采用人字缝后方开颅较其前方更为安全.在经纵裂入路中,向外侧方向的暴露,经楔前叶入路优于经扣带回入路、优于经胼胝体入路,对侧入路优于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有利于保证导航准确性.对侧后纵裂经大脑镰经楔前叶(CITT)入路在功能保护、增加外侧方向暴露、保证导航准确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 股神经阻滞相关筋膜层次解剖:薄层塑化与超声影像对比

    作者:王华健;林国雄;徐朝阳;梁亮;梅斌;张铭;徐胜春

    目的 揭示股神经阻滞操作区域股神经前方筋膜的层次结构,为临床超声下股神经阻滞定位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3具成人盆部标本,制作横断面连续薄层塑化切片观察并分析;临床收集36例股神经阻滞操作超声影像,结合薄层塑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薄层塑化结果显示,在股神经阻滞操作对应层面,髂筋膜紧密覆盖于股神经与髂腰肌表面,在内侧延续为股鞘后外侧壁,未见髂筋膜形成包绕股神经的筋膜鞘样结构.阔筋膜自缝匠肌表面向内走行至股鞘前方,覆盖髂筋膜、股神经、髂腰肌、股鞘等结构;3例(6侧)标本中,4侧显示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缘未融合而分为两层,2侧显示在缝匠肌前缘融合为单层.超声图像显示股神经前方筋膜均可视,髂筋膜为白色条索状高回声影,位于股神经前方且与股神经紧密相邻;阔筋膜覆盖股神经、髂筋膜、股鞘,与股神经相距较远;36例超声影像中,30例显示阔筋膜为两层,6例显示为1层.结论 髂筋膜与股神经关系紧密,可作为超声引导的股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分层的阔筋膜易被误认为髂筋膜,应根据其移行特点进行准确地辨识.

  • 鼻前棘的解剖

    作者:王永花;陈海松;徐琦;冯卫华

    目的 探讨鼻前棘的出现率、解剖学形态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观察并统计1000例颅面部(包括上颌骨)横轴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鼻前棘的出现率,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并对鼻前棘出现率、形态及其分别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前棘的总体出现率为98.20% (982/1000).鼻前棘在男女性中的出现率分别为99.06%(629/635)、96.71% (353/365),男性高于女性(x2=7.1970,P<0.05).鼻前棘在儿童组(年龄≤7岁)、青少年组(年龄8~18岁)、成年组(年龄>18岁)的出现率分别为92.59%(75/81)、99.25%(133/134)、98.60% (774/785),鼻前棘在青少年组(99.25%)和成人组(98.60%)的出现率高于儿童组(92.59%).鼻前棘不同形态中,三角型多(64.66%).三角型鼻前棘在女性中的出现率高(74.22%),双杆型及单杆型在男性中的出现率高(28.46%、8.90%),不规则型在男女中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3.34%、1.98%).双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58.65%),三角型在儿童组(64.00%)和成人组中的出现率(71.32%)高于青少年组(26.32%),单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12.78%),不规则型在各组年龄段(2.67%、2.56%、2.97%)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结论 绝大多数人(98.20%)有鼻前棘.鼻前棘的形态以三角型多见.鼻前棘的出现率和形态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 组织蛋白酶D新的糖基化异构体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慧娟;郑晓伟;乔玲;李鸿超;常文静;卢锋;贾彩云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TSD)新的糖基化异构体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19例肺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中CTSD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CTSD各异构体表达特点;去糖基化实验检测CTSD蛋白的糖基化修饰;Kaplan-Meier分析66kD异构体、临床病理资料与肺癌术后整体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CTSD在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66kD蛋白为CTSD新的糖基化异构体,该异构体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吸烟史密切相关(P<0.05),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和30.0个月(P<0.05);肺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66kD异构体表达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TSD 66kD异构体阳性表达可能是肺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三叶因子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林旭;王志勇;吴靖芳;张文静;张静;薛刚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3(TFF3)基因沉默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以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芯片中Snail与TFF3的表达.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TFF3基因对TPC-1细胞迁移、侵袭和克隆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于癌细胞胞质表达,31例癌旁组织阴性表达;Snail蛋白与TFF3表达呈正相关(r=0.8450,P<0.05).TFF3基因沉默后,人TPC-1细胞的细胞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P <0.01);TP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1/2和p-ERK1/2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沉默TFF3可能通过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1/2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降低TPC-1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

  • 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谷苗;巴一;崔丽军;刘百艺;安国庆;李玉红;许倩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17-AAG作用24 h后,采用TUNEL细胞凋亡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yclinD1、cyclinA1和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17-AAG对JAR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依赖性.各组细胞发生G2期阻滞及明显凋亡;5、10、20 mg/L 17-AAG作用24 h后,各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均下调,VEGF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下调,且下调程度与处理浓度成正比,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mRNA未出现明显上调,但其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17-AAG能够抑制JAR细胞增殖活力,诱导细胞凋亡,17-AAG可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产生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使细胞周期发生G2期阻滞;且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

  • 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在肝再生及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献光;李帅洪;和春翠;夏聪;朱琳;赵卫明;徐存拴

    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GADD45α)是一种应激诱导蛋白,它可诱导Gadd45α基因的表达.GADD45α在再生肝及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肝病中表达显著上调,与多种肝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GADD45α蛋白通过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在调控细胞周期、维持基因组稳定、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我们综述了GADD45α与肝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肝再生与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肝病奠定基础.

  • Ⅱ类和Ⅲ类骨质植入深度对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付宏宇;陈楠;冯广智

    目的 比较植体不同植入深度时Ⅱ类和Ⅲ类骨质中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应力分布特征,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以均衡应力分布.方法 利用Abaqus 6.13分别绘制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骨块与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模型以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简化模型.分别加载垂直向200 N、水平向20 N的载荷,观察不同植入深度下种植体周围骨皮质的大应力和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当平台转换种植体上表面与骨皮质上表面相平时,可以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von Mises应力(MVMS)位于骨皮质表面,随着种植体植入深度的增加,骨皮质内MVMS也随之移动,基本保持在种植体上表面周围的骨皮质内,并在种植体上表面位于骨皮质一半厚度时达到MVMS的低值.结论 Ⅱ类和Ⅲ类骨质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MVMS出现于种植体周围皮质骨内,皮质骨的应力集中则主要位于与颈部平台接触区,调整种植体植入深度可以改变皮质骨中应力集中位置.种植体上表面位于牙槽嵴下水平时,有利于减轻牙槽嵴顶皮质骨的应力.

  • 思维导图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巧稚;韩艺;张艳;余鸿;张卫光

    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视化学习工具,本研究为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校2015级两个同样学制班级73名学生中实施,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个班的期末成绩.结果 实验班在教学启发性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更有新颖性、易用性、启发性和拓展性;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能是提高医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解剖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