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种植义齿平台转换新理念

    作者:欧阳冰

    平台转换技术以及其衍生的骨水平种植体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及产品,可以对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骨量进行长期而有效的维持,并且是软组织形态长期保持稳定状态,美学效果和实用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文主要描述新理念相关的问题.

  • 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对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影响

    作者:王荣林

    目的 通过测定3种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种植体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来确定种植后其龈沟炎症水平.方法 选择外连接、软组织水平、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修复患者99例,分为三组,分别于修复后2周、2个月、6个月测定内毒素含量.结果 软组织水平、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内毒素水平在2个月、6个月时明显低于外连接植体,软组织水平、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之间差别不大.结论 尽量避免使用外连接设计.软组织水平植体和平台转移设计植体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择.采用鲎试剂可以动态监测种植后的牙周炎症状态,对于无临床指征的早期种植体周围炎可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

  • Ⅱ类和Ⅲ类骨质植入深度对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付宏宇;陈楠;冯广智

    目的 比较植体不同植入深度时Ⅱ类和Ⅲ类骨质中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应力分布特征,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以均衡应力分布.方法 利用Abaqus 6.13分别绘制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骨块与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模型以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简化模型.分别加载垂直向200 N、水平向20 N的载荷,观察不同植入深度下种植体周围骨皮质的大应力和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当平台转换种植体上表面与骨皮质上表面相平时,可以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von Mises应力(MVMS)位于骨皮质表面,随着种植体植入深度的增加,骨皮质内MVMS也随之移动,基本保持在种植体上表面周围的骨皮质内,并在种植体上表面位于骨皮质一半厚度时达到MVMS的低值.结论 Ⅱ类和Ⅲ类骨质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MVMS出现于种植体周围皮质骨内,皮质骨的应力集中则主要位于与颈部平台接触区,调整种植体植入深度可以改变皮质骨中应力集中位置.种植体上表面位于牙槽嵴下水平时,有利于减轻牙槽嵴顶皮质骨的应力.

  • 平台转换设计在人工种植牙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

    作者:竹娜;曹庆堂;王宏远

    伴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及种植义齿所独有的优点,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与缺失患者选择了种植义齿修复,然而种植义齿也存在着不足.种植体由于无牙周韧带的附着,和周围的骨组织直接发生紧密的骨结合.当咀嚼发生时,依靠其颈部周围的牙槽骨为支点,发生微动和位移完成咀嚼过程.在咀嚼过程中受力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更易被重新改建.就此有学者研究了种植体-基台界面的骨吸收情况,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影响咬合力传导的各个方面,如颌骨骨质、种植体形态、上部结构设计、咬合力和材料种类等.本文就平台转换(PS)设计在种植义齿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前景综述如下.

  • 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孟祥赟;许胜;董凯;柳忠豪

    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平台转换理念对种植体设计的影响

    作者:李滨飞

    自20世纪80年代Br(a)nemark教授提出骨结合理论以来,现代口腔种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两段式骨内种植体成为主流.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种植体-骨界面及种植体-软组织界面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种植体美观、功能及长期稳定性的进一步探求,两段式种植体种植体-基台界面(implant-abutment junction,IAJ)的研究成为热点.

  • 平台转换技术用于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倩;林野;邱立新;胡秀莲;李健慧;邸萍

    目的 评估应用平台转换技术种植修复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 2001年1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植入Frialit-2系统种植体26枚,Ⅱ期手术后应用平台转换技术修复.随访时间24~74个月,平均56.3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进行红色美学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至后一次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应用平台转换技术的种植体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种植修复完成1年和5年后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13(-0.12~0.55)mm和0.27(-0.04~0.77)mm;相邻种植体间牙槽骨高度丧失分别为0.14(0~0.30)mm和0.21(0.09~0.31)mm.按Jemt牙间乳头分类本组36个位点中达Ⅰ度3个位点,Ⅱ度23个位点,Ⅲ度10个位点.单牙种植修复Fürhauser红色美学评分为10~14,平均11.8分.结论 上领前牙区应用平台转换技术操作简单可靠,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可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增进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 平台转换种植修复基台折断六例原因分析

    作者:朱一博;邱立新;李健慧;林野

    目的 分析平台转换种植修复基台折断原因,探讨处理办法及预防策略.方法 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植入的平台转换种植体2 487枚中,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发生平台转换种植修复基台折断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3岁(55~78岁),均使用Ankylos(R)种植系统,6例均为修复完成2~8年后发生修复基台折断 分析修复基台折断与(牙合)力及其连接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基台折断率为0.24%(6/2 487).6例折断基台均发生在磨牙区、牙冠(牙合)面均为贵金属.6例折断基台均无法完整取出,终取出种植体后重新种植修复.结论 平台转换种植修复基台折断后取出困难,应注重预防此严重并发症.磨牙区种植修复应谨慎使用平台转换种植系统;通过增加种植体数量、采取烤瓷联冠修复可能降低基台折断风险.使用小直径、短种植体可减少取出种植体时的创伤,有利于再次种植.

  • 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体对周围组织影响的临床比较

    作者:吴亚霖;罗智斌;庄秀妹;刘芹;王轲;谢馨;邓飞龙

    目的比较平台转换种植体和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对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5例(110枚)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其中Ankylos系统(平台转换)47例(54枚种植体),Nobel Replace系统(传统基台连接)48例(56枚种植体)。在患者终修复后36~62个月进行随访,拍摄X线片及临床检查来记录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的状况,比较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和周围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与红色美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平台转换种植体的骨吸收量明显少于传统基台连接组,红色美学指数也高于传统基台连接。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相较于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能更有效的保留周围骨组织且美学效果较佳。

  • Ⅳ类骨质中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深度对周围骨应力的影响

    作者:李英;焦艳军;张强;刘夏青

    目的 分析Ⅳ类骨质条件下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深度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为平台转换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T扫描以及Mimics10.01、Solidwork2007等软件实体建模技术,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14.0建立按包含平台转换种植体及上部结构和中切牙牙冠的Ⅳ类骨质的有限元模型,并按照四种不同植入深度装配,分析垂直100N及斜向100N两种加载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不同加载下,种植体周围骨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平台与皮质骨接触区,随植入深度加深,从牙槽嵴顶向下转移,减轻了牙槽嵴顶负荷.在植入牙槽嵴顶下1mm时大Vonmise应力有效降低.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大Vonmise应力显著高于垂直载荷下的应力大小.结论 临床中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时应将颈部平台置于牙槽嵴顶下皮质骨中.在Ⅳ类骨质中低于牙槽嵴顶1mm有利于减轻种植体颈部边缘牙槽骨负荷.

  • 种植体-基台界面平台转换设计的研究

    作者:付丽;周延民

    骨内种植体的临床成功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近牙槽嵴顶的骨和软组织的健康.然而,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传统的两段式种植体修复后,在牙槽嵴顶通常会出现骨吸收且在第一年较为明显;Zarb等学者研究证实,种植修复一年后牙槽嵴顶将重建至种植体-基台界面(implant-abutment junction,IAJ)下1.5mm~2.0mm水平,与种植体的第一螺纹处重叠[1,2].

  • 计算机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

    作者:王瑞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经历了从单机应用到网络应用、从(LAN)局域网应用到企业网(Intranet)应用直至互联网(Intranet)应用的辉煌历程.操作系统也相应地从DOS平台转换到Windows平台;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 种植体不同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美学的影响

    作者:侯宏亮;戴晓玮;王丽;李珂;纪涛;王建青;李淑慧;吴佩玲

    背景:种植体-基台连接面已逐渐成为种植修复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多种不同基台链接方式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基台连接方式对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和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其中传统平台对接贝格种植体20例,平台转换奥齿泰TS型种植体20例,士卓曼穿龈式种植体20例.种植后3-6个月行二期手术,即刻拍摄X射线片,将测量所得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作为基准线,2周后取模,行永久冠修复.修复后12个月再次拍摄X射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高度和评价软组织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与红色美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平台转换种植体的骨吸收量明显少于传统基台连接组(P<0.05),红色美学指数也高于传统基台连接组(P<0.05).结果说明,平台转换种植体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相较于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能更有效的保留周围骨组织且美学效果较佳.

  • 不同冠根比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江鹭鹭;蔺增;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张馨文;何晶;赵宝红

    目的 比较不同冠根比的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及应力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建立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种植体与基台、基台与螺钉、螺钉与种植体之间设置为摩擦接触,摩擦系数为0.3.冠根比分别为1∶1.5、1∶1、1.5∶1、2∶1和3∶1.分别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载,运用Ansys Workbench 14.0分析比较各组模型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布情况及应力变化趋势.结果 垂直加载下不同冠根比的各组模型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Von Mises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当冠根比为1.5∶1时,种植体颈部出现大应力值.应力集中区出现在种植体颈部与基台及基台与中央螺丝连接处;斜向载荷下,随着冠根比的增大,各组模型VonMises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冠根比为3∶1时种植体和中央螺丝的应力峰值约为1∶1时的3倍,其余部件约增大1倍.应力集中区与垂直载荷下相一致,但Von Mises大应力出现在基台上.结论 在摩擦接触条件下,平台转换结构能够有效地转移种植体的应力集中区,减少牙槽骨吸收.在冠根比较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义齿斜向受力.

  • Ⅱ类骨质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植入深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

    作者:于旭红;郝鹏杰

    目的 研究Ⅱ类骨质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不同植入深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参照Ankylos种植系统种植体和实心基台的真实数据,利用Solidworks2007制图软件,模拟不同植入深度时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基台-Ⅱ类骨质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采用垂直向200N和斜向100N加载,分析不同植入深度时的应力分布.结果 不同植入深度间皮质骨大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植入深度在皮质骨下2 mm范围内时皮质骨大应力在各向加载时均较稳定.结论 为避免应力在骨组织中的过度集中,Ⅱ类骨质植入深度应控制在皮质骨下2 mm范围内.

  • 平台转换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

    作者:张光涛;施斌

    种植义齿因能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具有固位良好、舒适、自然等优点为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所接受.近年来,随着种植学的发展,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与美学功能越来越受到患者与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平台转换 种植体
  • 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飞飞;HUANG Yuan-liang

    有文献报道:两段式种植体在植入的第1年内平均骨吸收为1.5 mm,以后每年吸收0.1 mm[1].潜入式种植体一期植入后基本未见明显骨吸收,一旦二期手术种植体暴露于口腔,种植体颈部骨质会发生垂直向吸收,使骨结合退至第一螺纹处,吸收宽度约为1.5~2 mm.对于种植体初期骨吸收的原因,各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载、种植体-基台界面的微间隙、种植体颈部形态、种植体周围微生物感染等4个方面,而生物学宽度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的定义、组织学特点以及与种植修复体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作一综述.

  • 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影响

    作者:王方;王佐林

    种植义齿修复的美学效果,一直是种植学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保持种植体颈部周围边缘骨(marginal bone)和相应软组织的稳定,形成良好的上皮袖口封闭,是种植体长期、稳定行使功能和维持美学效果的重要保证[1].

  • 当代口腔种植学的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野

    口腔种植学在过去40年里,无论是在种植体本身的设计研究,还是其临床应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据粗略统计,仅在2005年里,在美国FDA、欧洲CE注册的牙种植系统达140多种,2005年美国消耗牙种植体达100万套,而欧洲则达180万套.

  • 平台转换种植体基台折断病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宇寰;张智勇;张晓;孟甜;陈全;高巍;刘文曙;周团锋;张锋

    目的:收集完成修复后发生基台折断的平台转换种植病例,分析基台折断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来源为2007~2014年北大口腔医院门诊部完成种植修复的临床病例,纳入标准为:采用Ankylos平台转换种植体;病例以及影像学资料齐全;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确诊基台折断.结果:基台折断率为0.82%,共有16例,17颗种植体发生18次基台折断,1615颗位于第一磨牙区.患者平均年龄(47.69±9.56)岁,修复体平均负荷时间为(3.89士1.68)年.17颗基台折断种植体均未发现种植体颈部骨质吸收.结论:咬合力较大的第一磨牙区和尖牙区平台转换基台折断好发部位.平台转换种植体在稳定边缘骨方面效果显著,但当第一磨牙区的近远中缺隙过大时,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应慎重考虑.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