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牙弓宽度特征

    作者:姜洪涛;赵永鑫

    安氏Ⅱ类错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其形态特征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矢状向的错畸形,但实际上它包含了矢状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三维骨骼和牙弓关系的不协调。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牙弓宽度做以下综述。

  • 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的矫治

    作者:王大为;朱双林;谢永健;吴丽萍;何旭顺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对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的两期治疗,提出早期阻断矫治的重要性,以及第二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21例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病例,年龄-14岁平均10.8岁,男8例,女13例,全部病例第一期用Twiubloc型功能矫正器矫正骨骼的矢状关系,时间6个月,然后在恒牙初期用固定矫正对牙位、咬关系作精细调整、全部病例均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结果对于下颌后缩型Ⅱ类错,应在替牙期侧切牙萌出后即进行第一期治疗,该期的目标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该期采用Twinbloc型功能矫正器效果好,易为病人接受,易于推广.第二期矫治在恒牙期后,应用固定矫正器,发挥其高效能作用,对牙位及咬关系作精细调整,使矫治效果达到先进水平.

  • 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海燕;宋建红;周静;刘红彦;李惠山

    目的:探讨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3年就诊于本院处于青春发育期的22例正畸患者,通过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结合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的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离(mm)、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角U1-L1、角L1-MP、A-Npog等结果较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侧貌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上唇突度减小更加明显。结论: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单纯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面型及咬关系。

  • 微种植钉在安氏Ⅱ类错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林琪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在安氏Ⅱ类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接诊的28例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均实施微种植钉治疗,测量并分析正畸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的 ANB 角、Ls-E(上唇突距 Sn)、FH to UI(上前牙和 FH平面的夹角)、IMPA(下切牙和下颌平面的夹角)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表明,矫治效果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钉应用于安氏Ⅱ类错,可发挥较好的矫治效果,是此类患者首选支抗方案。

  • 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作者:刘郁;吕婴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 平面导板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碧丽;梁雪萍;柴水婷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常出现这样的症状:磨牙呈远中关系,尖牙呈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伴下前牙拥挤.许多学者认为,深覆(牙合)的矫治至关重要,垂直方向上的调整有利于前牙覆盖的改善、前牙拥挤的解除及磨牙关系的调整[1].本研究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时,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位变化.

  •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Ⅱ类错的研究

    作者:李怀希;王大为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的效果.方法:在临床随机选择18名安氏Ⅱ类错病例,年龄8.5~10岁平均9.8岁,男6例,女12例,全部病例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Twin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 改良Twin block 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作者:李士合;孙先锋;王尧森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病例.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前牙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结论:两矫治器联合同期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复杂的安氏Ⅱ类错.

  • 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风琴

    目的: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随机分成2组,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

  • Activator与Headgear-Activator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游清玲;陈蔚

    目的比较Activator与Headgear-Activator的治疗作用,探讨两者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36例安氏Ⅱ类错病例,12例采用Activator治疗,17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治疗,7例未经治疗作对照.分别摄取治疗前后(对照组采用1年时间间隔)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用同一参考系统定量分析两种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纠正Ⅱ类错 ,但作用机制不同.结论Activator和Headgear-Activator能有效调节上下颌骨发育的不协调,纠正儿童骨性Ⅱ类错 .Headgear-Activator由于使用高位头帽,可以加强对上颌生长发育,特别是垂直方向的生长发育的控制;同时对牙齿牙槽产生作用,一定程度地控制Activator的一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牙颌面形态的充分改善及变化的表达.

  •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傅燕龙;陈永辉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正畸医师以往认为形成Ⅱ类错(牙合)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

  • 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黄鑫琪;岑啸;刘钧

    目的 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6篇,共6项研究(5项高质量研究,1项微低质量研究).与治疗前相比,Herbst矫治器治疗后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而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关节后间隙平均增加0.31 mm(P<0.00001)且关节前间隙平均减少0.32 mm(P<0.00001).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突位置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 三段片段弓同时压低和后退上切牙临床研究

    作者:刘东旭;白丁;王春玲;孙文红;郭泾;席茹

    目的:评价采用三段片段弓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患者后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的控制情况.方法:选择12~14岁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深覆患者20例,采用三段片段弓,在4个上切牙段阻力中心远中侧2 mm处施加50 g压低力及约20 g后退力,腭杆加强支抗.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摄X线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和统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垂直伸长量分别为0.60 mm±0.35 mm和0.80 mm±0.52 mm;上颌第一磨牙轴倾角无变化;上中切牙水平后移量及垂直压低量分别为-.20 mm±2.12 mm和3.10 mm±0.54 mm;上中切牙阻力中心后移量及压低量分别为-4.12 mm±1.96 mm和3.20 mm±0.66 mm;上中切牙与腭平面夹角由123.21°±4.26°降低成116.00°±3.96°.结论:三段片段弓技术在同时压低和后退上切牙时,可有效控制后牙支抗,是一种有效的矫治伴有切牙唇倾深覆的方法.

  • 推磨牙远移技术进展

    作者:杨志伟

    临床上对于安氏Ⅱ类错伴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需开拓间隙排齐拥挤前牙同时矫正Ⅱ类磨牙关系.正畸临床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是减小牙量或(和)扩大牙弓,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和颜面美观[1].

  • Forsus Spring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越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颅面形态、口腔功能和身心健康,如何促进下颌发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Forsus Spring矫治器(以下简称Forsus矫治器)的出现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Forsus矫治器又称Forsus推杆矫治器或Forsus抗疲劳装置,是美国正畸医师Bill Vogt在2001年设计制作的[2],是在吸收了Herbest和Jasper Jumper矫治器两者特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形成的一种新式固定功能矫治器.它结构简单且体积小,戴入口内不妨碍咬合,口内舒适度好,容易被患者接受.

  •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临床评价

    作者:彭文波;廖少英;王光护

    目的:观察摆形矫治器对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及覆覆盖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安氏Ⅱ类错 ,Ⅰ~Ⅱ度拥挤的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病例术前术后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比较.结果:37例患者在18.2±4.5周内双侧第一磨牙之间的牙弓弧形长度增加(17.36±4.38)mm,伴牙弓前段宽(-3.04±1.59)mm,后段宽(1.29±2.01)mm的缩小,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有效、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牙弓的横向变化、上磨牙的旋转及支抗丢失.

  • 直丝弓滑动技术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的Steiner分析

    作者:杨新海;纪昌蓉;王邦康

    目的:探讨直丝弓滑动技术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的治疗变化和代偿机制.方法:选择16例骨性Ⅱ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2.1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直丝弓滑动技术治疗.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Steiner分析,并做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SNA角减少1.1°,SNB角增加1.3°,上切牙回收4.1mm,下切牙回收1.3 mm.治疗后U1NA角为21.3°,L1NB角为33.0°.得到回归方程:ANB=0.19×L1NB-0.10×U1NA+0.27.结论:直丝弓滑动技术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 ,可使上切牙大量的内收,下切牙少量后移,同时上下颌骨发生了生长或改建.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代偿机制主要依靠下切牙一定程度内的唇倾,而上切牙牙轴的代偿作用不太明显,其倾斜角度基本上在正常值范围内.

  • T4K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耠)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冬梅;侯斐盈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1]调查25 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