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碘流率和造影剂用量在肥胖患者颈动脉CTA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美然;彭朋;蒋涛

    目的 探讨碘流率(Iodine Delivery Rate,IDR)及造影用量对肥胖患者颈动脉CTA成像的图像质量影响,以指导造影剂的优化使用.方法 将8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行颈动脉CTA检查,每组20例.A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5 mL/s,IDR为1.5 gI/s;B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4.5 mL/s,IDR为1.35 gI/s;C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4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D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3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分析并比较四组各段颈动脉相同层面CT值,对比噪声比(CNR)、噪声比(SNR),并对各组容积(VR)、曲面重建(CPR)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A、B、C三组间各颈动脉相同层面测量点的CT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前三组与第四组颈动脉测量点CT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组的CNR、SNR分别为19.25±6.37、23.10±7.15;21.19±5.90、25.38±6.40;21.61±7.60、25.87±7.50;13.39±3.50、17.78±3.96,前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四组图像重建质量主观评分前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第四组图像质量仍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对于肥胖被试,提高注射速度提高IDR可保证图像质量,但也会增加注射风险.本研究采用高浓度造影剂,可以在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IDR,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注射速度,降低造影剂风险.

  • 老年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文菊;黄莉;陈曦;宋学军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ding,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003年11月27日,我院为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造影加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彩超引导下造影支架放入治疗颈内动脉狭窄1例

    作者:秦卫;华扬;孔金金;王仲朴;谷春;陈真;邢淑玲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左肢体无力7小时伴缓解",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发病时,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不能抬起,肌力Ⅱ级,左下肢不能行走,肌力Ⅲ级,左病理征(士).急查头颅CT,初步诊断为脑梗塞,行脑血管造影,造影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仅感头晕.既往:高血压病7年,高达150/95mmHg.否认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查体:Bp160/70mmHg,神清语利,双眼活动自如,双侧鼻唇沟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Babinski征左(±),右(一),心肺(一),双下肢不肿.脑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供血区脑组织血供由椎动脉及左颈内动脉所属分支代偿,而右侧颈内动脉插管困难,右颈动脉造影显示右颈外动脉系分支增粗,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造影剂连续性中断,管腔(远端)变细,造影剂上行受阻,远端分支显影不满意(彩图7见82页).

  • 196例瓣膜病颈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刘加立;蒋世良;郑宏;黄连军;赵世华;凌坚;徐仲英;吕滨

    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是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发生脑卒中并发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伴发率约为12%[1],目前国内尚未见瓣膜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的有关报道.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3例

    作者:林凡;王凤林;刘鹏;王非;曹德生;李京宏

    我们于2000年1月下旬至2000年12月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CEA)手术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3例病人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73、80岁;女1例,63岁.2例因脑缺血症状、1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入院.颈动脉造影证实,2例男病人左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40%和20%,右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90%和96%;女病人右颈动脉85%狭窄,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状狭窄,狭窄处达95%.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例为3支血管病变,1例为2支血管病变,狭窄均大于70%.追问病史2例有劳累后心绞痛症状,1例为不稳定心绞痛;1例曾有下壁心肌梗死史.

  • 蝶骨大翼切除在颅眶沟通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天明;付继弟;邱锷;赵景武;刘浩成

    临床资料回顾1998年2月至2003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6例视神经轴外侧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岁~67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17个月;肿瘤病理类型:脑膜瘤13例,泪腺恶性肿瘤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转移癌4例,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2例、骨化纤维瘤1例,共计3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突眼29例,占首位,余依次为疼痛17例、眼球运动障碍12例、视力视野障碍¨例,鼻钮5例均为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塞2例、面部感觉障碍1例为三叉神经纤维瘤.常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眼科学检查,头颅MRI及CT扫描,颅底CT骨窗像扫描.影像学检查对判断肿瘤累及颅底范围、确定手术入路十分重要(表1).部分患者经颈动脉造影或鼻窥镜活检.

  • 不透X线的水凝胶微球的远期栓塞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徐如祥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在DSA透视下分别采用250~300μm的国产水凝胶微球(HMs)、进口HMs、进口PVA选择性经兔右侧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分支栓塞,每组2只栓塞ICA,6只栓塞ECA分支。栓塞后观察动物神经功能变化,6月后再次经兔右颈动脉造影,了解栓塞血管有无再通,并取栓塞血管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二、实验结果  三组动物ICA栓塞后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及偏瘫,于1/2小时内死亡4只,3天内死亡2只。选择性ECA分支栓塞后,三组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体重增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HMs共栓塞11根血管,进口HMs栓塞10根血管,6月后造影复查均未发现血管再通,而进口PVA栓塞11根血管中有2根再通,占18.2%。与进口HMs、PVA不同,国产HMs具有明显的X线透视的可视性。  与进口HMs一致,国产HMs栓塞血管无明显改变,仅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组织轻度增生,而PAV可引起内膜明显损伤、增生、剥脱,中膜平滑肌细胞变短,部分向成纤维细胞演变,并有迁移现象。三组动物栓塞血管壁均未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 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梁俊荣;李双农;秦向阳;臧雅楠;罗蓓蕾

    目的 了解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在山西大医院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97例,采集患者病史,主要包括一过性黑蒙、视野缺损等.记录患者颈动脉DSA及CDFI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明确有无缺血性眼病.统计处理数据,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CDFI的准确性.结果 缺血性眼病发生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9,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有无狭窄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82.9%,准确度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7.4%,阴性预测值为81.9%.CDFI诊断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与DSA结果比较的加权Kappa值为0.8011.结论 缺血性眼病的发病与颈动脉的狭窄关系密切,颈动脉CDFI与DSA对于判断颈动脉狭窄有很好的一致性,颈动脉CDFI可作为常规检查.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坚;经霄;花锦福;赵士芳

    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手术治疗风险大,我院自1987~ 2000年收治 13例,现结合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30~54岁,病程7 d~12年,颈右侧9例,颈左侧4例。肿瘤为(3.1 cm×2.7 cm)~(5 cm×6.9 cm)。13例均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搏动性肿块,其中3例分别伴有局部疼痛,讲话含糊不清和活动后眩晕。 2.术前检查和诊断:本组有12例作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l例诊断为血管瘤,另2例诊断为颈部肿瘤。10例行颈动脉造影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3例CT检查后l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例诊断为颈部肿瘤。l例MR诊断为咽部肿块。l例MRA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例术前诊断不明。术后病理报告12例良性,l例恶性。

  • 冠心病患者发作缺血性脑卒中20例报告

    作者:王建凤

    目的对具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冠心病病人进行介入诊治时,在进行冠脉造影的同时,也对颈总动脉进行造影,观察冠脉狭窄与颈总动脉狭窄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该组病人进行冠脉造影(CAG)或经皮球囊扩张加支架术(PTCA+stent)后,对双侧颈总动脉进行非选择性造影.结果冠脉有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等严重病变者,颈动脉的斑块较大而且弥漫.结论冠脉病变及颈动脉病变相关,及与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发作次数相关.

  • 糖尿病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附3例报告)

    作者:郭书英;刘瑞春;刘素霞;母成贤

    例1:女性,63岁。主因解大便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7天住院。患糖尿病3年。查体:BP15/11kPa,神清,颅神经及四肢查无异常。颈强、克氏征阳性。头颅CT证实为SAH,右侧颈动脉造影显示后交通支动脉瘤。例2:男性,77岁。主因凌晨2时起床小便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2天住院。患糖尿病13年。查体:BP19.5/9kPa,神清,颅神经及四肢正常,颈强、克氏征阴性。头颅CT显示SAH,头MRA示动脉硬化性脑病样改变。 例3:男性,60岁。11天前睡眠中突发剧烈头痛痛醒,伴恶心呕吐,继之不省人事,3日清醒。患糖尿病17年。检查:BP16/7kPa,神清,颅神经及四肢未见异常。颈强、克氏征阴性。空腹血糖30mmol/L,尿糖(+++),酮体(+++)。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MRA未见异常。

  • 介入治疗口腔颌面肿瘤

    作者:杨建平;邱成端;刘美绸

    现将我科1992年以来的口腔颌面部肿瘤8例行经导管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6岁~58岁,其中面部蔓状动脉瘤1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1例,颏部神经纤维瘤1例,上颌窦恶性肿瘤3例,舌根癌2例.术前颈动脉造影8例,术前辅助性栓塞6例且同期行手术治疗,2例仅行栓塞术.其中2例术后组织缺损即期整复.``

  • 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玉兰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 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庆华;沈文;贾贤达;茹建平;杜文泽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别使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不同的诊断方式下对CAS及颈动脉的狭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终和颈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Fine-Flow技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7%、91.43%和92.16%,均大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因此,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及管腔狭窄情况的判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报告

    作者:孟春梅;孟春艳;张国萍

    我院自1971年3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脑血栓形成432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9岁,住院号21094,因发热、头痛伴呕吐3个月,失语、右侧肢体偏瘫1周于1999年4月1日入院。该患于1999年1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7.9℃之间,多于午后发热伴夜间盗汗,头痛,以后枕部明显。发病以来纳差,渐消瘦,近1周逐渐出现运动性失语,伴右侧上下肢乏力,偏瘫。该患于1a前曾患肺结核在家化疗6个月,病情稳定。查体:T 37.6,P 80,R 20,Bp 16.0/9.3,神志清楚,呈运动性失语,消瘦,营养差。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外展运动轻度受限,无眼震,眼底所见: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无出血及渗出,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项强阳性,下颌距前胸3横指。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侧上下肢肌力零级,腱反射右>左,右侧Chaddock征及Kernig征阳性,无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查:血WBC 6.8×109,No 84,Ly 16,脑脊液压力330cmH2O,呈无色透明,细胞总数77个/mm3,WBC33个/mm3,单核细胞26,多核粒细胞7,蛋白67mg,糖28mg,氯化物560mg。色氨酸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两上肺Ⅲ型结核,硬结钙化期。脑超声示供血不足,中线右移0.2cm。左颈动脉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头部CT示左额下回后部脑梗塞。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血栓形成。2 讨论 该患为青年女性,1a前患肺结核,临床上有发热、盗汗、乏力、纳差、伴头痛、呕吐等结核中毒症状,查体体温高、消瘦、项强及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色氨酸试验阳性。故该患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成立。又近1周患者头痛加重,逐渐出现运动性失语,查体右上下肢肌力零级,右侧肢体偏瘫。左侧颈动脉造影左大脑中动脉闭塞。头部CT示左侧额下回后部脑梗塞。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断亦可成立。结脑并发脑血栓临床少见,我院自1971年至1999年28a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432例,只有本例结脑并发脑血栓形成。一般地说导致脑血栓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结脑等为脑血栓形成的少见原因。本病以儿童和青年为多,且多发于结脑急性期或进展期。结脑并发脑血栓的机理:①患结脑时由于炎症渗出及增殖引起动脉内膜炎或全动脉炎,动脉内膜有大量纤维组织增殖,使动脉管腔变细变窄甚至闭塞;②由于炎症渗出粘连,脑细胞乏氧、水肿肿胀,导致颅内压增高,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减少;③炎症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脑血管痉挛,致脑循环血流减慢及灌注不足。另外,亦与病人长期发热脱水及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流淤滞有关。

  • 颈动脉体瘤人造血管搭桥术1例

    作者:刘兰忠;刘军;姚宏;马东洋;邱宜农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5岁.1999年发现左颈包块,无痛且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多次抗感染治疗无效,近年时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于2002年11月来院就诊.检查见双侧颈动脉三角区均可触及肿物,左侧肿物约6cm×6cm,右侧约1.5cm×1.5cm,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触诊左侧有明显的搏动感,质中,活动度小,压之微痛,压迫颈总动脉近心端肿物有缩小,体位试验阴性,未闻及血管杂音,临床初诊双侧颈动脉体瘤收入院.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刘芳;石劲松;孙阳;董文翊;杨春祥;刘晶哲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1)脑血栓形成组和TIA组以混合性斑块和软斑块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以硬斑块为主;3组间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RP水平:脑血栓形成组为(4.022±1.531)mg/L,腔隙性脑梗死组为(3.781±1.876)mg/L,TIA组为(3.920±2.155)mg/L,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斑块组的CRP水平:软斑块组为( 4.546±2.720) mg/L,混合性斑块组为(3.951±1.863)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2.762±1.323)mg/L](均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双眼缺血综合征1例

    作者:刘锐;王刚;刘磊;黄秀旗;杨于力

    患者男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2年余”入院。2007年因“心动过缓”安装心脏起搏器。否认外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患者自述双眼视力为1.0。入院前2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多次在外院诊断为“双眼开角性青光眼”、“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直未做特殊治疗。入院时血压132/84 mm Hg,专科情况:VOD:0.7,矫正无助;VOS:0.1,矫正无助,双眼角膜透明,巩膜表层血管扩张充血(++),双眼房角镜检查为宽角,房角未见新生血管,双眼前房清亮,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虹膜未见新生血管,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轻度液化、混浊(图1,2)。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色淡,边界清,C/D=0.7, A/V=1/4;动脉细,静脉扩张。左眼视乳头色淡,边界清,C/D=0.5,A/V=1/4;动脉细,静脉扩张,视网膜可见弥漫点、片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3,4)。眼压( NCT):右眼:15.8 mm Hg,左眼:17.0 mm Hg。双眼视盘OCT:右眼C/D=0.745,左眼C/D=0.449(图5,6)。双眼黄斑区OCT:双眼神经纤维广泛变薄,左眼黄斑区囊样水肿(图7,8)。 FFA示:左眼A-RCT延迟,左眼视盘边界欠清,后极部毛细血管扩张,管壁荧光着染,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可见点、片状遮蔽荧光(图9)。双侧颈部血管彩超结果示: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局部增厚,考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窦部后壁内中膜增厚,考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左侧颈动脉窦前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左侧锁骨下内中膜增厚;左眼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血常规、血糖、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查无特殊。眼眶CT、MRI均未见异常。入院考虑诊断:“双眼缺血综合征”。建议患者完善颈动脉造影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必要时考虑外科手术。但患者因颈动脉造影有一定创伤,拒绝该检查。入院后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一周,双眼视功能无明显好转,带药出院,门诊随访。

  • 类似脑膜瘤的颅内巨大动脉瘤6例

    作者:李志强;李汉杰;朱永正;程瑞兴

    例1,男,32岁。因“巨大脑动脉瘤伴血栓形成”行开颅瘤体切除术后7年再次出现眼球胀痛、突出、视力障碍1年于1988年10月10日入院。CT扫描提示为脑膜瘤。经股动脉插管右侧颈动脉造影见仅显示颈外动脉。左侧颈动脉造影,呈右额颞占位性征象。

  • 经颈动脉造影对颅内肿瘤的诊断

    作者:郑俊卿

    将含碘造影剂注入颈动脉,使头颅内的血管显影,以了解颅内血管本身的情况并根据脑血管有无位置上的改变,而应用于颅内肿物的定位,肿瘤血管显影后对肿瘤还有定性的特殊作用.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