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刺激胎心监护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发生胎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洁;徐英芳

    目的 探讨无刺激胎心监护(No Stimulation of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NST)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发生胎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的4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检查的40例正常疤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NST联合B超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产妇的窘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同时比较NST联合B超、NST联合B超以及联合患者自测胎动对两组产妇的窘迫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胎儿窘迫检出率(5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窘迫检出率(9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NST联合B超及联合患者自测胎动检查出的窘迫率(90.0%)明显高于NST联合B超(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ST联合B超及联合患者自测胎动检查、NST联合B超检出的窘迫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NST联合B超及联合患者自测胎动检查的窘迫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检查可以准确的检查正常疤痕子宫产妇的胎窘情况,但是NST检查对ICP患者的胎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B超检查及联合患者自测胎动可以对ICP患者进行胎窘诊断.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sVCAM-1及IL-6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方彩云;方孝梅;赵亚娟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IL-6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ICP组34例,包括轻度14例,重度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结果:重度ICP患者血中sVCAM-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度ICP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ICP组产后各项指标下降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sVCAM-1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ICP患者sVCAM-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IL-6可诱导sVCAM-1的表达.

  • 血清甘胆酸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栋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G)在早期诊断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中孕期ICP孕妇8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空腹和餐后2 h血清甘胆酸( CG)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另选取同期85例正常孕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ICP孕妇餐后2 h 血清 CG水平明显高于空腹时,且空腹时、餐后2h时C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567,11.801, P<0.05);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3.047,37.219,37.480,5.461, P <0.05)。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水平对早期诊断ICP有重要价值,餐后2 h 血清CG水平异常升高,可在未出现相应症状前做出诊断,预防孕妇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发生。

  • 口服药物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霞;刘丽英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进行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胆汁酸水平,统计患者终止妊娠的孕周和围生儿结局.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胆汁汁酸水平较治疗前大大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为37.2周(±2.3),围生儿情况与我院同期正常新生儿的情况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接受口服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健康水平,提高了新生儿的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存丽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一种以皮肤搔痒和胆汁淤积为特征、对胎儿威胁较大的高危妊娠之一,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虽然不少学者就病因、胎盘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至今仍然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本院终治疗的92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早期干预,改善围生儿预后.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析

    作者:韩利蓉;朱名超;余东阳

    近年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病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高危妊娠疾病[1].ICP易引起胎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胎儿猝死宫内等严重后果,近年已引起广大产科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目前,血清甘胆酸(cholylglycine,CG)检测被认为是诊断与评价ICP敏感的指标[2].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2名孕产妇的CG、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探讨3项指标对ICP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 茵黄合剂对雌孕激素共诱导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胆汁酸转运蛋白MRP2与BSEP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佳;侯莉莉;赵翠英

    目的:观察茵黄合剂对雌孕激素共诱导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大鼠胆汁酸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与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表达的影响,探讨茵黄合剂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方法建立孕鼠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黄合剂低剂量组(9 g·kg-1·d-1,ig)和茵黄合剂高剂量组(18 g·kg-1 ·d-1,ig),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与高剂量的茵黄合剂5d,取血,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留取肝脏组织,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别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胆汁酸转运蛋白MRP2 BSEP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A,TBil水平增加,MRP2,BSEP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ALT,AS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茵黄合剂低、高剂量均能降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大鼠血清TBA,TBil水平(P<0.01),并且可明显增加肝脏组织MRP2,BSEP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茵黄合剂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肝脏组织胆汁酸转运蛋白MRP2,BSEP,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实现的.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05例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冯丽;陈晓萍;温华惠;何恒君;李丽春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典型的亚临床胆汁淤积,现把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的105例ICP孕妇与同期正常孕妇6512例,做以下回顾性分析.

  •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eta分析

    作者:严晶晶;夏晓萍;部娜

    系统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截止2016年6月,在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IC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总计7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茵栀黄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MD=-0.68,95% CI(-0.95,-041),P<0.000 01];降低血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 [MD=-7.23,95% CI(-10.88,-3.58),P=0.000 1]、总胆红素(TB) [MD=-1.90,95% CI(-3.09,-0.70),P=0.002]、谷丙转氨酶(ALT) [MD=-39.08,95% CI(-56.46,-21.70),P<0.000 1]、甘胆酸(CG) [MD=-0.71,95%CI(-0.89,-0.52),P<0.000 01];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能明显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MD=430.03,95% CI(219.28,640.78),P<0.000 1];但在剖宫产率[OR=0.93,95% CI(0.36,2.36),P=0.87]、早产率[OR=0.63,95% CI(0.28,1.42),P=0.26]、新生儿窒息率[OR=0.50,95% CI(0.18,1.43),P=0.2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ICP具有一定的疗效性且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但需要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五灵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史佃云;陈华;田小芸;肖梅

    目的评价传统中成药五灵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临床研究将90例ICP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以五灵丸配合常规治疗;记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甘胆酸(CGA)、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水平,并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分娩情况.动物实验先以雌二醇注射构建ICP大鼠模型,并给予五灵丸灌胃治疗;收集模型母鼠血、胎鼠血及羊水,检测CGA、TB、DB、ALT、AST、ALP水平;另收集模型母鼠的胆汁以观察排泄量、检测其CGA浓度.临床和动物试验时均以复方益肝灵为阳性对照.结果临床研究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60例显效47例(78.3%),有效13例(21.7%);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50.0%),有效15例(5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17286,P<0.01);血CGA、ALT、AST及TB水平两组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血CGA、ALT、AST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羊水污染和早产的发生率也较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中五灵丸可显著降低模型母鼠血及胎鼠血、羊水中CGA水平,并能促进胆汁的排泄,稀释胆汁中的CGA,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酶谱.以上效应均显示剂量依赖性.结论五灵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更好的降胆酸及改善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的疗效作用.

  • 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致胎鼠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邵勇;姚珍薇;罗红霞;吴味辛;易永芬;丁敏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或黄疸;孕妇血液中胆汁酸水平明显增加;并可经胎盘转运至胎儿,致胎儿脐静脉血和羊水中胆汁酸浓度也异常增高.大量临床研究显示,ICP孕妇血液中胆汁酸水平愈高,胎儿窘迫发生率亦愈高[1].药理学和毒理学基础研究表明,胆汁酸对动物组织和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和/或死亡.本研究应用雌、孕激素建立ICP孕鼠模型,探讨ICP时胎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I2-和BAX的表达.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鼠肝脏和胎盘的毒性作用

    作者:邵勇;姚珍薇;李红霞;丁敏;吴味辛;汪克健;廖晓刚;易永芬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肝脏和胎盘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雌孕激素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母鼠肝脏和胎盘的病理改变.结果:胆淤组和对照组比较,孕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的差异有极显著性(AST:3 784±155 vs 747±158;ALT:7 076±220 vs 847±198;TBA:78.5±4.5 vs 25.2±3.7;P均<0.01).胆淤组孕鼠肝脏光镜下见部分肝细胞有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肝组织中毛细胆管扩张,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见高电子致密物沉积.胆淤组孕鼠胎盘光镜下见部分滋养细胞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结论: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时高胆汁酸血症对孕鼠肝细胞和胎盘滋养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

    作者:黄桂琼;王晓东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特有疾病,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生化上以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液学指标异常、病程上以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在产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为特征.其诊断仍然是基于用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妊娠期皮肤瘙痒症状及以血清转氨酶和/或胆汁酸水平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肝功能受损的排除性诊断,同时将孕期任何时间胆汁酸水平≥40 μmol/L定义为重度ICE IC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围生儿死亡率,难以预测的胎儿缺氧可能导致死胎、产时胎儿窘迫,甚至死产,因担心死胎发生而使医源性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升高.ICP胎儿缺氧死亡的原因和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子宫-胎盘-胎儿单位代偿储备基础结构受损及应激代偿功能下降、胎儿血及羊水高水平胆汁酸对胎盘绒毛表面血管及脐血管浓度依赖性收缩作用有关.监护评价病情、宫缩及胎儿情况,积极预防控制宫缩,使用熊去氧胆酸500-1500 mg/d,或联合应用二线药物S-腺苷蛋氨酸800-1000 mg/d或利福平300-1200mg/d促进胆汁酸排泄,促进胎儿生长及肺发育,产前维生素K1预防母儿出血,以及适时终止妊娠,是ICP规范治疗的基本措施.孕周、胎儿状况及病情程度等是决定ICP适时终止妊娠的关键,把握选择性早期分娩原则仍是避免延长孕周过程中发生死胎风险的有效措施.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

    作者:庄虔莹;刘敏;李红芳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孕妇,根据HBV感染状态分为HBV携带组(A组)、慢性乙型肝炎组(B组)和非HBV感染组(C组),比较各组孕妇ICP的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孕妇8327例,其中A组3860例,B组1566例,C组2901例,各组ICP发生率分别为1.32%(51/3860)、6.9%(108/1566)、1.86%(54/2901);不同HBV感染状态的ICP孕妇瘙痒出现时间、血清TBil水平、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36、0.031、0.021、0.039)。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8%,各组阴道出血量≥300 ml/24 h的发生率分别为3.9%、4.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 =0.024)。结论合并肝脏慢性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ICP发生率高、起病早、黄疸程度重,易出现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需加强产前、产后监护及治疗,注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影响的探讨

    作者:徐亚辉;刘侃;闫君;武海英

    目的 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孕产妇,其中单纯ICP孕妇为对照组272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ICP组为观察组59例.观察乙肝ICP组和单纯ICP组发病时孕周、肝功能及血总胆汁酸、妊娠结局及产后肝功能及血总胆汁酸水平,记录分娩时间、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肝ICP组与单纯ICP组瘙痒、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乙肝ICP组患者出现瘙痒、黄疸时间明显早于单纯IC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时的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二组低体重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乙肝ICP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81%,高于单纯ICP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ICP的发病时间提前,产后出血率增高.

  • 茵陈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T辅助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胥银宇;楼正青;顾江红;张信岳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易导致宫内窘迫、早产、死胎和死产;而正常妊娠是成功的同种异体移植,胎儿作为一种同种的半导体抗原能够在母体生存、生长和发育不被排斥,因此,ICP引起的一系列胎儿病变可视为免疫排斥.

  • 胆酸对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慧;邹丽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正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i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的疾病,由于该病对母婴威胁极大,可致早产、胎儿窘迫及不可预测的胎死宫内等[1],近年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MDR3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玉凌;乔福元;刘海意;唐红菊;秦惠芬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瘙痒、肝功能异常,部分伴有黄疸、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组织缺氧及复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胡雅毅;刘淑芸;王晓东;姚强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在低氧应答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蛋白水平的变化受细胞氧分压的严密调节,对于低氧环境中机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我们已有的研究支持ICP患者的胎儿缺氧是急性缺氧[1].本研究主要探讨ICP患者急性缺氧及复氧时胎盘组织中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及胎儿窘迫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群芳;史常旭;张仁全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可能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增加,导致肝内胆汁淤积、血中胆汁酸、胆红素水平升高、肝功异常的妊娠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或(和)黄疸,易造成胎儿窘迫等不良后果,通常发生于妊娠后半期.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现就ICP的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33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