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手外科杂志

实用手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and Surgery 실용수외과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2722
  • 国内刊号: 10-133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8-132
  • 曾用名: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蔡林方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手术疗效

    作者:陈兵;李崇杰;梁晓旭;沙德峰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46例,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手术治疗后,32例瘢痕全部消除,且其手功能也恢复正常;13例瘢痕大部分消除,其手功能的恢复状况较好;1例手部的烧伤瘢痕已经部分消失,但手功能的恢复情况却不够理想。4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感染及皮肤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外形及手部功能恢复较好,均持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手部的美观度,并促进其手部功能恢复。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海水浸泡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蒲涛;谭小云;胡行志;刘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4年8月,应用VSD技术治疗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3~35 min创面23例,治疗后7~14 d拆除VSD装置,选用合适的方式Ⅱ期封闭创面。并随访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本组23例中13例在拆除VSD装置后,半开放创面经简单清创,皮肤可直接拉拢或稍做减张即能缝合;另10例创面软组织缺损较多,海水浸泡15 min以上,拆除VSD装置后创面清创游离植皮覆盖。23例在Ⅱ期治疗后的12~14 d创面愈合拆线。本组无1例因瘢痕挛缩而影响关节功能。结论VSD技术作为海水浸泡开放创面的辅助治疗,能及时吸出渗液、坏死组织及毒素,加速组织消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是一种值得推广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作者:孙法威;邵常亮;韩燕;郭显成;杨振海

    目的:探讨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Ⅱ型)25例,均采用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根据骨折类型、部位选择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钉松动、弯曲、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Ⅱ型)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固、极少感染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夏柱艮;丛海波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外伤6例,溃疡4例,皮瓣面积为2 cm×3 cm~5 cm×7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可,较耐磨、外形较逼真。结论足底内侧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可作为首选方法。

  • 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齐善论

    目的:探讨腓动脉终末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5年2月,应用以腓动脉终末支为血管蒂切取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28例全部成活,大皮瓣面积12.0 cm×20.0 cm。术后随访6~14个月,皮瓣质地好,足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不利用肢体主干血管,切取面积较大,血供可靠,适于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 掌侧入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唐兴林;官众;赵伟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4年4月,对67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周,平均12周。骨折愈合时间7~15周,平均11周。无锁钉脱出及钢板断裂,7例正中神经损伤除2例功能恢复不全外,均恢复正常。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1]评定:优38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

    作者:彭远清;白辉凯;谢振军;赵国红;邓名山

    目的:报道应用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4年1月,根据指固有动脉在远指间关节向背侧发出分支的解剖学特点,采用带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不臃肿,指端饱满,两点辨别觉5~12 mm。供区植皮成活良好,无肌腱粘连及瘢痕挛缩。结论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 背阔肌双极移位肌皮瓣在臂丛神经损伤晚期屈肘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胡玺;赵志刚;孙冬生

    目的:观察背阔肌双极移位肌皮瓣在臂丛神经损伤晚期屈肘功能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2月,采用背阔肌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晚期屈肘功能16例,均采用携带小皮瓣的双极移位法修复。结果本组16例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应用中华医学会肘部功能评价使用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优良率75%。结论应用背阔肌双极移位肌皮瓣重建臂丛神经损伤晚期的屈肘功能,临床疗效可靠。

  •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作者:刘夫军;宋修竹

    目的:探讨一种比较合理的手术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方法2007年8月-2013年10月,对54例(68腕)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掌部小切口切开松解腕横韧带。结果本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9个月,术后疗效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掌区小切口在手掌部残留的瘢痕小,手术创伤小,耗时短,无并发症,恢复快,便于临床推广。

  •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

    作者:赵雁波;赵轩;王晓东;赵聪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手术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1月,采用踝关节适度跖屈位克氏针固定制动,带线锚钉、不可吸收线缝合修复断裂跟腱32例。结果术后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其中术区皮肤部分坏死不愈合3例,行清创皮瓣转移修复。结论克氏针固定踝关节,制动确切,带线锚钉、不可吸收线缝合,可减轻跟腱组织异物排斥反应。

  • 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

    作者:宗宝宪;朱纲领;邢向卫

    目的:探讨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2012年,采用远侧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 DIP)关节过伸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修复锤状指32例。术中切断肌腱断端的瘢痕连接,分别游离然后用克氏针将DIP关节过伸10°~20°位固定,再将带有结缔组织的肌腱远端与近端拉近并重叠缝合,术后6周去除克氏针,开始行DIP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练。结果随诊6~12个月,DIP关节功能及外观改善,均达到患者满意。结论采用DIP关节过伸内固定肌腱重叠缝合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作者:宋士学;张涵茵

    目的:评价应用解剖钢板对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15例,术后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够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牢固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理想方法。

  • 运用“三柱”理论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

    作者:徐鹏;刘延辉;俞伟忠;何建新;刘心探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在“三柱”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4年5月,以“三柱”理论为基础,采用掌侧或掌背侧联合切口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25例。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掌倾角10°,尺偏角24.1°,未见桡骨轴向短缩和关节面错位。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优19例,良5例,可1例。结论运用“三柱”理论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手术方法可行,治疗效果好。

  • 下肢旋耕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Ⅰ期治疗

    作者:田小宁;张开放;宋涛;欧学海;付华;王宇飞;从飞

    目的:总结下肢旋耕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Ⅰ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8月收治的下肢旋耕机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tscherne and oestern C Ⅳ型损伤4例,开放性损伤GustiloⅢB型2例,ⅢC型8例。结果10例保肢成功,4例截肢。吻合血管12例。平均手术3.4次。感染3例,经治疗后愈合。结论旋耕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及损伤血管的修复治疗是保肢成功的关键。

  • 膝关节后内侧双间隙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束伟平;孔丹辉;王树金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双间隙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7例复杂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均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双间隙切口暴露骨折端,用3.5 mm的可塑性重建锁定接骨钢板、4.0 mm或4.5 mm中空螺钉固定骨折端。1例伴有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损伤,通过该切口Ⅰ期处理,2例伴后交叉韧带断裂,3个月后待骨性愈合,在膝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其中2例切口稍红,予局部换药、酒精纱布湿敷等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坏死、神经损伤、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未见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1%。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双间隙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优势,能良好地暴露骨折端,坚强内固定,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 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钟少开;汪庆红;余纯斌;曹喜华;曾德庆;卢文景;凌利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个月,皮瓣质软,厚薄适中,弹性好,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早期进行手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大程度恢复患手功能,缩短了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修复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 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新方法修复锤状指畸形

    作者:黄金河;赵玉驰;王力刚

    目的:介绍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一种新方法。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20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应用此方法,将克氏针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伸位5°固定,外露的部分反折成“Z”形,刮去指伸肌腱止点残留的韧带组织,形成粗糙的创面,3/0 Prolene线改良Kessler法缝合伸肌腱近端,绕过指骨粗隆,指腹侧打结固定在反折的克氏针上,将指伸肌腱近端固定在远节指骨底背侧。4周后拆除Prolene线及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14个月,平均(5.0±1.7)个月,所有病例远侧指间关节背伸功能恢复良好,锤状指畸形未见复发。结论应用Prolene线和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方法可靠简单,费用低。

  •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作者:刘远;周翔;蔡卫明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9月,早期诊断、手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2例,行腘动脉吻合9例,大隐静脉移植2例,人工血管桥接1例,均进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患肢全部成活。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价患肢感觉恢复情况:S22例,S35例,S3+2例,S43例。踝关节活动度参照Kofoed评分标准: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对早期诊断腘动脉闭合性损伤者应及时探查修复,尽早恢复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可降低腘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截肢及致残风险,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对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早期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的研究

    作者:杨占宇;龙青燕;钱丽芳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早期进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30例足趾再造手指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不做下肢平衡功能训练,实验组术后10 d开始进行四个疗程治疗,即40 d的下肢平衡功能训练。两组均在术后10 d及2个月时进行初期和末期评定,用B-PHY型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其患侧单腿站立平衡重心的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进而分析重心稳定性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末期对比初期评定分别减少(0.348±0.79804) cm2,(0.9267±2.43265) cm;(1.912±0.348) cm2,(5.6067±7.51907) cm,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外周面积P=0.03<0.05,轨迹长度P=0.0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进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重心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 VSD生物材料在毁损性断肢中的应用

    作者:黄震;黄承;花金东;刘勇刚;王更平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解决毁损性断肢再植中创面缺损的问题。方法本组10例毁损性断肢再植后利用VSD技术,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促使肉芽组织生长,Ⅱ期行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本组创面均完全恢复,2例肉芽组织生长后表皮自行生长修复创面,7例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愈合。结论 VSD作为覆盖毁损性断肢创面的首选材料,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骨髓炎、降低截肢率有很大作用。

  • 第2趾甲皮瓣联合手指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

    作者:高顺红;赵刚;马铁鹏;于志亮;张文龙;胡宏宇;张云鹏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的新方法。方法对9例9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AdaniⅣ级)采用带趾甲的第2趾背皮瓣联合带双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手指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趾背皮瓣游离平面位于趾伸肌腱表面。趾背皮瓣的血供重建方式为第1跖背动脉-指固有(指总)动脉、第1跖背静脉-指背静脉或足背动脉-鼻烟窝桡动脉、大隐静脉-头静脉。手部感觉重建方式为手指岛状皮瓣双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伤指双侧指固有神经。结果本组9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外形及屈伸功能均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8 mm。结论用第2趾甲皮瓣联合带指神经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脱套伤,伤指有指甲和丰满的指腹,可大限度地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

  • 动力性牵引外固定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张立祥;王华柱;赵建勇;张植生;孙中平;吴兴;高娜;赵静;吴延华

    目的:探讨动力性牵引外固定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动力性牵引外固定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10例。结果本组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2个月。指间关节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及关节复位,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无1例发生钢针断裂、松动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陈旧性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应用动力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具有微创、固定可靠等优点,结合中药熏洗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及肿胀,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 手指撕脱性离断再植22例

    作者:潘金祥;顾加祥;刘宏君

    目的:介绍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心理体会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22例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过程。肌腱采用指屈浅-指屈深缝合,或拇长屈肌腱-环指屈指浅编织缝合,拇长伸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编织缝合,余指与邻近指指伸肌腱编织缝合。血管采用指动脉交叉吻合、移植吻合或转位吻合,静脉掌、背侧直接吻合或移植吻合,指神经行交叉缝合或替代缝合。结果22例再植指体21例成活。随访4个月~3年,再植指恢复良好。肌腱提供指无力量损失。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得较满意疗效。结论采用阶梯式思维应对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成活率高,再植损伤小,术后再植指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手指 旋转撕脱 再植
  •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作者:周长嵩;黄兆曦;黄聿峰

    目的:探讨足内侧穿支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1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足内侧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各6例。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部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功能无影响。结论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皮瓣修复,可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作者:冒海军;许光跃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3年,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11例。闭合复位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克氏针固定骨折端。4~6周后拔除克氏针并去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本组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6~8周临床愈合,无明显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采用标准Cooney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作者:夏传昊;王斌;刘伟;张会文;贾松;王辉;郝睿峥

    目的:探讨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4年9月,对11例11处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11处骨折均愈合。根据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8例,良3例。结论采用AO微型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近指间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 手指血管球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技术应用

    作者:王强;张丽君;李家庚;成德亮;吕敏;李刚;魏登科;邱武安

    目的:总结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2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对预后效果及复发几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经6~18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皮肤及甲床愈合良好,2例指甲畸形愈合。结论手指血管球瘤临床比较多见,手指端及甲下加压或温度改变时可引起剧痛是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应用显微技术修复,术后可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 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琪;李卫;孟庆刚

    目的:探讨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指伸肌腱止点撕脱患者,采用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然后将骨锚钉置入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指伸肌附着处,再用锚钉尾部缝线与撕脱的指伸肌腱缝合重建止点。利用Dargan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5.3个月,Dargan方法评定:优8例,良3例。8周左右复查 X线片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结论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疗效可靠。

  •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92例

    作者:朱修文;刘刚义

    目的:总结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封闭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3年10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92例(113指);辅助局部热敷,并指导患者行患指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1指,良34指,差8指,优良率92.9%。结论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可有效促进腱鞘肿胀的消散和吸收,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消除或减轻局部的炎症及疼痛,阻止其病理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指体功能的恢复,避免或减少了手术治疗。

  • 钮孔畸形术后DIP关节制动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朋;杨蓊勃;蒋纯志;尹昭伟

    目的:探讨钮孔畸形矫正术后远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制动的必要性。方法随访2010年8月-2013年2月收治并手术矫正的30例(指)伸肌腱中央腱束损伤患者。手术均采用切断指伸肌腱中央束远、近断端瘢痕并重叠缝合的术式。按术后夹板固定DIPJ与否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关节总活动度(TAM)方法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指功能。结果本组30例平均随访2.7个月,钮孔畸形均得到矫正,无钮孔畸形复发病例。术后未制动组出现DIPJ继发类锤状指畸形3例,制动组未出现类似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钮孔畸形术后制动DIPJ可有效预访该关节类锤状指并发症的发生,对患指术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建议钮孔畸形术后常规予以DIPJ制动。

  •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作者:苏鸿君;陈昆;吕宏升;陈培基

    目的:探讨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3年应用游离的第2跖趾关节复合趾伸肌腱、趾蹼皮瓣的组织瓣,通过关节重建、皮瓣移植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5例。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时间10~24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4~7 mm,关节活动度:背伸0°~10°,掌曲60°~90°。结论带趾蹼皮瓣的跖趾关节移植是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较为有效的方法。

  •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作者:江长青;肖德明;张文涛;任士友;陈国飞;李伟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关节镜下松解喙肩韧带(coraco acromial ligament,CAL)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4月-2013年6月,对46例肩关节镜治疗的肩峰撞击征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清理+喙肩韧带松解组23例(完整随访17例);对照组: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清理+喙肩韧带切除组23例(完整随访18例)。术后不同时间段评估VAS, Constant-Murley,HSS评分以及FE,ER和IR活动度,并进行组间及手术前后比较。结果术后8个月末次随访,实验组VAS评分为0.6±1.1,Constant-Murlcy评分为95.7±5.3,HSS评分为93.4±5.1, FE为146.8±13.30,ER为52.40±11.4,IR平均达T7水平。对照组VAS评分0.3±0.8, Constant-Murlcy评分为96.7±4.9,HSS评分为92.3±5.3, FE为143.5±14.70,ER为51.70±12.5,IR平均达T7水平。每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FE,ER,平均IR在术后4个月时间段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6,8个月时间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术后2,4个月时间段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8个月时间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手术治疗的肩峰撞击征患者,应用肩峰成形术结合广泛的肩峰下滑囊清理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松解喙肩韧带短期内的疗效较喙肩韧带切除差,但对临床远期效果无明显影响。

  • 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涛;孙中建;吴敬红;李宏磊;徐鹏

    目的:探讨应用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10年9月,采用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缺损19例,术后制定康复计划并随访疗效。结果19例中1例失访,其余18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3年,按Arner-Lindhobm评定标准判定,优8例,良10例。结论采用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微型??甲瓣在拇指甲床重度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樊川;袁海平;王红胜;袁勇;崔剑华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甲瓣修复拇指甲床重度缺损的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3年4月,应用微型甲瓣修复拇指甲床重度缺损21例21指,吻合??趾腓侧趾动脉-拇指固有动脉、跖背静脉-指背静脉、趾神经-指神经,供区均予第1跖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结果微型甲瓣全部成活,供区皮瓣有3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予换药后愈合。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拇指外形逼真,指甲生长好,患者对供区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微型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甲床重度缺损,同时局部带蒂皮瓣修复供瓣区,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关键词: ??甲瓣 拇指 移植 皮瓣
  •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作者:谭斌;杨林;杨柳春;侯识志;张涛

    目的:探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4月,应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Ⅱ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创面,根据伤情将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修整至合适大小及厚度,动脉与足背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相应的伴行静脉吻合。结果本组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13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及溃疡出现。供区创面愈合佳,功能正常。结论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在外观和功能上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以指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指侧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付建华;臧成五

    目的:总结应用以指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指侧方血管链式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4年5月,对35例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以指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指侧方皮瓣修复,18例皮瓣携带指背侧神经。结果本组3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柔软、耐摩擦,带指背侧神经的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1 mm,手指屈、伸功能满意。结论以指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指侧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属邻近转移皮瓣,切取方便,创伤小,皮瓣内可携带指背侧神经制成感觉皮瓣,不损伤指动脉主干,是修复手指微小创面的良好选择之一。

  • 经皮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作者:李沛;明朝戈;明立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技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3年9月,对2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4.6个月),本组骨折端均获得顺利愈合,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病例。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不仅降低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并且在手术创伤、骨折愈合、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作者:宋鹏;荆凯;薛建华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172例低龄儿童先天性并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分接并联合血管移植使指蹼进一步开大加深,设计掌骨背皮瓣、掌侧“V”形及背侧“M”形皮瓣,“三叶草”、五角形皮瓣或矩形、三角形皮瓣形成指蹼,设计双指腹等皮瓣覆盖并指外露骨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年,按Swanson评定方法评价:优159例,良11例,差2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及正确的手术方式,并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避免先天性并指分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满意。

  • Remplissage手术治疗肩关节Hill-Sachs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浩;李桂石;王光达;张咸中;齐晓军;徐强

    目的:观察Remplissage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头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Remplissage技术治疗的17例Hill-Sachs损伤的疗效。该手术使用缝合锚钉将冈下肌腱、肩关节囊固定缝合于骨缺损以填充Hill-Sachs损伤,并对前盂唇行Bankart修复术。结果患者的Rowe评分、不稳定VAS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研究的运动测量中,术后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外旋肌力方面没有影响(P>0.05)。结论Remplissage手术效果优于以往报道的单纯施行关节镜下前盂唇修复的手术效果。研究表明,本手术方式产生并发症概率低,应优先选用本技术对伴有肱骨头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盂唇损伤的病例进行修复。

  • 胫后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跟腱外露创面

    作者:庄智勇;谢树荣;蔡金表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岛状皮瓣的设计和切取及其在跟腱外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8月-2013年8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缺损17例。结果本组1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受区修复后外形良好,组织质地柔软,无皮肤溃疡,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穿支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理想供区。

  • 手术复位内固定加动态牵引克氏针外固定架治疗近指间关节内骨折

    作者:白印伟;张振伟;李征;余少校;吴文溢

    目的:报道一种自制动态牵引克氏针外固定架在治疗近指间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12月,对11例近指间关节内骨折患者,在采用C臂机辅助闭合复位或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同时,辅以一种自行设计的动态牵引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早期即拆除石膏托,并指导患者进行患指主动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复查,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并对患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得13~24个月随访,平均16.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针道感染发生。1例患者术后3周出现外固定架失稳表现,给予拆除后改为指骨夹板继续固定1周。术后功能评价:优7例,良2例,可2例。结论使用动态牵引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近指间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方面,具有牵引力适中、关节间隙撑开效果显著、并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可有效维持关节内间隙等优势。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结合锁定加压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永军;黄东;吴伟炽;林浩;牟勇;刘晓春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7月治疗锁骨骨折32例。其中内段骨折5例,中段骨折17例,中外1/3骨折10例。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1±3.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5~8周,平均(7±0.6)周,无畸形或延迟愈合及并发症发生,外观良好,疗效满意。根据Lazzcano标准评定:优17例(53.1%),良12例(37.5%),可3例(9.4%),总优良率为90.6%。结论釆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锁骨骨折可有效保持骨折端血供,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及微创治疗原则,操作简单,固定稳妥,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肩锁部功能可稳定恢复,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作者:祝李霖;梁力;黄东;吴伟炽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4年7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急诊修复8例,择期修复13例;皮瓣缺损范围3.0 cm×5.0 cm~6.0 cm×10.0 cm。结果2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色泽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供区瘢痕不明显,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适宜修复手部中等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 带蒂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在拇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石荣剑;郑大伟;黎章灿;吴尧;曹广超

    目的:探讨利用带蒂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在拇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9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 ×1.3 cm~6.3 cm×2.0 cm。8例采用SPBRA腕横纹岛状皮瓣带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除1例因血管蒂变异改变术式外,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4~14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供区无明显瘢痕,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带蒂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血运可靠、手术简便,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较理想方法。

  • 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同时修复相邻2~3指的皮肤缺损

    作者:王加利;徐蒙;丁小珩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同时修复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对12例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包括9例2指皮肤缺损,3例3指皮肤缺损,应用游离第1趾蹼皮瓣修复,术中携带趾腓侧、第2趾胫侧皮瓣以扩大修复面积,缝合携带神经修复皮瓣感觉;供区创面取全厚层皮片植皮,“三叶”皮瓣足底创面直接缝合。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好,色泽相似,手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至S2~S3。足部供区有瘢痕形成,创面色素沉着,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可同时修复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且疗程短,供区较隐蔽,创伤小,降低患者痛苦,外形美观,并获得良好的感觉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不同卧床时间对断指再植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张丽霞;宋春燕;张黎明;黄显军;姜磊;郭征东;周海波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绝对卧床1周,观察组30例术后绝对卧床3 d,再植血运稳定者使用改良的上肢固定带固定患肢,起床如厕、坐起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危象发生率观察组3例(10%),对照组2例(6.7%);再植成活率观察组为30例(100%),对照组为28例(9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断指再植的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未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对策

    作者:蒋顺仙;周旭玲;杨晓东;王双燕;郭茜

    目的:了解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临床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2012年1月-12月本市各医院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术后疗效随访,数据分析采用FoxPro和SPSS软件包。结果3921例手外伤患者,平均年龄(27.06±32.13)岁,其中,20~39岁占78.86%,男女性别比为2.9:1;每年的3,4月份、7,8月份、11,12月份为事故高发期,12:00~18:00为高发时段;受伤原因以工作伤为主,占79.01%;伤后就诊时间平均为(1.65±0.36) h;平均住院日为(8.57±2.71) d。3921例患者中,参加保险率91.3%;人均治疗费用约RMB(6369±782.6)元;出院后3个月随访率70.38%,随访人群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42.40%;6个月随访率为65.93%,随访人群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03%。结论手外伤的发生有一定规律,临床上应针对手外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弹性排班,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采取患者健康教育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院中院后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减少手外伤致残率,提高手外伤的康复效果。

  •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艾莉;张丽宏

    目的:探讨三七伤药片外敷对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接受罂粟碱肌肉注射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肌肉注射后常规处理,实验组肌肉注射后常规处理并将调制好的三七伤药片酊剂糊外敷注射部位皮肤30 min。结果实验组60例使用三七伤药片酊剂糊外敷注射部位后仅有10例出现皮下瘀斑,15例出现轻度皮下硬结;而对照组60例则有45例出现皮下瘀斑,50例出现明显的皮下硬结。结论三七伤药片外敷能有效预防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作者:徐春娟;夏培;魏向丽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变化,总结护理对策,将心理干预融入常规护理,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121例156指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本组再植成活151指,成活率96.8%,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结论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因素变化对再植指的成活有重要影响,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促进再植指的成活,是优质护理内涵的深化与体现。

  •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作者:张楠;王冰

    目的:探讨手足外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时切开减张的护理与观察。方法2015年3月-6月,对12例手足外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预防、及时切开肌筋膜室,充分引流、减张,加强患肢护理及观察,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2例通过早期预防、及时切开减张及护理观察,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肢体坏死或部分坏死,通过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通过对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时切开减张的针对性护理,减少了患肢坏死或部分坏死的几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作者:王学磊;康志秋

    拇长伸肌腱具有重要的运动功能,由于活动频繁且走行独特,有关拇长伸肌腱的疾病并不少见,但拇长伸肌腱嵌顿却少见。其症状体征与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极为相似,二者鉴别困难,容易误诊。近期,我院诊治1例,报道如下。

  •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作者:付华;宋涛;欧学海;张文韬;田小宁;从飞;宋倩;杜晓龙

    患者男,75岁。左拇指包块复发4年余,于2012年6月19日以“左拇指黑色素瘤”为诊断收入院。2008年,患者因左拇甲下渗出伴溃烂于外地某医院行左拇指末端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无色素性黑色素瘤,术后恢复良好。200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拇指渗出伴溃烂,伤口一直不愈合,分泌白色和血色脓液,患者未给予重视及系统治疗。2012年3月,左拇指末端桡侧出现包块伴溃烂,呈逐渐增大趋势,伴随表面发黑及渗出,分泌物为白色和黑色脓性及恶臭。2014年4月,左拇尺侧也出现包块,类似于桡侧包块呈双头状。发病以来,患者消瘦,体重降低。既往有左拇指甲分裂伴渗出病史20年,生于甘肃省正宁县,无疫区及毒物接触史,不吸烟,妻子18年前因肺癌去逝,子女均体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专科查体:左拇指残端尺桡侧各可触及直径约2.0 cm大小包块,高出表面约1.0 cm,桡侧膨出物表面呈黑色,基底部溃烂,表面呈粉红色溃疡,渗出物为血性脓液;尺侧膨出物表面呈粉红色,表面有黄色脓性渗出物。膨出物质地硬,触碰易出血。肿瘤基底部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楚,患指末节活动功能受限。SPECT检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2-06-21)提示:第1腰椎、左侧拇指局部骨质代谢活跃。 CT检查(西安市红会医院2012-06-24)提示:CT定位像及轴位片见第1腰椎呈轻度楔形改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松质骨内骨小梁稀少,增粗。影像学诊断:第1腰椎血管瘤。 SPECT检查虽发现第1腰椎骨质代谢活跃,但经CT复查,第1腰椎为腰椎血管瘤。按照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分期标准评定,该黑色素瘤临床分期为ⅡC期,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

    关键词: 拇指 黑色素瘤 原位
  • 玉米剥皮机致右手头状骨脱位游离至腕背部1例

    作者:王献伟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外伤致手腕头状骨骨折脱位病例屡有报道,多数情况下为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1],头状骨层位旋转180°脱位[2]等,而头状骨骨折并完全脱位游离至手腕背部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14年10月初收治1例,经三次手术治疗目前患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

    作者:杨海洲;许勇

    距骨的后方外侧突在青春期前(男性11~13岁,女性8~10岁)与距骨体不融合称为距后三角骨。距后三角骨的发生率为8.07%,通常不引起疼痛症状。距后三角骨易被误诊为骨折。我科于2014年12月,共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三角骨 误诊 骨折
  • 指端损伤创面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郭建;刘双利;梁文素;李宝山

    指端是手在生产生活中与外界接触频繁的部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受伤的几率明显增多,为手外伤中常见的一种损伤。损伤性质较为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当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治疗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加以综述,以期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 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兰登哲;孙书海;李永霞;孙海军

    手外伤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其中指腹缺损占有相当比例。手指掌侧皮肤因皮肤较厚,且有脂肪垫、皮肤与指骨间垂直纤维、骨皮韧带等结构,使其移动性很小,从而完成手的抓、捏、握功能,尤其是指腹部分。现代工业的发展让挤轧、切割伤导致的指腹缺损成为手足外科的常见病,不易直接缝合,常需要通过其他方法修复。而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很多,具有良好质地、外观及感觉功能的修复方法一直是手外科医生追寻的目标。本文将近年来临床中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 指腹 缺损修复 方法
实用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