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手外科杂志

实用手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and Surgery 실용수외과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2722
  • 国内刊号: 10-133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8-132
  • 曾用名: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蔡林方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

    作者:陈建

    目的 探讨急诊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1月,采用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的方法修复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26例.结果 再植拇、手指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传统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效果佳,对再植条件好者Ⅰ期均可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

  • 不打包固定游离植皮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闫国强

    目的 探讨不打包固定游离植皮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今行游离植皮术后不打包固定皮片150例,头面部20例,手及前臂100例,足及下肢30例.皮片面积:1.0 cm×1.5 cm~10.0 cm×20.0 cm,其中刃厚皮片10例,中厚皮片80例,全厚皮片40例,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20例,头面部创面均是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面积较大的新鲜肉芽创面采用刃厚皮片,四肢新鲜创面用中厚及全厚皮片.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随访50例,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关节处感染和坏死的创面出现瘢痕挛缩.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坏死的并发症.结论 此方法简便、可靠、实用易推广,且减少术者工作量、缩短手术时间.

  • 游离皮瓣桥式交叉修复小腿复杂性创面

    作者:何如祥;雷林革;师富贵;祁多宝;冯致举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的背阔肌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修复下肢复杂创面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切取"T"形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以健侧胫后血管为血供的桥式交叉方法对11例小腿复杂性创面进行修复,皮瓣血管蒂部直接游离植皮,术后3周夹蒂训练及断蒂.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即时治愈,对健侧肢体损伤小,不破坏健侧胫后血管.结论 对于小腿仅剩一条主要血管为血供的复杂性创面,局部及邻近无有效转移皮瓣修复时,采用游离的背阔肌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修复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鱼际皮瓣中的应用

    作者:任远飞;钟声;孔爱红;周瑜;杨文峰;董玉金;张铁慧;赵延涛;李巨涛;梁武;尚耀华

    目的 通过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拇指桡侧皮下动静脉的监测,以探讨大鱼际皮瓣联合切取皮下浅静脉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男性志愿者12人,24拇指,多普勒超声对拇指桡侧皮下静脉进行探测,测量双侧拇指近节桡侧指固有动脉桡侧0.5 cm范围内的皮下静脉,测量静脉的存在几率、静脉的大口径和流速,并临床应用大鱼际皮瓣携带皮下静脉修复拇指关节以远毁损1例.结果 12人中有3人双侧拇指均未发现符合条件的静脉,符合静脉的出现率为75%,左手和右手拇指静脉的口径和流速进行两组计量资料的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组1例术后皮瓣色红润,血运良好,无肿胀,水疱等出席.结论 大鱼际皮瓣联合皮下静脉切取是临床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而术前行多普勒超声对动静脉的监测,对皮瓣的成活起到重要作用.

  •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忍;汪心毅;钱志艺;姜世涛;严振忠

    目的 探讨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使临床上克氏针操作更方便.方法 购置一种可用于操作克氏针的夹头,常规高压灭菌,在急诊和择期手、足外科手术中随机使用.结果 2015年5月-2016年12月临床使用58例.其中手指骨折45例,足趾骨折13例.骨折对位对线均良好.术后无克氏针松动脱落、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6~13周,平均9周.结论 克氏针夹头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手、足外科的急诊手术.

    关键词: 骨折 克氏针 固定
  • 应用改良第1掌骨桡背侧穿支皮瓣治疗拇指残端缺损

    作者:杨国栋;卢勇民;赵辉

    目的 介绍第1掌骨桡背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残端缺损的优化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6年4月对20例拇指缺损应用改良第1掌骨桡背侧穿支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皮瓣及供区Ⅰ期愈合,未出现血运障碍及静脉回流障碍的并发症.结论 对第1掌骨桡背侧穿支皮瓣进行改良,可增加皮瓣成活率,使供区皮肤通过改形后,做到无张力缝合,术后形成线形瘢痕,使得这一术式更加简单、安全.

  • 踇趾旋转撕脱性离断31例再植

    作者:陈鑫;宋力;宋振磊;祝海峰;高治宇;王亚珂;马光义

    目的 报道踇趾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特点及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31例踇趾旋转撕脱性离断进行再植手术.结果 31例离断踇趾成活27例,成活率达87.1%.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植趾体外形恢复满意,行走步态正常,趾尖部两点辨别觉达8~12 mm.结论 踇趾离断再植能大限度保全踇趾的外形与功能.

    关键词: 踇趾 离断 再植
  • 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峰

    目的 探讨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6月,对13例四肢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术前应用日本产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sd-30探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1肌皮动脉,术中按照术前的探测位置切取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由于术前已经判断出皮支的部位,皮瓣切取时非常顺利,术后皮瓣均成活.结论 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应用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可准确判断皮支的部位,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 应用微型钢板和空心螺钉治疗Lisfranc损伤

    作者:王海东

    目的 探究应用微型钢板和空心螺钉的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2月,采用钢板螺钉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2例.术前均行X线、踝部三维CT检查,明确诊断,并临时固定,消肿处理,于伤后1~14 d行手术治疗,平均3.5 d.结果 11例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失访1例.随访病例术后均获解剖复位,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足部功能按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结论 螺钉钢板克氏针手术治疗Lisfranc损伤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宣生;应素兰;王振翼;张宇斌

    目的 探索低位的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12月,对4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的方法治疗.结果 45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低位的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由于皮瓣的旋转点低,蒂部长度缩短,使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宋杰;张娟;陈振兵;陈光胜;黄楚华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各类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肌腱和内固定物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5 cm~7 cm×15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均成活,未发生皮瓣坏死情况,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与受区周缘接近,耐磨性好.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 扩大髓腔原位缝合高压氧法治疗手指末端离断16例

    作者:游朝勇;陆大明;徐雪平;成超

    目的 观察扩大髓腔原位缝合高压氧法治疗手指末端离断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扩大髓腔原位缝合高压氧法治疗手指末端离断16例18指.结果 16指成活,2指坏死,成活率88.9%.结论 扩大髓腔原位缝合高压氧法是目前治疗手指末端离断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显性失血量的比较

    作者:高炳俊;李云龙;夏炎;朱东波;成欣

    目的 对比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并探讨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62~85岁.分为OCM入路组(20例)、常规前外侧入路组(20例),两组均为首次单侧关节置换.统计两组的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5.0±67.9)mL和(625.0±82.3)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96.0±93.9)mL和(399.0±162.7)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5),术中、 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

  • 单纯克氏针固定治疗急性闭合性无撕脱骨折锤状指疗效分析

    作者:弓宇;张虎波;田敬军;祖胜

    目的 观察以单纯克氏针固定治疗急性闭合性无撕脱骨折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2月,采用单纯克氏针经皮固定远指间关节过伸位治疗急性闭合性无撕脱骨折锤状指21例.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5.8个月.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优6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6.2%.结论 急性闭合性无撕脱骨折锤状指可通过经皮单纯克氏针固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腱损伤 锤状指 治疗
  • 吻合回流静脉对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成活的影响

    作者:宋坤修;马丙栋;刘永涛

    目的 探讨吻合回流静脉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对13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病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撕脱皮肤皮下回流静脉进行原位修复.结果 临床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13例,其中12例皮肤完全成活,1例皮肤完全坏死.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逆行撕脱皮肤的回流静脉,使静脉回流方向接近正常,改善微循环及皮肤的缺氧状态,为早期皮肤成活创造条件.同时能大限度减少术后皮肤肿胀,使皮肤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该类损伤佳方法.

  • 游离足趾再造手指指尖

    作者:陶海南;胡伟军;蒋守念;方钢;韦玮;黄绍东

    目的 探讨采用足趾末节移植修复手指指尖缺损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例11指指尖缺损患者,通过手术截取第1或2足趾末节,将指-趾血管吻合,人工搭建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指尖再造的目的.结果 1指在手术15 h后发生血管危象,给予探查吻合术治疗,10 d后缓解,指尖再造成功;1指发生甲缘周围部分坏死症状,经过简单治疗后创面愈合,再造指尖10 d后全部成活.供区创口Ⅰ期愈合.其中8例获6个月~1年随访,受损部位恢复良好,远侧指尖关节活动范围为0°~45°,指腹两点辨别觉6~8 mm.截取足趾末节部位功能并未受到影响.结论 手指指尖缺损,采用第1,2足趾末节移植再造治疗方案是可取的.

    关键词: 足趾 再造 指尖
  • 应用游离(踇)趾腓侧皮瓣再造指腹15例

    作者:孙义元;王静成;刘宏君;张文忠;顾加祥

    目的 探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5例指腹缺损的患者行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3~12个月随访,平均8.4个月.移植指腹无明显瘢痕,外观饱满、耐磨,有指纹,两点辨别觉在9~12 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踇趾)腓侧皮瓣修复后的手指指腹外形与正常手指腹相似,有良好的感觉功能,并可恢复精细功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佳方法.

    关键词: 皮瓣
  • 微型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在掌指骨骨干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温文星;邓永上;黎先祥;周卓

    目的 观察掌指骨骨干骨折采用微型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12月,对62例掌指骨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制定的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55%(29/31),对照组手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4.19%(23/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2%(1/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6/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结论 微型锁定钢板相比于普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掌指骨骨干骨折中疗效显著,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由于价格昂贵,在简单掌指骨骨干骨折中仍不作为常规推荐使用.

  • 髂腹股沟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永军;梁炳生;陈魁胜;崔爽爽;古云芝;刘刚;石娜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16年2月采用髂腹股沟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87例.皮瓣切取面积:2 cm×3 cm~8 cm×20 cm.急诊修复124例,择期手术63例.结果 187块皮瓣中,术后11块(11/187,占5.9%)发生感染;8块(8/187,占4.3%)发生部分坏死;13块(13/187,占7.0%)因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修整;1块(1/187,占0.05%)术后撕脱,重新给予缝合后成活.患者对修复后的手部外形满意,暂时性的指间关节僵硬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练习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髂腹股沟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安全简单,并发症少.如果适应证选择恰当,仍不失为覆盖手部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 玉米剥皮机致手外伤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齐伟亚;郑大伟;张旭阳;孙峰;石荣剑;寿奎水

    目的 探讨玉米剥皮机所致手外伤的分型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17例玉米剥皮机所致手外伤病例,依据不同的伤情将玉米剥皮机致手外伤分为五种类型,Ⅰ型102例,Ⅱ型133例,Ⅲ型157例,Ⅳ型134例,Ⅴ型91例.针对不同分型,提出程序化治疗的概念,修整皮缘,由浅入深、由周边至中心行"地毯式"彻底清除创口内污染坏死组织、异物,区域性加压包扎及敞开引流等治疗.结果 急诊Ⅰ期闭合创面342例,感染187例,感染率54.7%;Ⅱ期闭合创面275例,感染43例,感染率15.6%,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降低创面的感染率.结论 玉米剥皮机伤多造成手部的严重损伤,伤后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及组织迟发性坏死是治疗的难点,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程序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控制感染、促进手外伤的愈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及在足趾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兵;王丽丽

    目的 探讨改进的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种足趾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5年6月对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的切取方法进行改进,在皮瓣切取时不考虑第1跖背动脉的解剖类型,不苛求将第1跖背动脉完全包含在皮瓣内,皮瓣位于第1骨间背侧肌肌膜上的部分及蒂部均在骨间背侧肌肌膜下紧靠肌膜进行切取,蒂部以腓深神经、第1跖背静脉为中心保留宽2.0 cm的筋膜组织并用改进后的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种足趾缺损创面46例.结果 4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6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浅表坏死情况,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美观,患足功能满意.结论 无论第1跖背动脉为何种类型改进的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均可顺利切取,血运可靠,切取层面恒定,手术操作简单,可用于多种足趾缺损创面的修复.

  • 肘内侧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陈琦翔;黄解元;钟泽林

    目的 观察肘内侧有限切开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该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的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中有30例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6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2个月.针道感染2例,肘内翻畸形1例,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无异位骨化、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按Flynn评价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0%.结论 肘内侧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神经损伤风险低、切口隐蔽等优点,是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4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少华;马斌;陈勇;王延杰;魏斌;刘龙刚

    目的 探讨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3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根据观察指标判断术后疗效.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经3~24个月随访,骨折均于6~10周,平均8.4周达到临床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未出现克氏针断裂及脱出、迁移;未发生锁骨下血管、神经及胸膜损伤.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优30例,良4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本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术者学习掌握,效果肯定,患者易于接受,且术后恢复快,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 改良断腕再植与普通断腕再植的疗效比较

    作者:龙文浩;何敏施;赵玲;吕圣飞

    目的 比较改良断腕再植与普通断腕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7年6月,收治腕部离断42例,根据已完成的手术分为两组,其中改良断腕再植组22例和普通断腕再植组20例,术后对肢体及皮肤组织坏死、血管危象、伤口感染、功能恢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42例断腕全部成活,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改良断腕再植组22例中,19例I期愈合,3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普通断腕再植组20例中,11例I期愈合,9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腕部坏死,6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改良断腕再植组腕部及手掌部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各指关节活动及各指的感觉恢复均好于普通断腕再植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36%;普通断腕再植组,优8例,良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55%.结论 治疗断腕再植,改良断腕再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普通断腕再植.

  • 接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再植坏死后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长胜;苏波;李文君;张辉;张玲玲;王婷婷;钱英俊

    目的 探讨接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再植坏死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5月,应用接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再植坏死后创面7例7指,创面大小为1.5 cm×1.2 cm~2.8 cm×2.5 cm,皮瓣大小为1.8 cm×1.5 cm~3.2 cm×2.8 cm,其中拇指桡背侧皮瓣5例,尺背侧皮瓣2例.拇指背侧供区4例直接缝合,其余3例取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静脉危象,拆除部分缝线后缓解.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9~12 mm.结论 接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再植坏死后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是修复拇指再植坏死后创面较为理想的方式.

  • 改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达

    目的 通过改良穿支皮瓣手术设计修复老年患者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以解决老年患者创面覆盖的难题.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8月,采用改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其中皮肤缺损4.0 cm×3.0 cm~9.0 cm×5.0 cm,病程7~40 d,皮瓣切取范围5.0 cm×4.0 cm~10.0 cm×6.0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Ι期愈合,移植皮瓣均成活.35例随访5~2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成活佳.结论 改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下肢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修复目的.

  • 带感觉神经的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洪永昌;赵军;曾昕明;吴秀娟;尹志成;赵容山

    目的 探讨带感觉神经的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3月,对30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带感觉神经的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2个月,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外形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22指,良6指,中2指,差0指,优良率93%.结论 带感觉神经的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其成活率高、皮瓣质量好、患指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拇指远端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 带掌长肌腱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余纯斌;江吉勇;李培;卢文景;汪庆红;凌利;钟少开;曾德庆

    目的 探讨带掌长肌腱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7年8月,对8例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同侧前臂带掌长肌腱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皮瓣顺行移植,皮瓣内静脉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皮瓣内掌长肌腱与受区伸肌腱断端缝合重建,Ⅰ期修复创面.受伤至手术时间1.0~4.5 h(平均2.5 h),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3.0 cm~3.0 cm×6.5 cm,所有患指均有伸肌腱缺损或伴一侧动脉节段性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3.5 cm~3.5 cm×7.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6例皮瓣未出现明显水疱,色泽质地接近受区皮肤;1例皮瓣出现散在细小水疱,1例皮瓣远端及边缘瘀血,经换药后脱痂愈合.患者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稍臃肿,皮色略深于手指正常皮肤,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平均11 mm,伸指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3例.结论 应用带掌长肌腱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具有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供区直接缝合,同时解决肌腱、动脉及皮肤复合缺损创面等优点,术后患指外观满意,功能恢复好,适用Ⅰ期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 复发性腱鞘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赵兵清;曾涛;王昆煌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收治的32例复发性腱鞘囊肿,采用手术切除囊肿、电刀烧灼残留囊壁、关节囊修复及骨囊腔植骨填塞等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29例治愈,治愈率达到90.63%.结论 手术切除囊肿、电刀烧灼残留囊壁、关节囊修复及骨囊腔植骨填塞等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复发性腱鞘囊肿的再次复发.

    关键词: 腱鞘囊肿 复发 治疗
  • 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后动脉供血障碍分析与补救方法

    作者:钟宏星;王道明;柯建华;曾荣铭;林磊;张松林;洪朝浮;林乐发;叶永同

    目的 分析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后即刻动脉供血障碍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方法2010年12月-2016年9月,17例皮瓣切取后即发现动脉供血障碍,将进入皮瓣蒂部的浅静脉与指动脉吻合或将伤指创面内小动脉与皮瓣远侧缘浅静脉吻合,达到动-静脉转流的目的来改善皮瓣血运.结果 17例皮瓣中,9例术后皮瓣肤色红润Ⅰ期成活;6例术后第2天皮瓣暗红,有水疱形成,5~7 d后皮瓣转红润;2例术后第2天皮瓣淡紫,1周后皮瓣部分坏死,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 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在切取后发现动脉供血障碍,积极进行动-静脉小血管吻合,增加组织瓣供血,能减少手术的失败.

  • 手部指屈肌腱Ⅱ区断裂的临床治疗

    作者:钟振锋;郭建华;曹任胜

    目的 比较手部指屈肌腱Ⅱ区断裂不同外科修复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为手部深浅指屈肌腱Ⅱ区完全断裂患者67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改良Kessler缝合组(n=42)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n=25),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析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并单独观察改良Kessler缝合组术后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TA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晚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P<0.05).结论 改良Kessler缝合术与津下氏双圈修复术治疗手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临床疗效相当,应尽早行康复锻炼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体外冲击波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章蕊;李卫;张守相;齐鹏飞;于德军;胡清海;李宝林;郭振贵

    目的 探讨径向型体外冲击波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3月将6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治疗,第1组行中药熏蒸治疗;第2组行冲击波治疗,使用的是韩国SONOTHERA公司提供的径向型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进行标准治疗,治疗探头20 mm,治疗压力为2.5~3.5 bar,冲击计量2000,治疗3次,间隔时间3 d,治疗部位为患侧跟骨内侧结节处;第3组进行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治疗参数与1,2组相同.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末次治疗1周,4周,8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问卷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强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1周,4周,8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下降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和体外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但中药熏蒸组在治疗后8周有所上升,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比体外冲击波组和中药熏蒸组高,体外冲击波组治愈率比中药熏蒸组高(P<0.05).结论 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两者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对远期疗效更显著,对疾病恢复更有好处.

  • 三联疗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会欣;王铭;杨学桥;李海滨;郭殿军;邓广明;付洪睿;代娟;杨永芬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5年5月,对32例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个月,平均33.5个月,采用腕关节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优29例,良3例.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恢复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的甲板及甲基质部分切除治疗嵌甲性甲沟炎

    作者:陈伟彬

    目的 探讨改良的甲板及甲基质部分切除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95趾足部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采用患侧部分拔甲、甲基质部分(约1/5)切除、甲床外翻抬高、增生肉芽组织切除联合甲襞修整方法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愈合佳,除3例术后创面感染,再次清创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8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12.4个月,患者趾甲外观完整,患趾感觉及运动功能正常,无复发,无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是目前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时间短、微创、方法简单可行、恢复快、治愈率高、远期疗效确切,尤其不影响甲部整体外形美观,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

    作者:陈佳;杨鹏飞;龙兴敬;杨世林;匡安银;代羽

    目的 探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2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11.0 cm×8.5 cm,皮瓣切取范围5.5 cm×3.5 cm~12.5 cm×10.0 cm.术后石膏制动,抗炎、抗凝、解痉等处理,2周后拆石膏行功能锻炼.结果 26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1例伤口Ⅰ期愈合,植皮及皮瓣完全成活,完全恢复正常行走;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及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较好地恢复行走;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交腿皮瓣治疗伤口愈合,轻度跛行步态.结论 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操作简单可靠、皮瓣成活率较高、功能恢复优良的优点,是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理想皮瓣之一.

  • 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在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张宝岭;王瑞;苗平;孙莹;葛华平;夏既柏;严纪辉

    目的 探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6年4月,应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80例94指.结果 94指皮瓣均成活,61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0 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作为经典术式之一,有手术操作简单、切取方便、不伤及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皮瓣血管蒂较长且旋转弧度大的优势.

  • 游离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江吉勇;黄东;李培;汪庆红;曾德庆;余纯斌;卢文景;钟少开

    目的 探讨游离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8月,对8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以桡动脉走行为轴线,以桡动脉皮穿支为轴心设计皮瓣,其中对4例面积为2.0 cm×3.5 cm~2.5 cm×4.0 cm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一的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4例面积为2.5 cm×5.0 cm~3.5 cm×7.0 cm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因单一穿支供血范围有限,采用联体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肿胀卡压血管吻合口,发生静脉危象,经拆线换药后,皮瓣顺利成活.术后全部获得随访5~8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色泽正常,与受区相似.供区愈合良好,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应用桡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解剖恒定,切取方便,供区损伤小,质地与受区接近,可重建皮瓣感觉,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5例断指再植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无意识障碍抽搐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盖玉宁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患者出现的无意识障碍抽搐的原因,并能在临床中解决此类抽搐问题,终预防了血管危象的发生.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613例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断指再植患者出现抽搐的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通过及时缓解抽搐症状,再植指体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断指再植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可以有效预防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而使用镇痛泵又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抽搐现象在临床中发生几率较低.为了避免抽搐诱发血管痉挛,对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并及时处理抽搐引起的血管危象.

  • 思维导图在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作者:董雨青;李红霞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宣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将168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观察组,依据思维导图原理,自行设计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行健康宣教;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宣教内容的掌握和依从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比较思维导图应用前后护理宣教的效果.结果 经思维导图健康宣教患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掌握和依从性有较大改善.结论 思维导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患者的理解记忆,促使康复顺利进行.

  • 应用品管圈降低手足外伤患者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

    作者:刘洋;周艳辉;王益洲;周紫艳;王梦吟

    目的 分析应用品管圈降低手足外伤患者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对病区患者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后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 患者患肢抬高未执行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27.60%降至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4,P<0.001).结论 采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 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窝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护理

    作者:吴艳萍;韩芹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窝血管神经损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14-2017年收治的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窝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结果 12例肢体全部成活,平均住院时间56 d,术后随访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在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血管吻合后血运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

    作者:凌利;余纯斌;刘卓红;张伟球;曾伶聪

    目的 探讨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9月,对7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病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予自控镇痛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访半年,皮瓣质地柔软,耐磨,外观理想,拇指活动正常,7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及家属对重建手指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该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质地良好、仅留线形瘢痕、血供可靠等优点.术后对皮瓣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对皮瓣的成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 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创伤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莉莉

    目的 总结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创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月对84例手创伤患者应用腹部皮瓣转移修复,并行术后护理.结果 84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创伤患者术后加强临床护理可促进皮瓣成活,使患者早日康复.

  • 断肢异位寄养Ⅱ期再植术1例临床护理

    作者:闫莉

    目的 探讨断肢异位寄养Ⅱ期再植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6年7月收治的1例右腕完全离断并肢体近端组织毁损患者,采用异位寄养Ⅱ期再植.结果 再植右手顺利成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系统优质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断肢再植的成活率,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

  • 腘血管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赵春霞;王加利;徐美英;赵春萍

    目的 总结下肢腘血管损伤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2010年6月-2014年3月,对17例腘血管损伤患者,术前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详细术前准备;术后从生命体征观察、患肢血运监测、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综合护理,并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患肢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9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良好,7例行Ⅱ期功能重建.结论 对于下肢腘血管损伤,术前、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可大可能保留患者肢体,降低截肢率及致残率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 Poland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王;杨蓊勃;蒋逸秋;李杨;陶天奇;张凯彬

    Poland综合征,又称波兰氏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发育不良疾病, 临床上男性患者多见,一般为单侧发病,症状主要集中于上肢,常表现为胸大肌缺损及手指并指畸形. 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收治的 1 例以右手示中指并指为主要症状的Poland综合征,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Poland的认识.

  •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误诊腱鞘囊肿穿刺至急性腕管综合征表现1例

    作者:赵斌;雷林革;赵岚;刘新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是手掌和跖部的一种不多见的瘤样病变,容易误诊,诊治不当,会引起医源性进一步损伤.2017年我科收治1例该病例患者,误诊为腱鞘囊肿,并错误行多次穿刺处理,鞘管内出血引起急性腕管综合征表现,教训深刻,报道如下.

  • 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詹晓欢;高峻青;付记乐

    临床中,超过80%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手部烧伤. 虽然单手烧伤面积不足全身表面积的3%,但手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软组织较少,手烧伤被归为严重损伤事故, 需要至专门的烧伤中心或手外科进行治疗[1].另外,研究表明手部烧伤的深度与患者住院时间密切相关, 手部深度烧伤后, 易造成软组织粘连、瘢痕增生和挛缩,致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2]. 手术治疗对于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有决定性作用, 然而手术治疗已较成熟, 对于手部深度烧伤的改善程度已达到一定的瓶颈, 越来越多的医生也逐渐意识到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功能支具的使用为手部功能恢复及畸形矫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是手部深度烧伤术后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 经皮治疗与开放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志新;张生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由交通运输和高空作业失误所致的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其发生率高达全身性骨折的5%~6%[1,2]. 胸腰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复杂,发生骨折时若不能给予及时恰当处理, 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维持脊柱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但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长、并发症高,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同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术中影像导航技术和椎间盘内窥镜技术推动了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比较经皮治疗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外周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金才;温树正;景尚斐;张国荣;韩旭;许鹏程;郭文;韩超前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修复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日臻深入, PNI修复方法 越来越丰富多样,修复手段日益完善,各类方法 对于修复神经结构上的连续性较为肯定,但功能的恢复往往并不尽人意, 同时也都存在其自身局限性.干细胞移植作为PNI修复的替代疗法,为PNI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本文围绕近年来关于PNI修复的干细胞移植技术新进展作一综述.

  • 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乐锋;张振伟;陈泽华;余少校;陈国荣;周望高;柯于海;曾锦浩;吴文溢;叶学浪

    目的 探讨应用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治疗手指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三组甲床损伤病例(损伤类型相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三组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甲床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采用连续皮内缝合结合甲板回植法治疗组(实验组)优良率93.8%,明显高于连续皮内缝合结合甲板替代物回植组(对照组1)66.7%,以及单纯连续皮内缝合法治疗组(对照组2)60.1%.结论 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应用于甲床损伤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取材简单,损伤小,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 指骨基底髁角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金锋;袁金凤;杜宏伟;丛强;夏传龙;连杰;张世宇

    目的 探讨指骨基底髁角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150名战士受伤时拍摄的手掌正位片150张,将其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张,由5名医师分别测量各自组别正位片上指骨基底两侧缘低点连线与指骨两侧髁高点连线之间的夹角,每例片子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片病例的终结果 ,再取每组病例片子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终结果,后将五组的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该节指骨基底髁角的终角度.结果示指近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5.03°,示指中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4.97°,中指近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0.1°,中指中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0.15°,环指近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5.54°,环指中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5.45°,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5.73°,小指中节指骨基底髁角度为5.64°.结论 2-5指屈伸活动时以中指为轴,各节指骨均有一倾斜角度,即基底髁角,以适应手指的屈伸活动及功能需要,同时近节及中节指骨的基底角方向相反,以保持手指的笔直外形.

  • 多指离断再植手术方法与策略

    作者:王克列;张子清;李木卫;张哲;肖春生;马立峰;杨延军

    目的 探讨多指离断再植的策略及手术方法 ,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3月,对19例68指完全离断病例实行多组医生明确分工同时进行手术的策略采用多指同步再植法再植.结果 成活65指,失败3指.成功率达95.6%.术后16例57指获得6~30个月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2.9%(53/57).结论 实行多组医生明确分工同时进行手术的策略采用多指同步再植法进行多指再植是多指离断的有效手术方案,临床效果满意.

  • 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

    作者:张家盛;高峻青;詹晓欢;付记乐;杨克非

    目的 总结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2007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3例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瘤状表现、手术处理方式、复发处理特点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3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后期电话随访6~10年,1例术后一年半复发,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随访9年未见复发.3例患者末次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邻近关节的活动度,优2例,良1例.结论 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症状以局部膨胀性改变及疼痛为主,根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通过术中病理检查确诊.术中保留骨支架及克氏针内固定可改善患者手部功能,应用高速磨钻打磨骨腔,可降低其复发率.

实用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