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

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Oncology 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170X
  • 国内刊号: 33-126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37
  • 曾用名: 浙江肿瘤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毛伟敏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Bcl-w对膀胱肿瘤细胞5637增殖、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潘麒;张连华;杨国良;薄隽杰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Bcl-w蛋白对膀胱肿瘤细胞5637的增殖能力、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cDNA3.1(+)构建Bcl-w过表达载体,转染5637细胞后用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pcDNA3.1-Bcl-w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曲线、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Bcl-w重组质粒并转染5637细胞.pcDNA3.1-Bcl-w细胞增殖曲线在24、48、72h均高于对照组(0.814±0.022 vs 0.727±0.017,P=0.006; 1.259±0.017vs1.078±0.027,P=0.001; 1.787±0.024 vs1.520±0.02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克隆形成能力高于对照组(60.67±6.03 vs48.67±6.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处于GdG1期的比例低于对照组(50.76%vs57.0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30、50、70、90、110μmol/L各浓度顺铂处理下生存曲线高于对照组[(83.8%±1.7%)vs(93.9%±1.2%),P<0.001;(59.5%±0.7%)vs(72.5%±1.9%),P=0.028:(50.5%±2.2%)vs(57.2%±1.2%),P=0.007;(37.2%±0.7%)vs(45.7%±1.4%),P<0.001;(29.1%±0.5%)vs(33.2%±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表达的Bcl-w增强了膀胱癌细胞5637的增殖能力,削弱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研究

    作者:余国庆;赫永金;许迪锋;朱玲华

    [目的]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病理学确诊并在术前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127例,以及内镜活检无肿瘤患者肠黏膜上皮2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5.4%(83/127),高于对照肠组织(20.0%,4/20)(x2=14.714,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x2=8.233,P=0.041);与N分期有关(x2=20.235,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患者中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达87.1%(2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4.2%)(x2=9.250,P=0.002).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4.0%,与T分期(x2=29.115,P<0.001)、N分期(x2=9.807,P=0.006)、M分期(x2=7.363,P=-0.007)有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hMLH1和hMLH2蛋白表达缺失,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为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20例存活7年以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李新;孙万军;靳凤艳;陈世伦;钟玉萍;胡影;张佳佳;安娜;申曼

    [目的]分析生存期大于7年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存活7年以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结果]7年存活率11.1%(20/180),10例(50.0%)患者在疾病进展期出现髓外瘤细胞的浸润.20例患者共接受了中位数28(15~41)个周期的化疗,复发患者接受了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DECP方案、来那度胺、三氧化二砷及脂质体阿霉素治疗.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1(84~120)个月,至随访结束,仍有11例患者存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除与肿瘤负荷、宿主因素、肿瘤生物学等有关外,还与治疗措施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 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和肋骨单发浓聚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包贺菊;陈刚;陈燕燕;王荣福

    [目的]评价SPECT配置2.5mA X射线球管装置系统融合显像对脊柱、肋骨单发浓聚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脊柱、肋骨单发浓聚灶的98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SPECT配置2.5mA X射线球管装置系统融合显像.并以CT、MRI结果或6~12个月的随访作为终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全身骨显像和SPECT配置2.5mAX射线球管装置系统融合显像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SPECT配置2.5mA X射线球管装置系统融合显像诊断单发浓聚灶骨转移的敏感性84.21%,特异性91.67%,准确性88.78%,阳性预测值86.49%,阴性预测值90.16%.全身骨显像诊断单发浓聚灶骨转移的敏感性60.53%,特异性71.67%,准确性67.35%,阳性预测值57.50%,阴性预测值74.14%.二者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ECT配置2.5mA X射线球管装置系统融合显像可提高对脊柱和肋骨单发浓聚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 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邵丽娜;白静慧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肺内感染导致呼吸衰竭需进行机械通气入住ICU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疼痛情况、咪达唑仑用量、恢复清醒时间、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镇静满意度82.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33);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且恢复清醒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的用药方案能达到满意的镇静作用,减少咪达唑仑用量,并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停用镇静后容易苏醒,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依维莫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小兵;朱绍兴;曾邦伟;林小燕;陈强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PC-3,使用不同浓度依维莫司(0mol/L、10-9mol/L和10-8mol/L)干预细胞,四氮唑蓝比色法(MTT)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依维莫司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spase-3活化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依维莫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P<0.05),明显增加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依维莫司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可能通过诱导caspase-3表达活化增强,终导致细胞凋亡.

  • 肺炎型肺癌的多层CT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袁明;李瑞峰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多层CT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多层CT资料,观察多层CT特点,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经过.[结果]两肺多发分布3例,单发分布9例,上叶2例,中叶2例,下叶5例,所有病灶均分布于肺外带,伴有小结节5例,实变影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7例,有不规则的“小空泡征”4例,周边环绕磨玻璃影6例.12例中首诊局限性肺炎11例,肺结核l例,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无好转,后经反复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措施确诊.[结论]肺炎型肺癌多层CT有一定特点,常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对积极抗炎治疗吸收不佳的炎性病变,应警惕误诊,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等综合措施,尽早确诊.

  • 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维;邓博;吴跃锐;梁盛枝;龚建安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剂量组30例行低剂量(130kV,30mA)CT扫描,常规剂量组30例行常规剂量(130kV,100mA)CT扫描,分别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剂量长度积(DLP);统计两组相关指标:扫描范围、图像质量、活检阳性率、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扫描范围、图像质量、活检阳性率、肺内针道出血、咯血及气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130kV、30mA)螺旋CT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既能保证穿刺成功和穿刺安全,又能显著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是诊断周围型肺癌一种可行的方法.

  • 食管鳞癌组织中E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立新;张洁;马小兵;杨从容;刘青;孙国贵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jn 1,E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mblot方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癌组织及距其癌组织边缘2cm以上的镜下未见癌浸润的正常组织中E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48.4%vs 82.8%,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食管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以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MP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且与食管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 小肠镜联合部分肠段切除治疗P-J综合征

    作者:陈勇;骆晓业;潘锋;肖国虎;郑锋;林仙明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肠段切除治疗P-J综合征的优越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接受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肠段切除治疗的7例复杂P-J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小肠镜摘除大部分息肉后,因为肠套叠、肠黏连、息肉过大或密集、息肉可疑恶变原因行开腹肠段切除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其中1例患者病理证实恶变.[结论]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肠段切除能显著改善P-J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疗效.

  • 小肝癌破裂出血的介入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贵军;马霁波;吴胜东;孙勤学;李定耀;张谢;叶桦

    [目的]探讨小肝癌破裂出血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67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5例先行TACE治疗,并于术后1~2月行肿瘤切除手术;B组23例,急诊行肿瘤切除手术;C组19例,单纯行TACE治疗.比较3组止血成功率、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结果]3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A组、C组和B组相比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但A组和C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3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年生存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TACE治疗后Ⅱ期手术治疗是小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 VEGF及其受体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吕立丽;张会丹;刘丽丽

    [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SCLC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SCLC患者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3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VEGF及VEGFR-3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广泛期SCLC患者组织VEGF及VEGFR-3的表达均高于局限期(P均<0.05).[结论]在SCLC患者中,癌组织VEGF及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相关.

  •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亚型和诊治进展

    作者:李月敏;李杨;陈玉萍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位于前上纵隔的胸腺恶性肿瘤.它是一种主要或完全由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的上皮性肿瘤,需与含有散在的和成团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胸腺癌相鉴别.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具有高度侵袭性.文章重点对NETT临床病理学亚型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作者:马强;刘谦;宋娜玲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特点是病程长且症状隐匿,发现后多处于晚期,一旦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往往给治疗带来难度.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关注该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新机制,以期能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 贝伐单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

    作者:潘雪峰;杨杰智

    贝伐单抗作为全球第一个抗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2009年被FDA批准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挽救治疗,之后贝伐单抗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新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它在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线治疗中应用.

  • 右侧第10肋巨大骨软骨瘤1例

    作者:张吉超;刘曙光;李道堂

    1 资料患者男性,17岁,参军体检时初发现右胸第10肋肋骨肿瘤,无进行性增大,未诉任何不适.查体:右胸第10肋处可见局部皮肤轻度隆起,无红肿及压痛,局部皮温不高.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律规整,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CT检查示(Figure 1):右侧第10肋骨近侧胸壁处见一菜花状骨化性肿块与肋骨相连,边缘清晰,呈分叶状,其骨髓腔相通,骨性结构之间及其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影,病变大小约8.6cm×5cm,病变局部压迫膈肌及肝被膜显著内陷;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未见显著强化,CT值约32HU左右.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生存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研究

    作者:王丽君;何侠;黄生富;蒋明华;吴俚蓉;张宜勤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单治疗组收治的目前仍生存的初治鼻咽癌患者82例,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并通过TPS计划系统测算患者甲状腺和垂体的放疗剂量参数.[结果]全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58.5%(48/82).单因素分析颈部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体积、垂体的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甲状腺平均剂量是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早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对于鼻咽癌N0、N1的患者,应当合理设计靶区,保护好甲状腺组织.

  • GW843682X对鼻咽癌细胞中PLK1和p53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启斌;褚玉新;胡伟国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PLK)抑制剂GW843682X对鼻咽癌5-8F细胞中PLK1和p5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GW843682X处理鼻咽癌5-8F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LK1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GW843682X能够显著抑制5-8F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T-PCR结果表明GW843682X可下调PLK1和p5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W843682X降低PLK1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GW843682X抑制鼻咽癌5-8F细胞中PLK1和p53的表达.

  • 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10年以上生存者的随访观察

    作者:周明镇;李东升;陈志坚;李德锐

    [目的]研究经常规放射治疗后生存10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对接受放射治疗后,生存超过10年且有完整随访复查资料的34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肿瘤控制情况和放疗晚期并发症调查.所有病人均接受过常规放疗,鼻咽中位剂量70Gy,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位剂量66Gy,淋巴结阴性者颈部剂量50Gy.有54例病人给予同期化疗.中位随访期14年(10~23年).[结果] 342例中,在首程放疗的10年后,有27例局部区域复发,4例发生远处转移.10年后死亡24例,其中因鼻咽癌复发或转移死亡11例,为第1位死因;吞咽障碍导致死亡5例,为第2位死因.264例病人(79.7%)有1种或1种以上不同程度的晚期并发症.其中有1种或1种以上的3、4级严重并发症者98例,占所有病人的28.6%.[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后长期生存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晚期并发症,部分存在影响正常生活的3、4级严重晚期并发症.放疗后生存10年以上者,仍可能发生局部区域肿瘤复发或者远处转移.

  • MRI诊断翼腭窝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意义

    作者:方燕红;陈韵彬;宗井凤;肖友平;胡春淼;许淑桂

    [目的]探讨MRI发现的翼腭窝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3(翼腭窝组)定义为L期伴有翼腭窝侵犯而无T4期结构侵犯,比较T分期各亚组治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随访率为94.1%.鼻咽癌翼腭窝侵犯率为19.0%,均伴有T3或T3期以上结构侵犯.T分期中T2、T3、T3(翼腭窝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能拉开.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诊断T3期合并翼腭窝侵犯的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其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雅恬;卞秀华;钱普东;郭文杰;黄生富;何侠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与颈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系统随访91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全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原发灶总剂量70~72Gy/32f,42~44d;颈淋巴结转移灶65~68Gy/32f,42~44d;高危预防区域60Gy/32f,42~44d;低危预防区域50Gy/28f,35~38d)放疗结束后定期通过磁共振颈血管成像(MRA)和/或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随访患者颈动脉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至随访截止日,91例患者中共有20例在MRA和/或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上表现出颈动脉损伤,发生率为22.0%,1年、2年、3年、4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1.0%(10/91)、16.5%(15/91)、20.9%(19/91)、22.0%(20/91),其中有1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A及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6例患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的阳性结果出现在MRA之前,3例患者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有阳性结果,1例两者同时发现颈部血管损伤.发生损伤的主要部位为颈总动脉(12例)、椎动脉(11例)及颈内动脉(6例).[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的发生率高,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放疗后颈动脉损伤.

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