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rteriosclerosis 중국동맥경화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949
  • 国内刊号: 43-12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永宗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郑纺;郭茂娟;顾立彦;范英昌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50只8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ol/L的4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高剂量组、丹酚酸B中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其中丹酚酸B高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160 mg/(kg·d),丹酚酸B中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80 mg/( kg·d),洛伐他汀组灌服洛伐他汀2.3 mg/( kg·d),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实验期满后,取小鼠血样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取小鼠主动脉,分别制备主动脉冰冻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丹Ⅲ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中心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及斑块糜烂发生率和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目.结果 丹酚酸B高剂量组、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脂质中心面积占斑块面积百分比、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目及斑块糜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纤维帽平均厚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 丹酚酸B能够提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平均纤维帽厚度,降低斑块内脂质含量、斑块糜烂发生率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等方式来实现的.

  • 利钠肽C受体介导C型利钠肽舒张猪冠状动脉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其勇;姜荣建;舒燕;孔洪;赖金川;程标

    目的 探讨利钠肽C受体( NPR-C)途径在C型利钠肽(CNP)舒张猪冠状动脉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猪冠状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CNP和NPR-C激动剂cANF4-23对猪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然后加入NPR-C阻断剂cANF4-28、Gi蛋白阻断剂百日咳毒素(PTx)和四种钾通道阻断剂,观察对两者舒张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 10-6mol/L的CNP和cANF4-23对血管的大舒张率分别为36.51%±3.96%和42.37%±17.60%,两组舒张血管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NF4-28和PTx均能降低CNP和cANF4-23的舒张血管作用(P<0.05);四乙胺、格列苯脲或氯化钡均能明显抑制CNP的血管舒张作用(P<0.05);氯化钡使cANF4-23的血管舒张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NPR-C受体途径的舒张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Gi蛋白耦联内向整流钾通道实现的.

  • Exenatide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赵倩;许春伶;王珏;刘腾;甄攀攀;芦玲巧;侯丹丹;王雯

    目的 初步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Exenatide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小剂量Exenatide治疗组(0.3125 μg/日)和大剂量Exenatide治疗组(0.625μg/日).后3组大鼠脂肪乳灌胃14天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之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11.8mmol/L作为模型成功标志.Exenatide皮下注射治疗45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制作离体胸主动脉环,观察动脉环对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缩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脂肪乳灌胃14天后高脂组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出现异常,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49.2±13.0)×10-3 μU/L]、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11.7±3.5)较对照组[(35.7±4.7)×10-3 μU/L,7.7±1.1]明显升高(均P<0.05),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23.3±1.9 mmol/L)较对照组(4.6±0.4 mmol/L)明显升高(P<0.01),小剂量Exenatide治疗组(20.9±1.4 mmol/L)和大剂量Exenatide治疗组(20.2±1.4 mmol/L)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分别P<0.05,P<0.01).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大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1,P<0.05),二种剂量Exenatide治疗组均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均P<0.05);糖尿病组大鼠胸主动脉对浓度为10-8 mol/L和10-7 mol/L的小剂量硝普钠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均P<0.05),二种剂量Exenatide治疗组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改善.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内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二种剂量Exenatide治疗组均较糖尿病组增高.结论 Exenatide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并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硫化氢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任重;赵战芝;彭湘萍;谢巍;刘艳文;索荣;姜志胜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和不同时间(6、12、24h)硫氢化钠预孵育24h后加入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24h,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双氢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变化.结果 硫氢化钠预处理能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均P<0.01),硫氢化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预先处理能显著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多(均P<0.05).结论 硫化氢能显著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减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降低活性氧生成有关.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作者:于悦卿;郭文潮;郝玉宾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和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0 min、20 min和6h后进行如下检测:迁移实验观察细胞在盖玻片上的迁移情况;明胶酶谱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的变化.结果 细胞迁移实验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明显促进细胞的迁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20 min和6h后迁移距离(分别为4.9±0.5、7.1±1.2μm)是对照组(2.3±0.15μm)的2.13倍和3.09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明胶酶谱测定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显著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作用20 min与6h后(分别为480.7±27.3和851.5±56.4)是对照组(296.7±15.8)的1.62倍和2.87倍(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作用20 min与6h后的表达(分别为0.54±0.09和0.77±0.04)是对照组(0.35±0.04)的1.54倍和2.2倍(P<0.05).结论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明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 波动性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朝彩;赵占胜;李丹;王绵;邓永贵;周红;赵赛;张甜甜;王婷;张力辉;苏胜偶

    目的 探讨波动性高葡萄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持续高糖和波动性高糖分别孵育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24h,采用MT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ing检测胞浆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5 mmol/L和25mmol/L交替)培养较持续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培养可明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其由G0/G1期向S期转变,上调Bcl-2/Bax比值.结论 波动性高葡萄糖可能通过干预细胞周期及对凋亡蛋白的调控,进一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因而较持续性高葡萄糖更能促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和白细胞介素1β在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及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系

    作者:魏静静;孙雷;张树辉;李静;于霄

    目的 观察人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63例尸检标本中获得的冠状动脉标本为研究对象,包括15例正常冠状动脉、26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和22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LOX-1、IL-β和CD68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各组冠状动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冠状动脉LOX-1、IL-β呈阴性表达,粥样硬化冠状动脉LOX-1、IL-1β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5% (23/48)和18.8% (9/48),两者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组斑块(61.5%) LOX-1的表达要高于正常组(0)和狭窄程度>50%组(31.8%,P =0.029),LOX-1在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膜的表达强度要高于中膜(P=0.044),且与IL-β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01).结论 LOX-1主要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初期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LOX-1在内膜中的作用要强于中膜.LOX-1与IL-1β表达成正相关提示其共同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

    作者:帕力达·阿不力孜;周晓辉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成成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97人,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成成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代谢综合征各组份中,腹型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糖及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90 mmHg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于舒张压<90 mmHg组,异常空腹血糖组患者的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大于正常空腹血糖组,腹型肥胖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于非腹型肥胖组(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关系密切,其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赵战云;颜炳丽;王春光;李松;郝力海;尹丽丽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一次透析前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和血清弹性蛋白酶水平变化,同时B超测定两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量及面积,并对各项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前(P<0.01),血清弹性蛋白酶水平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年龄、血液透析前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正相关(P<0.01),血液透析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血液透析前后弹性蛋白酶水平无相关,与各项颈动脉硬化指标也无相关.结论 年龄及血液透析前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动脉硬化有关,而特定血液透析条件时血液透析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升高与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动脉硬化程度无关,可能是肝素诱发的动脉壁髓过氧化物酶释放,这种释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沈昊;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朱同华

    目的 探讨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做过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66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86例)和非斑块组(80例)2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P<0.01)、高血压病(OR =2.81,P<0.05)、糖尿病(OR= 2.74,P<0.05)、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R=3.8,P<0.001)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作者:赖春梅;吴松年;俞迪红;鲁国建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8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外颈动脉,检测分析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分布、狭窄度及超声分型.并将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以软斑为多见,其次为混合斑和溃疡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硬斑和扁平斑无明显差异;无症状侧斑块明显高于有症状侧斑块(60.34%比39.66%,P<0.01);且无症状侧颅外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侧(29.31%比6.70%,P<0.01).结论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超声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病因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抗体的影响

    作者:刘小平;马淑梅;冯玉宝;李永玲;苏平;王海军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抗体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和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治疗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降低幅度大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联合治疗组比单药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单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无明显影响,但联合普罗布考可明显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

  •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赵秋绒;何红红;高大中;赵江龙;郭庆;佘强;刘东;殷跃辉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纳入131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生物化学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166.82±24.00 mmHg比154.81±23.71 mmHg)、脉压(81.29±17.44 mmHg比72.41±17.32mmHg)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非卒中组显著升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舒张压较非卒中组升高(137.57±19.66 mmHg比132.00±15.09mmHg、71.92±12.47mmHg比68.29±10.82 mmHg,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缩压、脉压、血压节律异常是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层螺旋CT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郑加贺;畅智慧;赵健;刘兆玉;郭启勇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构成成份和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相关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资料,采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的类型及表面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梗死侧中度以上管腔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80.0%比45.0%,x2= 15.68,P<0.05),脑梗死侧的颈动脉软斑块与混合斑块的数目显著多于无梗死侧(68.9%比38.3%,x2=12.54,P<0.05),梗死侧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表面不规则和溃疡的比率显著高于无梗死侧(77.0%比38.3%,x2= 20.62,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面不规则的不稳定性者比表面规则的稳定性者更易引起脑梗死,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技术无创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厄贝沙坦对早期肾功能损害老年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彬;柯丽;王惠玲;陈学林;戚本玲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对伴有尿微量蛋白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高血压或糖尿病老年患者均接受严格降压治疗.其中,连续应用厄贝沙坦治疗12个月者71例(厄贝沙坦组),未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者4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较基线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厄贝沙坦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尿α1微球蛋白由18.4±6.5 mg/L降低到13.5±4.2 mg/L,下降了26.6%,尿微量白蛋白由78.3±12.7 mg/L降低到58.4±9.3 mg/L,下降了25.4%.对照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仅轻微下降(P均>0.05).厄贝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升高时,及时加用厄贝沙坦,有利于减轻蛋白尿的产生,延缓肾功能的损害.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特点

    作者:张豪英;任建民;张彩坤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特点.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抽空腹血测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利用双能X线测量身体脂肪和肌肉,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用于评价心外膜脂肪和各变量的联系程度.结果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全身脂肪、男性型脂肪、心外膜脂肪、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腰围、甘油三酯和男性型脂肪是心外膜脂肪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者的心外膜脂肪较未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增多,且其厚度与腰围、甘油三酯、男性型脂肪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

  • 脂联素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孙慧;吴永全;严松彪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份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独立正相关,并且是后者的独立决定因素;通过多重信号传导途径上调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细胞损伤程度,阻断内皮细胞炎症信号传导、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因此,脂联素可能是联系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枢纽,可以考虑利用脂联素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预防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免疫调节

    作者:刘俊

    目前已经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由各种免疫细胞启动的炎症反应过程.参与其中的有固有免疫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也有适应性免疫中的T细胞和B细胞,还包括其中的细胞因子.各种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会促进病变的发展,有的会抑制病变的发展.人类单核细胞中的CD14+CD16+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有的CD14+ CD16-细胞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T细胞中的Th1和Th17细胞促进病变的发展,而Th2,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则作用相反.近年研究还发现,针对ox-LDL的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免疫机制会对有效地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指导作用.

  • 以ABCA1为靶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唐朝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t:lerosis,As)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中血管壁胆固醇蓄积和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而两者又相互促进.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l,ABCA1)是一种膜整合蛋白,通过与载脂蛋白AⅠ(apoA Ⅰ)结合,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并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人类ABCA1基因突变导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BCA1基因敲除动物不仅表现出低的血浆HDL水平,还表现出胰腺β细胞功能紊乱、体内促炎状态和As斑块的形成.多种促As的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可能通过下调ABCA1的表达,从而促进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因此,ABCA1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新的治疗靶标和研究方向.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青少年早发冠心病3例

    作者:李萍;吴延庆;程晓曙;苏海;胡建新;徐劲松;吴清华;姜醒华;徐莹莹

    冠心病随着年龄增加罹患风险增加,过去常被认为是老年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多数病人均伴有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无上述因素的青少年发病仍属少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原因之一,本文报道3例.

中国动脉硬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