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百优解加柴胡疏肝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谭莲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缺血58例,脑出血22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20 d后进行测评,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影响语言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除外.抑郁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分类[3],<7分为无抑郁;7分~17分为轻度抑郁;18分~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作者:施海婷

    2001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2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72例病人均根据游氏VBI临床诊断标准及1989年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标准诊断,并经TCD和CDFI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例入选病人,男44例,女28例,年龄60岁~8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糖尿病致低血糖症治疗分析

    作者:张熙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也是重要的并发症.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低(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而引致一系列的症状时称为低血糖症.因此反复发作低血糖或低血糖持续时间较久均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低血糖反应轻者感头晕,出汗,心跳加速,心慌,面色苍白,虚弱,手足震颤,饥饿感.重者说话含糊,语无伦次,昏昏欲睡,行为怪异,精神失常.严重者全身抽搐状似癫痫发作,终致昏迷死亡.老年人低血糖时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因而低血糖症必须紧急处理.

  •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李芳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的病因多为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变、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出现窦缓(<50/min)、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治疗上除纠正病因外,可给予药物治疗或安装起搏器.本研究观察了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在临床改变、代谢指标及食道电生理等方面的指标.

  •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78例临床观察

    作者:宋岩;王嘉娣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全部为1999年6月-200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44岁~72岁,平均57.8岁.对照组69例,男性44例,女性25例;年龄44岁~78岁,平均62.3岁.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和MRI确诊.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抢救

    作者:张杰;张馨艳

    急性脑血管病是高渗性昏迷的主要诱因,高渗性昏迷也是脑血管病病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得不到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病人中13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资料分析如下.

  • 非洛地平合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国;王晓文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病病人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减少靶器官损害及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高血压病病人使用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合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加大剂量单用非洛地平治疗作对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谢富兰;严晓芃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62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70.96%.房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对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 小脑梗死18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作者:刘道兰;申玉兰;孟庆河;朱富新;李红金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不及时作CT、MRI检查,常易误诊漏诊.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诊治脑梗死420例,其中小脑梗死18例(4.3%),现总结报道如下.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张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随着对ACEI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ACEI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也日益显现,临床以第一代卡托普利(开搏通)和第二代贝那普利(洛丁新)应用较为普遍,第三代的赖诺普利等则较少.近来临床研究表明,ACEI除降压外,还可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而且已成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现将我院应用ACEI的现状分析如下.

  • 参麦注射液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8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萍

    目前低血压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以改善症状为主,我们对68例门诊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病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建生;张生福;何一飞;樊丽华;王庆龄

    目的探讨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入选标准、手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开展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分别于脑出血后8 h、8 h~24 h、24 h~72 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致残率下降6.5%,KPS评分70分以上者由0例升为154例,3个月时增至182例.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适时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措施

    作者:汪洁;阎建玲

    目的探讨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太原铁路中心医院近10年心脏猝死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心脏猝死的构成、预测方法、预防救治的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具体执行有一定差距.讨论医疗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普及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安全水平.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安腿23例

    作者:刘丽艳;庄建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中23例病人均为2000年-2003年我科门诊复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4岁,首次发病后皆经CT证实.治疗前复查CT提示出血后软化灶,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4例,内囊内侧型17例,内囊外侧型6例,脑电图检查提示以中低幅α波为背景节律,α波调节调幅差,α波受光抑制不完全.有13例过度呼吸后额中央区及双颞区阵发性波发放,出现时间长,5例见有散发性尖波单个发放,振幅在110mV,有2例出现低电压,有3例脑电图基本正常.

  • 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作者:赵曼丽;王朝霞;卢正海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中医辨证、西医病理机制、中医现代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 A型行为与冠心病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杨树英;王芸素

    通过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病机制及A型行为的矫正方法、疗效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 血管损害与认知障碍

    作者:郭咏梅;李光来

    脑血管损害可以引起认知缺陷,从轻度语言受损到完全性痴呆,阐述了有关血管性痴呆的一些新的临床方面研究和中风后认知损害的胆碱能机制.

  • 白蒺藜及其有效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艳;殷惠军;史大卓;王显刚

    白蒺藜以其确切的疗效从古至今一直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蒺藜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已多年,药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白蒺藜及其有效成分近10余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疗效观察,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总结,以供临床及科研参考.

  • 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滨;姜博仁;周苏宁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

  •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黏附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岳增辉;严洁;常小荣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有关.

  •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应用

    作者:王睿;吕吉元;贾永平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猝死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同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述.

  • 转录因子E2F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良友;陆国平

    E2F是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而且在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上述问题的了解,将有助于血管再狭窄防治的研究.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莉莉;华新宇

    通过对近3年有关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治疗、古方专方的运用及特殊剂型的使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 加味参附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慧;王清海;李爱华;陈宁;李桂明

    目的探讨加味参附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心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室壁增厚率(△T%)均显著增加(P<0.05),体循环外周阻力(SVR)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与西药合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高血压病病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杨丽兰;张水旺;李天亮;康春松;陈小平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5例高血压病病人及13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DD)进行观测,并观察EDD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尿钠、尿钾等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病人的ED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5.76%±4.93%vs10.96%±6.73%,P<0.01),而ND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5.35%±8.33%vs 17.09%±9.71%).EDD与血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55,P=0.013),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2,P=0.044),与24 h尿钾排出量呈负相关(r=-0.311,P=0.004 5),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293,P=0.004 3).EDD与IMT不相关(r=-0.118,P=0.42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且早于血管结构的改变,并可能为引起结构改变的原因.

  • 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病人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含量、脑血流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改善脑动脉狭窄与供血不足及降糖调脂作用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改善、降低ET、升高NO与CGRP、纠正ET/CGRP的失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可调节ET与NO、CGRP水平,改善脑血管功能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 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脑出血的作用研究

    作者:马婉嫕;李亚玲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7 d后改用阿魏酸钠200 mg.应用14 d,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67%.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7%和10.11%.发病第7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血肿带;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有良好的稳定血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 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作者:朱永辉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10 mg,昏迷者从鼻饲管注入,连服1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发病后72 h内接受治疗,超过72 h则不入选.结果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脑血管痉挛治愈率、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且未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报道

    作者:梁友平;张志宏;杨云仙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8例,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类、钙拮抗剂治疗.降纤酶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降纤酶10 IU,连用3 d,继而5 IU,连用7 d,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降纤酶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1.05%(P<0.05);心电图(∑ST)改善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高凌俊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 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与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健;丁邦晗;张敏州;张维东;张崟;马长生

    目的明确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影响,以寻找胸痹心痛的辨证客观化的宏观指标.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冠心病的不同危险因素对证型的影响.结果女性阴虚证和气滞证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血瘀证(52.1%)显著高于女性(31.5%).男性冠心病组的血瘀证显著高于男性非冠心病组和女性非冠心痛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的女性的阴虚证和气滞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的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阴虚证显著高于男性正常组.虚证组的体重指数、发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均分别低于虚实夹杂证(P<0.05).内向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和性情急躁组,而痰浊证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性情急躁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P<0.05).非吸烟者的阴虚证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吸烟者的血瘀证和痰浊证高于非吸烟者.饮酒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影响.肉食嗜好组的痰浊证显著高于非肉食嗜好组(P<0.05),肉食嗜好者的冠心病组和的痰浊证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Fat1c0)和无肉食嗜好的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证型分布无特殊性.结论性别、体重指数、患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性情、吸烟、肉食嗜好的临床证型各有特点,而饮酒嗜好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不同其证型无特殊.

  • 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耐药性调查

    作者:魏衍超;肖柯玲;钟南山;王敏玲;吴晓蔓;周珍文;苏丹红;肖庆忠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情况及对18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广州12家医院分离的3 499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包括分离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病人389株,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以K-B法检测所有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广州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总体检出率38.4%(819/2134);神经科脑血管病病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5 5.5%(121/21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53.1%、57.5%.结论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与总体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所有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与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洁;张水旺;刘卓敏;张丽贞;李思进;胡光

    本研究采用心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SPECT)观察了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效应及长期疗效,并探讨了起始剂量的选择,希望促进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合理用药,使心力衰竭病人从中得到更大的获益[1].

  • 依那普利对放射性心肌损伤cTnT的影响

    作者:陈小平;郑新萍;薛伟珍;冯惠芳

    目的观察放射性心肌损伤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依那普利对cTnT的影响,了解依那普利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放射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比较单纯照射组、依那普利组、正常对照组cTn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分别测定照射后第3天、第7天、第1 4天、第2 1天的血清cTnT及CK-MB水平.结果单纯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从第3天开始增高,以第7天增高明显,第14天渐降,第21天降至正常.CK-MB在第3天、第7天增高,第14天、第21天均正常.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仅第3天增高;CK-MB第3天、第7天增高,余无差别.依那普利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cTnT漏出明显减少,第3天已明显降低,第7天、第1 4天显著降低,第21天无差别.CK-MB第3天无差别、第7天明显降低.结论cTnT较CK-MB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更长的诊断时间窗,并能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依那普利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早期尼莫地平复方丹参联用治疗脑出血45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霖;许宏伟;谭永祥;李润松;李艳红;谢向军

    目的观察早期尼莫地平、复方丹参联用在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2例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复方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24 h至3 d内加用尼莫地平20 mg,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第7天加用复方丹参1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病人均观察15 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57.44%(P<0.05).结论早期尼莫地平与复方丹参联用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病情及预后.

  • 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元生;宋雪云;谭胜真;唐莹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设置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七芍降压片,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神经肽Y(NPY)变化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及血浆NPY的含量;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对照组则降低作用不明显.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 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作者:王合森;李振东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阿司匹林组72例,噻氯匹啶组90例,平均随访观察期分别为14.05个月和13.5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噻氯匹啶组急性脑梗死复发12例,阿司匹林组复发1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服药后安全性均较好.结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均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较好的药物.

  • 低分子肝素和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0例分析

    作者:张军科;张日利;张杰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发病1 d~3 d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保护脑细胞、抗脑水肿、调整血压、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均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21天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实用.

  • 中老年男女性激素内环境紊乱与血脂、血压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水生;叶钦勇;邱山东;方素钦;叶盈;林炳辉;林求诚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女性激素变化趋势相反却出现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相同病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符合健康老年人标准、年龄50岁~69岁的男性435例,女性331例,测定其血压,检测血清T、E2、TG、TC、HDL等指标并计算T/E2、HDL/TC,进行性激素与血脂、血压相关关系分析.结果T、E2、T/E2、与TG、TC、HDL、HDL/TC、SBP、DBP、MBP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关系,男女两性相关关系正好完全相反.结论男女主导性激素不同,性激素内环境紊乱(T/E2)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张竞之;杨叔禹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日益增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研究为糖尿病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然而笔者在导师杨叔禹教授的指导下,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试述如下.

  • 转化生长因子-β2在粉防己碱对抗大鼠移植心脏慢性排斥中的作用

    作者:刘忠民;徐振萍;关兆杰;沈文律;万新红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粉防己碱(TET)对抗移植心脏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Wistar-Wistar和SD-Wiste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分别作为同系和异系对照.TET治疗组(SD-Wistar)大鼠每日另给予50mg/kg TET灌胃,异系对照和TET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环孢素A灌胃(1.5 mg/kg),同系对照不用任何药物治疗.12周后取移植心脏做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TGF-β2表达,以图像分析仪计算阳性率.结果异系对照动脉管壁占血管直径的比值为0.64±0.20,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0.23±0.07,P<0.01)和TET治疗组(0.33±0.11,P<0.05);TGF-β2在同系对照低度表达,异系对照的表达明显增强,TET治疗组的TGF-β2表达则明显减少.结论TGF-β2在慢性排斥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TGF-β2表达,可能是TET抗慢性排斥的作用机制之一.

  • 低温及蟾酥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邵玲;任江华;曹茂银

    目的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低温和蟾酥及两者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物理降温组(C组)、蟾酥组(D组)和物理降温+蟾酥组(E组),并分设基础、结扎前30 min、结扎或穿线即刻、结扎或穿线后30 min和旷置或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8个时点,动态监测体温,监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液及缺血区中央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和乳酸(LD)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0 min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比较,明显改善血清及心肌MDA、FFA、LD和SO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TP活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联合应用降温和蟾酥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降温组或蟾酥组(P<0.05).结论低温及蟾酥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保护作用更显著.

  • 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

    作者:殷惠军;周大勇;蒋跃绒;罗兰;史大卓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血栓形成时间、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及t-PA/PAI的影响.方法在喂饲高脂饲料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电刺激颈总动脉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t-PA/PAI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t-PA/PAI水平,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模型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浆GM-PL-140含量、TXB2及PAI含量下降;6-Keto-PGF1α、t-PA/PAI含量增高.结论蒺藜总皂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 ERαKO小鼠缺血模型中雌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王晓云;徐运;徐宏华;朱文斌

    目的通过对ER-α受体缺乏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生理盐水、25 μg/mL及50μg/mL β-雌二醇分别处理雄性野生型小鼠(WT)和α基因敲除型小鼠(ERαKO),制成MCAO模型后进行行为学评分,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取脑测定梗死面积.结果WT中雌激素处理后的小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ERαKO小鼠中雌激素同样有效(P<0.05).结论雌激素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去除雌激素α受体后并不影响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 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

    作者:曹晓岚;任丽;臧运华

    目的研究中医气机逆乱、痰瘀互阻于脑窍脉络与现代医学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相互关系,探讨SOD、MDA在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中的意义以及中药溶栓颗粒对气机逆乱、痰瘀互阻脑脉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以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含量,脑组织蛋白定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呈减低趋势,而MDA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1组、中药2组经预防给药后,大鼠脑内MDA水平增高幅度小,同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形成与气机逆乱、痰瘀互阻和现代医学脑缺血所致的累积性损害密切相关,调理气机、祛痰化痰法及组方溶栓颗粒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该方降低MDA的过量释放、提高SOD活性、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 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慧萍;郑广娟;张静;赵洪敏

    目的观察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软脉降脂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软脉降脂胶囊组灌服其生药,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脉降脂胶囊组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AS病变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总面积明显增加(P<0.01);软脉降脂胶囊组AS病变较高脂血症纽明显减轻,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软脉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局灶性脑梗死HSP70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贤军;夏青;蔡洪信;杨琳;夏作理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神经细胞凋亡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程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与单纯局灶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相比阳性反应均有明显的增多(P<0.05).TUNEL结果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 脑肿消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钰;王光耀

    目的观察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脑系数、脑含水量、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结果脑肿消方大、小剂量组及维脑路通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脑肿消方大剂量组作用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 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秀香;王国秋;马克玲;安鼎伟;李淑云

    目的观察青海产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60 g~18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血压纽及治疗组.于术后第10天,大鼠灌胃冬虫夏草煎剂2 mL,每天2次连续20 d,观察冬虫夏草对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心肌肥大及血管重构.结论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有治疗作用.

  • 胸段脊髓空洞症致截瘫3例报道

    作者:边红霞;李柱一

    脊髓空洞症多位于颈及上胸段,表现为相应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我们收治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3例胸段脊髓空洞症病人,将其发病原因、机制、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资料分析如下.

  • 外伤性脑梗死2例救治体会

    作者:王晶;宫淑梅

    1资料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及外伤病人的增加,临床对其认识也逐渐提高.现就我科收治的2例外伤性脑梗死报道如下.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1资料[病例]女,65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不适2月,加重2 d再次入院,1月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

  • 邓铁涛教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医案一则

    作者:乔志强;张敏州;程康林

    1资料罗某某,男,73岁.于2004年9月8日以"反复胸闷痛2年,加重3 d,持续胸痛3 h"主诉入院.病人2002年开始出现胸闷不适,时有隐痛,每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或加重,每次持续几秒钟至20 min不等,无肩臂、左上肢放射痛,休息后可缓解,夜间可平卧,自行服用救心丹,症状加重,到医院系统诊疗.2004年9月5日病人因妻子猝死而心情悲痛,自觉胸闷症状加重,伴有冷汗,持续5 min~10 min后可缓解,自行服用保济丸治疗.于9月8日06:00,病人起床活动时出现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绞痛,伴心慌、眩晕、黑朦、气促、冷汗出,晕厥1次,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30 s后自行苏醒;家属急呼"120",收入急诊科,当时心率为40/min,给予静脉推注阿托品1 mg,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收入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偏侧舞蹈病1例报道

    作者:刘迎梅;丁学兵;巩延丽;陈晨

    1资料[病例],女,48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受限1月,加重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周于2004年7月入院.病人1月前打牌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抬举费力,下肢尚可行走,口角流涎,言语清晰,持续3 min自行缓解,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输注复方丹参、黄芪、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发作频繁,每3min~5 min 1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且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上肢重于下肢,面部表现为皱额、伸舌、舔唇动作,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年,绝经4年.

  • 延髓出血致Wallenberg's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侯玉立

    1资料[病例]女,62岁,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及饮水返呛3 d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前3 d在做饭过程中突然出现眩晕,呈持续性,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及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行走不稳,但四肢活动尚好,自认为劳累过度,未引起注意,即卧床休息,未进食,次日起床后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困难,吞咽不能,随后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80mmHg(1 mmHg=0.133 kPa),当时考虑为脑供血不足,给予改善循环及降压等处理2 d,症状未能缓解,即来我院住院治疗.

  • 233例面神经炎不同疗法疗效分析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张敏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及相关卫生经济问题.方法将233例确诊的面神经炎病人分为A组(常规西药加中药牵正散加味,7 d后加针灸、TDP)、B组(常规西药,7 d后加针灸、TDP)、C组(常规西药加初诊即刻起针刺、TDP),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96.2%、91.0%、81.8%,A组起效快,与B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花费大,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对花费少.结论中西药联用加针灸理疗,可提高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但花费大.单用西药及针刺理疗花费少,但疗效稍差.急性期即时局部针刺治疗不利于面神经炎及早恢复.

  • 对高黏血症几个问题的探讨

    作者:陈守强;张钊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或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贯穿于整个过程;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其恶化.因此,深入研究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变形特性及其黏滞性、凝固性的变化规律,对多种疾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治疗指标和预后判断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治疗方法不断增加,治疗手段逐步完善,但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某些认识尚较模糊.笔者在此陈以管见,以期引起临床重视、统一认识,对防治该病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