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贵兰;王国艳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0.4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加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562例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范甲卯;樊小莉;边建国;陈欣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血管特点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62例冠心病病人行常规心电图描记、血生化检测、心脏超声检查,不典型心绞痛者有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将造影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进行统计并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2例造影病例中,冠状动脉正常者186例(33.1%),异常者376例(66.9%),病变累及血管558支.冠心病典型心绞痛组造影阳性率为86.9%(219/252),不典型心绞痛组造影阳性率为43.6%(68/156),心肌梗死组造影阳性率为95.7%(90/94),非冠心病病变阳性检出率为21.4%(3/14).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或排除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 脑出血并发多脏器损害72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家国;陈蔚

    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发病24 h内入院,经CT证实为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72例(不排除脑出血前有其他脏器损害),其中死亡45例(62.5%),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26例分析

    作者:杨水泉;洪华;黄如训;曾进胜

    目的分析脑出血病人恢复期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常见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0年-2003年死于恢复期的26例住院脑出血病人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恢复期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继发感染、食物窒息、代谢紊乱、肺栓塞等,与急性期有明显不同.结论对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常见危险因素应有充分认识,积极的预防及早期处理可有效减少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 脑出血 恢复期 死亡
  • 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芳;谷未强;白洁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注射液7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心电图及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有效时间3 d~5 d;对照组有效率87%,有效时间4 d~6 d,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和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清脑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26例临床观察

    作者:段红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病人.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1994年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痴呆智力障碍程度选用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进行评分,总分30分,根据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界限,大学≤23分,高中≤22分,初中<21分,小学<20分,文盲<19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纳入本组观察病例.

  • 高脂血症对突发性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金渊;孙瑞芳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病人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及降脂干预对突发性聋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41例病人与41例健康者血浆脂蛋白、SOD、血小板,并将血脂增高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18耳采用扩血管剂治疗,试验组16例18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血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愈10耳,显效3耳,有效2耳,无效3耳.对照组治愈8耳,显效3耳,有效1耳,无效6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表明,病人与健康人血浆脂蛋白、SOD、血小板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聋病人应常规查血浆脂蛋白,并给予降脂药物治疗.

  • 低分子肝素钙及川芎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30例观察

    作者:闫鹏;姜玲;姚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甚至可避免发生完全性卒中.我院于1999年5月-2002年5月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川芎嗪治疗TIA 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灯盏细辛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培英;刘金阁;郭登洲;魏素敏;都艳洁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在常规的西药治疗后仍有一部分病人效果不佳.近两年来,采取消除病因、诱因治疗及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小球;宁艳;谌朝霞;宁华;叶丽姿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及TC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62%、97.66%,对照组为65.33%、93.84%.治疗组在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爱娣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临床比较常见,尤以老年病人多发,可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或中风数年之后.癫痫反复发作可加重脑损害,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84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25例病人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东成;黎妙嫦;彭淑芬;杨敏怡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 d内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葛根素组,每组各40例.灯盏细辛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葛根素组用葛根素注射液30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灯盏细辛组显效率(92.5%)明显高于葛根素组(62.5%)(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通心络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王治平

    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发生率远较心绞痛为多.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通心络胶囊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滞度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2003年3月-2004年4月,观察总结了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SMI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压宁定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加敬

    压宁定(乌拉地尔,urapidil)是一种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具有直接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双重降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梁新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抗Xa国际单位/次,每12 h1次,连用7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8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KPTT较治疗前延长,Fg减少,但均未见严重出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

  • 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作者:太姬子

    目的观察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51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静脉输注心先安和黄芪注射液,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5.7%和47.8%,体表12导联心电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5.7%和39.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心率总数分别是(89 421±5 869)次和(64 293±4 231)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先安是治挝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安全有效药物,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低分子肝素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临床观察

    作者:曹传明;赵桂琴;陈涛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葛根素注射液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葛根素注射液5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 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5.4%;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69.2%.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方便.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贵全;唐川苏;张建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常见临床综合征,预后差,病死率高,需长期药物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我院2003年4月-2004年4月收治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洛汀新、螺内酯、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芸;吴艳平

    目的观察洛汀新、螺内酯、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0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观察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加用以上3种药物治疗后病人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轻、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洛汀新、螺内酯、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理安全.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薛仙果

    目的探讨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母婴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6例妊高征性心脏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19%,占同期妊高征的2.09%,孕产妇病死率为0.012%,围生儿病死率为12.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对妊高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并发症.

  •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4例临床观察

    作者:石霞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2月-2004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44例,诊断符合下列标准:①缺血性脑卒中,颈内动脉系统首次发病或有病史但无肢体瘫痪的再发病人;②发病7 d内,肌力≤Ⅳ级,年龄54岁~80岁.排除标准:①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TIA病人;③对本品银杏叶制剂过敏者;④妊娠;⑤未完成随访评定者.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年龄54岁~70岁(平均60岁);对照组70例,年龄56岁~79岁(平均62岁).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性别、病程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 非急性心肌梗死性ST段抬高研究进展

    作者:胡蓉;戴万亨

    心电图是决策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机的基石.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ST段抬高的常见原因为左室肥厚、左束支阻滞、早期复极以及室壁瘤.这些情况可能被误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引起不应该的溶栓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因此,要熟悉非急性心肌梗死性ST段抬高的心电图线索才有助于与真正的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 中药对血脑屏障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卢薇;黄玉芳

    通过整理、分析近10年来中药对血脑屏障作用实验研究方面的资料,发现麝香、天麻、薄荷、石菖蒲等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川芎可以透过并对血脑屏障起保护作用,黄芪、人参合用维生素C可以保护血脑屏障;冰片可以促进血脑屏障的开放;活血化瘀治疗和中药复方对血脑屏障也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更科学地解释中医理论,为中药的更好应用打下基础.

  • 心血管易损因子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赵彦功;符德玉;何立人

    在临床试验中,探讨高血压中医常见证型与反映心血管近期(1年内)危险的易损性标志--易损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推测高血压病病人近期中医证型演变反映的心血管易损性状况,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 中药对钙超载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陆曙

    钙超载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心肌细胞钙超载可见于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病毒感染性心肌损伤、左室重构以及心力衰竭等.近年来发现中药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综述了中药对钙超载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核因子kB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

    作者:王姗姗;张文高

    核因子kB是调节细胞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在转录水平上,针对于核因子kB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及其中医药治疗作一综述,认为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发掘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的中药.

  •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从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等方面,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 代谢与细胞因子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高克俭

    本文介绍了多种代谢与细胞因子紊乱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发现上述诸种因子对心力衰竭中心室重塑具有促进或拮抗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素、炎性因子、肾上腺髓质素、NO等.近年的研究还显示中医药对心力衰竭过程中代谢与细胞因子具有有利影响,可以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依据.同时还简介了利用某些代谢与细胞因子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定量诊断的探讨.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回眸研究

    作者:王纯庠;江国荣;徐德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以气阴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并临床实践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眼底检查与中医脉证互参进行综合辨证治疗,已成为共识.目前临床辨证分型及组方用药较灵活多变,为此统计举出近10年来使用频率前40位和各功能归类中前6位的中药,并综合归纳了基本辨证分型和组方用药,供实验研究和临床使用参考.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凌俊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将其分为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3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中71.4%为LAD非包绕型近端病变;抬高组中61.5%为LAD包绕型远端病变;无改变组中LAD包绕型近端病变和LAD非包绕型远端病变所占比例相近.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LAD形态及病变部位有关.

  • 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卢志权;冯建洪;余炳坚;李介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脑梗死组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上升把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病人预后良好,D-二聚体水平上升者预后不良(P<0.01).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天红口服液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目的研究天红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程结束后行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GMP-140等测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T降低(P<0.01),血浆GMP-140含量降低(P<0.01).结论天红口服液能够抑制或减轻血小板活化,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 川芎嗪注射风池穴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傅志慧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多以一侧颞、顶、枕部搏动性疼痛(跳痛)或烧灼样疼痛,亦可胀痛或隐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往往因疲劳、焦虑、失眠而发生,中年女性发作较多,男女之比为1:4.临床用川芎嗪注射液与利多卡因进行风池穴位注射,止痛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 参附注射液对左心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小曲;许泽清;梁鉴添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例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SPECT观察参附注射液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30min、60 min对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参附注射液注射后较注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5或0.01),以30 min时下降明显(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在短时间内能使慢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下降.

  • 脑血管疾病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和预防措施

    作者:袁莲芳;薛兴亚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病人医院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科423例脑血管疾病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52例,对医院感染率、各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3%,其中肺部感染42.3%,泌尿道感染30.8%;意识不清、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者及住院期间进行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脑血管疾病病人医院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减少发病率.

  • 有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朱建林;邓盛

    目的探讨有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分为多重危险因素组58例(观察组)和无多重危险因素组64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治疗组有高血压病、心绞痛病史及前壁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CK-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AMI病人严重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差.

  • 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姜奥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分组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心率变异依次为正常对照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结论中医不同证型与心率变异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 脉心康胶囊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广娟;张文高;蔚青;殷镜海;刘龙涛;王大智;王显刚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脉心康组与洛伐他汀组各15例.另外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用药6个月后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脉心康组显效率(73.33%)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26.67%).两治疗组治疗后IMT与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空白组.结论脉心康胶囊与洛伐他汀均具有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高健;许匀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性.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35例川崎病患儿,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动脉狭窄等.结果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12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LCA)扩张5例,右冠状动脉(RCA)扩张2例,双支病变2例,冠状动脉瘤3例,二尖瓣反流4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超声心动图适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及动脉瘤形成并可判断进展和转归.

  • 薯蓣皂甙调节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瑞丰;潘伟;张戈;马敏

    目的观察薯蓣皂甙对血脂异常病人的调脂疗效.方法将106例血脂异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予饮食控制,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加用薯蓣皂甙片8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12周.两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分析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下降明显(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薯蓣皂甙能有效调节脂质代谢紊乱.

  • SARS病人的心脏损害及其预后

    作者:张敏州;李健;程康林;郭力恒;曹爱琴

    目的探讨SARS对病人心脏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期和恢复期SARS病人的临床、实验室和物理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89例住院病人均有胸闷、气促、心悸、乏力等症状,心率(92.5±18.6)/min.38例病人有至少一项心肌酶指标增高.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亡4例.51例未升高者中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恢复期76例病人中,胸痛38例,胸闷54例,气短57例,心悸51例.静息心率(65~85)/min,有35例轻微活动后心率大于100/min.结论SARS可引起心脏的多样损害,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免疫机制及严重的低氧血症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SARS对心脏损害多预后良好.

  • DHCT与DS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志华;方先来;黄瑶群;徐新;唐良秋;陆少翎;雷淑妃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DHCT)与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诊断冠状动脉(CA)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8例疑为冠心病(CAD)病人行CT平扫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即用碘造影剂90 mL~140 mL(1.5 mL/kg~3 mL/kg)行DHCT,并作冠状动脉DSA(CA-DSA)检查.结果DHCT能在短时间(20 s)内完成心脏的容积数据采集,MM3DR能准确显示(CA)三级分支的形态、径向等形态学改变.与DSA相比,CAC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84%、77%和84%;CHD组的CAC积分(238±42)明显高于非CHD组(28±17,P<0.001).结论DHCTA能准确快速采集心脏及CA的容积数据;结合节段性MM3DR的应用,对诊断和预测CAD有重要价值.

  • 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对急性脑出血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裘丽红;罗志刚;韩新生

    2003年3月-2004年4月对中小量脑出血(ICH)病人采用早期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临床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经头颅CT和/或MRI明确诊断为大脑半球出血的急性脑出血病人,且出血量<50 mL.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2岁~80岁,平均年龄65.7岁;基底节区出血20例,额颞区出血2例,颞顶区出血2例,丘脑出血1例;出血量<15 mL8例,15mL~30 mL10例,30 mL~50 mL 8例;并发高血压病14例,并发糖尿病6例.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的研究

    作者:王荔;连霞;李光来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活化的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全血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并按病情、病程进展和梗死面积分组,同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无论TIA、脑梗死轻型或重型GMP-140均升高,重型组升高显著;急性期较相对稳定期、恢复期升高显著;大面积梗死组较小面积梗死和多发性梗死GMP-140升高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病程进展及梗死大小有关,GMP-140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 脂化前列环素E1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应黎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环素E1(LipoPGE1)注射液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眩晕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LipoPGE1注射液)和对照组(维生素B6、丹参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各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0.63%),治疗组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1%).治疗组24 h内起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应用LipoPGE1治疗眩晕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小脑生物电对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吸收的研究

    作者:程峥青;赵虹;汪涛

    目的研究小脑生物电治疗对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小脑生物电治疗组、甘露醇治疗组.通过CT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1 d血肿及周围水肿的吸收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血肿及周围水肿均有明显的吸收,且吸收程度无明显差异;②甘露醇治疗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而小脑生物电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脑生物电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的吸收均有一定疗效.

  • 地精子皂甙抗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殷惠军;罗兰;蒋跃绒;张颖;刘颖;史大卓

    目的研究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代谢、Ca2+浓度、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大量堆积,脂质过氧化增强,Ca2+含量增高,而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治疗组心肌组织乳酸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较低,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其中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和维拉帕米皆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并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Ca2+含量(P<0.05).结论地精子皂甙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乳酸代谢,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细胞ATP含量,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抑制了Ca2+超负荷,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 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敏;王硕仁;赵明镜;吕浠滢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左冠状动脉结扎致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活血、益气、气血注射液及卡托普利治疗,采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假手术及给药动物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治则中药对心肌细胞凋亡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以活血药物的作用好;中药可以显著上调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结论不同治则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 补肾法对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主动脉血管壁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傅晓东;何春燕;陈伟华;王文健;贺雪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主动脉壁雌激素-β受体(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雌兔随机分组:A组(卵巢切除)、B组(未切除卵巢)、C组(卵巢切除加补肾煎)、D组(卵巢切除加雌激素),均予高脂饮食加注射牛血清蛋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C组予补肾煎、D组予雌激素,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A组、C组血清雌二醇(E2)与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而睾酮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D组较A组的血清E2水平有显著提高(P<0.01);各组兔主动脉均可见到雌激素-β受体表达,B、C组表达较强.结论补肾法不能直接提高去势兔的血清E2水平,但可提高主动脉壁ER-β的表达,从而起到对去势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异于激素替代疗法.

  • 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曹晓岚;任丽;臧运华

    目的探讨中药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1,2],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及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中TNF-α含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1组、2组预防给药后血清、脑内TNF-α含量较模型组仅有小幅度的增高.中药1组、2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剂量增加TNF-α增高幅度越小.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脑含水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药不同剂量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剂量增加脑含水量减少.结论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该方降低TNF-α的过量释放、减少脑含水量有关.

  • 脉君安导致低血钾3例报道

    作者:魏丹;张耕;韩秀娟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目前降压药物较多,脉君安是其中常用的品种之一,其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降压平缓,并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1].但在临床运用中,发现该药可导致部分病人出现低血钾现象,现报道如下.

  • 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1例治疗报道

    作者:王中举;王淑贤

    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例,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射钉枪误射造成外伤性心包填塞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 张敏州教授结合PCI术辨证论治冠心病

    作者:乔志强;李松;程康林

    通过从多方面总结了张敏州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把现代医学先进的心脏介入治疗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在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分阶段治疗,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其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西医治疗策略;强调临床中要明确中西医诊断,抓住佳治疗时机,采用好方法,以取得大疗效;重视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并从病因病机上阐述冠心病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思路.

  • 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作者:史载祥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由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进入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病人近远期预后,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方法,AMI的病死率已下降5%~7%,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许多优势已风光不在[1].

  •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作者: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直是传统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为活跃的领域.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课题组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经过三代人、前后40余年的连续攻关,在血瘀证基础理论、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和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作用机制、血瘀证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及防治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新药研制开发等研究方面皆取得突出成果,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带动了中医药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本课题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建国以来我国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历史高奖项.

  • 试论瘀血与痰浊之关系

    作者:宋明锁;王裕颐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