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万邦信诺康”杯银杏叶滴丸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通知

    作者:

  • 银杏达莫与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84例观察

    作者:高建华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与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4例 DEACM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加用银杏达莫与奥拉西坦;对照组给予普通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智功能障碍的评分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用治疗 DEACMP疗效好于传统治疗。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 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为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门诊参加体检的89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颈动脉各部分进行超声检测,分析两组观察者的血清 hs CRP含量、不同斑块性质血清 hs CRP平均含量、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含量与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81.52%)显著高于对照组(37.08%)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的血清 hs CR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在急性脑梗死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丹红注射液对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贾凤玖;杨立艳;于海亮;韩静;蒋桦;刘振伟;何元元;左彩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梗死后心绞痛(PIA)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33例P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滴注,疗程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 BNP(76.2±22.8)ng/L低于对照组血清 BNP(102.1±2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 ITM分别为(0.06±0.02)cm2、(1.83±0.45)mm、(1.28±0.63)mm。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0.07±0.02) cm2、(2.03±0.42)mm、(1.57±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不仅能改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 BNP水平,减少心衰发病率,而且还能明显改善患者斑块大小及斑块厚度,明显改善预后。

  • 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35例

    作者:王凌芬;苏敬文;张艳红;柳宁;孙立新;田翠丽;毕宏观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对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患者68例,遵照随机对照原则,分入对照组33例及治疗组35例,观察时间为28 d。在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20 mg,3次/日,维生素 B110 mg 3次/日,腺苷钴胺1 mg,3次/日,美托洛尔(12.5~25)mg 3次/日。治疗组给予口服益心舒3粒,3次/日,脉血康3粒,3次/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相关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心血管神经症表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对治疗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有显著疗效,无不良反应。

  • 高龄老人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朱托弟;管琳;李文一;张晨晨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老人各种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结果80岁以上高龄老人窦性心律减慢,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高龄老人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积极应对。

  • 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作者:徐滨;董辉;翟广;徐国本;仝海波

    目的:探讨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 CT平扫及颅底三维重建进行漏口定位,且术后随访一年均未有复发,治愈率达97%。结论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内外兼顾,疗效确切,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安全、可靠方法。

  • 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临床治疗决策

    作者:侯秀英;张宝林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选择佳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4年5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科的246例患者,根据患者血管瘤的大小、分布及生长情况,采用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治疗后随访记录疗效。结果经相应的方法治疗并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其中痊愈者179例,治疗有效62例,无效5例。结论根据血管瘤大小、分布及生长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刘志明教授从心肾治疗冠心病经验

    作者:尹琳琳;刘如秀

    中医学将冠心病归入胸痹心痛范畴,著名中医学家刘志明教授,遍览诸家论述,结合自己70余年临床经验,对冠心病病因病机提出独到见解,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以补肾通阳活血为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高血压病对房颤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分析

    作者:汪训明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对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影响及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根据其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两组: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记录患者的基线治疗,检测心脏超声、踝臂指数(ABI)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 COX回归分析识别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7例房颤患者,高血压组463例,无高血压组384例。2年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共发生138例(16.3%),其中高血压组发生率为19.0%(88/463),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13.0%(50/384),经 COX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基线收缩压水平、左心房内径(LAD)、ABI是房颤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与高血压导致房颤患者 LAD增大、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有关。

  • 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占豪;马永峰;耿昕;黄明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2周,对照组术后采用极化液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可行。

  • 高血压飞行人员5年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作者:谭昌金;周瑛;余昳;张瞿璐;章洁

    目的:观察高血压飞行人员5年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军事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健康飞行人员(对照组)各34名,调查两组吸烟、饮酒情况,测量并比较两组人员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心房内径(LA)、LA/AO比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等心脏超声指标的基线值和末次值,以及体重指数(BMI)和血脂水平基线值。结果高血压组有更高的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检出率。高血压组 LA基线值和末次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O基线值和末次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3.5 cm共12例(35.29%),LA/AO>1.1共8例(23.53%)。高血压组 LVMI基线值高于对照组,末次值高于基线值,亦高于对照组,E/A则呈相反的变化(P<0.05)。高血压组 E/A<1.0共15例(44.12%)。结论高血压飞行人员亚临床心脏损害更多表现为左心房内径增加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关键词: 电子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作者:

    关键词: 法令 条例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关键词: 电子
  • 严正声明

    作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NF α、IL 1的影响

    作者:崔春便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7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44例。两组均进行冠心病的规范治疗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1次/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晚。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定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1(IL 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ET 1、TNF α、IL 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 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水蛭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宝刚;王峰;刘芳如;王植荣;赵甫刚;常丽静

    目的:观察水蛭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并检测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血浆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 1)、6酮前列腺素1α(6 Keto PGF1α)。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CE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NO、6 Keto PGF1α升高,TXB2、ET 1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水蛭可降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 MACE,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 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龙;张海滨;郭金成;张学坤;高国旺;张立新;张正海

    目的:探讨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行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20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者179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经常规术前检查、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各项指标与血栓弹力图中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水平、高血压病、超敏 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等指标与 AA抑制率、ADP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性别、年龄、血小板水平、高血压病、超敏 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等与 AA抑制率、ADP抑制率显著相关。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疗效影响

    作者:张帆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 NEF)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30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监测 BN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两组均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在接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两组重新检测 BNP、LVEF、LVEDd,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气短、胸闷、心悸、神疲倦怠乏力、四肢浮肿、纳呆、尿少、口唇紫暗等症状评分,且治疗组在改善气短、胸闷、倦怠乏力、口唇紫暗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心脏彩超测定 LVEF及LVEDd,治疗前与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在常规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浆 BNP水平,缩短病程,可作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 微导管给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临床分析

    作者:雷警输;王卫淑

    目的:观察经微导管远端给药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现象78例,随机分为微导管和指引导管给药组,各依次给予ATP、异搏定、硝普钠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描述临床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经过交替使用 ATP、异搏定、硝普钠后靶血管前向血流变化使用指引导管给药组和经微导管组靶血管前向血流变化,TIMI3级分别为76%、94%;TIMI 2级16%、3%;TIMI 01级8%、3%;微导管给药较指引导管给药方法显著改善 PCI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者 PCI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高于非心肌梗死患者,β=-2.032,OR=-8.942(P<0.01)。结论经微导管途径远端给药可能更直接改善冠脉介入过程中冠状动脉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

  • 白细胞计数与GRACE评分联合检测对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晓磊;范春雨;李雪梅

    目的:评价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 ACS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水平及 GRACE危险评分。随访观察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 GRACE评分对其近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通过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的 AUC 0.732(95%CI 0.328~0.903 P<0.01);白细胞预测近期死亡率的佳界值为10.60×109/L;GRACE危险评分的AUC 0.784(95%CI 0.576~0.981,P<0.01);白细胞计数与 GRACE危险评分的联合预测因子 AUC 0.826(95%CI 0.605~0.965,P<0.01)。结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与 GRACE评分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 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 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及诱因分析

    作者:苏轮;郭晓明;尹慧君;薛俊仙;陈昕;孙沛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构成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3月—2014年10月我科住院的57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60岁~69岁为A组,70岁~79岁为B组,≥80岁C组,对其病因、诱因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56.7%、42.6%、33.2%),且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病因所致,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退行瓣膜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感染、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是其主要诱因(其发病率分别35.8%、26.3%、17.9%)。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病因所致,感染、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是其主要诱因,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是防治老年心力衰竭的关键。

  • 心脑宁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WBC、hs CRP含量的影响

    作者:朱改针;卫世强;刘会君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白细胞(WBC)、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的影响,评价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心脑宁片,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测疗效性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血清 WBC、hs CRP含量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WBC、hs CRP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80.00%(P<0.05);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中 WBC、hs CRP含量(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未见与用药有关的异常指标。结论心脑宁片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 WBC、hs CRP含量,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 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韵宇;赖国勇;王武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RT)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2例年龄大于75岁的UA伴室性早搏患者(UA组),64例年龄大于75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24 h动态心电图有室性早搏者(对照组),比较两组 HRT现象的2个常用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的异常情况,并比较不同的 UA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组 TO、TS有明显差异;随访6个月后,UA患者中 TO、TS均异常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高龄 UA患者存在明显的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

  •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蓉;胡东南;裴娟慧;陆慧

    目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浓度水平,并推测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稳定型心绞痛(56例)组,与非冠心病(136例)作对照,分别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除外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比较 Hcy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发现在冠心病组中无明显升高。结论血清 Hcy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可能性不大。

  • 高压臭氧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宋艳玲;原向军;尚慧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高压臭氧和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高压臭氧和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和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效果在治疗前后差别。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高压臭氧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88.6%,对照组显效率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高压臭氧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 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张建民;王丽蓉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已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组(治疗组)与疏血通注射液组(对照组),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 d。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0.0%,明显较对照组疗效70.0%显著。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神经功能缺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武钟毅;王保爱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后使用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各时间点的 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较高,mR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减轻致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脑梗死后抑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胡永军;李兰红;张学梅;胡伟凯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脑梗死后无抑郁组(60例)和脑梗死后抑郁组(60例),各组中轻、中、重度抑郁各20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脑梗死组发病第2天及第14天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待测。测定所有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梗死后无抑郁及脑梗死后不同程度抑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脑梗死后无抑郁组及脑梗死后抑郁组发病第2天时血清 FT3水平低于对照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后抑郁组较脑梗死后无抑郁组变化更显著,(P<0.05);脑梗死后无抑郁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脑梗死后抑郁组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第14天脑梗死后无抑郁组 FT3、FT4基本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脑梗死后抑郁组 FT3、FT4水平恢复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 TSH水平差异不明显;脑梗死后抑郁患者 TSH的改变量与 HAMD评分密切相关(P<0.05),而血 FT3、FT4与 HAMD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血清 FT3、FT4和 TSH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及程度的客观指标。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CISS分型的关系

    作者:刘凤辉;郝海燕;吴永辉;王拥军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2例年龄18岁~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水平,按 CISS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年龄18岁~45岁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07±10.83)μmol/L vs(7.48±3.68)μmol/L,t=16.36,P<0.01];轻、中、重型患者 Hcy水平分别为(16.26±6.37)μmol/L、(20.81±6.21)μmol/L、(24.88.46±6.4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Hcy水平在青年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 ACI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 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 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青莲;李东芳;连霞

    论述目前所知的引起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生存过程中焦虑抑郁症状的出现进行预测,以便于早期诊断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

    作者:卢雯雯;高燕鲁

    从病因病机及针灸医文献论述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认识,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从代谢紊乱、神经组织损伤及血管病变三方面分别阐述针灸疗效。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陈放;霍清萍

    随着对帕金森病认识的深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关注,如何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已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探求中医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成为很多临床医生的共识。本研究针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对治疗有所帮助。

  •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研究现状

    作者:周鑫斌;武丽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以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异源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 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典型表现为 Loeffler心内膜炎,可导致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 HES心血管损害在病理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面均有了不少新的进展。

  •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进展

    作者:高欣欣;俞晓飞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10%~15%[1]。尽管在过去的10年里脑出血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急性期死亡率仍然为30%~50%,致残率高达75%[2]。观察性研究提示[3],专业积极的神经科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促进后期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就近年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心力衰竭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作者:张旭;金娟;刘莉

    细胞凋亡是心力衰竭时心脏重构的重要方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能够减轻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统一定论。现将心力衰竭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芬;孙兰军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心肾关系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探研,心肾关系在冠心病的发病与诊疗中亦有较大发展,众多医家在该病的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陈立英;王会军;陶小雪;廖仁昊;张颖;崔妍莉;刘芳芳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即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阿司匹林及中药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中药大黄素甲醚预处理组。各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实验动物模型,给予各组大鼠不同预处理方式,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均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 NSE含量降低,且药物预处理中大黄素甲醚预处理较阿司匹林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脑组织 IL 1β和 TNF 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同样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现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中药大黄素甲醚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 IL 1β和 TNF α的表达有关。

  • 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宝荣;谭颖颖;张琪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雌性 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分别灌胃给予150 mg/kg和50 mg/kg葛根异黄酮,时间为12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内皮素(ET )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在分离的各组动脉环标本上,观察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和硝普钠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内皮组织样品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的血清 E2、ET和 NO水平出现显著改变,而且其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功能出现显著性障碍,但对硝普钠的舒张效应无影响。在去卵巢术后给予大小剂量的葛根异黄酮干预后,血清 E2、ET和 NO水平以及内皮舒张功能,与去卵巢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葛根异黄酮也可上调去卵巢大鼠内皮组织的 eNOS表达。结论葛根异黄酮具有保护去卵巢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其机制与类雌激素样作用、上调 eNOS表达和降低 ET水平等因素有关。

  • 高血压患者脉像仪参数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波速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苗苗;郑星宇;魏世超;骆杰伟

    目的:探讨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脉象参数意义,建立基于脉象参数推导演绎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数学公式。方法收集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指标,检查右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RBAPWV),比较同期脉象参数。结果 RBAPWV与 t、t5、h3、h4、h3/h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426,0.281,0.293,0.311,均P<0.05),RBAPWV与h5呈负相关(r=-0.423,P<0.01);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查出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年龄为R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并建立以 RBAPWV为因变量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P<0.001)。结论 RBAPWV 与脉象参数有相关性,脉象仪在评价动脉弹性功能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持续太极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郑伟城;张影红;江雪琴;陈仁英;肖卫民

    目的:研究持续太极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太极运动组,51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在入院时、发病3个月、发病12个月进行量表评分,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D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D)以验证其疗效。结果太极运动组患者在 ADL、HADA两项评估中无论是3个月或者12个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 NIHSS评估,虽然在3个月中无法看到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个月中显示出了太极运动组的优势(P<0.05)。对于 HADD而言,3个月、12个月的评估中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太极运动或许可作为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有利于促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

  • 中药配失眠三针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焦久存

    目的:观察中医药方法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清热安神汤治疗;治疗2组采用清热安神汤加失眠三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30 d和停药30 d,分别进行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的观察。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4.94%,治疗2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12%,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复发率为21.54%,治疗2组复发率4.35%,对照组复发率56.25%,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安神汤、清热安神汤加失眠三针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显著,清热安神汤加失眠三针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

  • 通灵养心方干预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作者:裴雯;董耀荣

    目的:观察通灵养心方干预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心室重构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前临床心衰阶段诊断标准,且属于中医气阴两虚证型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控制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高危人群原发病基础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灵养心方,均观察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PW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Dd,LVDs,IVS,PWD,LV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 LVDd改善明显(P<0.05),两组 LV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男性 LVMI有改善((P<0.01),两组 LVM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女性 LVMI改善不明显。结论通灵养心方对气阴两虚的前临床心衰阶段,具有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对延缓心衰发生有益。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舌苔观察思考

    作者:苗晓雪;赵建国

    诸多研究表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在跟随导师赵建国教授进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 Hcy与舌苔的变化似乎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 甘肃地区2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探

    作者:桂明泰;胡盼盼;符德玉;李应东;邱勇玉;赵信科;周训杰;徐邦杰;芦波;姚磊;李建华;李朕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现状和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胰岛素水平、相关病史及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胰岛素抵抗患者1036例,胰岛素抵抗率51.8%;男性组和女性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四个常见中医证型胰岛素抵抗分布为:痰湿壅盛型(59.72%)>阴阳两虚型(54.03%)>阴虚阳亢型(51.40%)>肝阳上亢型(48.73%),痰湿壅盛型与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肃地区高血压患者超过50%均存在胰岛素抵抗,老年患者及痰湿患者尤甚。

  • 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机制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松坚;吴铿;游琼;李尚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硫化氢(H2 s)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保护作用、相关代谢酶活性机制。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冠脉正常组(a 组,n=99)、冠心病组(b 组,n=101),再亚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b1组,n=3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2组,n=35)及心肌梗死组(b3组,n=32)。各组常规抽取临床指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及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检测 H2 S含量,评估患者血浆中H2 S的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作 H2 S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 CSE及 CBS活性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1),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血浆 CSE、CBS活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组血浆 H2 S含量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1),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血浆 H2 S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 H2 S浓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 H2 S气体浓度的改变与代谢通路中CSE 及 CBS活性的降低有关,血浆 H2 S含量的减少可能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H2 S 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 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NF α、IL 1的影响

    作者:李辉

    目的:探讨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脂康颗粒及瑞舒伐他汀钙口服;对照组37例,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1(IL 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 TG、TC、LDL C、TNF α、IL 1水平明显降低(P<0.05),VEGF、NO、HDL 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降血脂的同时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从中医治则角度探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总体原则

    作者:毕文霞;陈守强

    中医治则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中医治则中的标本缓急,治病求本,治未病,异病同治,以平为期、中和思维,因人制宜、随证治之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中皆有体现。本研究从中医治则的角度分析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以期更好的把握临床应用方法。

  • 心脑血管病“心身同治”疗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东辉;刘永源

    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这两类疾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疾病的恶化。根据“双心医学”模式,提出“心身同治”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即在给予患者躯体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其精神心理的治疗。把中医“治未病”思想以及“七情调摄养生法”“食疗药膳养生法”贯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临床应用心肌缺血预适应与后适应的哲学理论

    作者:刘俊;赵燕凌;陈敏

    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即再灌注是临床上挽救缺血心肌的有效措施,但再灌注会引起严重的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的坏死与心肌功能障碍,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内源性保护手段。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触发因子释放,经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介导,作用于多种效应器,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而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也蕴含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规律。

  • 益肾平肝方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理论探讨

    作者:罗国东;于洋;葛华迅;张振永;刘龙民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以肝肾亏虚为主,尤以肝肾阴虚为主。益肾平肝方是刘龙民教授,博采众方,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所拟的验方。本方以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为法,在临床实践中屡获佳效,现代科学研究亦证明益肾平肝方能从多种机制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 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及中西医防治思路探讨

    作者:王雪;李晓

    冠状动脉微血管是冠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肌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MCAS)是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已经日益引起临床重视。目前,临床上对 MCAS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现试从 MCAS的诱发原因、发病机制、评估方法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SD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作者:谭元生;唐文利;王顺民;张稳

    目的:培养、鉴定 SD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 SD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出的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镜下可见培养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高倍镜下可见胞质内大量棕色、与细胞长轴平行的纤维细丝,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 SD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操作简单、纯度较高、可行性高。

  • 单纯高血糖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英;吴晓牧;胡凡;柴文;胡国柱;吴梨华;张昆南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个月模型组(DM1组)、3个月模型组(DM3组)、5个月模型组(DM5组),均定期测定血糖、体重、血脂等。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抽血化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结果实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 HE染色镜下可见血管光滑平整;第一月时镜下可见血管平滑肌稍紊乱;第3个月时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细胞核增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重要原因;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果糖胺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 1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作者:王秋风;王洋;刘坤;潘立敏;徐贵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统计,证候分型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可归纳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以双侧病变较为多见(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大斑块厚度两指标均表现为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合并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时,血瘀证的患病率高;合并高脂血症时,痰浊证患病率高;合并高血压病时,肝肾阴虚证的患病率高。结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型;血瘀证贯穿始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机。

  • 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生书萌;霍清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运用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从中医对 CAS 病因病机的认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 CAS等几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届全国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新进展研讨会通知

    作者:[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循环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