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14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红岗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一天 CT复查测量残余血肿量,33例血肿完全清除,4例残余血肿<10 mL,1例再出血血肿>30 mL。随访6个月,38例中生存37例,死亡1例。生存的37例病人中,恢复良好(ADL 1级~2级)25例,中残(ADL 3级)8例,重残(ADL 4级)4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皮层造瘘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少、致残率及死亡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

  •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陈晓彬

    目的:前瞻性研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急性缺血脑性卒中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对象,于卒中后36 h内随机给予预防性头孢曲松(1.0 g每日1次)治疗(n=35)或安慰剂治疗(n=38)连续5 d,比较两组 SAP发病率的差异,比较两组外周血 C反应蛋白(CRP)、CD4+T细胞及 IL 10水平的差异,探讨预防性头孢曲松治疗影响 SAP发病率的可能机制。结果卒中后7 d和14 d,头孢曲松组 SAP发病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3 d和7 d CRP水平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 CD4+ T细胞水平及 IL 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后3 d头孢曲松组 SAP亚组 IL 10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SAP的发病率,可能对远期预后有益,IL 10水平升高可能提示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群;黄晶;万翔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观察组1例有恶心呕吐症状,1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2例有消化道系统症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在 ST T段的变化,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丽;李丽英;韩文生;韩尊;韩红峰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心脉隆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2次/日,共10 d。记录两组组治疗前、治疗后10 d及1个月的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4 h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结果。结果心脉隆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10 d B型脑钠肽[(1516±431)pg/mL比(4951±1314)pg/mL],左室射血分数[(46.9±6.8)%比(31.4±2.3)%],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2±2.8)mm比(56.7±5.3)mm],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5.5±5.6)mm比(43.4±3.2)mm],24 h尿量[(1275±172)mL比(975±143)mL],尿素氮[(7.6±2.2)mmol/L比(13.0±2.7)mmol/L],血清肌酐[(95±8)μmol/L比(234±6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46±6)mL/min比(34±3)mL/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治疗中近期疗效安全有效,能改善肾功能。

  • 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春文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心脏损害病人62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疗效明显。

  • 心电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病变部位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艳;李志樑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前降支(LAD)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7例 AMI病人的 ECG、2DE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特点,分别由 ECG及2DE推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计算两种手段单独与联合检测对 LAD病变的诊断效能,对其准确性做统计学分析。结果ECG推测 LA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79.5%、74.7%、60.5%以及82.3%;2DE分别为74.7%、89.0%、84.3%、76.8%、87.8%。而两者联合检测对推测 LAD分别为90.1%、92.5%、91.7%、85.3%、95.1%。2DE推测 LAD的准确性高于 ECG,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E和 ECG联合检测对 AMI病人 LAD病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 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赵芳;王杰敏;杨秀花;王杰超;卢旭东;郭晓平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联合用药依那普利和螺内酯,对照组联合用药卡托普利和螺内酯,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56,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 E峰、A峰、E/A、E峰加速时间(ACTe)、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EVRT)、左房前后径(LAD)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试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4,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更优,不良反应更少。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小冬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血压变异率(CV)的临床特征及与临床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68例老年EH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变异率值代表血压变异性(BPV)的值。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率(24 hSBPV)的第50百分位数将老年 EH分为24 h血压变异率低值组(24 hSBPV低值组,34例)和24 h血压变异率高值组(24 h SBPV高值组,3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和舒张压的变异率,及两组的临床特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老年人 EH病人高24 h SBPV高值组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24 hSBPV低值组(P<0.05);高24 hSBPV高值组总胆固醇(TC)偏高。老年 EH病人血压变异率越高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且其增高与病人 T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 EH病人高 BPV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且与高 TC呈正相关。

  • 眩晕1号方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48例

    作者:李颖;陈旦平;董耀荣;黄桢;季晓霞;裴雯

    目的:探讨眩晕1号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眩晕1号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疗效以及血清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血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1,P=0.04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比较,组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91.79±93.07)mmol/L vs(387.45±78.12)mmol/L,P<0.01]。结论眩晕1号方能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人临床效果显著,可能与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有关。

  • 亚低温联合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宇飞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L 1)、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12(IL 12)和白细胞介素18(IL 18)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病例共78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中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均在心肺复苏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常规干预;对照组予亚低温脑保护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氧化樟脑注射液治疗,每次2 mL,连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检测两组血清 IL 1、IL 8、IL 12和 IL 1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脏指数和心输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腔液体水平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 IL 1、IL 8、IL 12和 IL 1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病人的心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下调血清 IL 1、IL 8、IL 12和 IL 18水平。

  •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恢复情况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婷婷;李大鹏;刘彬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46例 AMI急诊 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选择为研究病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同时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与对照组82.61%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84±3.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左壁运动积分(WMSI)为(1.10±0.32)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WT)为(330.33±12.56)m,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钠肽(BNP)为(783.34±18.33)ng/L、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为(7.33±0.59)mg/L、白介素力(IL 6)为(6.72±0.63)pg/mL、血浆肌钙蛋白 I(Tnl)为(1.19±0.25)μ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 AMI急诊 PCI术后心力衰竭能取得显著疗效,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心绞痛疗效及对超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吴彦;张燕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行冠脉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4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常规用药;麝香保心丸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麝香保心丸。疗程为1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及1月时检测 hs CRP和 CRP;在用药前后检测常规项目(血尿便常规、生化等)。观察 PCI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及 hs CRP、CRP的变化。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1.67% vs 70.83%,P<0.01),治疗后 hs CR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 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hs CRP和 CRP表达均有下降,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对于 PCI术后心绞痛有明显临床获益。

  • 高血压病病人中心动脉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鸿坤;奥日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者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及中心动脉收缩压与同型半胱氨酸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病人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测量 CSBP,Hcy水平及 HbA1c水平,采集病人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等检验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评定CSBP、Hcy及HbA1c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相比较,斑块组 CSBP和 Hcy水平较非斑块组高(P<0.05)。两组 HbA1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Hcy水平和 CSBP水平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积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CSBP为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BP可以作为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狭窄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Hcy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非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 HbA1c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无预测意义。Hcy水平和 CSBP水平呈正相关。

  • miRNA 29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陆爽;李艳;邓虹;林昕;张明谦

    目的:探讨 miRNA 29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急诊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5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28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名作为正常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位采用微小 RNA提取试剂盒对各组观察对象血浆中 RNA进行提取,应用 RT PCR及 qRT PCR方法对 miRNA 29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表达差异;结合各组对象血清细胞外基质(ECM)含量、增强 MRI(DE MRI)结果、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阐述其意义。结果发病后1 d、7 d、14 d和30 d ,观察组血浆中miRNA 29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iRNA 29b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其心肌纤维化发生、心律失常发生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miRNA 29b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肌纤维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作者:葛振嵘;李岚;姜述斌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性房性早搏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一天两次,观察组24例给予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一天一次,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且观察组副作用出现较少。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剂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出现的更少。

  • 直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平;陈万林;白志生;郑广生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行直接 PCI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10例,依据支架置入前是否行血栓抽吸操作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比较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住院用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 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并无明显改善效果,还需进一步寻找治疗干预方案。

  • 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永年;王士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联合内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监测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的改善情况,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监测血清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18(IL 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IL 6、IL 18、MMP 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疗效确切,利于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其机制与调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显洪;张绪涛;李雪;贺正波;周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水平(Cys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非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病人的血脂、肌酐(Cr)、尿酸(UA)、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及 CysC水平。所有病人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ACEs)发生情况。结果 AMI 组和 UAP组的血清 CysC和hs CRP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hs 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 HDL C呈负相关(r=-0.262,P<0.05)。随访1年,共有31例病人发生 ACEs,ACEs组入院时血清 CysC水平为(2433.94±734.30)ng/mL,明显高于 NACEs组的(1487.56±533.63)n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水平是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 (1.579~4.232),P=0.008]。结论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心房颤动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尿酸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潮;刘玉琼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10(IL 10)和尿酸(UA)水平与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探讨其在不同类型房颤中的变化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房颤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25例,持续性房颤25例。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窦性心律病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清晨采集血浆 hcy、IL 6和 UA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AD。结果在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中,Hcy、IL 6、UA、LAD水平依次增高,而IL 10浓度却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病人LAD与Hcy(r=0.573,P<0.001)、IL 6(r=0.747,P<0.001)、UA(r=-0.299,P<0.041)呈正相关,与 IL 10(r=-0.566,P<0.001)呈负相关。结论 Hcy、IL 6、IL 10和 UA浓度与房颤病人 LAD密切相关,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ESWAN定量研究

    作者:王效春;闫蕾;张辉;谭艳;王乐;秦江波;郝晓勇;李丹

    目的:应用 ESWAN测量高血压病人脑内脑微出血(CMBs)的校正相位值(CPV),分析 CPV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探讨 CPV应用于 CMBs定量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筛选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 CMBs的病人63例,采用 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 CMBs的 CPV,分析其大小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CPV的取值范围-1.45 rad~0.52 rad,均值-0.99 rad±0.28 rad。皮层皮层下区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丘脑/基底节区的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的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幕下区的 CMBs病灶的平均 CPV在各个分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病人的皮层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 CMBs 的 CPV有一定变化规律,测量 CMBs 的相位值能够为CMBs的病理改变、临床进展及预后情况研究提供依据。

  • 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GDF 15的动态观察及其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郎志峰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 15)与急性脑梗死病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1 d、7 d、14 d内分别抽取血液标本,用放免法测定 GDF 15。入院后给予头颅 TCD检查并记录阻力指数(PI)、血流速度(Vm)值,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公式计算梗死容积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后血清GDF 15浓度明显升高,呈动态性改变,且与梗死容积相关,与 PI呈正相关,与 Vm呈负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 GDF 15水平呈动态变化,可反映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与梗死容积相关,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推断其在脑血管中起到保护性作用,但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岚平;张琴琴;龙雅丽

    目的:探讨初发与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其与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初发脑梗死病人及50例复发脑梗死病人,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比较初发与复发脑梗死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病人较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增高,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较初发脑梗死病人显著增高,复发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高于初发组。结论血小板聚集率对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蒋志宏;马强;刘文博

    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脑梗死病人及健康体检者血清 Hcy水平,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Hcy水平与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2.734,P=0.006);脑梗死病人心源性卒中(CS)、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及其他病因(OE)分型病人血清中 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6.553,P=0.003;t=15.953,P=0.000;t=5.697,P=0.000);脑梗死组病人中发病机制为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载体动脉栓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及混合机制的病人血清中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5,P=0.003;t=11.918,P=0.000;t=6.066,P=0.000;t=4.016,P=0.028);不同病情程度病人血清 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85,P=0.000),病人血清 Hcy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708)。结论脑梗死病人血清 Hcy水平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艾文明;张军芳

    目的:探讨影响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病人130例,采用 Morisky推荐标准判断他汀药物应用依从性,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态、缺血性脑卒中病程、家庭支持、职业、经济状况、相关认知水平、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定期随访等因素的差异。结果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70例(58.33%),依从性差50例(41.67%);单因素检验9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因素为:年龄≥70岁、疾病知识认知差、担心他汀 ADR、缺少定期随访(OR值分别为4.50、4.33、3.49、2.86)。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因素复杂,应针对性影响因素实施有效对策提高其依从性。

  • 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田强强;吴斌

    动脉硬化性疾病作为一类慢性复杂性疾病,既是多种病理因素的结果,也是多种疾病的病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本病发生率增高,现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近年来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王安安;李文娟

    脑梗死经急性期有效诊治后可明显减低致死率,但通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中西医在治疗该疾病上各有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就近年来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及总结,以期探讨脑梗死恢复期个性化治疗方案。

  • 活血平肝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董正妮;尹丽丽

    风邪为患是偏头痛发病的始动因素,瘀阻脑络是偏头痛发病的关键环节,活血平肝通络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显示活血平肝通络法代表方天舒胶囊、大川芎丸等治疗偏头痛有效,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 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小龙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大鼠心衰模型,使用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方法,观察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运用不同阻断剂干预后,观察左西孟旦作用的变化。结果左西孟旦可增强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其心率减慢,LVSP LVDP升高,+dP/Dtmax升高,-dP/Dtmax降低,L NAME、Gli预处理后,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心脏功能的作用减弱。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 NO的合成、KATP通道开放有关。

  • 天麻舒心方对SHR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的保护研究

    作者:潘立敏;王洋;刘坤;尹倚艰;徐贵成

    目的:探讨天麻舒心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 SHR大鼠随机分为天麻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组、模型组,并以10只 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天麻舒心浸膏、氯沙坦片混悬液、蒸馏水。每2周测量血压心率;18周后应用心导管术观测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大下降速度(-dp/dtmax)。结果给药后,各治疗组血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心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LVEDP显著上升(P<0.01),-dp/dt-max绝对值显著下降(P<0.01),与之相比,西药组与中药各剂量组的 LVEDP下降,-dp/dtmax绝对值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HR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以 LVEDP上升,-dp/dtmax绝对值下降为特点,天麻舒心方有效降压,同时对SHR左室舒张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叶祥;周宜轩;胡业彬;何佳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 MA)、肾脏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SHR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养肝益水颗粒)、西药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 Wistar Kyoto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6周后检测其血压、尿MA、肾脏组织中内皮素(ET 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能够降低SHR大鼠血压进行性增高的趋势;治疗后尿MA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肾脏组织中 ET 1、vWF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 NO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中药养肝益水颗粒可以减弱 SHR大鼠血压增高趋势,持久降低血压,减少 SHR大鼠尿 MA的水平,降低肾组织中 ET 1、vWF的表达,升高 NO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

  • 热休克蛋白60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及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C D 36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刘翠明;刘学军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中调节性 T 细胞(Treg)含量及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 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30 d(1月龄)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100 g±10 g。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C组),AS未干预组(A组),HSP60干预组(H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G组),联合干预组(H+G组),以上每组10只。实验采用高脂饲料造 AS模型,于出生后150 d(即高脂饮食后120 d)各组停止高脂饮食,H组开始用HSP60灌胃,G组用 GBE灌胃,H+G组用 HSP60及 GBE灌胃;于大鼠180日龄时采血并取大鼠主动脉根部后处死,通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血中 Treg细胞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 CD36表达情况。结果高脂饮食实验组主动脉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泡沫细胞浸润,肌纤维断裂;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在180 d时较30 d时有明显升高,依次为 A组、H组、G组、H+G组、C组;A组和H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G组、H+G组、C组升高均明显(P<0.05),H+G组和G组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 C组为高,较 A组和 H组为低(P<0.05);C组、A组、H组、G组、H+G组各组血中Treg细胞含量分别为(2.53±0.30)%,(1.64±0.29)%,(3.39±0.31)%,(1.70±0.25)%,(3.58±0.35)%,各组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CD36表达情况为:7.03±1.41,20.95±2.19,13.51±1.10,14.98±1.61,10.68±1.03。结论口服热休克蛋白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减轻内膜炎症,稳定斑块,阻止内膜增厚,银杏叶提取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减少脂质斑块的形成,减轻内膜炎症和内膜增厚,二者联合使用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和降脂,进一步减少内膜炎症反应,终达到增强改善 AS病变程度的效果。

  • 三七皂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导小鼠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

    作者:贾成林;吴丹丹;李黎;崔金刚;陈瑜;张腾

    目的:探索三七皂苷(PNS)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诱导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防作用,为 PNS在预防房颤发生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于造模前0.5 h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 PBS、PNS,监测小鼠2 h内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房颤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检测造模1.5 h后各组小鼠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显著降低期前收缩的总发生率,且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同时 PNS降低血浆中 MDA与 hs CRP的水平,增加血浆 SOD水平。结论 PNS有效地预防大剂量 ISO所诱导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并显著降低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同时 PNS能够显著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血浆中hs CRP水平。

  • 直接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老年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

    作者:卢青;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

    目的:探讨直接 PCI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急性 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老年病人心肌再灌注和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是否起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月,将118例首次 STEMI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长期他汀干预组(32例)、大剂量预处理组(45例)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41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心肌磷酸酶同工酶(CK MB)、心肌肌钙蛋白 T(TnT)、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白介素6(IL 6)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肌再灌注情况;术后7 d、40 d检测心率减速力(DC)、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术后40 d内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CI术后长期他汀干预组病人CK MB、Tn T峰值水平、hs CRP、IL 6、心肌灌注水平与大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及40 d时,两组 DC值、低风险值比例和 ChRS值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高风险值比例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心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方面,两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病史病人术前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即可进一步提高直接 PCI术治疗的老年 STEMI病人心肌灌注,保护心肌,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 广西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及要素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朱博杰;杨清华;卢健棋;温志浩;谢滨;黄大兰;何汉康;黄培元;李可文;郑天飞;谢燕萍;周虹;李新明;沈琴;彭志林;胡亮

    目的:探讨广西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广西地区7家医院1647例 CHF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础病、中医证型及服用中药情况、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N末端脑尿钠肽前体(NT proBNP)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病人年龄68.98岁±13.06岁,以70岁~79岁患病率高,6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基础病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大,占42.44%;CHF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占总例数的58.04%;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心肺气虚证占25.39%,气虚血瘀证占21.91%,气阴两虚证占19.37%,痰浊阻肺证占17.12%,阳虚水泛证占16.21%,各证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病为冠心病的 CHF与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基础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 CHF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HF住院病人心功能分级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CHF住院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F降低以及LVEDD、LVESD增大均以阳虚水泛证为主;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 )与CHF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以阳虚水泛证 NT proBNP升高明显。结论广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其中女性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基础疾病,住院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并且高血压性心脏病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冠心病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以阳虚水泛证的心衰程度重;LVEF、LVEDD、LVESD、NT proBNP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 NMES联合吞咽训练与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令建;汤艳萍

    目的: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电视透视检查诊断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95例,随机分成神经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45例,吞咽训练组50例。吞咽训练组仅给以单纯吞咽训练,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同时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吞咽训练每次(30~60)min,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次20 min,1次/日,每周连续治疗5 d ,休息2 d,4周为一个疗程。神经肌肉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标准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刺激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较吞咽训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较吞咽训练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后,两组 P物质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有效。

  • 长期有氧运动对改善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宁;杨建全;冯锁民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改善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 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的112例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见运动,试验组采用有氧运动。对进行有氧运动前后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进行测定,分析两组病人运动前后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安静心率(68.6±1.2)次/min、收缩压(122.6±11.5)mmHg、舒张压(65.8±2.5)mmHg、脉搏压(43.6±1.2)mmHg和心功指数(116.9±10.3)L· kPa/(min· 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肺活量(VC)为(4.9±0.9)L、用力肺活量(FVC)为(3.2±0.5)L、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为(116.8±12.5)L,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试者运动后血液中 RBC C3bRR(6.95±0.79)和 RBC ICR(17.53±1.44)比例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1,P<0.05),试验组受试者在 T3时段内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比例及 CD4+/CD8+比值均持续下降,且于 T4时段内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运动前后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05)。结论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

  • 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明霞;王俊芳;赵轶峰;左丽娟;李秀娟;任卫东;张志英;董运成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病人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较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纠正糖和脂类代谢紊乱,改善血小板参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